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066493 上传时间:2024-05-15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第一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基础篇第一章:创新能力是驱动创新的关键第二章: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评价第三章: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培养第二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素质篇 第四章:审视创新的战略视野第五章:驱动创新的市场情结第六章:开发创造的心智第三部分 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技能篇第七章:激发创新能力的方法第八章:重视技术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九章:创新成果的保护和运用第十章:创新能力培养的标杆第一部分 导 读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更是财富积累的途径第一章 创新能力是驱动创新的关键第一节 创新驱动的时代一、时代需要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知识

2、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及机构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各组织机构为了获组织取竞争优势,都在致力于打造和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创新是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进一步显著提高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能力,促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进步的源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该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对于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市场准入和融资环境,是关系其生存发展的核心问题,成为制约企业生存和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的瓶颈,目前融资环境严重遏制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地方政府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政策。

3、“既要从理论上,也要从法规上创新。”创新为可持续发展注入能量 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竞争的核心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只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主攻核心技术,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国际间的科技竞争、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才能形成持久的竞争力,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突破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离不开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制度创新把握科技创新的方向管理创新实践科技创新的成果市场创新实现科技创新的收益专业技术人员是推进所有创新的生力军二、创新对获取竞争优势的贡献 1.创新可以提升新产品开发能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4、 靠技术创新保证市场竞争优势2.创新可以提升工艺能力,打造先进的制造优势工艺是将产品设计图样和技术要求物化为实际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工艺创新是采用现代科学知识,创造新的工艺原理、方法、手段和生产模式,提高制造能力和效益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重视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的倾向和行为,不仅在我国,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也普遍存在。这是一种同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现象。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早日进入市场取得较大经济利益,必然首先把资源投向产品创新,尤其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然而,过分注重产品创新而忽视工艺创新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是产品市场周期缩短,很多新产品上市后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因质量、性能、价

5、格等问题被淘汰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不断地转换产品也使企业成本增加。其次,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产品质量滑坡,能耗物耗居高不下,使企业效益滑坡。由于忽视工艺创新,某些进口商品一旦实行了进口替代,即国产化之后,质量明显下降,产品竞争能力降低,有的很快就退出了市场。因此工艺创新在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3.创新可以提升服务能力,赢得持续竞争优势 4.创新可以提升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动态能力,构筑战略发展优势变化的动态能力,构筑战略发展优势第二节 创新的内涵一、创新的概念 1.创新概念的经济学解释 创新这一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先系统地定义的,其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创新是指企业家

6、对于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组合”从而获得超额利润的过程。2.创新概念的管理学解释创新是指从新思想产生,到研究、发展、试制、生产制造直至首次商业化的全过程,是发明、发展和商业化的聚合,在这一复杂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短缺,都不能形成最终的市场价值,任何一个环节的低效连接,都会导致创新的滞后。3.创新与创造的区别两者密切相关,在某些情况下,互相包容,互相替用,但又有区别。创造的本质内涵是:“首创性”、“独特性”,创新也具有这样的内涵但创新的标志是技术进步,而创造的标志是专利和首创权;创新还具有价值性、实践性,此外创新还强调商业化的首次运用。3.创新与创造的区别 两者密切相关,在某些情况下,互相包容,互

7、相替用,但又有区别。创造的本质内涵是:“首创性”、“独特性”,创新也具有这样的内涵但创新的标志是技术进步,而创造的标志是专利和首创权;创新还具有价值性、实践性,此外创新还强调商业化的首次运用。二、创新的类型1.技术创新 2.市场创新 3.管理创新 4.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 分类: 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 突破型创新与渐进性创新 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改善或创造产品,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或开辟新的市场。如一款新的手机、电脑。工艺创新:改善或变革产品的生产技术及流

8、程,包括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变革。如早期福特公司采用的流水作业生产方式以及现代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都是的工艺创新。 突破型创新与渐进性创新产品用途及其应用原理有显著变化者可称为突破型创新。突破型创新往往与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相联系。渐进的产品创新是指在技术原理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基于市场需要对现有产品所做的功能上的扩展和技术上的改进。比如手机附带收音机、照相机功能。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原始性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原始性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是最能体现

9、智慧的创新,是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 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发展中国家通过向发达国家直接引进先进技术,尤其是通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式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实现自主创新,不仅大大缩短了创新时间,而且降低了创新风险。市场创新人们一般把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和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归纳为市场创新。事实上,市场创新,完整地说,企业市场创新是指企业从微观的角度促进市场构

10、成的变动和市场机制的创造以及伴随新产品的开发对新市场的开拓、占领,从而满足新需求的行为。市场创新不同于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属于较为广义的创新范畴。在现实生活中,创新一词常被人们理解为某项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这种把“创新”仅限于技术范畴的狭隘理解,妨碍了人们运用“创新”这一锐利武器。因此,我们应该拓宽创新的视野,将创新理解为一个远远超出“技术”范畴的、综合性的经济概念。如在销售过程中的一种“创新”分期付款方式的发明,就是经济意义的创新。分期付款,也就是用未来的收人购买现在的商品。这种购买方式,使目前暂元购买力的人有了购买力;使看似“没有购买力”的商品有了巨大的购买力。它加速了商品的实现过程,促进了

11、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实现了经济类型由“供给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的重大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整个经济的面貌。因而,分期付款这一“创新”意义重大。探究了问题的原因,通过采用与众不同的营销方法,这位建筑商不仅销售了他的“基本住宅”,而且在短短的5年中,将原来经营范围仅限于一个大城市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业务遍及7个大城市的大公司,并且在每一个城市它都是数一数二的。从1978年至1982年,是建筑业的萧条期,美国的一些较大的建筑商在整整一个季节里连一所房子也没有售出去。然而,前面介绍的这位住宅建筑商却仍然继续得到了发展。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指组织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

12、过程。也即, 管理创新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当管理者说到要将组织变革成更富有创造性的时候,他们通常指的就是要激发创新。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是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所在。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

13、理等制度的革新,是支配人们行为和相互关系的规则的变更,是组织与其外部环境相互关系的变更,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同时,良好的制度环境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创新型的政府,只有创新型政府,才会形成创新型的制度、创新型的文化。目前科技创新存在和面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等诸多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中央和地方政府能否以改革的精神拿出创新型的新思路,同时政府从经济活动的主角转为公共服务提供者,努力创造优质、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完善自主创新的综合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

14、性,制定和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切实执行好已出台的政策,激发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三、创新的模式1.线性模型 线性创新模式是对创新过程的一种描述观点。它认为,创新过程是一个基础科学应用科学设计试制制造销售的单向的、逐次渐进的过程。 这种模型又有两种不同形式: 技术驱动型和市场拉动型线性模型的两种不同形式:技术推动型研究开发生产营销客户市场拉动型营销研究开发生产客户过去很长时期里,这种简单的线性模式在人们对创新过程的认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后来人们对发达国家和东亚国家发展历史的研究表明,某个国家由公开发表论文的数量所体现出来的科研潜力与其创新能力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例如日本

15、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地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与它们国内新创造的知识即在基础研究中的“创新”并无直接联系,从而证明创新的线性模式与实际创新过程不相符合。由于创新线性模式忽视了创新过程的开放性、创新各阶段之间的复杂联系及反馈等因素,后来它逐渐被更加全面的创新系统方法所取代。2.同步耦合模型同步耦合模型表明企业内部三大基本职能的相互耦合作用促进了创新的产生,同时创新的起点不能预知。3.相互作用模型 相互作用模型是同步耦合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他将线性模型融合进来。相互作用模型认为创新来源于市场、科学基础与组织能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整个模型中贯穿一条逻辑主线:创新过程由一些列边界清晰的功能组成,同时这些功

16、能又相互作用。模型的中心是组织4大职能:研究与发展、制造准备与设计、市场制造以及市场营销。 四、创新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发明阶段:也即获得设想实施阶段:也即将设想在公司内进行转化市场渗透阶段:也即将新产品、新设想、新材 料等首次商业化运作的过程。第三节 创新能力的内涵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是指创新主体在创造性的变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整合,即从产生新思想到产生新事物再到将新事物推向社会使社会受益的系列变革活动中,创新主体所具备的本领或技能。二、创新能力的构成创新能力的构成五个阶段(1)确认机会阶段 (2)思想形成阶段 (3)解决问题阶段 (4)试制生产(5)技术应用扩散确认机会只有在特

17、定的创新战略环境和市场驱动背景下才能捕捉创新的机会。最典型的例子是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思想形成阶段思想形成阶段,是创新人员知识结构和创造技能综合作用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创新人员本身所具有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如著名的建筑大师米克皮尔斯通过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研究,从白蚁利用气孔来调节蚁穴温度而使其恒温得到启示,从而在炎热的津巴布韦建立了一座不用空调设备的写字楼,开创了建筑设计的新领域:自然拟态工程。解决问题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创新人员将创新思想逐步实现,因而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获取、整理、团队组织管理能力。在科学史上,不乏依靠团队合作取得科学创新成果的例子。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领导的卡文迪许实验室,集聚过

18、一大批杰出的研究者,培养出了许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其中有原子结构理论的提出者、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玻尔,有发现中子的查德威克,有建立相对论量子力学、正电子的预告言论者狄拉克等人。玻尔领导的丹麦哥本哈根研究所,不但以出色的科学成就为人所知,而且以其无与伦比的哥本哈根精神在科学史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成了物理学家眼中的“麦加圣地”。试制生产与技术应用扩散这个阶段是创意产生到最后走向市场成功商业化的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创新人员不但要具备研究开发能力,而且要能够实现商品的市场化。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很重要,市场创新也同样重要。无法走向市场的产品,永远只能是产品,而不是商品。第四节 创新

19、能力培养的意义一、创新在全球经济变革中的新趋势1.创新的基础是智力资本 2.创新的平台是管理实践3.创新的主体是创新人员 4.创新的关键是创新能力创新的基础是智力资本人们最初发现企业的无形资产跟人有关,人力资本便应运而生,但后来人们发现人力资本远远不能解释企业无形资本的内涵,于是在1969年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提出了“智力资本”的概念。此后,美国学者托马斯斯图尔特真正开创了智力资本领域,被视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将智力资本定义为,“公司中所有成员所知晓的能为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事物之和”。而这定义更广为现今企业研究所采用。智力资本正是企业创新和竞争力的核心支柱,对其日益深入的研究也极大

20、启发了众多国际企业的管理创新。 创新的平台是管理实践创新是一种破坏性的变革,各个因素错综复杂,相互影响,每一因素都可能会对总体创新效果及其它因素产生波及影响;更重要的是由于创新过程的阶段性的特点,使得各因素间的联系和影响也呈现阶段性的动态特征,并随着创新的阶段发展而不断变化。因而对创新过程进行周密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失败的可能,降低变革风险。创新的主体是创新人员创新人员是与常规人才相对应的一种人才类型。所谓创新人员,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而所谓常规人才则是常规思维占主导地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强,习惯于按照常规的方法处理问题的人才。创新型人

21、员与通常所说的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艺型人才等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是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而产生的不同分类。无论是理论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还是技艺型人才,都需要有创造性,都需要成为创新人员。创新的关键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可能还同猩猩它们一起还过着钻木取火的原始生活,如果爱因斯坦,爱迪生等人没有创新能力,他们何以取得

22、巨大的成就与收获,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二、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1)原则:战略、理论联系实际、全员开发和重点提高相结合、 注重投入。(2)模式:激励、配置、培养、综合作用。(3)方法:在职、模拟式、学校培训式、项目锻炼新人第二章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评价本章要点 1、时代需要自主创新能力2、专业技术人员的新特点 3、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 4、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综合要求 5、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新特点一、新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专业技术人员 能否造就一支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俱佳,具

23、有国际视野、远大抱负和创新精神的科技队伍,尤其能否培养出具有未来高素质创新人才潜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成败的关键。只有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为国家未来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通过国防基础科研、军工技术基础和民用专项科研等科技计划的成功实施,我国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防科研成果。二、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界定 本书所涉及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指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和创新能力,并在社会实践中,以创造性劳动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人,包括科学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社会服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技术应用和生产 人员等各类

24、专业专有技术人员。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具有知识型工作者的特点,通过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企业(组织或国家)带来知识资本增值。三、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功能定位 1.创意人 2.创新与创业倡导人 3.项目领导人 4.技术桥梁人物 5.市场桥梁人物 6.创新指导与辅导者为了使创新有效地进行,必须在一个创新组织中配备具有各种不同独特功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与创业倡导人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一、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内涵(1)内涵:专业技术人员个体所具备的,与成功实施创新和管理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价值观和动机。(2)分类外显胜任能力:知识 技能内隐胜任能力:社会

25、角色 价值观 态度 个性 动机二、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胜任力结构1.高度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汇聚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的知识基础3.多元复合的实践技能 4.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商务技能 5.个性化与创新精神的完美结合三、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胜任力特征1、具有开拓精神2、有恒心和毅力3、有敬业精神和责任心4、有强烈的自信心5、兴趣广泛,信息沟通广泛6、有好奇心、并能够拼搏奋斗7、有远大抱负,有魄力8、有风险意识9、善于合作10、具有市场和应用意识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评价一、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综合要求 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创新活动,需要各种能力,绝不是单凭一种能力或几种能力就能达到创新预期目

26、标。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1.代表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科学性原则5.层次性原则三、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创新素质(二)创新技能(三)创新氛围 (四)创新成果(一)创新素质1、创新人格2、战略思维3、市场意识4、创造思维5、知识结构及储备(二)创新技能1、信息获取与处理2、团队协作能力3、学习能力4、创新技法能力5、创新工程化能力6、知识产权运用(三)创新氛围1、创新文化2、组织构成3、任务特征(四)创新成果1、专利、商业秘密、软件登记、集成电路布图2、植物新品种3、新标准4、论文、著作、品牌5、新理论、新方法、新流程四、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

27、力评价标准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评价定位3个等级,3个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一级创新能力表现为在他人指导或启发下,能够进行创新活动。二级创新能力表现为能够独立进行创新活动。三级创新能力表现为不仅能够进行独创和首创性的创新活动,而且能够组织、指导他人进行创新活动。第三章 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培养本章要点1、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开发 2、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 3、国外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启示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与开发一、创新能力培养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与开发的重心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创新能力是驱动创新的不竭动力,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是企业获得永续创新

28、的制胜之路。企业要想提高出创新水平,关键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开发的重心,建立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和开发的制度体系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务。二、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与开发1.建立培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战略规划体系2.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设计,突出创新能力的要求3.建立基于创新胜任力评价的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和甄选体系4.推进对创新技法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开发5.关注创新型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规划和发展6.改进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福利体系,建立职能工资制7.建立能力评价和KPI导向相结合的绩效改进体系8.创建良好的

29、心理契约,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体系9.加强创新文化管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质量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1.战略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全员开发和重点提高相结合原则4.注重投入产出原则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和方法(一)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1、激励模式2、配置模式3、培养模式4、综合作用模式(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1、在职开发2、模拟式开发3、学习培训式开发4、项目锻炼新人开发第三节 国外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美国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开发模式1.技术中心吸引专业技术人员2.超前培养经济发

30、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3.推动技术创新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二、日本政府对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开发模式1.注重高新技术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发2.超前开发未来产业技术人员3.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方式个性化三、韩国政府对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开发模式1.鼓励企业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2.创设研究机构3.强化国际合作开发科技前沿人才4.出台特殊措施厚待科技专业人才“2009年大德创新集群国际会议”在韩国隆重召开四、国外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经验的启示1.建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机制2.建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使用机制3.建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激励机制4.确立政府政策导向及资金支持第二部分

31、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素质篇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是个体的创新素质起主观能动作用。作为思考和行为主体的个人,只有在具备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及储备、活跃的创新思维、积极创新的心理和人格特征之后,才有面对环境和驾驭环境的能力,才能进行创造性活动并为取得成功打下扎实的基础。第四章 审视创新的战略视野本章要点专业技术人员的战略视野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把握创新战略 专业技术人员构建创新战略的系统观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战略视野1.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培养一定的技术预见能力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预见的能力,对技术本身的新颖度、技术创新的内容、范围的广度和规模的大小等等进行评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

32、控制创新带来的风险。2.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培养一定的市场预测能力处在科技高速发展和变幻莫测的商业环境中,要想生存和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预见能力,从加强战略管理和引导客户需求等多方面着手,拥有与核心技术及市场相对应的创新战略,才能形成竞争优势。3.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培养一定的把控动态创新系统的能力创新是一个需要运用多种资源的复杂协同过程,专业技术人员要使多种资源恰当地运行,必须对其有周密的规划与控制,需要其一定的把控动态创新系统的能力。二、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具备战略视野1.战略视野是驱动创新的利器 战略并不是一个很玄奥的主题,是一种可以掌握的驱动创新利器。专业技术人员在融入组织创新的过

33、程中,首先需要把握的是组织创新的计划、创新的模式、创新的定位、创新的远景和具体的创新策略,而这正是对组织创新战略的把握和理解的过程。2.明晰组织创新战略是战略视野建立的前提创新成功的战略要素主要包括:(1)产品优势(2)技术协同的优势(3)与市场需求协调的优势(4)充分的组织资源支持(5)创新战略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把握创新战略一、理解创新战略的内涵创新战略可理解为组织为培育和发展动态的创新能力,对采用何种创新方式以及为达到某种创新程度所做出的选择过程。组织实施创新战略的主要目的是:1.支持和扩展现有的经营领域 2.拓展新的经营领域 3.扩大和加深组织的技术能力和知识 4.促使组织获得可持

34、续的竞争优势二、分析创新战略的类型 1.领先创新战略 领先创新战略就是组织通过技术创新,率先开发出某一新产品并最早进入市场,并在市场中一段时间内保持领先优势,即取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垄断利润。领先创新战略中新技术的检验标准:1、新技术成为组织的驱动力量2、新技术转变为先发优势3、新技术能够改进整个产业结构2.跟随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即企业跟随同一产业主导企业开展相应的技术创新活动,其主导方式是对主导型企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加以选择、改进和提高,并在降低制造成本和拓展市场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3.模仿创新战略 模仿创新战略 即企业自己不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而是靠购买专利技术进行仿制。模仿创新

35、,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一个借鉴、消化、吸收、创新的过程。三、把控创新战略的管理1.外部环境分析 2.内部环境分析 3.战略沟通与目标确立 4.联结组织整体战略 5.转化为部门或团队的具体战略和目标 6.创新战略反馈与学习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构建创新战略的系统观一、国家创新系统的特征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国家创新体系定义。国际上通用的定义是:国家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公共和私有部门组成的组织和制度网格,其活动是为了创造、扩散和使用新的知识和技术,政府机构、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是这一系统中最重要的要素。科研机构、高校、社会组织是该系统的主体二、组织创新系统的特征 1.组织领导与企业家精神 2.研究与

36、发展体系 3.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 4.资金供应与管理 5.组织体制三、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战略系统观的构建专业技术人员对国家创新系统的把握,应考虑:(1)国家的自然资源,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对创新产品的选择有影响。(2)国家的研究资源,组织如何考虑利用国家研究所和大学的研究资源、利用国家科技项目的溢出效应。(3)国家的生产资源,国家的生产制造能力状况对组织战略选择有影响。(4)国家的人才资源。(5)国家的社会资本(合作、信用程度)。(6)国家的政策能力(政府对组织创新的职能是基础知识的提供、产业共性技术的提供、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的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应根据上述6大系统的特征来选择组织创新战略,并转化为

37、部门和团队的具体战略和行动目标,具体需要关注以下方面:(1)创新的内容:如何根据国家资源的特点,利用互补优势,寻独特、核心的产品和技术。(2)创新的途径:自主创新。(3)在创新系统上,应加大合作创新。第五章 驱动创新的市场情结本章要点专业技术人员的市场情结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识别和获取市场需求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把握市场情结第一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市场情结一、市场需求是创新成功的关键成功的创新者对市场给予更多的关注,对用户需求有更好的理解。在推动创新过程中,许多创新构思来自对顾客的观察和聆听。现有的创新活动的激励和组织方式开始关注外部创新源,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用户经常制造新产品自用,或对使用产品提

38、出更多的改进建议,企业如果能找到这些产品并投放到市场中,便能获利。二、阻碍获取市场需求的三大因素1.缺乏对用户真正需求的把握 2.对用户的认知与自身行动产生了偏差3.存在对用户作为创新源的潜在偏见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如何识别和获取市场需求成功的创新项目必须基于清楚地理解用户的需求。用户需求的表述包括目标用户研究、用户指导小组、关键用户采访和竞争产品分析。 一、如何识别市场需求1.采用定性方法识别市场需求 定性市场研究是指使用一种结构化的方法从当前的和潜在的用户样本中收集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在更大的样本中归纳出结果。 它主要包含:正式的调查表、控制性的采访环境、结果的制表和统计测试等内容。 在定性

39、市场研究中,遵循以下原则是很有帮助的:(1)无论何时,避免询问直接的重要问题。(2)他们是应答者,因此由他们回答问题。(3)避免使用专业术语。(4)计算应答者。(5)避免要求用户对产品好恶之处进行排序。(6)建立一个数据库。(7)不使用令人误解的精确度。(8)所有的调查问卷,包括用户的调查问卷都不是相当完善的。(9)尽可能使用激励手段。2.采用市场细分方法识别市场需求 市场细分使公司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从而使研发项目更有针对性。在细分市场研究中,应当考虑4个关键因素:(1)新产品是否与公司的整个使命相匹配。(2)业务协同。(3)市场吸引力。(4)用户要求。二、如何获取市场需求最成功的创新项目是

40、充分理解用户问题并以竞争性的成本解决这些问题。1.围绕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创新 公司首先完全理解用户复杂的需求,这些需求是围绕用户希望解决的问题,由公司通过开发一种产品和服务解决这些问题。 公司在将市场需求转化为开发需求时,可采用质量功能配置展开(QFD)作为有效工具。质量功能配置展开(QFD)主要被用于识别产品改进的机会及提高产品的卓异性。2.通过引导用户的潜在需求来获取创新优势 公司开发具有新功能和特征的产品,通过引导用户的潜在需求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用户的需求可分为3种:必要需求、单维需求、取悦需求。专业技术人员在详细地理解用户的需求时,可运用3种方法:成为你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

41、务的用户;仔细观察用户,寄居在用户家中;与用户交谈,获取必要信息。三、关注外部创新源的新趋势进入21世纪后,专业技术人员在创新过程中开始广泛关注组织与外部创新源包括组织与用户之间进行的创新活动,出现了交互式创新、合作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式创新和全面创新等新的创新管理理论和模式,对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市场情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1.交互式创新技术创新中新产品开发和服务创新中的传递和专门化创新是与用户参与的创新联系紧密的。2.合作创新合作创新是指由多个企业(在很多情况下也吸收部分研究机构和大学加入)形成的技术合作契约关系,由多个企业共同投入资源,参与到一个创新过程中,然后基于共同的创新成果,再进

42、行后续的差异化创新,是一种反复交易行为。按紧密程度可分为:内部化合作创新、外部化合作创新和准内部化合作创新。3.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过程模式从单向线型向多元化交叉符合模式的转化,即创新过程中各类创新资源、各环节、各行为主体协同并行为集成创新的实现,表现为企业内部及内外创新资源的重组耦合。4.开放式创新开放式创新意味着好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以从企业外部也可以从企业内部获取,开放式创新策略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创新理念同等对待,以期取得以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时间将创新呈献在消费者面前。5.全面创新全面创新特别强调两层含义:一是涉及企业各创新要素的全面创新,二是各创新要素间的有机协同。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

43、如何把握市场情结一、过度关注市场需求的误区1.过分关注短期竞争盈利,忽视长期能力培育和发展 2.过分关注价值增加,忽视价值创造二、创新需要技术和市场的协同发展在动荡的环境中要解决竞争生存和能力发展就必须同时对市场和技术做出反应,并从机制上促进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三、获取领先用户以促进技术和市场的协同 1.领先用户的内涵 冯希伯尔将具有以下两个特征的个人或厂商定义为“领先用户”:(1)领先用户面临市场上将普及的新产品或服务需求,但是他们在市场上大部分人遇到这种需求几个月或几年之前就已遇到了。(2)领先用户敏感地发现解决他们需求的方案并且受益匪浅。2.获取领先用户的方法 我国企业在实施领

44、先用户研究时,可以通过以下4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根据以下中心活动加以定义:(1)选择项目的中心和范围。(2)确认趋势和要求。(3)从领先用户处收集需求和方案信息。(4)和领先用户一起开发概念。第六章 开发创造的心智本章要点 创造力的内涵 创造过程的演化 影响创造力的心智因素 影响创造力的环境因素第一节 创造力的内涵一、创造力的内涵创造力是创新的根源,创新则是创造力见诸社会的具体实践,因此,创造力是人类一切行为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值得研究的行为。创造力体现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新颖性与有用性。二、创造力的分类根据创造力起源不同,将创造力的种类分为3类(1)标准式创造力(2)探索性创造力(3)意外式创造力

45、(1)标准式创造力标准式创造力关注生产创意来解决某些特殊的需要、问题和目的,这种目的明确的标准式创造力较其他创造力成本更为合适,但同时也限制了创造力的前景。(2)探索性创造力探索性创造力关注产生更为广泛的创意,这些可能与已知的需求并无必然关系。探索性创造力不是严格聚焦于发现特定的、已知的问题。探索性创造力揭示机会。(3)意外式创造力尽管以外式创造力或是无意中冒出来的,或是通过随意的观察,或是通过意外实验所产生的结果,但是这种意外式创意其实都是给予那些“有准备头脑”的。三、可以培养和开发创造力吗关于创造力是否人人具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国外学者多数认为创造力是某些个体与生俱来的“天赋”,是上

46、帝所赐的礼物。近十几年来,人们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多数学者认为创造力是所有人都所具有的一种能力。对于从少数“天才”到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点的转变,为企业实行全员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创造力对组织至关重要,它是打开变革和创新之门的钥匙。第二节 创造过程的演化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要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选择与评价,有意识地积累按所研究领域的逻辑规则划分的知识,并确定一种“问题态度”。该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需求的分析和观察。2、观察、分析难点,并找出问题之所在。3、选择和评价问题,确定要研究的问题。4、收集数据和资料。5、分析相关资料。6、消化材料。7、通过思想假设积累各种方案。二、第二阶段孕育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为酝酿或潜伏期,是创造过程中孕育、产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创新过程的核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