收藏 分销(赏)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当代价值.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89098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当代价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当代价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当代价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5No.3EducationScienceVol.39第3 期第3 9 卷May,2023科育2023年5月学教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质及当代价值*王世铎(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职业教育研究院,辽宁沈阳1 1 0 0 3 4)【摘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形成于2 0 世纪2 0 年代,具有平民化、实用化、社会化、科学化和融合化五大特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科学生活方式的探寻,保障学生(生徒)的全面和谐发展;其二,提升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强化“综合型”职业技能人才的培育;其三,增强职业教育的公平性,促进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其四,完善职普融通,构建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

2、体系。【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实用;科学;融合【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2-8 0 6 4(2 0 2 3)0 3-0 0 7 5-0 7黄炎培是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和科学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青少年时期,黄炎培深受张载和严复著作的影响,具有较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之后,黄炎培受到恩师蔡元培先生的教,产生了挽救民族危亡和振兴祖国的强烈意识。再后来,黄炎培受到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染,将杜威(JohnDewey)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思想)作为其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人,黄炎培开始意识到实用主义教育不能

3、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落后的教育状况,也无法解决大批中小学生的失学失业问题。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1 ,若青年人无法较好地生存,祖国就无法强大。黄炎培转而投向发展空间广大的职业教育,指出职业教育可以发展经济、富国强民,为此他进行了大量具有靶向性的教育考察和深入的职业教育反思与革新。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特质职业教育即通过一系列教育的方法和举措来解决职业的问题,通过教育为学生有效获取未来职业而服务。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孕育了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其特质呈现如下。(一)平民化1919年,在探索中国社会改造的实践中,涌现了平民主义、职业教育、实用主义等诸多以“教育救国”为主题的教育思潮 2 。其中

4、,职业教育平民化指职业教育不是少数上流社会所享有的教育,而应该是一般民众所拥有的教育,通过职业教育使个人具备谋生的本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职业教育不可以忽视中下层人民,要给他们以力量和希望。从某种程度上说,平民化不仅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同时满足劳动者自身的利益与需求。因此,黄炎培强调,好的职业教育要为广大社会成员谋幸福,要能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去做事,同时要掌握社会情理以更好地获得广大平民的支持。然而,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很多青少年无法按天性去发展与成长,其中包含了不少天资聪颖的个体,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情。然而接受有效的、平民化的职业教育或许可以改变这一现实困境。教育的原初目的

5、性可能是非职业导向的,但最终一定指向和聚焦职业。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如果不将着力点放在广大的平民身上就是低价值的教育,即办职业教育,亦无有是处 3*基金项目】2 0 2 2 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项目“高水平工科大学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模式创新与制度供给研究”(项目编号:BJA220243)。【作者简介】王世铎(1 9 8 6-),男,辽宁辽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职业教育研究院讲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和道德教育研究。76黄炎培于1 9 1 8 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该校培育了张闻天、华罗庚、邹韬奋等知名校友,招收的学生多为寒素子弟,对他们(工科生和商科生等)的学

6、费、住宿费等给予了相应的减免。该校平民化色彩十分凸显,以“敬业乐群”为校训,注重手脑并用和实践,学生(生徒)以接受中等专业技术训练为主。职业教育的平民属性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其所提供的一切教育设施、方式、方法等贴近于社会生活之实际,否则最终的教育结果必然与其教育宗旨相背离,黄炎培安排其子黄大能到中华职业学校读书(从美国教会创办的上海沪江大学转学至此),在这种注重平民化和符合社会需求的学校中,其子获得了成功,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这是黄炎培平民化职业教育思想与具体实践的一次融合,平民的职业教育问题是其终生关注的重要主题之一(二)实用化黄炎培是我国最早将实用主义与职

7、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教育家。实用主义以信念的确立作为根本出发点,旨在通过具体行动来获得较好的效率和效果,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和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社会生活之中。五四运动期间,杜威来华讲学,其学生胡适、蔡元培等人大力推崇和宣传其学说,这有效地改变了当时中国“文字教育”“记诵教育”“书房教育”的弊端 4 。教育内容过于空洞、脱离实际、教材编制与教学方法的选取不合理等是当时职业教育的棘手问题。黄炎培指出,这十分不利于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职业教育务必实用。黄炎培重视教育的职业属性,即教育是为学生将来更好地过职业生活而准备的,主张在这个过程中突出教育的实用性特质。探究教育之根本在于发展人

8、的天赋和个性特长,并逐渐扩大相应生产生活的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习惯,增进个体德性之素养,养成服务群体(社会)的精神。职业教育要使个体通过做事(职业劳动)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要使职业教育培养的个体与“业”和“事”相适应,这是其主旨所在。从某种程度上说,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的前期主要以实用主义作为理论武器,即其职业教育思想实用主义色彩鲜明。黄炎培认为仅依靠个人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接受教育不仅为了获得一些专门的智识或将接受教育作为未来求生的手段,还追求共同训练、形成共同的能力和整全的力量。这就是其所强调的“国民教育”,通过教育使个体成长为发展较好的人,还要成为优秀的、有力的、有用的国民。“人的生

9、存,不仅单靠躯壳,还靠灵魂,国家亦然。”5 要通过教育给国民注人国家之魂,使国民认同国家、热爱国家。在教育内容上,黄炎培提倡实用性原则,在中华职业学校中开设了与生活联系密切的专业、课程,编制了相应的实用性教材,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在实用化的职业教育思想的指引下,黄炎培设立了浙江女子实业学校(后改名为“浙江女子甲种职业学校”),通过相应的课程教学与实践使生徒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实现谋职与谋生共存。(三)社会化清朝末期的实业教育孕育了我国近现代的职业教育。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较早开始关注职业教育问题,他们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两个重要议题上:一是“实业的有效振兴”;二是“教育的强力改革”。在对这两

10、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思索之后,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逐渐形成。在科举制刚废之时,为了处理新旧教育制度交替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黄炎培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走访工作,以解决各方的利益矛盾。这在某种程度上拓宽了黄炎培与社会各界之间的交往范围,使他的社会关系不断加深。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授人以一技之长,使个体更好地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与黄炎培同处于一个时期的教育家陆费逵也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社会属性,他肯定了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独特性和教育内容的社会决定性。黄炎培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可以从宏观层面上探究职业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问题的教育家,他十分重视社会需求调查,重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推动

11、着职业教育的社会化进程。当时中国的教育未能很好地将儿童生活与社会生活相连接,生活所需要的不是有病态情感的人,而是正常发展的人。儿童的集体生活应该充满欢乐和自由的活动,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培养出具有非常发达社会本能的人6 。个人与社会的隔绝,会使广大儿童的思想感情变得非常贫乏,使他们感受到空虚。必须尽可能地扩大儿童社会感受的范围,使学校生活与真正的社会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如果学校缺乏共同的要素和生产活动,那它将无法顺利地把自身组织成为一个自然的社会单元。而如果社会精77神条件稀缺,也无法培养出具有良好社会秩序的未来成员 7 。也就是说,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始终以社会的现实需求作为导向。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12、的社会化特质明显,即在考虑个体(生徒)的发展功能外,充分关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与进步。他提出了职业教育的三个宗旨:“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一也;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二也;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三也。”8 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个体指向向社会指向过渡的过程,即在个体获得谋生技能并服务社会之后,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发展。黄炎培对当时中国的“利已”教育十分担忧,他认为职业教育绝不能只停留在个体发展层面上,而要通过开展职业教育使国民担负起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加强共同协作以推动社会的进步。通过合理、科学的职业教育,使国民人格好、体格佳、有专长、有能力,能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这才是职业教育应

13、该追求的目标。正像梁启超先生提出的“新民十二条”一样,倡导公民应具备国家思想、自治思想、合群思想和义务思想等。从某种程度上说,两者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度与一致性。(四)科学化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形成受到五四运动期间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科学主义思潮注重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从“思辨”研究转向“科学实证”研究),促进了教育实验研究的有效开展,并逐渐趋向科学化。这改变了黄炎培对职业教育领域问题的思考模式,从而使其职业教育思想呈现出明显的科学化特质。黄炎培曾在1 9 1 5年4 月到美国考察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在考察期间,他与著名科学家爱迪生(T h o m a s A l v a Ed i s o n

14、)交流,并考察其位于纽约的发明工厂,试验了其新发明的“录音机”。此次访美,使他接触到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产品,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的体悟。他坚信,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良方(1 9 1 7 年他对日本与菲律宾考察的结论更说明了这一问题)。在五四运动纪念日时,他告诚青年:“根本救国,必在科学。用科学解决,百业有进步;不用科学解决,便无进步。”职业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促进百业进步的重要途径,其思想与方法之根本离不开科学。科学化主要指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的问题,这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主要表现为他对物质(各专业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原则确定、实习设施配置等)和人事

15、(科学的管理方法组织职业教育机构自身的建设等)维度的思考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科学化的特质反映在其日后诸多教育实践之中,显现出突出的探索性价值。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深受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性的影响,他重视调查研究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并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式方法对待职业教育。他曾告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对于个体所从事的事业要以科学化为骨干、以民主化为精神,以此来创造个人价值,更好地回馈社会。黄炎培通过大量的(国内外)教育考察,详细了解了我国教育的痛点和病根所在,并积极吸纳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经验和理念,为当时的教育寻找有效的出路。正是这种建立在科学调研基础之上的理论建构,使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

16、鲜明的科学化色彩。他不盲目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而是在“精神上自尊自立”与“择善而从”,并进行本土化改造和适应。黄炎培认为,个体应通过对其自身职业的准确认知,更好地服务社会,养成良好的责任心和勤劳吃苦的习惯,培育利他主义精神,形成经济观念、科学态度与意识等。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不拘成法,体现出明晰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五)融合化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带有明显的融合性,他通过对当时旧中国教育状况的考察,形成了通过职业教育谋求民族独立和祖国富强的构想。此时,他已经意识到单靠职业学校、教育界或农工商界中的任何一方,都没有办法真正优化职业教育。在其职业教育思想视域深处,一直在寻求构建一种“融合

17、”。职业教育的本质具有社会性,其功能是使个体更好地社会化,并在社会中找到属于其自身的坐标。因此,研究职业教育问题必须将其放人大的社会系统之中,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教育发展、产业和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需要。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性问题,融合了多维度的考量,是一种“大职业教育主义”的体现。因此,职业教育要想从本质上向好转变,就需要在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进行努力。“内部工作的努力不用说,对外还需要有最高的热诚,参与一切,有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9 成功的职业教育需要整合社会的各方教育资78源和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引导性功用,从实际出发做好来自社会各界的

18、有效“融合”。黄炎培对职业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多维探索,在正规学校教育模式中融人了补习学校、函授学校、夜校等不同的教育类型,对个体更好地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融合性特质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其几十年丰厚的教育实践。黄炎培反对“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他和梁启超先生同样秉持“学而优不仕”的理念,提倡对社会实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个体真正地“学以致用”,而不能让人丧失最起码的安身立命的本事。在杜威“做中学”思想的基础上,黄炎培提出了“做学合一”的职业教育方法,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并将这种职业教育原则有效地融合到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训中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融合性还体现在其职普

19、融通观”上。他认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以及其他类型的教育之间是没有明显界痕的,而是彼此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连接,共同存在于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之中,贯穿于个体受教育的全过程和全部的职业生涯之中。黄炎培反对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进行二元对立,他强调职业教育需借鉴普通教育的经验,采用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他重视将职业教育渗透到普通教育之中,打破两者的不平衡性(即过分看重普通教育而严重歧视职业教育),认为应该在普通教育的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职业性因素,如果两者之间严重被隔绝,必然导致其良性发展受阻,不利于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他认为,应该把职业指导、职

20、业陶治、职业训练等内容融合进普通教育之中。“也就是说大学、中学、小学与职业教育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性小学何尝不可以设职业准备科?小学还有职业陶冶呢。1 0 1 黄炎培在我国最早提倡了职业启蒙教育,他为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推进了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的横向融通。接受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两类孩子,他们构成了国家受过教育的劳动力,教育必须至少在这个范围内形成包括所有这些人的理想 1 1 。好的教育应该是让所有接受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儿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应有之力,并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一)

21、探寻科学的生活方式,保障学生(生徒)的全面和谐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是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的一种重要教育类型,也是一种“职业和升学的预备性教育”,还是一种“新视域下的生存教育”。换句话说,现代职业教育的功能具有社会和个体的双重指向性,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除了要聚焦“社会的需求”,还要关注“个体的需求”“多元价值”“终身教育”等维度。黄炎培强调职业教育的本质,即激发个体天赋、特长,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应该是对于人生意义和目的的一种找寻,同时也要找到个体正确的、科学的生活方式。在技术上的文明时代,关于正确生活方式的教育被相关专门知识和特殊技能的职业性训练所补充 1 2 。人的智能(能力)具有多样

22、性,并且这些能力都有相应的社会性价值职业教育应该挖掘和培育个体独特的职业能力,帮助个体从事其所擅长的职业,促进个体创造个人价值,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黄炎培指出,职业教育要使个体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健全优良之分子。他曾告诚青年:“务须至诚,切实,公正,光明磊落,彼此原谅。”1 3 1 涵养德性应该随时注意、随处注意,并且要与实际相联系。也就是说,道德培养应该与儿童的真实生活相联系,不可以脱离儿童的现实境遇去空谈高尚之道德。个体良好德性的培养应该注意真实的道德实践,不能过于依赖虚拟化的道德情境,不可只注重道德条目,而忽视了实践的机会与作用。职业教育应该进一步促进个体学习、生活和工作能力的全方位提

23、升,在实现个人正向发展的同时,更好地促进整体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增强受教育者求学的信心,更好地促进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科学、高效发展,为培养新时代高层次、全面的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新时代职业教育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注重职业教育的“育德”和“育才”属性,共同培育具有相应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职业化新人。人文精神主要指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并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摆脱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给个体造成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协调和冲击。如果个体在现代大规模生产中消失了,那么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就严重违背了人对79科学、美好生活(方式)的向

24、往与追寻的目标。职业教育不能仅仅表现为对技术技能的追求,更主要的是使个体生成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刻刻发挥着自身的效用。换言之,职业教育是一种指向美好生活的教育,体现着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二)提升职业教育实用性,强化“综合型”职业技能人才的培育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实用性“综合型”职业技能人才的使命。社会主要产业和市场对人才的客观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直接驱动力,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实用性的价值取向。由于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根本保障,因此,需要对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内容、目标等)进行实用化的改良与改造。黄炎培重视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他主张根据社会需

25、求去建构职校生的知识结构与发展路径,注意加强与职业界的联系。学生(生徒)接受职业教育是以职业为导向的,在帮助学生形成多方面能力的同时,要更好地促进其就业。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性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的任务和项目驱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黄炎培在职校生的培养目标上更注重实用性,与陆费逵等人以培养实业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观点有所不同。他从现实出发(更了解当时社会的状况),指出要培养的生徒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潮流的健全的公民(综合型人才),这是其职业教育思想实用性特质的典型例证。从现代视角来看,探索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是提高职业教育适切性和实用性的关键环节。如果职业教育教

26、学方法选用不当,必然会影响生徒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进而影响职业教育整全效果的发挥。有两个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选用原则:其一,方法与内容契合原则;其二,因材施教原则。应根据生徒的个体差异性,靶向性选择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成长和社会化发展,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前期铺垫,使个体的生活品质有提升的可能性。黄炎培的人才观具有与时俱进性,即职业教育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培育新时代综合型技能人才。首先,要以市场为导向,学校(教育者、管理者等)要全面了解市场的现实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职业教育的专业,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提升职业教育的专业吸引力。其次,要加强生徒

27、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通过“理实一体化”课程和“课题引领”模式,进一步形成“教一学一做”相融合的联动机制,深化校企合作,采用校内生产和教学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模式,以形成生徒过硬的职业技术能力。再次,强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生徒的身心素养、德性素养和文化素养,更好地促进“综合型”职业技能人才的形成。(三)增强职业教育的公平性,促进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古代社会是轻视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的个体指向性价值被忽视。近代社会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经济和科技价值,使职业教育地位得到相应的提升,但更为关注的是其社会指向性功用,对其工具性价值(外部价值)太过重视,而忽视了其内在价值。凯兴斯泰纳等人对这种价值取向进行了严

28、厉的批驳。现代社会开始确立职业教育制度,并对职业教育的内外部价值进行统合性思考,黄炎培是我国近代以来较早关注职业教育公平与价值问题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清楚地意识到多数人是被野心、贪婪、恐惧和嫉妒所控制的,改变这些不良倾向的关键是教育。他已经对公平和正义产生了正确的认识,认为教育对个体公平和社会公平具有双重性意义 1 4 。教育公平是追求教育平等与提高教育质量、效率持续地相互促进的过程和状态 1 5。职业教育政策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效率可以激发公平,反过来,公平可以进一步要求效率,两者相统一,具有内在一致性。政府对职业教育政策的科学调控主旨是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寻找适切的平衡点,发挥市场

29、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中的良性作用和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主导性作用,利于较好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体系,以适应新时代社会对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政府应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合理优化与分配,以利于其均衡化发展。黄炎培重视职业教育的平民性。现代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人人”的教育,个体享受劳动生活的意义在于人的先天赋被激活,职业劳动(生活)和兴趣特长有机结合,最终“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说到底是敬业和乐业。敬业即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1 6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广大处境不利人群80的境况,让他们通过职业劳动获得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增强个体的存在性价值,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30、与此同时,使个体接受正规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并借助校企合作来进一步提升个人的职业技术技能素养和学术素养,更好地促进其社会化。工业4.0 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知识和技术(技能)成为获取职业的重要码,这主要依赖于个体所受的职业教育,并最终决定其社会化的进程与走向。现代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职业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明显,良好的职业教育是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性条件。现代职业教育可以有效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受教育权、就业权、生存权、发展权等),进而提升个体的生存质量与状态。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补偿性教育,而是一种使处境不利人群更好地获得生存的机会与可能的教育。

31、因此,个体要进行充分的理性选择(对机会和风险的科学评估),考虑清楚阶层惯习的影响(特定阶层所面临的机会和义务),更好地规划个体职业发展生涯,促进自我专业成长和自我价值的有效实现,(四)完善职普融通,构建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我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长期处于分离状态,两者之间的这种隔阅性在中等教育阶段表现得尤为明显。中等教育是职业教育领域的“基础教育”,其根基性价值不可忽视。在此基础上,不可简单凭借接受的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来决定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因为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不等同于“就业教育”;职业教育不是“次等教育”(不是导向低社会地位工作的教育);职业教育不必然导致“阶层固化”(

32、无法使个体阶层向上流动),而应该依据现实的条件和学生自身的兴趣与赋,在两种教育类型中自由选择与转换。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这从法律层面给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地位以革命性的变化,强调了两者的对等性,削弱了相应的歧视。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思考,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具有共同的发展内在一致性需求。职业教育自身具有技术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劳动者岗位需求能力不断提升,要求劳动者在知识和技能两方面都有相应的提高,这是技术复杂化的内在要求。“职普融通”是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破解职业教

33、育体系构建的相互关联问题的要旨所在 1 7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观”强调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应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扶共生,今日的职普融通改革也应如此。基于这个前提,可以设置职普融通专项教育经费,用于职普融通综合学校的建设或改造、综合学校相关设施设备的升级和综合学校的信息化发展 1 8 。现代教育体系不是单一维度,而是一种多元化的动态平衡体系,要同时考量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诸多可能性,满足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真实需要。现代教育体系从本质上说应该为人才成长提供相互融通的路径,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升学与就业体系应该具有合理的融通性,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和价值;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两者之

34、间不应是简单的贯通,而重点在于两者的有机融合,使职业教育真正实现应有的内在价值。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学术型人才应该同属于一个层次且价值相当,而不是重视学术型教育,歧视技术型教育。应该打破两者之间的鸿沟,着力培养全面、和谐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更好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职业教育不是失败者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对其污名化的现象。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提倡的是一种良好职业技术技能和文化品德素养相结合的教育,这与黄炎培先生所倡导的求知、求能、求德并存的职业教育理念完全契合。新时代,强化体制机制保障使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受到尊重,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横向和纵向上

35、的全融通,使两者从“二元对立”到“实践共生”,有效弥合了两者之间的价值裂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了基础。2 0 2 1 年1 0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 0 3 5年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从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全局看,社会的“技能价值”取向与“学历价值”取向应该等同,甚至要逐渐凸显技能价值取向,进一步优化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实现学历价值与技能价值的不同层级互认。要探索“职教高考”模式,运用“多元录取”方式,优化“文化素质十职业技能”在“职教高考选拔中的结构比例,进一步形成适应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81责任编

36、辑:于翔三、结语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新时代的中国依旧绽放着耀眼的光彩,对现阶段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与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黄炎培为民族复兴和时代进步交出了一份重要的历史答卷,对近现代我国职业教育和社会改造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阶段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进行梳理与解读,有利于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提供有益的经验。【参考文献】1】孟子.孟子 M.万丽华,蓝旭,译.北京:中华书局,2 0 2 0:1 0 4.2刘世清,袁振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发展的百年征程与历史经验J.教育研究,2 0 2 1(1 1):4-1 6.3 成思危.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M.北京:

37、红旗出版社,2006:97.4 周谷平.近代西方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 9 9 6:1 8 0.5黄炎培.中华复兴十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45.6克鲁普斯卡娅.克鲁普斯卡娅论教育:上卷 M.卫道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1 7:2 3 8.7 王世铎,于守海.生活生长经验:杜威“教育本质论”的新时代解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1(6):7 1-7 7.8 1 3 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1 7:2 0 7、2 4 3.9 1 0 黄炎培.职业教育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38、,2 0 1 9:7 3、7 2.11A.N.怀特海.教育与科学理性的功能 M.黄铭,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 0 1 0:4.1 2 阿诺德汤因比.汤因比历史哲学 M.刘远航,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 0 1 0:3 1 7.14W.M.斯佩尔曼.政治思想简史M.贾珍妮,段瑞俊,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1 9:2 3.15郝文武.教育的公平正义与超公平正义 J.教育研究,2 0 1 9(12):45-50.1 6 梁启超.梁启超论教育M.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1 7:2 4 0.17卢晓中.基于“职普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 0

39、2 2(1):6-1 4.18刘来兵,陈港.建设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动因、框架与路向J.现代教育管理,2 0 2 1(1 1):1 0 6-1 1 2.An Analysis of the Qualities and Contemporary Values ofHuang Yanpeis Thought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WangShiduo(Liaon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34,China)Abstr

40、act:Huang Yanpeis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ology was formed in the 1920s,and has five character-istics:popularization,practicality,socialization,scientificity and integration.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Huang Yanpeis thought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four aspects:first,the search o

41、fscientific way of life to ensure the comprehensiv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tudents(students andapprentices);second,to enhance the practic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comprehensive vocational talents;third,to enhance the fair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realization of individual self-worth;fourth,to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gener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build a high-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Key words:Huang Yanpei;vocational education;practical;science;integr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