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文言文大全.pdf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020300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4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文言文大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中文言文大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25 初中古文郑人买履韩非子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译文:郑国有一个想买鞋子的人,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就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子(才想起自己忘记带尺码),就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词解:1.度:量长短。2.而:就。3.坐:同“座”,座

2、位。4.之:到去。5.市:集市。6.之:代词,指量好的尺码。7.乃:就。8.度:名词,指量好的尺码。9.反:同“返”,返回。10.及:等到。11.罢:结束。12.遂:终于。13.宁:宁可。14.无:不。15.自信:相信。揭示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要过江楚国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

3、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词解:1.其:代词,他的。2.遽:立即,匆忙。3.契:雕刻。4.是:指示代词,这儿。5.其:代词,他的。6.惑:迷惑,糊涂。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意。幼时记趣沈复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4、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见到细小的东西,2/25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

5、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我常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当做山丘,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搬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掉了。我那时年纪

6、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词解:1.余:我。2.童稚:童年。稚:幼小。3.时:的时候。4.明:眼力。5.察:看清。6.藐:小。7.之:结构助词,的。8.拟:比。9.之:这里指“昂首观之”的动作。10.强:同“僵”,僵硬。11.素:白色的。12.以:用。13.然:的样子。14.于:在。15.处:地方。16.其:代词,自己。17.以为:把当作18.邱:同“丘”,土山。19.壑:山沟。20.之:代词,指“二虫斗草间”。21.拔:移,搬开。22.盖:这里是“原来是”的意思。23.方:正。24.神:精神。三峡郦道元原文:

7、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译文: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无论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

8、上的路都被江水阻断了。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两地之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词解:1.自:在。2.略:完全,全部。3.阙:同“缺”。3/254.自:如果。5.曦:太阳。6.至于:到。7.襄:上。8.陵:山陵。9.沿:顺流而下。10.溯:逆流而上。11.绝:断。12.或:有。13.宣:宣布,传播。14.虽:即使。15.奔:奔驰的快马。16.不以:不如。17.时:季节。18.则:表示轻微转折,不译。19.湍:急流的水。20.潭:深水。21.绝:极高。22.巘:山峰。23.漱:冲荡。24.良:的确,实在。25.旦:早晨。26.肃:寂静。27.属:连续。28.引:延长。29.凄异:凄凉,怪异。30.响:回声。31.歌:唱歌。32.三声:几声。梦溪笔谈二则沈括以虫治虫原文:元丰

10、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它们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词解:1.生:出现。2.为:动词,成为。3.之:结构助词,的。4.其:它的。5.则:就。6.悉:全,都。7.旬日:十天。8.岁:年成。9.

11、以:因为。10.大穰:庄稼大丰收。11.其:这样的。12.之:衬音助词,不译。13.蔽:遮蔽。梵天寺木塔原文: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译文: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

12、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词解:4/251.据:占据,割据。2.方:才。3.级:层。4.患:担心。5.云:说。6.布:铺。7.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8.其:指示代词,这。9.贻:赠给。10.以:把。11.问:询问,打听。12.此

13、:这。13.但:只。14.讫:终了,完毕。15.便:就。16.实:使坚实。17.如:遵照。18.遂:于是,就。19.盖:因为。20.胠:打开。21.履:走,踩踏。22.持:支撑。23.自:自然。24.伏:同“服”。25.精炼:精熟。狼蒲松龄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

14、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屠户觉得害怕,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屠户再次扔骨头,刚才没得到骨头的狼停止了,但是先前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上来了。骨头已经扔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快速地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

15、拿起屠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砍了几刀把狼杀死。他刚刚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从后面攻击屠户。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他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狼也够狡猾的了,可是转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词解:1.止:同“只”。2.缀:连结,这里是紧跟的意思。3.从:跟随。4.恐:恐怕

16、,担心。5.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6.顾:转头看,看见。7.苫:盖上。8.蔽:遮蔽。9.乃:于是,就。10.倚:靠。5/2511.弛:放松,这里指卸下。12.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3.眈眈:注视的样子。14.少时:一会儿。15.犬:像狗一样。16.久之:很久。之,调节音节,无实意。17.瞑:闭眼。18.意:神情、态度。19.暇,空间。20.暴:突然。21.毙:杀死。22.洞:打洞。23.尻:屁股。24.股:大腿。关于狼的启示:坏人的狡猾手段有很多,所以我们要锻炼出一双慧眼关于屠夫的启示:遇到像狼一样狡猾的坏人,我们要像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赵普宋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

17、,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

18、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过了些日子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清醒过来,终于任用了那个人。词解:1.第:府第,大的住宅。2.阖:关。3.启:打开

19、。4.竟日:整天。5.既:已经。6.发:打开。7.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8.忌克:对人忌妒刻薄。也作“忌克”。9.龌龊: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10.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11.尝:曾经。12.明日:第二天。13.亦:还是。14.碎裂: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碎裂。15.颜色:脸色。16.乃:才。17.卒:终于。两小儿辩日列子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6/25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20、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词解:1.东:到东方。2.游:游历。3.辩斗:辩论,争论。4.故:原因,缘故。5.以:以为,认为。6.去:

21、离。7.日中:中午。8.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9.及:到了。10.则:就。11.为:是。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汤,热水。14.决:判定。15.孰:谁。16.汝:你。17.知:同“智”,智慧。(1)生活中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2)说话要有理有据。(3)要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4)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有不知道的事情,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5)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6)学海无涯,我们应该树立终身的思考。(7)学习两小儿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黄鹤楼阎伯理原文: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

22、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译文:在鄂州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楼叫黄鹤楼。图经上说:“费祎成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事情记载在神仙传上,事迹保存在述异记上。观看黄鹤楼这座矗立着的楼宇,高大雄伟,高高耸立。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的翅膀一样高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在黄鹤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和吴地山川胜迹最美的地方。词解:7/251.隅:角落。2.者:助词,表示肯

23、定语气。3.憩:休息。4.名:命名。5.志:记载。6.巃嵸:高耸的样子。7.河汉:银河。8.临:面对。9.翼:名词作动词,像翅膀一样高翘。10.闼:门。11.霞敞:高大宽敞。12.窥:远眺。13.井邑:城乡。14.最:副词作名词用,最好的事物。15.临:临近。于园张岱原文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

24、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译文: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叫做五里铺,它是富人于五所建筑的园子。不是有地位的人投下名帖,那么门上的钥匙就不会拿出打开门上的锁来迎接客人。葆生的叔叔在瓜洲任同知,带我前往于园,于园的主人处处殷勤招待我们。于园中没有其他的奇特的地方,奇就奇在用石块堆砌的假山。堂屋前有两丈高的用石头堆砌的假山,上面栽种了几棵果子松,沿坡栽种了牡丹、芍药,人不能到上面去,这里因为没有空隙、满满当当而奇特。后厅临近池塘,池塘里有奇异的山峰和陡峭的山沟,直上直下,人们行走在池塘的底部,抬起头来看莲花,反而像在天上,这里因为

25、空旷而奇特。卧房的栏杆外面,有一条沟壑盘旋而下,好像螺蛳盘旋形的外壳,这里因为阴暗深远而奇特。再往后还有一座水阁,长长的形状像小船,横跨在小河上。水阁的四周,矮小的灌木生长茂盛,鸟儿在这里叽叽喳喳,人好像在深山密林之中。坐在阁子中,这里的境界使人感到舒坦、碧绿、幽深。瓜洲的各个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放置在于园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词解:1.步:同“埠”,水边停船之处。2.显:显扬,有名声。3.刺:名帖。这里做动词用,投下名帖。4.得:能够。5.携:带着。6.余:我。7.款:殷勤招待。8.之:人称代词,我们。9.奇:特殊的(地方)。10.磊:堆砌。11.磊石:用各种各样的石块堆

26、砌成假山。12.植:栽种。13.数:几。14.缘:顺着,沿着。15.以:因为。16.实:满满当当,没有空隙。17.奇:奇特。18.临:临近,靠近。19.绝:极。20.壑:山沟。21.绝壑:陡峭的山沟。22.空:空旷。23.槛:栏杆。24.幽阴深邃:阴暗深远。25.艇子:小船。.26.蒙丛:覆盖,丛生,草木茂盛的样子。27.啾唧:细小而碎杂的声音。28.其:代”水阁”。29.颓然:柔顺的样子,文中指舒坦。8/2530.碧窈:碧绿幽远,幽深的草木丛中。31.诸:众,各。32.俱:都。33.以:凭借。34.显:显扬,有名声。35.至:安置。36.矣:语气助词,相当于“了”。37.憾:心感不满。黔之驴

27、柳宗元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译文:黔地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

28、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如

29、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词解: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3.至:到。4.则:表转折,却。5.之:代词,代驴。6.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庞然,巨大的样子。然,.的样子。7.以为:把当作。8.蔽:躲避,躲藏。9.窥:偷看。10.稍:逐渐地,渐渐地。11.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12.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13.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相:一方对另一方,偏指另一方。14.他日:之后的一天。15.大骇:非常害怕。大:很,非常。骇,害怕。16.远遁:跑得远远的。遁:跑,逃跑。17.以为:认为18

30、.且:将要。噬:咬。19.甚:很,非常。20.恐:害怕。21.然:表转折,然而,但是。22.视:观察。9/2523.觉无异能:(虎)觉得(驴)没有特别的本领。异: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能:本领,能力。24.者:语气词,文中表示揣度语气,似的。25.益:渐渐地。26.习:熟悉。27.终:始终。28.搏:搏击,搏斗。29.稍:渐渐地。30.近:靠近。31.益:更加。32.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33.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荡,碰撞。倚,倚靠。冲,冲撞。冒,冒犯。34.不胜怒:非常愤怒。35.蹄:名词作动词,踢。36.因:于是,就。37.计之:盘算这件事。计,盘算。38.技止此耳:(驴)的

31、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技,本领。止,同“只”,只不过,仅仅。此,这样。耳,罢了。39.因:于是,就。40.跳踉:跳跃。41.:吼叫。42.尽:(吃)完。43.乃:才。驴子:不要依赖他人或外利,必须自身努力,增强自身实力。老虎: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讽刺了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有无才无德的人。爱莲说周敦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32、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词解:1.可:值得。2.蕃:通“繁”,多。3.独:只,唯独。4.自:自从。5.予:我

33、。6.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7.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8.染:沾染(污秽)。9.濯:洗涤。10.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11.妖:妖艳。美丽而不端庄。12.通:空。13.直:挺立。14.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15.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16.远,形容词作动词,遥远,空间距离大。10/2517.益,更,更加。18.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植”通“直”,立。19.可:可以。20.亵:亲近而不庄重。21.玩:玩弄。22.焉:句末语气词。23.谓:认为。24.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25.鲜:少。26.闻:听说。27.宜,当,这里与乎连用,有当然的意

34、思。28.众,多。木兰诗北朝乐府名歌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

35、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

36、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

37、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士兵,同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雄兔两只前脚时时爬搔、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词解:11/251.复:又。2.当户:对着门或在门旁,泛指在家中。3.惟:只。4.何:什么。5.忆:思念,惦记。6.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7.为:为此(指代父从军)。8.市:买。9.旦:早晨。10.辞:离开,辞行。11.但:只。12.至:到13

38、.赴:奔赴14.朔:北方15.策勋十二转:记功很多次。16.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17.不用:不为,不做。18.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19.扶将:搀扶。20.理红妆:打扮。理:整理。21.著:穿。22.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23.帖:同“贴”。24.火伴:同伍的士兵。25.扑朔:爬搔。26.迷离:眯着眼。27.走:跑。28.安:怎么。晏子使楚晏子春秋原文: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

39、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译文: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现在将要来了,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的时候,请允许我们绑一个人从您面前走过。大王就问,这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犯了偷窃罪。”晏子到了,楚王赏赐给

40、晏子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小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到了楚国就偷窃,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讨没趣了。”词解:1.使:出使。2.左右:近旁的人。3.谓曰:对说。4.习辞者:善于辞令的人。5.习:熟练、善于。6.辞,辞令。

41、7.者:.的人。8.今:现在。9.方:将要。10.欲:想。11.辱:侮辱,羞辱。12.之:代词,他,指晏子。13.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何以,即以何。14.对:回答,应对。15.为其来也:当他到来的时候。为,相当于“于”。16.请:恳求,请允许。12/2517.缚:捆绑。18.而:表修饰,不译。19.何:什么。20.何为者:做什么的人。21.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22.盗:偷窃。23.赐:赏赐,给予。24.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25.诣:到(指到尊长那里去)。26.曷:同“何”,什么。27.为:相当于“于”,当。28.固:本来。29.善:擅长,善于。30.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

42、31.之:这样的事,代下面晏子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32.徒:只。33.实:果实。34.不同:不一样。35.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36.然:这样。37.所以:(之所以)的原因。38.对:回答。39.得无:莫非。40.耶:语气助词,“吗”?41.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42.圣人:才德极高的人。43.熙:同“嬉”,戏弄。44.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45.病:辱。通过类比巧妙设喻。故事赞扬了晏子机智勇敢、灵活善辩的外交才能与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楚王:仗势欺人、自欺欺人。晏子:机智善辩、不卑不亢、义正言辞、善于辞令。人琴俱亡刘义庆原文:王子猷

43、、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词解

44、:1.俱:都。2.笃:病重。3.而:表承接,不译。4.亡:亡故,去世。5.何以:相当于“以何”,为什么。6.以:因为。7.都:总,竟。8.了:完全。9.便:于是。10.索:要。11.素:一向,向来。12.好:喜欢。13.琴:名词作动词,弹琴。14.径:径直。15.取:拿起。16.既:已经。17.调:协调。18.掷:扔。19.因:于是,就。20.恸:(极度悲伤)痛哭。21.绝:气息中止。22.良久:很久。小石潭记柳宗元原文:13/25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

45、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翻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

46、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凄楚,使人骨节寒透,寂静极了。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这番景致,就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

47、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词解:1.从:自,由。2.西:向西,名词作状语。3.行:走。4.篁竹:成林的竹子。5.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使发出声音。6.如:像。7.乐:以为乐,对感到快乐(意动用法)。8.伐:砍伐。9.取:这里指开辟。10.下:向下。11.见:看见。12.尤:格外,特别。13.清冽:清澈。14.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15.以为:把当作1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17.近:靠近。18.卷,弯曲。19.以,相当于“而”,表修

48、饰,不译。20.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岩,悬崖。翠蔓:翠绿的藤蔓。2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2.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23.可:大约。14/2524.许:表约数。25.皆:全,都。26.若:好像。27.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28.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向下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9.下:向下。30.彻:底。31.佁然不动:(鱼影)呆呆地一动不动。32.佁然,愣住/呆呆的样子。33.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34.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

49、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3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或现或隐。36.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3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38.凄:使感到凄凉。寒:使感到寒冷。(使动用法)39.悄怆:忧伤的样子。40.邃:深。41.以:因为。42.其:那。43.过:太。44.清:凄清。45.居:待、停留。46.乃:于是就。47.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48.去:离开。49.隶:跟随。50.从:跟从记

50、承天寺夜游苏轼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