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06∕T 34-2021 菜用甘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襄阳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0538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9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06∕T 34-2021 菜用甘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襄阳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4206∕T 34-2021 菜用甘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襄阳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4206∕T 34-2021 菜用甘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襄阳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4206∕T 34-2021 菜用甘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襄阳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4206∕T 34-2021 菜用甘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襄阳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CCS B 05 4206 襄阳市地方标准 DB 4206/T 342021 菜用甘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reen and efficient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 sweet potato 2021-10-22 发布 2021-11-21 实施 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206/T 342021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产地环境.1 5 栽培技术.1 栽培季节.1 5.1 品种选择.2 5.2 种薯处理.

2、2 5.3 育苗.2 5.4 整地施肥.3 5.5 采收.3 5.6 6 贮藏和运输.3 贮藏.4 6.1 运输.4 6.2 7 种薯的保藏.4 附录 A(资料性)甘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5 DB 4206/T 342021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襄州区人民政府提出。本文件由襄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襄阳市农业科学院、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襄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杰、宿秀丽、王四清、吴山、张勇、龚洪波、郭光理、王文建、方治国、朱杰、冯鹏。DB 4206/T 342

3、021 1 菜用甘薯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菜用甘薯的术语定义、产地要求、生产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本文件适用于襄阳市海拔800 m以下低山地区及平原地区的菜用甘薯栽培。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455 农业用聚乙烯吹塑棚膜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7413 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

4、地面覆盖薄膜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00 甘薯脱毒种薯 NY/T 1224 农用塑料薄膜安全使用控制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菜用甘薯 vegetable sweetpotato 旋花科牵牛花属,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它以茎尖菜用为目的,其嫩叶片及叶柄可供食用,具有茎尖脆嫩、纤维含量少、适口性好、生长速度快的特点。4 产地环境 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结构疏松、含有机质丰富的微酸性(pH值5.56.5)砂壤土或壤土地块,忌避低洼地块,前茬为非薯类作物。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39

5、1标准。5 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 5.1 DB 4206/T 342021 2 在无霜期内均可露地种植,最适宜温度为25 35,故宜于春、夏栽培。在秋、冬季,也可进行大棚设施栽培。品种选择 5.2 选用福薯18号、台农71、莆薯53、百薯1号、尚志12等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种薯应为脱毒种薯,质量应符合NY/T 1200的规定。种薯处理 5.3 5.3.1 精选种薯 选用无病虫危害、薯形符合品种特征、种薯纯度98.0%、薯块整齐度80.0%、不完整薯块5.0%、单薯重在100 g250 g、尾根短小、薯皮光滑无侧根的薯块作种薯。外地引进种薯检疫应符合GB 7413的规定。5.3.2 5.3.2 种

6、薯消毒 可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处理10 min,晾干后待用。育苗 5.4 5.4.1 苗床选择 选择肥力较高、向阳避风、地势高燥的大棚育苗苗床,苗床规格以方便操作为原则。棚膜应符合GB/T 4455和NY/T 1224标准。5.4.2 苗床消毒 苗床消毒根据消毒方法不同,在排种前7 d30 d进行。5.4.2.1 烟熏剂消毒 30%速克灵熏烟剂300 g50 g,45%百菌清烟熏剂200 g250 g,均匀放置后,分别点燃,随即密闭烟熏2 h3 h每隔7 d10 d烟熏1次,连续3次以上。5.4.2.2 硫磺熏烟法 密闭大棚数日后择晴天进行,每立

7、方米空间用硫磺4 g,锯末8 g,于晚上7时,每隔2 m距离堆放锯末,摊平后撒一层硫磺粉,倒入少量酒精,逐个点燃,24 h后放风排烟。5.4.2.3 暴晒消毒法 若盛夏季节种植,可采取太阳暴晒消毒。5.4.3 排种 2月上旬翻晒整畦,棚内气温高于15,薯块排种下地,根据品种不同,每平方米排种量应为15 kg25 kg,排种时分清头尾,头部朝上,切忌倒排。排放种薯采用斜排式,后排薯顶部压前一排种薯的1/4,保持上齐下不齐的排种方法,种薯排好后及时覆盖2 cm表土,浇足水分,以床土表层湿润为宜,然后盖膜催芽。地膜应符合GB 13735和NY/T 1224标准。DB 4206/T 342021 3

8、苗期棚内温度保持在20 28,湿度70%80%,待薯块80%发芽后掀开薄膜,并薄施水肥提苗,当苗高25 cm左右,根部有34根须根时,选取无病害并且粗壮的苗移栽大田。整地施肥 5.5 5.5.1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深耕晒垡杀虫灭菌,深耕25 cm30 cm;种前细耙两遍,整平地面,按设计的垄宽人工起垄或机械起垄,垄宽70 cm80 cm,垄高25 cm30 cm,厢沟、围沟、中沟三沟配套。5.5.2 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NY/T 496规定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每667 m2撒施发酵腐熟好的农家肥2500 kg3000 kg或畦内条施生物有机肥100 kg,加每667 m2畦内条施三元复

9、合肥(N:P2O5:K2O=16:14:15)75 kg用做底肥。5.5.3 定植 双行种植,行距50 cm60 cm,株距25 cm30 cm,每穴1苗,每667 m2定植3700 株5300 株,入土深度约8 cm10 cm,根据土壤湿度每穴浇水0.2 L0.5 L。水质量应符合GB 5084标准。5.5.4 大田管理 5.5.4.1 中耕除草 在栽插后15 d,进行第1次中耕,中耕深度5 cm10 cm,以后根据需要不定期进行中耕松土。在中耕的同时,清除田间杂草,清沟理蔓。5.5.4.2 水肥管理 在栽插后7 d15 d内,薯苗活棵时追施速效氮肥,每667 m2用尿素3 kg4 kg或每

10、667 m2用稀薄人粪尿2000 kg浇施。采摘后及时补肥,每667 m2施尿素5 kg或每667 m2用稀薄人粪尿2000 kg浇施,促进分枝和新叶生长。薯苗栽插后如遇晴天应灌(浇)水保苗。每次采摘茎叶后要及时浇水,喷灌或漫灌均可,漫灌时,灌水深度以垄高1/2为宜,即灌即排,需长期保持土壤湿润。5.5.4.3 病虫害防治 甘薯病害以预防为主,严禁从疫区调运薯苗和薯种,实行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甘薯虫害生产上应以轮作套种、捕捉诱杀、防虫网隔离等农业综合措施防治,药剂防治按照绿色蔬菜安全要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杀虫剂,推荐使用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2%阿维菌素、斜纹夜

11、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剂、苏云金杆菌(Bt)等药剂交替使用进行防治,药剂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具体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采收 5.6 一般在扦插后40 d50 d,分枝长6 cm8 cm时即可采收,采收时间宜在早晨进行,先收获顶梢,使侧枝萌发,叶片长肥大后,从叶柄基部折下采收。6 贮藏和运输 DB 4206/T 342021 4 贮藏 6.1 将捆扎成把的菜用甘薯竖放在塑料周转框中,堆放在5 8 的冷库中,保存期不宜超过48 h。运输 6.2 菜用甘薯叶片娇嫩,适宜采用塑料周转运输框运输,低温时用专用运输车运输,保持温度在5 8。7 种薯的保藏 秋冬挖地下块根后,选择中等大小

12、、无虫口及破损的薯块,用砂藏或草木灰藏,置于室内,应贮于10 左右的窖内,至春季取出催芽育苗。DB 4206/T 342021 5 A A 附录A (资料性)甘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甘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参见表A.1。表A.1 甘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防治时期 防治措施 甘薯瘟病 甘薯瘟病在甘薯各生育期均可发病,湿度高易发病,低洼地、酸性土壤、连作地发病重。1、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种苗,建立无病留种田,繁育无病种苗;2、有轮作条件的实行水旱轮作,此外也可与高粱、甘蔗、大豆等轮作;3、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不用病藤、病薯作牲畜饲料或堆沤土杂肥;4、发病初期,喷洒或淋施高锰酸钾

13、 600 倍液,或 20%喹菌酮1000 倍液,或 30%氧氯化铜 600800 倍液,或 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甘薯疮痂病 528 为病原菌的最适合温度,410 月均可发病,以 69 月为病害流行盛期。1、提倡以薯块培育薯苗,种植无病壮苗;勿偏施氮肥,应当多施磷钾肥,以增强抗病性;注意薯苗的密度,使薯田保持通风透光;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株,消灭病源;2、甘薯育苗和大田扦插时,可用 70%甲基托布津 700 倍液或50%多菌灵 500 倍液浸种薯或薯苗 15 min20 min,沥干后扦插,其效果较为理想,浸苗比不浸苗的每 667 m2可增产 10%以上,大田发病可用甲

14、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喷雾防治。甘薯软腐病 病原菌为根霉属甘薯软腐病菌,是甘薯贮藏期间发生的毁灭性病害。1、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2%霜脲 锰锌可湿性粉剂、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 3 种药剂对甘薯软腐病病菌抑制效果好;甘薯黑斑病 苗期、成长期及贮藏期均可为害。1、栽插前药剂浸苗,严防病苗下田,发病初期应喷施 50%可湿性粉剂或 75%白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7 d 喷 1 次,连续喷施 23 次,离苗床 6 cm 处剪苗。建立无病留种田,适时中耕保墒,合理追肥,轮作换茬;2、收获时严把入窖关,严禁有病斑、伤口、受冻害的薯块入窖,窖内温度控制在 9 15,为防止病害扩展蔓延,种薯贮藏

15、时分别用 50%多菌灵 500 倍液或 70%甲基托布津 500700 倍液浸种。DB 4206/T 342021 6 表 A.1 甘薯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续)病虫害名称 防治时期 防治措施 甘薯小象鼻虫 在甘薯生育中、后期,遇干旱高温天气,土壤龟裂,薯块外露,更利于害虫取食和产卵,繁殖快,危害大。1、甘薯收获后,清除有虫薯块、茎蔓、薯拐等,集中深埋或烧毁;2、加强田间管理,做好中耕培土、灌溉排水等工作,防止地表开裂,薯块裸露,减轻为害;3、适时投放甘薯小象鼻虫性诱剂,每年 8 月份起该虫进入发生高峰期,需开展诱杀,一般每 667 m2挂诱捕器 6 瓶为宜,可采用棋盘式悬挂,诱瓶应高于甘薯叶

16、面。甘薯茎螟 全年可发生 46 代,老熟幼虫在冬薯或残株遗薯内越冬,次年 3 月份化蛹。1、用5%辛硫磷1.52.5公斤混干细砂土25公斤作毒土,撒施甘薯藤头周围并覆盖薄土,可防治甘薯小象鼻虫和甘薯茎螟。甘薯麦蛾 甘薯麦蛾一年发生 89 代,以 710 月为害较严重。1、药剂防治。在甘薯麦蛾幼虫发生初期施药,药剂可选用 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亩喷施药液量 4050 公斤,喷药时间以下午 45 时进行为宜;2、人工捕杀。初见幼虫卷叶为害时,及时捏杀新卷叶中的幼虫或摘除新卷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3、农业防治。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落叶,清除田间及地边杂草,消灭越冬虫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