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4∕T 2413-2015 汀溪兰香茶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au****99 文档编号:196316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5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T 2413-2015 汀溪兰香茶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34∕T 2413-2015 汀溪兰香茶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34∕T 2413-2015 汀溪兰香茶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34∕T 2413-2015 汀溪兰香茶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34∕T 2413-2015 汀溪兰香茶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01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24132015 汀溪兰香茶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Tingxi Lanxiang Tea 文稿版次选择 2015 - 07 - 14 发布 2015 - 08 - 14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413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兰香茶业有限公司、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标准

2、起草人:董永泓、张传根、胡正明、李金生、杨学武、钱国华、杨春香、章锋銘、宋艳芬、谢其洲、肖立新、肖三虎、黄希全、程武俊、崩文才、段连喜、王佩云、潘迎九、万瑞红、张祥云。 DB34/T 24132015 1 汀溪兰香茶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汀溪兰香茶的茶树品种、苗木质量、茶园建设、茶园管理、鲜叶与加工,以及产品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汀溪兰香茶的生产与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

3、用准则 GB 11767 茶树种苗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NY/T 5019 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NY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DB34/T 1582 地理标志产品 汀溪兰香茶 3 茶树品种与苗木要求 3.1 茶树品种 DB34/T 1582 规定的产地内的茶树群体种和从中选育繁殖的优良品系, 以及其它适制汀溪兰香茶的优良品种。 3.2 苗木质量 新建茶园的苗木质量应符合 GB 11767 的规定。 4 茶园建设 4.1 产地环境 应符合 NY 5020、DB34/T 1582 的有关规定。 4.2 新茶园开垦 坡度在 15以下的缓坡地可按等高线确定茶

4、行位置,开挖种植沟或全面开垦,翻垦深度 50 cm 左右;坡度在 1530的陡坡地应修筑等高阶梯,梯面宽 1.5 m 以上,梯壁筑土坎或石坎;坡度超过30的山坡不宜开垦新建茶园。 4.3 底肥 DB34/T 24132015 2 在种植沟内施足底肥,用量为每公顷农家肥 15 t45 t,有机肥、饼肥每公顷 1.5 t2 t,肥上覆土,土上种植茶苗,茶苗根系要与底肥隔开。 4.4 种植 4.4.1 种植方式 4.4.1.1 单行条植:适于陡坡窄幅梯面茶园。行距 140 cm180 cm,穴距 30 cm35 cm。每穴种茶苗 23 株,每公顷种植茶苗 4.5 万株左右。 4.4.1.2 双行条植

5、:适于缓坡或宽幅梯面茶园。大行距 140 cm180 cm,小行距 30 cm35 cm,穴距 30 cm35 cm,两小行穴与穴呈“品”字形交叉排列。每穴种茶苗 12 株,每公顷种植茶苗 48 万株。 4.4.1.3 地势较高的陡坡茶园也可采用规定品种的茶籽直播,单行等高条植。 4.4.2 种植时间 4.4.2.1 春季种植时间为 2 月中旬至 3 月中旬。 4.4.2.2 秋季种植时间为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下旬。 4.4.3 茶苗定型修剪 一般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剪口离地高 15 cm25 cm。 第二次在第二年 2 月,剪口在上年剪口上提高 15 cm20 cm。

6、 第三次在第三年 2 月,剪口比第二次剪口再提高 15 cm20 cm。 5 茶园管理 5.1 修剪 成年茶园每年轻修剪一次,3 年左右深修剪一次;衰老茶树可进行重修剪或台刈;时间在春茶采摘后。重修剪和台刈后的茶树应适当定型修剪并留叶养蓬,加强肥培管理。 5.2 施肥要求 按 NY/T 5018 的规定执行。 不得使用城市工业垃圾和污泥,不得使用医院的粪便和杂物。应以有机肥为主,以基肥为主,平衡施肥。 注:应使用腐熟的饼肥和农家肥作基肥,在 911 月份开沟施于茶树根际土壤中。 5.3 耕作除草 分为春锄、伏耕、秋挖 3 次进行。 春、夏浅耕除草;秋末冬初,结合施基肥和清园进行中、深耕。 5.

7、4 病虫害防治 5.4.1 防控措施 5.4.1.1 农业防治 DB34/T 24132015 3 保护茶区生态环境, 茶园周围及园内合理种植遮荫树; 幼龄茶园行间种植豌豆、 紫云英等绿肥作物,或行间铺草、覆膜;及时分批采摘;秋末冬初耕作清园;合理修剪疏枝。 5.4.1.2 物理防治 安装灭虫灯;悬挂诱虫板;糖醋诱捕;人工捕捉、摘除。 5.4.1.3 生物防治 保护鸟类、肉食性昆虫、寄生蜂、蜘蛛等害虫天敌及其栖息、繁殖场所。使用性信息素诱杀。选用微生物、植物源农药。 5.4.1.4 化学防治 依据病虫测报进行防治;在防治适期施药,达标防治;优先选用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和昆虫生长调

8、节剂;春茶采摘后可有限制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不得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矿物源农药只在非采茶季节使用。 选用农药应符合 GB/T 8321、NY/T 5018 的规定。 6 鲜叶采摘 6.1 采摘标准 各级茶叶采摘标准应符合 DB34/T 1582 的规定。 6.2 采摘技术 6.2.1 开采期 茶园蓬面有 10以上茶芽达到一芽一叶初展即为开采适期。应按标准分批及时采摘。 6.2.2 采摘方法 鲜叶采摘应采用提手采,不得掐采、捋采、抓采。 6.2.3 鲜叶装运、贮存 6.2.3.1 鲜叶采摘后用清洁、透气的竹篮、竹篓盛装,不应加压。 6.2.3.2 鲜叶采摘后及时运回,防止鲜叶发

9、热、劣变。鲜叶应避免日晒、雨淋,不得与有异味、有毒或有污染的物品混装。 6.2.3.3 鲜叶盛装、运输、贮存中应轻放、轻翻、防压。 6.2.3.4 鲜叶进厂时,应按标准验收分级,然后分级摊放,分级加工。 7 加工 7.1 加工条件 应符合 NY/T 5019 的有关规定。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可选择使用加工流水线等先进机械设备。 7.2 工艺流程 DB34/T 24132015 4 鲜叶摊放杀青做形初烘摊凉复烘拣剔包装。 7.3 技术要求 7.3.1 鲜叶摊放 7.3.1.1 鲜叶摊放场所应清洁、阴凉、通风、无异味,且不受阳光直射;鲜叶摊放于洁净的篾制匾、垫等器物上,摊叶厚度不超过 5 。

10、 7.3.1.2 摊放时间 4 h8 h,至鲜叶含水率 6570。气温高、鲜叶偏老,时间宜短,反之可长。当鲜叶表面失去光泽时,不得继续摊放。 7.3.1.3 付制鲜叶不得带有表面水。 7.3.2 杀青 7.3.2.1 手工制作采用平口锅或电炒锅,机械加工可使用 3050 型连续滚筒杀青机等设备,保持锅(筒)内洁净光滑。 7.3.2.2 锅壁温度 200300 (手放锅口有灼热感) , 先高后低; 杀青机筒壁温度 260350 (机械自身温度计显示数据)。 7.3.2.3 投叶适量,并根据筒(锅)径大小、温度高低和鲜叶含水量而有所变化。在操作中应适当提高温度、减少投叶、缩短时间,以优化茶叶香气和

11、色泽。 7.3.2.4 杀青至叶色暗绿、叶质柔软、叶缘稍有刺手感为适度,茶叶含水率 5458。杀青叶应及时吹凉透气。 7.3.3 做形 7.3.3.1 手工制作仍用平口锅或电炒锅,机械加工可使用槽式理条机、扁形茶炒制机等设备。 7.3.3.2 手工做形锅温在 90以下,用适当手法将茶叶理直、捺压,并抖开透气,如此循环多次,至茶叶外形平直略扁后提毫出锅;做形手势先轻,慢慢加重。 7.3.3.3 机械做形的理条机槽锅温度 7090,每槽投叶约 100 g,先抖炒,待茶叶略干不粘时,加压棒滚压数十秒后出锅。可用斜坡槽式连续理条机,在槽锅尾部悬挂软质压棒滚压茶叶。也可在理条后,用扁形茶炒制机适当轻压。

12、 7.3.4 初烘 7.3.4.1 手工制茶可用烘笼或烘茶箱;机械加工可使用多种烘干机械。 7.3.4.2 手工烘茶可分 4 只烘盘(或烘笼)连续换翻;茶叶均匀薄摊,很少重叠。第一烘温度(烘顶下侧 1 cm 处)为 90110,以后三烘温度逐次降低 10。第一烘时间约 3 min,以后每烘延长时间 1 min2 min;换翻 3 次,烘至茶叶含水率 1522时下烘。 7.3.4.3 烘干机烘温 80100,摊叶厚度不大于 0.6 ,茶叶基本不重叠;时间 10 min15 min,至茶叶含水率 1520时下烘。 7.3.5 摊凉 茶叶初烘后摊凉 1 h3 h,摊叶厚度一般不大于 5 cm。 7.3.6 复烘 7.3.6.1 可采用烘茶箱、烘笼或烘干机械。 DB34/T 24132015 5 7.3.6.2 手工复烘以初烘的 4 烘为 1 烘,机械复烘摊叶厚度应不大于 2 。烘温 6080,先高后低。 7.3.6.3 烘至茶叶可手捻成粉,含水率小于 5时下烘。 7.3.7 拣剔、包装 应符合 DB34/T 1582 的相关规定。 8 成品茶质量 应符合 DB34/T 1582 规定的各项指标和要求。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