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陕西淳化姜家河煤矿有限公司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

上传人:胜**** 文档编号:2075304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淳化姜家河煤矿有限公司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陕西淳化姜家河煤矿有限公司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陕西淳化姜家河煤矿有限公司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陕西淳化姜家河煤矿有限公司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陕西淳化姜家河煤矿有限公司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陕西淳化姜家河煤矿有限公司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二零一六年一月学习记录表目 录第一章 地质概况7一、井田地层、煤层及地质构造7(一)地层7(二)煤层特征8(三)地质构造9二、煤质9(一)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9(二)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及煤类10三、水文地质条件11(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11(二)井田水文地质11(三)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13(四)水文地质类型14(五)充水因素分析14(六)矿井涌水量14四、其它开采技术条件14(一)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及地温15(二)煤层顶、底板15五、井田勘查程度16(一)勘探程度16(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6(三)建设条件综合评

2、述16六、灾害预兆17(一)煤炭自然发火的预兆17(二)冒顶预兆17(三)透水预兆18第二章 矿井开拓开采18一、开拓开采18二、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18第三章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19一、顶板事故预防措施19二、煤尘爆炸预防措施19(一)健全防尘系统19(二)认真落实消尘制度20(三)严格粉尘监测20(四)防止井下出现火源20(五)隔爆设施的设置21三、防止火灾的措施21(一)开采技术措施21(二)回采工作面防火措施21(三)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22(四)建立健全防灭火系统23(五)火区管理23(六)防灭火管理24四、瓦斯爆炸预防措施26(一)加强通风管理26(二)防止瓦斯超限积聚27五、煤与瓦斯

3、突出预防措施27六、矿井水灾预防措施27七、冲击地压预防措施31八、提升、运输事故预防措施31(一)胶带运输事故防治31(二)轨道运输灾害预防措施32九、机电灾害的预防措施34第四章 矿井灾害应变措施37一、总则37二、顶板事故37三、水灾事故38四、矿井火灾事故38第五章 矿井发生事故后的处理程序42一、 事故的汇报、通知方法和顺序42(一)事故的汇报程序和通知方法42二、处理事故的组织43三、 处理事故的组织领导、有关部门及负责人的职责和任务43(一)救灾指挥部的职责43(二)指挥部有关人员的职责44第六章 矿井避灾路线47一、水灾事故避灾路线47二、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火灾事故、瓦斯突出事

4、故避灾路线47三、矿山救护演习48四、处理事故的技术资料49附表1:地面消防材料库备用品表50附表2:井下消防材料库备用品表53附表3:监控分站布置表55附表4:各类传感器配置表56附表5:矿井通风安全基本装备一览表57附表6:辅助矿山救护队技术装备57附表7:安全机构人员配备表59第一章 地质概况 一、井田地层、煤层及地质构造(一)地层姜家河井田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1.三叠系中统铜川组(T2t)含煤地层基底,全区分布,浅湖相沉积物,主要以灰色、灰绿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夹薄层灰绿色细粒砂、粉砂岩块状,具滑面;含煤屑及植物碎片。2.侏罗系下统富县组(J1f)主要为灰紫、紫红、黄褐色泥岩残积相沉

5、积物,块状,具滑面,易碎,局部顶部为灰色含铝质泥岩,基本全井田分布,厚度018.40m,平均厚度7.11m,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3.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该组为含煤地层,全井田分布,保留下部第一段及第二段下部部分地层。以深灰色粉砂岩、灰黑色炭质泥岩、泥岩和42煤层为主,上部多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和粉砂岩,厚度042.70m,平均厚度为21.11m,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4.侏罗系中统直罗组(J2z)全井田分布,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以灰紫、灰绿、灰白色中、粗粒砂岩为主,夹薄层紫色粉砂岩、泥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交错层理发育,分选差,泥钙质胶结,含黄铁矿结核,为河流相沉积,厚度12

6、.0045.70m,平均厚度28.02m。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上段:以紫灰、紫红、灰绿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砾岩、中粗粒砂岩、粉砂岩,泥岩为块状结构,具滑面,偶含铁质鲕粒、砂、砾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分选差,泥质胶结,为冲积相沉积,厚度20.2070.00mm,平均厚度为40.07m。5.白垩系下统(K1)本井田仅见宜君组和洛河组地层。(1)宜君组(K1y):棕红色、杂色砾岩,成分以灰岩、石英岩砾岩为主,次圆状,分选差,泥钙质胶结,砂质充填,为扇带沉积,厚度6.0019.00m,平均厚度13.03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2)洛河组(K1l):分为上、下两段。下段:棕红色中粒砂

7、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具大型交错层理,夹透镜状砾岩层,泥质胶结,分选中等,厚度41.61129.09m,平均厚度96.53m。与下伏地层融合接触。上段:棕红色砾岩,成分以灰岩、石英岩砾石为主,滚圆度好,多成次圆状,粒径最大为60cm,一般35cm。泥钙质胶结,分选差,常构成悬崖陡壁,厚度0196.09m,平均厚度95.86m。6.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组(Q3m)除河道及主沟外,全区分布为浅黄色亚粘土、亚沙土,具柱状节理,含透镜状钙质结核层。顶部为风化次生植被层,下部为浅棕黄色亚粘土,较坚硬,厚度090.48m,平均厚度36.90m。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7.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分布

8、于河道及主沟内,多为砂、砾石,砾石岩性为石灰岩、石英岩等。与下伏基岩地层不整合接触。(二)煤层特征井田内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含有两层煤,自下而上编号为43、42煤层,42煤层为可采煤层,43煤层为不可采煤层。煤层总厚度为2.26m,含煤地层总厚平均为21.11m,含煤系数为10.7%。井田内可采煤层仅一层,即42煤层,煤厚03.30m,平均厚度2.17m,其中北部基本为中厚煤层,向南、东、西边逐渐减薄,直至尖灭。煤层结构简单一般含夹矸一层厚00.3m,可采面积3.698km2,属唯一的大部分可采的较稳定煤层。顶板岩性以粉砂岩、泥岩为主,细砂岩、炭质泥岩次之,粉砂岩分布于井田东南部和西南部,泥岩分

9、布于中北部,细砂岩分布于中西部。一般有伪顶,岩性为泥岩,底板以炭质泥岩为主,泥岩次之。(三)地质构造旬耀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渭北坳陷带中段。井田处于矿区南部,玉家门石门关背斜与走马关背斜之间。其基本构造形态为以轴向呈南西西北东东向延展的七里川向斜,其东南倾角2左右,西北倾角3左右。其东部转折端倾角4左右,幅度30m左右。未发现断裂构造。无岩浆活动。属构造简单型。二、煤质(一)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煤层为黑色块状,局部粉末状,粉色为深褐色到褐黑色,沥青光泽到弱玻璃光泽,断口呈参差状、阶梯状、局部贝壳状,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具水平及微波状层理。内生裂隙发育并有方解石及黄铁矿薄膜充填,含少量

10、黄铁矿结核,质硬而脆。煤层易燃,烟浓、焰长,不具有熔融膨胀现象。煤层由亮煤、暗煤、丝炭和镜煤组成。煤层以半亮和半暗型煤为主,上部以半亮型煤为主,下部以半暗型煤为主。半暗型煤中可见明显的丝炭夹层,半亮型煤中可见镜煤条带及透镜体。煤层镜质组和半镜质组总含量为27.0%,半丝和丝质组总含量为66.7%,稳定组分含量1.9%,有机总量95.6%,无机组分主要为碳酸盐,次为粘土矿物,少量硫化物。因丝质组分较高,是煤层不具粘结性的主要原因。以上特征表明,井田内煤层属低变质阶段烟煤,即长焰煤和不粘煤。(二)化学性质、工艺性能及煤类(1)煤的工业分析水分:原煤水分含量为6.64%1(K1l)1.05%,平均为

11、9.15%;浮煤水分含量为4.68%12.57%,平均为9.90%。灰分:原煤灰分产率为11.52%26.83%,平均为16.79%;浮煤灰分产率为5.14%6.97%,平均为6.20%。挥发分:原煤挥发分产率为32.20%38.04%。平均为35.12%;浮煤挥发分产率为33.73%39.66%,平均为34.44%。(2)煤的元素分析原煤可燃基含碳量稳定,变化在77.8%980.29%之间,平均79.39%;氢含量变化在4.52%5.08%之间,平均4.66%;氮含量变化在0.9%21.01%之间,平均0.95%;氧含量变化在11.71%13.95%之间,平均12.60%。浮煤可燃机含碳量稳

12、定,变化在77.89%80.29%之间,平均79.39%;氢含量变化在4.71%5.18%之间,平均4.83%;氮含量变化在0.84%1.10%之间,平均0.98%;氧含量变化在12.85%16.22%之间,平均14.02%。(3)煤中有害元素原煤全硫含量为0.39%5.68%,平均2.82%;浮煤全硫含量为0.33%1.28%,平均0.94%。以富硫煤为主,次为中高硫煤。硫分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逐渐递增的趋势。原煤磷含量为0.00%20.062%,平均0.023%。以低磷煤为主,次为特低磷煤。原煤砷含量为28PPm,平均大于3PPm。原煤氯含量为0.007%0.021%。(4)煤的工艺性能粘

13、结性和结焦性:井田内煤层粘结指数均为零,焦渣特征为2,罗加指数为0.39。说明煤层不具粘结性,结焦性能差。煤的发热量:原煤干基低位发热量变化在21.0528.04MJ/kg之间,平均25.62MJ/kg。可燃基低位发热量变化在28.7932.60MJ/kg之间,平均30.79MJ/kg。为中高发热量煤。煤的低温干馏:煤层中焦油产率变化在7.412.4%之间,平均8.1%。半焦在66.572.9%之间,平均69.9%,属富油煤。煤灰成分和灰熔融性:煤灰成分中主要以二氧化硅为主,次为三氧化二铝和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三氧化硫、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钛、二氧化锰均为少量。煤灰熔融性变化在1120

14、1410之间,平均小于1250,属低熔灰分煤。煤层中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含量相对较高,是煤灰熔融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三、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水文地质概况矿区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部,据地表出露和钻孔揭露,区域地层岩性主要有中生代碎屑岩、粘土岩及新生代松散沉积物组成。岩石粒度粗、细相间成层分布,使区域地下水的赋存与运移也具一定的成层特征。区域构造总的特点为由南东向北西缓倾斜的单斜褶皱,在此基础上发育着次级轴向东西至北东向的宽缓褶曲,地层产状平缓,构造简单。区域主要含水层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孔隙、裂隙含水层,下白垩统洛河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直罗组下段砂岩裂隙含水层。(二)井田水文地质1.地表水体本井

15、田内主要河流为七里川河,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泾河,其上游为七里川水库。七里川河水流量甚微,其流量受七里川水库截流影响,一般情况处于无水状态。七里川水库的库容量为326万m3。2.含(隔)水层(1)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潜水含水层(Q4al)主要分布七里川河谷及大的沟谷之中,岩性为冲、洪积砂砾石层,砾石成分以灰岩为主,一般厚度在11m左右,无泉水出露。在河谷部分地区,地下水以明流变潜流。该层透水性能好,与地表水及基岩风化裂隙有密切联系,属中等富水岩层。(2)第四系上层更新统黄土裂隙、孔隙潜水含水层(Q3m)井田内分布面积较大,厚度30.8589.08m ,一般在41.83m。岩性为浅黄色亚粘土、亚砂土

16、,垂直裂隙发育,含透镜状钙质结核层。钻孔涌水量0.59L/s,单位涌水量0.0128L/ sm,矿化度0.265g/l,水质HCO3Ca.Mg型水,属弱富水岩层。(3)白垩系下统洛河组砂岩裂隙含水层(K1l)井田内均有分布,最大厚度308.67m,平均厚度192.23m。岩性为上部棕红色砾岩,下部中粗粒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泥质胶结,分选较差,具大型交错层理夹透镜状砂石层。井田内该层无泉水出露,区域内泉水出露甚多,最大流量0.78L/s。钻孔涌水量0.3114.32L/s,单位涌水量0.00990.68L/sm,矿化度0.52g/l,水质为HCO3Na.Mg和CO3Ca.Mg型水。属中等

17、富水岩层。(4)白垩系下统宜君组隔水层(K1y)井田内均有分布,最大厚度19.00m,平均厚度13.03m。岩性为棕红色、杂色砾岩,砾石由灰岩、石英岩等组成,次圆状,分选差,泥钙质胶结,砂质充填,胶结致密。区内该层有个别泉点出露,但流量甚微,可作为井田内的隔水层之一。(5)侏罗系中统直罗组上段隔水层(J2z)该段井田内未出露,最大厚度71.00m,平均厚度40.07m。岩性以灰紫、紫红及灰绿色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泥质胶结。本段地层分布稳定,厚度大,可作为上、下含水层的隔水层。(6)侏罗系中统直罗组及延安组砂岩裂隙含水层(J2z +J12y)该组地层未见出露,井田内均有分布,上部直罗组下段砂岩

18、平均厚度28.02m,岩性以灰绿、灰紫、灰白色中粗粒砂岩为主,下部延安组砂岩平均厚度21.11m,岩性主要由灰白色细砂岩、灰黑色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井田内均无泉出露,钻孔未发现漏水与涌水现象。该组合层为弱富水含水层。(7)侏罗系下统富县组隔水层(J1f)该层在井田内分布不均,最大厚度18.40m,平均7.11m,岩性以灰紫、紫红、黄褐色泥岩为主。局部地段为灰色铝质泥岩,为井田局部隔水层。(8)三叠系中统铜川组砂岩裂隙含水层(T2t)该层厚度不详,最大厚度89.83m。岩性以灰色、灰绿色粉砂岩,灰色泥岩为主,夹薄层灰绿色细粒砂岩。该组地层在矿区有泉水出露。流量0.012.98L/s,水质为H

19、CO3.SO4Ca.Mg型水。属中等富水岩层。(三)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井田基本为黄土覆盖,仅沿大沟内有洛河砂岩出露。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基岩地下水接受黄土地下水的间接补给。据塬区水井水位资料反映,在梁区分布的井1、井3、井4水井水位高,高程分别为+1484.06m、+1491.48m、+1481.09m,在残塬边部布置的水井水位急剧降低。由于沟谷的切割,地下水以泉的形式泄出。总之,黄土地下水接受降雨补给,残塬地下水流动与地形基本一致,在含水层被切割时,便以泉的形式泄出地表,各主要沟谷为其排泄通道。(四)水文地质类型本井田地质构造简单,地层产状平缓,为一轴向呈北东东向延伸的七

20、里川向斜。井田内地表水体少,泉水出露流量小。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直罗组下段砂岩裂隙含水层及延安组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地层富水性弱,补给来源差。故本井田水文地质类型为以裂隙充水为主的简单型即二类一型。(五)充水因素分析七里川河河谷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1315m,煤层底板标高+1180m,煤层埋深140m以下。白垩系下统宜君组隔水层(K1y)和侏罗系中统直罗组上段隔水层(J2z),两个隔水层可作为上、下含水层的隔水层。矿井在侵蚀基准面以下开采,矿井充水主要为煤层顶板砂岩水。在向斜的轴部煤层厚,延安组的厚度也相应增厚,而在向斜翼部及转折端,煤层厚度逐渐变小,以致尖灭,延安组的厚度也相应变薄。从地形上

21、看,安子洼煤矿处于几个沟的源头,有利于降水的排泄,而不利于降水的补给。与安子洼煤层相比,姜家河煤层的底板较低。加上有较大的地表水体七里川水库的存在,又增加了矿井充水因素分析的难度。(六)矿井涌水量矿井可采煤层为42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位于直罗组下段砂岩及延安组砂岩。含水层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也同时接受地下水侧向迳流补给。由于矿区对该层无定性、定量的资料。因此采用邻近矿井水文资料进行矿井涌水量计算。矿井涌水量计算采用姜家河东南端的安子洼煤矿及相邻的七里川煤矿2006年涌水量资料利用比拟法计算。矿井正常涌水系数取1.34,最大涌水系数取2.8。计算结果:未来矿井正常涌水量40m3/h,最大涌水量85

22、m3/h。四、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一)瓦斯、煤尘、煤的自燃及地温1.瓦斯42煤层自然瓦斯成分中甲烷含量变化在4.33%29.5%之间,氮气含量变化在69.68%94.52%之间,二氧化碳少量,属二氧化碳氮气带到氮气瓦斯带。2.煤尘通过煤尘爆炸性测试,42煤层煤尘其逆向火焰长度为大于40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70%,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3.煤的自燃通过煤样测试, 42煤层属容易自燃的煤层。42煤层氧化程度高,氧化后着火点降低,易引起煤层自燃。加之其丝炭含量较高,是煤层易自燃的一个主要原因。4.地温根据对J1号钻孔进行的简易测量地温工作。测量结果,地温由浅递增,在320m内变化正常,地温梯度

23、为2.2/百米。在320400mm之间地温梯度达5.6/百米,属地温异常区,但其孔底400m处井温为22(42煤层底板深度为366.62m)。本井田开采无高温热害现象。(二)煤层顶、底板1.顶板(1)伪顶:主要分布于井田西部,以灰黑色泥岩为主,厚0.250.50m。(2)直接顶:为灰黑色粉砂岩(f=2.79)及泥岩,泥岩块状,粉砂岩质地均匀,显波状水平层理,易膨胀。岩石为不坚固岩石,厚0.5510.54m。(3)基本顶:以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灰白色,中厚厚层状,(f=3.98),为中等坚硬岩石,。2.底板以棕黑色黑色炭质泥岩为主,呈薄片状,发育水平层理,易沿层理面张裂,遇水易膨胀,易发生底鼓

24、,使巷道变形,为不坚固岩石,厚8.4015.89m,一般厚10m左右。五、井田勘查程度(一)勘探程度1992年陕西省一九四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的陕西省旬耀矿区姜家河井田详查最终地质报告、1996年陕西省一九四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的陕西省旬耀矿区姜家河井田(扩大)储量说明书和2005年陕西省一九四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的陕西省旬耀矿区姜家河井田补充地质勘探报告对井田内储量级别划分较合理;查明了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可采范围、面积及稳定性;查明了井田的构造形态和煤层产状;查明了可采煤层的特性;基本查明了井田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富(隔)水性和矿井充水途径及因素。因此,本次成果可以作为本

25、次矿井设计编写的依据。(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姜家河井田部分地段已完成详查(详终),首采地段已达到了控制程度,资源储量可满足矿井初期建设需要。在矿井建设投产后,应对该井田北西部地质控制程度低的地段进行补充勘查。2.本井田内的七里川河流和七里川水库水文资料不够详细。3.详终地质报告提出的矿井涌水量是参照邻近的安子洼煤矿生产情况进行预测计算的,最小涌水量与最大涌水量差异较大,会给矿井排水带来不稳定因素,应做好排水预案,防患于未然。4.地质报告对井田开采煤层的瓦斯含量和涌出量论述偏少。(三)建设条件综合评述 矿井地质资源储量为15.26Mt,可采储量为9.306Mt,煤层赋存较稳定,开采技术条件较好

26、,煤质好,井田资源具备开发价值,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良好,应尽快建设,使矿井早日投产,支援老区经济建设。5.防治水工作1、预防煤层顶板砂岩水回采时导水裂隙带波及到顶板砂岩水,可能影响煤层的开采,对富水部位可采取提前探空放水疏干的措施。2、预防钻孔水井下揭露的钻孔,应提前查明封闭质量和终孔层位等情况。对封闭不良的钻孔要提前采取针对性的防探措施。3、预防采空区积水采空区积水具有突水猛,危害大的特点,对采掘活动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六、灾害预兆(一)煤炭自然发火的预兆1、煤层、附近的空气和水的温度都比正常情况下高。2、 附近的氧气浓度降低。3、 附近巷道的壁面和支架

27、表面出现水珠(煤壁出汗)。4、 出现有毒有害气体,如CO、CO2和各种碳氢化合物。5 、巷道中出现煤油、汽油、松节油和焦油等气味。(二)冒顶预兆1、顶板出现响声,顶板压力急剧加大,造成岩层下沉断裂、直接顶和老顶发生离层或顶板切断,顶板发出断裂声。采空区内由于老顶和上方岩层产生离层或断裂,顶板发出闷雷声。2、顶板出现掉渣现象,掉渣越多,说明顶板压力越大,这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3、煤壁片帮。冒顶前压力增大,煤壁受压后煤质变软变酥,煤壁片帮严重。4、顶板出现裂缝、裂缝增加或裂隙张开,裂缝加深加宽,说明顶板情况恶化。5、顶板快要冒落时,往往会出现顶板离层现象。6、瓦斯涌出量突然增高。7、顶板出现淋水

28、或顶板淋水量突然加大。(三)透水预兆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声、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部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异状。第二章 矿井开拓开采一、开拓开采井田开拓方式为斜井单水平开拓方式,主、副井为斜井,主斜井井筒内安装大倾角胶带输送机,担负全矿井煤炭提升任务,兼作进风和安全出口,井筒内敷设有排水管、消防洒水管路、动力电缆、通讯电缆和监控电缆。在井筒行人侧每隔40m设置躲避硐室一个。副斜井井筒装备单钩串车提升,担负全矿井材料、矸石、设备运输和人员升降任务,并兼作进风和安全出口。本井田为单水平开拓,开采水平标高1160m。井下平行布置三条大巷,即胶带输送机大巷、辅助

29、运输大巷、回风大巷,间距30m,均沿煤层布置。二、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根据煤层赋存特点,矿井生产能力,设计将井田划分为三个盘区进行开采。一盘区在井底车场附近,七里川河流煤柱南部,二盘区在七里川河流煤柱北部,三盘区在七里川河流煤柱南部的一盘区东部。盘区开采顺序为:一盘区二盘区三盘区。第三章 矿井灾害预防措施一、顶板事故预防措施1、做好煤矿地质工作,探清煤层直接顶、老顶和底板的岩性、厚度、分层情况。查清断层、裂隙带等地质构造的分布情况; 2、加强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期间的顶板管理,掌握周期来压步距;3、合理选择支柱型号和支架架型,使回采工作面支护强度满足开采要求。严禁空顶作业;4、掘进工作面

30、采取前探支护,严禁空顶作业。在松软的煤、岩层和流沙性地层中及过地质破碎带时,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安全措施;5、掘进巷道要安装好顶板离层监测仪。同时,密切关注煤(岩)层的变化和地质构造,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护参数;6、采用锚杆和金属网联合支护时,锚杆托盘必须紧贴顶板,锚固力、预紧力达到设计要求。金属网搭接符合要求,防止出现网兜,引起冒顶。严格按规程及设计要求施工,保证工程质量;7、炮掘时,应根据煤、岩性和巷道断面等合理确定爆破参数,减少对围岩的破坏。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8、采、掘工作面的支护材料规格、质量、数量必须符合支护设计及作业规程要求。回采工作面的支护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五

31、十三条、五十四条之规定;9、井巷维修和报废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九十一条、第九十六条之规定。二、煤尘爆炸预防措施(一)健全防尘系统1、建立完善的井下防尘系统,在煤仓上下口、煤炭运输转载点、采面和掘进巷道回风流中安设消尘水幕等进行自动喷雾洒水,基本杜绝了回风流煤尘超限;2、在进风大巷以及各进风巷也设置消尘水幕,从而净化进风流,改善供风质量;3、在回采工作面支架安设架间喷雾;采煤机和掘进机均采用内外喷雾;采煤机安设二次降尘装置,从而抑制采掘工作面煤尘飞扬;4、加强防尘系统的维护与管理,保证其完善可靠。(二)认真落实消尘制度1、在井下所有巷道和工作面配齐消尘水管和洒水截门,设专人定期进行洒水消尘

32、,改善作业环境;2、各掘进工作面均采用湿式打眼,净化通风;3、在保证井下各地点风量的前提下,并选择适宜的风速,防止风速过大造成煤尘飞扬。(三)严格粉尘监测按照规程要求,定期对井下各作业场所和风流中的粉尘浓度进行检测,超限时立即采取措施。(四)防止井下出现火源1、加强机电设备管理,杜绝电气失爆;严格执行停送电和停送风制度,杜绝无计划作业。2、加强通风管理,实现综掘机停送电制度。3、明火管理。 严禁将易燃物品和点火工具带入井下,禁止在井下及井口房使用明火,井下要使用地爆破器材的使用及操作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电器设备除要防爆外,还要加强综合保护装置。电缆要用不延燃的。井下电器设备在起动

33、前必须进行瓦斯检查。严禁带电检修电器设备。 严格火工品管理,火药要用高安全度的煤矿安全炸药和煤矿许用电雷管;炮眼必须用炮泥封满,严禁用煤粉、炮药纸等到易燃物品代替炮泥,必须严格使用水泡泥;严禁放明炮、糊炮。(五)隔爆设施的设置按规程要求,在各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矿井进回风大巷分别安设隔爆水棚;在井下火药库、变电所安设防爆门,防止煤尘爆炸扩散。三、防止火灾的措施(一)开采技术措施1、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认真编制采区防灭火设计,并采取有效的防灭火措施,认真实施、严格落实,防止煤层自然发火。2、输送机大巷和轨道大巷及回风大巷的支护均采用混凝土或锚喷支护方式,砌碹后的空隙和冒落处必须用不

34、燃性材料充填密实。3、采用合理的回采工艺。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开采,回采过程中不得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不得任意留顶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线时,必须采取措施使顶板冒落严实。4、采区要尽量少开采与外采区相联接的巷道。5、工作面与工作面之间要留有足够宽度的隔离煤柱,隔离火区时不得小于20M。工作面停采线与集中进、回风巷和上山之间的隔离煤柱宽度不得小于40M。6、布置工作面时必须考虑工作面结束时的密闭位置,使其处于沿煤层顶板掘进的巷道中,以保证回采工作面结束后的密闭质量。7、回采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在一个月内进行永久性封闭。采后密闭必须采用双层中间夹黄土形式,厚度不小于2.4米。密闭

35、墙体四周要掏槽,见硬底实帮,深度不小于0.5米。(二)回采工作面防火措施1、合理进行劳动组织,保证采面推进度。2、加强浮煤清理,放净顶煤,清扫尽工作面及塘边浮煤,提高回采率,减少采空区浮煤堆积。3、采煤工作面两巷缺口断面必须达到设计标准,保证足够的通风断面,以减少采空区自然氧化带宽度和采空区漏风深度。4、保证采高,遇煤层变薄或地质变化带时,要适当挑顶或卧底,保证工作面足够的通风断面,降低工作面通风阻力,降低两端头及工作面与采空区之间的压差。5、加强顶板管理,及时垮落顶板,如顶板不能随采随落,必须采取强制放顶措施。6、在采面回风巷内安设CO监测传感器 ,实时监测工作面回风流中CO浓度。要加强CO

36、监测装置的维护,按时标校探头,保证及时准确的监测CO浓度。(三)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1、矿井建立气体分析化验室(气象色谱工作站),配备必要的仪器和足够的专业人员。2、工作人员必须根据井下不同地点气体组份的差异,确定并及时调整标气的工作参数值,并做好详细记录。3、新封闭的火区每周取防火墙内的气样分析化验一次,稳定一个月以后改为每月化验一次。其它地点必须定期巡回取样化验,取样周期为15天。4、化验员负责将所有的检测分析结果详细记录整理,填报气体分析化验单,并报主管领导审阅后存档。发现异常变化,要随时向有关领导汇报。5、矿井必须确定煤层自然发火的标志气体,定期召开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分析会,当发现异常

37、时,立即发出自然发火预报,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6、矿井配备34名专(兼)职火区观测工,认真检查已采区域防火密闭的的CO、CO2、CH4、T等。7、建立完善的束管监测系统,定期对指定地点抽取气样进行分析,掌握煤层自然发火情况。(四)建立健全防灭火系统1、本矿属低瓦斯矿井,有煤尘爆炸危险、易自燃。工作面采空区选用注入氮气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煤层开采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及时向采空区注入氮气进行预防或有发火征兆时注入氮气进行灭火。2、各采掘工作面的消防洒水管路要保证到位,供水正常。3、井下设立消防材料库,并备有足够的消防器材。(五)火区管理1、绘制火区位置关系图(与通风系统图合一)。所有火区和曾经

38、发生火灾的地点在图上注明。建立火区管理卡片,按矿井发生火灾的顺序编号,记录火区的发火原因、发火时间、发展过程、防火措施及火灾处理经过等原始资料。建立防、灭火台帐。做到图、帐、卡一致,由通风部门保存。2、防火墙处要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入内。3、通修区要指定专人对火区闭墙、栅栏附近的气体浓度和温度每天检查一次。有害气体变化较大时,每班至少要检查一次。4、定期取样化验,旧火区(密闭一个月以上)防火墙内外的气体成分每季取样化验一次;新火区每周取样化验一次。对新发现的异常区域,由总工程师决定取样次数和地点。5、火区启封: 封闭的火区,只有经过取样化验分析,证明火区内的火确已熄灭后,制定专门措施,报矿

39、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启封。 封闭的火区只有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认为火区内的火已熄灭: 火区内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 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到5%以下; 火区流水的水温已降至25以下; 火区内气体中无一氧化碳或稳定在0.001%以下。 启封火区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做好把火区的回风直接引入回风巷的准备,火区回风所通过的巷道内不准有人员作业和停留,切断电源。 与火区相连的巷道内应采取隔爆措施。 准备足够重新封闭火区所需的一切材料设备和灭火器具。 火区启封前,应先在防火墙外修筑带门的锁风墙,启封时把门关闭,防止大量新鲜空气流入采空区。 启封前,矿山救护队要对火区锁风探查。详细查看巷道支护情

40、况和检查火区温度,分析化验各种气体浓度,确认火熄灭后,方可启封。 启封火区时,要逐段恢复通风,并认真检查各种气体浓度和温度。如有复燃危险,必须立即停止通风重新封闭火区。(六)防灭火管理1、防止内因火灾 向采空区浮煤喷洒阻化剂。 利用移动式注氮系统间断向采空区注氮以防自燃。 加强通风管理,进行风量调节,减少采空区入风防止浮煤自燃。 合理调节采煤顺序和开采速度,防止自燃火灾。 加强预测预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防止外因火灾 井下消防材料库、中央变电所、水泵房、采区变电所等硐室,井底车场,胶带输送机机头,采、掘工作面配电点,移动变电站等处,按规定配备消防砂箱、干粉灭火器等灭火材料和器材。 严禁将烟

41、火带入井下和在井下使用明火。地面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和电炉取暖。 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等工作。如必须在井下主要峒室、主要进风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气焊和喷灯焊接等作业时,必须按矿安全规程第206条的规定,并制定安全措施报总经理批准,并由总经理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 井下消防管路系统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足量的水量。 所有机电设备必须使用防爆型。不准超负荷运转,设备状况完好。电气设备使用“三大保护”,任何人不得甩掉或勾联电气设备的保护装置,并定期对高、低压供电系统的保护进行校验。严格执行用电审批手续。 采用阻燃

42、和抗静电的胶带,不延燃电缆、风筒和不燃液。运输皮带设置防跑偏、防滑、堆煤、温度、烟雾保护和自动洒水等安全保护装置。在胶带输送机机头和主要峒室,设火灾报警和灭火装置。 井下机电峒室内不准存放油脂等易燃物,使用油脂严禁外溢,油脂存放点备齐灭火器材,并严格按规定保管。擦拭机械用的棉纱和布头等,用后放入带盖的桶内,定期送往地面处理。 电气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必须符合规程的有关要求,杜绝磨擦火花的产生,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保护好巷道内的电缆、电气设备,防止压坏或砍断电缆引起火灾事故。3、井下灭火 发现井下某一区域出现CO时,要立即汇报通修区或调度,并立即通知总工程师,由总工程师组织研究预防发生自

43、然事故的技术管理措施。 井下发生自然发火时,必须立即将火源下风侧的人员全部撤离。其他需要撤人和停电的范围,由矿长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以防事故扩大。 井下发现自然发火,矿要成立以矿长为总指挥的防灭火领导组织机构,研究灭火方案,组织灭火工作。同时必须立即建立火区附近及相应地点气体的化验和检查制度。 根据火区情况,应首先采用直接灭火方法,如用水扑灭、用水灌入火区、挖除火源、注浆等,在直接灭火过程中,一般不得改变火区的风流方向。直接灭火不能取得灭火效果时,为防止火势发展,应采取封闭隔绝灭火,封闭火区前,必须根据火区的瓦斯、一氧化碳等气体变化慎重决定通风方案和封闭程序。 火区封闭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

44、尽量缩小封闭火区的范围。 在建筑闭墙和闭墙收口时,遵守下列规定: 进回风巷道的全部密闭应同时构筑,特别是最后一个进风密闭严禁超前最后一个回风密闭。 在密闭期间,必须设专人检查各种气体的变化情况。 火区封闭后,应遵循下列规定: 人员必须立即撤出危险区域,通往火区的各个巷道设专人警戒,任何人都严禁进入,24小时后,方可进入检查和加固密闭。 封闭后应采取闭墙喷浆和均压通风等措施,减少火区漏风。 如果火区内氧气、一氧化碳、温度等参数没有下降趋势,总工程师要立即组织查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井下火区一经封闭任何人不得随意打开,确有必要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总工程师批准,方可执行。四、瓦斯爆炸预防措施

45、(一)加强通风管理1、按核定的通风能力组织生产,不超能力生产。2、加强通风管理,合理调配风量,保证各用风地点有足够风量,确保涌出的瓦斯浓度在安全值以下。3、建立测风制度,至少10天进行一次全面测定,采掘工作面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风量的测定,以便掌握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变化,及时调整风量。4、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实现分区通风,消灭不合理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5、加强主扇运行维护及通风设施的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完好。6、加强巷道贯通的通风管理,按照规程规定,做好贯通前、贯通时、贯通后的通风系统调整及瓦斯检查工作。7、加强局部通风管理,压入式局部通风机和起动装置,必须安装在进风巷道中,距回风口不得小于10

46、m。局部通风机的吸入风量必须小于全风压供给该处的风量。风筒符合规定,且风机安装有风电闭锁装置。局扇通风机必须由专人负责管理,保证风机正常运行,任何人不得随意停开局扇。(二)防止瓦斯超限积聚1、加强瓦斯检测,瓦斯员佩戴光干瓦斯鉴定器,并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2、按矿井通风安全监测装置使用管理规定的要求,安装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仪,进行自动连续监测;同时加强检测监控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实现瓦斯超限断电。3、对废巷、盲巷及采空区要及时进行封闭,对采煤工作面隅角、采煤机滚筒附近和低风速巷顶板附近积聚的瓦斯要及时处理。4、加强排放瓦斯管理,要求排放瓦斯必须制定瓦斯排放措施,并严格按规定措施执行。5、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提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向调度室汇报。停工区内瓦斯或二氧化炭浓度达到3或其它有害气体超过规程规定,不能立即处理时,必须在24小时内封闭完毕。恢复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排放其中积聚的瓦斯。严禁在停风区或瓦斯超限的区域内进行机电、回收等作业。五、煤与瓦斯突出预防措施根据相关资料,本区无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不采用防突措施。六、矿井水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