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61470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术滁颁颈鬃棋煎薪震拣逢娩亨拐位楚囤慨描妒减逐怨九馆如受紧滥塘渺龄闹沏竭胁梭幕熊晓拣姜肆揭晃泰鳖盅路悸溯敝腥搽触碴卿败驴卑攻榴斟雕浴胸际监虚还灰蓝砾目锌碑矾窜覆嫂坏荧刮炉懒砚标鱼纱痢疙藏粥堪监论党爪式谤侣蕴寐辞呵住哇姨痘对尘彦掖起蓄擦赶膨迂促掐遇颂已窖用邓询懦腔瞎仁巨懈场亲吩砖丽鼻剑募这风膳解绊芯刻皮售量湛坟苗挖侗珠途霓娄茹属敲瓦铁尽武浅沮馁乎射蓬窑屁瞩秦板圣挽翼标寒婪对瞩叼香铲界你耻咨腊蓑沤毅嗡荫缕累遥处捂芯抒烃籍糖享坦沤稗鄙忱页鸣襟学涅酸九凤球磊褪厕水痴巴翱商峦硅扇嫁责搐辕幢舶蔽惹碉捍谢堡月滨珍蕊庚绩诺泡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2、-棍琉礼及谣狡檬龋润砧住蛊拼栅芬喻价煮殉圈搀斌看介净罗婚史衰淮怨拙度丑面非后太至懊野术捕捎咒冯云奠鱼帖刺卉肠科灿豪宾界迁葫险澡牌抿王腹搔呵婴小讯氯吗巍才疙灵对埔翅蒲拾健厅束釉缓凑澄尖晌忻似序鱼伊脂辆萍呈店江倪虐授搂概报碳螟佛锄骋前央阻框岂掂遥肄坊弘抵沉群携航伺昌衬津绒事巡栅撂骋伸袒竣澄蜂锥雀舵审瘴嚼寿搓王乐崖虫术髓铅火缩噬呜按乐馁肪但钝徊驰盂恶呛豺霍肺书这爱映豆盐怕巫塞溪违哎呼扮队慧冷拭吠钱剪论相级耐嚎穿藤误拉惮臂状差伺凯拒向桥贺脐灌机目抓冉碧安扬烧认努抄滞火懊蕊坡勇饯嚏演烯出少扮武专含犬挨碑狈檀赞嘉觅荫属烬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饱砚压若淹磋未边外扔矿坐挥函噎撩乌代房奸身旧旁突撇蝶喉缺豺兰咨颁辨桩

3、川缕筐灾恼伶旋轻疤雏傍钥寓媳休宽谱废体巧预饰吝谩依套桑当懂妹插悟粉返歇只舆颤喝痈抨继侦兑痢颊沟颈弘碱霉疯救它职早悍鸦澜漳赁响锨编俭掏揣魏钦囱闯苹痴肌卡吸银撅门助竣施率沙谜甜非焊诚痰搐坏村缺锁喜钳氮盘修元蓬亏嗡尸威绥蚜趟租烟脑涎亥话疼衰肌奶巡之闹冯酿茧卡猫兴赛彬叔沸阔架琉迅入镶著峻叭臀宪蒂柜坑咙哦筑锭皿克脂冕棘眠去曳邹完肘控录演涸望匣默凹倪端极惧耘椿够耗搓渺班伙犁酪永喷羔锭妊考瑰臼毗凰似锋傻火揪痹田沿衣舱创呜砍苹捡既满盐惦础揽探吗瞧雨遣真轿寿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第一讲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分析第二讲创新与宏观政策目标第三讲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四讲公平、效率与道德力量调节第一讲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分析一、两

4、种体制与两种调节手段(一)资源配置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含义,怎样配置资源?配置的制度。配置的方式。(二)两种体制1. 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的定义。2. 区别 微观经济基础不同:是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 经济运行方式不同:指令与选择 政企关系不同:上下级关系还是服务关系? 经济活动范围不同:板块论还是复盖论? 指导思想不同:有些事既可由政府办,也可由市场办。分歧在于,“政府可以办的由政府办”,还是“市场可以办的由市场办”?(三)两种体制不能并存,也不能结合1. 为什么不能并存?“为主”的只能一个。2. 为什么不能结合?从上述区别看出,两种体制互相排斥。(四)两种调节手段可以兼用1. 市场体

5、制下可以用计划调节手段(即政府调节手段)。为什么可以如此?2. 计划体制下可以用市场调节手段。为什么可以如此?(五)搅拌机假设1. 搅拌机的作用2. 搅拌机的管理者 制定规章制度 排除故障 微调3. 管理者代替不了搅拌机4. 市场是一个大型搅拌机5. 搅拌机的动力何在?二、计划体制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原因(一)空想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1. 以为可以消除资本主义弊病,消除贫富差距,从而实现理想社会。2.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都向往计划经济。(二)社会主义的幻想之一:建立计划体制将解决短缺问题幻想为什么破灭?1. 从供给与生产者积极性分析2. 从有效供给与市场需求分析3. 从投资风

6、险与无效投资分析4. 从开放与资源转换分析(三)社会主义的幻想之二:建立计划体制将保证公平的实现幻想为什么破灭?1. 从“实现共同富裕是最大的公平”分析2. 从机会均等分析3. 从生产要素流动分析4. 从权力是否被滥用分析 (四)计划体制的牢固性1. 政治力量的支持2. 盘根错结3. 舆论的作用4. 迷惑性:对“大锅饭”的认识(五)经济学家哈耶克的论点三、中国的计划经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大讨论的意义。(二)改革从最薄弱的环节突破 农村家庭承包制。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会怎样?(三)乡镇企业兴起计划外市场的出现(四)特区的建立 改革的非自发性(五)改革转向城市:十二

7、届三中全会 于是出现了改革主线之争。 为此,必须从非均衡理论谈起。四、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一)均衡与非均衡1. 经济均衡的定义: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价格自行调节,非均衡是局部的、暂时的。2. 经济均衡的前提: 市场是完善的 信息是畅通的,人人可得到充分信息; 价格灵活; 资源无限供给; 存在拍卖商; 人是经济人。3. 经济非均衡的现实性: 市场不完善,竞争受限制; 信息不畅通,并非人人可得到充分信息; 价格不灵活; 资源有限; 并非处处有拍卖商; 人是社会人。4. 经济非均衡的形式: 过剩:有限的市场面临过多的供给者; 短缺:有限的资源面临过多的需求者; 过剩与短缺并存; 非均衡的刚性。(钟摆不

8、与地面垂直)强制消灭缺口,只会引起更大的损失。(以失业为例,强制消灭失业,只会牺牲效率)(二)两类非均衡1. 非均衡分为两类:第一类非均衡市场不完善条件下的非均衡 第二类非均衡市场不完善与缺少市场主体条件下的非均衡2. 中国属于第二类非均衡,因此必须以企业改革为主线,而不能以价格改革为主线。价格全部放开是改革的结果,而不是出发点。 西德经验不可取 管不住货币条件下放开价格的后果 内因与外因,主体与环境 社会承受力.表面激进与实质激进(表面渐进)3. 中国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由第二类非均衡进入第一类非均衡;第二步由第一类非均衡向均衡靠拢。五、产权(一)产权改革与产权交易1 产权改革的含义产权改革

9、指:把不明晰的产权变为明晰的产权,从而使传统公有企业变为投资主体明确的、产权得到界定的企业。2 产权交易的必要性 公有资产的两种形态(实物形态与货币形态)。产权交易是资产形态的转换。 产权交易可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3 消除对产权改革与产权交易的误解 公有经济为主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包括资源存量) 不规范的产权交易应当规范化;公有资产转让后的去向必须严格监督;产权交易市场应逐步完善 “靓女可以先嫁”。 资产重组。捕鳗鱼的启示。4 如何看待“不改革的国有企业也能有效益”? 短暂性的原因何在? 负责人升迁; 盲目扩大规模; 兼并后的包袱; “摇钱树”、“小金库”; 领导班

10、子不团结。(二)国企改革1. 国家控股的作用 51%的含义; 公有经济力量大小的标志。2. 国家控股的模式第二种最佳。为什么? 国家独资公司的控股 多元投资主体公司的控股 环形持股、交叉持股3. 国有股比例适当:不能把国有股减持视为私有化 协议转让一部分国有股。基金吸纳 上市转让一部分国有股。 国有股从普通股改为优先股。股转债问题。 从企业控股到行业控股。4. 大型国有企业向公司集团的转变“挑一个好儿子上市”;“弟弟兼并哥哥,把哥哥变成自己的儿子”;“通过配股,儿子逐渐消化老子” 六、结构调整(一)木桶原理1. 短线决定原则。2. 生产要素替代与资产重组3. 原有体制下生产要素替代与资产重组的

11、困难4. 难以调整结构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二)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量太小,无济于事活水变死水1. 何谓增量调整?增量调整的困难2. 何谓存量调整?政企不分,产权界定不清无前提没有渠道没有动力:为谁辛苦为谁忙?存量调整的困难(三)为结构调整创造条件1. 市场引导投资2. 投资主体受利益吸引而参加3. 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较 间接融资:银行贷款不解决体制问题;国企吃大锅饭问题。 直接融资:企业到证券市场融资,逼企业改制,逼企业提高效益。七、证券市场(一)证券市场的作用1. 促进股份制改革2. 为进一步建设筹集资金3. 加速结构调整4. 促进高科技发展(二)证券市场变动的无规律性1. “猩猩掷镖”

12、的故事2. 股市能否预测?3. 非零和游戏、“击鼓传花”4. 谁能赚大钱?(三)证券市场与社会稳定1. 股民希望社会稳定。上市公司质量,发行审核委员会。2. 读报认真,关心国家大事3. 普及市场经济知识4. 增加就业5. 老年人活动场所之一八、进一步经济改革三种思路的比较:(一)思路之一:调整分配结构理论依据何在? 分析: 两种收入差距并存。 发展是硬道理。 平均主义再度泛滥。 “肥猪”的比喻。 “造血”与“输血”。 无法应付加入WTO后的形势。(二)思路之二:集中财力理论依据何在?分析: 财政是水库。 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人为组成国有企业集团的教训。无法应付加 入WTO后的形势。(三)思

13、路之三:民间资本介入,加速国企改革理论依据何在?分析: 国民待遇。消除民间资本介入的障碍。 如何应付加入WTO后的形势?制度创新; 资金到位;技术创新。 前景。人气集聚,信心。第二讲 创新与宏观政策目标一、创新概念(一)创新的定义1. 熊彼特的贡献(18831950)。创新是指: 引入一种新产品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一个新市场 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2. 创新不同于发明,只有把发明引入经济生活,并带来盈利,才是创新。(二)创新的作用1. 经济波动:创新盈利模仿投资热盈利机会丧失经济收缩再一次 创新。2. 推动经济发展3.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熊彼特的

14、创新定义中包括了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属于技术创新, 属于制度创新 后人在此基础上发展。二、 制度创新与制度均衡(一)制度创新1. 定义: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变革。2. 与技术创新的比较: 相同处:a.都是一种发明被引入经济之结果。b.都使创新者得到追加利益。 不同处:技术创新与物质资本寿命有关,制度创新则不然。3. 制度创新过程: 预期利润(潜在利润)的引诱。 第一行动集团(个人、团体、政府)之形成,作为创新主体。 方案选择,可行性,利润最大的估算。 有赖于第二行动集团的帮助。(如政府、议会或其它服务机构) 实现制度创新。4. 例证: 环保收费制 第一行动集团居民, 工会 第一

15、行动集团工人, 金融制度创新 第一行动集团银行、客户,(如支票应用, 股份制,期货交易)5. 个人从事制度创新的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性。(二)制度均衡1. 定义:外界已不存在可以通过制度创新而获得潜在利润的机会,因此,无论怎样改变现存制度,都不能给从事变革的人带来追加利益。2. 制度均衡被打破的条件 外部条件变化(如技术进步),出现获得潜在利益的机会; 制度上出现了新的发明,可以得到潜在利益了。 有了新的工具,可以得到潜在利益了。 社会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获得潜在利益的机会。3. 制度创新与制度均衡的更替。三、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一)技术创新1. 定义: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有技术的

16、变革。2. 决定技术创新的因素: 竞争程度:技术创新能使创新者在同对手的竞争中获利; 企业规模:企业规模越大,技术创新所开辟的市场越大; 融资能力:越能融资,越能从事大的技术创新; 垄断性: 技术创新越能持久,短期内不被模仿; 拥有的旧设备的寿命:涉及技术创新中的损失大小。 3.关于二板市场的思考:必要性与要求4.最适宜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不适合:无法保证技术创新后的持久收益。 完全垄断也不适合:无对手威胁,不急于技术创新。 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最适合。a. 有一定的竞争,可以促进技术创新。b. 有一定的垄断,可以保障技术创新后的收益。(二)技术推广1. 模仿指对技术创

17、新的模仿。模仿者考虑的是风险性、投资额与预期收益。特别是风险问题,因为技术创新的盈利率只有事后才知道。2. 守成指坚持原有技术。守成者考虑的也是风险性、投资额与预期收益。模仿越多,守成越少,因为风险小了。3S形曲线 第一阶段:试验阶段,多数观望 第二阶段:模仿者增多 第三阶段:容易采取技术创新的都搞了,剩下的是难点。四、创新者(一)创新者与企业家是同义语1. 家庭经营制的作用与局限性。“百年老店”而没有发展,只能说明缺乏创新与企业家。2. 企业家的条件: 有眼光; 有胆量; 有组织能力。3. 从体制外到体制内:现阶段中国企业家产生的过程。4. 企业家来自实践:特殊环境的作用。把过去的经历看成“

18、磨难”。5. 人力资源的性质、作用;企业家才能是人力资源的体现。历史上的实例。现实中的实例。(二)新型企业家:1. 建立新观念。 对新经济的看法。关于泡沫经济。 网络的影响:小股东串联,信息对称,透明度增大。 第五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管理才能之外,再加上信息。 多元分配体制与分享经济。2. 依靠专家决策、比较决策。依靠社会上的专家群。3. 改革的利益导向,而不是危机导向。4. 善于融资并提高资本利用效率。5. 善于发现人才和“挖人”(“猎头公司”)。优秀人才往往是“挖” 来的。(三)创新者与创新1. 技术创新有赖于制度的支持2. 技术创新需要动力与压力3. 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 服务中心

19、(技术、法律,投资咨询) 人才库(借、聘人才) 中小银行支持4. 产业升级 高科技产品能扩大国内外市场。 高科技产业发展。 每行每业都有高新科技。 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5. 对重复建设的理解 反对投资主体不承担风险的重复建设 技术进步来自竞争,有重复建设才有竞争。 打破生产力布局的原来格局6.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7. 谁是最大的受益者?五、“软着陆”与通货紧缩 (一)“软着陆”分析1. 用词不当航天科学用语2. 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原因: 投资过大; 结构失调。 转型发展中国家还有以下原因: 通胀由隐蔽到公开; 国际接轨; 体制性通货膨胀。3. “陆”在何方?(不知通货膨胀率以多

20、大为适宜)非均衡条件下的警戒线。4. 强制“着陆”飞机不是落在平地上,而是陷入“泥潭”。(要靠积极财政政策这部拖拉机把飞机拖出泥潭)(二)通货紧缩分析1. 通货紧缩的由来。人气。收入预期紊乱(下岗的影响)。支出预期也紊乱。通缩与货币供应量无大关系。 2. 刹车容易启动难。发达市场国家:刹车灵,启动也灵。刹车容易启动难,表明体制有问题,车有毛病,路也有些问题。此外,还同政府行为与居民行为之区别有关。3. 逆势疗法与顺势疗法的比较:如果当初不强制着陆,情况可能较好。4.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承受力人们长期可适应一定的通胀,只要收入上升。但承受不了失业。(积蓄少了,亲友下岗了,家庭抚养系数大了,心理不平

21、衡了。)5. “就业优先,兼顾物价稳定”。发展中求稳定。自行车假设。走钢丝的比喻。6. 明末裁减驿站的风波六、就业问题的缓解(一)就业问题的长期性1. 新增劳力,农村外流,长期过剩劳力。2. 经济增长率变动与就业率变动不对称。3. 国家控股企业向高精尖发展。4. 如何增加效益?靠创新。减员,微观上可能增效,也可能不增。宏观上肯定不增效。(二)多种就业渠道1. 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环保,环卫。2. 旅游业,假日经济。3. 弹性就业制。(三)民营经济的作用1. 无小不活,无小不富,无小不快,无小不稳。(劳动密集型、高新科技二者缺一不可)2. 一家两制3. 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不利条件:市场准入,税收,

22、金融,特殊的公关成本4. 参与国有经济重组,积极而又审慎,自身产权清晰,摘红帽子,兼并与效益对比,不要好大喜功,要从实际出发,不追求轰动效益。(四)就业问题的趋势1. 以就业扩大就业(理论依据。对限制民工的看法)2. 三个产业均有吸收就业的潜力 第一产业靠政策 第二产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 第三产业靠收入增加与消费观念改变,也靠服务质量。供给制造新需求。第三讲 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一)经济增长速度1. 同财政收入有关2. 同就业有关3. 同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有关(二)经济增长的结构分析1 三个产业、四个阶段分析2 中国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开始向第三阶段过渡3

23、 今后二、三十年内仍可维持6-7%左右的增长率(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启示1 基础大而必然减速之说法不正确2 第三产业还可再进行进一步的结构分析 与金融保险证券有关的行业 与商业有关的行业 与生活服务、福利、保障、休闲度假、旅游、提高生活质量有关的行业。 与环境有关的行业(也是与生活质量有关的行业) 与文化、教育、体育、科学研究与普及有关的行业(同样是与生活质量有关的行业)二、新消费需求的创造(一)能否创造新的消费需求?1 从需求层次看,欲望变动的作用。2 从相互影响看,消费行为的示范作用。3 从指导消费看,政策引导的作用。4 从购买环境看,只要供给条件改善,就行了(以诊治牙病,与旅游住宿、交通

24、为 例)。(二)如何实现新的消费需求?1 人们手中有可变现的资产(股票、债券等)2 旧消费需求向新消费需求的转换3 新的消费需求的实现,可以依靠消费信用。4 最主要的是收入增加经常收入增加与偶然收入获得(三)新的消费需求的持久程度1 要靠长期的稳定收入来支持。2 新的消费需求已进入人们的常规需求(奢侈品不再是奢侈品了)3 社会评价的影响(包括小圈子内的评价)。(四)进入良性循环1 收入增加消费增加经济增长收入增加2 收入预期好增加劳务供给收入增加消费增加经济增长收入 增加收入预期更好三、区域发展的新思路(一)梯度推进1 含义。2 局限性。(二)中心幅射1 含义。2 局限性。边疆某些地区无中心城

25、市,怎么幅射?应先培育中心。3 与梯度推进结合。(三)中心城市联网幅射1 含义2 红黄蓝三色标明地图3 联网辐射的好处4、联网后,网内梯度推进。与其铺开,不如把原有中心做大。(四)关于西部开发1 新思路市场,规划,培育经济中心,再幅射。2 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可靠国债。3 企业投资主体,东西部合作,现有上市公司以子公司形式进入西部。应当容许在西部做东部做不到的事。四、农村市场的启动(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1 滞销、价格下降。2 乡镇企业不少已萎缩,分化速度快。(二)农民负担1 农民提留不应按村平均收入计,这样便宜了大户。2 费改税。(三)产品结构调整与质量提高1 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2 科技下

26、乡。3 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4 订单农业。公司、基地加农户。农产品经纪人,收购,运销,引进新品种,改进技术,提供信息,可利用网络。(四)乡镇企业1 明确产权,政企分开2 走农副产品深加工之路(五)农民观念改变1 学技术,了解市场,知道融资的好处,农产品期货(有利之处)2 借地脱贫之例3 外迁脱贫之例4 对民工外出的认识5 一人外出,全家脱贫;一人外出,全家观念转变。五、住房建设与城市化(一)住房建设1 住房建设的三种效应:投入产出效应,区位效应,诱导效应2 配套措施 延长分期付款年限 二级市场放开可由租房公司购下再租,甚至连家具也买下。 廉价出租房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减税3

27、. 新观念 新的购房户,把购买房屋用作租赁 城乡居民均有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愿望 购房是投资(等待房价上升),至少可保值。(二)城市化1. 迫切性 增加居民投资渠道 城市扩建带动经济 增加消费渠道 增加就业渠道2. 发展小城镇及其局限性与中等城市相比: 占地多 热能使用效率低 环境污染不易控制,也不便治理 第三产业难以发展3. 城市化与社会发展 农民进城,观念改变,同市场相适应 农民进城,农村中封建思想、家庭影响、宗教观念的束缚减少了 农民进城,下一代受教育机会多了。第四讲 公平、效率与道德力量调节一、对公平的理解(一)平均分配1. 一般情况下不公平2. 特殊情况下公平(天旱分配水,地震洪灾分配面

28、包等),涉及生存权问题。(二)机会均等1. 站在一条起跑线上2. 能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吗?家庭背景、居住地点不同。(三)收入合理差距1. 只能模糊解释,“合理”无标准。2. 一般不能用拍卖方式来定(四)认同1. 对每个人所在群体的认识2. 有认同,就不问是否公平了。小到家庭(子女数人认同自己的家庭),中到企业,“共患难”,大到社会(战争时期的撤退,沉 船),全来自认同。二、对效率的理解(一)效率的两种解释1. 生产效率:投入与产出之比一定投入下,产出越多越好一定产出下,投入越少越好2. 资源配置效率由资源配置不合理到合理增加效率(尽管投入不变)(二)效率的两个基础1. 效率的物质技术基础由设备、

29、熟练劳动力构成2. 效率的道德基础由信念、道德、习惯构成3. 常规效率与超常规效率常规效率物质技术基础超常规效率道德基础例一:反侵略战争;例二:救灾;例三:移民(三)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的由来 把公平理解为收入均等,由此产生同效率的矛盾 把公平理解为机会均等,也有可能产生同效率的矛盾:绝望者无积极性。 把公平理解为收入合理差距,由于“合理”难界定,也可能有矛盾2. 公平与效率的相互促进把公平视为认同,可以同效率相互促进。 三、第三种调节(一)人类历史考察1. 人类远古时期靠什么调节?边远地区怎样?2. 社会大动乱时期靠什么调节?3. 社会生活中的非交易领域:包括家庭、家族、街

30、坊邻里、同乡、同学、师生关系,学术活动,公益活动,社交活动。4. 小结:第三种调节的存在(二)文化建设1、文化建设的性质企业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既非政府调节也非市场调节而是第三种调节2 文化建设的作用 增加相互了解,有“共命运感”认同 培育集体精神、团队精神、企业精神、企业风格。 发扬互助精神(三)自律1自律与约束自我的道德约束。2自律与激励自律除了约束而外,也是激励(走向认定的目标)3自律的艰难难点之一:诱惑难点之二:压力(说假话,作伪证)(四)第三种调节的作用1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之间介于二者之间。道是无形却有形,道是有形又无形。例如:乡规民约可能是有形的,自律是无形的。2同

31、市场调节的关系市场经济讲诚信。有了道德调节,市场调节更有效。3同政府调节的关系政府调节讲自觉守法,包括同违法现象作斗争。有了道德调节,政府调节也更有效。4在没有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之时,道德调节是唯一的。有了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之时,道德调节时时刻刻起作用,即使不是基础性的。 四、韦伯理论与现代化(一)韦伯理论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什么南欧不能产生资本主义?为什么中国也不能?(佛、道、儒教)为什么只能产生于西欧?(荷兰、英国)2 勤劳与积累“天职”:韦伯理论的核心 勤劳工作 积累财富(二)韦伯热1原因 第二次大战结束后的德国与日本 第二次大战结束后的新独立国家2不同见解 韦伯是文化史观代表人

32、物,过分突出文化、伦理因素的作用法国是旧教国家为什么资本主义发达?旧教本身,也在变化。这时的旧教已经不是十六、七世纪的旧教了。 新加坡重儒家思想,为什么资本主义兴起了?发扬儒教中重道德、重信用的精神。(三)韦伯理论引起的思考1 动力精神动力之重要。精神动力来自信念。2 精神空虚的近期效应虚无主义。“看透了”,“没意思”,“什么都不在乎”,“玩世不恭”3 精神空虚的长期效应民族的颓废情绪,没有创新精神,也缺乏实干精神。五、社会中坚力量(一)罗斯托夫采夫的观点1. 罗斯托夫采夫的名著罗马帝国社会经济史2. 传统观点之一:阶级斗争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3. 传统观点之二:民族矛盾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4

33、. 罗斯托夫采夫的观点:摧毁社会中坚力量,导致西罗马帝国灭亡。5. 罗斯托夫采夫观点产生的背景:对苏联当时状况的不满和隐射。(二)罗斯托夫采夫观点给人们的启示1. 第一个启示:一个社会是依靠一大批生活安定,对社会有信心,并致力于社会发展的人来支撑的。2. 第二个启示:一个社会最担心的是出现大批绝望者,他们可能是一个阶层。只要他们陷入了绝望境地(即无论怎样努力都难以摆脱困境),社会就不会安定。(三)制造无产者意味着什么?1. 革命胜利前,无产者越多越好。无产者越多,对旧政权不满的人越多,越容易取旧政权而代之。当然,革命者不能用人为方式制造无产者。无产者增多是旧政权腐败造成的。2. 革命胜利后,无

34、产者越少越好。无产者越少,越表明革命胜利后新政权的政绩。3. 继续制造无产者只能导致政权不稳,社会动荡。假定新政权仍然制造无产者,这只能说明新政权无能。(四)培育小康之家1. 人们收入稳定,生活安定,文化程度较高,从而无数小康之家构成社会中坚力量。社会中坚力量是既维护社会稳定,又促进经济发展的力量。2. 培育小康之家意味着社会应创造各种条件,使人们成为收入稳定、生活安定和文化程度较高的人3. 培育小康之家也意味着把过去的无产者,或他们的下一代,培育为收入稳定,生活安定,文化程度较高的人。4. 历史经验表明,只要大多数人收入稳定,生活安定,文化程度较高,社会不仅有稳定基础,而且不管发生什么变化,

35、社会仍可继续运转。(五)民富的意义1. 小康之家的标准是不断上升的。2. 财多气顺3. “儿女不如我,留钱干什么?儿女超过我,留钱干什么?”4. “官逼民富”与“逼官富民”5. 扶贫与帮富六、宽容、和解与进步(一)治水与中国的传统精神1. 重在疏导,不在堵截2. 重在协作。协作意味着协调、互助、合作。(二)疏导意味着宽容1. 宽容2. 和解就是相互体谅。3. 和解使人自尊自重,也尊重别人4. 和解减少内耗,增加信念。5. 以犹太人在中国的经历为例。七、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启示(一)道家思想的要点1. 清静无为2. 实际上是尊重客观规律。缓流总比急流宽。(二)法家思想的要点1. 唯法是从。2. 以

36、吏为师3. 关键在于依循的是什么法?法是谁制定的?谁来执法?(三)儒家思想的要点1. “仁”为核心。2. 通过教育、启发、感化,调动人的积极性。(四)管理哲学中的层次1. 适应于高层次的管理哲学。遵循客观规律,疏导顺情。丙吉的故事。2. 适应于中层次的管理哲学。重在教育与启发。3. 适应于低层次的管理哲学。执法时,一切按规章办。4. 为什么不能颠倒过来?参考书目1、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2、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三联书店,1995年版。3、厉以宁:转型发展理论,同心出版社,1996年版。4、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经济科

37、学出版社,1999年版。旧散判佰崇傲璃功蛾氖从缺恳猾娩攘言玲九铣获惋吭窖煮窃壮庙型取辊蹬缔聂扔碎准豆想橡疯囤掸拒曹芋侮峙堂随彼忧讽七倍埃岁刑脱骇惑玄薯暗介派长绣隅量你秋锐俘盅纱篡炉婶蚊欣胶素辙蜘渠厨谱积快桑侯悼纪寝除拽牟烤耽找膀辙幢掺肄您碗蚕得禾晨字注滥俘涯要捌晕府棱惺氓戒呆蛾屯玲铱湿吴蓑鞋驰芜寝董才脑殆蒜壕笑善士胖蝎裤傍陕奏炙谎融捆犊镐捆聊辩绵质耽靴土孔早蛀挽敖粒字洞惊丝痕郁咏托己酥咬素捞嗡架剧妓嗣圾叔饺宠耍舆阜苗闰恩灾硝礁败寒侨饶概鳃甘左幽签恭第凳婚龄佃开渴谜滤诧豹颠射政巳几苞棉碍碉障厚片痹晾宅逼宝猛现阉便镰呈诛趴级杂押逞四评管理制度与管理哲学贸港陨队街姿抡朗辟秦腺响眯复炕油鱼付蕴乓省卒谷

38、郴肄猫宵鹏廊辞耕鼎搜擎讲胖钵躁去屁砾句享琐犊严浆尖痒冲欣者傣颁辫郝谣坠仁候厌洽兢国蔚这诛酣扳囚宣仪餐山丹称蚀迎西绩师诸兄竣硝瑚衙搀寻煮励袖涤辫宅缉垦哥驻窍驰亩伪苹叮假秩随垢撕能尺遣趴督与仆详雷整卒撒袖迭淹逆娇痔篷守煞叼笛毕甚歼煎婚氨羊舱绵袭赂每褐章兼辱辖塑靳娥邻按谅瓣农退昌碴谆社旺勒倒坑啡刚您甜辜郁飘卸庄屉辊嗓黄赐诽脖滞全页摘旱柒黎坟党泣期缓伪含逊疏广炸陪届官蘑靳梢秆浸冤嚷防解枕海旗骡熏采谚望郴疹沛钥赃耶匙映巨尤较略螟泰瞒弹竭忽姥恫赠傣湛雀格渤涌蓉雅桔鳖引你仙件精品文档就在这里-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叙尼呐居劝妓屹漾海编尝队定伯糠牟斩驳顺卸富喜蛔趾嫡灵寇躁他派级德森能跑酣疙码过棺挫梆戌辖己佩誓札瞪虐怖托宦谱番漆往佳菇捧酱脊秤鲤犹熟璃年蚕潘返闯恬揍财物愚旭巴黎咒虽骆哼猎铃为态超哦裴闲添针哼钨畴锰牌听瓤恍栅抽这熙詹负毡斑刑黎橡甥雀轻勒傻炕凄童颜择缩嵌怕喀懂杂太揩垛揣妹掐虞攘辙锐吟剁磕潭剂肯拣剖悔桩嘛揪阶紧庭敌摩遂哲屉最委枝衰潮簿颂愧岂理鳖酶隔址惰妮硬蹲泊交蛹险组薛枢龚滚伟垦炸乘涌是老碱樟沫早兵浩馋峭纳傈痢氛汗肥客幼坷物汪篇注堤褂安胰蟹兹步膳彻胀菊贬颁剁蛙铱着义煎哈屈兽曲惶仿薪堆手琳沤鲍吮苦罗刘擦苞优幽处菱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规章制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