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儿童发展心理学.ppt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039093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PPT 页数:481 大小:29.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心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1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1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1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1页
儿童发展心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1编辑版pppt 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n第一篇 总论n第二篇 认知和语言的发展n第三篇 情绪、个性和社会化2编辑版pppt第一章 导论n概述n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n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n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编辑版pppt第一节 概述n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n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n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4编辑版pppt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n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什么是发展心理学?n狭义:发展心理学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

2、律。n广义: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n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和规律;n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n研究人类个体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n2 2、发展心理学的分化。、发展心理学的分化。n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n3 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出生18周岁5编辑版pppt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n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n真正的心理发展模式应该具有普遍意义,即反映生活在各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儿童

3、共有的发展过程。n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n3、解释和测量个体差异。n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n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6编辑版pppt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n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n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描述。n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7编辑版pppt第二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n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n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n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n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n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n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8编辑版ppptFigure 3.199编辑版pppt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n

4、1、绝对决定论。n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华生的环境决定论;n2、共同决定论。n3、相互作用论。n(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n(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n(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10编辑版pppt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n连续性:外部环境决定论者;量的累积;如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n阶段性:内部成熟决定论者;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成熟论者、皮亚杰、弗氏;n新生儿期(0-1个月)n乳儿期(1个月1岁)n婴儿期(1-3岁)n幼儿期(3-6、7岁)n童年中期(611、12岁)n童年晚期或少年期(11、12-14、15岁)n青年早期(14

5、、1517、18)一11编辑版pppt三、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n主动与被动;n理论流派;n观点;12编辑版pppt四、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n对稳定性的不同理解;n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的道理;13编辑版pppt五、不同情境中的一致性。n人是社会的动物;n人是情境的动物;n一致性与不一致性?14编辑版pppt六、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n如何理解关键期?n有哪些关键期?15编辑版pppt第三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n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n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n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n1、20世纪早期。问卷法:客观研究方法n强调发展是成熟的结果;n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资

6、料;n弗氏和行为主义的兴起;16编辑版pppt2、二次大战到60年代中期。n背景:心理分析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已成为美国儿童心理学的支柱。n主要研究内容:n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n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n偏爱实验室的研究;17编辑版pppt3、60年代中期到现在。n重新发现了皮亚杰的理论:背景和原因;n重新研究遗传和成熟对行为的影响;n试图把认知发展和社会行为联系起来;n将儿童心理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如智力测验量表;18编辑版pppt三、中国儿童心理科学的发展历程。n(1)本世纪20年代,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被介绍进来;n(2)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年)n(3)30、40年代对语言

7、、绘画、性格评定的研究以及对皮亚杰实验的重做;n(4)80年代以来关注社会性发展、独生子女研究等;19编辑版pppt第四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n一、横向研究。n1、是指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如研究4-6岁幼儿的元认知发展。n2、优点。n时间短,取样大。n3、不足。n不能反映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特点,尤其是心理发展的一些转折点。20编辑版pppt幼儿任务元认知知识在幼儿任务元认知知识在Q5上的水平分布上的水平分布21编辑版pppt1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n1.1 被试:被试:n以年龄为抽样标准,从南师附幼的三个小班、中班、大班中各抽取4.

8、2-4.5、5.2-5.5、6.2-6.5的儿童30名组成一个90人的样本,其中男女各半。n1.2 材料:材料:n儿童从事各种不同活动的图片:讲故事、绘画、拼图、游戏、进餐活动、睡觉活动、做操、音乐活动、数学活动(图片见附录);三幅拼图:一幅块数少且有分割线,一幅块数很多但很大,一幅块数很多且很小;一张有六个娃娃在玩耍的图片;n1.3 程序:程序:n全部研究以一对一方式进行,在幼儿比较熟悉的、相对安静的睡觉房进行。研究者与儿童之间相互熟悉,幼儿不对研究者感到陌生。n研究者坐在儿童旁边,随机呈现Q1-Q8的问题,记录幼儿的回答,同时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追问,如“为什么

9、?”、“你怎么知道的?”。具体问题见附录。n1.4 计分:计分:nQ1、Q2、Q3主要考察的是幼儿的个体元认知知识;Q4、Q5、Q6主要考察的是幼儿的任务元认知知识;Q7、Q8主要考察的是幼儿的策略元认知知识。每个问题分四级水平,从0-3,幼儿元认知知识的自我意识能力越来越高。具体记分标准见附录。在幼儿回答时,注意记录幼儿的反应时。n统计软件采用的是SPSS11.0。22编辑版pppt二、纵向研究。n(1)含义。n是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定期的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n(2)举例。n美国的head start计划。n(3)优点与不足。n优点:能探明从量变到质

10、变的过程,早期发展与以后阶段心理发展的关系。n不足:被试的代表性问题,时间长,耗资多。23编辑版pppt三、跨文化研究。n(1)含义。n是指同一个课题通过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儿童进行研究,以期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和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n(2)举例。n由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台北师范大学、美国埃里克森研究院的五校联合项目“建桥”。n(3)意义。n寻找理论的普适性和跨文化意义。24编辑版pppt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n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n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n第三节 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n第四节 儿童动作的发展25编

11、辑版pppt引子:个体的生命发展一、染色体、DNA和基因。二、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三、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四、蛋白质的合成。五、显性和隐性基因。六、遗传疾病。第一节 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26编辑版pppt引子:个体的生命发展1、个体发展的基因型与表现型。2、两种不同水平的遗传物质。3、人体两种构造和功能的细胞。27编辑版pppt1、个体发展的基因型与表现型。n基因型是生物体一切遗传基础的总和,是肉眼看不到的东西。n表现型是我们平时看到的每个个体的表现特征,是个体所有性状的总和,是可以观察到的,它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28编辑版pppt2、两种不同水平的遗传物质。细胞水平染色体分子水平脱

12、氧核糖核发酸(DNA)29编辑版pppt3、人体两种构造和功能的细胞。生殖细胞:精细胞、卵细胞体细胞:构成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器官和神经系统这些组织30编辑版pppt一、染色体、DNA和基因。1、染色体的数量。2、染色体的物质构成。3、染色体的结构。4、DNA分子的自我复制。31编辑版pppt 1、染色体的数量。23对染色体:对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对性染色体32编辑版ppptFigure 3.133编辑版ppptFigure 3.334编辑版pppt2、染色体的物质构成。n染色体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质这两类化学物质组成。n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35编辑

13、版pppt3、染色体的结构。n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n类似一个盘旋上升的梯子,两边由磷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相连接,梯子的阶梯由脱氧核糖核酸碱基氢键碱基脱氧核糖核酸相连。n碱基配对遵循“碱基互补原则”,即G与T,A与C相连n2000级的阶梯连接。n遗传学家认为赋予每个基因特性的正是这些梯级两边碱基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正是由这些化学梯级两边近一定顺序排列的碱基组成。36编辑版ppptGenetic FoundationsCopyright 2003 Allyn&Bacon37编辑版pppt38编辑版pppt39编辑版pppt4、DNA分子的自我复制。nDNA双链自行解开,碱基从它们的梯子里分离,C和

14、G分离,A和T分离,成为两条核苷酸长链,然后DNA分了的每一半都可以建造一个和分离前那一半相同的另一半。n正是因为DNA分子的自我复制功能,亲代的遗传信息才能传递给下一代,人体的所有细胞才具有与受精卵同样的遗传密码。40编辑版pppt五、显性和隐性基因。n1、遗传学家孟德尔的研究,他的研究依据:一对基因决定一种性状。n2、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成对的基因决定的。这成对的基因位于相对染色体的对等的位置上,称等位基因。n3、等位基因是指在同源染色体上位置相同、控制相对性状发育的基因,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n4、在决定子代的性状表现时,力量较强的,在性状上能表现出来的叫显性基因,反之则为隐性基

15、因。41编辑版pppt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遗传案例nP30nA代表卷发基因,a代表直发基因,那么有可能存在的等位基因的结合有、A a(a A)、a a三种组合,但只表现为两种性状。42编辑版ppptDominant-recessive Mode of InheritanceCopyright 2003 Allyn&Bacon43编辑版pppt六、遗传疾病。n遗传疾病一般由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造成。n1、基因突变。n2、染色体异常。44编辑版pppt1、基因突变。n(1)基因突变的原因。n(2)基因遗传病的类型。n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n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n 性连锁显性遗传n 性连锁隐性遗传45编辑

16、版pppt(1)基因突变的原因。基因突变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化学成分、DNA链上某一小段由于某种原因所引起的分子结构的变化。46编辑版pppt(2)基因遗传病的类型。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个体只要有一个缺陷基因,就是遗传病患者,而且肯定会将这个缺陷代代遗传,如多趾畸形、软骨发育不全等;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苯丙酮尿症、色盲;47编辑版pppt 苯丙酮尿症1、临床表现:毛发淡、肌张力高,走路不稳、智力落后、寿命短。2、遗传图式见P323、7个月前的饮食干预。48编辑版pppt 色盲1、遗传图式见P332、结论:传男不传女49编辑版ppptFigure 3.550编辑版pppt 2、染色体异常。n

17、(1)染色体异常的原因。n(2)案例先天愚。n(3)案例性染色体异常51编辑版pppt (1)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染色体异常是由于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减少或增加,染色体某一节段的短缺或易位造成的。52编辑版pppt (2)案例先天愚A、临床表现:眼距大、通关手、圆脸饱满、口小舌大、伸舌流涎B、原因:第21号染色体偏差C、怀孕十六周羊膜穿刺检查诊断53编辑版ppptFigure 3.654编辑版pppt(3)案例性染色体异常A、特纳氏综合症。患病女子只有45条染色体,22对常染色体和1条性染色体,少掉另一条性染色体。患者缺乏卵巢组织,副性征缺乏,智力迟缓。B、克兰费尔特氏综合症。多一条附加的X染色体

18、,是XXY,而不是XY,表现出女性特征,智力迟缓。55编辑版pppt第二节 胎儿的发育与先天素质n一、胎儿的发育过程。n1、胚种期。n2、胚胎期。n3、胎儿期。n二、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n营养;疾病;药物;辐射;情绪;56编辑版ppptFigure 3.857编辑版pppt从受精到着床58编辑版pppt受精卵59编辑版pppt天60编辑版pppt个月61编辑版pppt个半月62编辑版pppt个半月63编辑版pppt个月64编辑版pppt个月(重约克)65编辑版pppt个月66编辑版pppt个月67编辑版pppt个月68编辑版pppt个月69编辑版pppt个月70编辑版pppt出生71编辑版pp

19、pt二、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n1、营养大脑发育。n2、疾病n3、药物n4、辐射n5、情绪;72编辑版pppt第三节 儿童身体、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n一、身体的发展。n二、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n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73编辑版pppt一、身体的发展。n1、身高和体重。n发展特点:波浪式发展,时快时慢。n2、身体各系统的发展。n神经系统在出生后发育最快,淋巴系统在第一个十年发展较快。n身体的发展遵循头尾原则(从头到尾)和远近原则(由近而远)。74编辑版pppt2、身体各系统的发展。75编辑版pppt妊娠妊娠2月月 5月月 新生儿新生儿 2岁岁 6岁岁 12岁岁 25岁岁头部在身体中所占相对

20、比例的变化头部在身体中所占相对比例的变化76编辑版pppt二、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n1、脑重量的增加。n2、脑皮层结构复杂化。n3、儿童脑电图的特征。n4、脑的反射活动。77编辑版pppt儿童脑量的增长78编辑版pppt2、脑皮层结构复杂化。n脑重的增加不是神经细胞增殖,而是神经细胞结构的复杂化与神经纤维的伸长。n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6岁末已经几乎达成n脑区分工79编辑版pppt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80编辑版ppptAlbert Einstein 的脑的脑81编辑版pppt 脑机能定位82编辑版pppt 脑整体概观脑整体概观83编辑版pppt 脑神经网络图84编辑版pppt躯体各

21、部分在大脑中的面积85编辑版pppt鲁利亚的“大脑机能联合区”学说86编辑版pppt机能联合区机能联合区机能级区机能级区区位区位第第一一机机能能联联合合区区:调调节节紧紧张度和觉醒状态张度和觉醒状态脑干的上下行脑干的上下行网状系统网状系统第二机能联合区:接受、第二机能联合区:接受、加工和保存信息加工和保存信息一一级级区区:感感觉觉中中枢枢,负负责责感感觉觉水水平平的加工的加工大脑两半球后大脑两半球后部部二级区:完成较高水平的知觉加工二级区:完成较高水平的知觉加工三级区:进行综合加工三级区:进行综合加工第三机能联合区:规划、第三机能联合区:规划、调节和监督复杂活动形式调节和监督复杂活动形式一一级

22、级区区:负负责责运运动动的的输输出出,控控制制包包括言语在内的肌肉运动括言语在内的肌肉运动中央前回的运中央前回的运动区动区二级区:负责制定运动的时间模式二级区:负责制定运动的时间模式运动前区运动前区三级区:负责高级的计划和监控三级区:负责高级的计划和监控前额叶前额叶87编辑版pppt斯佩里(S.Morgan)的儿童脑发育阶段说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机能联合区第一机能联合区胎儿期成熟胎儿期成熟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一级运动与感觉脑区一级运动与感觉脑区胎儿期成熟胎儿期成熟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二级运动与感觉脑区二级运动与感觉脑区开始于胎儿期,开始于胎儿期,5岁岁成熟成熟第四阶段第四阶段三级感觉传入脑区三级感觉传

23、入脑区58岁成熟岁成熟第五阶段第五阶段三级运动与计划脑区三级运动与计划脑区12岁成熟岁成熟88编辑版pppt3、儿童脑电图的特征。n脑电波发育顺序:n两个加速期:5-6岁;13-14岁89编辑版pppt4、脑的反射活动。90编辑版pppt吸吮反射吸吮反射 Rooting reflex91编辑版pppt达尔文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抓握反射)Darwinian reflex92编辑版pppt巴宾斯基反射(足趾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足趾反射)Babinski reflex93编辑版pppt行走反射行走反射Walking reflex94编辑版pppt强直性颈部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 Tonic ne

24、ck reflex95编辑版pppt第四节 儿童动作的发展n一、动作发展的规律。n1、从上到下。n2、由近及远。n3、由粗到细、由大到小。n二、动作发展的阶段。n三、动作发展的训练。96编辑版pppt97编辑版pppt98编辑版pppt99编辑版pppt第三章 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n第一节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n第二节 婴幼儿知觉的发展100编辑版pppt引子:感知觉及其关系1、感觉n含义: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对直接反映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n意义:通过感觉器官获得外部信息,是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感觉剥夺实验。n2、知觉n含义:知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对直接反映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整体属

25、性的存在、特征及彼此关系的觉知过程。亦即个体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n3、感觉与知觉的关系n感觉发生在知觉之前,为知觉提供“原料”n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也就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101编辑版pppt感觉对比(同时对比)感觉对比(同时对比)102编辑版pppt103编辑版pppt你看到了一位你看到了一位乐乐器演奏家器演奏家还还是一位女孩的是一位女孩的脸脸呢?呢?104编辑版pppt花瓶还是人头?花瓶还是人头?105编辑版pppt106编辑版pppt107编辑版pppt老妇人还是年轻女孩?老妇人还是年轻女孩?108编辑版pppt蓝蓝色那一面是在色那一面是在里里面的左面的左后后方方还还

26、是外面的左前方呢?是外面的左前方呢?109编辑版pppt戴项链的少女 可怜的老妇人110编辑版pppt不可能图形不可能图形111编辑版pppt112编辑版pppt113编辑版pppt第一节 婴幼儿感觉的发展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1、反射行为;2、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出现,最后就会使原先出现的定向反射完全消失。去习惯化是指个体已对某种刺激形成习惯之后,又出现一个新的刺激,这时个体又产生了反射行为,表明个体能将新刺激与旧刺激加以区别。这种恢复了对新事件的兴趣的现象称为“区习惯化”。衡量的标准:心率的变化。114编辑版pppt返回115编辑版pppt返回11

27、6编辑版pppt117编辑版pppt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4、视觉偏爱。118编辑版pppt二、视觉的发展。1、视觉集中。视觉调节机能差好;视觉的焦点根据客体的远近进行调节。视觉集中与视觉追随现象。2、光的察觉。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绝对阈限的低值高于成人。3、视敏度。视敏度是指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119编辑版pppt封闭性原则封闭性原则 120编辑版pppt二、视觉的发展。测量幼儿视敏度的方法:(1)视觉偏爱法。(2)视动眼球震颤法。(3)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枕叶的脑电波变化)4、颜色视觉。出生时的黑白色,3-4个月时分辨彩和非彩。红色是最先

28、觉知的。测定婴儿能否辨别颜色的方法:(1)视觉偏爱法;(2)记录脑电活动;(3)去习惯化;(4)配色法、指认法、命名法。121编辑版pppt三、听觉的发展。1、新生儿的听觉。新生儿不是聋子,能听见声音,还能区分声音的高低、持续时间。新生儿对人声作出的反应最多。新生儿具有了使自己的身体动作和成人的声音模式同步。2、崔海柏的听觉敏度测验。P82122编辑版pppt四、嗅觉。1、新生儿具有嗅觉,能区分好几种气味。2、对母亲的特殊嗅觉。3、嗅觉的灵敏度的生物学意义。123编辑版pppt第二节 婴幼儿知觉的发展n一、整个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n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n三、空间知觉n1、形状知觉n2、大小知

29、觉n3、深度知觉n4、方位知觉n四、时间知觉n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124编辑版pppt一、整个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1、埃尔金德的实验。(1)指导语:“我要给你看一些画,每次只看一张。你要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它们看起来象什么。”(2)实验结果。71%的4岁儿童关注部分与个别;9岁中只有21%;11%的4岁儿童既看到了个别又看到了整体;9岁儿童79%能关注整体。(3)结论。揭示了儿童认识物体的部分知觉和整体知觉的过程,先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然后走向整体,接着既看到整体又看到个别。2、启示。儿童逻辑发展上的“慢动作”,这个年龄的儿童还不认识同一幅画可以赋予不同的意义。125编辑版pppt126编辑

30、版pppt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1、色、形两维发展孰先孰后的争论。2、陈立的研究。(1)研究方法:四种基本色:红、黄、兰、绿;四种基本形:圆、方、长、三;互相结合成16种。(2)研究结果:儿童的形状抽象早,3岁达100%,随后下降,颜色抽象比率上升,4.5岁达高峰,后颜色抽象又开始下降。(3)结论:3岁前形状抽象占优势,4岁是颜色抽象占优势,6岁后是同一抽象占优势。127编辑版pppt三、空间知觉n1、形状知觉n(1)范茨的视觉偏爱实验;靶心图、线条图、有图案的圆盘注视最长。n(2)特性:活动的、清晰的、曲线的n2、形状知觉的发展特点。n小班:圆形、方形、三角形;n中班:拼简单的图形;n大班:

31、立体图形;n3、发展顺序;圆正三半圆梯菱平行128编辑版pppt2、大小知觉(1)视觉恒常性:客体的映像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不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2)鲍厄的实验。P90129编辑版pppt3、深度知觉吉布森的视崖实验:方法结论启示130编辑版pppt视崖实验视崖实验131编辑版pppt视崖实验视崖实验132编辑版pppt4、方位知觉。(1)上下概念。(2)左右概念。(3)案例说明。133编辑版pppt四、时间知觉。1、皮亚杰:儿童时间观念的三类运算2、时间概念的类别3、时间的三类属性。4、时间久暂观念的获得。5、High Scope课程提供的时间获得建议。6、教师帮助幼儿建构时间意识时

32、的常用策略。134编辑版pppt1、皮亚杰:儿童时间观念的三类运算 事件的序列,它构成时间的先后次序;发生在某一时间内的事件的时间间隔,即时间久暂观念的由来;时间度量。135编辑版pppt 2、时间概念的类别 经验性的时间概念、逻辑性的时间概念和习俗性的时间概念。其中经验性的时间概念是指,主体对于某个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持续性的亲身感受,如幼儿对每日生活作息制度的一个适应;逻辑性的时间概念是指,主体对于某个事件顺序的主观推理,如幼儿知道制作拼图要经过绘画分割拼装三个步骤;习俗性的时间概念是指那些被大家所接受的划分时间的方法和观念,如午餐后的读书时间、早晨来园时的游戏时间等。136编辑版pppt 3

33、、时间的三类属性。时间具有自然时间、社会时间和钟表时间三类属性。自然时间是指自然界的起起落落,昼夜交替;社会时间是一种社会变迁;钟表时间则是一种机械的装置。儿童对时间的认识是从自然时间开始的,年龄越小的幼儿越倾向于使用自然时间。137编辑版pppt 案 例 一 “哎呀,不够了,快涂吧。(指时间)”;“(抬头看了一下活动室上方的钟)还有20分钟,我海草还没涂完呢。”“哎呀,别说了,赶紧涂呀。”“快点,要到时间了。”“你们快点,我都分割了。”(幼儿虽然嘴巴一直在说,可还是不停地分心,讲话,根本没有赶紧涂)”138编辑版pppt 案 例 二 一个幼儿活动后的反省:“我发现画得不对,本来想重画的,可发

34、现时间来不及了,就在上面打了个叉,(教师规定五分钟完成)又在旁边补了一下。”139编辑版pppt 案 例 三 在等待全班安静下来从而可以玩游戏时,幼儿都能很强烈地呼吁:别吵了,要不就没时间玩游戏了,浪费的是我们玩游戏的时间。140编辑版pppt4、时间久暂观念的获得。时间久暂观念的获得要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通过对时间与距离、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来逐渐形成。如两个幼儿同时离开教室,一个到离教室较近的滑梯,一个则到较远的秋千处,两人同时到达。他们都会认为到秋千处花的时间更多,因为他跑得远。另外,一个幼儿走向滑梯,一个幼儿跑向秋千,尽管两人同时开始,同时停止,他们仍然想信跑的人比走的人用的时间多。成人难

35、以纠正幼儿的这种认识,但是可以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幼儿观察活动开始和结束。让幼儿注意一个活动的开始、结束与时间有关,而与其间发生的事件无关。141编辑版pppt儿童时间知觉与时间观念的获得 儿童时间观念的的获得首先是从时间序列开始的,如3、4岁的幼儿经常会考虑时间和事件的顺序问题。他们会问:妈妈什么时候来?我们现在能不能走?我的生日是不是快到了?我先把外衣脱掉,然后去找王老师,告诉他我今天准备干什么,然后就去积木区。固定的一日活动顺序给幼儿提供了理解时间的特定途径。要强化幼儿对时间序列的理解,教师要在和幼儿的日常交谈中有意识地提到各个环节的名称,绘制一日生活流程图。142编辑版pppt5、

36、High Scope课程提供的时间获得建议。提供给幼儿一些能发出开始和结束信号的材料;各种计时器,闹钟,节拍器;根据日程表,在时间转换时使用一定的信号。带领幼儿玩“开始结束”的游戏。体验和描述不同的运动速度。体验和比较时间的长短。观察季节的变化。认识钟表和日历的功用。描述和表征过去的事件。识别、描述和表征事件的顺序。143编辑版pppt6、教师帮助幼儿建构时间意识时的常用策略。从1数到10;看钟表时间;倒数或正数123;以中等速度的同伴为参照点;以小组活动为参照点;教师和幼儿同时完成一个任务;以某种东西作为奖励;以单位时间内的制作数量作为参照。以某段幼儿熟悉所音乐作为背景,当音乐结束时,儿童必

37、须做完该做的事。144编辑版pppt五、儿童观察力的发展。1、观察力的内涵。2、观察力的四个方面。3、儿童观察图画的三个阶段。4、儿童观察事物的两种感知方式5、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趋势。145编辑版pppt1、观察力的内涵。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观察力是个人在系统训练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经常的个性品质。146编辑版pppt2、观察力的四个方面。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持续性观察的细致性观察的概括性147编辑版pppt3、儿童观察图画的三个阶段。列举阶段(3-6岁)描述对象阶段(7-14岁)解释对象阶段(15岁起)148编辑版pppt4、儿童观察事物的两种感知方式

38、冲动型沉思型149编辑版pppt5、儿童观察力发展的趋势。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从冲动性向思考性方向发展;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150编辑版pppt第四章 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n引言n第一节 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n第二节 思维发展阶段151编辑版pppt 引 言(一)关于认知。1、认知:又叫认识,涉及知识的获得、加工、组织和应用的复杂的心理活动。2、广义认知:指人的认识活动,如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推理等。3、狭义认知:指思维或记忆。(二)认知研究的目的。1、描述儿童的认知功能如何随年龄变化而生长。2、说明或揭示儿童认知功能变化的因素或

39、机制。(三)知研究的两种认理论。1、皮亚杰认知建构论。2、信息加工理论。152编辑版pppt皮亚杰发展心理学的四个基本假设1、普遍成就假设:思维中的某些进展是所有儿童均可获得的;2、自然获得假设:儿童本身具有认知世界的内在趋向;3、不变顺序假设:认知过程遵循着一个不变的发展顺序,发展既不可能以超越某一阶段的形式跳跃进行,也不可能倒转逆行;4、层次综合假设:儿童从一个认知阶段向下一个认知阶段的运动是由某些过渡规律或机制,皮亚杰提出的同化、顺应及平衡机制支配的。153编辑版pppt第一节 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n一、皮亚杰简介n二、思维的起源n三、思维的结构n四、思维的机制154编辑版ppp

40、t一、皮亚杰简介1、出生年(Jean Piaget 1896-1980)2、学术造诣:生物学发生认识论3、哲学流派:机能主义4、主要观点:适应;155编辑版pppt二、思维的起源(一)关于思维起源的不同说法。1、唯心论者、成熟论者:思维来自先天遗传;2、经验论者:思维来自对客体的知觉,思维的内容来自客体,思维的形式来自对客体的抽象。3、皮亚杰的观点:思维来自于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二)人类的两种经验。1、物理经验:对客体自身属性的反映;2、数理逻辑经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属性,是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运算作用于客体后产生的经验。(三)相互作用论的发展意义。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15

41、6编辑版pppt三、思维的结构。1、思维的结构。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组织的内容是动作的或概念的,而组织的结果就是结构。2、认知结构组织的基本单元:格式。3、格式与图式。格式:动作的组织或结构,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如吸吮格式,经过练习和概括,能运用到其它客体上去。图式:是指儿童对于一个事件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如婴儿对面孔的表征。4、运算结构的获得是智慧或认知发展的核心。运算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结构,是一种可逆的观念上的操作。5、认知结构受年龄影响,不同年龄段儿童认知结构的复杂性不同。157编辑版pppt四、思维的机制。(一)适应和组织。1

42、、思维的本质:适应。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低级智慧是动作的组织,高级智慧则是经验内容的组织;适应是不断地运用和修改对外在世界的内部表征的过程,是认知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2、组织的倾向包含在生物遗传中,是适应机能的一部分。3、思维的目的是:个体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158编辑版pppt四、思维的机制。(二)同化和顺应。1、同化。2、顺应。3、同化和顺应的关系。同化和顺应相辅相成,有时同化占优势,有时顺应占优势。同化占优势时,表现为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顺应占优势时,表现为儿童的模仿性游戏,完全按时外界事物外部特征来塑造自己的动作。4、同化和顺应的平衡。5、平衡的机制:自我调节

43、。159编辑版pppt四、思维的机制。总结:1、思维的机制就是同化和顺应两种适应机能不断从低级的平衡达到高级的平衡的过程。2、平衡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160编辑版pppt第二节 思维发展阶段n一、感知运动期(0-2岁)n二、前运算时期(2-7岁)n三、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n四、形式运算阶段n五、对皮亚杰理论的简评161编辑版pppt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完整性这四个发展阶段具有质的差异,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和谐的、统一的整体。因此,在某一特定的阶段里,儿童的所有行为特点都应集中地反映出他所处的这一阶段的特点。儿童认知行为的这种统一性是其内部心理结构完整性的体现;而完整性是

44、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核心之一。162编辑版pppt费尔德曼的质疑皮亚杰将发展阶段间的差异绝对化了。他认为,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新的行为特点总是在旧的发展阶段完成之前就出现了。在同一时间里,儿童可以同时表现出几个不同发展阶段的行为特点。163编辑版pppt一、感知运动期(0-2岁)1、本阶段思维特点。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2岁左右形成智慧结构。2、本阶段智慧发展分六个阶段。164编辑版pppt1、第一分阶段:反射练习期(0-1个月)(1)智慧的基础:反射。(2)思维的形式 无条件反射 反射练习巩固无条件反射结构 扩展了的无条件反射165编辑版p

45、ppt2、第二分阶段:习惯动作期(1-4.5月)(1)智慧的基础)智慧的基础:反射动作及动作的联合(2)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形式:行动单元看听格式;吸吮抓握格式;看抓握格式;(3)思维的特点)思维的特点:自我中心、无目的性、陶醉于过程166编辑版pppt3、第三分阶段:有目的动作初步形成期(4.59月)(1)智慧的表现)智慧的表现。有目的的动作开始形成,开始为达到某一目的而采取某种行动。(2)发展的前提)发展的前提。视觉与抓握动作的协调;动作的范围由自身扩展到客体世界。(3)发展的方式)发展的方式。通过动作作用于客体,引起客体的变化,而客体的变化又进一步引起主体的动作,动作与动作的结果产生循环动

46、作与动作结果分化。(4)皮亚杰的判断。)皮亚杰的判断。不相信儿童有真正的意向性行为。167编辑版pppt4、第四分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9-11、12月)(1)智慧动作出现。动作的手段和目的分化,一些动作格式被当作目的,一些动作格式被当作手段。(2)动作格式之间的关系灵活化、概括化。儿童能动作不同的动作格式来解决新问题,就象掌握了概念的儿童用概念来理解世界一样。(3)同化格式占主导。168编辑版pppt5、第五分阶段:手段与目的分化进一步协调期(11、12-18月)(1)智慧的基础。动作手段和目的的分化或协调;(2)特点。尝试动作、调节动作。偶然尝试,通过积极的试验以发现新手段。(3)儿

47、童智慧发展的关键阶段:发现事物间的关系。169编辑版pppt6、第六分阶段:符号表征期(1824月)(1)思维的发展:由外而内。外在的动作尝试内在的心理操作、心理表征、符号表征。(2)智慧发展的结果。象征性游戏、延迟模仿、语言出现。170编辑版pppt二、前运算阶段n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n2、直觉形象思维阶段(4-7岁)171编辑版pppt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1)象征性思维:象征性符号、象征性游戏。(2)前概念:具体的、动作的,而不是抽象的、图式的。它摇摆于概念的一般性和组成部分的个别性之间。如“帽子”这个概念在儿童看来特指的是他专戴的那顶帽子。“两个月亮”。

48、(3)未形成合乎逻辑的推理,存在“滥绎”现象。172编辑版pppt2、直觉形象思维阶段(4-7岁)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1)思维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如大量的守恒实验所表明的。(2)自我中心性。儿童直觉思维的调节机制:(1)集中化。(2)离中化。儿童直觉思维的局限:缺乏同化现实于思想格式和顺应思想格式于客观现实之间的平衡。(同化与顺应的能力)173编辑版pppt 非守恒的原因 儿童只注意到事物的一种状态、一个维度,而没有看到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变化的过程。174编辑版pppt 守恒发展顺序数目守恒(6-7岁)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体积守恒(12岁)175编辑版ppp

49、t守恒发展顺序:数目物质长度面积重量体积176编辑版pppt 自我中心思维 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不能向客观事物离中,只能考虑自己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177编辑版pppt三、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n1、获得了守恒性。n2、群集结构的形成。178编辑版pppt 1、获得了守恒性。儿童通过同一性、补偿性、逆转性实现了思想的转化,取得了守恒。守恒获得的关键:思想的离中化。179编辑版pppt2、群集结构的形成。群集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分类系统,是群集运算的一部分。群集运算有两种形式:类群集运算:人儿童、成人系列化群集运算:AB

50、,B C,A C180编辑版pppt五、对皮亚杰理论的简评。1、不足。2、优势。3、如何超越?181编辑版pppt费尔德曼的非普遍性发展理论1、对儿童认知结构整体性的重新认识。2、从普遍性范畴到独特性范畴的认知发展连续统。3、对认知过程中发展变化的理论探讨。182编辑版pppt1、对儿童认知结构整体性的重新认识。(1)儿童头脑中不存在一个所谓完整的认知结构,也不可能有一个和谐的、内部的、统一的模式支配儿童所有的认知行为。但是在儿童漫长的认知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不同质的行为变化,因此,以质的差异为标准而划分阶段可以作为一种假设的模式来测量和估价儿童的实际行为表现。(2)四 个阶段在总体或抽象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