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行病学 1922年胰岛素发现前DKA死亡率100%,1932年降至29%,50年代后DKA死亡率下降至15%,最近研究报道DKA的死亡率降至在2.5%9%之间。DKA的死亡率与年龄、入院时状态及医疗护理水平相关。DKA的发病率,据统计每年1型糖尿病约为3%4%;2型糖尿病在急性感染或应激状态也可发生。在住院糖尿病病人中,国外统计约占14%,国内(北医一院)约占14.6%。诱因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创伤手术胃肠功能紊乱饮食不当严重的心脑血管病变妊娠和分娩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酮体的组成和代谢诊断诊断DKA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糖尿病的诊断 2.酮症的诊断 3.代谢性酸中毒
2、的诊断糖尿病:按1999年WHO诊断标准:空腹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11.1mmol/L,至少两次不同机会证实。酮症的诊断:主要依靠血酮(最好不同稀释度测血酮)浓度在5 mmol/L以上,尿酮明显80mg/dl,少数患者尿酮阴性代谢性酸中毒诊断:靠血气分析BE-3.0 mmol/L,深大呼吸吐出CO2过多,血中CO2减少,即呼吸碱中毒使PH值上升,故PH值不如BE可靠,HCO3-浓度也受呼吸影响。临床表现原糖尿病症状加重:肢软无力,极度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消化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部分患者有腹痛。酷似急腹症。呼吸系统症状:代谢性酸中毒刺激延髓呼吸中枢,可引起深而快的呼吸;当
3、pH16.7mmol/L多有脱水,33.3mmol/L则多伴有高渗或肾功能不全。血酮、尿酮:血酮升高1mmol/L,即高酮血症。5mmol/L时提示酸中毒。尿酮阳性。尿糖:强阳性。尿素氮、肌酐:尿素氮、肌酐可升高。BUN/Cr可为301,提示血容量不足。辅助检查血电解质血钠:一般135mmol/L,少数正常,亦可高于正常。血氯:初期可低,明显的高氯血症多出现在DKA的恢复期。血钾:一般初期正常或低,但少尿而失水和酸中毒严重可升高。血磷、镁:亦可降至正常以下。血酸度:酸中毒代偿期血pH在正常范围内;失代偿期常pH320mOsm/L。公式:血浆渗透压=2(钠+钾)+血糖(mmol/L)+尿素氮(m
4、mol/L)外周血象: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可增高;白细胞在无感染的情况下可增高,提示了失水后血液浓缩。KDA的分级与其他酮症酸中毒的鉴别诊断v饥饿性酮症:热量摄入不足,体内脂肪大量分解所造成。v酒精性酮症:大量饮酒而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出现难治性呕吐时。此时尿酮体()或弱(+)不能正确反映酮血症的程度。此两种酮症酸中毒病情较轻,无糖尿病史,经补GS或GNS后酮症酸中毒较易纠正。v与其它“阴离子”酸中毒鉴别:“阴离子”酸中毒除见于:DKA、酗酒、饥饿外,还见于乳酸酸中毒、慢性肾功能衰竭;v其他:药物中毒:甲醇、乙二醇乙烯、水杨酸。治 疗 降低血糖,消除酮体;恢复胰岛素依赖性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以
5、抑制脂肪酸过度的释放;纠正水与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恢复受累器官的功能状态。补 液 补液对重症DKA尤为重要,不但有利于脱水的纠正,且有助于血糖的下降和酮体的消除。v补液量:补液总量一般按病人体重(kg)的10%估算,成人DKA病人一般失水46L。v补液种类:开始以生理盐水为主,若开始输液时血糖不是严重升高或治疗后血糖下降至13.9mmol/L(250mg/dl)后,应输入5%葡萄糖或糖盐水,以利消除酮症。v补液速度:按先快后慢为原则。原则上前4h输入总失水量的1/31/2,以纠正细胞外脱水和高渗,以后逐渐纠正细胞内脱水为主,并恢复正常的细胞代谢及功能。举 例 举例:第12小时:500ml/h,
6、第34小时500ml/2h,以后500ml/3h。失水严重也可前1h输入1000ml,第2小时:5001000ml,第34小时各500ml/h,在前12h内输入量4000ml左右,达输液总量的2/3。其余部分酌情于2428h内补足。胰岛素治疗v胰岛素剂型: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v胰岛素剂量:目前提倡小剂量胰岛素治疗。以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速度,持续静脉输注。v给药途径:持续静滴,为目前首选。v血糖下降速度每小时3.66.1mmol/L(70100mg/d1)为宜。如开始治疗后2小时血糖无肯定下降,胰岛素剂量应加倍。v当血糖降至11.113.9mmol/L,改输5葡萄糖液加入普通胰岛素(按每3
7、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计算)。试 验INS浓度uu/ml效 应静脉成人.单位/h体外实验10抑制糖原分解20抑制糖异生30抑制脂肪分解(抑酮)5060促进肌肉和脂肪摄取和糖利用明显100促进钾进入细胞内体内实验(DKA病人观察)24抑制酮体生成最高速度1/20.01u/hkg120抑制酮体生成0.1u/hkg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的理论依据胰岛素治疗纠正酸中毒 目前明确认为DKA治疗时补碱并非必要及有益。因DKA的基础是酮酸生成过多,通过胰岛素治疗后抑制酮体的产生,促进酮体的氧化,且酮体氧化后可产生碳酸氢盐,DKA时的酸中毒自然会被纠正。补碱指征v血pH7.0;v纠酮治疗后2小时血pH7.1;vCO
8、2CP7.2或HCO3 15mmol/L后,即可停止补碱补 钾 DKA时失钾严重,总量可缺少3001000mmol/L。即使就诊时血钾在4.0mmol/L左右虽属正常,但此时由于酸中毒总体钾已降低,患者常在纠酮治疗14小时后发生低钾。v补钾时机:如开始血钾在正常范围(4.55.5mmol/L),可暂不补钾,但需严密监测,一旦血钾低于4.0mmol/L立即补钾。v尿量少于30ml/h不补;v血钾高于 5.5mmol/L不补。v补钾量:补钾量不应超过20mmol/L/h(1.5g氯化钾/h)。第1日内可补氯化钾 6 10g。补钾2 6 小时后必须查血钾。继后应经常检测。补钾速度快者,必须有心电图监
9、护。待病情好转,血钾正常,已能进食者可改为口服补钾。由于钾随葡萄糖、镁、磷等进入细胞较慢,补钾需进行57天才能纠正钾代谢紊乱。并发症的治疗v低血容量休克 DKA时由于高渗性利尿引起细胞内、外液丢失;使用胰岛素治疗后,糖及细胞外水将向细胞内转移,造成细胞外及血管内容量减少,引起血压下降。一般经补液即可纠正。但当合并严重休克时,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出血、严重酸中毒、低血钾、感染、心梗、肾上腺功能不全等。此时可使用全血或血浆代用品,同时避免使血糖下降过快,如休克持续存在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升压药物。v肺水肿 DKA治疗中可能发生低氧血症或肺水肿,甚至呼吸窘迫综合症。此可能与左心功能不全、补液过快
10、过量,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及特发性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有关。尤其是原有心、肾、肺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更易发生,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对此类患者应检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心率、呼吸、尿量、不可盲目的大量、快速补液。并发症的治疗v急性心梗 心梗可为DKA的并发症,也可促发DKA。是DKA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人由于神经病变,无痛性心梗常见,如老年病人出现恶心、腹痛、烦躁不安、心功能不全时,应注意心梗的存在。对于顽固、严重的DKA应注意除外心梗的可能。v感 染 根据患者情况,结合病原学检查,选用合适的抗菌素。v胰腺炎 DKA时约70%的患者血淀粉酶增高。血淀粉
11、酶增高因时注意胰腺炎的存在,此多为亚临床型的,可能由于高渗透压和低灌注对胰腺造成的损害。并发症的治疗v脑水肿脑水肿:可能与脑缺氧、补碱不当,血糖下降过快。纠正DKA时减慢纠正高渗的速度可降低脑水肿的发生。可给予地塞米松、速尿。v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如患者经过大量补液或血糖很高、或纠正DKA治疗已数小时仍无尿应想到肾衰。无尿时应注意除外已有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者常有的膀胱扩张、尿潴留,可进行膀胱区叩诊。原有肾盂肾炎者,此时可发生急性肾盏坏死、急性肾小管坏死,出现急性肾衰。v脑血栓脑血栓:DKA时失水血液浓缩,血液中许多凝血因子被激活,特别是在高渗、休克时易发生脑血栓。无论是动脉还是静脉也易发生血
12、栓。v胃肠道表现:胃肠道表现:因酸中毒引起呕吐或伴有急性胃扩张,用1.25%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清除残留食物,防止吸入性肺炎。治疗过程造成的医源性疾病v低血钾:低血钾:近年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限制补碱等均已减少医源性低血钾的发生。但随着葡萄糖、胰岛素、生理盐水在纠酮时的使用,仍可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低钾,除非给予积极的预防性补钾治疗。要求加强血钾的监测,尤其是胰岛素用量 0.1u/kg/h,查钾更应频繁。v低血糖低血糖:DKA 治疗中,血糖的恢复正常所需时间短于酮体。为纠酮,必须继续给予胰岛素治疗,如未及时补充葡萄糖,易发生低血糖。必须检测血糖,注意及时补充葡萄糖。v高氯血症高氯血症:多见于DKA恢复期,原因:钠中和酮酸后由尿丢失,而氯的丢失少于钠;纠酮补充的NS与GNS中钠与氯含量相等,必然导致相对高氯;DKA缓解期间,钠和碳酸氢盐向细胞内转移,细胞外的剩余氯增多。一般成功的DKA治疗期也可出现高氯性酸中毒。无需特殊治疗,可随DKA的治疗而缓解。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