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化验室常用溶液测定及管理规定.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75199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4MB 下载积分:8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验室常用溶液测定及管理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化验室常用溶液测定及管理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化验室常用溶液测定及管理规定 标题:化验室常用溶液测定及管理规定 文件号:ZZA/WI-PG-007 版本号/修订次:A/0 生效日期:年月日 文件类型:作业文件 发文部门 制订 审核 批准 受控标识 品管部 1 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c(NaOH)=1mol/L(1N) c(NaOH)=L() c(NaOH)=L() 1.1.1配制 称取10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虹吸下述规定体积的上层清液,注入1000ml无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匀。 C(NaOH),mol/L氢氧化钠饱和溶液,ml 152 1.1.2标定 1)测定方法 称取下述规定量的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称准至0.0001g,溶于下述规定体积的无二氧化碳的水中,加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C(NaOH),mol/L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g无二氧化碳的水,ml 1680 )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C(NaOH)=M/(V1–V2)× 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m---邻苯二甲酸氢钾之质量,g; V1---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V2------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之质量。 3)比较 a测定方法 量取~下述规定浓度的盐酸标准溶液,加50ml无二氧化碳的水及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热至80℃,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 C(NaOH),mol/LC(HCL),mol/L 11 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C(NaOH)=V1·C1/V 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V1-------盐酸标准溶液之用量,mL; C1-------盐酸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V----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盐酸标准溶液 c(HCL)=1mol/L(1N) c(HCL)=L() c(HCL)=L() 1.2.1配制 量取下述规定体积的盐酸,注入1000ml水中,摇匀。 c(HCL),mol/L盐酸,mL 1 90 1.2.2标定 1)测定方法 称取下述规定量的于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称准至。溶于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配制好的盐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c(HCL),mol/L基准无水碳酸钠,g )计算 盐酸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c(HCL)=m/(V1–V2)× 式中:c(HCL)---盐酸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m---无水碳酸钠之质量,g; V1---盐酸溶液之用量,ml; V2---空白试验盐酸溶液之用量,ml; 与盐酸标准溶液:c(HC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无水碳酸钠的质量。 3)比较 a测定方法 量取~下述规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加50ml无二氧化碳的水及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制好的盐酸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热至80℃,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 C(HCL),mol/LC(NaOH),mol/L 11 计算 盐酸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C(HCL)=V1·C1/V C(HCL)---盐酸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V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用量,mL; C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V----盐酸溶液之用量,ml。 硫酸标准溶液 c(1/2H2SO4)=1mol/L(1N) c(1/2H2SO4)=L() c(1/2H2SO4)=L() 1.3.1配制 量取下述规定体积的硫酸,缓缓注入1000ml水中,冷却,摇匀。 c(1/2H2SO4),mol/L硫酸,mL 130 1.3.2标定 1)测定方法 称取下述规定量的于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称准至。溶于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配制好的硫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c(1/2H2SO4),mol/L基准无水碳酸钠,g 130 )计算 硫酸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c(1/2H2SO4)=m/(V1–V2)× 式中:c(1/2H2SO4)---硫酸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m---无水碳酸钠之质量,g; V1---硫酸溶液之用量,ml; V2---空白试验硫酸溶液之用量,ml; 与硫酸标准溶液:c(1/2H2SO4)=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无水碳酸钠的质量。 3)比较 a测定方法 量取~下述规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加50ml无二氧化碳的水及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制好的盐酸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热至80℃,继续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 C(1/2H2SO4),mol/LC(NaOH),mol/L 11 计算 硫酸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C(1/2H2SO4)=V1·C1/V C(1/2H2SO4)---硫酸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V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用量,mL; C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V----硫酸溶液之用量,m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c(Na2S2O3)=L 1.4.1配制 称取26g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或16g无水硫代硫酸钠),溶于1000mL水中,缓缓煮沸10min,冷却,放置两周后过滤备用。 1.4.2标定 1)测定方法 称取于120℃烘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称准至,置于碘量瓶中,溶于25ml水,加2g碘化钾及20ml硫酸溶液(20%),摇匀,于暗处放置10min。加50ml水,用配制好的硫代硫酸钠溶液c(Na2S2O3)=L滴定。近终点时加3ml淀粉指示液(5g/L),继续滴定至溶液变为亮绿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2)计算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按下式计算: c(Na2S2O3)=m/(V1–V2)× 式中:c(Na2S2O3)---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浓度,mol/L; m---重铬酸钾之质量,g; V1---硫代硫酸钠溶液之质量,mL; V2-----空白试验硫代硫酸钠溶液之用量,mL 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重铬酸钾的质量。 硝酸银标准溶液 1.5.1氯化钠标准溶液(1ml含1mg氯离子) 取基准试剂或优级纯的氯化钠3—4g置于瓷坩埚内,于高温炉内升温至500℃灼烧10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准确称取氯化钠,先溶于少量蒸馏水,然后稀释至1000mL 称取5.0g硝酸银溶于1000mL蒸馏水中,以氯化钠标准溶液标定。 1.5.2标定 于锥形瓶中,用移液管分别注入10ml氯化钠标准溶液,再各加入90ml蒸馏水及%铬酸钾指示剂,均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橙色,分别记录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消耗量V。以平均值计算。但三个平行试验数值间的相对误差小于%。另取100ml蒸馏水作空白试验,除不加氯化钠标准溶液外,其他步骤同上。记录硝酸银标准溶液的消耗量V1。 硝酸银浓度T(mgCL-/ml)按下式计算: T=10×1/V–V1mg/ml 式中:V1---空白试验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氯化钠标准溶液消耗硝酸银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ml; 10----氯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ml; 1----氯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g/ml; 最后调整硝酸银溶液浓度,使其成为1mL相当1mgCL-的标准溶液。 、L(1/2DE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6.1配制 L(1/2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称取2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于1000ml高纯水中,摇匀。 L(1/2DE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称取4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于1000ml高纯水中,摇匀。 1.6.2标定 L(1/2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称取800℃灼烧恒重的基准氧化锌2g(精确到0.0002g),用少许水湿润,加盐酸溶液(1:1)使氧化锌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取,加80ml除盐水,用10%氨水中和至pH为7—8,加5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加5滴%铬黑T指示剂,用L(1/2ETD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色变为纯蓝色。 L(1/2DE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称取800℃灼烧恒重的基准氧化锌0.4g(精确到0.0002g),用少许水湿润,加盐酸溶液(1:1)使氧化锌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取,加80ml除盐水,用10%氨水中和至pH为7—8,加5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加5滴%铬黑T指示剂,用L(1/2ETD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色变为纯蓝色。 上述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C=(m/V×M)×20/500=0.04m/V×L 式中:C---标准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氧化锌的质量,g; 中取20ml滴定,相当于m的倍; V---滴定氧化锌消耗所配制EDTA标准溶液的体积,L。 常用基准物质的干燥条件 名称 分子式 分子量 干燥条件 碳酸钠 草酸钠 邻苯二甲酸氢钾 氯化钾 重铬酸钾 氧化锌 硝酸银 碳酸钙 氯化钠 Na2CO3 Na2C2O4 KHC8H4O4 KCl K2Cr2O7 ZnO AgNO3 CaCO3 NaCl 在270~300℃干燥2~小时 在130~140℃干燥1~小时 在105~110℃干燥3~4小时 在500~650℃灼烧1~2小时 在100~110℃干燥3~4小时 在800~900℃灼烧2~3小时 在浓硫酸干燥3~4小时 在105~110℃干燥2~3小时 在500~650℃灼烧1~2小时 1.8 不同标准溶液浓度的温度补正值 标 准 溶 液 补 正 值 温 度 C(HCl)= C(HCl)= C(1/2H2SO4)= L C(1/2H2SO4)= L 1mol/L C(NaOH)= L C(NaOH)= 盐酸溶液 盐酸溶液 L 各种水溶液 L 5 + + + + + 6 + + + + + 7 + + + + + 8 + + + + + 9 + + + + + 10 + + + + + 11 + + + + + 12 + + + + + 13 + + + + + 14 + + + + + 15 + + + + + 16 + + + + + 17 + + + + + 18 + + + + + 19 + + +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注:①本表数值是以20℃为标准温度以实测法测出。 ②表中带有“+”、“-”号的数值是以20℃为分界。室温低于20℃的补正值为“+”,高于20℃补正值为“-”。 ③本表的用法:如1L硫酸溶液C(1/2H2SO4)=L由25℃换算为20℃时,其体积修正值为,故换算为20℃时的体积为:V20=+(-1000×=. 2常用酸、碱稀释表 以百分数浓度表示的酸、碱溶液稀释表 酸碱名称 比重 重量百分数 取下面的毫升数加水稀释至1升 25% 20% 10% 5% 2% 1% 浓盐酸 635 497 237 浓硫酸 168 130 61 浓硝酸 313 244 115 冰醋酸 248 197 97 浓氨水 25 不稀释 814 422 以mol/L表示的酸、碱溶液稀释表 酸碱名称 比重 浓度(约数)mol/L 取下面的毫升数(或克数)用水稀释至1升 6mol/L 3mol/L 2mol/L 1mol/L 浓盐酸(HCL) 12 500 250 167 84 浓硫酸(H2SO4) 18 334 168 112 46 冰醋酸(CH3COOH) 17 353 177 118 59 浓氨水(NH4OH) 15 400 200 134 77 氢氧化钠(NaOH) 固体 240 120 80 40 氢氧化钾(KOH) 固体 339 170 113 56 3常用指示剂的配制 指示剂名称 浓度(%) 配制方法 甲基橙 溶克甲基橙于水中并稀释至100毫升 石蕊 溶克石蕊于水中并稀释至100毫升 酚酞 溶克酚酞于90%乙醇中并稀释至100毫升 淀粉 0.5克可溶性淀粉溶于5ml水中,搅匀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匀,煮沸2min、放冷备用 甲基红 0.1克甲基红溶于60%乙醇100毫升中 甲基红 0.2克甲基红溶于60%乙醇100毫升中 溴甲酚绿 0.1克溴甲酚绿溶于60%乙醇100毫升中 甲基黄 0.1克甲基黄溶于90%乙醇100毫升中 4实验室安全规则: 实验室中对于易挥发及易燃性有机溶剂加热排除时,必须用水浴、油浴、砂浴,或用电热套与严密的电热板来缓慢地进行。绝对禁止用明火直接加热。 可燃性物质如汽油、煤油、酒精等有机溶剂,不准放在电炉、煤气灯或其他火源的附近,以免引起燃烧事故。 凡能产生刺激、腐蚀性、有毒或恶臭气体的操作,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 夏季打开易挥发溶剂瓶塞前,应用冷水冷却,且瓶口不要对准人。 所有剧毒药品,要严格管理,小心使用,切勿触及伤口或误入口内。操作完毕,要仔细洗手。 稀释浓硫酸用的烧杯或锥形瓶要放在塑料盆或桶中,必须将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导入水中(绝不充许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要边加边搅拌,发现温度过高,等降温冷却后再继续稀释。 凡装过强腐蚀性、易爆或有毒试剂的容器,应由操作者亲自、及时洗干净。装过浓硫酸等酸的瓶子,如要再用,一般不用洗。 实验室内每瓶试剂必须贴有清晰明显与内容物相符的标签。严禁将用完的试剂空瓶不更换新标签而装盛别种试剂。 当加热、蒸馏及有关用火用电热的实验过程中,不得离人。 玻璃管与胶管、胶塞等折装时,应先用水润湿,套上手套或手垫棉布操作,以免玻璃管折断扎伤。 实验操作中不得离开岗位,必须离开时要委托能负责者看管。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饮水、进食,不能用实验器皿处理食物。离室前用肥皂洗手。 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长发要扎起。进行有危险性的工作要加戴防护面具。最好做实验时都戴上防护眼镜。 要严格遵守安全用电规程。不得私自拉接临时供电线路;不准使用老化或绝缘皮破损的线路与电气设备。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电线及电器保持干燥。 电源总电闸应装有坚固的外罩;开关电闸,绝不可用湿手或眼睛旁视不注意地来进行。使闸刀处于完全合上或完全拉开的位置,不能若即若离,以防接触不良打火花。禁止把电线头直接插入插座内使用。 电热设备所用电源的导线应经常检查是否完整无损。新买的电器使用前必须全面进行检查,避免运输中震动而使电线连接松动,确认无问题并接好地线方可使用。 电器或电源的保险丝熔断时,要先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换上合适的新保险丝。 下班前要检查水、电、气、窗、门,确保安全。 实验室要放置有灭火器、消火砂,以备急用。化验人员要会使用这些消防器材。并掌握一定的灭火知识。 5洗涤液的配制及注意事项 常用洗涤液 洗液名称及配制方法 用途、使用方法 注意事顶 1.铬酸洗液(尽量少用或不用) 称取20克工业重铬酸钾,加40ml水,加热溶解。冷却后,沿玻璃棒慢慢加入360ml工业浓硫酸,边加边搅拌,冷却后转入细口试剂瓶备用。 2.工业盐酸(1:1或浓) 3.碱性高锰酸钾洗液 4g高锰酸钾溶于少量水中,加入10g氢氧化钠,再用水稀释至100ml。 4.碱性洗液 10%氢氧化钠水溶液或乙醇溶液。 5.草酸洗液 5~10g草酸溶于100ml水中,加入少量浓盐酸。 6. -碘化钾洗液 1g碘和2g碘化钾溶于少量水中,用水稀释至100ml。 7. 硝酸-过氧化氢洗液 15%~20%硝酸加等体积的5%的过氧化氢。 8. 磷酸钠洗液 57g磷酸钠,28.5g油酸钠,溶于470ml水中。 9. 有机溶剂 如苯、乙醚、酒精、丙酮、三氯甲烷、三氯乙烷等。 10.盐酸-乙醇(1:2)洗液 用于除去器壁上残留的一般油污。用少量洗液荡洗或浸泡一夜,用毕回收,可反复使用。 用于去除碱性物质和无机物残渣。 清洗油污或其它有机物(先浸泡) 清洗油脂、焦油、树酯、涮洗。水溶液加热(可煮沸)使用,去油较果较好。 洗涤附在器壁上的二氧化锰沉淀,必要时可加热使用。 用来洗涤硝酸银的褐黑色残留污物 清除特殊难洗的化学污物。 浸泡、涮洗碳的残留物。 洗去油污,可溶于该溶剂的有机物。 适于洗涤染有颜色的有机物质的比色皿、比色管等 用乙醇配制的指示剂溶液的干渣也可用之去除。 有强腐蚀性,以防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储存瓶要盖紧,以防吸水失效; 长时间用后若呈绿色,则失效。可加入浓硫酸将Cr3+氧化后继续使用;洗涤废液经处理解毒后再丢弃。 洗后,器壁上沾污处会残留褐色二氧化锰污迹,可用浓盐酸或硫酸亚铁、亚硫酸钠和草酸洗液等还原剂除去。 煮的时间太长会腐蚀玻璃;碱-乙醇洗液不要加热。储于胶塞瓶中。 久存易分解,应现用现配,存于棕色瓶中。 浸泡数分钟后再涮洗。 注意其毒性及可燃性;用过的废溶剂应回收,蒸馏后可继续使用。 洗涤砂芯滤器常用的洗涤液 沉淀物 有效洗液及方法 新滤器 硫酸钡 汞渣 氯化银 氧化铜 氯化铜 铁斑 有机物 脂肪 细菌 热盐酸、铬酸洗液浸泡、抽洗。 100℃浓硫酸或3%EDTA500ml+浓氨水100ml混合液,浸泡加热近沸,抽洗。 热浓硝酸,浸泡、抽洗。 1:1氨水或10%Na2S2O3溶液,先浸泡再抽洗。 含KClO3(氯酸钾)的浓盐酸,浸泡、抽洗。 铬酸洗液浸泡或温热洗液抽洗。 四氯化碳(CCL4)或其它适当的有机溶剂,浸泡、抽洗,再换干净的CCL4抽洗。 化学纯浓硫酸,化学纯NaNO22g,纯水94ml混合均匀,抽气,并浸泡48h后,用热蒸馏水抽洗干净。 6 常见化学毒物的急性致毒作用与救治措施 分类 毒物名称 (化学式) 主要致毒作用与症状 防护要点及救治措施 酸 强碱 有毒气体 无机物 有机化合物 硫酸、盐酸、硝酸(HSO4、HCL、HNO3) 氢氟酸(HF)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氧化钙(NaOH、KOH、NH3·H2O、CaO) 氯气(Cl2) 硫化氢(H2S)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SO2、SO3) 氮氧化物(NO2、NO) 氨(NH3) 溴(Br2) 一氧化碳(CO) 氟化氢(HF) 汞(Hg)及其化合物 砷(As)及其化合物 氰化物 磷(P)及磷化物 铬酸、重铬酸钾等铬化合物 可溶性钡盐(Ba2+) 铅(Pb)及铅盐 铬(Cr6+)的化合物 镉(Cd)及其化合物 甲醇 (CH3OH) 乙醚{(CH3CH2)2O} 苯(C6H6)及其同系物 芳胺、芳族硝基化合物 三氯甲烷 (CHCl3) 四氯化碳 (CCl4) 接触:硫酸局部红肿痛,重者起水泡、呈烫伤症状;硝酸、盐酸腐蚀性小于硫酸。 吞服:强烈腐蚀口腔、食道、胃粘膜。 局部烧灼感,开始疼痛较小不易察觉;氢氟酸渗入指甲,剧痛。 眼烧伤 接触:强烈腐蚀性,化学烧伤 吞服:口服、食道、胃粘膜糜烂 经呼吸道、粘膜、皮肤使人中毒。吸入氯气后,粘膜受刺激引起咳嗽、咯血,胸部有压迫感,呼吸困难。大量吸入会引起肺水肿,昏迷。眼受刺激后眼酸痛、流泪;鼻咽粘膜受刺激,会引起发炎。 由呼吸道吸入,与呼吸酶中的铁质结合,降低酶的活性;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引起延髓中枢麻痹。 轻度中毒时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重度中毒时呼吸短促,意识突然消失,昏迷以至死亡,损害眼结膜。 对上呼吸道及眼结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流泪、疼痛、咽干;吸入后刺激气管,引起支气管发炎,大量吸入能引起反射性声带痉挛,喉头水肿以至窒息。 对深部呼吸道有损害作用,吸入后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还可能引起眩晕、痉挛、多发性神经炎等;吸入高浓度时可迅速出现窒息、死亡。 损害粘膜,引起口腔、咽喉结膜、眼结膜肿胀充血 强烈刺激眼睛、流泪;长时间接触能引起喉炎、声带嘶哑;高浓度大量吸入可引起肺炎。 浓氨水溅入眼内,可引起角膜表层溃疡、穿孔。 由皮肤接触或吸入中毒,均可产生皮疹,吸入后可引起咽炎、疼痛、咳嗽、流泪等 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与血色素结合,使其丧失运氧能力,引起全身严重缺氧,产生中毒。 轻度中毒时头晕、恶心、全身无力;甚至意识不清、出现幻觉、错觉等;重度中毒时立即陷入昏迷,呼吸停止而死亡。 由呼吸道进入体内,腐蚀骨骼、造血神经系统、牙齿、皮肤、粘膜等。 其水溶液即为氢氟酸,溅在皮肤上引起难以忍受的灼痛 大量吸入汞蒸汽或吞服食二氯化汞等汞盐:引起急性汞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衰弱、尿少或尿闭甚至死亡。 汞蒸汽慢性中毒症状:头晕、头痛、失眠等神经衰弱症候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口腔炎咀嚼时牙痛且齿龈出血及消化道症状及手指、舌头出现震颤。 皮肤接触 皮肤接触 吞服:咽干、口渴、恶心、呕吐、腹痛、剧烈腹泻,头剧痛,心力衰竭至死。 粉尘和气体也可引起慢性中毒:毛发脱落,指甲萎缩变松,皮肤上有色素沉淀。 皮肤烧伤 吸入氰化氢或吞食氰化物:量大者造成组织细胞窒息,呼吸停止而死亡。 急性中毒:胸闷、头痛、呕吐、呼吸困难、昏迷。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症状、肌肉酸痛等。 误服后口腔有烧灼感,呕吐物呈黑色,腹痛、肝肿大,出现黄疸,便尿血。重者呼吸衰竭,可致死亡。慢性积累性中毒,可使骨质松脆,以致坏死。 直接接触磷引起严重灼伤。 铬酸、重铬酸钾对粘膜有剧烈的刺激,产生炎症和溃疡;铬的化合物可以致癌。 误服后,食道、胃有烧灼感,呕吐、腹痛、血压下降以致心肌麻痹而死亡。 主要是慢性中毒,损害消化道及造血系统,常见头昏、头痛、全身无力、便秘,齿龈边缘出现蓝黑色铅线。肚脐周围常有发作性剧烈难忍的疼痛(铅绞痛)。 主要损害皮肤、粘膜、消化系统。初期出现红点(发痒),以后侵入深部以致骨头,难愈合。能使粘膜发炎、溃疡,引起肝肿大、肾炎。 多因蒸气,烟雾的吸入而中毒,口内有甜味,全身疲乏,引起肠胃炎、肾炎、上呼吸道炎症。 吸入蒸气中毒,也可经皮肤吸收中毒。 急性:神经衰弱症状,视力模糊、酸中毒症状。 慢性:神经衰弱症状,视力减弱,眼球疼痛。 吞服15ml可导致失明,70~100ml全身青紫,致死。 由呼吸道吸入体内,刺激粘膜,引起头痛、头晕、麻醉。 吸入蒸气及皮肤渗透中毒。 急性:轻者如醉酒,重者呕吐、昏迷,肌肉痉挛,抽搐、血压下降,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慢性:损害造血、神经系统、鼻腔、牙龈出血、皮肤粘膜出血,便血、头痛、头晕、全身无力。 吸入或皮肤渗透 急性中毒致高铁血红蛋白症,溶血性贪血及肝脏损害。 皮肤接触:干燥、皲裂。 吸入高浓度蒸气急性中毒、眩晕、恶心、麻醉,刺激粘膜。 慢性中毒:引起消化不良,长期接触,肝、心、肾受损害。 接触:皮肤因脱脂而干燥、皲裂。 吸入,急性:粘膜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胃肠道刺激症状,肝肿大,黄胆,转氨酶增高。 慢性:神经衰弱症候群,胃肠功能紊乱,损害肝、肾。 1.使用硫酸时,要十分小心,使用盐酸、硝酸时应在通风柜中进行 2.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2%碳酸氢钠水溶液冲洗,然后清水冲洗。 3.初服可洗胃,时间长忌洗胃以防穿孔;应立即服%氢氧化镁悬液60ml,鸡蛋清调水或牛奶200ml。 1.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伤处表面发红,将伤处浸入(1)%~%氯化苄烷铵水或乙醇溶液(冰镇),(2)饱和硫酸镁溶液(冰镇),(3)70%乙醇溶液(冰镇)。任选,(1)效果最隹。 2.大量清洁冷水淋洗,每隔15min淋洗一次,每次15min。 1.迅速用大量水、柠檬汁、稀醋酸或2%硼酸水溶液洗涤 2.如为CaO灼烧,冲洗后可涂任可一种植物油。 3.禁洗胃或催吐,给服稀醋酸或柠檬汁500ml,或%盐酸100~500ml,再服蛋清水、牛奶、淀粉糊、植物油等。 1.室内通风良好,操作时带口罩。 2.眼受刺激时用2%碳酸氢钠水冲洗,咽喉疼痛时可吸入2%碳酸氢钠水热蒸汽。 3.离开现场。重患者应保温、吸氧,注射强心剂。 1.室内通风良好。 2.感到不适时,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吸氧 3.眼受到刺激时,用2%碳酸氢钠水冲洗,或用硼酸水湿敷或用生理盐水洗眼。 1.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 2.眼受刺激时,用2%碳酸氢钠水冲洗 1.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 2.静脉注射50%葡萄糖20~60ml。 3.对症使用止咳、镇静剂、抗菌素,必要时吸氧。 1.室内通风。 2.操作NH3或NH3·H2O时,要带口罩或瞬时停止呼吸。 3.溅入眼内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3%硼酸冲洗,最后用金毒素眼膏。 1.在通风柜内、带胶皮手套操作。 2.若溅在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3.若吸入后,应立即离开现场,严重者应送医院治疗。 1.将中毒者立即抬到新鲜空气处,注意保温。 2.对停止呼吸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并给氧气。 3.注射可拉明等强心剂。 4.大量使用时需带防毒面具。 1.严格按规程操作,特别注意带好胶皮手套。 2.溅在皮肤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5%小苏打水洗,涂以甘油-MgO糊。立即送医院。 1.使用Hg时,容器要放在光滑的瓷盘内,散落的汞要尽力设法回收,并在有汞迹的地方撒上硫磺粉。环境温度不宜太高。 2.保存汞的容器中,必须用水封盖汞面。 3.使用汞盐要严格控制,专人保管。 4.误服者不得用生理盐水洗胃,迅速灌服鸡蛋清、牛奶或豆浆。 5.送医院治疗。 6.若出现慢性中毒症状,应脱离接触汞的岗位,医院治疗。 7.皮肤接触:大量水冲洗后,湿敷3%~5% 硫代硫酸钠溶液,不溶性汞化合物用肥皂和水洗。 1.用肥皂和水冲洗,皮炎可涂%二巯基丙醇油膏。 2.吞服后立即送医院洗胃、催吐,洗胃前服新配氢氧化铁溶液(12%硫酸亚铁,20%氧化镁混悬液,等量混合)催吐,或服蛋清水或牛奶,导泻,医生处置。 3.定期体检,实验时必须带口罩或防毒面具。 1.大量水冲洗,依次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和硫化铵洗涤,或用%硫代硫酸钠冲洗。 2.用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解毒(医生进行)。 1.内服中毒者,速用%CuSO4溶液催吐洗胃(也可用1:2000的KMnO4溶液)。 2.皮肤接触,用水洗冲、浸泡,再用2% CuSO4溶液洗、泡。 用5%硫代硫酸钠溶液清洗受污染皮肤。 误服后立即用1%Na2SO4溶液洗胃,使可溶性钡盐变为沉淀,毒性失效。 1.严格安全措施,注意个人防护。 2.定期体检,发现铅中毒,除及时治疗外,必要时调换工作。 铬疮及皮炎可外敷5%~10%的EDTA油膏或Na2S2O3油膏。 1.注意在通风良好的条件下操作。 2.轻度中毒时,大量饮水,安静休息;严重时用1%小苏打水洗胃。 1.保证良好的通风,严禁当乙醇使用。 2.皮肤污染用清水冲洗。 3.溅入眼内,立即用2%碳酸氢钠冲洗。 4.误服,立即用3%碳酸氢钠溶液充分洗胃后医生 1.通风良好。 2.中毒时立即离开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休息。 1.通风良好。 2.尽量用其它无毒或低毒溶剂代替。 3.急性中毒送医院输血,人工呼吸,输氧。 全身性中毒可用10%Na2S2O3注射液,并需作全面检查治疗。 4.皮肤接触用清水洗涤。 用温肥皂水(忌用热水)洗,苯胺可用5%醋酸或70%乙醇洗 1.通风良好。 2.皮肤皲裂者选用10%脲素冷霜。 3.急性中毒时,严禁紫外光照射,以防变为毒性更大的光气。 4.脱离现场,吸氧,医生处置。 1.2%碳酸氢钠或1%硼酸溶液冲洗皮肤和眼。 2.脱离中毒现场,人工呼吸、输氧。 3.通风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