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RMP分析的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42505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RMP分析的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RMP分析的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RMP分析的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尧引言我国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对旅游资源评价1以及开发步骤与对策2的研究居多遥桐城市文风昌盛袁是我国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袁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齐全遥 对于桐城市这样一个中小城市来说袁它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大城市袁如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自带的这种文化传播的价值与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相结合袁 将文化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袁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模式袁可以达到非遗保护尧传承与经济发展袁实现旅游开发的多元化的共赢局面遥二尧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RMP 分析RMP 模式即立足特定资源之上袁 通过市场来进行产品运作袁将资源通过市场转化为产品的旅游规划

2、模式袁该理论最早是由吴必虎提出的袁他认为袁区域旅游工作的发展前景袁需要立足程序式评价模式来加以论证袁在操作过程中要从资源渊Resource冤尧市场渊Market冤和产品渊Product冤角度切入3遥渊一冤资源渊R 性冤分析桐城市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袁走在桐城街头袁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尧方以智故居尧左忠毅公祠等袁都是桐城文化的质地和文脉的延续遥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袁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遥 在这里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也是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遥 桐城市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院国家级 1 项桐城歌袁省级 9 项桐城歌尧六尺巷传说尧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尧秋石制作技艺尧王圩灯会尧桐城小花制作技艺

3、尧裁襟励子尧大关水碗制作技艺尧三合龙舟会袁市级共 18 项院除国家级和省级外的有十番锣鼓尧民俗器具仿真缩微尧桐城玉雕尧孔城米饺尧丰糕尧鹿儿城传说尧桐城谚语尧桐城剪纸尧汪氏治伤膏遥涵盖类别有民间文学尧传统美术尧民俗尧传统医药尧传统戏剧尧传统美术等六大类袁可见非遗类型是比较齐全的遥 然而袁目前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袁非遗独特的地域特色尚未与旅游业很好地融合遥 拿非遗项目野六尺巷冶传说为例袁2009 年袁桐城野六尺巷冶传说就入选了安徽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袁但是在这之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却并未在桐城市的旅游市场上显露它的发展优势遥直到 2016 年的春晚袁一首叶六尺巷曳一夜之

4、间火爆全网袁一时间掀起了野读张英诗尧游六尺巷尧感受耶桐城派爷冶的热潮袁由此引发了大量游客对桐城文化的探求和体验遥 由此可见酒香也怕巷子深袁 再好的资源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市场营销手段袁那么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收稿日期院2023-06-21作者简介院王欢渊1984-冤袁女袁安徽桐城人袁硕士袁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旅游学院讲师袁研究方向院文化旅游遥基金项目院安徽外国语学院校级重点科研项目野安徽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冶渊Awky2022013冤基于 RMP 分析的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王欢渊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旅游学院袁 安徽合肥231201冤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的是我们

5、中华民族的精神尧观念尧情感和基因袁是我国长久发展的重要内核遥 在分析桐城市非遗旅游开发现状过程中袁本文应用了 RMP 理论袁对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情况尧市场空间和产品现状进行系统分析遥 以此寻求出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的可行模式院舞台表演参与型尧博物馆陈列参观型等模式遥非遗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既能促进桐城市非遗资源的保护传承又能够带动桐城市的经济发展。关键词院RMP 分析曰非物质文化遗产曰旅游市场中图分类号:G127;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23)10-0077-03Vol.44 No.10Oct.2023第 44 卷 第 10 期2023 年 10 月

6、赤 峰 学 院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77-旅游学研究将不会给桐城经济带来多大的活力遥 另外袁桐城人自古就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十分重视袁人们对祖辈留下来的精神文化格外地珍惜袁也能够自觉地传教给自己的下一代袁这种传承早已成为桐城市老百姓的一种自觉行为遥这为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动的展开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遥渊二冤市场渊M 性冤分析为了了解市场的开发空间袁课题组的调研聚焦桐城文庙尧文昌街道尧裁襟励子文化馆等地的文化资源袁针对桐城本地居民以及在桐城工作尧求学尧旅游的外地居民袁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遥 共发

7、放问卷 300 份袁回收有效问卷 273 份袁回收率 91%遥在被调查的游客中袁本地居民占了 55.8%袁外地游客占44.2%袁 这与桐城市的旅游市场客源构成基本相符且表明了桐城市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仍以短途旅游为主遥而在学历水平上袁大专及本科学历的游客群体占 63.75%袁占比较大袁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性特征有关袁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往往对文化类旅游产品具有更大的兴趣遥 除以上基本情况以外袁 本次调查还主要分析对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了解程度袁 参与非遗旅游的意愿以及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态度这三个方面遥1.对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可度是不错的袁但还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93.

8、56%的游客认为自己曾经了解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袁只有 6.44%的人没有听说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袁说明在桐城市的整体旅游市场中是存在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遥游客对桐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是院野比较了解袁能说出几个具体项目冶的占 65.23%袁野仅听说过袁但对具体项目不清楚冶的占 26.5%袁仅有 2.51%的游客表示自己野非常了解冶袁有 5.76%的游客表示自己野不知道冶遥 而对于这些野不知道冶的群体袁通过深入调查即访谈中发现袁诸如野六尺巷传说冶野桐城小花制作技艺冶野裁襟励子冶等耳熟能详的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袁他们只知其存在袁而并没有把它们当作一种旅游产品来对待遥这表明桐城市非物质文化旅

9、游开发的普及度还是不够的遥2.参与非遗旅游的意愿高袁且形式多样化在调查民众是否愿意参与非遗旅游的意愿中袁表示野非常愿意冶参加融入非遗元素的旅游活动的占 97.53%袁这个比例是非常高的遥 且选择参与民俗节庆活动和传统手工技艺这两项非遗的次数最多袁这意味着这两类非遗项目最受游客欢迎袁受众比例相对较高遥而在被调查他们愿意以何种形式参与到非遗旅游中时袁野实景演出式袁 如观看非遗表演冶占23.51%曰野亲身体验非遗项目的制作工艺袁亲手制作非遗产品冶占 35.7%曰野参观博物馆冶占 24.74%曰野购买桐城玉雕尧孔城米饺尧丰糕等非遗旅游产品冶的占11.56%曰其他非遗旅游方式占 4.49%遥 这表明桐城

10、市的非遗旅游开发模式可以是多样性的袁且传统的民间文学袁以及在博物馆中单独设立野非遗展厅冶在桐城是可行的遥3.非遗旅游的前景展望从整体的市场调查来看袁民众对于桐城市的非遗旅游开发是持肯定赞成的态度的遥他们认为在桐城这样一个野文都冶袁开发非遗旅游是这座文化城市赋予的使命袁 它能有效提升整个旅游市场的品位遥但在这过程中袁也有 13%的人对野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前景冶持野不太乐观冶的态度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兼容性遥任何旅游资源的开发都是以保护为基础的遥非遗旅游的开发有助于地方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增强民众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袁发挥社会效益尧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遥而桐城市在对自身的非物

11、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的过程中袁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遥渊三冤产品渊P 性冤分析根据桐城市的 RMP 中资源和市场的分析结果袁产品的定位才是最核心的遥 故桐城市的非遗旅游可以有以下模式袁如表 1遥可以看出袁桐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型中袁传统手工技艺类的资源丰富袁且比较容易形成非遗旅游产品袁例如桐城小花尧孔城米饺尧丰糕等早已成为游客走亲访友必不可少的旅游商品了曰而对于民间文学类的非遗项目袁其文化历史悠久袁长期受到桐城文化的浸染袁对周边地区的游客有着很强的吸引力遥将这种优势的非遗旅游资源有效地营销出去袁且能利用以上模式将这种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袁必能为桐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旅游开发作出78-开发模式

12、类型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可呈现形式民俗节庆活动类王圩灯会尧三合龙舟会尧十番锣鼓舞台体验参与型传统表演艺术类裁襟励子尧民俗器具仿真缩微博物馆陈列参观型桐城市博物馆可单设非遗展厅传统民间文学类桐城歌尧六尺巷传说尧鹿儿城传说尧桐城谚语传统美术类桐城玉雕尧桐城剪纸传统医药类汪氏治伤膏体验型传统手工技艺类铸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尧秋石制作技艺尧桐城小花制作技艺尧大关水碗制作技艺尧孔城米饺尧丰糕以旅游商品形式呈现袁 亦可作为在传习所实操体验的形式展现表 1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行模式贡献遥四尧结语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已经成为文化旅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袁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式开发袁也是对遗产进行保护的有

13、效方式4遥 桐城市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最强有力的保障遥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参考文献院也1页张荣天袁管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要要要以皖南地区为例J援遗产与保护研究袁2017(04):37-41援也2页杜裕民袁胡继艳援基于 RMP 理论的皖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援北京城市学院学报袁2015(06):1-5.也3页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 RMP 分析要要要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袁2001(20)院103-110.也4页程遂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民休闲产品开发J.旅游学刊,2010,25(05):11-13.也5

14、页陈炜袁凌亚萍.基于 RMP 分析的广西北部湾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袁2018(06):62-65.也6页汤夺先袁王增武.文化空间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困境论析要要要以当代桐城歌为例J.文化遗产袁2020(04):30-31.渊责任编辑王大奎冤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inTongcheng City Based on RMP AnalysisWANG Huan(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Anhui University

15、 of Foreign Languages,Hefei 231201,China)Abstract: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contains the spirit,concepts,emotions,and genes of our Chinesenation,and is an important core of Chinas long-term development.In the proces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situ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

16、pment in Tongcheng City,this article applies theRMP theory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resource situation,market space,and product status of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city.To explore feasible model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ourism in Tongcheng City,including sta

17、ge performance participation models and museum display and visitmodels.The combin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protection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ources in Tongcheng City,but also drive the economicdevelopment of Tongcheng City.Keywords:RMP Analysi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ourism Market旅游学研究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