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编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总结:卢炜琛第一章 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会计的演进及含义1.会计的演变历史划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第二节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一、会计职能1.现代会计的职能:“核算”与“管理”(本教材);“核算”与“监督”(其他教材)。(一)会计核算职能1.含义:会计核算职能又称会计反映职能,是指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主要以价值量的形式,进行确认、报告、计量的功能。2.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职能。3.特征: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有关凭证为依据所进行的事后反映;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企业会计“六要素”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
2、系统性、全面性。(二)会计管理职能1.含义:会计管理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主要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分析、考评和监督,使其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2.特征:会计管理的内容包括:预测经济前景、参考经济前景、规划经济目标、控制经营过程、分析财务报告、考评经营业绩和监督核算过程;会计管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略。(三)会计核算职能与会计职能管理的关系1.对象相同:都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也就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本)运动。2.侧重点不同:核算是对会计对象的核算;管理是对会计对象的管理。3.经济业务:也称会计事项,包括
3、交易和事项两类。(交易是指企业与其它主体外部之间发生的经济往来;事项是指企业内部发生的经济往来。)4.相辅相成:会计核算职能是会计管理职能的基础,会计管理职能又是会计核算职能的保证。二、会计目标1.会计目标也分为“会计核算目标”和“会计管理目标”。(一)会计核算目标1.含义: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信息质量要求的以财务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如实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2.使用者包括: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3.会计核算目标就是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目标仅仅是会计核算目标,是会计目标的一个分部目标,因而,不能代替会计目标。
4、)(二)会计管理目标1.会计管理目标就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实现企业利润更大化”。第三节 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一、会计对象1含义:就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管理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2.企业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二、会计要素1.会计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一)资产1.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2.特征:定义中的。3.确认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4.分类: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二)负债1.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
5、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2.特征:定义中的。3.确认条件: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出企业;未来流出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分类: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三)所有者权益1.定义: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即在数量上: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2.特征:所有者投资可供企业长期使用,除非企业发生减资、清算,否则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投资;所有者权益反映的是所有者对企业的产权关系,表明了所有者对企业资产减去负债之后的差额(称为净资产)的所有权、参与企业利润分配权。 3.确认条件:与资产相同。4.包含的内容:(了解)。(四)收入1.定义:企业在日常
6、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特征:定义中的。3.确认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4.广义收入(五)费用1.定义: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2.特征:定义中的。3.确认条件: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结果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4.广义费用(六)利润1.定义:是指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7、。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2.特征:利润既反映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又反映非日常活动的业绩;利润的实现,其结果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值。3.利润=(收入-费用)+(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狭义收入-狭义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狭义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4.包括的内容: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利润(狭义利润)=狭义收入-狭义费用利润(利润总额、税前利润、六要素中的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净利润(税后利润、广义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广义收入-广义费用净利润=(狭义收入-狭义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8、-所得税费用=(狭义收入+营业外收入)-(狭义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七)利得与损失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核算方法与会计循环一、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1.含义(了解):所谓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是指会计数据处理与会计信息加工的程序,也就是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过程。(一)会计确认1.含义(了解):会计确认是指确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是否涉及会计要素,如果涉及会计要素,应作为什么会计要素加以记录和如何进行报告的过程。(包括初始确认和最终确认)。2.最终确认:12月31日。3.何时确认(二)会计计量1.含义:是指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而确定其
9、金额的过程。2主要内容(填空选择):(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净值(用于货物)(4)现值(5)公允价值。3.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单项选择):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三)会计记录(掌握)1.含义:就是在对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的基础上,将涉及的全部会计要素,进一步细分为会计科目,按复式记账的要求,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的过程。(四)财务报告1.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二、会计核算方法(后面讲)1.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三、会计循环1.含义:是指会计人员在一定会计期
10、间内,从取得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的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制出财务报表为止,运用会计核算基本程序、会计核算方法、按一定顺序依次记录、周而复始的核算过程。第五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四大前提、八大要求)(四大指前四个)(一)会计主体1.含义: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二)持续经营1.含义: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因破产、清算、解散等而不复存在。(三)会计分期1.含义: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相对等距的会计期间。2.会计年
11、度:从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3.会计中期:会计半年度、会计季度、会计月度。(四)货币计量(五)权责发生制1.权责发生制较收付实现制更适合于企业会计。(六)会计六要素(七)借贷记账法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1.可靠性也称稳定性、客观性。2.要求:真非虚假真且如实真且完整(二)相关性1.也称有用性。2.要求:对决策有用具有反馈价值具有预测价值(三)可理解性1.也称清晰性。2.含义:清晰明了便于理解、使用 (四)可比性1.纵向可比:不同时期。2.横向可比:不同企业。(五)实质重于形式(售后回购)(六)重要性(七)谨慎性1.不应高估 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即可能的收益不
12、确认,可能的支出要确认)。(八)及时性第六节 会计学与基础会计学(了解)第二章 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一节 设置会计科目(重点)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和原则(一)会计科目1.含义: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六要素,按其内部性质和经济管理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分类的具体项目。2.关系: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1.使会计要素进一步明确化和具体化。(三)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了解)1.完整性原则2.互斥性原则3.适用性原则4.可比性原则5.简明性原则二、会计科目表1.注(判断):作为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附录,这156个会计科目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
13、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三、会计科目的级次1.一般将会计科目分为一级科目、二级科目、三级科目三个层次。2.一级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总分类科目。3.二级科目又称子母。4.三级科目又称细目。5.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统称为明细科目。第二节 设置会计账户(重点)一、会计账户的概念及其与会计科目的关系(一)会计账户的概念1.含义:简称账户,它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用来分门别类地记录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会计科目内容在数量上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具有一定结构的帐页,是对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
14、的工具。2.每一个会计科目都有一个对应的会计账户。(二)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1.其区别主要是作用不同,有无结构。2.其联系主要是名称相同,内容相同。二、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1.账户结构中的账户格式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2)年、月、日,即登记账簿的时间;(3)凭证号数,即账户记录的来源及依据;(4)摘要,即交易或者事项内容的概括说明。(5)增加、减少的金额及余额。2.哪一方登记增加额,哪一方登记减少额,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以及在特定的记账方法下每一个账户的性质。 3.金额增减会计数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金额减少会计数本期减少发生额,将金额的增加数与减少数统称为账
15、户的本期发生额。4.增减变动的最终结果称为账户余额。5.本期期末余额=本期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6.余额在增加方。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1.账户是按会计科目开设的。2.有多少会计科目就有多少账户。3.所谓总分类账户,是按照总账科目设置。4.所谓明细分类账户,是指按照明细科目设置。(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1)核算内容相同(2)登记依据相同(总分类账户是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的明细分类账户是根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登记的登记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原始依据均是证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的原始凭证,两者必须一致)(3)账户余
16、额相同(4)登记期间相同(5)登记方向相同2.区别(1)核算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2)作用不同(总分类账户提供的经济指标,是明细分类账户资料的综合,对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起着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被称为统驭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对总分类账户资料的具体化,对总分类账户起着补充和说明的作用,被称为从属账户。)(3)提供的数据指标可能不同(4)登记的方法可能不同第三节 会计恒等式(不是重点)1.基本存量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综合存量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移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广义费用)注:净利润=广义收入-广义费用3.基本增量会
17、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4.综合增量会计恒等式:资产+广义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移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广义收入-广义费用)第三章 复式记账法第一节 复式记账法概述(重点)一、记账方法概述1.含义:就是在登记中登记交易或者事项的方法。记账方法也经历了由单式记账法到复式记账法的演变过程。(一)单项记账法1.含义: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交易或者事项,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的方法。(二)复式记账法1.含义:是指对企业应该入账的每一笔交易或者事项,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专门核算方法。2.优点:一方面可以清楚地反映各笔交易或者事项的来龙去脉
18、,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检查相关账户是否保持金额相等的平衡关系,检查有关交易或者事项的记录是否正确。二、复式记账法的内容1.理论基础2.记账符号3.账户结构4.记账规则5.试算平衡三、复式记账法的种类(判断题)1.增减记账法是以“增”、“减”为记账符号来反映交易或者事项的一种复式记账法。2.收付记账法是以“收”、“付”为记账符号来反映交易或者事项的一种复式记账法。3.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来反映交易或者事项的一种复式记账法。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重点)1.含义(名词解析):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对发生的每一笔交易或者事项,都要以借、贷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
19、登记的一种复式记账法。一、理论基础1.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会计恒等式。二、记账符号1.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三、账户结构1.任何账户都分为借、贷两方,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称为“贷方”。2.含义:就是指账户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账户有无余额,如有余额,在账户的哪一方,表示什么。(一)资产、费用类账户1.借方登记其增加数额,贷方登记其减少数额。(二)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类账户1.借方登记其减少数额,贷方登记其增加数额。如有余额,在贷方。2.收入和费用类账户期末没有余额。(三)关于账户结构的几点注意事项1.账户的期末余额只能在账户的一方,一般在增加方。
20、2.如果一个账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则该账户一定是资产类账户结构,反之,若一个账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则该账户一定是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四、记账规则(一)记账规则及其作用1.“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二)记账规则的应用1.会计分录(做账的第一步)2.将“会计账户、记账符号、发生金额”称为会计分录三要素。3.借方在前,贷方在后;借方偏左,贷方偏右。4.金额不加单位,单位默认为元。5.账户对应关系与会计分录类型(1)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每笔交易或者事项,既要有借方账户,又要有贷方账户,我们把借方账户与贷方账户这种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把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方的对应账户。账户的对应
21、关系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可能几个账户对应同一个账户,也可以是一个账户有几个对应账户。账户的对应关系也可以是模糊的,即无法准确确定其对应账户。(2)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复合会计分录: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6.注意:除非交易或者事项本身需要,可以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外,不许把不同的交易或者事项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五、试算平衡1.试算平衡主要检查两个方面的平衡关系:发生额平衡和余额平衡。2.发生额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3.余额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第三节 账户分类(了解)(考试不考)附: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1.根据题
22、目找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找出账户名称;2.确定该账户的类别;3.根据题意确定账户的增减,然后根据增减和该类别确定借方和贷方;4.确定该账户的金额。第四章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一、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意义1.含义:二、会计凭证的种类注:1.外来原始凭证、绝大多数自制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2.记账凭证的概念:记账凭证都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的,用来确定交易或者事项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 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会计凭证。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一、原始凭证的填制(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1.原始凭证的名称;2.原始凭证的填制日期;3.交易双方单位的名称;4.
23、交易或者事项的内容、单位、数量、单价和金额;5.经办人员的签章。(二)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1.记录真实(1)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填制单位的交易专用章。(2)大写和小写金额必须相符。(3)职工公出借款凭据,必须附在记账凭证之后。收回借款时,应当另开收据或者退回借据副本,不得退换原借款收据。2.内容完整(填制原始凭证时要按规定的格式和内容逐项填写齐全,不能有遗漏。)3.书写规范(判断)(1)原始凭证要用蓝黑墨水或黑色墨水笔书写;填写支票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笔书写。套写的凭证必须一次套写清楚。(2)大写金额,一律用正楷字或行书字体书写;大写金额有分的,后面不加“整”字,其余一律在末尾加“整”字
24、,大写金额前未有印有人民币字样的,还应加注“人民币”三字,且与大写金额以及各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隙。(3)阿拉伯数字金额前面应写人民币符号“¥”。(4)阿拉伯数字金额中间有“0”时,汉字大写金额要写“零”字。(5)一式几联的发票和收据,必须用双面复写纸套写,或本身具备复写功能,并连续编号,作废时应加盖“作废”戳记,连同存根一起保存,不得撕毁。(6)在填制时按照编号的次序使用,跳号的凭证应加盖“作废”戳记,不得撕毁。(7)原始凭证有错误的,不得随意涂改、刮擦、粘补,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者划线更改。再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有关人员和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
25、证上更正。注:¥10.00人民币壹拾元整4.填制及时(都要立即填制原始凭证。)二、原始凭证的审核(一)原始凭证审核的主要内容1.合法性、真实性;2.合理性、合规性;3.完整性、正确性。(二)原始凭证审核后的处理(1)符合以上要求的,要及时办理有关会计手续。(2)对于不够完整、正确的,应退回给有关责任人和经办人,由其负责将有关凭证补充完整、更改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正式会计手续。(3)不符合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合规性的,应拒绝受理,并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第三节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一、记账凭证的填制(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了解)1.记账凭证的名称;2.填制记账凭证的日期;3.记账凭证的编号
26、;4.交易或者事项的内容摘要;5.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记账方向和金额,即会计分录;6.记账标记;7.付原始凭证张数;8.会计主管、记账、复核、制证人员的签章,收、付款凭证还要有出纳人员的签盖章。(二)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1.必须以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者汇总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2.记账凭证的内容必须完整、正确。(1)记账凭证的填写要求:一般为填制记账凭证当天的日期;一般与货币资金收付的日期相同;一般与填制日期相同。(2)记账凭证的编号填写要求(重要):顺序编号法;字号编号法;双重编号法;分数编号法;注:无论采用哪种编号法,都应该按月顺序标号,即每月都从1号(或01号、001号)编起,顺序编制月
27、末。(3)略(4)略(5)略(6)记账标记的填写要求:要在记账凭证“记账”栏,打上“”号或填上过入账户所在账簿的页数,以避免重新或漏登账簿。(7)附原始凭证张数的填写要求:除结账和更正错账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8)有关人员签名或盖章的填写要求:收、付款凭证还要有出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3.记账凭证应按顺序填写,不得留有空行。4.略(三)记账凭证的具体填制方法1.非汇总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1)收款凭证的填制含义:略;要先收款,然后在凭证上加盖“收讫”戳记。(2)付款凭证的填制含义:略;要现在凭证上加盖“付讫”戳记,然后再付款。注:(考点):涉及库存现金和银行
28、存款之间的划转业务,按规定只填制付款凭证,以免重复记账。(3)转账凭证的填制含义:略;借方科目在先,贷方科目在后。注:如果在同一笔交易或者事项中,既有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又有转账业务,在采用专用记账凭证时,就要填制收款凭证或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4)通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略 2.汇总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见第八章二、记账凭证的审核(一)审核内容(1)是否与原始凭证的内容相符(2)内容是否完整、正确(二)审核方式(1)自审(2)专审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一、会计凭证的传递(一)正确组织会计凭证传递的意义1.会计凭证传递的含义:是指会计凭证从取得或填制时起,经过审核、记账、整理、装订
29、到归档保管时止,在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按规定的传递路线、传递时间和传递手续办理业务和进行处理的过程。(二)会计凭证传递的程序1.含义:会计凭证传递的程序是指会计凭证流经各个环节的路线、时间和衔接手续。2.会计凭证的传递路线(是指凭证流经各个环节及其先后次序)3.会计凭证的传递时间(是指各种凭证在各经办部门、环节所停留的最长时间)4.会计凭证的传递手续(是指凭证在传递过程的衔接手续)二、会计凭证的保管(一)装订成册1.会计主管、记账、装订人员要装订或盖章,然后入档保管。(二)归档保管(常考)1.装订成册的会计凭证,在年度终了时可暂由单位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以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
30、,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2.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3.档案部门接收的会计凭证,原则上要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应由会计部门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明确责任。(三)查阅1.原始凭证不得借出;2.向外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复制件,应在专门的登记簿上登记,并由提供人员和收取人员共同签名或者盖章。(四)保管和销毁1.会计凭证保管期满后,按规定销毁会计凭证时,要开具清单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由档案部门和会计部门共同派员监销。2.在销毁会计凭证前,监督销毁人员应认真清点核对,销毁后,在销毁清册上签名或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
31、位负责人。3.对于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以及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则不得销毁,要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档案部门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第五章 登记账簿第一节 会计账簿概述一、会计账簿的概念和登记会计账簿的意义(一)会计账簿的概念会计账簿,简称账簿,主要是由一定格式的帐页组成,以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交易或者事项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簿籍。(二)登记会计账簿的意义二、会计账簿的种类(一)账簿按用途分类1.日记账簿2.分类账簿3.备查账簿(二)账簿按外表形式分类1.订本式账簿(1)含义:略;(2)优缺点:略;(3)一般用于库存现金日记张、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分
32、类账的登记。2.活页式账簿(1)含义:略;(2)优缺点:略;(3)主要用于明细分类账的登记。3.卡片式账簿(1)含义:略;(2)优缺点:略;(3)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明细账”和“低值易耗品明细账”等需要特殊管理项目的登记。4.电子账簿(1)含义:略;(2)优缺点:略。(三)账簿按帐页格式分类1.两栏式账簿(普通日记账采用)2.三栏式账簿(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结算类账户的明细账采用)3.多栏式账簿4.数量金额式账簿(“原材料”、“库存商品”和“自制半成品”)5.横线登记式账簿(“材料采购”等明细账采用)第二节 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一、账簿的设置要求1要遵守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
33、2.要以单位的实际业务需要为出发点;3.要遵守内部控制原则。二、账簿的基本内容1.封面(用于填写账簿的名称、记账单位名称和会计年度)。2.扉页(扉页一般设在封面之后,包括账簿启用表及交接表)。3.帐页(1)账户的名称及类别;(2)页次;(3)记账日期栏;(4)凭证种类及号数栏;(5)摘要栏;(6)金额栏。三、日记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一)普通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二)特种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考点)为了坚持内部牵制原则,实行钱、账分管,出纳人员专门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但不得登记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外的任何账簿。1.库存现金日记账(1)根据库存现金收、付款凭证或银行存款付款凭
34、证;(2)要日清月结。2.银行存款日记账(1)根据银行存款收款凭证、银行存款付款凭证或库存现金付款凭证。(2)要日清月结。四、分类账簿的设置与登记1.分为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两种。(一)总分类账簿的设置与登记1.所有企业都必须设置总分类账簿。2.格式一般为三栏式。3.三栏式总分类账簿。(1)逐笔登记(适用于小型企业);(2)汇总登记(适用于大型企业)。(二)明细分类账簿的设置与登记1.三栏式明细分类账簿(用于债权、债务类账户)。2.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簿(用于实物资产)。3.多栏式明细分类账簿(用于成本、费用、收入和财务成果)。(1)成本、费用类账户的明细分类账户可设借方多栏式;(2)收入
35、类账户的明细分类账户可设贷方多栏式;(3)本年利润账户的明细分类账户可设借贷方均多栏式。4.横线登记式明细分类账簿(用于材料采购)(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明细登记1.平行登记的概念:是指对每项交易或者事项根据会计凭证或汇总记账凭证,一方面要在有关的总分类账户中进行总括登记,另一方面要在其所属的有关明细分类账户中进行明细登记,而且在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中的登记必须独立地、互不依赖地进行。2.两个等式: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初余额合计数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合计数3.平行登记的规则(1)依据相同;(2)方向相同;(3)期间相同;(4)金额相同。五、
36、备查账户的设置与登记第三节 会计账簿的使用规则一、会计账簿的启用规则1.封面填写2.扉页填写(1)填写“账簿启用表”;(2)填写“经管账簿人员一览表”;(3)填写“科目索引表”。二、会计账簿的登记规则1.字体书写的规则:一般只应占格距的1/2,以便留有改错的空间。2.记账墨水的使用规则:除特殊情况按规定可用红色墨水登记外,通常记账必须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3.红色墨水的使用规则:(1)冲销;(2)方向;(3)负数;(4)划线。4.记账规则5.跳行、隔页处理规则应在空行、空页处用红色墨水划对角线注销,并注明“此页空白”或“此行空白”字样,而且要由记账人员签章。6.错账更正规则7.余额方向规则
37、8.结转下页规则9.电算化规则二、会计账簿的错账更正规则(一)错账含义(了解)。(二)错账类型(了解):(1)单方有错;(2)双方有错。(三)(四)(五)(重点)错账的更正方法1.单方有错:划线更正法。对于数字、文字错误,先在错误的数字或文字上划一条横线,表示注销。然后,在划线的上面写上正确的数字或文字,并在划线处加盖记账人员名章,以示负责。2.双方都错(1)借贷科目正确,只是金额少记:补充登记法。(2)借贷科目正确,只是金额多记或借贷科目有错:部分冲销方式;全部冲销方式。第四节 会计账簿的更换和保管一、会计账簿的更换1.含义:是指在会计年度终了时,将上年度的账簿更换为本年度的新账簿。二、账簿
38、的保管(1)明确保管责任。(2)注意日常保管。(3)定期归档保管(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一年内,由本单位会计机构保管。期满之后,应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的档案机构统一保管)。第六章 产品制造企业主要交易和事项的会计记录第一节 产品制造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和账务的处理过程一、产品制造企业的主要交易和事项(了解)1.资金筹集业务;2.生产准备业务;3.产品生产业务;4.产品生产业务;5.利润形成和分配业务。二、账务处理过程(了解)注(多项选):对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第二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会计记录一、投入资本的会计记录(一)设置的主要账户1.“银行存款”账户;
39、2.“实收资本”账户;注:股份有限公司应将本账户改为“股本”。3.“资本公积”账户;4.“固定资产”账户;5.“无形资产”账户。二、借入资金的会计记录(一)设置的主要账户1.“短期借款”账户;2.“财务费用”账户;注:利息支出和财务费用。3.“长期借款”账户;4.“应付利息”账户。第三节 生产准备业务的会计记录一、固定资产购入业务的会计记录1.固定资产的含义: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服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一)设置的主要账户1.“固定资产”账户;2.“在建工程”账户;3.“库存现金”账户;4.“应交税费”账户(重点)。注:印花税不通过应
40、交税费,记为: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 增值税的含义: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农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二、材料采购业务的会计记录(一)设置的主要账户1.“在途物资”账户;2.“原材料”账户;3.“应付账款”账户;4.“应付票据”账户;注:本账户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它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5.“预付账款”账户;6.“应交税费”账户。第四节 产品生产业务的会计记录1.产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一、设置的主要账户1.“生产成本”账户;2.“制造费用”账户;注意有“车间”二字。3.
41、“应付职工薪酬”账户;4.“累计折旧”账户;注:生产用:借: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非生产用: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5.“管理费用”账户;注意“管理”“厂部”“总部”等字。6.“库存商品”账户;注意“产成品”。第五节 产品销售业务的会计记录一、设置的主要账户1.“主营业务收入”账户;2.“主营业务成本”账户;3.“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4.“销售费用”账户;5.“应收账款”账户;6.“应收票据”账户;7.“预收账款”账户;第六节 资产清查业务的会计记录一、资产清查业务的会计记录(一)资产清查的概念(了解)(二)资产清查的原因1.原因(了解)2.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了解)(三)资产清查的意义(了解
42、)二、资产清查的种类(一)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二)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三)内部清查和外部清查三、资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一)组织上的准备1.即在主管厂长或总会计师的领导下,成立由财会部门牵头,有设备、技术、生产、行政及其他各有关部门参加的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资产清查的领导和组织工作。(二)物资上的准备1.会计部门和人员的准备(登记齐全)。2.资产保管部门人员的准备3.资产清查小组工作小组人员的准备(准备好各种计量器具,印制好有关表册)四、资产清查的方法(重点)(一)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1.库存现金的清查方法:实地盘点法。2.库存现金日记账由出纳员登记。3.银行存款的清查方法:采用
43、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的方法,即将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的“对账单”逐笔核对发生额和余额。4.如果二者不相符则:本单位或银行在登记账簿时出现错账;存在“未达账项”。5未达账项:是指在企业和银行之间,由于凭证的传递时间不同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6.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企收,银未收;企付,银未付;银收,企未收;银付,企未付。7.如果存在未达账项,就应该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8.注意:对于未达账项不能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为原始凭证而调节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记录,对于银行已经记账而企业尚未记账的未达账项,应该在实际收到有关的收、付款结算凭证后在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二)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1.实
44、物资产的盘存制度(1)实地盘存制:含义:又称定期盘存制,就是在日常会计核算中,在账簿上只登记实物资产的增加,不登记其减少,期末根据实地盘点数倒挤出本期减少数的一种制度。优缺点(了解);应用于低价值商品。(2)永续盘存制:含义:也称账面盘存制,是指在日常会计核算中,是对各项实物资产的增加或减少,都必须根据会计凭证逐笔或逐日在有关账簿中进行连续登记,并随时结出该项实物资产结存数的一种制度。优缺点(了解);应用于高档商品。2.存货的清查方法(1)实地盘点法(又分为逐一清点法和技术推算法)(2)函证核对法3.固定资产的清查方法(三)应收款项的清查方法1.采用“函证核对法”。五、资产清查结果的会计记录(
45、一)资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步骤(1)核准数字,查明原因;(2)调整账簿记录,做到账实相符;(3)报请批准,进行批准后的账务处理。(二)资产清查结果的会计记录涉及的主要账户1.“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2.“其他应收款”账户;3.“其他应付款”账户;4.“营业外收入”账户;5.“营业外支出”账户;6.“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7.“坏账准备”账户;8.“资产减值损失”账户。(三)资产清查结果的会计记录1.库存现金盘盈、盘亏的会计记录(1)对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库存现金长款,其批准后的处理是增加营业外收入;(2)对于应付其他单位或个人的长款,应计入“其他应付款单位或个人”账户。(3)对于库存现金短款,如果是应由责任人赔偿或由保险公司赔偿的,应转计入“其他应收款赔偿人”或“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公司赔款”账户;(4)如果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或无法查明原因的,应增加企业的管理费用。2.存货盘盈、盘亏的会计记录批准后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属于管理不善、收发计量不准确、自然损耗而产生的定额内损耗,转作管理费用;属于超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