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骨肉不相亲”理论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防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50573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骨肉不相亲”理论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防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骨肉不相亲”理论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防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骨肉不相亲”理论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防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1江西中医药 2023 年 12 月第 12 期总第 54 卷第 492 期学术探讨基于“骨肉不相亲”理论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防治李叶兰1 喻嵘1 周长征2 叶贵生2 邝涛2(1.湖南中医药大学 长沙410000;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长沙410000)摘要“骨肉不相亲”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其一方面高度概括了骨骼与肌肉之间的亲疏关系,另一方面暗示了作为骨肉之根的肾、脾两者的紧密联系。现基于“骨肉不相亲”理论,对骨骼、肌肉退变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发生发展的关系做一浅析,进而从补肾健脾、壮肉强骨的角度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治疗,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关键词骨肉不相亲;骨;肌肉;脾

2、肾不足;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志码:A退 行 性 腰 椎 管 狭 窄 症(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osis,DLSS)是由于腰椎退行性改变导致腰椎椎管或神经根管的管腔内径狭窄,从而造成神经血管结构受压,引发以腰腿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脊柱外科常见病1。其好发于 50 岁以上的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推进,DLSS 必将会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肌肉与骨骼的退变通过生物力学关系、内分泌、基因等多方面相互影响,成为 DLSS 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但其机制尚不明确。中医学在骨与肌肉关系方面早有

3、论述,难经第二十四难曰:“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温于骨髓。故骨髓不温,即肉不着骨,骨肉不相亲,即肉濡而却骨先死。”“骨肉不相亲”理论是中医对肌骨关系的高度概括。本文将以“骨肉不相亲”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探讨骨骼与肌肉关系对 DLSS 的影响,为中医中药治疗 DLSS 提供新思路。1“骨肉不相亲”理论的中医基础“骨肉不相亲”的概念源于灵枢经脉,书中曰:“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亦曰:“脾主肌肉,故脾气绝则肉先死肾气绝则骨先死,其证在骨肉不相亲附。”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在体合骨,肾气充、肾精足,则表现为骨骼坚固;反之肾气不充、肾精不足,则骨软无力。脾为后天之本,在体合肉

4、,主四肢,脾气健运,水谷得化为精气血津液并散布营养全身,则表现为肌肉满壮;反之脾气衰弱,则肌肉萎废。类经卷六二十七注曰:“肩脊腰膝皆大骨也,尺肤臀肉皆大肉也。肩垂项倾,腰重膝败者,大骨之枯槁也,尺肤既削,臀部必枯,大肉之陷也。肾主骨,骨枯则肾败矣。脾主肉,肉陷则脾败矣。”肾与脾各司其职,但受统于人的整体中,故亦能相互影响。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述了肾气生长盛衰对机体的调节作用:“(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丈夫)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素问太阴阳明论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其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灵枢决气曰:

5、“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均提示肾为一身阴阳之根本,脾阳之温煦、脾气之运化、脾血之统摄均有赖于肾气充足、阴阳平衡,由此才能筋骨坚强、肌肉壮实;而肾精的充足又赖后天脾之运化水谷精微所补充,肾气方才得化,阴阳亦能调和。医门棒喝曰:“脾胃之能生化者,实由肾中元阳之鼓舞,而元阳以固密为贵,其所以能固密者,又赖脾胃生化阴精以涵育耳。”这充分显示了脾肾关系之紧密。先天温养激发后天,后天补充培育先天,相互资生,相辅相成,可表现为骨坚则肉壮,肉萎则骨软。因此,“骨肉不相亲”理论一方面高度概括了骨骼与肌肉之间的亲疏关系,另一方面暗示了作为骨肉之根的肾、脾两者的紧密联系,提示医者在治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

6、发计划项目(2018YFC1704301)。通信作者:喻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22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学术探讨疗筋骨肌肉疾病时既要看见在表之邪,即骨肉之变化,亦要测观在里之本,即脾肾之衰弱。2 骨骼、肌肉退变与 DLSS 关系的现代医学研究骨与骨骼肌共同起源于间充质细胞,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能维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从而保障其他系统的正常运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一方面,骨骼肌产生的机械应力既能增强骨骼肌力量,亦能改善骨质疏松,从而提高骨密度、维持骨矿含量2;并能分泌多种肌动因子,如肌

7、抑素、白血病抑制因子(LIF)、I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FGF2)、卵泡抑素样蛋白 1、脑源性中性粒细胞因子(BDNF)、鸢尾素等,作用于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来调节成骨。另一方面,骨骼细胞能产生如 PGE2、OCN 等因子,是原发性成肌细胞、肌管中肌源性分化的有效刺激物,可以显著增强骨骼肌强度3;成骨细胞合成的转化生长因子(TGF-)在骨与骨骼肌的信息传递中起作用,过量时可导致骨骼肌的萎缩4。现代医学将 DLSS 的产生归因于腰椎及其周边组织结构的退变。临床治疗往往多关注于终末结局,即椎间盘及黄韧带的退变,而常常忽略骨骼与肌肉在上游或下游对病情发展的影响。通过对DLSS

8、的多项对比研究,可以发现 DLSS 患者的腰椎、椎旁肌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变,主要表现为骨骼强度与骨密度的丢失、骨骼几何形态的变化、肌肉的萎缩与脂肪浸润。肌肉萎缩常常以患侧的椎旁肌为重5,其中多裂肌与腰大肌的萎缩、脂肪浸润越严重,腰椎功能障碍越明显6。而腰椎管狭窄程度越严重,狭窄节段多裂肌萎缩也越明显7。下游不充沛的同时,上游也难自续,表现为中老年人肌肉蛋白的合成能力下降,肌肉质量、强度渐渐减弱,平衡协调能力下降,运动量减小,甚者出现运动障碍,使肌肉失去应力刺激,处于废用状态,进而导致骨质生成障碍,骨量下降8,骨骼强度与骨密度丢失,使得骨骼代偿性增生来维持机体平衡。有研究也表明 DLSS 患者骨质

9、疏松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9。椎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与椎体的骨密度和几何形状有关10,因此随着骨质疏松的发展,椎体高度下降、骨密度丢失,进一步引起应力失稳、骨赘形成、关节内聚,加速了椎间盘及三关节复合体的退变进程,从而导致 DLSS 的发生,或加速了其病情发展。患者又常常因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不得不减少运动量,骨骼与肌肉所受机械刺激减少,加重了骨骼与肌肉的退变,形成 DLSS 与骨骼肌肉退变间的恶性循环。3 基于“骨肉不相亲”理论对 DLSS 的治则治法探讨骨肉不亲为外在征象,脾肾亏虚为内在本质,提示医者需由外而内挖掘探寻疾病的本源,并由内而外推演分析疾病的表现,从而获得证据与结果的统一。DLS

10、S 本质上为退行性疾病,患者群体年龄偏高,多有脾肾渐亏之变。脾肾不足,营养精微不传,不荣不通便痛,骨失濡养,筋肉不著,久之则骨软肉萎,便觉乏力、沉重。寿世保元曰:“麻是气虚,木是湿痰、死血。”肾虚则五脏气化失司,脾虚则内生痰湿、气血虚滞,发为腰腿麻木。现代医家对其治疗多着眼于活血通络止痛,虽能解一时之难,但症状易反复,长期疗效不佳。“骨肉不相亲”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均提示骨与肌肉的退变在 DLSS 发生发展的上下游均可存在,为了打破这个循环,治疗上还应重视补肾健脾、壮肉强骨。脾肾得养,先后天互育,骨骼坚强密固,肌肉充盈满壮,腰膝大骨有力则行如健,尺肤大肉受荣则痛自去。因此,治疗时应注重补肾填精、

11、健脾助运,再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结合驱邪通络之法。腰痛以肾虚为本,亦应辨阴阳偏重,肾阳虚常冷痛,如坐水中,肢冷,大便稀溏,小便清,舌淡,脉沉细或虚细无力,可予杜仲、续断、淫羊藿、桑寄生、菟丝子、山萸肉等补肾助阳;肾阴虚常绵绵作痛,心烦,耳鸣,面红,舌红,脉细数或洪大无力,则予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牛膝等补肾阴填精髓11。脾胃论脾胃胜衰论曰:“脾病则下流乘肾则骨乏无力,是以骨痿,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健脾化湿、补气养血可用黄芪、白术、茯苓、生草、当归、鸡血藤等物。有研究显示补肾健脾类中药可以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化12,从而改善骨骼质量。此外,可适当借助牵引、针刺、小针刀、推拿、腰背肌功

12、能锻炼等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肌肉与骨骼,对抗肌肉紧张,缓解肌肉痉挛,纠正小关节位置,减轻疼痛,并恢复肌肉对骨骼的正常应力刺激,改善腰椎生物力学失衡状态,重建腰椎生物力学平衡。4 小结骨骼与肌肉作为人体组成中最大的结构,是人体整体性的重要贡献单位。“骨肉不相亲”理论强调了骨骼与肌肉间的亲疏关系及其对整体影响的重要性,现代医学亦在此基础上补充研究了二者退变对于 DLSS 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这都提示我们可以从补肾健脾、壮肉强骨的角(下转第26页)26JIANG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学术探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亦是肾阳虚衰之象。治疗该

13、患者时应脾肾同治,以四神丸加减温肾兼暖脾以止泻。方中重用赤石脂、禹余粮温敛涩肠止泻,合诃子、五味子、肉豆蔻相伍共同发挥收敛止泻之效,肉豆蔻兼以温脾暖胃;补骨脂、吴茱萸温肾暖脾,使肾阳足,脾运健,则泄泻止;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以止泻;二诊加用槟榔以消积止泻,山药以健脾益胃,改善食欲。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脾肾之阳以止泻之功,疗效显著。5 小结综上所述,从“因势利导”的角度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应顺势而治之。治疗应整体把握肝、心、脾、肺、肾多脏的特性,顺应各脏特性,在治疗其他四脏的同时,须兼顾脾胃的治疗。根据IBS-D 发病的病机,结合天时地理差异,病邪性质不同,制定独特的治疗原则,因势利导,辨

14、证论治,IBS-D逐渐向愈。参考文献1王敏,邹艳春,臧海涛.黄帝内经顾护正气思想在疾病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J.中医药学报,2012,40(2):131-132.2BrianEA,FerminM,LinC,etal.BowelDisodrersJ.Gastroenterology,2016,150(5):1393-1407.3姚欣,杨云生,赵卡冰,等.罗马标准研究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亚型 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5):563-566.4 朱宇滢.黄帝内经 因势利导治则研究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21.5黄帝内经素问 M.田代华,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桑怡,谢

15、冠群,王小奇,等.从五脏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6):810-811.7 袁小琴.肠易激综合征辨证施治南北地域差异的比较 J.海南医学,2003,14(1):77-74.8蒋熙,朱琬华.朱良春论治久泻 J.北京中医,1991,10(3):5-6.9陆为民,徐丹华,周晓波,等.徐景藩教授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 J.江苏中医药,2012,44(11):1-3.10徐志鹏,梁超.梁超教授基于“魄门亦为五脏使”理论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J.四川中医,2020,38(6):27-30.11FondG,LoundouA,HamdaniN,etal.Anx

16、ietyanddepressioncomorbiditiesin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EurArchPsychiatryClinNeurosci,2014,264(8):651-660.12孙大娟,迟莉丽,梁峻尉,等.焦虑状态与 IBS-D 的相关性研究及中药复方的干预作用 J.光明中医,2018,33(17):2473-2475.13DrossmanDA,TonerBB,WhiteheadWE,etal.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versuseducationa

17、nddesipramineversusplaceboformoderatetoseverefunctionalboweldisordersJ.Gastroenterology,2003,125(1):19-31.14付月箫,张振强,谷灿立.从“五脏相关”理论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治思路 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3):36-37.15李中梓.医宗必读 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16杜国辉,李雪青,石志敏.风药在脾胃病方剂中的配伍规律分析 J.陕西中医,2015,36(9):1212-1214.17 医林改错三结合评注小组.医林改错评注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

18、76:97.(收稿日期:2022-07-20)编辑:周茂福度,重视肌肉强度与质量、骨骼强度与骨密度的提升,内外兼治来达到 DLSS 的防治目的。此外,还可加强多学科合作,对宏观整体至微观分子等不同层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分析,在“三因制宜”的框架下为 DLSS 提供更多全新的治疗方式与药物。参考文献1HartvigsenJ,HancockMJ,KongstedA,etal.WhatlowbackpainisandwhyweneedtopayattentionJ.Lancet,2018,391(10137):2356-2367.2宋敏,刘小钰,蒋林博,等.肌肉微环境与骨质疏松 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9、2017,23(12):1654-1659.3MeraP,LaueK,FerronM,etal.OsteocalcinsignalinginmyofibersisnecessaryandsufficientforoptimumadaptationtoexerciseJ.CellMetab,2016,23(6):1078-1092.4WaningDL,MohammadKS,ReikenS,etal.ExcessTGF-mediatesmuscleweaknessassociatedwithbonemetastasesinmiceJ.NatMed,2015,21(11):1262-1271.5Fr

20、ankeJ,HesseT,TournierC,etal.MorphologicalchangesofthemultifidusmuscleinpatientswithsymptomaticlumbardischerniationJ.JNeurosurgSpine,2009,11(6):710-714.6杨波,杨晋才,梁智林,等.老年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旁肌形态改变与腰椎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J.中国医药,2020,15(8):1284-1287.7郑桂锋,韩欣颖,李小鹏,等.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多裂肌萎缩与椎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0,9(7):497-5

21、01.8胡景萍,郗昕,任海静,等.肌力下降对高龄者身体功能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773-5775.9董建文,李杰,管东辉.骨质疏松与腰椎管狭窄症的相关性分析 J.中医正骨,2004,16(2):7-8,63.10MoroM,HeckerAT,BouxseinML,etal.FailureloadofthoracicvertebraecorrelateswithlumbarbonemineraldensitymeasuredbyDXAJ.CalcifTissueInt,1995,56(3):206-209.11王如雪,张建伟.补肾为主治疗慢性腰痛临床心得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6):151-153.12张玉卓,任辉,江晓兵,等.左归丸与右归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5):1997-2001.(收稿日期:2022-01-26)编辑:宋楠楠(上接第 2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