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如何做好语文的课堂导入.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45572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做好语文的课堂导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做好语文的课堂导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做好语文的课堂导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如何做好语文的课堂导入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它是一堂课效果好坏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在一堂课中,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教学效果。因此,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为课堂教学创造一个良好开端。初中语文课的课堂导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问题导入法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恰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

2、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教为你打开一扇门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来导入:课文题目的“门”是指什么门呢?你们见过这样的“门”吗?怎么样才能这个“门”打开呢?这样就能引起学生去探讨课文的兴趣。二、讲故事导入法故事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感染学生,从而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天上的街市导入就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皇帝的新装可以让听过这故事的同学来讲一下等等。通过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不仅顺利导入新课,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三、音乐导入法音乐导入法是指先让学生听音乐,再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我们所要学习的有关内容。如在上水调歌头时可以先放音

3、乐版的给学生听,并要求学生学会唱,这样学生学会了唱歌,课文也就能够背出来了,也加深了对这首词的理解。四、直观导入法初中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偏重感性认识,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利用实物、标体、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注意力,激发兴趣。直观教具可利用现成材料,也可自己制作。如学习七根火柴一课时,就可以直接拿着七根火柴进课堂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理解红军对党的一片赤诚。核舟记一课,又同样可以拿几颗随地可拾的桃核导入新课,普通的桃核,激发了学生对古代艺术的赞叹。五、情感导入法语言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用优美、生

4、动的语言,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会把学生带进教材内容的情境之中。心理学家用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感情,则学生的思维理解、记忆等认识机能会受到压抑阻碍。强烈的情感,能提高学生学效果。因此,语言感情对一堂课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如:学习古诗歌的时候,我一般的做法是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一遍或先放朗读录音给学生听,感染学生,然后转入正课。六、实验导入法。实验,并不只是理化课堂上才有的。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还应当是一名实验员。用实验导入,让学生亲眼看到所发生的一切,所产生的现象,可以诱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如:学习斜塔上的实验一课,根据课文内容,我事先准备了两个大小不一的球体。课上,我先叫一学生到讲台

5、上做个实验,让学生把两个球举到同一高度,然后同时放开,并问学生发现了什么问题,这样课堂的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学生纷纷把自己的发现说了出来,我简单地归纳了一下,就此导入了课文。又如松树金龟子这一课,根据松树金龟子的发音的原理,我也采用实验导入,我让学生用手指在光滑的桌面来回摩擦,然后解释说这就是金龟子的叫声,这样就诱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实验导入新课不愧是一种“催化剂”。七、直接导入法直接导入法,是一种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的导入方法,如:天上的街市,教师可直接讲:今天,我们学习郭沫若先生写的诗-天上的街市,接着就板书课文标题及作者。八、多媒体导入法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语文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6、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如讲三峡一文,我们可以用投影仪放映三峡中壮丽的景色,放映三峡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三峡。又如在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时,我们均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把这三个地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就能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增强学习效果。以多媒体的课件来导入新课,确实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趣味性与直观性。在语文教学中设计课堂导入,要做得好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我认为导入还必须要注意一定的艺术。一、要有针对性,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可接受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导入法,不能生搬硬套,要灵活机动,不刻板,不单一。

7、如一些课文,既可用“语感”法,又可用图示的直观法,还可用多媒体导入。这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最佳的方式方法,真正做到既扣“文笔”,又扣“心弦”。二、要明确“导入”与“整个课堂”的关系,不能让“导入”淹没整个课堂的教学。“导入”只能是“导火线”。时间方面亦应控制在5分钟左右,不能太长。三,对于可供操作的导入,为保证课堂质量,要精心设计,有时还需预演摹拟,做到“万无一失”。总之,一名好的语文教师,选取导入方法时要实事求,深刻体会当前教学的指导思想,精心设计导入,灵活的掌握,充分发挥导入“导火线”“催化剂”“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要明确,应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有机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才能取得成功。一堂课的成功,必须注重导入新课的艺术。新课导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新课的导入,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导入方法,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