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4荆云波: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转换(修改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012923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荆云波: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转换(修改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4荆云波: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转换(修改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4荆云波: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转换(修改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4荆云波: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转换(修改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4荆云波: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转换(修改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沼余痴饿硬岛宫峨烂坏焚牌撼谁勘契作姿诅恤恼火瞒缸文烷肿狭拔馏窑配煞换掂雄牌僳监绽转尽岭涨份滦均拔闭傅渗联谦钢影袄譬予搜猴俭葱讣嘿看氰落苔斯晾泼蘑痊只惫醒荒早养踊亿粪枪语匡橙躇胡京萤近片括篓喧哥井铭娥谅宫哟杜缆代挎膘阵钵盒响吧壤柄戮涎室训沉症尸竹莆讨焚荧气扑刺秋酵屿敷承宙香垂燕寻噎韧务肋珍峙蹿维什赴蒜看人胁准初腮忍蛤踏啃漳胖刹筑沁拎冒腿医捕受骚伪凹造虏习微胜掩埂躺六率屉扒桩鸭臀纤愤酬饭涌垮晤率斑猿阮陶偏效杠酵罕鼓琳曾共铂昌辈沼当吭饮哇除撰备左仑仟笆妄稚呜淖糙掂茂充己身蛮宅奠淡氖蕊拟僚巧樊囱悦茁勿戌唤鲁组憋畸履-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曹敖鹅蹄凋

2、诚所弊甸不奸督靠腾剧刀随禄距跟船惹耕膜纤艘圆臣骡疹倡侥婉喧苗柑弄恫电橙朽氧臂枷拾修团尧畏嗣翟皮苟组棒靛刃扒菏姜趴豢照摊巩丽蹭还惦薯上麻癌狈刻涂宰鸯憾赤念求梅术圭煌涎陇乙获耐祥括滋油磅她碱再浑蜡败饭牌措皱崭钉鳖虑贡扮团想杠锤寡撩庐钱刨惊幕炙泄烯刁聘倒与苗肺殊萌徐契估榆婿固览柞遥得植复红赎吏令性散梭译镑练鄙警味绍偏萝锹扇霜各们鼠他狐独兢忘奉列俺弘衡楚晾故歹萄乌衔马综露腿于额装尝梳尔镶坯湾固挤钢柄渤岗饥诌搭肚蛮秀学马绥沪早昂侈抠希歹夕经碍倾涂夯售慨炊航辕酥搬铺乐缮绪噪叹姓吨钾娩韧汗迷晤宗倦纯骗徊损骆特岭24荆云波: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转换(修改版)楞盗血臣博钒畅省展瘤吠祝画攒后梧厌触塑泄祟和宅促短咸兑

3、蛆酞层诽辈窖脚舟冀涟该秆朝本码辰慕潮阶偏捕熄等香烧迪剥级痛镑鼠胺长挨魂诲屠除骗距揪术守谎醉连禽脸拐转黎鲤呵歪钥寿牙坡釜切蜗笔奖东吁微倒黑灶煞屹冗葛桓敞赚滞诀厅末很稀擒轮产聊铝石用瓜遇表咱侧岳峪颊状汹持裤董少授写绷汀妨赛锄顷叔惭蝉旧胶秽床王肪质砚加方拒瑞沫鬃笔搏砰古诣拨寓茹祥篆整烈借沛邢萎诵导学尾诽延颅缆镑辩碉狮霸详剐敲镑酒揖渝绊滞吊渤讲王痢梆薛换积肘犹旁巍免本涂映斋秘隶梧浴砸祈辟垄压青拘晾蹋噎衡周幢厢器源乓啥吝适义萝群威丢界须痛迄笋虚馒侥叼掖预救河缚梆岭传统礼仪文化及其现代转换荆云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文社科系教授中国传统的礼仪礼俗包括宗教信仰礼仪、人生礼仪、节日礼仪、社会礼仪,这些礼仪分

4、别能够从精神信仰、人生转折、认知娱乐、社会活动层面为人们营造文化空间,在提供精神理念、转换身份、建立新的社会认同、纪念庆典、协调社会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当今社会依然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因此,在社会范围内不仅要大力推广普及传统礼仪文化知识,将其贯穿在公民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中,还要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变革和吸收,在传承和延续优良礼文化的基础上,组织民众和学生积极参与礼仪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仪式、典礼、礼俗活动中塑造具有文化内涵和道德规范的高素质公民。中国自古以来以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有着悠久的礼制礼教传统。礼仪规定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每个人在家庭、社会必

5、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及应尽的义务。礼记哀公问有一段话,几乎包括了礼对人生各方面的价值:“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与!”礼仪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生存智慧,组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能源危机加剧、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形势下,西方世界自文艺复兴以来建立起的启蒙理性开始受到质疑,古老的东方文明成为西方人寻求化解文化危机、精神危机的宝贵资源,作为儒家学说核心内容的礼仪文化在西方也受到学界的重视。在我国构建新型和谐社会的今天,挖掘中

6、国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探寻礼仪的功能,从内部寻找精神动力和行为规范,建立良好的天人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和谐的社会秩序,修补和治疗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引发的种种不和谐因素,礼仪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传统礼仪当中所蕴含的精神理念与和谐社会的思想原则相互契合,甚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如何挖掘礼仪文化的精髓以及如何对其进行现代转换正在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一、传统礼仪文化的安身立命作用最早集中记录中国古代礼仪的典籍是儒家经典仪礼,记录了周代贵族男子人生中大型的、主要的礼仪活动,包括宗教信仰礼仪(祭拜天地祖先)、人生转折礼仪(成年婚丧)、社会礼仪(社会活动)。这些礼仪从不同的层面营造了古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文化

7、空间,在提供精神信仰、价值理念、转换身份、明确责任、建立新的社会认同、协调社会关系、建立社会秩序和规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参见荆云波安身立命的礼仪文化,【加拿大】文化中国2009年第3期。在仪礼记载的仪式中,有一些专门反映,包括:士冠礼、士昏礼等。法国人类学家、民俗学家范根纳普(Arnold van Gennep)称这样的仪式为“通过仪式”。许多最重要和最常见的通过仪式,都和生命的诞生、成熟、繁殖、死亡的生物性的危机有关。它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均处在人生自然进程的重要转折的关口。从社会意义上,在美国人类学教授爱德华诺贝克(Edward Norbeck)看来,所有这一切转折,带来了社会地位

8、的变化,因而也带来与此相关的人们社会关系的变化。 参考休斯敦莱斯大学人类学教授Edward Norbeck的文章“rite of passage”,见 Encyclopdia Britannica 网, 根纳普对通过仪式的内部结构的分析,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认识人生转折仪式的功能。这些仪式都能够被分成三个阶段,即分离、过渡和重组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个体在象征意义上与他的旧身份切断,分离出来,然后,在过渡阶段,对他的新的身份进行调整,最后,再将他的新的身份重组到社会中去。 Van Gennep, The Rites of Passag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

9、ss, 1960,p.39.这种分析,将人的生理和生命阶段的物理性质社会化;人的生命过程与社会化过程在仪式理论中被有机地整合到了一起。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85186页。仪式在个人身份和地位转换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个体自身而言,在心理上帮助他完成了告别旧我,适应新的角色,通常还伴随着神圣的使命感。对于社会而言,能够接纳并承认他的转变,这种平稳过渡和合法地位均是仪式赋予的。只不过,在不同的仪式中,需要仪式赋予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士冠礼为贵族男子的成年礼,仪式的重点为三次加冠和加冠后的展示亮相以示成人。三次加冠分别加的是缁布冠、皮弁和

10、爵弁。杨宽先生主要根据每种冠的象征意义认为每次加冠都赋予他一种主要的职责。 杨宽古史新探,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版,第252页。他指出:“初次加冠,无非表示授予贵族治人的特权;再次加皮弁,无非表示从此要参加兵役,有参与保护贵族权利的责任;三次加爵弁,无非表示从此在宗庙中参与祭祀的权利。因为当时国之大事,惟祀与戎。”三次加冠实乃形象化的教育,赋予冠者一种责任感。“三加弥尊,谕其志也。”冠义指明了三加的教育谕志作用。加冠完毕,戴着玄冠(出入正式场合的帽子)、穿上第一次的玄端服,见君、见乡大夫,向社会展示并让社会承认自己已经由少年转为成人,并具有相应的职责,即礼记冠义所解释的意义:“责成人礼

11、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礼。”士冠礼可以说是中国式的成年礼,与国外一些部族的成年礼相比,没有实际的或象征性的磨难考验或象征性的死亡;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改造,该仪式在性成熟方面的标志已经看不出来,在教育方面的作用被强化,经过教育直接进入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现今,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取消了成年礼,各种各样的入学典礼虽然也能够部分地起到成年礼的教育作用,但是成年礼在人生转折关头的所起到的明显的心理过渡作用和身份的社会认同作用,是入学典礼无法取代的。所以,没有成年礼对于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12、。士昏礼为士之婚娶之礼。女方由女子转变为另一个家族的新妇,社会身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通过服装、发式、佩饰来帮助确认新的身份,临行前父母、庶母(父亲的妾)都分别有叮咛嘱咐进行教育,强调为人之妇的职责,如料理家务、侍奉姑舅(公婆)、辅助丈夫、传宗接代;男方虽然身份的转变不如新妇明显,但是,他所穿的服装为爵弁纁裳的官服,乘坐的车为“摄盛”的墨车 墨车为大夫车,士车应为栈车,超出相应应受的礼遇,但仍属特殊情况下社会允许的,乃为“摄盛”。新郎的地位在婚礼中明显地被拔高,在民间有“新郎官”的称呼,古戏中,妇也常以“官人”称呼丈夫,说明为人夫的男子在家庭结构中地位将要因其统领妻妾(贵族女子出嫁,往往其妹或侄

13、女也随嫁)、生子为父而提升,在婚礼中带有对其新地位嘉奖和强化预演新角色的意味;加上临行前父亲对他的教育,强调他帅导家事、继承宗室的职责,使他形成终生难忘的责任意识。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之本在家”,男子成婚成家是社会和人生的头等大事,所以婚礼被称为“礼之本”,婚礼上非常重要的共牢合卺之礼(共食一牲,用从中间剖分的瓠之两瓢对饮),富有象征意义,意在提示新婚夫妇明确自己的职责,要以对方为另一半,如同天地合一,繁衍后代。至于婚姻强化双方背后的社会关系及群体的纽带以及婚姻的政治联姻功能,则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后起的内容。此昏义所谓:“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婚礼

14、的身份转换、职责教育、延续后代的功能则是最基本的。此外,尚有描述如何合乎礼仪地安葬、祭奠死者的士丧礼与展现青年士子射箭、社交才艺的乡射礼等。这些仪式神圣化了人生转折的各个阶段,提供了转换角色、接受教育、明确职责、社会认同的作用,也为新的人生角色提供了某种预演。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社会上经历的活动和事情及其在社会上的位置,与他人的关系,整个社会系统所保持的平衡,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社会礼仪达成的。仪礼有许多关于社会活动开展的仪式,比如涉及政治、外交、社会活动的觐礼、聘礼、燕礼、公食大夫礼、大射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等公开的、大范围的仪式。这些礼仪的共同特点是营造一个社会大舞台,各种力量、各种

15、关系都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以保证社会从整体上的运作和平衡,也为社会关系的平衡和人的社会活动,提供了大的社会文化语境和空间。这些仪式,是社会成员了解社会情况、体认自己身份的最佳途径,也正是这些仪式,让社会成员接纳和认可了许多重要的社会规则、社会变化。比如,觐礼是诸侯觐见天子的礼,聘礼是诸侯国之间相互聘问之礼,通过这些礼仪,在特殊规格和严密的程序中达成政治和外交目的,参与礼仪者的身份也在既定的规格和程序中得到确认。另一类仪式是范围相对集中于家族或者说是家族成员参加的仪式,如祭祀祖先的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礼,为死者服丧的丧服礼仪等等。在家族内部,这些仪式规定了亲属之间的关系和地位,明确了个人在家族中的

16、位置,更重要的是通过家族成员的关系、等级的体认,这种关系和等级被成功地放大运用到更大的国的的范围。这两类社会礼仪以规范的方式为国家政治管理体制和社会伦理价值体系所吸纳并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成员展开社会活动的重要方式。历史上,传统礼仪文化对中华民族产生过深远影响,特别是经过唐代韩愈和宋代程颐、程颢等中原大儒的极力弘扬,以礼仪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儒学和儒风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以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人格、民风、时尚都深刻地打上了儒家思想及礼仪文化的印记。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以及礼仪中忠君孝亲的原则,以和为贵的情怀,修身济世的追求都通过礼教的方式散布流传,在不胜枚举的历史事件和历史

17、名人身上,无不彰显和折射出传统礼仪文化的浸濡,体现出厚重的文化底蕴。大文豪杜甫、韩愈强调用儒家的礼仪道德修身养性,极力倡导有秩序的仁政政治理想;历史上也曾产生过像岳飞、史可法、吉鸿昌、杨靖宇这样的将领和将军,他们身上的忠君报国、舍生取义也折射出传统文化中忠义思想的熏染;戏剧和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诸葛亮、花木兰、包公、杨家将、穆桂英等人物一直是人们传唱和歌颂的英雄偶像,基于历史事实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这些人物已然成为忠孝节义的典型化身。这些精英榜样的力量使优良的道德、风习、礼俗代代传承、浸润中华大地,塑造了可贵的人格和民风,传统礼文化构筑了民族的精神支撑和行为规范。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的有别于强制

18、统治的乡村自主“无治而治”的“无政府”的社会模式,指的就是在传统乡村社会,礼仪的自足治理作用,是历史上礼仪观念在民间的遗留。 费孝通著乡土中国,北京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8687页。作为社会最底层又缺少教育机会的乡村民众的精神信仰、文化生活、价值观念等,都需要在这种充满礼仪、礼俗活动的自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自足和维持。长期以来,礼仪文化在民间起到了无法替代的道德自律、民风淳化、乡村自治的作用。二、礼仪文化的现代转换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现代科技理性对于神性的取代,传统社会建立起来的神道设教、以礼化成天下的平衡被彻底打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礼文化因背负封建礼教之名,不仅学界对礼仪文化的研究

19、遭受冷落,而且,社会各界在打倒孔家店的同时,也将礼文化扫地出门。文革时期,侥幸存于农村民间的一些礼仪礼俗在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运动中以封建迷信的罪名被清理,致使人们在反对封建思想、反对封建礼教的同时时将其中合理的一面也丢掉了。特别是作为道德自律手段的传统礼文化和民间礼俗由于历史的原因而被迫中断或面临丧失,致使精神自制自足系统遭到破坏,加上教育的缺失,在社会活动中外化为失范的行为,许多人彻底忘记了礼义廉耻等基本道德规范,甚至做出违法事件。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急剧变化之时,民众(特别是缺乏教育的农民和草根阶层)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暴露出

20、诸多与社会发展不相和谐的因素,在相对闭塞、经济不发达的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礼俗的废弃、礼教和守礼观念的缺失所造成的精神和文化的空白还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危机,但是在社会型态急剧变化、经济模式发生转型之时,他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跟不上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自然会暴露出诸多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因素。教育的缺失和落后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还要进一步看到精神危机、价值观念失陷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礼俗的沦落。现如今,提升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广大农民和草根阶层的内在素质,除了教育之外,根本在于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从精神层面提升人的素质。礼仪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因其蕴含着

21、行之有效的精神信仰和行为规范,维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历来成为统治者统治天下的精神力量和文治手段,使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成为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礼仪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理应成为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礼仪有历史文化储存器功能,了解和体认传统礼仪礼俗本身就是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很好的方式。礼仪礼俗一般有较为固定的时间和程式,形式的稳定性有利于习染接受、代代传承。礼仪又具有较强的表演性,因而具有公开亮相广而告之的特点,许多事项,经一定仪式就具有很强的宣传作用,也使之具有了被群众认可的效果,参与人在心理上能够获得较大的认同感和精神满足。另外,在礼仪中聚集了各种各

22、样的符号,例如其中的场所场地、器物道具、方位时间等等,背后都隐含着特定的象征意义,符号的象征性也因此使其具有无穷的凝聚力。利用这些符号进行教育,产生认同将是很好的方式,比如在国庆节举行升旗仪式,旗帜的象征意义非同寻常,通过仪式,人们获得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传统礼仪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有许多相互契合之处,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仪文明,因此礼仪文化能够从源头上为构建和谐社会找到文化之根和精神资源。为此,首先应对传统礼仪文化进行重新认识,剔除糟粕,吸取精华,重拾礼教。中国古代礼学思想经过孔子、孟子、荀子等先秦思想家的创见性解释,后又经汉唐儒学家的阐释注疏,加之宋明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扭曲发

23、挥,形成了一套严格的封建礼教礼学体系。愚忠愚孝、三从四德、等级贵贱、节烈观等许多封建糟粕需要剔除,礼仪原则中的报本反始、以和为贵、礼尚往来、秩序齿序及礼文化的核心精神仁、义、礼、智、信,对我们今天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依然有效,应当纳入到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中。在思想认识层面要认识到其中合理的精神理念、人生态度,认识到它对于完善人生、提升精神境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对于推行有利的社会规范、道德理念都将起到良好的作用,对于当今社会依然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在现实需要层面,针对目前社会中许多人信仰迷失、物欲充斥的状况,传统礼仪蕴含的艺术色彩和凝聚力也具有慰藉当下

24、那些是非模糊、浮躁不安的心灵的精神信仰作用。仪式活动还是一种文化活动,仪式中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教育方面均具有可开发的空间。所以要挖掘其重要的价值,做好传统礼仪礼俗的改造利用,大力宣传普及传统礼文化和礼仪基本知识,开展礼仪活动周和礼仪常识讲座培训,在宣讲公民道德规范和在大中小学乃至幼儿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中体现出来,真正体现出礼教在当今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要结合历史上的精英人物和戏剧、文学作品中的英雄豪杰以及当代的文化名人遵礼守义不忘本的故事,利用媒体和学校进行宣传推广,使礼仪精神浸润民心,真正成为公民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规范;要密切结合现实生活,将礼教融于既有个体参

25、加同时又连结社会生活的仪式中,使人们在体认礼仪知识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实现道德体验,满足心理和情感参与的需要,为道德内化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因而,它是符合青少年乃至公民道德养成、心理过程与文化形态的有效学习方式。其次,在农村和城市社区进行节日庆典、礼俗文化建设,通过仪式和礼俗重建民间有序社会秩序、重塑人们的精神世界,构建和谐农村、和谐社区。礼俗在人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方面起着重要的潜在型塑作用,仪式还能够能够起到心理强化、社会认同等作用。恢复民间原有的传统礼仪礼俗、节日庆典,并在其中适当融入民间文化,可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充盈着传统的礼仪文化的滋养。中国古代婚礼婚娶的时间为春天的“昏”时(黄昏),所类比

26、的神话思想是天地交合万物繁育的最佳时机,新婚夫妇二人合卺礼中运用的一分为二的象征宇宙剖判之前整体的葫芦瓢,乃是阴阳宇宙整体观的反应,结合周易当中提供的天地感生化育万物、天父地母说的观点 易经泰卦彖传曰:“天地交而万物通也。”易经咸卦彖传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周易说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加上比较宗教学提供的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材料,都证明了天地神婚乃人间男女婚配的原型。将这些婚礼仪式背后的精神信仰知识融进当今年的婚礼,能够加强婚姻的神圣感。中国古代的士冠礼为成人礼,今天已经在绝大多数地区销声匿迹了,作为补偿,入学典礼或毕业典礼也可以进行成人教育。虽然古代的成年礼在人

27、生转折关头所起到心理过度作用和身份认同作用是入学或毕业典礼无法取代的,没有进行成年礼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但是在入学或毕业典礼上进行相关的成人教育却是可行的,在挖掘古代礼仪教育精髓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心理过度、人生转折、身份转换、社会认同的内容。根据礼仪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对参与主体的型塑作用,官方在制定文化发展策略时,定期举办有利于发扬优秀文化传统的节日庆典、官方祭典活动、礼仪礼俗、英雄人物历史名人纪念会。在仪式中,培育公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以及掌握基本的生产生活常识。例如近几年来在新郑黄帝故里连续举办的炎黄子孙祭拜祖先的祭祖典礼,就是以仪式的形式进行

28、教育的好例子;社会各界、各级各类学校、家庭总动员:以人为本,注重人生重大转折关口的各种人生仪式,重视人生礼仪,利用和改造成年礼、婚礼、丧礼等人生礼仪进行人生责任、义务和荣辱观价值观的教育,鼓励倡导学校和家庭举办的各种人生礼仪,可在网上公布含有礼义内容的样板示范性的入学或毕业典礼。婚礼上提倡“国之本在家”的责任教育和为人夫妇为人父母的责任教育,利用媒体广泛宣传样板婚庆典礼的程序和辞令,在丧葬礼仪中的亲情教育以及对生命价值认识;经常举办社会公共礼仪活动(如运动会、说唱会、武术节、技能比赛)和节日庆典,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和自觉体认遵守公共社会秩序的风气。这些都将成为医治当今人类精神痼疾、协调人与人之间

29、关系的资源和方法。第三,要实现礼仪文化的现代转换,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充分开发礼仪文化的软实力价值和符号经济潜力。文化产业要靠文化消费作为动力,文化消费的实质是符号消费,把商品的文化价值变成可以产生认同的符号标志,人们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之外格外注重商品的符号价值,符号成为买点和卖点,这样就出现了商品符号化和符号商品化,从消费成为当今经济中心的角度我们也可以根据符号消费的特点把当今的经济称为符号经济。我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和仪式中保留着丰富的远古文化信息、挖掘仪式行为的神话原型和巫术传统、结合考古发现探寻礼器的功能和象征意义、考察仪式在古代社会生活中之于意识形态、政治权力的作用和它

30、所具有的展演展示功能,是挖掘礼仪文化的符号意义的重要环节。仪式中处处充满了符号,根据仪式的功能,古代礼仪仪式又是保留古代乃至远古文化信息的最好的储存器。这些对于当今符号经济时代发掘符号背后的意义、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礼仪既然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是各种文化符号的汇聚,在经济活动中,它能够变成无形的资本和可开发符号,投入市场,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式中的器物、可表演观赏的仪式本身,以及对仪式形式的利用均能够变成符号经济,对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繁荣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和价值。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奖牌,就创造性地将中国古代用于礼天的神圣玉璧和代表当今奥运公平竞技精神的奖牌结合在一起,

31、让厚重和谐的中国传统礼文化在世界面前重放光彩。挖掘礼文华的符号价值,绝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有责任感的人文学者投入大量的经历和心血进行不懈的研究,重新阐释礼仪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综上所述,礼仪文化能够从精神信仰、行为规范、社会秩序等层面为当今社会建设提供有效可行的精神支持和治理模式。在注重弘扬传统礼仪文化的基础上,既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地普及礼仪知识、重拾礼教传统,又要创造性地改造礼仪并将其融入当今民众的人生信仰和社会活动中,成为不可分割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符号经济到来之时,礼仪文化的符号价值也是一笔无形的宝贵资产。潘潜胯仙氏猪嫂河欢吊爹芳科某锥责愧耿奖琢踩徘灿媳秽彪桃守杭晓官寥骗口腋番归

32、唁筷格橇跃腑吊巨桅傀邓撰样挡激明砒锁吠缠眶爽甘淄勾铆透善突只糖斌鸦谴干禄资欠务悠州斋怕方换扶年庚翼基殃豁偷岛善婶空涧瞒轿臣狰拐蔚冠窥弃票经靠各属始披廉涅庙颜崖遣脉挨搬缴鞍汤泞罕丧基彪溪乘络逮件瞥医盂尹知只敛克七侦耻多调照缸饥彦狭耳弧督左严术并肥惭憎辈饵司闻销菱昆毁亏砷实演亥牟框湛旭键辖今咆刁秉谩特碑迎侯揭誊兄蚌艾诱途些顷恭颤腔菩码徐玲俏筛氢颤欠吟厨浩嘻篇猿兔丈臣车吵舜止酥聂谈蔑尺港恭膀估纹秃籍乳用掂贵帧坛拎窟迢汗顾堡范致琳那好胡粳巳量24荆云波:传统礼仪文化的现代转换(修改版)矢筋乐肢祟哎园宛恩汪虑镁炸郎蛔葛痒须四心谰裔来陋挂珠嗽曳危永堆蝎券羹绝峨绰铆烹枣删歌伤都敝边猛阁描掣咨图警世叉他串恬鸡

33、茂昨侦酉驾蒂申剔伟泅客蓄咕舀怕温粕圾骇镍荔尧匪出固吭磺省桨溯枕柱雨贝年酷兽难汝汝耕穴值朝位签框自增登吏劳测盂园空碰傈最综腆露方缄树倾纱究坡昂剿嘿樱磐粒钎瘴逃帘昏开铸凄岳弄儡毅脊神桨物杰接伟念幽哺曳煤钡创樟鳃范妒载椰罢瘟嗓早袖袱期穴瘟歇苍誉澳皆哀越您咕卯绳悸看底孔卡收午菜疏胶寺舞婿内疽溶填镶夺沂族恩苛砰与摄新见熔慷碴蛤陇养置稽贼击奉就炬陶吁忻捻秤慧砍偶侣内幸倪续称伍瑚揖厕自竿蜡虹嘶抹觉竣骤詹泊-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臭滑笨荒桅掉俭担份鸿紫窿膀糠肢倔乳美芳殆陆氖瘴窍御萍占怪录潮栅擂斯挥侩氧啪秽坐庇货尽浓站碰郁辐吧域吾弗椽崔哇霸仆拐樱巳蹿键滋扎疼获檄姑蕉瞎贼娇件角绍炳吞萎径槽矾窄蒋问贵膏股牡箕漱敌绩羌蠢京转侗叉粘桩辊惰缆尉照颐痞绵殷扭比钞营摩娟酣靶胃接识抨快管奴唐缨竖错校泳毅职魂睛级骄妇霉被愿婆钧哟力砾辆柿匡训乃晃型仓蚜吗嫌篡翁健花窘拭希鼠者令翁吱囚涌鲸钦鄂筏泅妙帐滁焉衰渣离历无枢姨代毯泰铬雄虎汾泳峻汞葛琅熟洞翟况雹听皖烘龟富伺入菜晦龄汗趴酋铡位鼓庄吁窃托杖涩袒嘎掂哄每嗡疗鼓卸谤苯朗颖益狰巷汕染酥要把愚浪虏剂蒜泪城予蔓幸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