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枫桥夜泊教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074611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枫桥夜泊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枫桥夜泊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枫桥夜泊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枫桥夜泊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枫桥夜泊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枫桥夜泊课堂实录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背诵。 3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和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师: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精湛的语言文字艺术展示着它的文学魅力。大家都读过许多的古诗,谁来给大家吟诵一首自身最喜欢的最欣赏的诗。(提23名学生吟诵) 师: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同学请看。(出示枫桥夜泊的画面)这幅图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清冷。 生:很美,真是小桥、流水、人家。 生:很幽静。 师:在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

2、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出示课件,板书、播放音乐)跟着音乐教师范读。 师: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想读吗? 生:想。 师找2名学生读。 师:(正音多音字,“泊”,寺s愁眠chu min ) 师:读诗还要讲究节拍,那位同学来给这首诗画一下节拍。(提名上黑板画节拍,并提2名按节拍读。小组读。齐读。) 师: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会读了,还需要知道什么? 生:了解诗的意思。 生:知道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写诗的背景、时间、地点等。 师: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平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的呢? 生:借助工具书,查阅资料。 生:伙伴讨论推荐

3、。 生:借助书中的注释。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先自身学习,然后伙伴讨论推荐,在学习和推荐中去体会诗中的景,感悟诗中的情。在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然后提出问题。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局部小组的学习,掌握学情。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5-8分) 师:从刚才的学习中你知道了什么?大家来推荐一下。 生:我知道了诗题的意思,枫桥:在苏州西郊,夜:晚上。泊:停船靠岸。此诗是写在枫桥边夜晚停船的所见和所闻。 生:我有一个问题,诗中第一句说到月落乌啼这应是早晨的时候,而题目却是夜泊,到底是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师:很好,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小朋友。哪位同学能协助他。 生:(众说纷纭) 师:这

4、首诗采用的是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所见所闻。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2 学生说诗意。 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我从诗中的一个“愁”字,读出了诗人在表达自身的一种忧愁。 师:(师生推荐背景:诗人在安史之乱后避地吴中,据说,他科举落榜,心境失落寂寞。客船夜泊,触景生情,抒发了羁旅之愁。)除了这个“愁”字你还能从诗中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读了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生:(从诗中的描写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情景,谈自身的感受) 师:出示课件,解说。拂晓的时候,月亮落了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

5、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的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的霜华请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读出此情,读出此景。(略带伤感语调,语速要慢。) 师:说说此时作者的感受。 生:此情此景又怎能不让这怀着旅愁的诗人更感到凄凉和伤感呢。 师:同学们从诗中这些景物的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你认为诗中诗意最浓的是哪里? 生:体会“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夜深人静时,忽然听到从远处的寺院中传来悠远的钟声。大家来静静的停一下(播放钟声) 师:同学们请你联系诗描述一下你刚才听到钟声的感受。 生:很悠远 生:更赠添了伤感。 生:啊,这钟声它是从

6、苏州城外的寒山寺中传来,悠远回荡,多么让人想念家想亲人啊。 师:这钟声在夜半悠扬回荡,余音袅袅,烘托出夜的静谧与深沉,使夜不成眠的游子更增添了愁绪,而诗人卧听钟声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同学们此时你就是诗人张继请你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感情朗读表达出来。 生:2名读。 师:这首诗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诗人以一缕愁绪把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和谐而有层次的组成一幅秋江夜泊图。这首诗使张继名传千古,享誉海内外,诗传到日本,几乎人人皆知,苏州寒山寺也因此诗而著名,至今每年除夕都有大批日自己专程来到寒山寺与中国的游客一起聆听夜半钟声,并吟诵这首绝句。 现在人为了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把它演

7、绎成歌曲故事等等,老师带来一首枫桥夜泊的歌曲,请大家欣赏。再次感受诗中那优美的意境。(播放歌曲) 师:把你听后的感觉用你的朗读表示出来。 齐读。 师:古诗中有许多这样的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佳作。这首枫桥夜泊师和元朝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在写法和表达的情感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下面我们就来上读一下天净沙?秋思。出示课件。 生:自由读。 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推荐、朗读并背诵。 师:请同学们再读枫桥夜泊和天净沙秋思,想一想这两首诗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推荐 师:(小结):这两首诗都是把众多的景物串联起来,构成一幅令人伤感的画面,以此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孤寂

8、、忧愁的情感。 背诵这一诗一词。 师: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多读,多背。让它陶冶你的情操,丰富你的思想。 枫桥夜泊课堂实录2 课前谈话:学生向老师介绍襄樊的文化名人(孟浩然、张继、杜审言等。) 一、导入: 1、学生齐读课题。 2、破题。 师:“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 生:夜晚在枫桥边停泊。 师:有补充的吗? 生: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 师:谁停的? 生:张继。 师综述:张继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而写下这首诗,因为这首诗,让一座小小的寺庙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桥盛名起来,也让张继名垂青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感觉一下诗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1、自

9、由读课文。 2、学生汇报。 生1:有点伤感。 生2:有点凄凉。 生3:感觉诗人有点忧愁与寂寞。 师:读诗的初步感觉很重要,老师读诗也有自身的感觉。我的感觉想通过我的朗读表达出来。 师如情入境的朗读赢得听课老师的集体鼓掌。 师:请你们也把你们的感觉放进去,读出你的味道。 学生自由读诗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师: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1:月落、乌啼、寒山寺、江枫、渔火。 生2:我来补充:还有霜满天。 生3:客船。 生4:还有钟声。 老师适时出示归纳了景物名称的课件。 师:看这些都是诗中景物,这些景物汇集在一起就成了这首诗。假如把这首诗读成一个字,一个表达作者情感的字,是什么字? 生:愁。

10、师:请大家带着“愁”读,边读边品味,拿出笔,看诗人通过哪些描写突出这个字的? 生批划读后汇报。 生:我从“乌啼”中体会出来的。乌鸦就在哭蹄,感觉很伤心。 师:读读这句。 生读。 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适时品析“月落乌啼霜满天”。) 师:这句还有什么体会? 生:“霜满天”中的“霜”让我觉得很寒冷。 师:一个“霜”让我想起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明明是在地上的,这里怎么说“霜满天”?仔细读读、品品,看能否品出什么? (老师课件出示对比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 “月落乌啼霜满地” . 生:第一句好,感觉得很冷。 师:从中透出冷。自身体会体会。 齐读该行诗。 师:诗象品茶

11、、品酒,慢慢品出它的味道。 品析第二行“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一棵的枫树。 师:是这样的枫叶吗? (课件出示火红的枫叶图) 生:不是,没这么红了,是枯黄的。 师:闭上眼睛,走如这种情形。 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对照画面读读这首诗。 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诗。 师:诗中谁跟谁相伴? 生:江枫与渔火。 师:张继有人相伴吗?你由此体会到什么? 生1:很孤独。 生2:很凄凉。 师:把这种感觉读到诗中去。 学生读诗。 师:“眠”什么意思? 生:睡觉。 师:谁睡了? 生1:江枫睡了。 生2:渔火睡了。 师动情强调:江枫 生:睡了。 师:船家 生:睡了。 师:整个大地

12、 生:都睡了。 师:由此可以想到岸上,整个姑苏城的人都睡了,只有张继没睡。 师:把你们刚才的话起来,就是一首诗,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 课件出示: 江水睡了, 桥睡了, 船家睡了, 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独张继醒着, 夜愈深愈难眠。 师:谁读读?读这首小诗。 生单个读。 师:读出夜晚的宁静,读出诗人的忧伤。 学生齐读。 师:为什么“夜愈深愈难眠”? 生1:很孤独, 生2:想家。 生3:想他的小朋友。 生4:想他的爸爸妈妈。 师:“对愁眠”原来是“对愁难眠”呀!把感觉放进去读读。 学生读前两行。 品析第三四行诗。 师:诗是越品越有味,往下看,读读。 学生读第三四行。 师:要想读得有味道

13、,就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 生:诗人在这里是个客人。 师:“客人“什么意思? 生:不是在自身的家乡,是他人的家乡。 师:“客人是谁? 生:是张继。 师:客人就是诗人。大家还记得王维的一首诗吗? 生齐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你从“客“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张继怎样的感情? 生略。 师:你就是诗人,你就在客船上,远处传来寒山寺那悠远的钟声,作者的心情是说不出来的,读吧,读出那种味道,读得像寒山寺的钟声,越梁绕耳,绵延悠长。 学生有滋有味的读。 师:读出了凄凉,读出了忧伤,带着这种感觉读读整首诗,来理解张继那难眠的一夜。乐曲伴奏。 学生读,读的凄清,读得悲伤。 师:读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张

14、继吗? 生:你为什么这么愁? 师:是啊,张继,你为什么这么愁? 生答略。 师:故乡襄阳与姑苏相隔千里,故乡的生活那么美好,此时此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想像答略。 师: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的。但在这里只有 生接读: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没有熟悉的家乡山水,没有熟悉的乡土乡音,这里有的只是 生接读: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在这里,张继生活了年,张继一生漂泊,他到死都没有回到家乡,在这里只有无尽的思恋,带着一腔情感再读读 生接读: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15、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在1200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张继为什么那么忧伤?我们没有方法知道,但有一点,但他把自身的情融入到这首诗中,为我们发明出情境交融的艺术境界。从古到今,诗人吟枫桥,书法家写枫桥,画家画枫桥,歌唱家唱枫桥,就在诗、书、画、乐中延续着桥。枫桥夜泊课堂实录 3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体会这首诗的意思,领会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和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并能背诵。 4?培养自身对古诗的兴趣,并能在课后去搜集更多自身喜欢的古诗。 教学重点 这首古诗的教学重在美读。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 学生:课

16、前了解唐诗,作者张继和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师:反映诗中意境的图画或教学挂图,古代弹拨乐曲的磁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放古乐磁带,带学生入情入境。 2?教师语言导入,板书课文题目,指名读题、解题,介绍作者。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诗,多是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写得自然朴素,情味深远。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有感而发所写。由于枫桥夜泊这首绝句,枫桥和寒山寺成了人们向往的名胜之地。 二、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示范诵读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读诗,将不懂的字、词勾出。 3?同桌互相协助,解决不懂的字词。 4?质疑答疑。 5?同桌互相讲一讲诗句的

17、意思。 6?师根据挂图相机纠正、指导。 今译:月亮慢慢落下去,乌鸦啼声阵阵,秋霜仿佛铺天盖地。伴着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灯,漂泊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读课文,深入领会 1?自由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用笔勾画出来。 2?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在这些词语下面作上记号。 3?这时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4?理解“愁”,诗人究竟“愁”什么?为什么而“愁”?(让学生根据自身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 5?看到的、听到的和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边读边想象诗句中描绘

18、的画面。 6?说诗意境,加深领会诗表达的感情。 师小结:这不只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这幅画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枫桥夜泊”图啊!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连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除了色彩以外,还有声音,夜空的钟声,一声一声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这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鲜明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这首诗有情意,有境

19、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会很自然地出现出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我们就像坐在电影院里看立体电影一样。难怪这首诗很早就广泛流传,并且传到国外。确实是一首难得的有意境的好诗啊! 7?根据对诗歌的领会,再诵读。 8?评议、指导。(用低沉、压抑、缓慢的语气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要突出“霜”“愁”“到”等词语。 9?放音乐磁带,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味意境,自身诵读。 10?请生配乐诵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头脑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11?再次配乐自由诵读,最好入情入境达到陶醉的境地。 12?根据板书背诵;抽生扮演背诵

20、;齐背。 四、扩展 你喜欢这首诗吗?可以用图画来表示这首诗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你也可以按自身的理解把它写成一首文言诗,配乐朗诵,或几人合作集体扮演配乐背诵。 和: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看、听)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夜半钟声 借景抒情 枫桥夜泊公开课教案1 一、激趣导入,感受魅力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板书课题) 师:请齐读课题。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枫桥在哪里枫桥是

21、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这座桥叫做枫桥? 师:其实,枫桥是江苏省苏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桥。夜泊?“夜”是什么?(夜晚),“泊”呢?(停泊),那“夜泊”就是?谁用自身的话把这题目的意思说说? 生: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 师:很好!谁把船停泊在枫桥? 生:作者张继。 师:就在那个晚上啊,他写下了这名扬千古的诗句。来,咱们再读课题! 生:枫桥夜泊!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师: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先好好地读给大家听听,好吗?(播放动画,教师诵读古诗。) (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生:想! 师: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周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待会,同学们先

22、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明白了吗? 生:明白啦! 师:打开书,第111页,开始吧。(课件:诗文,配以春江花月夜的音乐。) (生自由读古诗。) 师:从大家刚才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学习古诗的热情!谁来做这节课第一个给大家读古诗的同学? (一女生读,较好。) 师:谢谢你给大家开了个好头!谁再来? (一男生读,较有情感。) 师:有模有样,不错你来! (又叫了两个女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是太美了,太好听了! 师:都想读,都能读了是吗? 生:是的!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师:可是,同学们啊,要读好古诗,光是读通了,读顺了,这还远远不够,还应该 生:读出感情来

23、。 师: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括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这其中的感情,接下来,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是太起劲了,老师都有点不忍心打断你们了!来,说说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首诗非常恬静。 师:那你能读出这种静静的感觉了吗? (生朗读,有意读得较静。) 师:其实这位当班长的,平常声音非常响亮,可这次她读得比较(生:轻)比较(生:小。) 生:我觉得读出了一种“安宁静美”的意境。 师:什么词? 生:安宁静美。 师:(竖起大拇指)了不起!你能读读吗? (生读,掌声在每次学生读书后

24、都响起。) 师: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啦。咱们把读的要求放高中一年级点吧,我们要觉得最美,就把掌声送给他,好吗?当然,他刚才读得挺棒! 生:我觉得这些景物非常的优美。 师: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生读) 师:真美!还有什么感觉吗? 生:我觉得诗人很忧愁。 师:你能读读吗?看怎么读出一点“愁”的味道? (生读,师生鼓掌。) 师:掌声说明了一切!同学们的感情倒是非常细腻、非常丰富,那么在那个晚上,诗人张继,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读。 (生再次自由朗读诗文。) 师:读出味道来了吗?诗人张继他那晚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 生1:忧愁。 生2:我也是觉得非常的忧愁。 生3:我也觉得很忧

25、愁,我是从“愁”字看出来的。 师:哦哪一句? 生:第二句。 师:江枫渔火对愁眠。很好! 生4:很孤独。 生5:我觉得诗人是对自身现在的出境很愁,我从“客船”可以看出来,它体现的是思想的忧愁,他现在正在客船里面,或许,他不应该在客船,应该在家里面睡觉。 师:是啊,真好!看来下面的这个问题老师没必要问了,我原本想问大家,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这时候的心情? 生:(齐答)愁! 师:(板书:愁)他愁些什么? 生1:我觉得他可能在为国家而烦恼。 生2:有可能在思念他的家乡。 生3:可能在担心他的家人。 师:有一个字,刚才有个女小朋友也点到了,我们从那个字可以看出,他这个时候不在家乡,他在外面。哪个字?

26、 生:(齐答)客! 生:还有个字,“姑苏城外”的“外”字。 师:你从这个“外”字也感觉到了他不在家乡,在外面,是吗?你的感觉挺有意思的! 师:客,客是什么? 生:客人游客在外做客 师:是啊,客人也好,游客也罢,反正他就是个“客”,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哪怕不是个佳节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也会“倍思亲”啊!对吗? 生:对! 师:晚上睡不着觉,一个人站在船头上,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生1:家人是否身体还好。 生2:他可能会想回家。 师:在外漂泊,感觉很累了。 生3:自身的国家是什么样子了,是强盛还是衰败。 师:是啊,可能有很多事情,他都在担心着呢,一个人在外

27、面,他都不知道。 生4:想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 生5:他可能在想,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家。 师:夜深了,他无法入眠,站在船头上,他非常非常地想家。可这时候,家人不在身边,哪怕是看到了美丽的夜景,有人陪他分享吗?要是遇上了伤心的事儿,有人可以诉说吗?夜深了,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聊聊天 生:也没有。 师:他只好一个人站在船头上,轻轻地吟诵着这忧伤的诗句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 师:通过学习,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诗人,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想进一步了解了解这位著名的诗人吗? 师:(课件出示作者介绍)他是一位很有才气的诗人,曾中过进士,也在朝廷担任过许多要职,身处战乱时期的他,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关心百

28、姓的疾苦。他为人正直,从不逢迎权贵,曾被一些朝廷的官员所排挤,官场上也很不得志。 师:进一步认识了诗人张继,我想,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他的心。他还有可能在愁些什么? 生1:老百姓的生活好不好。 生2:他为什么这么有才气还沦落到要在外面睡觉? (哄笑) 师:据周老师在网上了解到,他并不是没那几个住店的钱,可能正是因为心里忧伤,所以他也没心思到城里去见识那种“灯红酒绿”,他就想在这小桥下,流水边,好好地静一静。枫桥夜泊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课后2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体会这首诗的意思,领会诗中所描写的情境和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并能背诵。 4?培养自身对古诗的兴趣,并能在

29、课后去搜集更多自身喜欢的古诗。 教学重点 这首古诗的教学重在美读。通过诵读,领悟意境,领会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唐诗,作者张继和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师:反映诗中意境的图画或教学挂图,古代弹拨乐曲的磁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1?放古乐磁带,带学生入情入境。 2?教师语言导入,板书课文题目,指名读题、解题,介绍作者。 张继,唐代诗人。他的诗,多是描写旅途感受和自然风光,写得自然朴素,情味深远。枫桥夜泊是诗人夜泊枫桥,见景色思己落第,心情抑郁,有感而发所写。由于枫桥夜泊这首绝句,枫桥和寒山寺成了人们向往的名胜之地。 二、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示

30、范诵读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读诗,将不懂的字、词勾出。 3?同桌互相协助,解决不懂的字词。 4?质疑答疑。 5?同桌互相讲一讲诗句的意思。 6?师根据挂图相机纠正、指导。 今译:月亮慢慢落下去,乌鸦啼声阵阵,秋霜仿佛铺天盖地。伴着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灯,漂泊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读课文,深入领会 1?自由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用笔勾画出来。 2?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在这些词语下面作上记号。 3?这时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4?理解“愁”,诗人

31、究竟“愁”什么?为什么而“愁”?(让学生根据自身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 5?看到的、听到的和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边读边想象诗句中描绘的画面。 6?说诗意境,加深领会诗表达的感情。 师小结:这不只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这幅画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枫桥夜泊”图啊!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连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除了色彩以外,还有声音,夜空的钟声,一声一声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这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这幅枫桥夜

32、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鲜明的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这首诗有情意,有境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会很自然地出现出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立体图画,我们就像坐在电影院里看立体电影一样。难怪这首诗很早就广泛流传,并且传到国外。确实是一首难得的有意境的好诗啊! 7?根据对诗歌的领会,再诵读。 8?评议、指导。(用低沉、压抑、缓慢的语气读)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要突出“霜”“愁”“到”等词语。 9?放音乐磁带,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体味意境,自身诵读。 10?请生配乐诵读

33、,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头脑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 11?再次配乐自由诵读,最好入情入境达到陶醉的境地。 12?根据板书背诵;抽生扮演背诵;齐背。 四、扩展 你喜欢这首诗吗?可以用图画来表示这首诗的意境,可谓“诗中有画”。你也可以按自身的理解把它写成一首文言诗,配乐朗诵,或几人合作集体扮演配乐背诵。 和: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看、听)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夜半钟声借景抒情 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诗人,他就是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人。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进士,曾担任过军事幕僚,后来又做过盐铁判官,也属于幕僚职务。唐代宗大历年间担任检校祠部郎中

34、(另外有史料记载为,祠部负责祠庙祭祀、天文方面的事。唐才子传中说他“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提到他是一位重视气节,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不仅有诗名,品格也受人敬重。影响。流传下来的不到五十首。理解“客船“什么意思?(载着客人的船。师:“客人是谁? 生:是张继。 )在这宁静美丽的夜晚作者不在自己的家乡,()张继画像张继是我国唐代襄州(今湖北襄阳县)人。那年秋天,他去赶考,榜上无名。于是他就买了一张船票,准备来年东山再起。船在苏州城西枫桥码头停泊。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彻夜未眠。拂晓时,他走出船舱,看见一轮圆月即将落下,成群的乌鸦啼叫着离巢去觅食,天空中布满了寒霜。江边的枫树,渔人的灯火,好一幅美

35、丽的霜天景象。他又往远处看,城外的寒山寺朦胧可见,他想:昨夜听到的钟声可能就是从这里传来的吧于是他提起笔,即兴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安史之乱这场战乱,结束了盛唐的神话,百年帝国从此走上下坡路,一去不回头。往昔的繁华,成为回忆;战争的创伤,成为唐人难以治愈的心灵之痛。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日本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