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测度与空间分异.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014141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测度与空间分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测度与空间分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测度与空间分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 0 2 3年第5期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 o l.2 2 N o.5第2 2卷(总第1 2 8期)J OUR NA L O F S HAN GQ I U P O L Y T E CHN I CO c t.2 0 2 3 收稿日期:2 0 2 3-0 1-2 7作者简介:任慧(1 9 8 3),女,河南郑州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测度与空间分异任 慧(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商丘 4 7 6 1 0 0)摘 要:以河南省为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评价体系,分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变化态势及空间变化特征,依据综合指数法测算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

2、,并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研究了河南省2 0 0 5、2 0 1 0、2 0 1 5、2 0 2 1年空间变化态势。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新型城镇化率相对较高,逐渐由分散向集聚方向发展,且空间差异不断缩小,连片基本形成,发展态势良好。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测度;空间差异 中图分类号:F 2 9 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 6 7 1-8 1 2 7(2 0 2 3)0 5-0 0 4 5-0 4M e a s u r e m e n t a n d Spa t i a l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 o f N e w U r b

3、a n i z a t i o n i n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R E N H u i(S h a n g q i u P o l y t e c h n i c,S h a n g q i u 4 7 6 1 0 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o e x p l o r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l e v e l a n d s p a t i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 H e n

4、 a n P r o v i n c e,t h i s p a p e r t a k e s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 a s t h e r e s e a r c h a r e a.B y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a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 d e x 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t h e c h a n g e t r e n d a n d s p a t i a l c h a n g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5、 o f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 w e r e a n a l y z e d,t h e q u a l i t y o f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n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 w a s c a l c u l a t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i n d e x m e t h o d,a n d t h e s p a t i a l

6、 c h a n g e s i t u a t i o n o f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 i n 2 0 0 5,2 0 1 0,2 0 1 5,a n d 2 0 2 1 w a s s t u d i e d b a s e d o n t h e s p a t i a l a u t o c o r r e l a t i o n m o d e l.T h e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l e v e l o f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7、 n H e n a n P r o v i n c e i s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i n c r e a s i n g,t h e r a t e o f 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 i s r e l a t i v e l y h i g h a n d i t i s g r a d u a l l y s h i f t i n g f r o m d i s p e r s i o n t o a g g r e g a t i o n,a n d t h e s p a-t i a l d i f f e r e n

8、 c e s a r e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r e d u c i n g a n d c o n t i g u o u s a r e a s a r e f o r m e d,i n d i c a t i n g a g o o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K ey W o r d s:n e w u r b a n i z a t i o n;m e a s u r e m e n t;s p a t i a l d i f f e r e n c e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已进入转型发

9、展阶段,城镇化发展也由数量增长转变为以质量增长为目的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1-3。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虽有所提高,但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及国家2 0 3 0年7 0%的城镇化率目标来说,仍然有较大差距,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城镇发展缺乏特色、城乡统筹落后等。在此背景下,以科学的方法审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识别其区域发展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各领域专家学者从多方面研究新型城镇化发展概况4。现有文献主要集中在内涵、指标体系、测度、空间变化及对策研究五方面。如:宋连胜5认为,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不是单一、抽象、自然的,而是全面的、具体的,蕴含着主体人的自主选择。曹文明6认为,新型城镇化指标应该包括经济

10、、人口、环境、社会及城乡协调5个方面的1 7个指标。曹文明以湖南省为例,基于S P S S测算了指标权重。卓德雄7等人以福建省为例,基于优劣解距离法(T O P-S I S)改进的因子分析其新型城镇化质量,得出了福建省9个地级市2 0 0 6-2 0 1 6年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排54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3年名。刘静玉8等人以河南省为例,通过测算其综合指数并利用G I S划分其2 0 0 1年、2 0 0 5年、2 0 1 0年空间结构,认为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市域有向中部集中的趋势。郝金鸣9认为,东北地区可以通过政府主导的城镇化逐步过渡到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城镇化等对策,提高东北地区新

11、型城镇化水平。总体来说,现有研究相对丰富,但已有研究对空间特征变化的分析比较单一,内容重复,并未考虑到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因此,本文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通过阐述新型城镇化与周边地区关系而分析其整体空间变化特征。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近年来城镇化发展相对迅速1 0。基于此,从人口、社会、经济、生态及城乡统筹城镇化5个方面选取了1 9个指标,并基于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测算河南省2 0 0 5-2 0 2 1年新型城镇化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河南省各地级市2 0 0 5、2 0 1 0、2 0 1 5、2 0 2 1年空间集聚变化态势,以期为提高河南省新型

12、城镇化水平做出贡献。一、研究区概况河南省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北纬3 1 2 3 3 6 2 2,东经1 1 0 2 1 1 1 6 3 9。地势西高东低,属暖温带至亚热带、湿润至半湿润季风气候。河南省下辖1 7个地级市(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商丘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2 0 2 1年,河南省城镇人口5 5 7 9万人,比上年末提高1.0 2个百分点;二产业和三产业占总产业比重9 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 7 0 9 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 7 5

13、3 3人;参 加 基 本 养 老 保 险 人 数2 3 7 7.5 0万人。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新型城镇化是对某地区多种要素的综合评价,包括人口、社会、经济、生态等。根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概况及实地考察结果,按照科学性、典型性、客观性、独立性的原则,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及城乡统筹城镇化5方面选取1 9项指标1 1-1 2(如表1所示)。其中,人口城镇化主要表征城镇人口的概况,因此选取人口密度、非农人口就业率、二产业和三产业人员百分比、城镇人口比4项指标;社会城镇化主要表征河南省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发展概况,主要包括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人均教育

14、经费、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城镇登记失业率4项指标;经济城镇化用以表征城镇经济发展概况,主要包括人均G D P、二产业和三产业占G D P比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人均工业总产值4项指标;生态城镇化是指河南省生态环境概况,主要包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及生活垃圾清理率4项指标;城乡统筹城镇化主要是通过城乡差距体现,主要包括农村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水平比(%)、农村城镇高校学生人数比3项指标。表1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目标层子系统层指标层权重层新型城镇化人口城镇化人口密度(万人/平方公里)0.0 4 5非农人口就业率/%0.0 3 2二

15、产业和三产业人员百分比/%0.0 5 0城镇人口比/%0.0 5 1社会城镇化每万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人)0.0 5 4人均教育经费(元/人)0.0 4 3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0.0 6 1城镇登记失业率/%0.0 4 664第5期任慧: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测度与空间分异续表1 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目标层子系统层指标层权重层经济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人均G D P(元/人)0.0 5 3二产业和三产业占G D P比重/%0.0 5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0.0 4 4人均工业总产值(元/人)0.0 5 3生态城镇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平方米)0.0 4 2建成区绿化率/%0.0 4 3工业

16、废水排放达标率/%0.0 5 8生活垃圾清理率/%0.0 6 2城乡统筹城镇化农村-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比/%0.0 7 4农村-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水平比/%0.0 6 9农村-城镇高校学生人数比/%0.0 6 8 注:表1数据来源于 河南省社会统计年鉴(2 0 0 5-2 0 2 1)、社会经济发展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河南省统计局等网站。(二)研究方法1.变异系数法变异系数法作为一种客观赋值方法,是一个无量纲量,具有无须参照数据平均值的优点。利用变异系数法进行指标权重的确立1 3,具体公式如下:Xi j=1mmi=1Xi j,i=1,2,.,mSi j=1m-1mi=1Xi j-X

17、i j-i j 2,i=1,2,.mVi j=Si jXi j,i=1,2,.mWi j=Vi jmi=1Vi j,i=1,2,.m 式中Xi j、Si j分别代表各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Wi j代表权重,Vi j代表变异系数。2.综合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在合理确定指标权重的前提下,对各指标无量纲化的值与其相应的权重相乘加和,计算其综合指数,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某一系统的整体状况。公式如下:F=mj=1X i jWi j 由于指标处在不同的数量级,无法对指标进行直接计算,因此需将各指标统一,采用极值法确定指标权重1 4,计算公式如下:公式1X i j=xi j-xm i nxm a x-xm i n公

18、式2X i j=(xm a x-xi j)(xm a x-xm i n)式中X i j为极值法处理后的标准数据,Xi j、Xm a x、Xm i n为实际值、最大值、最小值。当指标为正时,利用公式1进行标准化处理;指标为负时,利用公式2进行标准化处理。3.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一般应用于地理学中,是用来衡量事物之间的空间关联性的一种重要方法,也可用于确定某种地理现象是否与周边地区存在某种特殊的空间形态,包括空间的集聚与离散状态。一般来说,空间自相关分析包括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是通过评价相邻空间分布对象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其是否呈某种状态,取值-1,1

19、。若结果为正,则表明具有正相关性;若结果为负,则表明存在负相关关系;0则表示不存在关系。局域空间自相关莫兰指数用于发现局域空间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通过观察每一个事物与周边事物的属性关联程度决定其是否存在某种关系1 5。通过A R C G I S空间分析模块的空间自相关功能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值做自相关分析,从而得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变化特征,进一步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74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3年提供科学依据。三、结果与分析(一)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分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情况,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图1 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由图1可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不断增长态

20、势,由2 0 0 5年 的0.0 8 4上 涨 至2 0 2 1年 的0.4 2 3,年均增长率为2 3.7 4%,发展水平迅速。其发展态势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 0 0 5-2 0 1 2年缓慢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新型城镇化水平由2 0 0 5年的0.0 8 4增长至2 0 1 2年的0.1 4 8,主要是由于2 1世纪初,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刚刚步入发展阶段。河南省经 济社会得到 一定 发 展,如 人 均G D P由2 0 0 5年的1.1万元上升至2 0 1 2年的3.0 5万元,增速位于全国前五;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由2 0 0 5年的8 2.5%上升至2 0 1 2年的8 7.3%。

21、与此同时,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下降态势,在校学生人数也大大增加,但该阶段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仍处于摸索阶段,发展并不成熟,因此其增长速度相对较慢。第二阶段为2 0 1 22 0 1 3年呈缓慢下降态势。这一阶段主要是受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导致新型城镇化呈现短暂下降的态势。第三阶段为2 0 1 42 0 2 1年快速增长阶段。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率由2 0 1 5年的0.1 4 7上涨至2 0 2 1年的0.4 2 3,年均增长率为2 6.8 2%。在人口系统方面,河南省城镇人 口 增 加 较 快,2 0 1 7年 城 镇 化 率 首 次 突 破

22、 了5 0%;在社会系统方面,河南省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由2 0 1 0年 的1 0 7 9.1万 人 上 涨 至2 0 2 1年 的2 3 7 7.5 0万人,城镇失业率相对较低;在经济系统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带来的是人均G D P大幅度的上升。在生态系统方面,河南省建立了大量的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清理站,大大提高了河南省生态环境水平。同时,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也加快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具体如表2所示。表2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年度指数(I N D E X)标准化(Z S C O R E)假定值(P-VA L U E)2 0

23、0 5年-0.2 2 30.0 0 10.4 9 32 0 1 0年0.1 0 50.0 0 40.4 8 22 0 1 5年0.1 8 60.0 0 30.5 1 42 0 2 1年0.2 3 50.0 0 50.5 2 5 由表2可知,2 0 0 5年、2 0 1 0年、2 0 1 5年及2 0 2 1年的莫兰指数值由负数逐渐转为正数,P值为正数,Z值检验呈显著现象,意味着2 0 0 5-2 0 2 1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由分散转化为集聚,越来越呈集聚现象,其空间差异现象逐渐缩小。四、对策与建议针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时空分布特征,建议如下:(一)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打造自身特色。如商丘市可依

24、据自身文化特色,打造属于自身独特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模式,以提高新型城镇化测度;(二)重视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建设。鹤壁市等地是因为自身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差导致其新型城镇化发展相对缓慢。因此,若是其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则能促进其新型城镇化发展。五、结语以河南省为例,根据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河南省各地级市2 0 0 5年、2 0 1 0年、2 0 1 5年、2 0 2 1年空间集聚变化态势,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呈不断增长态势,分为三个阶段:缓慢发展阶段、缓慢下降阶段、快速增长阶段,新型城镇化率发展相对较高。二是根据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可知,2 0 0 5-2 0 2 1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

25、水平由分散转化为集聚,越来越呈集聚现象,其空间差异现象逐渐缩小。(下转第5 4页)84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2 3年注 释:根据教育部最新的2 0 2 1年教育统计数据,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和高职院校数分别为1 2 3 8所和1 5 1 8 所,在校生人数分别为1 8 9 3 1 0 4 4人和1 6 0 3 0 2 6 3人。2 0 2 1年1月份,教育部相继颁布 教育部印发 (试行)(教职成厅2 0 2 11号)、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教发2 0 2 11号),对本科高职的标准进行了初步设定。所谓高职教育,实际上是指高职教育课程。课程是对知识的编排。凡是实施高职教育课程的就是

26、高职教育。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何普通高等院校也可以实施高职教育;高职院校也可以实施普通教育。根据联合国的教育分类规范,职业教育一般分为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前者类似我国的高职教育,后者类似我国的中职教育。如同所有的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企业也会在自己的运行过程中,即日常实践中,有意和无意地产生出大量的实践性知识(包括经验性知识),前者如管理性知识,包括管理的规章制度等;后者如人际关系知识等,这类知识构成所谓“缄默知识”的主要部分。见:刘凤元:高等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初论,载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 0 1 4年第5期。参考文献:1 刘彦文.教育的抽象本质与具体本质J.教育学术月刊,2 0 0 9,

27、2 6(1):4 2-4 6.2 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新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 9 9 5:3.3 丁学良.什么是一流大学J.中国大学教学,2 0 0 2,2 4(4):3 6-4 1.4 刘凤元.高等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初论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 0 1 4,3 0(5):2 3-2 6.责任编辑 微 雨(上接第4 8页)参考文献:1 刘沛林.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地理研究,2 0 2 0,3 4(7):1 2 0 5-1 2 1 2.2 彭冲,陈乐一,韩峰.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J.地理研究,2 0 1 9,3 3(1 1):2 0

28、 0 5-2 0 2 0.3 王新越,宋飏,宋斐红,等.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科学,2 0 1 8,3 4(9):1 0 6 9-1 0 7 6.4 姚士谋,张平宇,余成,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地理科学,2 0 2 1,3 4(6):6 4 1-6 4 7.5 宋连胜,金月华.论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J.山东社会科学,2 0 1 6,3 0(4):4 7-5 1.6 曹文明,刘赢时,杨会全.湖南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 0 1 8,3 1(2):1 5 5-1 5 9.7 卓德雄,曾献君.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及测度:基于T o p s

29、 i s改进的因子分析模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 0 1 8,3 9(2):2 2 1-2 2 9.8 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等.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 0 1 2,3 1(5):1 4 3-1 4 7.9 赫金鸣.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策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 0 1 4,2 5(1):7 7-8 0.1 0 张改素,丁志伟,胥亚男,等.河南省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研究:基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 0 1 4,3 3(1):4 6-5 1.1 1 杨洋,王晨,章立玲,等.基于国家规划的新型城镇化状态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以

30、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经济地理,2 0 1 5,3 5(7):5 1-5 8.1 2 王际宇,易丹辉,郭丽环.中国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 0 1 5,3 4(6):6 4-6 6.1 3 刘轩,岳德鹏,马梦超.基于变异系数法的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 0 1 6,3 1(2):6 6-7 1,2 9 4.1 4 厉彦玲,朱宝林,王亮,等.基于综合指数法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测绘科学,2 0 0 5,3 0(1):8 9-9 1,1 1 1-1 1 2.1 5 陈红娟,孙桂平,石晓丽.基于G I S的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时空格局演化J.生态经济,2 0 1 6,3 2(8):7 3-7 7.责任编辑 亦 文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