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对教材的分析明朝君权的加强是七年级下册第15课的内容,明朝时期是我国封建时期逐渐走向衰落的时期,而明朝君权的加强是明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这一课在明清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二、 对学生的分析 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初期,还没有完全摆脱儿童时期的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另外他们的理性思维还没有完全具备,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他们才能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从他们已有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入手,使他们能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充分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三、 对教学方法的分析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从课本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信息,采用合作交
2、流,小组讨论,活动与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明朝君权的加强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分析专制主义中央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用正确的方法来评价历史事件。四、 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1、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以及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2、通过联系以往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的措施与明朝的相关措施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
3、、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的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即任何事物都两面性,不能片面的分析)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3、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名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五、 对教学过程分析 1、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锦衣卫故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过渡讲解:通过这个视频,同学们想想远在明朝的朱元璋没有现代的监控设备,为什么能做到足不出户,却对大臣的行动了如指掌呢?想知道答案吗?那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明朝的历史
4、吧。2、 出示预习提纲 (1)明太祖为了加强君权,怎样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改革?(废行省设三司) (2)这个措施有什么作用? (3)他怎样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改设六部,另设殿阁大学士) (4)但是明太祖对这些官员仍然不放心,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5)为了彻底解决官员对皇帝的忠诚问题,使得他们走上仕途之前就在思想上完全奴化,明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八股取士) 学生阅读81-82页课文,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作记号,并回答: (6)根据82页“练一练”: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7)明成祖是明朝的第几个皇帝?(第三个)明朝第二个皇帝是谁?
5、(8)明成祖从建文帝手中夺取政权的战役叫做什么?(靖难之役) (9)明成祖怎样巩固统治?(迁都北京,继续削藩,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10)你认为明朝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还预示着什么? 3、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本,独立完成。 4、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或者可以问老师。 5、展示:小组依次回答以上问题,多人参与,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6、重点、难点的突破 明太祖加强明朝君权的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对这个重点的突破方式是: (1)展示朱元璋图片,介绍他是怎样从一个孤儿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设问,我国历史上还有谁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当上开国皇帝?
6、培养学生联系前后知识的能力。 (2)提出总问题:假如你是当朝皇帝朱元璋,你想采取哪些措施让所有臣民俯首帖耳的听从你的指令?讨论的结果,让各组派皇帝代表上台发言,阐述你们的意见。八股取士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必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解释“四书”“五经”“八股文”等概念。在重难点突破过程中,尤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见解,学生能自己发现的教师不讲,能自己做出结论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尽量给出空间,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7、 本课小结:采用多媒体分步显示图示:明朝君权的加强,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小结。重视课堂小结,激发学生反馈,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智能得到发展。8、
7、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这种视频导入法创设了情境,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用问题引领提纲的办法,辅助学生自主归纳知识线索,以这种方式能起到一定的辅助和培养能力的作用。 不足之处 (1)小组合作交流时,还是有个别学生不能全部投入 (2)学生展示时,声音小,语言组织不到位,有待于提高 (3)巩固练习时间少,应多做题巩固本课的内容。 改进措施 (1)再让学生展示时,一定要给足讨论交流的时间,才能保证学生有话可说,才能说道点上。 (2)尽量照顾学困生,让其发言参与,指导他们大胆发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简洁,直入主题,让学生理解。 明朝君权的加强教学案例分析 阳平镇第一初级中学 梁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