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1∕T 2372-2022 育肥猪健康养殖技术规程(河南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0600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5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1∕T 2372-2022 育肥猪健康养殖技术规程(河南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41∕T 2372-2022 育肥猪健康养殖技术规程(河南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41∕T 2372-2022 育肥猪健康养殖技术规程(河南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41∕T 2372-2022 育肥猪健康养殖技术规程(河南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41∕T 2372-2022 育肥猪健康养殖技术规程(河南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30 CCS B 43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3722022 育肥猪健康养殖技术规程 2022-12-22 发布 2023-03-21 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41/T 23722022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濮阳市畜禽改良站、河南联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海利、王英华、赵永静、吴磊、王建科、高延敏、王大民、张艳娜、刘鹏、刘明

2、莉、牛巧平、赵胜杰、金前跃、余清卫、郎利敏、徐引弟、张立宪、王治方、朱文豪、张青娴、游一、许峰。DB41/T 23722022 1 育肥猪健康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育肥猪健康养殖的猪场环境、建筑布局、卫生与消毒、饲料与营养、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废弃物与无害化处理、制度与记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从保育结束至出栏育肥猪的健康养殖。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79592012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 13

3、0782017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78232009 集约化猪场防疫基本要求 GB/T 17824.12008 规模化猪场建设 GB/T 17824.22008 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 NY/T 652004 猪饲养标准 NY/T 11682006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 50272008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50302016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2006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育肥猪健康养殖 通过有效控制猪场环境、建筑布局、卫生与消毒、饲料与营养、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废

4、弃物与无害化处理、制度与记录等内容提升育肥猪的抵抗力,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达到减少使用药物,提高育肥猪的生产性能。3.2 生物安全体系 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以控制,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猪场并阻断其在圈舍和猪只之间传播,以及维护猪群健康安全、保障猪场正常生产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范的措施体系。具体包括猪场建设、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卫生防疫管理、饲料质量、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免疫接种、药物预防等各个环节。DB41/T 23722022 2 3.3 中兽药制剂 利用天然的药用植物、动物或者矿物质具有确定性味、归经的中药材组成的单方或复方,经过一定的工艺加工成不同剂型,如粉剂、口服液、胶

5、囊剂、丸剂、片剂,能够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或者调节机体免疫力及生理功能的中成药物制剂。3.4 微生态制剂 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将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有益微生物通过较为特殊的工艺制成的含活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4 猪场环境与布局 猪场环境 4.1 4.1.1 猪场建设条件 猪场环境应符合GB/T 17824.12008中第4章的规定。猪场选址应符合GB/T 17824.12008规模化猪场建设的规定。建设猪场的位置应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和采光良好,地质条件稳定,远离居民点和交通要道。水源水质应符合NY 50272008的要求,水源丰富,排水方便,供水系统应自动化。猪场附近

6、不能有屠宰场。4.1.2 猪舍条件 建设猪舍时要保证墙壁坚固耐用,做到冬暖夏凉,猪舍内通风良好,舍内的设备设施要齐全和完好。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GB/T 17824.22008的要求。猪舍应能保温隔热,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液清洗消毒。养殖场区内不得饲养其他畜禽及野生动物。猪场布局 4.2 猪场布局应符合GB/T 17824.12008的要求。场内建筑布局应按生产区域、生活管理区域、饲料加工区域、隔离区域和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区域,且各区域要严格分开。同时在各个区域之间种植绿化带,保证路面清洁健康,净道和污道分开设置。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应建在生产区

7、和生活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5 卫生与消毒 卫生 5.1 卫生应符合GB 79592012的要求。消毒 5.2 5.2.1 消毒剂 DB41/T 23722022 3 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T 50302016的规定。消毒剂使用应按照使用说明操作,各种不同类型的消毒剂交替使用。带猪消毒时应选用对皮肤、黏膜无腐蚀、无毒性的消毒剂。圈舍的地面、运动场、墙壁可以选择使用20%生石灰乳或者5%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喷洒消毒。5.2.2 消毒方法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生物热消毒和机械性清除。做好育肥猪舍的常规消毒,空栏时应该严格执行清洁卫生消毒制

8、度,保证整个圈舍冲洗干净,等到圈舍干燥之后,实施两次的消毒处理,选择使用两种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最后实施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熏蒸消毒48 h之后通风透气。严格落实季节性消毒制度,一个季节至少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药物灭鼠处理和定期的灭蚊灭蝇处理。5.2.3 环境消毒 在整个饲养期间内,工作间墙壁、地面、猪舍周围每周消毒12次。尤其是人员出入猪舍的必经之路,每天喷洒消毒一次。地面、墙壁、金属圈栏和用具的消毒可用火焰灼烧消毒。5.2.4 人员消毒 来访者不应进入猪场,确实需要进入猪场的,应严格按照猪场要求做好沐浴更衣和消毒工作。5.2.5 猪舍消毒 猪场大门入口、生产区入口、每栋猪舍入口都要设有消毒池

9、和喷淋消毒设施,并定期更换消毒液,保持其有效浓度;生产区净道每周消毒1次,污道每周消毒两次;猪舍小环境(包括地面、墙壁、空间、用具等)应定期进行带猪消毒,在猪出栏后应彻底清洗消毒,空舍净化一周后须经再次消毒方可使用。5.2.6 用具消毒 定期对补料槽、饲料车、料箱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然后在密闭的室内进行熏蒸消毒。5.2.7 带猪消毒 每周应做一次带猪消毒工作,在选择消毒剂时应使用无刺激性无毒性的消毒剂,一般选择使用0.5%的过氧乙酸加强猪群的消毒处理。饲养管理人员在进出入猪舍之前都需要更换专用的服装,并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6 饲料与营养 饲料营养

10、 6.1 饲料原料应符合NY 50322006的要求,按照育肥猪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制符合其要求的营养饲料。配制营养充足、适口性好且平衡的饲料,营养水平不低于NY/T 652004的要求。饲料卫生符合GB 130782017的规定。饲料应品质优良,无污染、无霉变。饲料添加剂 6.2 DB41/T 23722022 4 按NY 50322006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标准制作,由酿酒酵母、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等与载体混合而成。按农业农村部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和饲料原料目录的规定,使用符合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625号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的饲料添加剂或生物制剂添加到育肥猪的饲料或者

11、饮水中,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少胃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7 饲养管理 选择优良的育肥猪品种 7.1 结合当地市场需求选择优良的品种,以瘦肉型品种为父本的两元或者三元杂交品种。应具有生长发育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等特点。选好品种后注重对个体的选择,应选健康无病、体格健壮、活力强、抗病能力强的仔猪,引种后应隔离饲养7 d左右再混群饲养。环境管理 7.2 7.2.1 生存环境 7.2.1.1 按要求做好猪舍内部的清洁工作,及时清理猪舍中粪便、饲料残余物以及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和垃圾等污物,使用清水冲洗墙壁和地面,保障圈舍清洁卫生。7.2.1.2 加强对圈舍的通风管理,确保圈舍空气流通顺畅,将

12、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降低到最小程度。7.2.1.3 定期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在猪舍的地面、运动场、墙壁喷洒石灰乳或者烧碱,或者使用封闭熏蒸消毒。每周进行一次猪舍环境卫生清洁,包括清理垫料、防鼠灭蚊。做好场地环境的消毒,过道的消毒,使用 1%的复合酚溶液对圈舍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7.2.2 温度控制 7.2.2.1 生长育肥猪前期适宜舍温为 25 28,之后根据猪群的生长情况,每周下降 1 2,后期为 18 22。7.2.2.2 在炎热的夏季,做好遮阳、通风等工作,同时配合湿帘降温,防止热应激。加强猪舍的通风换气,安装风扇、空调等设备来保持温度。猪舍内气流以 0.1 m/s0.2 m/s 为宜。7.

13、2.2.3 冬季做好保暖工作,将门窗处挂上草帘,舍内安装取暖设施,确保猪舍温度适宜,防止冷应激,避免对育肥猪造成刺激。在天气突变、高温季节应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7.2.3 控制湿度 育肥猪舍保持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7.2.4 饲养密度 根据猪的大小、猪舍面积以及育肥季节等合理调整饲养密度。一般育肥猪每栏30 m2左右,每栏1520头,每头约占1.2 m21.5 m2。避免密度过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影响猪群健康水平。加强通风换气,将舍内的有害气体排出。7.2.5 饮水质量 DB41/T 23722022 5 育肥猪养殖过程中为猪群供给充足、干净的饮用水,且温度适宜

14、,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食欲,并维持良好的饲料转化率。加强对水源以及供水方式的管理,水源上要保证干净,供水系统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合理分群和调教 7.3 根据猪的品种、体重、强弱、采食习惯等,将品种相同、体重和体质相似的猪分为一群。分群时遵循留强不留弱、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进行分群。分群后对猪群进行调教,形成固定区域采食、固定区域休息、固定区域排粪尿。合理饲喂 7.4 饲喂时要定时、定量、定质。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饲喂,使育肥猪养成良好的采食习惯,提高育肥猪的食欲和饲料利用率。保证育肥猪每天采食到充足且优质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保障育肥猪快速的增重。每天要固定饲喂量,根据育肥猪的采食量来确定饲喂

15、量,避免饲料浪费。每天清晨饲喂前,将饲槽清理干净,避免剩余的腐败变质饲料被猪吃掉。日粮中各种营养物质要搭配合理,粗精料比例适宜,更换饲料时不可一次性的全部更换,让育肥猪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减少由换料造成的应激。饲养方式 7.5 根据育肥猪的三个育肥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在保证充足的营养条件下,采取不同的饲养方式。育肥前期自由采食,促进育肥猪肌肉、骨骼以及器官的生长,促进发育;中后期限制采食量避免脂肪沉积过多,改善猪肉的品质,提高酮体的瘦肉率。同时,根据外界环境及时调整饲料的用量和饲喂时间。在饲喂次数上,夏季白天可增加1次,冬季夜晚可增加1次。适时出栏 7.6 在猪达到出栏日龄和体重时就要适时

16、的全部出栏。育肥猪日龄达到180 d,体重达到105 kg125 kg时达到出栏标准。在出栏前应该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并提前3 d向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申报检疫,待检验合格后出具相关的证明才可出栏上市。8 疫病防控 防疫 8.1 8.1.1 防疫措施 8.1.1.1 按 GB/T 178232009 的规定执行。制定科学有效的疫病防控方案,落实严格的生物安全防范制度。加强对育肥各个环节的针对性管理,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定期对猪舍以及四周的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场外人员和车辆不应随意的进出猪场,进入前要严格遵守消毒制度,且在每批猪转出后或者出栏后都要进行彻底的消毒。8.1.1.2 要购买仔猪的,

17、应做好引入猪群的疫病检测、隔离观察等措施。8.1.1.3 防止场外野生动物、狗猫等进出,做好灭鼠、灭蚊蝇、除虫等工作。8.1.1.4 场外进入的所有物品,应彻底严格消毒,不得从场外购入猪肉及猪肉制品。8.1.2 隔离消毒 DB41/T 23722022 6 育肥场出现疑似病患后,立即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并做好养殖场的彻底清扫和严格的卫生消毒,坚持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消毒一次,消灭病原,避免病情进一步扩散蔓延。8.1.3 提高免疫力 根据猪群体质和长势,在容易发病阶段或季节,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酶制剂和中草药类保健药物,以增强机体消化功能、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扰。

18、免疫接种 8.2 8.2.1 科学免疫 始终把防重于治的思想贯穿到猪场安全生产中,根据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和本场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接种程序,按操作规程开展免疫接种。8.2.2 定期监测 定期开展抗体水平监测,对抗体的消散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评价,并结合抗体消散规律,对免疫接种方法做出动态化的调整。消毒 8.3 建立完善的防疫消毒设施设备,制定消毒计划,交叉使用各类消毒剂,灵活开展消毒工作。对进入猪场的人、车、物随时做好物理、化学消毒,对生产生活区环境每周定期消毒;坚持全进全出,确保圈舍空出后能彻底清扫、清洗、干燥、消毒;加强巡查,发现病死猪,及时隔离、治疗或依法依

19、规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驱虫 8.4 定期对猪群进行驱虫,驱虫的药物应广谱高效低毒,交叉用药、混合用药,驱虫后的粪便和虫体要进行及时的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再次感染,提高驱虫效果。根据猪群采食量、饮水量、生活轨迹和增重情况等,合理安排驱虫时间,避免寄生虫对机体产生的危害,保证育肥猪健康生长发育。病死猪处置 8.5 发现病猪、死猪,应及时挑出,并向兽医报告,由兽医负责病死猪的处置和无害化处理。9 废弃物与无害化处理 猪群排泄物和生产垃圾,运送到指定地点堆放处,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应符合NY/T 11682006的规定。所有病死猪处理按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

20、规定执行。10 制度与记录 建立养殖档案 10.1 DB41/T 23722022 7 养殖档案应符合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2006)规定的记录要求。养殖档案包括:饲养管理记录、免疫记录、兽药及饲料采购和使用记录、消毒记录、检测记录、废弃物记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记录、育肥猪调转记录;销售阶段不同批号生猪往各个经销商或买家销售的出库、运输、入库及销售库存记录。建立投入品使用制度 10.2 建立投入品(含饲料、兽药、生物制品)使用制度,免疫、兽医诊疗与用药、疫情报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消毒等防疫制度,销售检疫申报制度、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车辆及人员出入管理制度、日常生产管理制度和疫病净化方案等。隔离控制 10.3 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