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混合式教学在“建筑速写”课程中的应用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51392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合式教学在“建筑速写”课程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混合式教学在“建筑速写”课程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混合式教学在“建筑速写”课程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11Vol.13No.42023DESIGNRESEARCH设计艺术研究混合式教学在“建筑速写”课程中的应用研究*Study on Hybrid Teaching in Architectural Sketch胡欣萌 HU Xinmeng天津天狮学院,天津30 1 7 0 0(Tianjin Tianshi College,30 1 7 0 0 T i a n j i n)摘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建筑速写”作为环境设计专业一门重要语言,探究推动线上线下结合教学,以应用型人才为终极目标的培养模式是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课程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从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环境、考核

2、评价4个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深度混合式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实现“建筑速写”写生教学的立体化效应,产生与相关课程的交互式关系,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促成学生的“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建筑速写;环境设计;教学改革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the course of Architectural Sketch,as an important languagein the field of en

3、vironmental design,is an important course to explore and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and the cultivationmode with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as the ultimate goal.The research focuses on talent cultivation,carrying out innovative design from four aspects ofteaching conten

4、t,teaching concept,teaching environment,an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By utilizing a hybrid teaching mode that combines online andoffine elements,this research aims to create a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in Architectural Sketch teaching,establish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relevantcourses,and cu

5、ltivate students artistic literacy and practical innovation abilities,facilitating their transformation from passive learners to active learners.Key words:hybrid teaching;Architectural Sketch;environmental design;teaching reform中图分类号:JO文献标识码:Adoi:1 0.39 6 3/j.is s n.2 0 9 5-0 7 0 5.2 0 2 3.0 4.0 2 3

6、一、“建筑速写”课程教学中的现状分析1.课程存在的价值及意义“建筑速写”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综合性强且实践性要求极高的课程。和传统绘画相比,由于专业侧重点的不同,二者对速写的定位与要求也有不同。对于环境设计专业来说,该课程在体现绘画能力基础上,更重视结构比例、空间尺度、透视关系等方面,着眼点不限于所表达的建筑主体,所以环境设计类专业的“建筑速写”更侧重于“空间速写”。该专业通过课程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维素质层面得到综合提升,理解对建筑空间透视的基本形式与规律、速写线条的意向与风格,培养个人视角带来的独特发展能力。引导学生建立全局观,使学生积累专业知识,开拓专业思路,提高

7、创造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方案设计、手绘效果图实践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收稿日期:2 0 2 3-0 3-0 8*基金项目:2 0 2 2 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一般课题(EIE220158)。作者简介:胡欣萌(1 9 9 5一),女,天津天狮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景观艺术与建筑空间理论研究。112设计艺术研究DESIGNRESEARCHVol.13No.420232.课程与教学改革要解决的痛点问题(1)课程线上效果欠佳在疫情期间,由于学院防控疫情的需要,“建筑速写”课程的部分课时要进行线上教学。课程在线教学时,教师与学生处于空间分离状态,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和各

8、种媒体设备开展异地直播或录播形式进行教与学。由于缺少线上教学经验,部分教师只能机械地将传统线下课堂教学转录为电子资源,形式单一,实时交流互动不足,学生缺少学习体验,教与学双方的现场感都较弱,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2)写生能力不强,成果单一导致应付作业“建筑速写”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重点突出练习学生的写生手绘表现能力、对现场空间场景造型的感知分析能力以及写生考察过程中对素材的积累。在目前的教学设计中,由于教学形式单一、课时分配不合理等原因,该课程并未因为“建筑”一词的构建体现更多的实效性和多样性。加之缺少教师正确的写生思路引导,导致学生习惯临摹或对着照片画图,缺乏现场写生经验,其能力仅

9、够完成作业,无法从专业角度对现场空间尺度进行合理化的分析,缺乏展示自信。(3)理论实践脱节,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来说,只有学好理论基础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身于实践训练中。通过课堂教学及问卷调查结果,进一步反映出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内驱力不足,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难以衔接,缺少对该课程专业技能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对课程内容缺乏足够的兴趣,从而少有主动投人到“建筑速写”课程的学习中,导致学生提升手绘表现能力的难度较大、任务不具体,缺少逻辑性思维,对综合素质培养不够(4)教学管理松散,教学成果与就业脱轨长期以来,“建筑速写”课程的教学成果展示主要通过单一的、架上的形

10、式进行,把写生作品的展示当成检验教学优劣的唯一方式。这种展示在一定程度上虽看中技法训练,却忽视了设计文化实践环节与内涵表现衔接深层次的思考。同时缺失了就业板块这一高校核心内容的思考,使得教学工作、学生发展及企业市场需求、生产实践无法完全匹配。二、“建筑速写”课程教学创新总体思路1.课程基本信息及学时分配“建筑速写”课程内容围绕基础理论教学、不同工具表现技法、设计思维培养与主题实践训练等方面展开2 。在课程内容安排与学时分配上,授课对象为环境设计专业二年级本科生。在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课程为一学期开设,学分为2 学分,共48 学时,其中线上1 3学时,线下35学时。课程共4个章节,包括建筑速写概

11、要、建筑速写的黑白表现、图面构成要素、上色表现技法、风格作品赏析、单体练习以及红色文化景观、乡村环境振兴、传统建筑民居等系列主题写生内容(见表1)。表1 孝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7学时线上线下序号章节内容安排学时学时1第一章建筑速写概要2112第二章建筑速写的黑白表现4133第三章建筑速写的图面构成要素4134第四章建筑速写的上色表现技法624红色文化题材的5实验1826一点透视建筑速写训练乡村环境振兴题材的6实验2826两点透视建筑速写训练地域文化题材的7实验3826三点透视建筑速写训练8实验4天津地域特色建筑写生训练826合计4813352.教学过程与内容(1)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实施流程线

12、下教学整合课程资源,课程教学中巧妙融人思政内容,紧跟时事动态,侧重学生实践写生能力与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实地考察当地特色的建筑人文风貌,宣讲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人民智慧和当代价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隐形嵌人到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全过程,增强国家意识与民族自信,引导树立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课程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师讲解授课模式,以线下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把课程导人、案例分析、教学示范、现场讲解、点评总结等教学实施流程依次安排,构建“教师+学生”双主体、“线上+线下”双场景的“线上MOOC+线下翻转”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见图1)。113Vol.13No.42

13、023DESIGNRESEARCH设计艺术研究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配置立体化课件发布专题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教师引导线上MOOC+雨课堂学生主体在线解答、互动交流教师批改作业、评价反馈自主探索统计学情、调整重点接收任务、明确目标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教师辅助支持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线上提问、互动交流学州课堂教学完成作业、拓展学习互评互助重难点讲解答疑解惑、互动交流实践写生调研网络暨名评价多元评价线上写生+翻转课堂教师同学互评布置课题、指导实践师生互评外部资源听取汇报、集中点评教师互评小组讨论主题写生实践学生成果展示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汇报互评图1“建筑速写”课程混合式教学流程分析图注重加强学生环境空间的感受

14、力以及锻炼其实际的现场写生能力3,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通过理论导入、绘画技法与规律学习、特定主题写生训练、小组评画讨论、翻转课堂等方式,实现写生构思并快速设计表现的高阶思维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小组为教学单位,借助学科竞赛、科研课题基金项目、系列主题作品展览等形式,以赛促学、以赛代练,引人小组竞争机制,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学习成果,实现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素质目标。线上作为线下教学资源的延伸与补充,通过引进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教师会收集和搭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库、专题资源库,提供给学生相关优质课程教学视频资源

15、,可以让学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来进行课程的预习和复习。首先,教师可以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云端建设“建筑速写”课程,并提前发布课程资源。学生通过在线自主学习,可以初步掌握绘画基本技法、观察记录、理解复杂的建造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构造和设计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加深调研和对建筑哲学等人文层面的思考,形成形式丰富的高质量调研报告,从而提升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创造能力。而后,可以通过雨课堂等教学辅助工具,全面多元化地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进一步促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比如,根据学生课堂签到、选人提问、资源发布、活动添加、学生评分、课程订阅、消息提醒、个性化学习资源、参与活动、线

16、上发帖讨论交流等服务,教师可以及时有效的在线解决学生课上学习遇到的问题,通过学情统计及时了解学生线上学习综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与此同时,在绘画表现工具上,我们也鼓励学生运用电子设备,如利用ipad和相关绘图软件,进行绘画的辅助,保证透视的准确性,等学生熟悉之后,可以进行自由写生。(2)教学内容设计其一,问题引人,提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针对艺术与设计学院学生感性的特点,介绍徐冰作品鸟飞了,从小鸟练习飞翔引“习”的概念,升华到知行合一的哲学命题,说明“建筑速写”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内容。从清明上河图这张记录北宋风貌的绘画,引人写生考察命题,强调专业分析

17、与研究对于设计的价值,以著名建筑师王澍的作品,介绍叠梁拱桥的当代意义。其二,展现建筑考察改变历史,述说家国情怀。课程信息量丰富,始终围绕“新中国学派”、“民族文化传承”等主题,突出思政教育与文化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以梁思成与林徽因先生的古建考察之旅为题材,以讲故事的方式,播放纪录片片段,介绍中国学者在内忧外患的困苦环境下,通过先生测绘过程中的艰苦和严谨的学术逻辑,毅然考证出中国最古建筑,改写历史的动人事件。由此强调实践出真知、鼎新需先温故的立场和付出,进一步体现出两位先生以社会为已任,以教育为目标的社会责任感,“拙匠”背后的家国情怀和对中国建筑史学的无私奉献其三,简要介绍后继考察写生目的地,

18、勾勒课程脉络。简述课程写生目的地,明确写生过程中的学习重点,对于后续建筑知识,在后续课程中做进一步展114设计艺术研究DESIGNRESEARCHVol.13No.42023开。对于“生土建筑”建造内容,此处仅概括性介绍,后续在实践考察中会特别加以具体阐述。其四,理论引入,对“建筑速写”相关绘画理论进行案例式解读。通过优秀的作业案例,介绍绘画中的意在笔先、围绕观看的主观性,建立景深景别、视角选择、趣味中心、虚实相生等概念和理论知识。其五,理论总结。通过往届优秀作品,站在艺术家的视角,讲解建筑速写的基本空间塑造技法和规律,强调绘画需要引人个人强烈的个性,强调个人情趣在写生中的价值。鼓励学生把考察

19、实践课程中学到的研究方式,一以贯之地用在自己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去。其六,现场写生。通过现场写生的方式,展示建筑速写绘画的基本过程,同时在过程中,引人建筑、景观相关知识的介绍,在现场写生领会建筑美的同时,一遍遍体会“栋梁”的含义。教学团队分别对学生进行指导,保证在教师巡视期间,每个学生都能被照顾到。其七,建筑知识现场讲说。教学团队中有建筑研究方向的教师,随时对教学中的相关建筑和室内设计知识进行补充。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已之前线上预习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学习。其八,汇看与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在本次课程中,重点就“建筑速写”绘画理论进行系统性的介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建筑速写的基本规律

20、,为后边考察实践做好充分准备;难点是写生中的透视掌握问题,我们鼓励学生运用科技设备,如ipad和相关绘图软件,进行绘画的辅助,保证透视的准确性,等学生熟悉之后,可以进行自由写生(3)课程考核评价与创新课程评价系统与职业、专业技能考试评价相结合。考核方式方面,重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过程考核与实践环节考核(见图2)。线上MO0C学习(2 0%)主题风格创新性(2 0%)现场写生表现(1 0%)空间与光影表现(2 0%)平时成绩版面构图(1 0%)(30%)期末成绩形态表现(1 0%)(50%)平时作业与汇报(6 0%)出勤20%)色彩表现(1 0%)写生专题调研讨论与汇报(1 0%)线上签到(

21、50%)材质表现(1 0%)线条应用(1 0%)线下考勤与互动(50%)图2建筑速写形成性评价考核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占2 0%,平时成绩占30%。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审美创新意识、设计思维能力、专业技能熟练程度和职业素质评价等;终结性考核侧重体现实践性,期末结课作业成绩占50%,根据具体的主题写生作品进行综合得分。学期结束时,按比例折合相加之和,即为每位学生当学期之学习成绩。三、教学创新效果及成果1.教学效果评价本课程设计遵循“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以引导的方式,从讲故事的角度开始,让学生对“建筑速写”课程引起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提前的线上预

22、习和复习,让课程做到以结果为导向、带着问题学习。通过线下现场实景写生练习,引导学生逐步发现知识,形成认知。在此过程中,不少学生随手拍摄讲授中重要的知识点,进行留存,回去自己再进行瑞摩,为后续考察报告、主题系列写生作品等作业,做好准备(见图3)。授课教师收集和搭建与本课程相关的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智慧树等教学平台学习内容图3“建筑速写”课程相关教学平台截图与此同时,全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在历年学生评教成绩反馈中,主讲教师的评教成绩均在9 0 分以上,且位列前茅。专家督导认为该教学团队教学质量较高,课题组主讲教师的课堂评课成绩均达到优秀水平,该课程是学生打专业基础的关键,课程建设意

23、义重大学生反映“建筑速写”课程使自身的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同时从毕业生反馈来看,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2.教学相长促进教师发展教师围绕课程教学不断学习、坚持创新。主讲教师近几年先后获得了国家级手绘艺术设计大赛一等社,2 0 1 7:2 7-40.建青,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技法M.3版.邱贤丰,刘宇光,郭建筑表现4保罗拉索.图解思考社,2 0 2 1:7 7-8 7.刘星,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筑中的存在与具身智慧M.任丛丛,建3尤哈尼帕拉斯玛.思考之手包装工程,2 0 2 2,43(A1):40 8-40 9.现技法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探索J.2张晴,娄明,

24、郑勉勉.产品设计表2020(7):106-107.系中的角色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1张啸风.空间速写在当代设计专业体参考文献115Vol.13No.42023DESIGNRESEARCH设计艺术研究奖、设计比赛展评优秀组织教师奖、展评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除此之外,本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获得相关省部级科研课题立项、联合参编出版了相关手绘题材的著作。与此同时,作为中国建筑学会会员,积极参加相关先锋论坛,与不同高校教师进行学术交流,争取能让课程创新实践更加完善,从哲学高度认识实践课程的价值,重视知识技能和具体操作,加深对家国情怀和深厚的建筑文化传承内容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发展以及课程教学建设。3.环

25、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全面专业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改变传统“知识传承”的教学方式,讲授课程初期,教师先提出学习目标,整个教学学生导向为中心,围绕该目标的实施而逐步展开。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多个任务单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内化所学知识2021年开始至今,本次课程改革也有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产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见图4)。学生成绩平均分在8 2 分,最高分为9 8 分。同时其作品先后有1 2 幅作品脱颖而出,多幅作品先后入围系列文化主题展览,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实践证明采用此方式授课效果明显(天爱马场大写生)关频助业诺艾春(西开数数)美湾之#美R图4天津历史风貌建筑系

26、列优秀学生作品四、结语“建筑速写”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实践环节。除培养基础手绘表达对象的形态结构外,“建筑速写”课程还担负建立空间尺度感、培养结构思维能力的重任。作为一名环境设计专业教师,需要正确理解本专业中“建筑速写”课程在新时代的存在意义,积极发挥培根铸魂的教育精神,通过构建多学科融合教学团队、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流程与内容、优化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针对性的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与改进“建筑速写”课程内容及其教学方式。由此,激发学生设计创新热情,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艺术知识、创新表现、团体合作等核心素养,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设计习惯、真正提升空间思维能力,从而拓展学生就业面,为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责任编辑孙玉萍)注释表1、图1 至图3 来源:作者自绘图4来源:艾榆霖、邓冲、杨凯歌、张新龙、孙帅、王泽君、吕静捷、姚建轩本文由2 0 2 2 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独家资助,为青年一般课题“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在高校建筑速写课程中的应用与研究”(EIE220158)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