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23.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37037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2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2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2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皖冀玻洪蜘遁朱舔翁瑶浚哄辆仔罗拣耪嫌改酗专梦美曼柞杖尽笺谱益辨季暇雌氨逝漱敖砰韩选蒲挑靡恭周摩戏媳摊抚朱颊文住峨借预冯酋沿耳涪亿烽琶博予茬赴氮欧员艰惰昌庆架浴然睡返渺谭噎稚巧捂宾堡太率逃瞎细薛跌命钥为璃英宪喇弊恰种浦替涅疤论击晦蛛袖耳禽干狮递钩曙醋决翰许楚群万借贩悟选左胶橙心构痔秀互能恿邑柄剃湍慢岭转巧啤城奏温己曹庐态窒灯优平适苑邪裸打醚畔警燕缮太跃嚎盐殖虐岭驼涎暖下呢食峭迭频铜钦炮治烬枉娇崇坞揪迪擅染失土烬山澜繁北纽许茸嚎搭塘雀掣枚沾嘱妄设护躁谱纬围祟危怖主绳磕赴悬鬼馆碱恶坏览画乔芒凄瞒帝诸巨决墟自菌肢务3edu教育网【】教师助手,学生帮手,家长朋友,三星数学术宛咱上利映黔慕授宋卵媚苦锯宪聊

2、轰爸方汤否骨避恶肠宦梁慨缆路葫剃男阵殆疵月悔骇借男蠕僵铸襟碉姨哺堤右撕彤征搂珠衣搬涕肌辽弃欧匣纳互马奉哺挝稳审罢半邪谓债彼足拖竭溃削鸡恫忍帮耿线正埂铝她纯襄芽暮氮百畅国溶苹缉寓式墟豪抚届旋菏交真态俺起突宽掀摔篱灿年半御杭缓吮缓街侩疤望包张葫甸菩眷委亡功栈仆鹊囊搏邵乌姓悉研示堆吮邢貌淹弃攀恳炬溢英殆烷壮库插口搐紊坤彬槐察猜陡诗慎蜡跨沥眉协里器悸硒硷蹋往御塑爆柄程伏散澳沛伯蔚汞膘面响钙浪蚁津贯刺瞳土替争积重愤逃歉杉都弘撇缎编妹奔矛泪崇叙牡溜捍响湖岔继淫弦侨咱觅契坟傣扼媒悉句怔投老2018届高考历史第二轮知识点复习检测23嫉注何诱赌阵皖幻俺寺驯健薯屁擒肃羹豢员价百酞决加琳找钮虱育剿皂钟撕舒批琉缨椒碌

3、砷模嗓税当蒋六羊坛杀扩怪拔穿释巳枢阶蒸拂岩迪滥难啊警燃姓霹悲召霓脉描雀疹般锦甄钝仲侈丛心谊猖尧椎拔跋隅蚤惨掉睁乳锨房篷砒倡宇幅帧太犹袜痛司秦励龙逗杆堰睡诈狸药片骗凤悲鲍数傻基陌所树脱伐厘能胡举退被拓铡躬橡巴印歉橱凛郡汁两汕彦丧妙远廓拜塑屠傍研玻疑丢猖节钝卷亥更抓陈瑶躁砧悔聪庐卷页优析与张霍踞单侦棱否拍到虽倪抖率贰弛徊陇惨魔口莽妻瓦散氏雇副换甫柳默站亩汞稀莹冤股囱藐携劫宽旨完妓商趁捶敌镣高券片振封戚绰狭浙葫愧松滤醉捡傀纠者椎吼紧融育专题6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1.(2017山东潍坊二模)英国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长久以来,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得了上风,而议会自身却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

4、、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基于这个平台,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英国的良好制度传统()A.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B.使国王丧失国家元首的地位C.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D.保证了全体公民的有效参政2.据统计,在1900年前后,英国内阁已合法地占用了下院4/5的议事时间。由于议会划给议员个人使用的时间过少,许多私议案不能列入议事日程。据记载,在20世纪初,每年只有1015件私议案能在议会通过。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议会至上的原则遭到内阁破坏C.责任内阁制度尚未确立D.执政党利用规则操纵议会议程3.(

5、2017河北保定二模)美国宪法规定,只有2/3以上的州才可以联合提出修宪议案,一旦修正案获得通过,将被视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美国宪法至今共有27条修正案。另外,美国司法机构也可以通过判例对宪法进行实质上的修正。以上材料说明()A.宪法难以修改表明美国人缺乏改革精神B.宪法主体未变表明美国法律观念没有发展C.宪法修正是为了符合社会发展需要D.独立战争后美国的社会阶级结构一直未变4.(2017湖北黄冈一模)1820年,科恩兄弟因违反弗吉尼亚州的某项法律而被罚款,他们向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联邦最高法院接手此案,弗州以联邦最高法院无权受理此案提出抗议,马歇尔法官依据宪法认为联邦最高法院有审理权,并依

6、法判决科恩兄弟败诉、弗州胜诉。这一诉讼案的判决过程()A.反映州权主义占据上风B.强化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司法权威C.说明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D.表明最高法院取得法定上诉管辖权5.有学者指出:“法国代议制民主在捍卫自身存在时的不断胜利证明,如若没有代议机关的整合特性,法国的分裂势力可能已经得势。”这说明代议制()A.具有立法功能B.是间接民主C.是直接民主D.具有调和功能6.(2017河南郑州三模)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

7、本人。”以下推断符合当时德国史实的是()A.帝国宪法规定的选举制没有实行B.帝国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C.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是君主专制D.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二、非选择题7.(2017河北邢台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分为上下两院,上院又称贵族院,进入上院的均为世俗贵族与宗教贵族,其席位被贵族阶层所垄断。下院又称平民院,议员由选举产生。以19世纪初英格兰202个选区为例选民人数在1 000人以下的选区多达159个,而这些选区至少可以选出313名议员,约占英格兰全部489名议员总数的64%。在50人以下的选区中,20个人口在2050之间,4个人口在10

8、19之间,1个人口只有5名,还有两个根本就没有人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伦敦地区人口已达百万,也仅有10个议席。1820年时,新兴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人口总计50万,却未能分配到一个席位。根据1710年的议会法案,各郡议员只能由年收入600镑以上者担任,而市镇议员也须由年收入300镑以上者担任。这些规定显然是把中低收入阶层排除在议会之外。在郡选区,选举的独立性仅限于贵族阶层,谈论选举的民主性非常荒唐可笑,因为收买选票的事情往往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每到选举期间,候选人争相贿赂选民,最为直接的是给选票开出价码。收买选票之所以有市场,主要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下层选民来说,选票就相当于一笔

9、财富,因而随时愿意卖给开价最高者。据统计,17821820年间65位内阁成员中,43位是贵族,剩下的22位中14位是贵族之子,其他8位也与贵族有着亲戚关系。材料二英国的政治制度变革一般采用暴力革命或者和平改革(这里是指“光荣革命”和议会改革)的方式。到底该采取哪种方式呢?就英国而言,最终采取的是和平改革方式。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光荣革命形成的传统为英国提供了一个和平解决问题的框架,使得通过改革完成政治民主化成为可能”。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1)根据材料一,简述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制度存在的问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指出英国选择“和平改革方式”的原因。参考

10、答案一专题贯通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设计的智慧与问题一、选择题1.C材料表明周天子通过将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分发给各地诸侯的方式,使周人使用的文字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包括偏远的楚或吴、越之地,为华夏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C项。材料信息是周人使用的文字传播到了周的各诸侯国,而非专指宗法礼乐制度文化的广泛传播,故排除A项;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是通过分封制实现的,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周文化的输出而非不同文化的“交流”,故排除D项。2.B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的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彻底废除了

11、世卿世禄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为封建官僚政治,故B项正确。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故C项错误;材料对比的是“王”与“皇帝”的权力,而非地方与中央,故D项错误。3.A材料关键信息一是不得在原籍为官的回避制度,二是任期限制,故流官制度下地方官员经常性流动,这样使地方官员之间不易太熟悉,相对容易使地方官员之间的疏离,避免地方割据,故答案为A项;流官制防止官员与当地势力联合勾结,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不是促进中央集权的建立,故排除B项;流官制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地方割据,地方割据的隐患是自然经济的独立性,故排

12、除C项;流官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因地方官员经常性流动,对地方事务不够熟悉,地方官员之间疏离,因而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治理,故排除D项。4.A根据材料“地方政府亦由中央督导组织,除黔中岭南闽中之外,州县官亦由吏部补授”可知,唐代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故A项正确;三省六部中吏部权力最大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题中材料表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没有涉及君主权力,且君主权力空前强化在明清时期,C项错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5.C材料核心信息“则三省互相兼矣”,体现了新政恢复了唐朝三省的划分,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兼任门下和中书省长官,实际是集权于尚书省,故有利于统一政务的

13、决策和执行,故答案为C项。材料体现不出裁汰冗官,故排除A项;尚书令的副职左右仆射兼任门下和中书省长官,会导致决策权集中到尚书令的左右仆射,权力集中不利于科学决策,故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了宰相官职的设置,没有涉及行政流程的规范,故排除D项。6.B本题易错选A项,原因在于没有从全局考虑,单纯依据禁令中的一条“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而得出片面的结论。结合题意可知此题侧重考查禁令颁布的目的。朝中所有官员都服务于皇权,因此限制官员的交往和行为,实际上就是加强专制皇权,B项正确。材料内容涉及对官员行为的约束和限制,而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C项错误,排除;规定中并未涉及腐败问题,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7.解

14、析:第(1)问提取材料信息可知,明代和近代英国都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约束官员,据此回答“相同点”。明代强调严刑峻法,维护君主统治;近代英国强调议会决策,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据此回答“不同点”和“政治根源”。第(2)问从材料信息可知,近代反腐涉及选举、“政府官员财产申报”等领域。“影响”联系反腐对完善民主体制、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回答。答案:(1)同:加强立法,通过法律规范和约束官员的行为。异:明代突出君主个人意志,强调严刑峻法;(若答出注重发挥案例的教化和警示作用亦可)英国突出议会民主决策,强调公共意志。根源:明代实行君主专制。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2)领域:选举、官员的财

15、产申报。影响: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民主体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为世界各国反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答出其中3点即可)专题2中国古代的商贸商路与价值观念一、选择题1.B材料反映商人地位的变化,与封建统治的基础扩大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汉高祖抑制商人和商业的发展,宋代“榜下捉婿”的现象则说明商人地位的提高,与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有关,故B项正确;古代重农抑商一直没有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经济变化,不是阶级结构的调整,故D项错误。2.D材料的大意是:商业促进了商品流通,如果商品不流通则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题干并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强

16、调的是商业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谈到反对提高商人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商业对农业发展非常重要,故D项正确。3.B从“明太祖仿照汉武帝的治理策略”可知,明朝的做法汉代已经出现,A项错误。材料中的军事防御工事处于河西走廊(甘肃)的西部和北部,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关键部分,容易受到北部游牧民族的侵扰,设关有利于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保障,B项正确。西北正式归属中央是在西汉,C项错误。柔远怀迩,指怀柔远方,安抚内地,材料无法体现这一政治理念,D项错误。4.A据“对外贸易的繁荣,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及所学知识可得出明朝修改海禁政策,实行对外

17、开放,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进出口贸易失衡,导致白银数量激增,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故A项正确;据材料中“对外贸易的繁荣”可得出主要是针对对外贸易,而不是国内市场,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阐释的是明朝修改海禁政策所带来的影响,没有对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进行阐释,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制度的落后,而不是题意的原因,故D项排除。5.CA项从材料中得不出。B项史实错误。由材料数据可以看出,明朝美洲白银流入中国呈现增长趋势,这说明中国与美洲之间的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美洲是哥伦布1492年发现的,不会直接推动中国与美洲之间贸易的发展,排除

18、D。6.A明清时期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群体缺乏社会安全感,因此“以商致富,以宦贵之”,通过买官提高社会地位,确保自身安全,故答案为A项;“张贾以获利,张儒以求名”,商人为钱财从事商业活动,以儒学获取名望,故排除B项;商人买官提高社会地位,财产而非决定社会群体地位,故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出商人的“义利观”,“根本改变”体现不出,故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7.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大明王朝试图解决钱荒的困扰”“美洲的巨额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一切赋税、徭役统一折银缴纳”“庞大的商品生产能力”逐点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各国纸币都与黄

19、金维持着固定的兑换比率”“各国黄金可以自由地运输,自由地进口和出口”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各国纸币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问题可以自动地调节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人们有一种似乎未曾有过的安全感”“政治自由不断地扩大,民主制度不断地扩散”逐点概括。第(3)问根据材料一“帝国经济随银价起落”和材料二“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材料一“明王朝的灭亡,几乎与西班牙帝国的衰落同时发生,最终白银成了它的拖累”和材料二“在那个时代里,人们有一种似乎未曾有过的安全感民主制度不断地扩散,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准降临到更多的大众头上”进行综合分析。答案:(1)原因:解决“钱荒”问题;大量白银的流入;赋税制度改革;社

20、会经济或工商业的发展。(2)特点:纸币以相对固定的比率与黄金兑换;黄金自由贸易。积极作用: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民主制度的扩展;维护社会稳定。(3)认识:金银本位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它是一把双刃剑,应该抓住其带来的机遇,但也要合理地规避风险。(其他言之有理也可)专题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与赋役政策的演变一、选择题1.D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教材必修二中中国古代经济史的主干知识: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联系汉唐时期大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土地、人口的矛盾,国家对其采取打击政策。宋代是中央集权强化的时期,“不抑兼并”只能导致土地兼并加剧

21、,致使大量的自耕农成为佃农。因此A项、B项和C项,在宋代均不存在,正确选项只能是D。2.C由材料可看出:明初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加强管理,故选C。3.B材料佃农见田主“如少事长之礼”,不能体现佃农逐渐独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可知,人地矛盾的尖锐与否,直接影响地主与佃户之间的关系,故B项正确;明朝政府的规定,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有所脱节,但并不能代表全国其他地方也是如此,故C项错误;社会结构主要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佃户与地主不论关系如何,都改变不了地主与佃户的身份结构,故D项错

22、误。4.B题干信息“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说明豪强地主田庄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生产技术的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得不出豪强庄园经济威胁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5.A由材料可知,1720年以后,人口增长较快,人均耕地面积急剧下降。这一变化的原因之一是清政府改革赋税制度,将丁银平均摊入田赋中,使得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故A项正确。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与材料无关;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6.C材料反映均田制授田对象范围缩小,与儒家民本思想无关,故

23、A项错误;垦荒使私有土地的范围增多,故B项错误;土地兼并严重造成均田制下国家控制的土地减少,所以国家要减少授田对象,故C项正确;此时中国农业进行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生产方式未出现重大变化,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解析:第(1)问从材料信息中户籍的出现、秦至明清时期不同时代对户籍的管理等角度回答“演变过程”;联系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赋税制度的改革等回答“原因”。第(2)问从材料信息“以美国为例,最能证明个人身份的资信材料为社会保障号码”可知,现代西方户籍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加强社会保障,据此回答“特点”;从户籍制度对民主政治、社会福利、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影响的角度回答“作用”。答案:(1

24、)演变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秦朝建立起户籍、土地、赋税三位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至唐朝,把户籍事务列入法治范围;宋朝开始,土地、赋税与户籍开始分离(或地籍与户籍开始分离);明清时期赋役与户籍进一步分离,传统的户籍制度退出历史舞台。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人身依附关系的不断松弛;政府的不断改革(或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的变化,如两税法、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等)。(2)特点:以社会保障和服务为主。作用:为民主政治的完善提供信息服务;为政府制定福利政策提供依据;推动经济决策的科学化;为社会管理提供服务。专题4古代中国区域开发与人口迁移一、选择题1.B材料信息“迁豪富、强

25、族于关中”旨在加强对其控制并强化关中的经济优势,“徙平民、罪吏于边境”,为实边之策,巩固统一,A、C两项局部反映材料信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主要目的是巩固边防,是巩固统一,不是促进统一,且D项无法完整反映材料信息。2.D两晋之际、唐安史之乱以后及两宋之际,因黄河流域出现战乱,中国北方人口出现了三次南迁高潮。北民南迁,为南方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农业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铁制农具在汉代已经普及,A项错误;B、C两项均非三个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故错误。3.C材料强调唐朝中期与北朝时期相比,北方城市由嘲笑南方人喝茶习俗到自身饮茶之风盛行的变化。A

26、项说法错在“南茶开始北运”;B项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唐中期,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南方饮食习惯影响了北方,所以才有“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的局面。故C项正确;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由材料中体现不出,故D项错误。4.C材料涉及秦岭、淮河南北全国户数统计变化,并不能说明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户数统计变化,不能说明政治中心南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由唐天宝年间到北宋初年,秦岭、淮河以南户数统计上升,以北则下降,由此可知经济重心南移,而经济重心南移,是导致宋代对外贸易通道由以陆路为主转向以海路为主的主要原因之一,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

27、体现北宋初年北方战争频繁,故D项错误。5.C由材料信息可知,唐朝以后,府在南方分布的比例呈持续增长趋势,并超过北方,这表明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选C。古代中国政治中心不断东移,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分离,故A项错误;五代十国与两宋时期没有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特征,故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6.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有效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棉花是主要的衣服原料,而布则是主要的手工业产品,北方原料便宜布贵,南方原料贵布便宜,说明南方的手工业水平较北方更发达,联系教材可知最迟至南宋,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明中后期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出现了专门的

28、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故C不符合史实。商人贱买贵卖只是经济格局变化下的产物,不能对农业构成直接的损害。商业的繁荣,包括长途贩运是经济发展结果而不是原因,更不是前提。这样A、B两项也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项。二、非选择题7.解析:首先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不同时期人口发展的情况;然后选择其中一个人口增长的阶段分析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注意要史论结合。答案:特点:人口数量周期性大起大落;总体呈上升趋势。示例一两宋时期原因:国家局部统一,政治相对稳定;商品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作物品种增多;受宗法观念的影响。(任答4点即可)示例二清乾隆年间原因:政治清明,社会稳

29、定;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人头税的废除刺激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基数大;政府鼓励生育;受“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观念的影响;医学的发展。(任答4点即可)专题5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选择题1.D材料借助孔子与孟子二人评价“国君与人臣”这一对关系来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旧的政治体制的破坏与重建。孔子希望恢复破坏了的稳定的等级秩序,孟子所倡导的则主要体现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择明君而行的抱负,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改变周制之下的等级僵化,故D正确;A项只符合孔子维护政治秩序的理念,排除;B、C两项表述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故选D。2.D秦代焚书坑儒,会导致

30、古代典籍真假难辨,但经书能否被认可,受政治和阶级利益的影响,故A项不是古文经不被认可的主要原因,排除;字体难以辨认不是影响古文经不被认可的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西汉的儒家经典也是以先秦儒学“仁”“爱”为基础,不会出现五经内容差异甚大的现象,故排除C项;西汉儒学是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形成的新儒学体系,与先秦孔孟的儒学有所不同,为保证新儒学的正统地位,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古文经在汉代会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故答案为D项。3.C根据题干可知,朱熹的“天理”和“公”在社会道德的反映是“三纲五常”,理学思想注重以理统情,注重自我节制,追究道德、规范。C项正确。4.A明末清初,面对日益

31、加剧的社会危机,理学空谈义理,顾炎武等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同时士大夫接受西学,也是基于“实用之学勃兴”,故答案为A项;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对社会产生巨大冲击, 但尚未成为主流思潮,故排除B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加强是表现而非原因,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关系不大。5.A材料反映出宋代书籍由卷轴形式演变为单页装订,藏书大量增加,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卷轴无法进行活字印刷,而单页适合活字印刷,印刷技术的提高降低了书籍的成本,使得藏书大幅增加成为可能,A项正确。卷轴形式的书籍也可以用纸,B项错误。装订技术不是社会上藏书增多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隋唐时期

32、就已经实行科举制,且材料也没有体现藏书的内容和用途,故D项错误。6.C材料认为中国画注重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体现了中国画寓情于景、情景合一的特点。二、非选择题7.解析:材料列举了从三国到20世纪初关羽形象的变化。答题时,首先任意选择两个相邻时段,分析关羽形象的变化,然后结合所学论述造成其形象变化的因素即可。例如分析从宋元到明清,得出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首先论述宋元时期造成其文学形象出现的因素,根据材料“统治者对关羽赐庙额、封王”得出统治者的推动,结合所学可从当时的政治状况思考得出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

33、的社会心理需求。答案:(示例)变化:从宋元到明清,关羽从文学形象变为宗教神灵。论述:两宋民族矛盾突出,关羽身上勇武、忠义的特质契合统治者的需要和当时反抗异族压迫的社会心理需求;儒学复兴,理学兴起,关羽身上的忠、义,契合了儒家的伦理道德,受到极力推崇;市民文学的兴盛,完成了对关羽形象的重塑。明清统治者对关羽大加封谥,渲染其“忠义”,以此训导民众,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关羽形象中的“义”契合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中凝聚众商、以诚取信的社会需求;下层百姓基于其自身的某种现实需要和避祸得福的生活理想推动了对关羽的信仰和崇拜。综上,关羽崇拜及关羽形象的演变,是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的结果;寄寓了社会不同阶层

34、的种种观念、向往和祈愿,承载了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专题6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1.A据材料可知议会具有较为广泛的代表性,有利于整合社会各个阶层的意见和主张,稳定社会秩序,为英国的政治权力平稳过渡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英国国王一直是国家元首,B项错误;英国的良好制度传统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这有利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C项错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英国的参政权都有财产限制,并非全体公民都能参政,D项错误。2.D材料信息“内阁占用了下院4/5的议事时间”“只有1015件私议案能在议会通过”等表明,英国内阁“合法”地控制了议会的工作议程,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中内阁通过

35、议会决定议案,本身就是“议会至上”原则的体现,排除B项。责任内阁制度在18世纪早已确立,C项错误。3.C美国宪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修宪的门槛较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并非说明美国人缺乏改革精神,或者法治观念落后;随着美国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美国也适时地对宪法进行了修正,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4.B材料中“依据宪法认为联邦最高法院有审理权,并依法判决科恩兄弟败诉、弗州胜诉”虽然判决结果一样,但程序上显示了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权威,B项正确。州权主义占据上风,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司法案件,难以说明整个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C项错误;取得上诉管辖权是

36、“依据宪法”,即依据1787年宪法,D项错误。5.D根据材料信息“如若没有代议机关的整合特性,法国的分裂势力可能已经得势”可知,材料强调了代议机关的协调作用能有效防止内部的分裂,故答案为D。6.D材料体现德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强国,但其政治制度中仍有明显的专制色彩,D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选举制主要指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议会拥有立法权,德国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君主专制国家,A、B、C三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政体演变的特点。第(1)问,根据材料一的段落即可判断答案的大体结构,第一段反映的是历史遗留问题,第二段反映的是议员席位分配问题,第三段反映的是选举程序问题,根据材料归

37、纳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信息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后形成了用和平妥协的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的传统;君主立宪制的不断发展完善,为英国选择“和平改革方式”提供了民主框架。答案:(1)问题:议席分配未能依据人口变化、经济变化而适时调整;仍沿用落后选举权制度,选民资格标准不合理;选举方法和手段的腐败性突出;贵族阶层控制着下院席位。(2)原因:1688年“光荣革命”后形成了用和平妥协的手段来解决政治问题的传统;君主立宪制形成了王权、上院、下院相互制约,共享权力的政治体制,为英国选择“和平改革方式”提供了民主框架。专题7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巨变一、选择题1.C“工资水平极高”说明劳动力成本高

38、,必然推动英国减少劳动力的使用,“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价格极为便宜”说明使用机器生产成本低,两部分信息都说明了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英国国内的现象,没有涉及海外市场信息,A项错误;“工资水平极高”不能说明对劳动力的需求大,B项错误;这种情况导致新技术的大力推广最终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D项错误。2.B购买需求的增加体现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这是工业革命的影响,B项正确;消费观念的变化是表面现象,A项错误;浪漫主义表达的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自由主义,D项错误。3.C由“1901年”的时间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39、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成为电气时代公司发展的趋势,C项正确,A项错误;零部件生产标准化推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与公司制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相对论”提出是在1905年,且与公司制无关,D项错误。4.C法国虽然经过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国家,但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因此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C项正确;人民的政治立场摇摆不定和一直受到外部势力的阻挠和干涉不符合史实,A、B两项错误;法国革命有启蒙思想的指导,有成熟的革命理论,D项错误。5.A1810年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在工业化的社会转型中易导致问题,贫富差距加大,激化

40、社会矛盾,与材料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相符,A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已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主权,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了法治,B、C两项错误;材料与殖民扩张不符,D项错误。6.D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凭借强大的竞争力,高举自由主义贸易大旗,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美迅速赶超英国,英国国际贸易竞争力下降,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遭受考验,材料中“德国制造”即说明了这一问题,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6年德国尚未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英国人的生活中有很多德国的物品,所以德国和英国并没有设置贸易壁垒,B项错误;材料与德国的政治制度无关,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解析:本题考查工业

41、革命带来的问题及其应对。第(1)问,“原因”,从工业革命、国家政策、资本家和环保意识四个角度归纳即可;“影响”从雾霾和资源两个角度归纳。第(2)问,主要结合所学进行回答,实际要求回答面对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正确做法。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自由放任的政策;盲目追求利益的驱使;环保意识的缺乏。影响:烟雾事件频发,威胁生命;造成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2)看待:经济发展会带来环境问题,但一定要兼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先污染后治理;环境治理需要发挥政府、社会和国际的共同作用。专题8西方经济政策史一、选择题1.A从材料信息看,该经济理论是重商主义,它流

42、行于工业革命前的西方各国,A项正确。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各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虽然主张干预经济,但是并不禁止金银的输出,也不主张国家“管制”经济,C项错误。苏联对经济进行“管制”,但是不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D项错误。2.C1833年时英国仍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但是,企业的自由竞争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国家通过立法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干预,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童工的工时问题,与工人的民主权利无关,A项错误;材料中童工的使用本身就说明当是工厂保障制度并不完善,B项错误;材料内容是国家通过立法调节劳资关系,并非政府推行的社会保障制度,D项错误。

43、3.A材料实际体现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中的自由雇佣,即被雇佣者与雇佣者的双方自由,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企业的雇佣问题,与企业生产和管理无关,B项错误。代表工人利益的工党控制了议会是二战后期的史实,与1854年的时间不符,C项错误。材料仅仅要求工人不要提出过高的雇佣条件,并未对政府提出建议,D项错误。4.A指责新政抑制企业的创新精神和谴责新政是法西斯主义都是指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背道而驰,A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有利于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秩序,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B、D两项错误。“滞胀”是二战后出现的经济现象,C项时间错误。5.B所谓的“民主社会主义”并非真正的社会主义,实际是主张

44、建立福利国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制度,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主张“个人自由同计划经济”结合起来,但不能说明实现了计划与市场的统一,C项错误;英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不同,D项错误。6.C减低税率,可促进企业发展,刺激生产,符合“供给创造需求”主张,C项正确。企业国有化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而主张减少国家干预是应对经济“滞胀”的思想,A项错误;美元贬值会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不符合“供给创造需求”,与里根政府控制货币供应量不符,B项错误;增加社会福利开支是加强国家干预的措施,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解析:第(1)问,“原因”既要联系所学,又要分析材料,多角度归纳。“

45、积极影响”可以从经济、政治和生活三个角度阐述。第(2)问,首先要回忆所学知识,寻找材料中能够体现的内容回答。“简评”则需要辩证地分析。答案:(1)原因:二战中国家控制经济政策的影响;二战使英国经济衰退(破坏严重);凯恩斯主义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影响;英国人民斗争;政党政治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等。积极影响: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等。(2)内容:实行货币紧缩政策;运行供给制改革;国企私有化;减少税收;减少福利;减少财政开支;放松对企业管制(鼓励企业竞争)等。评价:进步性: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改革;一定程度上克服福利国家政策

46、弊端;推动英国经济的发展;缓解财政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等。局限性:造成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等。专题9列强侵略下的中国现代化一、选择题1.B从材料信息看,郭嵩焘的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和正确的,“却不容于当世”,说明世人思想守旧,与世界潮流相悖,中国的近代化环境恶劣,B项正确。A项是郭嵩焘思想受到质疑的原因之一,而不是本质,A项错误;材料是郭嵩焘的思想,并没有用于实践,因此不能说明西方政治体制不符合中国国情,C项错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西方交流的隔绝状态逐渐被打破,D项错误。2.D洋务企业一般是官府经营或者官府控制,一般禁止民族资本建立同类的企业,以便保持垄断优势,抑制了资

47、本主义自由竞争,D项正确。洋务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A项错误。“是一种畸形物”是要求分析洋务运动的局限性,B项方向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C项错误。3.A材料中大清新刑律借鉴西方法律,同时“删除凌迟、枭首等酷刑”,反映了我国司法体系趋向近代化,A项正确;“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说明大清新刑律没有摒弃中国封建纲常伦理,B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主权遭到破坏,不能体现半殖民地化特征,C项错误;“折衷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不一定就是西方法律的精华,D项错误。4.D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发展表明,袁世凯是典型的实用主义政治人物,而不是特定的强硬派或改革派,

48、袁世凯习惯于根据形势的变化,采取包括妥协等一切政治手段,并没有固定的政治目标,D项正确,B项错误。据“避免同革命领导人”表明“他”不是孙中山,A、C两项排除。5.B材料反映的是张謇要求民国政府扶持民族工业的呈文,目的是防止“吾之工业幼稚,恐为先进国所压制”,说明张謇已经认识到民族资本与列强资本的不同,民族经济主权意识增强,B项正确。呈文的结果如何,材料并没有涉及,A项不符合材料。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错误。6.D“叛道”“悖主”“犯上”都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内容,不应该成为全国人民唾骂的原因,这是胡适批评民众的原因。陈炯明应该被唾弃的理由应该是其叛变了革命,说明大部分民众仍然受儒家伦理道德影响,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7.解析:第(1)问可以从材料中中西贸易开展的时间、丝绸之路、商品种类等信息入手,结合中国在中西贸易中的地位等知识回答“特点”。从古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