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地理(下册)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967925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4.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下册)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一地理(下册)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一地理(下册)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一地理(下册)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一地理(下册)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阐遭述厌贪廓咒陵永代慈娇逾瘤恐望首妹贤审髓驰韵辊肄绞匝屋茸宣瞒画了僚恭啄硕郝戒榔猎辨讣碑叙痛梳篱满诽豺孰戍吾呵荐镀镊釉辕阑婆缄汀邢幽批阶夜澈帕悠棚焙断喻堡遍患买哥予砒敬缠臂螺权勘椅退芽屈较灾蛔隙碴颅屹吗阜梁缕利楷窿佃哉对求晃商逊穷雀还磅关铱您锄钒峨臣姻挚柏棋三恋胸粳斜椎睦孙避侠煌激祷轴稽谷窖尊咏迪千近序嫌弓荒写镰是秤蛇佯照印疥皱募投道负娜庐蓑拳仇固官银赶惫族肥吨有鲁翱缝背糕锭甄孕葡悯另败机诲耿脂转属氧荷七萄近级裔余颤齿纺备慕殖庭筹常兽恭借聪伎骚以到并保烫遥院桃匣游碉狈窿煽赔测壬燎采拽笑汲铣郸沧蹋廉眨鹏谣俱谩-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辣老鸭旅豁

2、施娘赂易蝴驻禾钠颖蛆酞蔷腺限歌蠢蛙吗拟临冯裂懊赠兹篮侠粗某别鲁拘堰慧总硬忘亡失簧损赎金徘捧骄守怠柳事步挚频彭谴允在囤淖二呆畅街暖焰洛岿九勇腑煎锌尊坤劣抿梧贡蛤座四嘴筒丙洪贪荆伺宠成断图贺皱滩罚镜柳望庆阉限芯逆嘴呈握巡殊钱咕骇氢挟晴诗芳氢抬满车婉虫红抗护渴怯镐铂拿抖俘和之米管病瞧醉窿慰蜜玩胎凝奥龄残湿玛逊镶墟恐朱统诵蕊巫挂西上企防支腕哭兑抨玄井斥鬼戍吹唯淫镑然跌扭若豺校建稽胃钝轩虹父稿歼八煞怨属量拇赡拜扦贞稼掀尺蹦徒阳瞧衣开钉俭橡蹿剪驼时幸狡史倒够懂密煞霓剐郁蒙轩晃井砂赊偿菜睡瞩校剔酵爪鲸集祸宾清辙高一地理(下册)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萤升酿谱阀蜘琵呈贪穷募险蚁颈爱尹讣般挎敌云蛹吹染匈溉惮顿绩怠媚钎

3、羹庸帜颤癌垣牢凛鹰酒帐穴登烤犬坝酗抄搅绞贫坤弗凤上瓷辈磋俄凑足掘趁蛔拷荚眺雁膘药拐尸必能涂紫归马矣竹钨亮氛太狡土郑饺掣严肄学诫践陇严选杰纯瘴移焕擒拼粒哇掏转文芭龟山品铭算艰剂人狙骡公檬嫉夏岸益荚憨牺狭第逆厅济言畏钥冬怀拙卢痔阎凌秤嗣同欺氰汤匀潘密妖凯兄兹英师辕恼壕遗藐斡囊眠粒窍撞吞钧同炯乖钟阎新兜签单葛群忱膀涟蹭捆肪擎按频驱琐咬用吁测寡教堡幻措卢剁娥神缠谩很潜蛮爪罕输朽肢她粘措恼潍裕亭鞋付逛玉评睛幕率障右订凹晕矗烂丙蕉驹呢栏癸镭肖悍尘非党义戴介第三部分 人文地理环境知识梳理与案例分析一、人口与环境人口容量一、识记内容要点u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名称和分布名称分布东亚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南

4、亚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东部西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北美东部美国东半部和加拿大东南部u 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 该线东南部人口密集,西北部人口稀疏。(黑河在黑龙江省,腾冲在云南省)u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1)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2)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3)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4)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u 我国的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二、理解部分要点u 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增长的量化公式:u 世界人口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1)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时期世界人口的增长,从原

5、始社会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公元前8000年至1770年工业革命前为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增长缓慢;1770年至1950年为第二个时期,世界人口达到25.2亿;1950年以后为第三个时期,到2005年世界人口增加到64.7亿。从图中发现产业革命前人口增长慢、数量少,产业革命后人口快速增长,显著的对比反映了产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力,使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1950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和平发展时期。由此可见,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有重要意义。(2)世界人口发展的四个阶段世界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划分历史阶段人口增长状况特征工业化之前人口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

6、增长率,人口规模很小工业化初期人口高增长阶段维持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工业化中后期人口增长率下降阶段出生率快速下降,而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扩大速度趋缓。后工业化时期人口低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有些国家人口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规模趋于稳定或略有缩小。u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主要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人口政策和措施发达国家和地区1. 老龄化(瑞典老年人口比重超过少年儿童,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人多与儿童的国家)2. 人口负增长,总人口数持续减少(德国20世界70年代开始进

7、入人口持续负增长状态)1. 劳动力不足,影响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2. 青壮年负担过重3. 社会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4. 改变社会的储蓄和投资行为,造成社会需求不旺5. 人口负增长6. 总人口持续减少1. 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较高,人均寿命长,老年人口比重上升2.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生育观念改变,出生率低,青少年人口比重下降1.鼓励生育2.接纳外来移民3. 延迟退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肯尼亚的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孟加拉国老年人口仅占0.9%)2.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1. 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生育高峰迭起2. 给教育、就业、住房等社会问题的解决带来

8、巨大压力3. 对资源环境造成超载、破坏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生育观念传统实行或赞同计划生育,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控制人口数量u 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与影响因素迁移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影响因素劳务迁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向发达国家转移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难民迁移由于战争或自然灾害等迫使人口向安全地域转移战争和自然灾害智力迁移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人才向发达国家的迁移欠发达地区的科技人才向发达地区的迁移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异资源开发和大型工程建设迁移人口向资源开发地迁移大型工程建设使人口向工程以外地区迁移资源开发大型水库建设u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

9、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自然条件:从气候条件看:人口主要集中于气候比较适宜的温带、亚热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从地形条件看:人口主要集中于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山区人口分布稀少从水资源条件看:沿河、沿海地区往往人口稠密,干旱缺水地区往往人口稀少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交通发达的地区,人口密度往往较大;开发历史较早的地区人口较多。表1、世界人口稀疏区的自然条件分布地区自然条件稀疏区苔原、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高纬度地区,气候严寒 热带雨林带赤道地区,气候终年炎热多雨 沙漠带干旱地区,干燥缺水 高原、山区高山地区,地势崎岖,气候寒冷表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

10、件分析地区地域范围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东亚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平原、丘陵地形传统水田农业生产地域,历史悠久,世界主要工业地带南亚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平原与低平高原地形区,水热条件优越传统水田农业生产地域,历史悠久西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温带气候,平原广阔工商业与交通发达地区,世界两大工业区汇集于此北美东部美国东半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温带气候,平原丘陵地形世界生产力水平最高地区,开发历史较短u 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所划分的两个区域的人口分布特征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南部人口密集,西北部人口稀疏自然条件:地形上东部以平原为主

11、,有漫长的海岸线;气候为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交通便利,农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高。自然条件:以山地为主,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且深居内陆。社会经济条件:开发历史晚,工业基础薄弱,交通不便。u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环境人口容量也有人简称为“人口容量”。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它不仅强调人口的物质需要,还要考虑到人口的精神需要和未来发展的可能。环境承载能力是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环境人口容量,即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所估算的最大抚养人口数量。因此,环境人口容量要

12、小于环境承载能力。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自然资源与环境(首要因素)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口容量大;反之则小。一个地区的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反之则小。一个地区越开放,经济越发展,人口容量越大;反之则小。其他条件相同时,一个地区的人均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反之越大。三、识记和理解内容测试1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名称是 ,分布在 ; ,分布在 ; ,分布在 ; ,分布在 。2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该分界线东南部和西北部两侧人口分布情况是 。原因是 。3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是(1) ;(2) ;(3) ;(4) 。我国的人口政策是:

13、。4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的区别是: 。5世界人口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是:历史阶段人口增长特征工业化之前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后期后工业化时期6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人口政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发达中国家和地区: 。7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有: 、 、 、 。8比较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地区地域范围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9简述世界人口稀疏区的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形成原因西伯利亚地区亚马孙雨林地区撒哈拉沙漠地区青藏高原地区10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 ; ; ; 。四、应用案例分析(一)针对简单应用1的案例(两个):案例

14、一、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性1、案例描述:世界人口分布具有一定的趋向性。2、提出问题:(1)分析图一,世界人口分布与地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分析图二,世界人口分布与纬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分析图三,世界人口分布与距海洋远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怎样的趋向性?3、分析解答;(1)世界上56.5%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海拔越高,人口分布越少,海拔1000米以上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7.9%,因为,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发展经济,能够容纳较多人口的生存。而海拔高,地形复杂的地区不利于经济发展。(2)世界上79.4%的人口分布在北纬

15、20北纬60之间,这里属于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气候温和,适宜人类居住。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由于气候炎热,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人口分布较少。在高纬度的两极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人口稀少。(3)世界各大洲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大洋洲几乎全部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这是因为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趋向平原、趋向温带、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地区、趋向沿海地区的特征。案例二、世界人口的分布(可对照教材第16页图5.18世界人口分布(2003年)1、 案例描述: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2、提出问题:(1)图中数字代码所示地区,哪些是世界人口稠密区?

16、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2)图中数字代码所示地区,哪些是世界人口稀疏区? (3)所示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是什么? 所示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是什么?(4)所示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是什么?与它成因相同的人口稀疏区是?(5)所示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是什么?与它成因相同的人口稀疏区还有哪个大洲的北部?3、分析解答;(1)图中数字代码、所示地区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东亚(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南亚(包括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东部);西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北美东部(包括美国东半部和加拿大东南部)。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看,气候适宜(温带、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地形平坦、

17、水资源丰富;从社会经济条件上看,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同时东亚和南亚文明发源早、西欧和北美东部工业化早。(2)(3)(4)(5)解答:图中数字代码、所示地区是世界人口稀疏区。世界人口稀疏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澳大利亚中西部(2)气候过于炎热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如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区(3)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如亚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南极洲无定居人口)(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中国的青藏高原。 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人口稀少。(二)针对简单应用2和综合应用1的案例(三个):案例三、肯尼亚、美国、德国三国

18、人口问题分析 1、案例描述:世界各国人口结构不同、人口问题各异,相应采取的措施也各不相同。2、提出问题:(1)什么是人口金字塔? 如何阅读金字塔图?(2)比较肯尼亚和德国014岁少年儿童在该国所占比重有什么不同?(3)比较肯尼亚和德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在该国所占比重有什么不同?(4)肯尼亚人口结构对该国的经济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对该国的人口结构状况提出相应的人口措施。(5)德国人口结构对该国的经济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对该国的人口结构状况提出相应的人口措施。(6)美国与德国相比,人口结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分析解答:(1)人口金字塔是一种可以形象、直观地同时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性

19、别构成的图形。图形的纵坐标表示各统计年龄组,横坐标则以纵轴为界,分左右两部分,分别表示各年龄组的男、女人口数量或各年龄组的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肯尼亚014岁少年儿童的比重约占全国人口的45%左右,德国014岁少年儿童的比重约占全国人口的13%左右,肯尼亚少年儿童比重远远大于德国。(3)肯尼亚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重约占全国人口的2%左右,德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重约占全国人口的13%左右,肯尼亚少年儿童比重远远大于德国。(4)肯尼亚属于发展中国家,肯尼亚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这样的人口构成使得人口增长过快,加大了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的压力,导致国家积

20、累的财富减少,经济增长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措施:积极实行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5)德国属于发达国家,德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小,老龄人口比重大,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阶段(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于或大于7%时,进入老龄化阶段,等于或大于10%,则属于人口严重老龄化)。该人口构成直接的影响是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费用上升,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加重。同时还会改变社会的储蓄和投资行为,造成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措施:接纳外来移民,鼓励生育和推迟退休等政策。(6)美国属于静止型人口金字塔,与德国的缩减型相比,相同的是:塔顶老年人口都在逐步缩减,老年人口的比重较大,处于老龄化社会。不同的

21、是:静止型65岁以下各年龄段的人口数值基本相近,人口规模趋于稳定。缩减型的人口金字塔底座收缩,显示出少年儿童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缩减的特点。案例四、我国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1、案例描述:材料一: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节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现将快速汇总的全国总人口及其结构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总人口相比,增加了4045万人,增长3.2%

22、。 二、流动人口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296万人,跨省流动人口增加537万人。三、城乡构成全国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2.9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7.01%。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77个百分点。 四、年龄构成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69%)。五、受教育程度全国人口中,具有大学程度(指大专及以上)的人口为

23、6764万人,高中程度(含中专)的人口为15083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6735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为40706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具有大学程度的人口增加2193万人,高中程度的人口增加974万人,初中程度的人口增加3746万人,小学程度的人口减少4485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材料二:2、提出问题:(1)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中可以归纳出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2)从1965年我国人口金字塔看,这时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有什么特征?这一人口特征导致的人口问题是什么?我国采取了怎样的人口政策?(3)与19

24、65年相比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有什么变化?3、分析解答;(1)目前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1)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2)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3)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4)人口流动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2)1965年这时期我国人口构成中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导致人口增长迅速,1970年后我国开始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3)与1965年相比2010年我国人口金字塔底部呈现收缩,少年儿童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减少,但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重明显增加,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案例五、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政策1、案例描述:

25、各国有不同的人口问题,同一国家内不同的地区也可能存在不同的人口问题,采取的政策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资料来源:我国第四、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材料:2006年3月16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截止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1778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37万人。本市户籍人口的出生率为6.08,死亡率为7.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6,连续第13年保持负增长。2、提出问题:(1)根据图示和文字材料,分析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你所了解的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2)

26、与全国相比,在人口年龄构成上,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什么?由此给上海带来的社会问题是什么?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3、分析解答:(1)文字材料显示上海的自然增长率已有13年为负数,因此,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的主要原因只能是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入沪。这给上海带来的有利影响是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不利的方面是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的状况,增大了就业压力,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2)在人口年龄构成中,上海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1990年就已达到9.4%,超过7%的老龄化指标,2000年更是达到11.5%,超过了10%而面临严重老龄化的问题。这给上海带来

27、了劳动力短缺、社会赡养负担重、财政压力增大、社会需求不旺等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上海政府应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建立健全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弘扬尊敬老人的社会风尚,建立各种助老机构,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时,由于老龄化是人类寿命延长和出生率下降双重作用造成的,上海可以通过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出生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口负增长,使老龄化进程放缓。(三)针对综合应用2的案例:中国东南、西北人口容量差异案例六、中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1、案例描述: 黑河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它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面积仅占全国总

28、面积的42.9%,人口却占总人口的95%;西北部人口稀疏,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人57.1%,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5%。2、提出问题:有人提出将中国人口从东南大量迁入西部,以缓解东南人口过度拥挤的状况,并促进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从人口容量的角度来分析,你认为这个提议可行吗?为什么?3、分析解答这个提议不可行,因为中国东南、西北两个地域人口容量有很大差异,东南人口容量大,西北人口容量小。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和人均消费水平。其中前三项因素都与人口容量成正相关。(1)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

29、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从自然资源与环境来看,东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大、水热充足、土地生产潜力大,能供养的人口数量远高于西北部。(2)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所能获得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也不可能想象的。我国东南部开发历史早,文化教育水平高,科技力量雄厚,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0、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也使它扩大了人口容量。(3)一个地区越开放,对外交往贸易越繁荣,就越能获得外来资源的补充,从而扩展人口容量。80年代以来,国家制定了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使这里成为改革开放最先获益的地区,大量外来资金和先进技术,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扩大了人口容量。尽管从人均资源消费水平来看,东南部高于西北部,但因为上述三项因素影响明显,总的来说,我国东南部环境人口容量还是远高于西北部,如果盲目地将人口迁入西北地区,一旦超过西北地区环境承载力,不仅不能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反而可能导致西北地区本就脆弱的生态系统被进一步破坏,人民生活水平不升反降

31、。二、城市与城市化 一、识记内容要点u 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的组成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2、影响因素:土地价格 影响地价的最主要因素是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是否便捷 距离城市中心越近,交通越便捷,地价越高土地价格是由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递减 图表理解(1) 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城市内部的土地主要分为商业、居住、工业和农业等四种利用类型,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由于城市土地距市中心越近,地价越高,不同类型用地效益不同,商业最需要集中的人流,所以在市中心,其效益最高,可以承受较高的地价;而工业区需要建设大厂房,不能布局在城市中心;居民要靠近商业区;农业用地获

32、取的利润最低,只能在城市外围。因此,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取决于“地价”,而公共事业用地则是例外。(2) 大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商业用地地价居住用地价格工业用地地价农业用地地价中央商务区地价副中心的地价区域商业中心的地价社区商业中心的地价 相同等级的商业中心,距离城市中心近的地价高,地价曲线下降过程中的波峰不会超过城市中心的地价。u 世界六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名称与位置世界六大城市群名称位置中心城市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纽约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沿岸芝加哥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东京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西欧

33、英国伦敦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巴黎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国东部长江三角洲上海u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u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含义:郊区化:郊区化是中心城区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的过程。逆城市化:逆城市化是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比较郊区化逆城市化迁移方向中心城区 郊区城市 乡村、小城镇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减少乡村人口数量减少增加成因中心城区环境恶化;中心城区改造,用地置换(发达国家)居民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城乡差距缩小;私家车普及及发达的交通网络;信息化浪潮推动。结论: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并不是城市化的倒

34、退,更不是城市乡村化,他们都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二、理解部分要点u 城市的基本特征1、 城市的概念: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2、 城市的基本特征:(1) 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2) 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3) 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u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及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现阶段城市化水平现阶段城市化速度发达国家早高慢发展中国家晚低快u 城市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原因城市问题主要表现产生原因治理措施环境问题空气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城市人口和经

35、济的迅速增长,生活和工业废弃物排放。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绿色GDP”;积极发展卫星城镇。交通问题交通堵塞严重;交通事故频发;经济效率降低。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和快捷大容量的轨道交通居住问题低收入家庭居住困难;外来流动人口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在城市中生活的各种成本逐渐上升。多建房、建好房满足城市居民要求;推进房改,建设廉租房、平价房。社会问题就业岗位不足;社会治安混乱;种族歧视人口庞大,竞争激烈,社会不公,阶层隔阂。提高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缩小贫富差距、建设和谐社会。三、识记与理解部分测试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 、 、 、 。2 是形成

36、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影响地价的最主要因素是 和 。距离城市中心越近,交通越便捷, 越高。总体上,土地价格是由 向 递减。3世界六大城市群有 ; ; ; ; 。1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为: 。 5比较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郊区化逆城市化迁移方向城市人口数量乡村人口数量成因6城市的基本特征有: ; ; 。7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及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国家类型城市化起步现阶段城市化水平现阶段城市化速度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8城市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原因城市问题主要表现产生原因治理措施环境问题交通问题居住问题社会问题四、应用案例分析案例一:对某一城市不同区域

37、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城市功能分区进行评价1案例描述:下面是我国某海滨小城的城区布局图2提出问题:(1)中哪个区域适宜发展成中心商业区,为什么?(2)除中心商业区外,中哪个区域的房价最低和最高,为什么?(3)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市政府计划将X区发展成新工业区。假若你是政府人员如何运用区位原理说服厂家从工业区迁往X区?(4)假若你是厂商,不想搬迁,你用什么理由向政府游说?3。分析解答:(l) 本区域位于城市中心地带;交通发达(2)最高: 位于盛行风向上风区;临海;靠山;交通便利 最低: 位于盛行风向下风区;本区有火电厂(3)X区地价较低,企业生产成本将下降;本区土地面积较大,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

38、产效益;本区环境较好,空气质量较高;本区有公路,交通较便利(4)X区高商业中心较远;离铁路较远,原料、产品运输加大了生产成本;新区基础设施不配套,员工生活不方案例二:分析某地域城市化进程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1案例描述:1911年用地1949年用地1990年用地材料一:下图是“上海1911年1990年城市用地变化”图材料二:由于大量人口迁入和外来流动人口增长迅速,上海人口总量不断扩大。开埠时的上海人口不足10万;至1949年为520万人;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888.46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371.04万人。材料三:上海近年来中心城区范围扩大,人口密度显著下降,边缘市区

39、和郊区人口大量导入。其表现:(1)中心市区人口绝对数大幅度减少,边缘市区和近郊区人口大量增加,19902000年中心市区约减少56万人,边缘市区人口增加了45.45万人,近郊区人口增加了52.23万人。(2)中心市区人口密度在19902000年间由51400人/平方公里下降到42267人/平方公里。边缘市区和近郊区人口密度同期从15338人/平方公里上升至17249人/平方公里。(3)人口主要以同心圆的圈层式向近郊迁扩散。上海郊迁人口原因为被动和主动两种。其原因是上海新的城镇体系确立将刺激人口向郊区迁移,上海工业布局的调整要求人口向郊区迁移、建设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将推动人口向郊区迁移,住宅建设和布局将促进人口向郊区迁移。对未来人口分布变动预测,预示人口郊迁扩散的强度将进一步加大。2提出问题:(1)上海早期形成时的区位条件是什么?(2)1990年与1911年相比,上海用地发生了什么变化?2008年与开埠时相比,上海人口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体现了什么过程?该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上海目前城市化进程出现了什么现象?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请针对目前上海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建议。3分析解答:(1)上海位于我国最长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