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DOC

上传人:cen****er 文档编号:20324 上传时间:2020-07-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发展乡村旅游促新农村建设摘要 多年来,云南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明显成效。乡村旅游不仅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而且在丰富旅游产品和扩大旅游容量,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增加收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重要。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规划、狠抓落实,突出优势、发挥特色,规范服务、提高质量,培育人才、加强宣传,注重保护、加强管理,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建

2、设发展 对策措施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云南的探索和实践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探索和实践 乡村旅游,是指依托于乡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以农业生产活动、农村乡野风光、村寨文化特色、地方民族习俗等为吸引物,以农民为市场经营主体,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

3、场,利用城乡之间在自然景观、生活习俗及文化方面的差异,通过创新策划、规划设计、开发组合成旅游产品,提供城市居民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体娱乐、学习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活动。目前,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云南省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胜地,尤其是乡野风光、村寨文化、民族特色十分鲜明而富有强烈的吸引力。在20多年的旅游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全省旅游的快速增长与发展,云南积极探索和实践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大体上走过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自发发展乡村旅游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云南旅游

4、的起步发展,云南乡村旅游也开始起步,首先在旅游发达的地区产生。如昆明石林旅游风景区旁边的五棵树村,大理蝴蝶泉边的周村,西双版纳的曼景兰村,德宏瑞丽的大等喊村等,农民依托旅游景区的建设和发展,自发地开展领略民族风情,体验农家生活,提供乡村民居旅馆,销售民族工艺品等各种各样的乡村旅游活动,既丰富了这些旅游景区的旅游活动内容,又促进了旅游景区周边农民的脱贫致富。但是,由于这些乡村旅游活动属于农民的自发行为,因此旅游活动单一、发展规模较小、组织比较松散,尚处于自发发展的状态。 (二)倡导发展乡村旅游阶段 进入90年代后,云南旅游进入培育支柱产业的发展阶段,在政府的倡导和指导之下,云南乡村旅游进入了快速

5、发展时期。1992年,省政府在西双版纳召开旅游发展大会,提出积极发展边境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1994年,省政府又在滇西北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提出依托自然景观、民族文化、村寨特色,加快发展以体验自然风光、领略民族风情、感受乡村民俗为内容的观光旅游;1995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决策之后,又于1997年召开全省五大旅游区规划会议,并把乡村旅游作为重要旅游产品,提出要积极开发和发展。在政府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之下,全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到90年代末期涌现出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点。如昆明西山团结乡的农家乐,香格里拉县的藏民家访,丽江泸沽湖落水村的民族文化体验旅游,西双版纳的傣民居观

6、光,曲靖罗平县的油菜花田园风光游等各种形式的乡村旅游活动,丰富了这些地区的旅游内涵,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阶段 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旅游不仅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拓展,为乡村旅游的大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针对新世纪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旅游者需求多样性变化的新特点,云南省于2000年召开了全省乡村(民居)旅游发展大会,在认真总结前一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发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民居)旅游,丰富云南旅游内容,拓展旅游市场,在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促进旅游业快速

7、发展的同时,带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几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省逐渐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类型。如以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风光为代表的田园风光旅游型,以腾冲县和顺镇、丽江市束河镇为代表的古镇休闲度假型,以昆明市团结乡、丽江市黄山乡为代表的农家乐休闲度假型,以香格里拉县下给村、宁蒗县泸沽湖落水村、瑞丽市大等喊村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体验型,以昆明市团结乡、福保文化村、玉溪市大营街为代表的现代新农村休闲型,以呈贡县斗南花卉基地、寻甸县钟灵山生态农业园为代表的高科技生态农业观光型,以鹤庆县新华村为代表的旅游工艺品购物观光型等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乡

8、村旅游类型,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地区和全省旅游的发展。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模式和特点 云南是一个集边境、民族、山区为一体的省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交通设施薄弱、开发资金短缺、旅游人才稀少,一直是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各地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实践,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促进了云南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景区带动型模式 景区带动型模式,是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旅游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如石林县的五棵树村、宁蒗县泸沽湖的落水村、梅里雪山下的明永村、

9、罗平县多依河景区的周边乡村均属这种模式。 景区带动型模式的主要特点:一是通过开发建设旅游景区,带动景区周边乡村的旅游住宿、餐饮、购物及配套服务,拉动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的销售,促进乡村旅游及社区经济发展;二是减少旅游景区建设资金投入的压力,迅速扩大和提升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功能,并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配套服务;三是带动旅游景区周边农民就业和收入增加,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的互动发展。 (二)乡村组织型模式 乡村组织型模式,是以具有丰富旅游资源,交通通达条件较好,又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的乡村为依托,通过乡政府、办事处有组织地引导农民经营户,按照统一规划和建设的要求,发展旅游接待

10、设施和配套服务,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如昆明市团结乡、丽江市黄山乡的农家乐旅游,瑞丽市大等喊村的傣乡风情游,昆明市福保文化村、玉溪市大营街的休闲度假游等。 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又毗邻旅游市场,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二是乡政府、办事处统一规划、开发和建设主要旅游吸引物,引导和组织农民户建设接待设施,开展旅游接待服务;三是推动乡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乡村环境改善,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四是带动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等。 (三)公司+农户型模式 公司+农户型模式,是对具有旅游特色的村镇,通过引进有经济实力和市场经营

11、能力的企业,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指导村镇居民开发住宿、餐饮接待设施,组织村民开展民族风情、文化旅游活动,形成具有浓郁特色和吸引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和招徕国内外旅游者。如丽江市引进昆明鼎业集团对束河古镇进行保护、开发和经营,腾冲县引进柏联集团对和顺镇进行整体保护、改造和经营,西双版纳橄榄坝农场投资对五个傣族村寨进行整体开发、包装和经营等。 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通过以公司为主导进行整体开发和经营,解决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短缺问题;二是发挥公司的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核心旅游资源,配套服务接待设施,加强对外宣传促销,促进乡村旅游迅速健康发展;三是引导和帮助村民改

12、善环境条件,开展配套接待服务活动,促进村民收入的增加;四是提高村民的旅游服务素质,形成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氛围,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四)综合开发型模式 综合开发型模式,是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由政府主导进行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投入资金建设和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引导城乡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如罗平县发挥数万亩油菜花的田园风光优势,通过开发九龙瀑布、多依河景区景点和鲁布革电站旅游,带动城乡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迅速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胜地;元阳县以壮观的梯田风光特色为内容,融合当地乡村民族风情,成为具有强烈吸

13、引力的乡村生态旅游区;香格里拉县以宁静的森林、洁净的湖泊、辽阔的牧场、独特的藏族风情为特色,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当地村民产业旅游开发和接待服务,形成了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香格里拉乡村生态旅游胜地。 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通过整体规划设计,政府引导性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和村民投入开发,加快了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步伐;二是区分公共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公共性基础设施,吸引社会资金和村民投入建设经营项目,尽快形成旅游的配套服务接待设施;三是引导和指导农民,积极参与和开展相应的旅游接待服务,带动地方农副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四是依托绚丽的民族文化,组织惠及广大城乡居民的旅游节庆活

14、动,在吸引和招徕大量游客的同时,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三、发展乡村旅游对三农的带动作用 云南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不仅探索和创造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模式,丰富了旅游产品内容,合理引导消费,推动假日旅游的发展;而且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对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丰富旅游活动内容,促进假日经济发展 乡村旅游,是一种集农业、农村旅游和农民接待服务为一体的体验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具有乡土气息浓郁、投资较少、带动面大、旅游空间布局、发展规模及经营方式有较大灵活性等特点。因此,通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一是促进云南旅

15、游产品结构的调整,推动云南旅游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尤其是乡村旅游通常价格较低,适合于目前城市一般居民和已脱贫致富农民的消费水平,为进一步拓展旅游市场开辟了新的途径;二是乡村旅游符合现代旅游者追求回归自然和个性需求多样化变化的新趋势,有利于刺激内需,合理引导消费,满足城市居民双休日、黄金周休闲度假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三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引导农民家庭旅馆、餐馆、娱乐、购物设施的建设和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旅游饭店日常住宿率低,假日高峰期不够的供求矛盾,较好地缓解旅游热点地区假日游客爆满、食宿困难的突出问题,促进云南旅游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吸引农民参与接

16、待服务,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云南旅游资源独特的地区,大多数是贫困落后或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在交通条件较好、游客较多的旅游线路或旅游景区周边带动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引导和吸引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成为为市场经营主体,既可以增加农民就业岗位,为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找到新途径;又能够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带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昆明西山区团结彝族白族乡,过去是一个典型的生产靠救济、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补助的贫困山区乡,通过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参加旅游接待服务的农户占全乡总农户数的18%,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人数占全乡劳动力的26%,去年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乡村集体旅游总收入1700多万

17、元;从事旅游接待的农户,户均旅游收入3万元左右,最高的超过10万元,最低的也有1万多元,人均旅游收入达到6010元。梅里雪山下的明永村,原来是一个非常贫困的边远山区乡村,梅里雪山景区开发以后,吸引村民参与景区服务,仅通过驮马运送游客,每户年均收入就达1.5万元,最高的超过4万元,不仅摆脱了贫困,而且初步走上致富的道路。 (三)促进农副产品销售,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独特的乡村风光、特色农业和乡土风情,同时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也相应带动农产品的销售,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与开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如罗平县依托良好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民族文化优势,通过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

18、了具有当地特色和优势的三黄(菜油、生姜、蜂蜜)三白(白薯、白合、白萝卜)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不仅成为广大游客喜爱的食品和纷纷购买的旅游商品,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昆明西山区团结乡,利用距昆明市城区较近、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在上世纪90年代就围绕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制定和实施了万亩果园、万亩蔬菜、万只土鸡和万只土猪放养的规划方案,推进了全乡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近几年农家乐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全乡粮食、禽蛋、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流通和销售;而且培育了一批绿色养殖业专业户,加大了油葵、玉米、水果、蔬菜等新品种

19、和种植现代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促进了袋装野菜系列旅游商品的开发和加工,发展了多家酱菜、果品、肉食腌腊加工厂,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深度开发和加工的方向调整和发展。 (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必须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尤其具有一定经济发展基础,又有特色旅游资源优势的乡村,通过开发能够迅速形成有吸引力的乡村旅游区;另一方面,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又能够有力地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带动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加快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培育健康

20、文明的新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如昆明市团结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投入交通道路建设资金3700多万元,修建了通往昆明城区的四条沥青路共52公里;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先后开发建设乡村旅游景区景点8个,其中欢喜滑草场被评为全国20大健身著名景观;全乡83个自然村有55个已开通电话,安装程控电话2500多部,公共磁卡电话12台,移动电话接收站4个,移动电话3000多部,电视卫星接收站139座;建设了农业技术学校,改造了龙潭中学和一批小学,不仅为发展乡村旅游输送了人才,而且促进了全乡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从云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历程来看,领略乡村文化,

21、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度假,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永恒主题;依托大中城市、主要旅游景区和乡村自然文化特色,吸引城市居民和旅游者,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首要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条件,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保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积极引导和吸引农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和接待服务,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因素;正确处理和合理分配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发展乡村旅游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紧密围绕上述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规划、狠抓落实,突出优势、发挥特

22、色,规范服务、提高质量,培育人才、加强宣传,注重保护、加强管理,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组织领导 目前,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要求,通过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略,全面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因此,旅游行业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3、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发展乡村旅游重要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各级旅游部门要按照党中央的总体部署和安排,明确旅游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紧紧围绕如何把发展旅游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二)精心规划,狠抓落实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规划制定是发展乡村旅游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规划的好坏不仅决定着近期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乡村旅游未来和长远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对发展乡村旅游进行精心规划

24、,并认真抓好规划的实施和落实。 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一是要注重乡村旅游规划的整体性和连续性,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抓住重点,分步实施,避免一哄而上,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二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性,旅游市场的需求、规模和发展趋势,乡村旅游的布局、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量力而行、有序推进、逐步完善。三是要狠抓规划的落实,需要政府投入建设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要努力争取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可以通过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建设的经营项目,要创新投融资机制,积极招商引资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多方筹集投入资金,推动开发和建设。 (三)突出特色,发挥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

25、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吸引力,从我国的情况看,乡村旅游资源数量丰富、规模宏大,而且种类多样、特色鲜明。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必须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才能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一是要突出乡村自然景观的优势,引导游客领略独特的田园风光、山水景观,开展具有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满足游客旅游审美的需求。二是要突出乡村的传统文化优势,充分挖掘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包装具有特色的传统乡土工艺技术,展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等,使游客在乡村旅游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农业知识、现代科技知识等,满足游客物质和精神享受的需求。三是要突出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在建筑、服饰、饮食、歌舞乃至旅游活动的设

26、计等方面,尽可能体现出民族风貌、风情、习俗等特色,满足游客对跨文化差异的了解、感受和体验,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四)规范服务,努力提高乡村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加强旅游硬件设施的建设,也需要不断提升旅游软件服务的质量。一要建立健全规范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和配套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提高乡村旅游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二要规范农户家庭的接待服务标准,从接待设施、接待条件、卫生状况和接待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对已经从事经营接待的家庭要依据服务质量标准进行评审,进一步提高接待服务质量和水平;对刚开始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和家庭,要有序地引导和指导,使

27、农户家庭接待的服务标准达到和保持应有的水平。三是要切实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营造整洁的村容村貌,良好的乡风文明氛围,为旅游者提供愉悦、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 (五)培育人才,切实抓好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 人才的培养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立足于长远发展,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有条件的地区应加强和有关专业院校培训中心的联系,分期分批地组织培训和学习,积极培养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员。同时要十分重视对广大村民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增强村民的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营造文明

28、、和谐、有序的旅游环境。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切实抓好宣传促销工作,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由于大多数乡村旅游点的知名度不高,宣传促销也多为自发和分散的行为,因此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指导和帮助抓好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要根据客源市场和旅游活动的变化情况,特别是结合假日旅游的规律和特点,找准目标市场,重点进行宣传促销;要充分借助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宣传促销的深度、广度和力度;要发挥口碑效应,利用当地城乡居民对乡村旅游点的认同,自觉地进行口碑宣传,不断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六)加强管理,促进乡村旅游的

29、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能够吸引大量旅游者的重要原因,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一要加强管理,明确乡村旅游的管理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管理办公室,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制定旅游设施、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收费价格,加强日常的指导和管理,避免出现无序发展和管理混乱的情况。二要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保护和开发并重,实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三要加强自然村、农居、房前屋后的绿化和美化工作,加强卫生和保洁工作,加大对已经遭到损坏的自然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力度,努力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色和田园风光。四要积极借鉴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成功经验,尽快培育一批不同资源特色、不同类型、广受游客欢迎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积极探索适应各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旅游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旅游娱乐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