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录用的医生和实习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为提高全旗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规范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现结合全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技术培训考核制度 (一)由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防保组)和医务科负责每年定期对新上岗的临床、医技科室执业医生和进修医生进行传染病报告管理技术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应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其中,传染病报告病种、时限、程序、方式及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规范要求等要作为培训重点。对公共卫生科(防保组)新上岗人员要增加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和传染病信息常规分析技术的相关内容培训。 (二)由
2、公共卫生科(防保组)和医务科组织开展院级全员培训,每年不少于两次。培训采取以举办专题讲座为主,以科室集体业务学习和网上远程医学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专题讲座由公共卫生科疫情报告人员或邀请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对全院临床、医技等传染病报告相关科室全体执业医生进行传染病报告管理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卫生部下发的部分传染病诊断防治相关文件和网络直报系统数据统计规则等。 (三)公共卫生科(防保组)和医务科统一组织对新进人员进行传染病报告管理技术培训效果考核,考核方式为传染病报告相关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笔试和现场测试,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院级全员培训结束后,统一进
3、行培训效果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限期再次受考核,如仍不合格,脱岗学习一周,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再上岗。 二、网络直报信息系统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一)网络直报计算机为秘密级专用计算机,专机专用,专人管理,不得挪作他用和利用该计算机从事与网络直报无关的操作,并避免使用公用的计算机登录网络直报系统。 (二)网络直报计算机设置系统登录密码和用户帐号的使用密码。计算机管理人员定期(至少每月一次)更换用户帐号的使用密码,密码设置为不少于8位的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符号组合而成的较强密码。密码由疫情信息报告管理人员自行保存,严禁转告无关人员。 (三)网络直报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并及时升级软件,更新病毒库,定
4、期杀毒。禁止在运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计算机上安装、运行含有病毒、恶意代码、木马的程序,不得运行黑客程序及进行黑客操作。 (四)严禁安装一机两用操作系统和将计算机设定为网络共享以及将机内文件设为网络共享文件。 (五)严禁外来光盘、U盘、移动硬盘和软件接入网络直报计算机或运行。确因工作需要使用的,须先行杀毒处理,证实无病毒感染后,方可使用。 (六)不得在无关人员在场情况下操作疫情专报系统,因事离开,必须退出系统,关闭计算机。 (七)登录传染病直报系统须通过VPN加密隧道,严防疫情信息外泄。 (八)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的正式报告数据只能在正式版的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报告,测试版仅供学习和测试使用,具备正
5、式版使用权限的用户方可使用测试版。 (九)发现帐户信息泄露,须在最短时间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通知本级系统管理员。本级系统管理员在查明情况前,应暂停该用户的使用权限,并同时对该帐户所报数据进行核查,待确认没有造成对报告数据的破坏后,通过修改密码,恢复该帐户的报告权限,同时保留书面情况记录。 (十)如掌握用户账号使用密码的直报用户调离传染病网络直报信息管理岗位时,应及时向本级系统管理员报告,请其修改原帐户信息后,方可继续使用。 (十一)建立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使用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包括使用时间和使用人操作记录。 (十二)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电脑故障,贻误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或疫情信息外泄,造成不良
6、后果者,依法追究责任。 三、检验、影像部门检查登记及反馈制度 (一)检验部门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病人姓名、检验结果和检验日期;影像部门(含放射科、B超室等)检查登记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和检查结果。医院检验科、放射科和B超室等有关医技科室的纸质登记簿或医院信息系统(HIS系统)格式设制应包括以上项目,检验师或影像医师在登记病人检查信息时不得漏登或项目缺漏。 (二)对门诊和住院部门送检或开单的病人检出异常检验或检查结果,特别是对于传染病诊断有确诊或临床诊断意义的病原学、血清学、临检指标和病理影像,应在出具检验、检查结果后,除将报告单交予病人外,应在两小时内将异常检验或检查结果报
7、告单送达送检(开单)科室或医生,并做书面反馈记录或由送检(开单)医生签字接交。 (三)医院对临床医生授予浏览查看检验、检查结果的权限,在检出异常检验或检查结果后告知送检(开单)医生及时查看。 四、传染病暴发、聚集性症候群处理制度 (一)处理对象 1、传染病暴发。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较短时间内),某地区或单位有较多(或大量)相同的传染性疾病患者出现。 2、聚集性症候群。指短期内群体性集中出现的症候群(指相对固定的几种症状的组合)个体,聚集性症候群往往多见于同一原的传染病暴发疫情。 (二)监测和报告 临床、医技科室在日常诊疗工作中,或公共卫生科(防保组)在疾病谱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短时间内急性传染
8、病集中就诊或原因不明聚集性症候群,由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在两小时内报告公共卫生科(防保组),由其收集有关信息,统计分析疾病分布特征,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对可疑院内感染事件计算其罹患率,参照本院或科室既往医院感染水平,证实是否存在院内感染流行或暴发),初步核实、判断疫情性质后报告主管院长。如不排除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确定为疑似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事件,由公共卫生科(防保组)以最快捷的方式报告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 (三)调查和处置 1、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医务科(防保组)召集本院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会同疾控人员组成技术专家组,对疑似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
9、和分析研判。 2、在对病例的人群分布、时间分布以及科室分布进行准确、详实描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确定是否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流行。如确系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事件,调查、推测其可能的传染源、感染途径和流行因素,并紧急采取病例救治、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免疫接种或投药等初步控制措施。同时,技术专家组紧急会商,制定预防控制方案。 3、对发病人数多、分布范围广和社会影响大的事件,应成立院内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组(负责诊断、治疗、抢救等工作)、疫情报告管理组(负责疫情报告和个案调查)和后勤保障组(负责药品、设备、器材、病房设施的调拨、调配和采购)。 4、密切关注控制效果,如传染病或院内感
10、染暴发未得到有效控制,须继续深入展开调查,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5、整理资料,分析总结经验,撰写、上报调查处理报告。 (四)日常预防控制 1、公共卫生科(防保组)利用周会或不定期组织专家对传染病与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传染病诊断标准、治疗原则进行专题培训。 2、药械科、总务后勤科(防保组)根据使用损耗情况提出防护用品、消毒药械和预防药品等应急处理物资的储备计划,报经批准后采购落实,并定期盘点出入库情况。 3、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4、严格进行医疗废弃物处理。各病区的污物和医疗废弃物通过病区污物通道送至固定地点进行无害化处理。 5、院感管理科(防保组)负责组织安排对本院医疗工作地点和病区进行
11、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并进行督促检查和日常消毒效果监测与评价。三 三路里卫生院 577100180309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6965771001803090013594 5780775799025155125771001803090012387 5771649826018180515771001803090012138 5721311921589183265771001803090012359 5790368223610760535771001803090012356 5761352861437
12、917425771001803090012355 57508786970469327917088100343355274 10122994432583337917088100343355275 10186673293883200817088100343356107 10158115250150052217088100343356108 10100018005987173217088100343354295 10107419414268701717088100343356184 10187866086962880217088100343356185 10177583117408667417088100343356109 10108601437357284617088100343356110 10115220721601491617088100343355237 10102704160570270917088100343355238 10122936486142541417088100343356169 10186220440263571817088100343354928 101760654089788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