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pdf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082306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69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与复习.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整理和复习 第一章 数与代数第一节 数的认识一、整数1、整数的分类 正整数整数 零负整数 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整数的意义像-3、-2、-1、0、1、2、3、这样的数统称为整数。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既没有最小的整数,也没有最大的整数。(1)自然数:像 0、1、2、3、这样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1 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零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作负数,“”叫作负号。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小的负数,最大的的负整数是-1.(3)大于零的自然数称为正整数。因为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所以只能说“自

2、然数都是整数”,不能说“整数就是自然数”。(4)0 的作用。表示没有。(一个物体都没有用 0 表示。)在数字中起占位作用,表示该位上没有单位。表示起点。(直尺上的 0 刻度。)表示界线。(温度计、数轴上的 0,表示正、负数的分界线。)3、计数单位、数位与位数(1)十进制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等。自然数(2)数位顺序表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计数单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是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是亿级。(3)位数表示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4、整数的读写先分级从右向左每四位一级,再从高位到

3、低位一级一级地读或写。5 整数的改写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把万位后面的 4 个 0 或亿位后面的 8 个 0 省略,换成一个“万”或“亿”字。不是整天万或整亿的多位数的改写。如果要改写的多位数不是整万整似的数,改写的方法是:在万位或亿位数字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 0,再在小数后面写上“万”或“亿”字作单位。6、整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次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7、准确数与近似数(1)有的数是与实际数完全符合的,叫

4、作准确数。还有的数只是与实际数大体符合,或者说接近实际的数,这样的数叫作近似数。(2)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进一法 去尾法8、改写整数与省略尾数的区别改写整数省略尾数方法在万位或亿位数字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 0,并写上受益人计数单位“万”或“亿”用四舍五入法省略指定数位后面的尾数,再在后面加上相应的计数单位“万”或“亿”结果得到准确数得到近似数与原数关系与原数相等用“=”与原数近似,用“”二、小数1、小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 10 份、100 份、1000 份这样的几份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以用小数表示。2、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1)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计数单

5、位也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的,它们所占的位置叫作小数的数位。(2)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小数部分的最高计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计数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 10。3、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0.89)(1)按整数部分分 带小数,(5.32)有限小数,(10.365)(2)按小数部分分 无限不循环小数,()无限小数 纯循环小数,(0.Error!、29.Error!4Error!)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4.28Error!Error!、0.1Error!97Error!)4、小数的读写(1)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它与整数读法相同,如果整数部分是 0 的

6、就读作“零”;再读小数部分,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按顺序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2)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的就写作“0”,小数点写在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5、小数的基本性质(1)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 0 或者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2)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小数就扩大到 10 倍、100 倍、1000 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到它的、101100110001注意: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倍数不够时,要用 0 占位。6 小数大小的比较比较小数的大小

7、,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分位上的那个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三、分数与百分数一、分数1、分数和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数。其中平均分的份数叫作分母,表示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作分子。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作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3、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真分数小于 1。分数 假分数: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 1。假分数可以改写成带分数或整数。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 除

8、外),分数的大小不变。5、约分和通分(1)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约分,通常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1 除外)去除分子和分母,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作最简分数。(2)通分:把异分母的分数分别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先求出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6、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当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分数中,分子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商。7、倒数(1)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 的倒数是 1,0 没有倒数。(2)求倒数的

9、方法根据倒数的概念,1 除以原数(0 除外),所得的商。将原数分子、分母互换位置。8、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就大;分母、分子都不同,可以先通分,然后进行比较。二、百分数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号用“%”表示。2、百分数的读写(1)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用百分号“%”来表示。(2)百分数的读法与分数的读法相似,分数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百分数是百分号前面数是几,我们就把这个百分数读作百分之几。3、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改写成分母是 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用分子除以分

10、母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写成分数形式并约分 先写成小数,再写成百分数 分数小数百分数一个最简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关键看它的分母:如果分母只含质因数 2 和 5,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 2 和 5 以外的质因数,它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4、成数与折扣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成数”来表示生产的增长情况,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六成五=65%)105.6在进行商品销售时,经常要提到“打折”,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六五折=65%)105.6四、倍数与因数1、整除与除尽(1)整数 a 与整数 b(b0),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我们就说

11、 a 能被 b 整除(也可以说 b 能整除 a)。(2)甲数除以乙数,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或商是有限小数时,我们就说甲数能被乙数除尽。2、因数与倍数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2)列除法算式找。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奇数和偶数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 也是偶数),不是 2 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最小的奇数是 1,最小的偶数是 0。4、2、5、3 的倍数特征个位上是 0,2,4,6,8

12、的数都是 2 的倍数。个位上是 0 或 5 的数,是 5 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5、质数和合数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有且只有两个因数,1 和它本身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 1 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那么这样的数叫做合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只有 1 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6、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用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7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1)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3、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2)公因数只有 1 的两个数叫作互质数。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 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1 和任何自然数互质;相邻两个非 0 自然数互质;两个质数一定互质;2 和所有奇数互质;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 1 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3)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

14、数和商连乘起来)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第二节 数的运算一、四则运算1、四则运算的意义(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2)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乘法一个数乘整数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乘分数线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估算(1)估算的方法求平均数法取整求总法(2)根据估算对事物作出判断3、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加数+加数=和;一

15、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不尽时: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4、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二、运算定律和性质1、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乘法交

16、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a(bc)(5)乘法分配律:(ab)c=acbc2、乘法分配律的推广(ab)c=acbc(ab)c=(ab)=abc1c1c13、运算性质(1)减法的性质:abc=a(bc)a(bc)=abc(2)除法的性质:abc=a(bc)a(bc)=abc(3)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ab=(am)(bm)=(am)(bm)(b、m 不为 0)(4)奇数和偶数的运算性质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4、计算技巧运用运算定律、性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计算

17、时,要认真审题,根据题目的结构和数字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性质,通过对数的分解、组合和凑整,使计算简便。三、数的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1、常用数量关系(1)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2)总产量面积单产量 单产量面积总产量 总产量单产量面积(3)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4)工效时间工作量 工作量工效=时间 工作量时间=工效 (5)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单位“1”的量(1 +分率)=分率对应量XX 率=X100%”的量(总量)单位“所代表的信息)要求量(就是1XX(6)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

18、离(7)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是年利率时,存期是 X 月的要乘)12x2、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理解题意(2)分析数量关系(3)列式解答(4)验算并给出答案3、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案(1)分析法(从问题入手,找解题条件。)(2)图解法(绘图分析数量关系,如线段图。)(3)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入手,求出最后的问题。)第三节式与方程1、用字母表示数字母与字母表相乘时,乘号可以用“”来表示,也可以省略不写。注意数字与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数字要写在前面。2、等式(1)意义:表示相等的式子叫等式。(2)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

19、以相同的数(0 除外),等式仍然成立。3、方程(1)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2)方程和解与解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它的依据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或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区别: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4、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等式5、列方程解决问题(1)列方程解决问题就是用字母代替应用题中的未知数,根据数量韹相等关系列方程,然后解方程。(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 X 表示;找出数量的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解方程;检验或验算,写出答案。第四节比和比例1

20、、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比例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2、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联系区别比前项:后项比值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一种运算分数分子分母分数值一种数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与联系一般方法结果求比值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化简比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项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都是整数4、解比例求比例中的不末知项叫作解比例。5、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

21、图的比例尺。=比例尺比例尺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6、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不同点相同点特征关系式正比例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一定)(xky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xy=k(一定)第二章图形与几何第一节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一、线与角1、线(1)线的意义和特征名称意义特征线段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线段长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可以度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射线把线段向一边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有一个端点,长度是无限的,不可以度量直线把线段向两边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是无限的

22、,不可以度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2)线的位置关系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下:平行垂直相交不垂直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平行线间垂直线段最短。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作另一条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作垂足。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这条垂直线段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2、角(1)角的意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这个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作角的边。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2)测量利用量角器可以画角或量出角的度数。首先将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然后再将量

23、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另一条边所对准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3)画角 画角的方法在很多,我们应该学会用量角器画角。首先要确定角的顶点,并画出角的一条边,然后将量角器的中心和零刻度线与角的顶点和画好的一条边重合,数出量角器上所画角的度数,做好标记,然后连接顶点和标记,这样就画好了一个指定度数的角。(4)角的分类名称图形特征锐角大于 0小于 90的角直角等于 90的角钝角大于 90小于 180的角平角等于 180的角1 平角=2 直角周角等于 360的角1 周角=2 平角=4 直角二、平面图形1、三角形(1)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互相连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2)三角形的分类(3)各类三角

24、形的关系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每个角都是 60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按角分按边分三角形(4)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5)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6)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各类四边形的关系、定义和特征 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梯形(1)由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叫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特征:

25、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3)长方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作长方形。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4)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特征:对边平行且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5)梯形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3、圆(1)定义: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称为圆心。定长称为半径。(2)圆的位置和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3)特征:同圆或等圆的所有半径相等,同圆或等圆的所有直径相等,同圆或等圆的直径等于半径的 2 倍。

26、4、扇形(1)圆上 A、B 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 AB”。(2)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3)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4)扇形的大小与半径和圆心角的大小有关。5、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常用 C 表示。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 S 表示。6、周长相等时:S 圆形 S 正方形 S 长方形 面积相等时:C 长方形C 正方形C 圆形三、立体图形1、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含义及体积单位(1)表面积:物体表面面积的总和。表面积通常用 S 表示。常用面积单位是km2、m2、dm2、cm2。(2)体积:物体所

27、占空间的大小。体积通常用 V 表示。常用体积单位是m3、dm3、cm3。(3)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是 L、mL。(4)体积与容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它们的意义不同,测量的方法(体积是从物体的外面测量,容积是从容器的里面测量)不同,计量单位不同,计算物体的体积,必须使用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计算容积一般使用容积单位“升、毫升”;但计算较大物体的容积时,也拿体积单位“立方米”来通用,因为升和毫升只限于计量液体,如桶装的汽油、小瓶装的药水。2、长方体 特征:6 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互相平行且面积相等,12 条棱相对的 4 条棱

28、(互相平行)长度相等。有 8 个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长方体或者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3、正方体 特征: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六个面的面积相等;12 条棱,棱长都相等;有 8 个顶点;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4、圆柱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有无数条高。把圆柱切开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拼成长方体的长等于 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r),宽等于圆柱的半

29、径(r),高等于圆柱的高。5、圆锥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只有一条。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表面积体积图形字母表示计算公式字母公式计算公式字母公式正方体V:体积S:表面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aa6 =a6 =6 a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a长方体V:体积S:表面积a:长b:宽h:高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体积=长宽高V=abh圆柱体V:体积h:高S:面积r:半径c:周长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底面周长=底面直径 =底面半径2

30、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S 侧面积=ch =dh =2rhS 表面积=S 侧+S 底2体积=底面积高V=r2hV=Sh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1V=Sh31=r2h31北第二节 图形的变换1、平移(1)意义:物体沿直线移动,这种现象叫作平移现象。(2)特征: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2、旋转(1)意义:物体以某一点为旋转点,或以某一轴为旋转轴,按一定方向转动,这种现象叫旋转现象。(2)特征: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3、轴对称图形(1)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叫作思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

31、作对称轴。(2)特征: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完全相等。(3)轴对称图形4、放大或缩小(1)意义: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2)特征: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大小不同,形状完全相同。第三节 图形与位置1、确定位置的方法(1)用前、后、左、右确定位置。(2)用东、西、南、北确定位置。(3)用数对确定位置。横行竖列:在生活中我们把横行看成“行”,把竖列看成“列”。确定位置:寻找到行列的交点,就是物体的位置。位置的表示方法:列前行后,也就是我们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列放在前,行放在后。(4)将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确定位置。选择观测点。确定方向。测量距离。2、观察测绘要点(1)掌握方向,按序观察。(2)看

32、清特征,认识形状。(3)分别测绘,排列有序。6、只有综合一般是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才能确定立方体图形的形状。第四节常见的量1、量、计量和计量单位的意义(1)量:事物的多少、长短、轻重、快慢等,这些可以测定的客观事物的特征叫作量。(2)计量:把一个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量相比较叫作计量。(3)计量单位:用来作为计量标准的量叫作计量单位。2、常用的计量单位及进率量计量单位各单位间的进率量计量单位各单位间的进率长度千米 km米 m分米 dm厘米 cm毫米 mm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时间世纪年月日世纪年月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西南(1000)(10)(10)(10)东(10

33、0)(12)面积平方千米 km2公顷 hm2平方米 m2平方分米 dm2平方厘米 cm2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数平方厘米时分秒日时分秒质量吨 t千克 kg克 g吨 千克克体积/容积立方米 m3立方分米 dm3(升)L立方厘米 cm3(毫升)mL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升毫升人民币元角分元角分有 31 日的月份是:(1,3,5,7,8,10,12)。有 30 日的月份是:(4,6,9,11)。平年(365 天)的二月份有 28 天,闰年(366 天)的二月份有 29 天。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整千)数的,必须是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如 1990 年不是闰年

34、,而 2000 年是闰年。一年有四个季度,一个季度三个月。一个月分为上中下旬(上旬 10 天,中旬10 天,下旬为剩下的天数。)3、名数的概念及互化方法(1)名数的概念名数:带有计量单位名称的数量叫作名称。单名数:只带一个计量单位名称的名数叫作单名数。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计量单位名称的名数叫作复名数。(2)互化方法高级单位名称 低级单位名称 除以进率 第三章 统计与概率第一节 统计1、统计图表分类单式统计表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乘以进率(100)(10000)(100)(100)(1000)(1000)(1000)(1000)(1000)(10)(10)统计图表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

35、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2、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相同的数量特点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量增减的变化,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量,用圆内各个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数作用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数量间的比较不仅能清楚地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出数量变化的趋势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以及各部分数量之间的关系3、制作统计图的步骤(1)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在水平射线(横轴)上适当

36、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根据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标题。若条形太小可适当在条形内画上颜色等区分。(2)制作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适当分配各点的位置,确定各点的间隔。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在图纸上方写上统计图的标题,注明制图日期及制图人姓名。(3)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用圆规画一个圆,然后把统计表上的条件计算一遍(例如食品支出占总开支 35),用 360乘以每个条件相对应百分数,求得

37、每个条件在扇形统计图应画多少度。这些工作完成后,确定好这个圆的中心点,然后用量角器分别画出扇形,最后在每个扇形中标出相对应的条件和标上百分数。4、平均数(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的和除以相加的数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平均数。(2)平均数=总数总份数5、众数:是指一组数中个数最多的数,一组数众数可以是 1 个或几个。中位数:把一组数从大到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若总数为偶数,则为中间两数的平均数)。一组数的中位数只有 1 个。统计图第二节 可能性1、可能性一定发生能确定一定不发生等可能性可能发生(大或小)用分数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可能不发生(大或小)2、可能性大小的求法第四章 数学思考 综合与实践一、打

38、电话打电话最优方案最优方案1、逐个法:所需时间最多;2、分组法:相对节约时间;3、同时进行法:最节约时间。时间时间共知道总人数共知道总人数新通知人数新通知人数已经通知总人数已经通知总人数121124233847416815n2n2n22n1已经通知总人数=时间数 n 个 2 相乘1二、找次品二、找次品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总数事件发生的可能的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事件不能确定数目与测试的次数的关系:23(31)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 1 次 49(32)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 2 次 1027(33)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 3 次 2881(34)个物体,保证

39、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 4 次82243(35)个物体,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 5 次 (3n)n 次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测的次数是待测物品数小于或等于多少个 3 相乘的个数。用天平找次品,当待测物品是 3 个或 3 个以上时,保证找出次品所称次数最少的方法是:将待测物品分成 3 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要使多的那一份与少的那一份相差 1。三、确定起跑线三、确定起跑线1、每条跑道的长度=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两个直道的长度。2、每条跑道直道的长度都相等,而各圆周长决定每条跑道的总长度。(因此起跑线不同)3、相邻两个跑道的差是=C 外C 内=(D两直道)(d两直道)=2

40、R2r=2跑道的宽度四、数与形四、数与形在数与形之间建立联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例如:1+3+5+7+9+n=(n+1)2 (奇数个数的平方)2+4+6+8+n=(n 2)(n 2+1)(偶数的个数 X 偶数的个数多 1 的数)1+2+3+4+5+n+(n-1)+5+4+3+2+1=n +=1211321431n1-n1)(n1+=1312532752n2)-(n2n1+=214181161321n1n1-n+=1214181161321五、抽屉原理(鸽巢原理)五、抽屉原理(鸽巢原理)1、抽屉原理(1)要保证“至少”必须平均分,余下的数要进行二次平均分,就能保证“至少”

41、。(2)找准不同情况数看作抽屉数。把 10 个苹果要放到 9 个抽屉里,无论怎样放,我们会发现至少会有一个抽屉里面至少放两个苹果。这一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抽屉原理”。6 只鸽子飞进 5 个鸽巢,总有一个鸽巢至少飞进 2 只鸽子,所以也称为“鸽巢原理”。如果物体的个数除以抽屉数有余数,用所得的商+1,就能确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几个物体了。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至少数=商12、抽屉原理逆用从最不利原则出发,保证“至少”。商抽屉数1=至少的物体数六、植树问题的公式六、植树问题的公式 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1、如果在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

42、距全长(株数1)2、如果在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3、如果在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七、鸡兔同笼七、鸡兔同笼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来求解。因此很有必要学会它的解法和思路。通常是假设法比较简单易懂一点。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假设法假设法假设全是鸡:2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 235=70(只);鸡脚比总脚数少:9470=24(只);兔子比鸡多的脚数:4-2=2(只);兔子的只数:242=12(只

43、);鸡的只数:3512=23(只)。方程法方程法解:设兔有 x 只,则鸡有(35-x)只。4x2(35x)=94;解得 x=12;鸡:35-12=23(只)。注:通常设方程时,选择腿的只数多的动物,会在套用到其他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上,好算一些。抬腿法抬腿法方法一:假如让鸡抬起一只脚,兔子抬起 2 只脚,还有 942=47(只)脚。笼子里的兔就比鸡的脚数多 1,这时,脚与头的总数之差 47-35=12,就是兔子的只数。方法二:假如鸡与兔子都抬起两只脚,还剩下 94352=24 只脚,这时鸡是屁股坐在地上,地上只有兔子的脚,而且每只兔子有两只脚在地上,所以有 242=12 只兔子,就有 3512=

44、23 只鸡。方法三:我们可以先让兔子都抬起 2 只脚,那么就有 352=70 只脚,脚数和原来差94-70=24 只脚,这些都是每只兔子抬起 2 只脚,一共抬起 24 只脚,用 242 得到兔子有12 只,用 35-12 得到鸡有 23 只。公式公式1:(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2:(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3: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4:鸡的只数=(4鸡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 兔的只数=鸡兔总只数鸡的只数5: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只数)2 鸡的只数=鸡兔总只

45、数兔总只数6:(头数4实际脚数)2=鸡7:4x2(总数x)=总脚数(x=兔,总数x=鸡数,用于方程)八、优化八、优化合理安排事情,在生活中可以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合理安排的事情,聪明的人总是把事情进行最优的安排来提高效率。九、自行车里的数学的九、自行车里的数学的前齿轮数前齿轮转数=后齿轮数后齿轮转数蹬一圈的路程=前齿轮齿数后齿轮齿数车轮的周长十、数字编码十、数字编码十一、探索图形十一、探索图形(棱长为 1 的小正方体拼成大正方体后)棱长三面涂色的块数两面涂色的块数一面涂色的块数没有涂色的块数28000381261482424858365427n8(n-2)12(n-

46、2)(n-2)6(n-2)(n-2)(n-2)十十二二、找找规规律律1、第 n 幅图有多少个棋子?11=1 22=4 33=9 44=16 nn=n2、6 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 点点数数增增加加条条数数总总条条数数21321 2 3(条条)431 2 3 6(条条)541 2 3 4 10(条条)651 2 3 4 5 15(条条)n 个点呢?123(n1)=n(n1)23、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 2 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 A、B、C;第二次有 B、D、E;第三次有 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用数字“1”表示到会,用数字“0”表示没到会。ABCDEF第一次111000第二次010110第三次100011第一次到会可以看出 A 只可能和 D、E 或 F 同班;第二次到会可以判断 A 只可能和 D或 F 同班;第三次到会可以判断 A 只可能和 D 同班。同理 B 和 F 同班,C 和 E 同班。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