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考考点训练.pdf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967229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1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考考点训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考考点训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考考点训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考考点训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考考点训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必考考点训练考考点训练 单选题 1、朱熹极其强调“穷理”,“穷理”即包含了万事万物之理,更在特指人伦之理,他认为“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皆人所不能无者事父母则当尽孝,处兄弟则当尽其友。如此之类,须是要见得尽”。据此可知,朱熹主张 A经世致用,立足实践求取真知 B心外无物,唤醒内心良知真理 C以德治国,肯定儒家传统礼制 D格物致知,加强个人道德修养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朱熹极其强调穷理”、“事父母则当尽孝,处兄弟则当尽其友。如此之类,须是要见得尽”可得

2、出朱熹主张通过格物致知来明理,即明白儒家的伦理道德,进而加强个人道德修养,D 项正确;材料中只是反映格物致知,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没有涉及经世致用内容,排除 A 项;“心外无物”是心学内容,排除 B 项;材料反映的是个人修养方面内容,没有涉及以德治国内容,排除 C 项。故选 D 项。2、隋唐传统官称至宋依然保留,但徒具形式,仅代表资历、俸禄的高低,居其官者通常不掌其事。文官又有称为“职”的衔号,只是荣誉头衔。实际工作、权力则由差遣决定,为临时委派之职事。这种官、职、差遣分离的制度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削弱了宰相行政权力 C适应了中央集权需要 D发挥了权力监督作用 答案:C 解析:2 根据材

3、料可知,在官职差遣制度下,传统的官职已经没有实权,而差遣也仅是临时派遣,这削弱了官僚集团的权力,适应了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C 项正确;该制度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 A 项;该制度针对的是整个官僚集团,不仅仅针对相权,排除 B 项;材料与发挥权力监督作用的说法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小提示:3、汉唐时期,对内陆边疆地区主要是通过册封和朝贡实施控制。元朝在边疆地区先后设置辽阳、云南、甘肃、岭北等行省,边疆地区很多部落和地方首领直接隶属于行省,“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一变化()A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政治理念 C强化了元朝君主专制统治 D推动边疆与内地管理一体化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可知,元朝对边疆和内陆的管理基本一致,这样能够推动边疆和内陆管理一体化,D 项正确;相比于汉唐的册封与朝贡制度,元朝对边疆加强管理,不利于缓和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排除 A 项;元朝实行四等民制度,体现了民族歧视,排除 B 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4、下表是宋代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时间 史料 宋 太 祖时期 有大臣上言:“近廷臣承诏各举所知,或有因行贿获荐者。请自今许近亲、奴婢、邻里告诉,加以重赏。”太祖批准实行 宋 仁 宗时期 宰相陈执中本家笞女奴迎儿致死,引起轩然大波,开封“道路沸

5、腾”,陈执中被“罢免相位”宋 神 宗时期 朝廷广开言路,微至于庶人皂隶,苟有可言,皆得上闻 A国家立法保护奴婢 B雇佣关系已经普遍确立 C奴婢获得平等地位 D社会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宋代奴婢可以告发主人罪行、宰相陈执中本家笞女奴迎儿致死被“罢免相位”、“庶人皂隶”可以给皇帝3 上言,反映出宋代社会成员关系.趋于平等,D 项正确。材料没有国家立法保护奴婢的信息,排除 A 项;雇佣关系已经普遍确立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奴婢获得平等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故选 D 项。5、据宋史 宋敏中传记载,薛惟吉之嫠(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后

6、为张齐贤所得,向敏中为此怀恨报复,互相闹得不可开交。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开放包容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门阀士族衰落 D婚姻观念世俗化 答案:B 解析:据材料“薛惟吉之嫠(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后为张齐贤所得,向敏中为此怀恨报复,互相闹得不可开交”并结合所学可知,士大夫选取有钱财的寡妇为妻说明了婚姻观念的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婚姻观念的冲击,B 项正确;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当时思想并不能算开放,排除 A 项;门阀士族衰落与材料无关,排除 C 项;“婚姻观念世俗化”是材料表现而非原因,推动“婚姻观念世俗化”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7、排除 D 项。故选 B 项。6、以下政权与少数民族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辽鲜卑 B西夏党项 C金女真 D元蒙古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A 项对应错误,A 项符合题意;西夏是由党项建立的,金是由女真建立的,元是由蒙古建立的,BCD 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7、北宋文人文同在诗中写道:“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南宋士人余芑舒交代其子孙“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据此可知,宋代()A商业活动受到重视 B冗官现象日益严重 4 C四民社会地位相同 D社会价值观多元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治

8、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可知,宋代不把读书做官看成唯一的途径,表明社会价值观多元化,D 项正确;“读书不求官”不代表商业活动受到重视,排除 A 项;材料主旨强调社会价值观多元化,没有涉及冗官现象日益严重,排除 B 项;“地位相同”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故选 D 项。8、在宋朝,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先用 4 块铜版印刷基本的文本和面额,然后再用蓝色和红色双色版印刷特制的装饰设计:带有金鸡图案的敕字以蓝色印刷;红色版印刷合欢万岁藤图案,标志长寿;龙龟负书的图案用黑色墨水印刷。纸币印刷过程中这些精心设计的主要意图是 A垄断纸币的印刷权力 B提升纸币的防伪功能 C保证纸

9、币的美观耐用 D体现金融领域的创新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纸币印刷和设计的巅峰是四色铜版印刷技术,纸币印刷过程中这些精心设计的主要意图是提升纸币的防伪功能,有显著的“防伪”功能,B 项正确;材料不是垄断纸币的印刷权力,排除 A 项;材料的设计不是保证纸币美观,而是提升纸币的防伪功能,排除 C 项;宋朝商品经济繁荣,但是没有出现金融领域的创新,排除 D 项。故选 B 项。9、宋朝立法活动频繁,涉及民商问题的大规模立法活动成为了宋朝立法新的特征,如:舶来品专卖法、钞法等。这一特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 A政治中心的南移 B榷场贸易的兴起 C对外交往的频繁 D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5 本

10、题考查宋代经济。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涉及民商问题的大规模立法活动成为了宋朝立法新的特征,如:舶来品专卖法、钞法等。”联系所学知识,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经济立法,经济立法新的特征不能指向政治中心的南移和对外交往的频繁,排除 A、C 两项;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榷场贸易是商业发展的一个方面,B 项以偏概全,排除 B 项。故选 D 项。10、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不能作为其观点依据的是 A词的繁荣 B程朱理学兴盛 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D毕

11、昇发明雕版印刷术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D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宋代词进入繁荣时期,程朱理学兴盛,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这些都能作为陈寅恪的观点的依据,不符合题意,排除 ABC 项。故选 D 项。11、北宋时,城市人口剧增,“坊”“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货币的使用变得频繁,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反映出北宋 A经济重心的转移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印刷技术得到提高 D城市化进程已完成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坊市的界限被彻底打破,货币的使用变得频繁,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使用变得频繁,而铜钱具有重量

12、大,价值小的弊端,因此推动了纸币的产生即交子,因此可知,交子是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B 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经济重心的转移,排除 A 项;印刷技术与题干没有直接联系,排除 C 项;城市化进程已完成与史实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6 12、绍兴二十六年(1156 年)吏部员外郎王晞亮上疏言:“比年以来,承平寖久,侈俗益滋。婚姻者,卖田业而犹耻率薄,以至女不能嫁,多老于幽居。”这主要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婚姻观念 B理学思想严重束缚妇女自由 C妇人守节成为社会主流价值 D科举制兴盛改变了择偶标准 答案:A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宋时期男女择偶标准上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由魏晋隋

13、唐时期的重“阀阅”而转向重财物,尤其是南宋,聘礼、嫁妆在人们心目中往往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博;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由于婚嫁费用越来越贵,社会上就出现了很多“婚嫁失时”之人,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对婚姻观念的影响,不能说明理学思想束缚妇女和妇女守节成为社会主流价值,排除 BC 项;是商品经济发展对婚姻观念的冲击,而非科举制兴盛改变了择偶标准,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3、南宋宁宗后期及理宗时期,在朝廷鼓励和部分地方官员的主导下,各地再次出现兴建官药局的潮流。新建官药局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从官营商业机构逐步转化为面向民众的慈善机构。这一变化说明当时 A

14、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B理学思想影响上升 C社会保障制度完善 D政府加强经济监管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新建官药局的性质发生显著变化,从官营商业机构逐步转化为面向民众的慈善机构”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南宋理学思想影响逐渐上升,其强调的仁政、民本等思想影响了政府的社会治理思想与实践,材料中新建官药局的兴建以及性质的变化正是其体现。由此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理学思想影响上升,B 项正确;材料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 A 项;“完善”的说法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 C 项;材料中的变化不是“政府加强经济监管”的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B 项。14、江西采茶戏的出现与盛产茶叶有关,每逢谷雨季节,劳动妇女上山

15、,一边采茶一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清中叶后经发展的采茶戏表演欢快,诙谐风趣,载歌载舞,喜剧性强,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颇受群众喜爱。7 采茶戏在江西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宋明理学在江南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迎合了大众百姓娱乐需要 D江西制茶业的发展迅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采茶戏因表演欢快,诙谐风趣,喜剧性强,颇受群众喜爱”可知,采茶戏流行的主要原因是迎合了大众娱乐的需要,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宋明理学对采茶戏的影响,排除 A 项;江西采茶戏早于京剧的形成,排除 B 项;采茶戏的出现是与采茶劳动有关,它的流行与制茶业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5、唐朝宰相十之八

16、九为北人,北宋宰相南人比重不断上升,而且在科举考试中南人优势越来越突出,故北宋后期采取南北分卷制度。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A文化中心不断南移 B南方经济不断开发 C政治重心不断南移 D北方长期战乱割据 答案:B 解析:根据“北宋宰相南人比重不断上升,而且在科举考试中南人优势越来越突出,故北宋后期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可得出材料反映了南方逐渐成为文化中心,影响力上升,这与南方经济发展有关,B 项正确;文化中心南移是题干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 A 项;北宋政治中心在北方,排除 C 项;北宋时期北方不存在分裂割据,排除 D 项。故选 B 项。填空题 16、金朝的盛衰(1)“大定之治”:12 世

17、纪后期_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8 答案:金世宗完颜雍 大定之治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 世纪后期金世宗完颜雍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小提示:17、元朝农学家_编撰的_,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答案:王祯 农书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所以是王祯,是农书。18、自_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_在经济上对南

18、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北宋灭亡,大批_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_地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语称“_,_”答案:唐朝 北宋 中原 经济重心 苏湖熟 天下足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19、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_,包括_和_。_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_、_等。答案:曲 散曲 杂剧 元杂剧 关汉卿 王实甫

19、 9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所以是曲,是散曲,是杂剧,是元杂剧,是关汉卿,是王实甫。20、元朝时,形成我国_族的前身回回 答案:回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时,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21、边疆压力(1)宋辽关系 北宋建立前,_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_”,内容: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_”。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

20、北部边防的安定。(2)宋夏关系 北宋与西北_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 双方最终达成和议。“庆历和议”,内容:西夏保持_,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_”。10 答案:契丹 澶渊之盟 岁币 党项 帝号 岁赐 解析:(1)根据所学,宋辽关系北宋建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北宋统一后,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澶渊之盟”,内容: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2)根据所学,宋夏关系北宋与西北党项族新

21、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屡战屡败双方最终达成和议。“庆历和议”,内容: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22、_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答案:岳飞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金军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军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回朝,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23、金朝的盛衰(1)“大定之治”:12 世纪后期_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

22、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答案:金世宗完颜雍 大定之治 11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 世纪后期金世宗完颜雍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小提示:24、元朝农学家_编撰的_,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答案:王祯 农书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其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所以是王祯,是农书。25、金朝的统治(1)迁都:1153 年,金迁都燕京,改名_。(2)统治: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_”的制度。(兵民

23、合一)(3)鼎盛:12 世纪后期_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4)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答案:中都 猛安谋克 金世宗 大定之治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153 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12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的制度。(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 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材料分析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元朝的疆域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元朝的疆域从今天的地理情况来看,横向上

24、大致是东部沿海到今天新疆地区,纵向上从南部的沿海地区到北部的鄂霍次克海都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中。在广阔的边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边疆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元朝在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地方上,元朝则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事务。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仅实现了对吐蕃广阔地区的管理而且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

25、史称“土司制度”。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视塞防,然而两次鸦片战争的接连失败让清政府感受到了来自海洋的威胁。“中国的前线不再是长城或甘肃的玉门关了,而是在广州和上海了。”古代传统王朝以一种“天朝上国”姿态,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广泛的朝贡宗藩关系。但是近代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殖民主义列强接踵而至,不仅侵犯中国,而且持续蚕食清王朝周边藩属国的领土。在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面临空前的边疆危机和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清朝主要采取了保藩固圉和以夷制夷等应对方略,但其均未能挽救当时中国的边疆危机。摘编自衣长春、黄韶海论晚清边疆危机及应对方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26、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管理政策实施的意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边疆管理遇到的新问题并分析清廷难以应对边疆危机的原因。答案:(1)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对台湾管辖,巩固了国防。(答出两点即可)(2)新问题:边疆威胁从以陆上为主到以海上为主;传统宗藩体制遭受冲击;国家主权遭到破坏。(答出两点即13 可)原因:清政府腐朽没落;清政府失去独立地位;国防实力薄弱;中央集权严重削弱;晚清处理边疆危机措施存在弊端;西方列强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意义:根据材料“在地方上,元朝则设置行中书

27、省,简称行省,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事务。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仅实现了对吐蕃广阔地区的管理而且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对台湾管辖,巩固了国防等方面概括元朝边疆管理政策实施的意义。(2)新问题:根据材料“中国的前线不再是长城或甘肃的玉门关了

28、,而是在广州和上海了”可知,边疆威胁从以陆上为主到以海上为主;根据材料“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视塞防,然而两次鸦片战争的接连失败让清政府感受到了来自海洋的威胁”“古代传统王朝以一种天朝上国姿态,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广泛的朝贡宗藩关系。但是近代以来,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殖民主义列强接踵而至,不仅侵犯中国,而且持续蚕食清王朝周边藩属国的领土”可知,传统宗藩体制遭受冲击;国家主权遭到破坏。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分析清廷难以应对边疆危机的原因,如清政府腐朽没落;清政府失去独立地位;国防实力薄弱;中央集权严重削弱;晚清处理边疆危机措施存在弊端;西方列强经济和军事实力强大。27、中国历代中央政

29、府都重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效果也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汉初,郡县制是基本行政体制,但又先后分封异姓王、同姓王,所以又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14 封国有王、侯两级。诸侯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它们有割据之实,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

30、、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威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宋濂元史卷五八地理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在地方管理上又实行什么制度?有何不利影响?汉武帝的哪项措施成功地消除了这个不利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的最大创新,并分析推行的客观原因。答案:(1)内容:“郡”直属于中央;设郡守、郡尉与监御史等官职,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特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中央垂直管理地方。(2)制度:郡国并行制。

31、不利影响:容易形成地方割据。举措: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改革财政掌控国家经济命脉。(3)创新:行省制。原因:元朝疆域辽阔。解析:(1)内容:根据材料“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可知“郡”直属于中央;根据材料“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可知设郡守、郡尉与监御史等官职,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结合所学“县”隶属于郡。特点: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中央垂直管理地方。(2)制度:根据材料“汉初.所以又是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局面。”可分析出实行郡国并行制。不利影响:根15 据材料“诸侯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

32、制,但它们有割据之实,专制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可分析出容易形成地方割据。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改革财政掌控国家经济命脉。(3)创新:根据材料“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可知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原因:根据材料“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威不逮元。”可分析出元朝疆域辽阔。28、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各民族共同推动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奋斗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

33、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据史记、汉书整理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熹朱子语类卷 材料三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2)根据材

34、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达成“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的创新之处。除行省制度外,元代对边疆区域还有哪些重要的管理措施。答案:(1)事件:筑长城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在河西走廊设立四郡派张骞出使西域。(2)措施 兵权部分: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财权部分:设诸路转运司统管,16 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3)创新:派中央官担任行省长官管理:设宣政院管理吐蕃之境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管辖设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解析:(1)根据材料一“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

35、筑长城。”得出筑长城;根据材料一“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得出派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根据材料一“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得出在河西走廊设立四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派张骞出使西域。(2)根据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兵权部分: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财权部分:设诸路转运司统管,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3)关于创新:根据材料三“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

36、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可知,派中央官担任行省长官。关于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设宣政院管理吐蕃之境;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管辖;设澎湖巡检司以经略台湾等方面回答。小提示:29、蒙古帝国 元朝 成吉思汗征服和蒙古帝国的建立,是 13 世纪震撼世界乃至影响人类进程的事情。与此前跨洲际的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相比,蒙元帝国的疆域幅员更为广袤辽阔,将欧亚大陆的主要文明地区囊括在内。当今的全球化世界,实际上是一个由资本经济带动起来的现代社会,而“前全球化秩序的雏形”是指在这次全球化之前,蒙古人的征服已经把欧亚大陆连成了一片。世祖忽必烈创建的元朝,既是蒙古

37、帝国的主体延续和帝国宗主,又因实行“汉法”而进入中原传统王朝序列。中国17 的疆域直辖范围由以黄河、长江中下游为中心的东部亚洲河西走廊安西四镇的“棒槌形”扩展为“母鸡形”,这在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历程中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此前的唐、宋王朝相比,元朝“家天下”的程度明显强化,这种“家天下”原则主要来自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政治传统;而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宋末至明初江南农业的变化,与唐代、北宋和明、清的变化都是朝着同一方向的,因而可以说是性质相同的变化而在速度方面也没有出现重大逆转。李治安元史十八讲(1)依据材料并结合你对上述欧亚体统帝国的了解,归纳蒙古帝国的世界影响。(2)李治安教授认为,从唐

38、宋到明清之间存在着一段重要的整合过渡时期,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元朝在古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答案:(1)蒙古帝国控制了欧亚大陆广大地区,冲击了旧有的政治秩序,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定程度 上改变了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和文化面貌。(2)政治:推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纺织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思想文化:元曲的盛行,促进了古代文学的发展。解析:(1)根据“蒙元帝国的疆域幅员更为广袤辽阔,将欧亚大陆的主要文明地区囊括在内。”得出蒙古帝国控制了欧亚大陆广大地区,冲击了旧有的政治秩序;根据所学,从民

39、族迁移、文化交流、民族分布等角度概括,可得出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 上改变了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和文化面貌。(2)根据所学可列举提出主要有行省制、纺织技术、元曲等。具体可概括得出,政治:推行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纺织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思想文化:元曲的盛行,促进了古代文学的发展。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王朝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羁縻府和州、县,并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疆广设军镇,军18 镇兵力多者数万,少

40、者数千,并可随时调派边疆民族军队作为补充。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对于因战乱和自然灾害而内徙和入唐求学的少数民族同胞,唐王朝也妥善安置,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周边民族。材料二 在中央,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

41、进行屯田。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边疆政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边疆政策的历史意义。答案:(1)特点:因俗而治,因地制宜;边疆防御体系相对完善;以怀柔、招抚为主;文化政策相对开明。(2)历史意义:行省制度开创了我国省制的开端;实现了对西藏的直接管辖,为我国版图的奠定作出巨大贡献;实现了对历代王朝羁縻区域的有效行政管理,有利于国家疆域的稳定;在边疆实行发军戍边和和移民实边政策,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和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形成。解析:(1)根据材料“广置羁縻府和州、县,并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

42、事务。此外,唐王朝还在边疆广设军镇”信息,可得出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根据材料“唐王朝对边疆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次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也是历代王朝所无法比拟的”,可以得出以怀柔、招抚为主;再结合整体材料信息,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建立军镇,和亲等措施,可知边疆防御体系相对完善;唐朝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周边民族,也体现了文化政策相对开明。(2)根据材料“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元朝开创了我国省制的开端、对西藏的直接管辖奠定了我国版图、对历代王朝羁縻区域的有效行政管理稳定了国家疆域、通过戍边和和移民实边政策,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和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形成等角度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