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075526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目 录一、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评价31、基本情况32、发展历程和贡献43、发展条件12二、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161、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62、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73、社会民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24、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95、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34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发展战略361、发展目标362、发展战略54四、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任务551、资源有序开发与高效利用552、接续替代产业的培育和提升603、民生改善与社会建设664、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735、城市功能提升75五、资源型城市可持

2、续发展保障体系和政策措施751、增加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752、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793、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82市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县地处省最南端,素有“南大门”之称,与及省内县、县相邻。全县国土总面积15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8万亩。总人口18.98万。独特的地质结构和有利的成矿条件,蕴育了丰富的钨、稀土、萤石等矿产资源,钨矿开采有近百年历史。“一五”计划期间钨矿被列为苏联重点援建的156项工程之一,开始了规模化开采。县曾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长期超负荷开采,钨矿资源面临严重枯竭。一、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

3、条件评价1、基本情况(1)地理特征和自然条件县位于南部边缘,地处北纬24302510,东径1141011450。南北宽49.9km,东西长77.9km,土地面积1535km2。境内群山起伏,地形复杂,总体山脉属南岭山系的支脉。地貌以中低山、丘陵为主。西南边缘的饭池嶂海拔1145米,为群峰之冠;境北江口一带海拔180米,为县内最低点。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隆起。以雪峰山连接小叶岽至天排山脉横贯中部,构成一级分水岭,把全县分成南线桃江水系,北线为其支流水系。桃江流经县后再反回境内,在江口汇合,向北流经、后汇入贡水。属中亚热带季风型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年均降雨量170

4、9.5毫米,平均日照时数1554.3小时,年平均气温18.6摄氏度,无霜期296天。山林、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平均海拔360米,拥有山林19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1.78%,是南方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水域面积165平方公里,水能蕴藏量3.6万千瓦,是全国首批初级电气化达标县。规模储量的矿产资源有钨、稀土、萤石、瓷土、钽铌等20余种。截至2007年底,我县钨(W03)矿保有资源储量为44673吨,稀土(TR2O3) 矿保有资源储量为29497吨,萤石(CaF2)矿保有资源储量为109.万吨。世界著名的钨矿座落在县境内。旅游资源主要有:等游览胜地。(2)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

5、长。2010年,全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GDP)27.11亿元,同比增长13.2%;实现财政总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8%,实现了三年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332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32元,分别增长7.1%、8.3%。全县经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效益显著提升,动力不断增强,结构更加优化,民生明显改善。2010年该县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县”。电流、资金流、人流、物流和社会消费更加活跃。2010年,全县完成供电量1.96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加0.6亿千瓦时,增长39.3 %。完成售电量1.8亿千瓦

6、时,同比增加0.5亿千瓦时,增长39.61%。其中:工业用电量为1.2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0.4亿千瓦时,增长49.4%。至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6.6亿元,比年初增加5.2亿元,增长24.3%;各项贷款余额为12.98亿元,比年初增加3.22亿元,增长33.0%。社会消费持续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亿元,增长16.6。项目建设力度加大,“三化”进程加速。扩大投资成效显著。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1亿元,增长29.3%。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34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有21个,完成财政资金投资1.45亿元。争资争项富有成效,成功争取了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220千伏五

7、光输变电工程、龙源坝防洪堤工程等一批带动力大、拉动力强的项目,全年争取上级下拨实际到位资金57540万元,同比增长18.7%。重点工程积极推进。大广高速公路途经段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工程进展顺利。解放桥至二中桥亮化工程、图书馆扩建工程、第二小学新建工程、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设、110KV金龙输变电工程、小慕河桥等9个项目已经基本完工或投入使用,廉租房、新城集贸市场等12个项目加紧建设,樟排线樟下至龙下公路改建工程我县境内3.75公里全面完工,良上线良伞寨至寒洞公路改建工程和樟排线老屋至排楼下公路改建工程已经开工建设,进展顺利。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100%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油)路。完成了龙下川垇

8、大桥改渡建桥主体工程。梅子山森林公园改造、老体育场标志性建筑、水上音乐喷泉、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等13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已接近尾声,近期将陆续开工建设。新型工业化崛起壮大。制定和实施了县2010年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县三年强攻工业实施意见,积极推进招商强工,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大力开展以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引进了新星化工、华星氟华学二期工程等一批新的大项目。2010年,全县引进内资15.4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137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总额5976万美元,同比增长16.1%。县工业园区被省政府列为首批全省10个生态工业园以来,工业园区建设有新进展。加快了吕屋片、松山片的征地拆迁以及工业

9、大道建设,水、路、电等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推进了韬略运动器材项目、圣保罗新材料、逻辑电子等27个在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生产总值达到32.5亿元,同比增长59.4%,实现工业增加值7.28亿元,同比增长26.9%。销售产值达到32.3亿元,同比增长60.2%,利税总额为3.56亿元,同比增长90.1%。园区内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7.31亿元,同比增长63.1%,上交税金总额0.91亿元,同比增长36.1%。全县工业对税收的贡献率达到67.02%,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县年纳税百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0家,年

10、纳税千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6家。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并通过了市政府审批。实施并完成了老城区主干道油路及出城口改造、2万吨自来水扩容、南海大桥到解放桥沿江段的园林景观和亮化、四星级希桥酒店、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体育中心百年广场连接希桥路道路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扎实推进“三城联创”活动,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连续第二年被评为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城,被评为全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城镇绿化先进县,荣登“江南生态新城”榜,为创建文明城市打下了扎实基础。南迳、陂头等中心镇建设深入推进,社迳、龙源坝等乡镇圩镇建设力度加大,增强了小

11、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了100个新农村建设点任务,着力打造了金龙镇天龙村牌坊下、中寨乡罗坊村罗坊围和长塘围、镇马安村湾仔等一批主题特色新村,新增“拆旧建新”或“异地新建”新户型示范点12个。被评为全省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工作先进县。蔬菜、果业等农业主导产业和芳香苗木、油茶、花卉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较快。我县被列入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优质蔬菜基地规划区,高山蔬菜基地与沃尔玛公司成功实现农超对接,全县蔬菜种植面积累计达102418亩,果业开发面积达到64690亩。高峰公司、现代牧业跨入省级龙头企业行列,高山蔬菜公司成为市级龙头企业,华云竹业、虹丰蔬菜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12、全县组建了蔬菜、果业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个,参合农民3572人。举办新农民培训班204期、培训农民11571人次。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生态文明水平稳步提升。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较快。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2%。投入1300万元新建了县第二小学,并投入使用,城区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继续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县高考万人比列全市各县(市)第四名。完成了县文化广场图书馆扩建和金龙、中寨等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改扩建或新建工程,开展了“全面展开,加快发展,追赶跨越”为主题的广场文艺演出15场,送戏下乡102场。县续志编撰、评审顺利完成,

13、即将付梓出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9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展开,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定编定员。成功举办了首届全县龙舟赛等体育活动,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步明显。一年来,围绕“全力以赴摘帽子,背水一战闹翻身”的工作重心,狠抓综合治理、利益导向、健全体制等工作,重拳打击违法生育行为,有效扭转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被动局面。在工作中创造性地推行“一证管多证”、城区“五有”工作新模式,全员奖励农村已扎二女户等,尤其是财政投入312万元,在全省率先对农村已扎二女户进行全员奖励扶助,全县近1400户农村已扎二女户受益,得到了省、市的认可和好评。到年

14、末,实现了提升全县出生政策符合率,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性别比“一升三降”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较好成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完成造林3.0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2.5%,被列为全省林业项目实施十佳县、全省碳汇造林试点县,列入第二批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范围,被评为全市“一大四小”城镇绿化先进县,桃江源自然保护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梅子山省级森林公园和省级桃江湿地公园顺利获得省林业厅批准,为建设省级生态县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全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1.0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5%,列为全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完成了土地利用

15、总体规划修编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积极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新增耕地4498亩,被评为全省耕地保护先进县、全省新增建设用地供地率先进县,被省、市人民政府奖励用地指标300亩。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民生保障水平显著增强。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达到3.1亿元,比上年增加近一倍。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97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其中,城镇就业率、“4050”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超额完成市里下达任务。“零就业家庭”安置率、社会保险和失业保险金社会发放率达100%。城乡低保标准和医疗救助水平有较大提高。城

16、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大力推进,2471名失地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969名失地农民享受了养老生活补助。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强。继全省社会救助工作会议在我县召开后,全市社会救助规范管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推广了我县社会救助分类动态管理的经验做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扎实推进,廉租房、拆迁安置房、社会福利中心等保障性住房加快推进,干部职工津补贴和住房公积金单位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发放了高龄老人长寿补贴,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中寨中心敬老院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信访维稳和平安建设成效更加明显。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抓好领导接

17、访制度和实行领导包案制,群众信访呈现“六降”、“三无”喜人局面,即:来访下降、集体访下降、来信下降、联名访下降、赴省访下降、赴市访下降,并且连续五年保持了无赴京集体访、无赴京非正常上访、无赴省非正常集体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严防与严治相结合,提高街面见警率,实施完成了“天网工程”,提高了技防和群防群治水平,公众安全感大幅提升。2010年度全省社会公众安全感测评中,我县公众安全感满意率为95.8%,公众安全感综合指数排全省第23位,排全市第4位,分别比上年前进29位和8位。加强交通安全工作,特别是“82”交通事故发生后,大力开展了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的安全生产集中整治,交通安全管理水平明显

18、提升,文明交通综合指数排全省第5位、全市第2位,扭转了被动局面。我县还被市委、市政府评为2010年度全市综治工作创新先进县。同时,气象、保险、邮电、通信、科技、扶贫、审计、监察、广播电视、国防教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2、发展历程和贡献钨资源储量集中分布于最南端之镇,钨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县资源储量的92%。稀土较为分散,在城厢镇玉坑、陂头镇长城和龙下、社迳、龙源坝等乡镇都有分布。萤石主要集中分布于县城以北的中寨、龙源坝、社迳乡境内,其资源储量占全县的95%。省著名的九大钨矿之一钨矿于1918年发现并开矿,国民党时期先后经历过自由开采、官督民办、官商统制的基本手工作业开采方

19、式,至解放31年间共生产钨砂1.9万吨,年均616吨。解放后至1952年10月,全部民窿收归国有,成立钨矿。1953年5月,中苏两国签订协议将、西华山、岿美山三大钨矿列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建和扩建的156项苏联重点援建工程之一。建设工程2年5个月,按当时的币值实际投资5396万元,达到当时采掘能力120万吨、选矿能力81万吨的先进规模机械生产能力,形成了集采、运、选为一体的钨矿山,企业进入全面发展和上升时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展开积累资金和偿还苏联外债作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后矿山随着资源的逐渐枯竭,生产成本不断加大。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在当时有水快流政策的指导下,开矿集体个人一起上

20、,采富丢贫,资源浪费严重。市场上一时钨矿严重供大于求,形成价格与价值倒挂,钨矿不得不进入停产和半停产时期。随着民工的大量涌入,企业生产和经营出现严重困难局面。2004年企业实行政策性关闭破产,人员和资产有效组合后成立钨业有限公司。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法规政策的逐步完善,矿产资源的开采和流通得到有效监管,钨矿价格逐步回升到合理价位。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对稳定发展。建国60年来矿共生产钨精矿15.72万吨,其中1950年至1989年30年间,企业共生产钨精矿11.52万吨,给国家上交利润14396万元、税金2647万元;1990年至2003年14年间生产钨精矿2.51万吨,这是一个处于亏损时期,上交税金2

21、701万元,但国家共补贴11286万元;2004年8月新公司成立至2010年生产钨精矿1.69万吨,完成利税总额72276万元,其中税金25669万元。钨矿成立后,先后隶属于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总局分局、中南钨矿局、有色局、省冶金局、省重工业局、地区重工业局、省冶金局、中国华兴钨业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南昌公司、中国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公司、钨业集团有限公司。1989年底全矿在册职工5084人,后由于转岗分流、退休及调出,2003年底在册职工2472人,2010年底新公司用工人数1549人。至2010年止,矿山已开采九十余年,是一个资源基本枯竭的老矿山,就已探明的储量,目前只有矿石2

22、11.7万吨、钨金属量3.45万吨,其中可采矿量171.6万吨、钨金属量2.76万吨,按现在的生产水平作业年限仅够维持在十年之内(目前的生产能力为年采掘矿石能力55万吨、选矿处理能力73万吨、生产钨精矿折合量能力2800吨,年产值2亿元左右)。长城企业集团稀土矿(原八一垦殖场稀土矿)始建于1987年,1988年办理了采矿证,年生产能力100吨氧化稀土,用工280人,1992年停产关闭。现由市稀土公司开采经营,年生产360吨。3、发展条件(1)地位和作用钨矿开采有近百年历史。钨矿开采对我县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是省和市的工业崛起强县,钨产业作为一直以来的工业支柱产业,为经济的发展发

23、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矿产品加工产业占全县工业经济比重达近70%,占财政总收入近65%。同时也是市的主导产业,在省、市占有非常重要的经济地位。(2)未来的发展优势经过全县人民的努力,我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大广高速的建设,将使我县由“省尾市角”一跃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对接珠三角的前沿阵地,极大地增强了全县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工业支柱产业和农业主导产业已初具规模,尤其是矿业经济强劲增长,为我县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增添了强大的后劲;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吸引了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关注度、美誉度空前提高,必将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的“洼地”;又先后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首批生态

24、工业园、首批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县等,有利于我县发挥绿色生态和资源优势,提升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建设“四个”等科学决策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全县上下思发展、议发展、促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加之多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等,都为我县“十二五”时期的加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3)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有色金属采掘与加工是我县工业的支柱产业,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地处赣江源头(桃江)的,如何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保监测水平,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污染整治工作,淘汰落后产能,控制污染物排放量,搞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和农村垃圾无害化处

25、理力度,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将是“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资源枯竭与产业转型的挑战。是以矿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工业县,围绕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形成了以采选、冶炼加工等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系,经济发展以大规模消耗资源为主。经过一百多年大规模开采,已进入资源枯竭期,按现有生产能力开采,预计到2020年钨、稀土资源基本耗尽。如何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尽快摆脱产品技术含量低、过度依赖资源和低劳动力成本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顺利实现产业转型,是“十二五”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要素与基础设施“瓶颈”的制约。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我县生产要素供给紧张、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国家严把土地“

26、闸门”,扩建工业园区、引进项目和城区建设时,土地将成为重要瓶颈。人民币升值、新劳动法等各种因素,也正在使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劳动力不足和人才短缺将同时并存。县域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资源;水利设施薄弱,农村抗灾防灾能力差;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强;交通、电力、“三废”处理等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瓶颈也将严重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调整结构、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要素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经济质量,将是“十二五”时期的艰巨任务。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矛盾复杂多样的挑战。后危机时代,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

27、,将面临更为复杂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需要应对来自防灾减灾、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安全稳定等多个方面的挑战。处理好增长与发展的关系,保持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等,都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和更大考验。(4)机遇区位条件改善迎来产业生长机遇。后危机时代,国际分工体系的调整将促进国际产业资本向我国内地转移。同时在国际需求明显降温、发达地区市场日趋饱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耗能产业受到更加硬性的政策性约束的情况下,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积极开拓中西部地区市场,加紧向中西部地区布局生产力。随着大广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赣深客专的争取,县乡村交通设施的完善,工业园区承载力的提升,的区域经济价值将被

28、重新定位,区位优势重新凸显,这为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本地产业的蓬勃生长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为实现产业层次升级和产业集群式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家发展新兴产业带来的机遇。“十二五”期间国家已经明确重点扶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省也明确扶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和我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已经启动实施,这都给具有历史积淀的在抢抓机遇、超前谋划、争取政策、资金和重点项目布局上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抢占后危机时代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在新的分工格局中提升经济地位带来了机遇。我县已有一定基础的以包钢晶环科技为主的稀土新材料,以华星氟化学、松岩冶金为主的氟化工产业基地,以圣保罗为主的资源综合利

29、用,以强盛新型建材为主的建筑性材料和高山蔬菜、珍稀苗木、芳香产业等新兴产业,将迎来发展的契机。国家区域规划和建设的机遇。我国先后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等,这为资源枯竭型县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地处赣江源头,已经列入全省首批循环试点县、全省首批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县,第二批省级生态县创建重点范围,在资源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社会发展、民生工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能源发展等方面都存在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融入海西经济区建设,抢抓中部崛起的难得机遇。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我国正处于城

30、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化将成为经济新增长和内需扩张的主要动力。特别是我县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城镇化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内需增长将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县域经济在简政放权、强县扩权等一系列利好因素的刺激下也将迎来发展的春天。总之,未来面临的压力大,挑战和机遇并存,机遇将大于挑战。二、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和矛盾1、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钨、稀土、萤石、铀矿开采历史悠久,绝大部分矿山进入老龄服务期,储量逐年消耗。由于勘查资金投入不足,矿山寻找接替资源迫在眉睫,钨、稀土、萤石、铀资源形势十分严峻。(2)矿山总体开采规模较大,但单个规模小,缺乏长远规划和宏观调控能力。除大型矿山

31、企业外,县属矿山整体生产力水平低、综合利用率低,矿山实际生产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于最低开采规模。(3)矿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导致全县矿业经济存在结构性缺陷,使矿产资源优势难以全面发挥。(4)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低,个别矿山存在采富弃贫,采易避难,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2、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经济总量小县经济发展依然滞后,“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速不快。县20062010年经济发展情况表年份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人均财力(元)9601164119315551780财政自给率%31.730.631.931.829经济增长率%12

32、.614.711.811.813.2(2)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全县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5年的30.8:37.9:31.3调整为21.5:44.8:33.7,虽然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农业方面: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仍比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差,农业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状况。二是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农户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粗放经营,造成主要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较高。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民缺乏快速、准确的市场信息来源,农业投入的风险较大。工业方面:工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且不合理。一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比例失调,技

33、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的传统产业仍然是工业经济的主体,新兴产业由于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在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当小。二是产业链短,各类产业的分散程度较高,集中度较低。三是工业技术水平比较落后,新产品比重偏小,整体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不强。三产方面:一是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仍以传统的商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如邮电、通讯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不足。二是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技术创新能力弱。服务业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外,其他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以电子信息等现代经营理念和组织形式

34、而发展的各类服务业如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电子商务、会议展览、物业管理、交通仓储物流业等有待提高。(3)县级财力薄弱税源结构单一,增收乏力。矿产加工产业是我县财政收入的主导,其税收决定着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同时,随着钨、稀土等资源枯竭,矿产品加工业税收贡献呈下降趋势(详见下表)。年 份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财政总收入(万元)109001408820165259183001833189矿产加工业税收(万元)2737492065516569599511122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1.281.285.180.574.382.2矿产加工产业税收占财政总收入%2

35、5.134.932.525.320.033.7受此影响:财政收入总量增长绝对值较小,2010年人均财政总收入1808万元,为全国平均水平6209元的29.2%,为全省平均水平2758元的65.6%。2010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82.2%,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0.91个百分点和2.065个百分点。实际财力薄弱,捉襟见肘。受矿产资源枯竭影响,财政收入质量下降,虽然2010年按同口径计算的财力有3.32亿元,但我县财政负担的干部职工工资性支出就达3亿元,加上民生配套资金、单位保运转等钢性支出,这点财力已消耗殆尽,无力他顾,严重制约培植财源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受财政体制影响,既不是贫困县、转移

36、支付县,也不是西部政策延伸县,上级补助资金倾斜力度不大,再加上本级财政自给率不高,导致财政支出水平较低,2010年,年人均财政支出3648元,为全国平均水平6694元的54.5%,为全省平均水平4299元的84.8%;财政自给率只有29%。经济总量不大,水平较低。随着资源枯竭,矿产采掘业产值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由2006年14.4%下降为2010年的8.37%,税收占GDP比重也从4.6%下降为2.5%。经济发展后劲不足,2010年,全县GDP实现27.11亿元,增长13.2%,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432元,低于全国人平均水平7999元,低于全省人平均水平4371元。

37、培植新型财源,压力巨大。为促进县域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我县提出大力培育矿产品加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木竹加工四大支柱产业,积极加大招商投资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寻找经济和财税增长点。但新型财源的培植需要大量投入,仅氟化工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就要投入2亿多元,目前只有通过融资贷款解决。而园区内新引进企业预计要在25年后达标达产实现税收,再加上抵扣固定资产投资增值税进项税,短期内实现税收不多,而且增值税县只得25%,县级财政压力巨大。(4)资源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合理的产业结构,造成资源的利用率低。我县矿产品多以粗矿、精矿等初级产品进入市场,深加工产品较少

38、,严重阻碍了矿产资源经济效益的发挥。由于县属钨、稀土矿资金有限,技术水平落后,导致矿产资源和利用效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单位GDP能耗、矿产资源消耗长期居高不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增长的“瓶颈”。矿产资源的供求矛盾突出,资源保障程度低,影响资源安全。我县的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处在只减不增的状态,钨、稀土、萤石矿资源是我县的支柱资源产业,但保有资源储量仅可供开采10年,今后我县的矿山资源逐年枯竭,矿产品加工企业必然会形成无米之炊。因此,保障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是我县今后发展矿业工作的重中之重。(5)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发展动力严重不

39、足受历史及产业发展的影响,我县资源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接续能力薄弱,发展动力严重不足,缺少发展后劲。接续替代产业发展缓慢,明显滞后于资源产业。一是接续替代产业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增长幅度,都明显滞后于资源产业。二是大项目投资也主要涉及到资源产业,新兴产业投资拉动力度还不强。三是财政对接续替代产业的支持力度较薄弱。由于县财力偏紧,没有很多资金支持新兴产业和园区发展平台建设,一些具有良好成长潜力的接续替代产业难以正常发育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承接能力较薄弱。一是产业优势不突出,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小。目前,资源型产业仍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接续替代产业规模小,优势不突出。对地方

40、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弱、支撑力不强。二是产业链条短、附加值较低,产业聚集效应不显著。接续替代产业大部分集中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链条短,深加工能力低,主体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中下游和终端产品较少,附加值低。三是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产业关联度较低,产业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不明显,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承接能力。接续替代产业创新动力不足。一是由于投入不足,造成加工企业规模小、初级低档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劳动生产率和设备现代化程度比较低,影响接续产业发展后劲。二是创新系统体制机制不健全。资源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不具有产品生命周期,难以进行产品创新,也无须进行产品升级换代,产品缺乏创新余地,难以

41、形成创新系统,进而也影响创新系统体制机制的建立。3、社会民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就业再就业随着矿产资源保有量大幅下降,开采矿点不断减少,下岗失业人员急剧增长。例如,钨业有限公司原有职工7300人,后由于资源短缺,配额开采,企业也因缺乏技术、资金等问题未向钨矿的精深加工发展,出现效益萎缩,以致现有职工1300人,下岗6000人。这些人员的再就业压力相当突出。加之社保缴费能力不足,去年全县实收保险费平均增长速度为18.41%,而养老金支出平均增长速度为22.58%,社保收支倒挂。(2)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全县现有棚户区面积为97.61万平方米,总户数1.22万户,涉及居民4.3万人。其中:城区棚

42、户区面积25.61平方米,共3200户;工矿和国有林场棚户区面积12万平方米,共1500户;农村危旧房面积60万平方米,共7500户。由于县财政和企业、居民资金有限,导致棚户区改造进度缓慢。县城棚户区建设年代以70年代以后的占65.3%,60年代至50年代建成的占20.2%,49年以前建成的14.5%。70年代中期以前的房屋都是砖木(片石)或土木结构,房屋的完好程度较差;49年前的房屋基本都处于破损或严重破损成了危房状态。2009年、2010年的5月特大洪灾,县城砖木(片石)和土木结构房屋成片倒塌或成了D级危房。据统计,县城现有棚户区面积25.61万平方米,棚户区户数3200户,涉及居民1.3

43、万人,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至今县城区棚户区改造工作尚未启动。我县国有工矿和国有林场棚户区大部分建于50-60年代,居住人员基本上是矿山、林场离退休人员、抚恤定补家属和一次性安置人员。国有工矿和国有林场棚户区面积12万平方米,棚户区户数1500户,涉及居民0.53万人;企业自筹资金不足,且退休人员工资较低,无力承担改造投入,需国家全额补助。我县农村存在大量危旧建筑,是全省土坯房比例最高的县,占62.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一倍。其中鉴定为危房的有60万平方米,共7500户,涉及人口4.1万人。由于缺乏资金,且涉及面广,启动难度大。(3)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问题一是养老保险覆盖面窄。我县参加了养老

44、保险职工约1.65万人,仅占全县18.98万人的8.69%。二是矿产、林业、农垦、二轻等系统社保历史欠帐重。全县矿产系统下岗职工2005年-2010年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需3765万元,其中中央3500万元,地方部分365万元。三是国有和集体企业大部分改制,致使大量缴费人员断保流失。四是工业园区企业职工流动性较大,人员结构复杂,参加养老保险缺乏有效的制约,扩面征缴存在较大的困难。五是乡镇已参保的事业编制人员历史欠账多,共计200多万元。其他机关事业单位的“三支一扶”也未能全部参保缴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一是农保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正常性的下乡督导工作都无法实施,造成工作上的被动性;二是县农保局

45、编制4人 ,实有在编在岗2人,人员不足,严重影响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开展;三是办公场所的限制,县农保局目前在社保局二楼办公,且只有两间办公室,受办公场所的限制,难以正常开展业务,群众办事十分不便,无法适应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需要。医疗保障问题随着资源开采企业的资源枯竭,面临产业转型,无生产能力的就将面临关闭、破产、改制,这将会出现大量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的医疗、工伤保险问题是需待解决的问题。全县因钨矿开采产生的矽肺病人达1010人,其中钨矿、官山钨矿980人,按平均每人每年治疗费用至少1万元,每年需花费治疗费用1000万元以上。民政救济问题一是民政救济工作项目

46、繁多,任务艰巨。目前各项民政救济方面的工作基本上是分散、各自为政,主要解决是困难群众生活的某一方面问题,不能覆盖困难群众的全部生活,往往造成救助对象的重叠,严重浪费了救助资源,削弱了救助力度,难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目前,民政救济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只有少量资金来源于社会捐助,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随着民政救济项目的增加、覆盖面的扩大、标准的提高,资金缺口将逐步增大。三是民政救济工作有待进一步协调。城镇与农村长期实行相互独立的民政救济制度,城、乡民政救济制度各自发挥着维护城、乡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的功能。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有序推进,农村进城打工的流动人口日益扩大,相互独

47、立、长期割裂的城乡救助体系正面临制度衔接和整合的客观要求。据统计,全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从2006年7699人上升到2010年的8706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低保从2006年的6000人上升到2010年的9219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县五保供养1622人,民政系统伤残人员和抚恤对象891人,钨矿伤残人员和抚恤对象共5911人。钨矿系统共有特困户1605户,人口5138人,职工生活面临着很大的困难。(4)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科技一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公共科普教育活动场所较少,使公众了解科技、参与科技的机会不多,积极性不高。二是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较弱,公共技术服务不到位,导致市场需求与供给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农民和企业投资创业的风险。教育一是教育经费配套不足。由于县财政资金非常紧张,而上级民生政策越来越多,要求县级配套资金越来越多,导致县财政配套资金日趋艰难。如2010年县财政投入培训经费缺口达162万元。二是由于县财力不足,学校负担教师津补贴176.6万元,导致学校经费紧张,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二是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任重道远。虽然县36所学校(小学24所,中学12所)全部按计划通过了“县义务教育合格学校”认定,但城区学校和部分乡镇中心小学人均校园校舍面积狭小、班额偏大及山区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硬件设施落后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免费教育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