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策略研究历史学科 昌江县十月田学校 陈星花一、研究背景家庭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三次改变孟子的学习生活环境而帮助孟子成才。 “曾子杀猪”的故事是信而勿欺的典范,曾子为了给儿子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不顾妻子的阻拦,为兑现诺言而不惜杀猪,成为流传千古的教子佳话。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班主任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合作,对儿童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意识不强、沟通技能低下、沟通策略缺乏、沟通存在障碍等问题正变得非常突出和普遍。
2、这非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也直接导致了家长与班主任关系的紧张或恶化,甚至酝酿了尖锐的冲突。因此,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不仅是学校问题,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首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和现代通讯技术手段无限拓展了学生的社会空间,学生自由支配的机会和可能性越来越多,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对学生的可控信息在其全部信息中的比重在下降,这对学校教育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学校与家长协同实现有效沟通,加强合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需要和迫切。其次,学校教育只有取得家庭教育的配合、支持,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绩效。现代教育科学一致认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方向是否一致,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学校教育要实现促
3、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还有,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这个整体中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分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角色,班主任如何与家长取得有效沟通,已不仅仅是学校问题,更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然而,观察班主任与家长的相片模式,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一)受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双方通过有效沟通以
4、加强合作的意识比较淡薄。观念束缚人。一方面,一些教师至今未能从中国文化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中解脱出来,仍然根据这种角色形象指导自己的言行,往往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这就很难与家长平等沟通,极易产生沟通障碍。另一方面,是家长也深受传统师道观念束缚,加上来自含蓄、内敛型文化的内在约束,许多人还不习惯、不愿与教师进行主动、积极的交流。从这个意义讲,沟通意识不强。(二)与学生家长职业、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差异相关的因素。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职业与社会地位差异、年龄差异,以及多元化的家庭文化,会在客观上造成沟通障碍。(三)对学生个人信息掌握的不对称,造成了沟通的困难,而沟通渠道的闭塞、单纯在客观上不利于二者
5、之间的相互交流。如前所述,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家长和班主任对学生有着不同的要求,这样不可避免地就会在家长和班主任之间产生了针对同一个教育对象的“信息不对称性”,这客观上给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造成困难。但在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才使得沟通成为必不可少。所以家长和班主任之间必须要多方面的讨论,这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二、研究意义学校的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家长配合的学校教育是万万不能的。无数事实已经说明,家庭与学校的高度配合,是取得教育成功的前提与保证。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
6、论在教育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可见,家长和学校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才是促使学生勤奋学习的根本途径。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缺乏家长参与对学校教育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因此班主任要指导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适当的途径,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增进家长与教师的感情,切实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和家教水平,才能使家长成为学校的亲密战友,能更轻松、更有效地与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有目标且愉快的学习阶段。因此,我们要开展班主任与家长沟通途径之行动研究,以期解决上述问题,建成一座心与心之间沟通的桥,使家校合作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让更多的家长积极投身
7、到学校教育活动中来。密切联系班级实际,注意开发资源,积极创新家长沟通的模式,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学生、教师、家长沟通平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能有效、高效地促进学生开展学习。三、研究原则、科学性原则家长沟通内容必须坚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支撑。教师要充分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还要阅读中国传统的教育理论,使教育行动科学、规范进行。、合作性原则尊重、平等、合作原则体现在与家长沟通的全过程。塑造积极平等、民主的家校交流氛围,做到充分尊重家长,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与建议,积极进行互动交流,在交流中探讨,从而使家校协同教育得以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实践性原则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整合教
8、育资源,探索适合各个不同的家长交流模式。坚持实事求是地解决现当代家长、学校、学生之间的问题、矛盾,组织开展班主任,探索创立各种不同模式,真正服务家长、服务学生,紧密家校联系。、激励性原则每一个家长应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家长一样,也有发展潜力,也有获得成功的可能,这样,将会在教育上百倍努力,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因此,在活动中更应引入激励机制,通过语言激励、故事激励等方法,激发家长的教育热情,引导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朝着成功的目标不断进步。、个性化原则同在一个班级学习的学生也是千差万别的,家长的教育方法也各有千秋。遇到问题时,家长们都希望知道别的家长是怎样做的。所以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也是家长
9、们渴望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只有学校和老师才是家长会最合适的组织者。为了学生的成长,我们要加强交流,创设各种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交流平台。四、研究的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认为班主任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克服主观障碍因素入手,使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双方建立期起沟通的意愿培育正确的沟通理念是从“意识形态”领域解决沟通障碍的关键,总原则是:双方应充分认识沟通的必要性,真正重视沟通。但班主任应当在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发挥更多的主动性。首先,班主任自身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应当从思想上重视这种交往,把家长视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合作者,积极主动地建立与家长经常性的
10、联系,以利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与家长商讨如何使孩子成长得更好的方法。教师应该明确,差异是沟通的基础,但沟通不是为了排斥差异,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教师应当了解,要实现有效的沟通,沟通的参与者必须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平等的沟通机会,并且都愿意倾吐自我,尊重彼此的观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同时,沟通的参与者都被沟通活动所吸引,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共同创设交往的情境。其次,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固然重要,沟通不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技巧和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化形式。学校的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经验等方面往往比家长高出一筹,因此班主任应当在沟通活动和培育家长的
11、沟通意识、消除沟通心理障碍方面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沟通机会开拓沟通渠道建立密切稳定的师生关系系统。例如,班主任可以在开学之初即着力于强化制度化沟通的理念。明确沟通是正常、必要的环节,不沟通是不正常的,家访不等于告状上门,找家长了解情况也不等于“请家长”,越是现代型的教育,就越要强化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铺垫在先,说明在前。有利于祛除顾虑,表明姿态,培育经常性沟通的观念或意识,也能为今后的实际沟通、合作创造条件。(二)构筑信任平台是班主任与家长实现良好沟通与合作的关键与前提沟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信任是合作的台阶,没有高度的信任就不可能有非常成功的沟通。信任是班主任实现与学生家
12、长良好沟通、开展合作的心理基础。能使交谈气氛和谐一致,提高双方的心理相容度。与家长谈话,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边活动,是语言、情感的双向交流。家长的为人、阅历、性格特征、心理因素等直接影响着谈话效果。所以要以诚相待,取得家长对班主任的信任,才更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教育学生。首先,班主任首先要设身处地的理解家长。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的教育阅历、方法、理智感等要比家长更高一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与我们“望生成才”的愿望是一致的,理解家长生活质量、文化素质及对教育的理解与看法与我们教师都是有偏差的,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入学校后不管不问,这也正是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和对教师的尊重,他们
13、受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相信学校相信教师,他们一致认为学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教师一定能有好多方法,教育好他们的孩子,他们不知道现代教育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更不知道现代教育的统一性和互动性。有了这样的心理前提,我们就会取得家长的理解从而达到沟通的可能。其次,班主任还要让家长理解自己的诚恳的负责任的态度,就是要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沟通的认真,而不是虚与委蛇。事前要对该学生的方方面面作充分的了解,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学生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你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孩子特别关心、重视,以及你工作细致、
14、认真负责的好印象,家长也会提升其责任心;这样从情感上容易迅速沟通。(三)班主任要坚持多元化原则,因人而异的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常言说“人过一百,各色各样”,交流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情而异。换言之,与不同的家长,在不同的情况下交流,需要有不同的方法策略。 对于有教养的家庭,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的措施,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学生家长一起,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对于溺爱型的家庭,交谈时,更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
15、,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纳你的意见。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孩子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帮助和说服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千万不要袒护自己的子女,因溺爱而隐瞒子女的过失。 对于放任不管型的家庭,班主任在交谈时要多报喜,少报忧,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发展前途,激发家长对孩子的爱心与期望心理,改变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态度,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对孩子的教育活动。同时,还要委婉地向家长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的影响,使家长明白,孩子生长在一个缺乏爱心的家庭中是很痛苦的,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感情,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创造一个合
16、适的环境。 对性格粗暴,刚愎自用、甚至蛮不讲理的家长,要以冷对“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越是难以理喻,就越要坚持晓之以理;要做到先倾听而后以动。要宽容、理解。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沟通形式的多样化。例如,用信函方式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信息虽然非常费事,但也有其独特的适用面,写信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家长个性固执或性情暴躁,与其交谈,难以形成共识,容易引起负作用,而用联系信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示方法,容易被学生家长接受,并触发一些冷静思考,从而改进教育孩子的方法。二是遇到不宜面谈的问题。如学生有偷摸、早恋等行为,向家长面对面挑明,一则家长脸上无光、很尴尬,再则容易导致家长的过激行为,如打孩子。而
17、通过家长联系信,可以含蓄地指出学生在校内外的有关表现,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引起家长的警觉和重视。四、研究后的几点思考、克服互相埋怨情绪。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教师与家长间易互相埋怨,一方怨老师不会教,一方怨家长不会养。这样,导致双方产生对立情绪。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交流时,要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办法,防止只“揭短”“告状”的现象。、避免伤害家长的感情。班主任往往对喜欢的学生大力表扬,而对一些不称心的学生指责有加,在家长面前大力批评,好事没一份,坏事份份有。这样,导致家长感情受到了伤害,迁怒于孩子。结果造成学生家长怕见老师,于是影响了家校的联系。因此,在与家长交往中,教师要客观对待学生的错误
18、,以商量的口气与家长共商教育方法。、正确评价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接触,往往离不开评论学生。这时,首先要了解家长的道德修养水平,先请家长谈学生在家的表现,随后班主任才谈学生在校表现,这样避免家长由于学生在校出现问题产生心理压力,搞僵关系。其次要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不能好的都好,坏的全坏。应让家长听到教师的肺腑之言,使其产生与班主任共同教育学生的愿望。教师与家长谈话时,千万要避免只“告状”,除将孩子的问题告诉家长,对孩子的进步也要实事求是地谈。在谈孩子的缺点时,教师还应主动、坦诚地检视自身在工作中的失误,商讨纠正、改进的措施。让家长觉得你是在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的孩子,从而接受你的意见并积极合作。总而言之,班主任是连结、协调家校关系的纽带,同家长的交往是班主任工作中不能轻视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应学会与家长交流沟通,才能共同教育好学生,完成各项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