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FRAM-蒙特卡洛模拟...化类实验安全分析和屏障管理_张人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989837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FRAM-蒙特卡洛模拟...化类实验安全分析和屏障管理_张人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基于FRAM-蒙特卡洛模拟...化类实验安全分析和屏障管理_张人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第 40 卷 第 10 期 2023 年 10 月 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Vol.40 No.10 Oct.2023 收稿日期:2023-06-24 修改日期:2023-07-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T2192933);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项目(KM202210017002);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3J00076)作者简介:张人友(1989),男,河南新乡,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引文格式:张人友,崔焕焕,张进超,等.基于 FRAM-蒙特卡洛模拟的危化类实

2、验安全分析和屏障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3,40(10):223-228.Cite this article:ZHANG R Y,CUI H H,ZHANG J C,et al.Safety analysis and barrier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chemical laboratories based on FRAM-Monte Carlo simulation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23,40(10):223-228.(in Chinese)ISSN 1002-4956 CN11-2034/

3、T DOI:10.16791/ki.sjg.2023.10.034 基于 FRAM-蒙特卡洛模拟的危化类 实验安全分析和屏障管理 张人友1,2,崔焕焕1,张进超1,张钦浩1,高建村1,2,武司苑1,2(1.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安全工程学院,北京 102617;2.北京市安全生产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2617)摘 要:为有效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并应对高风险危化类实验的安全隐患,该文结合功能共振分析法(functional resonance analysis method,FRAM)和蒙特卡洛模拟,对危化类实验开展安全分析和屏障管理。首先,使用 FRAM 方法识别完成任务所需的功能和耦合,

4、形成 FRAM 模型;然后,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分析 FRAM 模型中功能和耦合的变化性,并识别关键耦合;最后,制定相应的屏障管理措施。结果显示,该研究能充分捕捉危化类实验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各环节间的联系,同时也验证了 FRAM-蒙特卡洛方法在危化类实验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关键词:危化类实验室;实验安全;功能共振分析法;蒙特卡洛模拟;屏障管理 中图分类号:X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956(2023)10-0223-06 Safety analysis and barrier management of hazardous chemical laboratories based

5、 on FRAM-Monte Carlo simulation ZHANG Renyou1,2,CUI Huanhuan1,ZHANG Jinchao1,ZHANG Qinhao1,GAO Jiancun1,2,WU Siyuan1,2(1.School of Safety Engineering,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2617,China;2.Beijing Institute of Work Safety Engineering Technology,Beijing 102617,China)Abst

6、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effectively and to deal with the safety hazards of high-risk and hazardous chemical laboratories,this paper combines the functional resonance analysis method(FRAM)an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to carry out safety analysis and barrier ma

7、nagement of hazardous chemical experiments.First,the FRAM method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functions and couplings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 task,and form a complex FRAM model.Then,Monte Carlo simulation is used to analyse the variability of functions and couplings in the FRAM model and identify the cr

8、itical couplings.Finally,corresponding barrier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formul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udy can adequately capture the weak links in hazardous chemical experiments a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links,and also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FRAM-Monte Carlo

9、method in hazardous chemical experiments.Key words:hazardous chemical laboratories;experiment safety;functional resonance analysis method(FRAM);Monte Carlo simulation;barrier management 高校科研和教学活动会大量使用危化类用品,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1-3。统计显示,高校化工类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数量最高4,且与危化类用品密切相关。因此,应针对危化类实验开展安全分析和屏障管理。224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当前,研

10、究者已开展了较多安全致因问题的研究。如:文献5将事故树与二元决策图相结合,对实验室爆炸事故的 3 个主要来源(气瓶、压力设备和危化类用品)进行了线性定量分析;文献6以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为准则,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方面线性梳理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文献7通过事故树定性分析了化学实验室中的有害因素,并总结了减少危化类实验室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然而大量研究显示,事故通常是多种因素相互复杂耦合的结果,仅依托线性因果分析,难以全面揭示任务与事故的演化过程,导致安全分析不全面。文献8提出了聚焦任务演化中复杂耦合关系的功能共振分析法(functional resonance ana

11、lysis method,FRAM),并在医疗保健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FRAM 强调从整体系统出发,从完成任务所需功能的角度开展分析。在空中交通管制领域,文献9采用 FRAM 方法评估分析了最低安全高度预警系统。在海事领域,文献10运用 FRAM 分析了一起撞船事故,阐明了船舶航行中的复杂性,并揭示了船舶碰撞事故的原因。在油气领域,文献11将 FRAM 应用于油轮石油泄漏事故,揭示了更详细的事故原因。在医疗领域,FRAM 已成功运用于病患分析12,如文献13研究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复杂配药过程,并阐述了功能输出的潜在变化对系统的影响。然而,FRAM 方法聚焦任务演化或事故演化中的复杂耦合关系

12、,导致所建模型较为复杂;另外,FRAM 在定量分析方面存在缺陷,限制了对复杂系统的理解和解析。因此,相关学者将蒙特卡洛模拟引入 FRAM14,通过分析各功能在时间和精度维度的变化,以量化功能和耦合的易变程度,以期识别关键耦合。鉴于危化类实验任务具有高风险、人员密切参与、人与任务复杂耦合等特点,本文针对此类实验任务构建合理的安全分析模型,识别其中影响安全的关键耦合,并制定有效的安全屏障措施。1 分析方法 FRAM 通过分析任务正确的演化方式以避免任务过程中的错误。本文针对危化类实验,以 FRAM 为基本框架,结合蒙特卡洛模拟,对保障危化类实验任务的安全开展了量化分析和屏障构建。本研究包含以下6

13、个步骤。1.1 层次任务分析 使 用 层 次 化 任 务 分 析 方 法(hierarchical task analysis,HTA)分解案例实验任务。HTA 是一种结构化方法,用于描述任务和相应子任务的层次系统。该方法通过层级分析将任务逐步拆解,拆解的程度由任务需求决定。1.2 识别与描述功能 根据第一步的结论,识别出完成实验任务所需的全部功能,并从“输入(I)”“输出(O)”“前提条件(P)”“资源(R)”“控制(C)”和“时间(T)”6 个维度进行描述。表 1 列出了 6 个维度的含义,这 6 个维度用六边形功能模块表示。表 1 功能特征描述 功能特征功能描述 I 启动功能的事物或功能

14、将要处理或转化的事物 O 功能运行的结果 P 功能执行前必须存在的条件 R 执行功能所需要或者消耗掉以产生输出的事物 C 功能是如何被监控或控制的 T 影响功能的时间约束 1.3 构建功能共振网络模型 根据功能模块的 6 个维度开展耦合关系分析。上游功能的输出可以作为下游功能特征,如输入、前提、资源、控制和时间,且当上游功能的输出发生变化时,会对下游功能产生影响15。根据功能之间的耦合关系,将相应的六边形模块连接16,形成多条路径,并最终聚合为功能共振网络模型。1.4 功能易变性分析 首先将功能划分为技术功能、人员功能和组织功能:技术功能是由各类机器设备实施的功能;人员功能是由人实施的,人员既

15、包括个人形式,又包括小型的、非正式的(社会的)团队形式17;组织功能是由一组或多组人员实施的,在组织的层面上进行描述和定义。随后,在时间维度和精度维度上对各类功能的易变性进行描述和赋分。时间维度(T)包括准时、过早、过晚和不发生 4 个水平;精度维度(A)包括精确、可接受和不精确 3 个水平。本研究结合专家经验,确定各功能易变性在两个维度不同水平上的离散概率值。由于各功能易变性分别均可能处于不同水平,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依据离散概率值使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上游功能在时间和精度维度的易变性,并将模拟数值相乘以分析功能易变性。相关计算如式(1)所示。OVTAjjjVV=(1)式中,OVj为上游功能

16、 j 的易变性得分;TjV与AjV分别为上游功能 j 的不同水平在时间和精度上的得分。1.5 耦合易变性分析 根据功能共振原理,上游功能的输出发生变化会影响下游功能的易变性。本研究从时间和精度两个维度对下游功能的易变性开展分析。例如,在时间维度 张人友,等:基于 FRAM-蒙特卡洛模拟的危化类实验安全分析和屏障管理 225 上,当上游功能输出过早时,会为下游功能提供更多时间,从而抑制变化并产生阻尼效应;而当上游功能输出准时,则对下游功能无影响。因此,定义Tij和Aij分别为上游功能 j 对下游功能 i 在时间和精度上的放大系数,对Tij和Aij赋值,表示上游功能输出对下游功能易变性的影响,其取

17、值范围为()TAijij111,上游输出对下游功能具有阻尼效应,上游输出对下游功能没有影响,上游输出对下游功能具有放大效应 随后,通过式(2)计算上游功能 j 对下游功能 i的耦合变化,得到功能耦合的离散概率分布。CVOVTAijjijij=(2)式中,CVij为功能之间耦合易变性得分。1.6 屏障管理措施制定 耦合的变化可能引起功能共振并引发事故18。为识别FRAM模型中可能失效的关键耦合,定义耦合变化的某个确定值CVij,并选择置信水平Re,当CVij大于确定值的累积概率分布大于Re时,易出现功能共振,则将该耦合标识为关键耦合19。本研究保留关键耦合并剔除次要耦合,以修剪复杂的FRAM模型

18、,并针对易出现共振的功能制定屏障管理措施,降低事故发生概率。2 案例研究 本文选取“识别磁场对乙炔爆炸速率和压力的影响”实验作为研究案例。乙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且该实验中的点火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实验的风险等级。2.1 实验案例的层次任务分析 根据实验具体操作流程,首先使用HTA对实验任务进行拆解分析。将整体实验任务分为16个步骤,详细结果如表2所示。随后,根据HTA结果,确定完成该实验任务所需的全部功能,用于后续分析。2.2 实验案例的功能识别与描述 通过HTA分析,确定了该实验的16个步骤,可将其视为完成实验所需的16个功能。随后,从输入、输出、前提条件、控制、时间和资源6个方面对每一个功能

19、进行描述。以“抽取气体:氦气、乙炔安全抽取”为例,其六边形功能特征描述如表3所示。最后,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对每个功能按照组织、技术和人员3种类型进行归类,功能的归类结果见表4。2.3 构建实验案例的 FRAM 网络模型 在确定并描述实验功能后,需分析功能之间的耦合关系并聚合成网络。基于所选实验的实际情况,分析上述功能模块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功能F8为例,F7为F8的输入,F3为F8的前提,F9为F8的输出,连接与F8相关的功能,形成一个较小的网络子模型。类似地,可对其他相关功能进行耦合关联分析,获得网络子模型,将所有子模型聚合形成FRAM模型,如图1所示。表 2 “识别磁场对乙炔爆炸速率和 压

20、力的影响”实验的 HTA 描述 主要步骤(功能)次要步骤 F1 安全教育管理落实 F2 安全教育培训 F3 穿戴个人防护服 F4 检查实验环境 4.1 电线、工具摆放整齐 4.2 温度、湿度适宜 4.3 实验场所无闲杂人员 F5 将实验管道抽真空 5.1 将真空泵连接实验管道 5.2 打开真空泵 5.3 观察真空泵压力表 5.4 关闭真空泵 F6 检查氦气和乙炔气瓶 F7 抽取气体:氦气、乙炔安全抽取 7.1 打开气瓶 7.2 抽取气瓶中的氦气和乙炔 7.3 使氦气和乙炔充满整个气袋F8 用氦气置换真空管道内其他气体 F9 用吹扫设备吹扫实验管道内气体 9.1 将吹扫设备连接实验管道 9.2

21、打开吹扫设备 F10 再将实验管道抽真空 10.1 打开真空泵 10.2 将实验管道抽成负压 10.3 检查压力表 10.4 关闭真空泵 F11 将乙炔注入实验管道 11.1 检查乙炔气瓶压力表 11.2 打开气瓶 11.3 抽取气瓶中的乙炔 11.4 使乙炔充满整个气袋 11.5 将乙炔注入真空管道 F12 准备合成空气,使用注射器将合成空气注入实验管道 F13 手工混合管道内气体 13.1 准备一只注射器 13.2 将注射器插入管道注气口13.3 来回抽取混合气体 F14 实验人员及时下达点火命令 F15 施加磁场点火 F16 计算机生成实验数据 表 3 六边形功能特征描述 功能特征 抽取

22、气体:氦气、乙炔安全抽取 I 检查氦气和乙炔气瓶 O 用氦气置换真空管道内其他气体 P 穿戴个人防护设备 R 氦气瓶,乙炔瓶,气袋 C 气瓶操作步骤,压力表 T 无 226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表 4“识别磁场对乙炔爆炸速率和 压力的影响”实验中的功能名称 功能名称 功能类型F1 安全教育管理落实 组织 F2 安全教育培训 组织 F3 穿戴个人防护设备 人员 F4 检查实验环境 人员 F5 将实验管道抽真空 技术 F6 检查氦气和乙炔气瓶 人员 F7 抽取气体:氦气、乙炔安全抽取 人员 F8 用氦气置换真空管道内其他气体 人员 F9 用吹扫设备吹扫实验管道气体 技术 F10 再次将实验

23、管道抽真空 技术 F11 将乙炔注入实验管道 人员 F12 准备合成空气,使用注射器将合成空气注入实验管道人员 F13 手工混合管道内气体 人员 F14 实验人员及时下达点火命令 人员 F15 磁场点火 人员 F16 计算机生成实验数据 技术 2.4 实验案例的功能易变性分析 本文引用文献19中的数据,确定了功能易变性在时间和精度维度上的得分,具体如表5所示。同时,也给出了每种功能在时间和精度维度上的离散概率分布,如表6和表7所示。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使用公式(1),在MATLAB 运行环境下,结合蒙特卡洛方法对每种功能的易变性进行5 000次模拟,得出每种功能的得分概率分布,如图2所示。以技

24、术功能F9为例,图2蓝色线条展示了技术类型的变化概率;以人员功能F7为例,图2黄色线条展示了人员类型的变化概率;以组织功能F1为例,图2灰色线条展示了组织类型的变化概率。2.5 实验案例的耦合易变性分析 结合表5,由式(2)计算功能的易变程度计算。以上游功能“F7抽取气体:氦气、乙炔安全抽取”对下游功能“F11将乙炔注入实验管道”的耦合变化为例,根据功能共振分析模型,从时间上来看,若F7输出时间过早,则能为F11提供充足的时间裕度,从而抑制变化,此时在时间上的放大系数711T为0.4;若F7输出时间准时,则对F11无影响,此时在时间上的放大系数711T为1;若F7输出时间过晚,则会导致F11输

25、出时间过晚,此时在时间上的放大系数711T 图 1 “识别磁场对乙炔爆炸速率和压力的影响”的 FRAM 模型 表 5 功能易变性在时间和精度上的得分 维度 不同水平 得分 准时 1 过早 2 过晚 3 时间 不发生 4 精确 1 可接受 2 精度 不精确 3 表 6 功能易变性在时间上的离散概率值 不同水平 技术类型的离散概率值人员类型的 离散概率值 组织类型的离散概率值准时 0.70 0.65 0.65 过早 0.10 0.10 0.15 过晚 0.15 0.20 0.15 不发生 0.05 0.05 0.10 张人友,等:基于 FRAM-蒙特卡洛模拟的危化类实验安全分析和屏障管理 227

26、表 7 功能易变性在精度上的离散概率值 技术类型的 离散概率值 人员类型的 离散概率值 组织类型的离散概率值精确 0.80 0.15 0.20 可接受 0.15 0.60 0.45 不精确 0.05 0.25 0.35 图 2 功能易变性的得分概率分布 为2;若F7未发生,则下游功能F11亦不发生,此时放大系数711T为3。从输出的精度变化来看,若上游功能F7是精确的,则会对F11的精度变化起到抑制作用,此时认为在精度上的放大系数711A为0.8;若F7精度上的变化是可接受的,则认为对F11的精度变化无影响,此时放大系数711A为1;若F7精度上的变化不精确,则会影响F11的精度,从而促进变化

27、,此时放大系数711A为2。根据以上分析,本研究确定了711T和711A的具体取值。随后,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得出“耦合F7-F11”的变化得分概率分布(图3)。相应地,可得出其他各功能之间的耦合变化得分概率分布。图 3 耦合 F7-F11 的得分概率分布 2.6 制定防控屏障 根据每个功能的蒙特卡洛模拟结果和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取置信水平Re=0.05,CVij=18,即当CVij大于18时,累积概率分布大于5%,系统易出现功能共振。对图2中所有功能之间的耦合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得出相应的关键耦合。例如,F6与F7之间的功能耦合变化得分67CV大于18时,累积概率分布高于5%,则保留两功能之间的耦合

28、。类似地,分析各功能之间的耦合,得出并保留关键耦合,完成对初始FRAM模型的修剪,修剪后的FRAM模型如图4所示。结合图4,本文分别从管理屏障、技术屏障和人员屏障3个方面对易变性较大的功能制定防控措施。管理屏障是指管理者(如学校职能部门、导师等)通过制定安全管理规范确保实验安全;技术屏障是指各类安全防护设备发挥屏障作用;人员屏障是指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知识、精神状态和安全意识等。如图4所示,F3、F6、F7、F8、F11均易引发功能共振。因此,需对这5个功能进行合理管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表8给出了具体的屏障管理措施。图 4 修剪后的 FRAM 模型 228 实 验 技 术 与 管 理 表 8

29、 不同功能的屏障管理措施 功能名称 屏障类型 屏障管理措施 管理屏障 实验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考核;实验室需制定安全检查表警示实验人员 技术屏障 实验室需配备防静电防护服、护目镜、安全手套和防毒面具等防护设备 F3 穿戴个人防护设备 人员屏障 实验人员应了解所做实验的风险,并具有应急处理能力;实验人员应具有防火、防爆和防静电事故等知识 管理屏障 气瓶必须有质量合格证,钢印标记齐全;气瓶内、外表面不得有裂纹;瓶阀应有防护装置 技术屏障 实验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设备;实验人员应配备便携式气体浓度报警仪 F6 检查氦气以及乙炔气瓶 人员屏障 实验人员应具有正确操作气瓶的知识,以及应急处理能力;能够正确分

30、辨不同气体的气瓶 管理屏障 两人以上同时操作,实时监控检查;气瓶放置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气瓶直立使用;开启气瓶时,操作者应该站在阀门侧后方,动作要缓慢,不得过急过猛 技术屏障 实验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设备;实验人员应配备便携式气体浓度报警仪 F7 抽取气体:氦气、乙炔安全抽取 人员屏障 实验人员应具有正确操作气瓶的知识,以及应急处理能力;且需了解氦气以及乙炔的理化性质 管理屏障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闭操作,避免泄漏;气袋远离火种、热源 技术屏障 实验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设备;实验人员应配备便携式气体浓度报警仪 F8 用氦气置换管道内其他气体 人员屏障 实验人员应了解氦气的理化性质,并具有应急处

31、理能力 管理屏障 强化实验人员火灾爆炸消防训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闭操作,避免泄漏;气袋远离火种、热源 技术屏障 实验人员必须穿戴防护设备;实验人员应配备便携式乙炔气体检测报警仪 F11 将乙炔注入实验管道 人员屏障 实验人员应了解乙炔的理化性质,并具有应急处理能力 3 结语 针对“识别磁场对乙炔爆炸速率和压力的影响”实验,本文基于FRAM-蒙特卡洛模拟分析识别出5项关键功能,分别是穿戴个人防护设备、检查氦气和乙炔气瓶、抽取气体(氦气、乙炔安全抽取)、用氦气置换管道内其他气体、将乙炔注入实验管道。根据这5项关键功能,完成了相应的安全屏障管理措施的制定。此外,通过FRAM分析发现,本研究中识别

32、的5项关键功能均与“人员”类型相关。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可使用人因方法理论,对模型中人的可靠性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开展进一步分析。参考文献(References)1 YANG Y F,RENIERS G,CHEN G H,et al.A bibliometric review of laboratory safety in universitiesJ.Safety Science,2019,120:1424.2 张春艳,周薇薇,茆文革.科研院所实验室危化品安全问题分析与管控探讨J.实验室科学,2022,25(6):197201.ZHANG C Y,ZHOU W W,MAO W G.Discussi

33、on on the analysis and safety control of hazardous chemicals in laboratori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J.Laboratory Science,2022,25(6):197201.(in Chinese)3 MNARD A D,TRANT J F.A review and critique of academic lab safety researchJ.Nature chemistry,2020,12:1725.4 高建村,葛君,张人友,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实验室事故人因因

34、素影响分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3,40(2):205209.GAO J C,GE J,ZHANG R Y,et al.Analysis of human factors influence on laboratory accid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23,40(2):205209.(in Chinese)5 ZHU C Y,TANG S,LI Z L,et al.Dynamic study of critical factors of e

35、xplosion accident in laboratory based on FTAJ.Safety Science,2020,130:104877.6 杜莉莉,郑前进,姜喜迪,等.基于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8):257260.DU L L,ZHENG Q J,JIANG X D,et al.University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based on Heinrich accident-causing theoryJ.Experimenta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

36、21,38(8):257 260.(in Chinese)7 李倩雯,许兰娟.高校化学实验室火灾爆炸事故分析及对策J.山东化工,2020,49(15):251252,258.LI Q W,XU L J.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re and explosion accidents in university chemistry laboratoryJ.Shandong Chemical Industry,2020,49(15):251252,258.(in Chinese)8 GULSUM K K,MEHMET F H.Semi-quantitativ

37、e application to the functional resonance analysis method for supporting safety management in a complex health-care processJ.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2020,202:106970.9 HAM D H.Safety-II and resilience engineering in a nutshell:An introductory guide to their concepts and methodsJ.Saf

38、ety and Health at Work,2020,12(1):1019.10 ADHITA I G M S,MASAO F.Ship-to-ship collision analyses based on functional resonance analysis methodJ.Journal of ETA Maritime Science,2021,9(2):102109.(下转第247页)赵 地,等:高校机械类实验室安全预警与监测智能巡检机器人设计 247 J.Journal of Jinl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39、 Science Edition),2022,36(4):8592.(in Chinese)7 田野,陈宏巍,王法胜,等.室内移动机器人的 SLAM 算法综述J.计算机科学,2021,48(9):223234.TIAN Y,CHEN H W,WANG F S,et al.A review of SLAM algorithms for indoor mobile robotsJ.Computer Science,2021,48(9):223234.(in Chinese)8 周俞辰.基于激光三角测距法的激光雷达原理综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9):9495.ZHOU Y C.A re

40、view on the principle of LiDAR based on laser triangulationJ.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2016(19):9495.(in Chinese)9 HE K M,GKIOXARI G,DOLLR P,et al.Mask R-CNNC/201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ICCV).New York:IEEE,2017:29802988.(in Chinese)10 WANG K,LIEW J H,Z

41、OU Y T,et al.PANet:Few-shot image semantic segmentation with prototype alignmentC/Proceedings of 2019 IEEE/CV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New York:IEEE,2019:91969205.(in Chinese)11 谢旭琛,王祥东,邓月辉,等.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红外图像温度检测算法J.光源与照明,2022(11):5052.XIE X C,WANG X D,DENG Y H,et al.Infrared image t

42、emperature det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omputer visionJ.Light Source and Lighting,2022(11):5052.(in Chinese)12 FANG D,WANG H,MENG F L.Human pose recognition based on multiple features and random forest algorithmC/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Image,and Deep Learning.Bellingham:SPI

43、E,2021:119111.(in Chinese)13 王晋.基于压力传感器及支持向量机的人体运动识别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2018,26(18):9295101.WANG J.Human motion recognition system based on pressure sensor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J.Electronic Design Engineering,2018,26(18):9295101.(in Chinese)14 董宁,房芳,马旭东.一种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人体动作识别方法J.工业控制计算机,2020,33(3):1214.DONG

44、 N,FANG F,MA X D.A dynamic Bayesian network based human action recognition methodJ.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2020,33(3):1214.(in Chinese)15 佟丽娜,马航航,彭亮.基于惯性传感器和 LSTM 神经网络的人体运动识别方法J.传感技术学报,2020,33(11):1536 1543.TONG L N,MA H H,PENG L.Human motion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inertial sensor and LSTM

45、neural networkJ.Journal of Sensing Technology,2020,33(11):15361543.(in Chinese)16 吴素雯,战荫伟.基于选择性搜索和卷积神经网络的人脸检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7,34(9):28542857,2876.WU S W,ZHAN Y W.Face detection based on selective search an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J.Computer Application Research,2017,34(9):28542857,2876.(in Chines

46、e)17 HESS W,KOHLER D,RAPP H,et al.Real-time loop closure in 2D LiDAR SLAMC/201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CRA).New York:IEEE,2016:12711278.(编辑:孙浩)(上接第228页)11 SALIM S,CHOI E,HAM D H.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of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severe accident management in

47、 nuclear power plantsJ.Applied Sciences,2022,12(8):3803.12 SALIHOGLU E,BAL B E.The use of functional resonance analysis method(FRAM)in a maritime accident:A case study of PrestigeJ.Ocean Engineering,2020,219:108223.13 GULSUM K K,HUSNU F O,FATIH O.Using the functional resonance analysis method on the

48、 drug administration process to assess performance variabilityJ.Safety Science,2019,118:835840.14 RICCARDO P,GIULIO D G,FRANCESCO C.A Monte Carlo evolution of the functional resonance analysis method(FRAM)to assess performance variability in complex systemsJ.Safety Science,2017,91:4960.15 张靖雯,马晓雪,刘阳

49、,等.基于 FRAM-FAHP 法的船舶碰撞事故致因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21,28(1):2935.ZHANG J W,MA X X,LIU Y,et al.Causation analysis of ship collision accidents based on FRAM-FAHP methodJ.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21,28(1):2935.(in Chinese)16 李耀华,巩子瑜.基于改进 FRAM 的民机系统安全性分析J.航空学报,2020,41(12):308318.LI Y H,GONG Z Y.Safet

50、y analysis of civil aircraft system based on improved FRAMJ.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2020,41(12):308318.(in Chinese)17 田瑾,吴居宜,杨启舶,等.功能共振分析方法:复杂社会-技术系统建模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TIAN J,WU J Y,YANG Q B,et al.FRAM:The functional resonance analysis method:Modelling of complex social technical sy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