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76865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71K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侯德榜事迹) 教学重点 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1.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2.归纳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剪刀、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纸、试管、带导管的胶塞、滴管; 药品:粗盐、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氯化钠。 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教学关键 要想使学生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就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实验中得出结论的过程,所以在本课题的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复习: 什么叫盐? [回答]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的是哪种物质? [回答]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追问]食盐与盐是什么关系? [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二、导入新课 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钠、亚硝酸钠,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滤]生活中的盐除食盐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三、新课教学 [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 [板书]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设问]食盐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物质,它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那么通过大家的预习及生活经验,说一说食盐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用途 [学生发言] 1.食盐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2.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3.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4.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腌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5.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 [过渡]食盐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我们是否有必要了解它在自然界的存在及制取情况呢? [设问]食盐在自然界中存在于哪些地方呢? [学生阅读] 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都蕴藏着大量的食盐。 人们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将粗盐再次经过加工提纯即可得精盐。 [讲授]粗盐提纯 [讨论]1.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可通过哪些步骤来制取精盐? 2.过滤器的准备和过滤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适当补充)1.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化学试剂将这些可溶性杂质反应掉,同时又不产生新的杂质。 除去泥沙的方法主要是以前学过的过滤法。涉及到的步骤有:溶解、过滤、蒸发。 2.过滤应注意:(1)叠好的滤纸放入漏斗后,应紧贴漏斗壁,中间不要有气泡。否则过滤速度过慢。 (2)滤纸的边缘要比漏斗口稍低;倾倒液体时,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流下,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3)盛有待过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中部;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一边,防止滤纸破损,滤液浑浊,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 (4)过滤时最好先让上层滤液滤过,然后再将混有大量沉淀的溶液倒入漏斗,以免沉淀先行进入漏斗后可能堵塞滤纸纤维的间隙,使过滤速度过慢。 [引导]今天我们还要练习一种新的操作——蒸发,在蒸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讲解]蒸发一般是用加热的方法,使溶剂不断挥发的过程。蒸发时应注意:(1)蒸发皿应放在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后,不要立即把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2)蒸发溶液时要注意倒入蒸发皿里的溶液以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 为宜,防止加热至沸腾时易进溅。 (3)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提问]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了玻璃棒,分别起什么作用? [回答]溶解:玻璃棒起搅拌作用,目的是加速溶解。过滤:玻璃棒起引流作用。蒸发:玻璃棒起搅拌作用,防止局部受热时液滴飞溅。 [过渡]了解了上述操作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 实践: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实验结果相互交流,分析实验可能出现误差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氯化钠,了解了它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同时练习了粗盐提纯的各步操作,学习了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了溶解、过滤的操作技能。 五、布置作业 习题4 板书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一、氯化钠 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2.食盐的用途 3.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巩固旧知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氯化钠的重要用途,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三种盐。 三、 讲授新课 [学生阅读]了解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的用途。 [提问]你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 [回答]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碳酸钙:CaCO3。 [教师]我们知道:纯碱在化工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那我国是不是最早生产纯碱的国家呢? [投影]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回顾提问]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回答]CaCO3+2HCl====CaCl2+CO2↑+H2O [思考]碳酸钙、碳酸钠及碳酸氢钠在化学式组成上有无共同点? [回答]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设问]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CO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否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向盛有0.5 g碳酸钠的试管里加入2 mL盐酸,迅速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用碳酸氢钠代替碳酸钠进行上述实验,并分析。 碳酸钠+盐酸碳酸氢钠+盐酸 现象   分析   [交流]现象:两次实验反应试管内都出现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 [分析]这两组物质反应都生成CO2气体。 [讲解]上述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提问]通过上述三个反应的学习,你能做何归纳? [总结] 1.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追问]你如何检验某物质里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需要哪些试剂? 2.CO或HCO 的检验 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活动与探究]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里滴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现象  分析  [交流]现象:试管里出现白色沉淀。 分析: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 [教师]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如下: Na2CO3+Ca(OH)2====CaCO3↓+2NaOH [设问]分析上述四个反应,从单质、化合物的角度以及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结构关系讨论各反应的共同点。 [学生讨论总结]都是化合物间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讲解并板书]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讨论]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为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属于复分解反应。因为这类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例: HCl+NaOH====NaCl+H2O,在这个反应中,H+与OH-结合生成H2O,Cl-与Na+结合生成NaCl。 [讨论]分析归纳上述几个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它们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总结并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下列物质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若能反应,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投影:物质溶解性表)(略) 1.硫酸和硝酸钠溶液 2.氢氧化钾溶液和硝酸 3.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4.硝酸和碳酸钾溶液 5.硝酸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三种盐的重要性质和用途,总结出了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盐的检验方法,并分析得出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反应条件。 五、布置作业 习题1.(2)、2、3。 板书设计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二) 1.碳酸钠、碳酸钙、碳酸氢钠 2.CO或HCO 的检验 取少量未知物,加入少量稀盐酸,看能否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 教学反思 本节课侧重采用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本课知识,学生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完成本节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