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大全笔记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考点大全笔记 单选题 1、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曝露在空气中易潮解 B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答案:C A、氢氧化钠白色固体,吸水易潮解,A 正确。B、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B 正确。C、氢氧化钠其水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C 错误。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D 正确。故选:C。2、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由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阴、
2、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 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2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变化 答案:C A、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数目发生减少,故 A 错误;B、因为反应后生成水,反应前后溶剂的质量增加,故 B 错误;C、反应后为氯化钠的溶液,溶液显中性,故 C 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 D 错误。故选 C。3、下列溶液显碱性的是()A酸雨 B食醋 CNaOH 溶液 D盐酸 答案:C A、酸雨是 pH 小于 5.6 的雨水,显酸性,不符合题意;B、食醋是醋酸的水溶液,显酸性,不符合题意;C、NaOH 溶液显碱性,符合题意;D、盐酸显酸性,
3、不符合题意。故选 C。4、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 CO2能否与 H2O 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 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 CO2能与水反应 3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答案:D A.由于盐酸的浓度较大,所以甲中逸出的气体含 HCl 和 CO2,故错误;B.乙中液体变红,可能是挥发出的 HCl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法证明 CO2能与水反应,故错误;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不能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因为溶液变红是盐酸在起作用,而盐酸不分解,故错误;D.欲达到实验目的
4、,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因为稀硫酸没有挥发性,故正确。故选 D。5、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A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答案:B 酸性和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酸性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石蕊仍然是紫色。故选 B。6、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是()A稀盐酸和镁条 B稀盐酸和铜丝 C稀盐酸和氢氧化镁 D稀盐酸和氢氧化铜 答案:B 4 A、稀盐酸和镁条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不符合题意;B、稀盐酸和铜丝不能反应,因为铜为氢后金属,符合题意;C
5、、稀盐酸和氢氧化镁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不符合题意;D、稀盐酸和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不符合题意;故选:B。7、忘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下表中分析与设计错误的是 选项 问题 分析与设计 A 为何变质 2NaOH+CO2=Na2CO3+H2O B 是否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 是否全部变质 取样,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观察产生沉淀多少 D 如何除去杂质 取样,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AABBCCDD 答案:C 分析: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
6、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A、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 A 正确;B、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气泡,说明氢氧化钠变质,可以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进而判断是否变质,故 B 正确;C、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能判断是否变质,但是不能通过观察产生沉淀多少判断是否全部变质,故 C 不正确;D、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加入适
7、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故 D 正确。故选 C。8、下列物质的用途,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5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 制作饰品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作除味剂 C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作干燥剂 D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作制冷剂 答案:C A、金具有黄色金属光泽,制作饰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可以吸附有异味、有颜色的物质,具有吸附性,做吸附剂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氧化钙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是因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此,作干燥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8、故符合题意;D、干冰升华是指固态二氧化碳变为气态二氧化碳,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吸收大量热,属于物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 C。9、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过滤 C加热液体D稀释浓硫酸 答案:C 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管口和试剂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6 故选项错误;B、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应紧贴烧杯内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项错误;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故本选项操作正确,故选项正确;D、稀释浓硫酸要把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选项错误。故选 C。10、大数
9、据能及时获得更多的信息。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D向 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答案:A A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反应中随氯化亚铁的量的增加,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增加,完全反应7 后氯化亚铁的质量不再改变,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也不再增加;B 浓硫酸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时,溶质不变,溶剂的量增加,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反应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刚好完全反应时,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再加入盐酸时溶液增加,氯化钠的量不变,;溶液中氯
10、化钠的质量分数减小;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溶液的 pH 大于 7,加水时,溶液的减小变弱,pH 减小,但由于溶液始终呈碱性,PH 不可能等于或小于 7.11、如图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烧杯中溶液的 pH 随滴入液体体积的变化曲线及相关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5mL 时,烧杯内溶液呈酸性 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7mL 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9mL 时,烧杯内溶液中的微粒有 2 种 答案:C A、据图可知,随着不断滴入溶液,溶液的 pH 逐渐变小,即溶液的碱性逐渐变弱,酸性逐渐变强
11、,故应该是将稀盐酸滴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不符合题意;B、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5mL 时,溶液的 pH 大于 7,故烧杯内溶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C、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7mL 时,溶液的 pH 等于 7,溶液呈中性,说明此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符合题意;D、当滴入液体体积为 9mL 时,溶液的 pH 小于 7,溶液呈酸性,说明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外,还含有过量的盐酸,故此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微粒有水分子、氯离子、钠离子、氢离子 4 种,不符8 合题意。故选 C。12、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BFe3O4+8HCl=FeC
12、l2+2FeCl3+4H2O CSO2+2NaOH=Na2SO4+H2ODC+2CuO2Cu+CO2 答案:B 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是氯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四氧化三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亚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8HCl=FeCl2+2FeCl3+4H2O,故选项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高温2Cu+CO2,
13、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13、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人们找到物质变化的证据,下列四组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对比实验中,各组所用溶液浓度相同且适宜、所用固体表面积相同,其中现象最不明显的一组是 AB 9 C D 答案:D A、镁比铁活泼,分别与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快的是镁,反应慢的是铁,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B、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慢慢停止,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反应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C、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加快反应速率,反应很快,没有放二氧化锰的反应缓慢,现象明显,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与盐酸反
14、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没有现象;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没有现象,符合题意;故选 D。14、下列物质不能与 NaOH 溶液反应的是 A二氧化碳 B硝酸 C硫酸铜 D氢氧化铁 答案:D 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B、硝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不符合题意。C、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铁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符合题意。故选:D。10 15、“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 pH 小于 7,晃动后打开瓶盖,其 pH 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A“雪碧”等碳酸型饮料的 pH 小于 7,晃动
15、后打开瓶盖,碳酸发生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酸性变弱;根据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且 pH 越小,酸性越强,故其 pH 将变大 A、晃动后打开瓶盖,其 pH 将变大,故选项正确 B、晃动后打开瓶盖,其 pH 将变大,故选项错误 C、晃动后打开瓶盖,其 pH 将变大,故选项错误 D、晃动后打开瓶盖,其 pH 将变大,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多选题 16、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B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氯化钠晶体 C在敞口容器内加热一定量的铜粉 11 D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答案:CD A
16、、该反应过程有两段,先是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2NaOH+H2SO4=Na2SO4+2H2O,参加反应硫酸与硫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 98142,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减小,氢氧化钠过量后,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加,故 A 正确;B、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但是可以继续溶解氯化钠,在氯化钠的溶解过程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减小,但当溶液形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时,氯化钠也不在溶解,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不在改变,故 B 正确;C、加热过程中,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铜元素的质量不变,但是固体的质量是增加的,则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先
17、减小最后不变,故 C 错误;D、整个过程中氢氧化钡优先与盐酸反应,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pH 值先从小于 7 到等于 7,等盐酸反应完毕,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在该过程中有氢氧化钠生成,pH 从等于 7 直接到大于 7,故 D错误;CD。17、生活中一些食物和饮料的 pH 如下表所示,其中显酸性的食物是()食物 葡萄汁 糖水 玉米粥 鸡蛋清 pH 3.54.5 7 6.36.6 7.68.0 A葡萄汁 B糖水 C玉米粥 D鸡蛋清 答案:AC A、葡萄汁的 pH 小于 7,显酸性,故 A 正确;B、糖水的 pH 等于 7,显中性,故 B 不正确;12 C、玉米粥的 pH 小于
18、7,显酸性,故 C 正确;D、鸡蛋清的 pH 大于 7,显碱性,故 D 不正确。故选 AC。18、下列曲线错误的是 A甲为向一定量烧碱溶液中加稀盐酸 B乙为向一定量的水中加浓硫酸 C丙为向稀硝酸中加入水 D丁为对密闭容器中的铜粉和空气加热 答案:BC 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氯化钠的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故 A 正确;B、向一定量的水中加浓硫酸,硫酸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大,故 B 错误;C、向稀硝酸中加入水,酸性逐渐减弱,溶液的 pH 值应该从小于 7 逐渐增大到接近 7,故 C 错误;D、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所以对密闭容器中的铜粉和空
19、气加热,装置内的总质量不变,故 D 正确。13 故选 BC。19、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A图 A 是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B图 B 是浓盐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图 C 是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D图 D 是加热一定质量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 答案:AC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燃烧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和图示相同,符合题意。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敞口浓度会变稀,溶液质量会变轻,与图示不相同,不符合题意。C、锌比铁活泼,因此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比铁快,等质量的铁粉比等质量的锌粉与稀盐酸反应产
20、生的氢气多,和图示相同,符合题意。D、加热一定质量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会有铜生成,因此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与图示不相同,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 AC。20、学习化学的目的是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是 A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因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 14 B天气闷热时,鱼塘的鱼会接近水面游动,原因是温度高压强小,氧气的溶解度小 C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原因是发生酸碱中和反应 D敞口放置的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答案:AC A、加快固体溶解的方法通常有:升高温度、把固体磨碎增大接触面积、搅拌加快分子运动
21、,可以加快溶解,但溶解度在温度一定时,固体溶解度是不会变的,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天气闷热时温度高压强小,深处氧气浓度小,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不能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因为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价格较高,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D、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和氧气接触,二是达到着火点把容器敞口,但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酒精也不会燃烧,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C。2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过滤 C点燃酒精灯 D称量 NaCl 固体 答案:AD A、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
22、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图中操作正确,15 符合题意;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未用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C、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不符合题意;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且物品应放在称量纸上进行称量,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AD。2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器壁慢慢倒入浓硫酸中且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 B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时,用火柴梗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 12s 后取出观察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倾倒,再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 D实验室模拟炼铁时先加热氧化铁再通一氧化碳 答案:BC A、稀释
23、浓硫酸时,为防止液滴外溅,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一定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时,应用火柴梗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 12s 后取出观察,比较炭化情况可以比较火焰各层温度,操作正确,符合题意;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倾倒大量液体,接近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滴加,操作正确,符合题意;D、实验室模拟炼铁时,应该先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氧化铁,以免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受热发生爆炸,操作错误,故 D 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 BC。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 16 B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24、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锈蚀 C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 答案:CD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选项错误;B、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结构疏松多孔,能吸附水和氧气,能加速里层的铁继续锈蚀,选项错误;C、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可干燥二氧化碳等,选项正确;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只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选项正确。故选 CD。24、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熟石灰又称为石灰石 B熟石灰可以用来改良
25、酸性土壤 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熟石灰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答案:BD 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也称消石灰,选项 A 错误;B、熟石灰呈碱性,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选项 B 正确;C、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不是减小,选项 C 错误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选项 D 正确。故选:BD。25、我们身边的许多物质具有酸性或碱性,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酸碱度)通常用 pH 来表示。请你根据下图判断,下列物质具有酸性的是 17 A醋 B橘子 C牙膏 D炉具清洁剂 答案:AB pH7 显碱性,pH=7 显中性,pH7 显酸性;pH 越大碱性越强,
26、pH 越小酸性越强。由图可知,具有酸性的是醋、橘子;故选 AB。填空题 26、经测定,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一定数量的 H用 n(H)表示和一定数量的 OH用 n(OH)表示,n(H)与 n(OH)的相对大小对应溶液的酸碱性如表所示:n(H)与 n(OH)的相对大小 溶液的酸碱性 n(H)n(OH)酸性 n(H)n(OH)中性 n(H)n(OH)碱性 据此分析(1)常温下测得水中 pH7,可知水中 n(H)_n(OH)(填“”或“”或“”,下同)。(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_,原因是该溶液中 n(H)_n(OH)。(3)往上述试管中再滴入适量的硫酸氢钠溶液,溶液颜色褪去
27、,说明硫酸氢钠溶液中 n(H)_n(OH)。答案:溶液变红 试题分析:(1)常温下测得水中 pH7,为中性物质,故水中 n(H)=n(OH);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故(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是溶液变红,原因是该溶液中 n(H)n(OH)。18 考点:溶液酸碱性的确定 27、盐酸溶液中含有 H2O 分子、H和 Cl,要探究是哪一种粒子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请观察在白色点滴板上进行的下列实验,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的现象 结论 第 1 孔 孔中溶液仍为紫色 水分子_ 第 2 孔 _ _ 第 3 孔、第 4 孔 _ _ 答案: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孔
28、中溶液仍为紫色 Cl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孔中溶液变为红色 H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第 1 孔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第 2 孔氯化钠溶液为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故孔中溶液仍为紫色;说明 Cl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第 3 孔、第 4 孔滴加盐酸和硫酸的孔中溶液都变为红色,说明是两种溶液中共同的离子 H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8、用玻璃棒蘸硫酸在白纸上写字,如图。(1)现象:放置一会儿发现用_(填“浓”或“稀”)硫酸在白纸上写的字变黑。(2)结论:同种酸由于_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答案:浓 浓度 用玻璃棒蘸硫酸在白纸上写字(1)现象
29、:放置一会儿发现用浓硫酸在白纸上写的字变黑。(2)结论:同种酸19 由于浓度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29、如图表示的是向盛有 l0mL 稀的甲溶液(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中,加入乙溶液(相同浓度)后,溶液 pH 的变化曲线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请分析曲线回答问题:(1)甲是 _ 溶液;(2)当加入乙溶液的体积为 _ mL 时,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3)当溶液的 pH1.4 时,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有 _(指示剂除外);(4)为理解稀盐酸和氢氧化钠两者之间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绘制了如图请你在右边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用语:_ 答案:NaOH 9 H、Cl、Na
30、分析:由图示可知原甲溶液 pH7,显碱性,加入乙溶液后溶液 pH 逐渐减小直至 pH7,图示可知当加入乙的量为 9mL 时,溶液 pH=7;当溶液的 pH=1.4 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应该包括生成的物质和剩余的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难溶的物质(即沉淀)或气体,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1)原甲溶液 pH7,显碱性,故甲溶液显碱性是 NaOH 溶液。20 (2)当加入乙的量为 9mL 时,溶液 pH=7,甲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3)当溶液的 pH=1.4 时,溶液中的溶质是应该包括生成的物质氯化钠和过量的盐酸。故溶液中存在的微观粒子有:H、
31、Cl、Na;(4)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图中的圆圈中填入适当的化学式或离子符号为:Na+、Cl-、H2O,图为。30、某品牌洁厕灵的成分是硫酸与盐酸的混合溶液,某课外活动小组想测定该品牌洁厕灵溶液中 HCl 的质量取 20g 该品牌的洁厕灵溶液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 17.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质量和烧杯中溶液 pH 变化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已知 BaCl2溶液的 pH=7)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g 5 10 25 30 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g 1.165 2.33 4.66 4.66 求:(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2)计算该洁厕灵溶液中 HC
32、l 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至 0.1%)答案:(1)4.66;(2)14.6%(1)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最终是 4.66g,故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4.66g。(2)设生成 4.66gBaSO4消耗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为 y,Ba(OH)2+H2SO4=BaSO4+2H2O 171 233 21 y17.1%4.66g 171233=17.1%4.66 解得 y=20g 所以与稀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为:60g-20g=40g,设与 40g 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为 w,Ba(OH)2+2HCl=BaCl2+2H2O 171 73 40g17.1%w 17173=4017.1%解得 w=2.92g 该洁厕灵溶液中 HCl 的质量分数为:2.9220100%=14.6%点睛:考查学生根据图表表示的化学信息进行计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