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妈妈和爸爸哪里不一样母亲的角色与职责(一)家庭教育中,妈妈们究竟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该负起怎样的职责呢? 通过切身的经验和多年来对家庭教育的研究,我将妈妈们该担当的角色和该负的职责总结为下面几点。1.好妈妈是“教官”管理孩子的角色常言道:“慈母多败儿。”意思是说,妈妈无原则地宠溺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成才,反而会导致孩子向恶性的方向发展。正因为如此,我始终人外,在家庭教育中,妈妈就要适当地严厉一些。 每当我提到“好妈妈是教官”这一点时,总会有妈妈笑着驳斥我:“妈妈在孩子的心目中大多是温柔和慈爱的代名词,怎么能担当教官这样的角色呢?” 的确,论起“教官”这类比较严肃的角色,大多数妈妈理所当然地认为
2、爸爸正经、权威的形象似乎比妈妈更适合担任这个“黑脸”。 然而,让我说,妈妈们要是真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我也曾多次提到过,在情感方面孩子更多的亲近妈妈。孩子身上出现问题,爸爸严厉地批评孩子,孩子听是会听,但是他的心里往往就会生出那么一点儿小别扭、小隔阂;然而,换成妈妈去说,结果则大不相同。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一所小学做过一次专门的调查: 问所有孩子一个相同的问题:在家里爸爸和妈妈谁会更多地批评你?你的感受如何? 在家里经常被爸爸批评的孩子这样说:我讨厌爸爸板着脸训人的样子,太可怕了! 在家里经常被妈妈批评的孩子这样说:妈妈说了是为了我好,我能理解妈妈的心思。 妈妈们或许会对此不解:为什么
3、在家庭教育中一直担当着权威的爸爸教育,却没有妈妈教育更起作用呢?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 家庭生活当中,妈妈和孩子接触最多、关注最多、情感也最深。一百个孩子中,几乎有一多半在情感上都会更倾向于自己的妈妈。妈妈和孩子的之间的情感出自天然,很难割裂。当孩子出现问题、犯了错误时,如果爸爸严厉批评了孩子,孩子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而妈妈去说,孩子则不会有那么大的抵触心理,反而会觉得妈妈说得是有道理的。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还接触过很多处于青春期,有着严重叛逆情绪的孩子。在这些孩子的家庭里,爸爸大多是严厉的、处于管理者角色,而妈妈则是柔弱的、对孩子较为纵容。结果,在这样的家庭里,爸爸
4、一严厉,本身就在怀疑“爸爸是否爱自己”的孩子,再一挨爸爸的批评,自然就会给爸爸下一个“不爱自己”的定论,还会在心理与爸爸产生隔膜,从而产生叛逆、逆反情绪。 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爸爸教育太刚、太直、不会转弯儿,对于已经具有自我意识和自尊意识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批评方式,他们显然是不大欢迎、也不太好接受的;相反,妈妈教育在这个时候则更能起作用,因为妈妈在感情上和孩子比较贴近,能给孩子一定回还的空间,使他能够更为深刻地去认知自己的错误。 看看,妈妈来唱这个“黑脸”,是不是要比爸爸合适很多?因为孩子天性里对妈妈的亲近和依赖,并不会因为妈妈对自己批评就和妈妈疏远。但爸爸就不一样,如果爸爸总是唱“黑脸
5、”,权威形象固然是可以长久树立,但却会深深影响亲子关系。看到这里,妈妈们或许会问:“去做这个黑脸,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如何才能做到既严格管理,又能让孩子不排斥我们呢?” 遵循这样两个原则即可:(1)小时候要严,长大要宽一位女性朋友,培养了一双优秀的儿子,现都在美国留学。每当有人向她请教教?之法,她都会给出这样的答案:小时候要严,长大要宽。 仔细想来,确实很有道理。 孩子在十岁之前,自我管理能力很差,甚至说孩子根本没有自我管理能力,妈妈如果在孩子小时候管束太过宽松,孩子就很难养成良好的个性和习惯。比如说孩子懒散、自制力差,家长对其听之任之,那么孩子就可能会形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个性;比如
6、说孩子骄纵、霸道,家长对其宽容、放任,那么孩子就可能会形成自私冷漠的性格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管束从小到大都太过严厉,那么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阶段,有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和意识,?很容易叛逆,与妈妈关系疏远。 “小时候要严,长大要宽。” 其实就是说,身为“教官”的角色,妈妈的教育策略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变化不断调整。不能以一贯之,不能一个方法用到底。 孩子都是会长大的,小时候辨别是非能力不是很强,没有正确的认知观,这时候,就需要妈妈对其严加管教。 当孩子渐渐长大,自尊心和自我意识慢慢觉醒,妈妈就必须要把一些权利还给他,对孩子管理松一些,让孩子拥有一定的自主权,给予孩子尊重和理解。 我的那位女性朋友的儿子
7、,曾这样跟我说起他的妈妈: 小的时候,在我眼中,妈妈非常严厉,每逢我犯错误的时候,妈妈总是会严厉地批评我。比如说,我偷偷拿了同学的玩具,想玩一个晚上,结果却被妈妈发现了,妈妈就会毫不留情地告诉我,这样做是不对的,并且会惩罚我一天没有零花钱; 长大之后,我渐渐懂得了很多东西,有了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妈妈对于我的管教也越来越少了,对于我的事情,她从不过多地说教;我遇到什么事情时,妈妈总是先征求我的意见,给予我充分的尊重。在妈妈这样的教育方式之下,我懂得了很多东西,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决定。可以这样说,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和妈妈宽严相济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我对妈妈的感情,那是既敬又爱。 听了朋
8、友儿子的话,妈妈们是不是已经明白,在孩子小时候,将他们身上一些不良的苗头及时拔除,有多么重要呢?是不是已经明白,当孩子长大之后赋予他自主的权利,又是多么的意义非凡呢? 妈妈在情感上孩子最为贴近,就算是妈妈对孩子管理的严厉一些,拒绝孩子一些无理的要求、批评孩子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孩子感受到的也是妈妈发自内心的爱,而不是对自己的不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妈妈的教育往往就是最见成效的。 (2)大事要严,小事要宽一位听从了我建议的妈妈,在对孩子严格管理了一段时间后,急切地找到我说:“?说妈妈对孩子管得严厉一些,要比爸爸管理更见效果,可是,在我家怎么全不是这么回事?” 看这位家长一脸焦急神色,我不解地问道:
9、“怎么回事,您慢慢跟我说。” 细问之下,我了解到这样一些情况: 这位妈妈的确是对孩子管理严格了。但这位妈妈的严格,简直到了事无巨细的地步:孩子跟谁一起玩、穿什么衣服、早饭吃什么、作业什么时候写全权都是她说了算。结果,孩子在这样的管制之下,对妈妈是越来越烦,几乎就要到了开战的边缘 听着这位妈妈说起自己对孩子管制的种种,我真是哭笑不得,显然,这位妈妈?严管孩子的理解就是偏面的、不正确、不科学的。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别人干涉到了我们的自由,总是想对我们指手画脚时,我们就会在心里对这个人产生反感。 对于孩子来说,这个经验同样适用,当妈妈总是想让孩子什么事情都听自己的,孩子虽然感情上和妈妈亲
10、近,但是妈妈这种“强权式”的爱,依然也会让孩子心生不快,从而对妈妈产生抵触心理。 这样的状况,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如何才能达到既能有效地管了孩子,又不让孩子厌烦呢?大事要管,小事要宽。 这句话怎么理解?我的一位朋友这样说: 我对女儿的管理上是宽严相济,该严的时候,我是一点儿都不跟她讲情面;该宽的时候,我也会尽量给她放权。比如说,女儿有一次考试没考好,回家之后就跟我撒谎说,成绩还没下来。正巧那天我去邻居家串门,和邻居说起了孩子成绩的事,邻居奇怪地问我:“我家孩子的成绩已经下来了啊!”邻居家的孩子和女儿是同学,人家的成绩下来了,女儿的成绩怎么会没有下来呢?我马上意识到女儿可能是对我撒了谎。回家
11、之后,我找来女儿,非常严肃地问起了这个问题。女儿支吾了半天,红着脸承认自己说了谎。我很郑重地告诉她:“说谎是要受?惩罚的,把考试做错的题目整理出来,重新做一遍。”女儿盯着我看了半天,见我态度坚决,就没有吭气,乖乖回房间整理题目去了。在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我一直秉持着这样的原则:如果不是非常重大的原则问题,我则不会特别地管制她。比如说,女儿周末的时候,想多玩一会儿;比如说,女儿做完作业,想看一会儿课外书我常常都会给她自主安排的自由。 这些年下来,女儿不仅具备了极佳的自我管理能力,还拥有了很多优秀的品格,前段时间,还被选为了班长呢! 朋友的做法,就很好地给妈妈们诠释了“大事要管、小事要宽”的内涵。管
12、,但不全权管,给孩子留下一定自由的空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更能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说,妈妈这个“教官”的作用,是影响孩子一生的。2.好妈妈是“先锋军”为孩子的成长未雨绸缪独特的母性特征,使妈妈的心思要比爸爸细腻很多。因此,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妈妈常常是那个未卜先知、帮助孩子排忧解难的人。 一位爸爸曾跟我意味深长地说起这样一件事情: 前段时间,妻子出差到外地,我在家照料孩子,一个没注意,孩子烫伤了手,看孩子哭得一塌糊涂,我是急得够呛。情急之下,我给妻子打了个电话。听我说完状况,妻子镇定地告诉我:“书架第二层,左数第三本书,第九十八页,有关于烫伤的紧急处理办法,你先帮
13、孩子处理一下,然后送孩子去医院”妻子出差回来,我深有感触地跟妻子说:“幸亏你把孩子身上容易出现的问题都整理出来,并在书上折好了页,要不然我真的是慌了手脚!” 听这位爸爸说完这件事情,我想到了很多。家庭生活中,相比于爸爸粗枝大叶的性格,妈妈的性格则更细腻,更擅长做一些搜集整理的工作。就像我所提到的这位妈妈,将孩子身上经常会出现的问题都在书中折了页,孩子出现什么状况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处理,从而能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妈妈,就是这样一个在问题出现时能够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先锋军”。 为什么这个“先锋军”是妈妈,而不是爸爸呢? 这是由妈妈和爸爸的个性差异决定的。妈妈比爸爸具有
14、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观察和洞悉,对经验的总结也要比爸爸细致。正是有着这样的个性优势,妈妈就比爸爸想得多、预见得多,做事常常能够未雨绸缪,准备充分。 就拿我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来说:每次孩子们报考择校的时候,冲在前面出谋划策的第一人,大多是妈妈。有一小部分性格粗糙的爸爸,就算是做了这些工作,大多数情况下,也会出现判断失误、对情况掌握不明等问题。 比如每年报考的时候,我的学生中,既有爸爸来帮孩子参谋报考的,也有妈妈来帮孩子参谋的。很多妈妈都会准备好几页纸张,把自己为孩子挑选的学校,从师资力量、校园设施到每年的升学率等问题,清清楚楚写在纸上整理好,然后细心地向我一个个请教,
15、我说一个问题,她们就很认真地记下来。 而很多爸爸们则不会做这些工作,只是一味地追着我问:“我家孩子究竟上哪个学校好啊?” 同样是为孩子的问题着急上心,妈妈准备的就非常充足,爸爸则准备的十分仓促,这其中怎么就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还是那句话:爸爸看待问题常常不如妈妈看待问题细腻、全面。在孩子成道路上遇到事情的时候,爸爸的准备工作,往往也没有妈妈做得充分、细致。 具体来说,妈妈如何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得充分、细致,进而做好孩子合格的“先锋军”呢?(1)对教育问题未雨绸缪多看两本家教书在日常和妈妈们接触过程中,有很多妈妈“先锋军”这个角色?得并不合格或者说对这个角色有着误读。就像我所熟悉的一位学生家长,每
16、天把孩子盯得紧紧的,孩子做什么,她都要过问过问,孩子和朋友们多玩一会儿,她也会火急火燎把孩子拽回家对孩子的成长很“负责”,孩子应该更优秀才是。然而,结果恰恰相反,她的孩子却是班上成绩最差、最难管的一个。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和这位孩子的妈妈聊天过程中,我发现,这位妈妈基本不懂得一点相关教育知识,自以为把孩子盯紧,孩子就能学好了。结果,孩子在妈妈的“盯”之下,是能够表现的安安分分,然而,一旦脱离了妈妈的视线,状况就开始出不穷。 教育讲究一定的科学性,对于和孩子接触最为频繁、关系最为紧密的妈妈来说,懂得一些相关的教育知识更是显得极其重要。 妈妈是了解孩子动态的第一人,孩子身上出现什么问题,最先发现的
17、大多是妈妈。如果妈妈的管理方法不当,那么不仅会在管理孩子的道路上走很多弯路,更是会将孩子引入歧途。 正因为如此,在和一些妈妈们接触的时候,我经常奉劝她们:做妈妈来不得半点儿“想当然”,来不得半点儿主观意愿,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容不得出现半点儿错误。如果我们总是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想法去教育孩子,万一走偏?、走错了,就再也没有挽救的可能了。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不像做别的,错了可以推翻重来。正是因为教育拥有这种不可逆性,我建议妈妈们,不妨买几本家教方面的图书认真看一下。一般来说,孩子的成长会分为这样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育策略也不同。家长可按年龄的不同,分别选择图书来看: 0-3岁,主要是正确地
18、养育孩子以及早期智力开发,选择几本早教类图书,不仅可以保证孩子成长的更快乐,而且还能在适龄阶段开发出孩子的各项潜能,为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涯早作准备。3-13岁,主要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良好习惯,以及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选择几本与此有关的辅导类图书,就能很好地帮助孩子渡过这一阶段。13-16,青春期,应选择一些如何与孩子沟通的书,了解孩子在这一时期的心理特征和变化,掌握一些和这一时期孩子沟通的方法。 当妈妈们懂得了这些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常识,就能对孩子身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有个了解,进而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为孩子的人生大事“搜集资料”孩子渐渐长大,必然要面临更多的人生抉择问题,特别
19、是在孩子的学习道路上,有这样几个抉择,是孩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几步:比如特长班选择、小升初、中考、高考等。 作为孩子的“先锋军”,如何帮孩子在众多选择中,选出最有利他发展、最有利他成长的,就是妈妈该最先考虑的问题。 要想孩子有更好的选择,妈妈就得在众多答案中去粗取精。孩子小的时候,认知能力还很有限,妈妈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孩子长大一些,虽然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但是孩子的思考却不见得全面、正确。这个时候,妈妈就必须帮孩子点忙,做好先锋,打好头阵,让孩子无后顾之忧,一心向前为孩子铺平前行的道路。 我所熟识的一位妈妈,在这方面可谓是经验丰富: 对于孩子将要面临的每次选择,她都会精心准备1-2个月。就拿
20、孩子的升学择校问题来说,每当孩子要升学的时候,这位妈妈都会搜集一些学校资料,并亲自到一些学校的周边考察,看学校教学环境、看校风。 如果发现某学校学生经常抽烟上网,则说明该学校学习氛围不好,孩子进了这种学校,可能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学校的周边环境很好、学习氛围很浓,这个学校就会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但她做这些事情,从来都是默默进行,不让孩子察觉,然后把最后的几个选择拿到孩子手边,再引导孩子从中选择、做决定,孩子在妈妈做了这么多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再做出选择就容易得多,做出的选择往往也非常明智。 这位妈妈的做法,让我想到了很多。孩子的顺利成长,或者说成功,往往需要一根拐杖,帮助他去摸索前行的路,帮助他去
21、铺平路上的坎坷。妈妈恰是这根拐杖。 只有妈妈这个“先锋军”,帮孩子做好了前期的相关准备工作,孩子才能避免走上弯路,才能走上平坦的道路,避免陷入不必要的泥泞。一定意义上说,妈妈为孩子的人生大事“搜集资料”,提前做好信息整理,从而做出有益于孩子成长的选择,就是在孩子人生抉择的战场上打赢了至关重要的一仗。3.好妈妈是“爱与温柔的代名词”如果说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柔情似水,我以为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永远都是充满着爱与温柔。 在和家人一起逛商场的时候,我看到这样一幕,让我感触颇深: 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商场的大厅里哭闹不止,吵着要爸爸给他买一件玩具。爸爸看着不断哭闹的孩子,不耐烦地说:“家
22、里都有那么多玩具了,还要什么玩具!” 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一屁股坐到地上,打起滚来,哭得也是越来越大声了。 商场里,很多人都禁不住开始看向这对父子。爸爸感觉脸上挂不住了,扬起巴掌就要揍孩子。 这个时候,孩子的妈妈从商场卫生间里出来,一看这个情况,急忙拦住孩子的爸爸,蹲下身来,抚?着孩子的小脑袋,耐心地问道:“宝宝,出了什么事了?告诉妈妈好吗?” 孩子抽抽搭搭地指着橱柜里的玩具说:“我要那个玩具。”孩子的妈妈轻轻拍着孩子的衣服,把孩子扶了起来,柔声说:“哦!宝宝想要那个玩具啊,这个玩具确实挺漂亮,不过我们家里不是已经有这样的玩具了吗?妈妈回家给你找出来好不好?” 在妈妈的抚慰之下,孩子的情绪渐渐稳
23、定了下来,看了看自己的妈妈,指着橱柜的手放了下来,仍旧有些委屈地说:“那好吧,我等回家让妈妈给我找。” 看到这里,丈夫笑着问我:“怎么妈妈一上场,这样糟糕的局面都?收拾了呢?” 我还没说话,一旁的女儿已是仰着小脑袋,小大人儿一样的说:“因为妈妈比爸爸温柔啊!” 看着女儿说得一本正经的样子,我忍俊不禁。 不能否认,我家的小鬼头说得很有道理。因为性别差异的原因,在家庭教育中,有这样一个比较明显的角色分工:爸爸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严肃的、急功近利的,遇到问题,爸爸常常容易冲动、急躁;妈妈的教育常常是和风细雨的、耐心的,能够贴近孩子的内心,去理解孩子,站到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正因为有着这种差异,在孩
24、子眼中,妈妈就是“爱与温柔的代名词”,妈妈?“柔”有时候更能对孩子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 妈妈赋予孩子的爱与温柔,是促使孩子茁壮成长的养分; 让孩子体会到关心和爱护,孩子才会听从家长的建议与意见,妈妈教育才能更有效地进行。 具体来说,妈妈应该如何来展示自己的爱与温柔呢?(1)孩子小时候,经常搂搂他,微笑着亲吻他妈妈经常抱一抱孩子,究竟有着怎样的神奇效果呢? 生来,在人类的每一小块五分硬币大小的皮肤上,就有25米长的神经纤维和1000多个神经末梢,当妈妈与孩子肌肤相亲时,这种“爱的感觉”就会通过这些敏感的触觉神经传导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孩子倍感安全、倍感温暖、倍感被珍视于是,自信、坚强勇敢、开朗乐观的
25、孩子诞生了;颇具亲和力、心中有爱的孩子来临了 很多时候,我都喜欢把这种“爱”比作一种孩子必需的“成长剂”,妈妈在日常生活中适当、适时地加上那么一点儿,往往就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就像我们所经常看到的那样,有的孩子长大后和父母关系亲密,乐于和父母沟?,而有的孩子却叛逆成性,专门与父母对着干,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是否让孩子感觉到了这种“爱”,是否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 有了“爱”,一切好的发展顺理成章;缺乏了“爱”,一切教育都会变得苍白且无力! 然而,家庭生活中,我们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多是含蓄而保守的。面对孩子,妈妈的心里往往满是对他浓浓的爱,却不知如何去表达。但事实上,
26、对于情感与爱意的传达而言,肢体语言要比言语来得深切得多。 我自己在做妈妈的过程中,是这样去做的: 每天清晨和睡前,微笑着亲吻孩子一下; 游戏的时候,给孩子一个鼓励、赞赏的眼神; 上街的时候,和孩子手拉着手; 喜悦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有力的拥抱;没事的时候,把孩子轻轻搂在怀里,说说悄悄话; 和孩子肌肤相亲,是我们为人母者最喜欢不过的事情,爱孩子,就觉得怎么亲他、抱他也不够,只是大多数妈妈不知道怎样的方式最合适罢了。 希望这样几点简单、有效的方式,能对您有所启示和帮助!(2)孩子长大后,有意去增加和孩子之间的一些肢体接触孩子渐渐长大后,很多妈妈都会遇到这样的困境:?子对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亲昵开
27、始表现出逆反,甚至逃避;自己也感觉过于亲昵的拥抱、亲吻已经不再适宜。 孩子为什么开始逃避?难道是他不再需要妈妈的关心与爱了吗?当然不是,这只是孩子自尊心发展使然,孩子开始在乎他人的感受了,妈妈的过于亲昵会让孩子产生“我还是小孩子,别人都在嘲笑我”的感觉,这样一来,孩子自然会抗拒妈妈所表现出的亲昵行为。 很多时候,孩子的抗拒并不表示他不需要,而是在向妈妈声明:你需要换一种“爱”的方式了。 和很多大孩子交流之后,我总结了这样几点“爱的方式”供您参考: 孩子失意的时候,悄悄地拍拍他的肩膀; 看电视的时候,选择和孩子坐在一处,挨着但却并不紧挨; 孩子成功快乐的时候,和他一起大喊大叫,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
28、; 和孩子一起活动的时候,肩并肩地愉快交流; 永远用满含爱意的眼神看着他,即便是批评,也应在严厉之后加入那么一点柔情; 从小到大,时至今日,我都最喜欢做这样一件事,那就是,和自己的母亲两个人,一同静静地躺在床上,说上那么一点儿心里话。曾经为人女,如今为人母的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深刻感受呢?妈妈和孩子亲昵的一瞬,往往成为孩子一生之中最幸福的刹那!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为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29、根据我公司2015年度安全生产目标的内容,现与财务部签订如下安全生产目标:一、目标值:1、全年人身死亡事故为零,重伤事故为零,轻伤人数为零。2、现金安全保管,不发生盗窃事故。3、每月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安全生产投入资金的到位。4、安全培训合格率为100%。二、本单位安全工作上必须做到以下内容: 1、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必须模范遵守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发布与公司安全管理制度相抵触的指令,严格履行本人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责任制在本单位全面落实,并全力支持安全工作。 2、保证公司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在本单位内全面实施,并自觉接受公司安全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3、在确保安
30、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当“安全与交货期、质量”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4、参加生产碰头会时,首先汇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和安全问题落实情况;在安排本单位生产任务时,必须安排安全工作内容,并写入记录。 5、在公司及政府的安全检查中杜绝各类违章现象。 6、组织本部门积极参加安全检查,做到有检查、有整改,记录全。 7、以身作则,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对发现的各类违章现象负有查禁的责任,同时要予以查处。 8、虚心接受员工提出的问题,杜绝不接受或盲目指挥;9、发生事故,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召开事故分析会,提出整改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填写事故登记表,严禁隐瞒不报或降低对责任者的处罚标准。 10、必须按规定对单位员工进行培训和新员工上岗教育;11、严格执行公司安全生产十六项禁令,保证本单位所有人员不违章作业。 三、 安全奖惩: 1、对于全年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生产现场管理规定和工作说明书进行考核奖励;对于未实现安全目标的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罚。 2、每月接受主管领导指派人员对安全生产责任状的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