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5∕T 1196-2015 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pdf

上传人:au****99 文档编号:195948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PDF 页数:43 大小:45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5∕T 1196-2015 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DB45∕T 1196-2015 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DB45∕T 1196-2015 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DB45∕T 1196-2015 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DB45∕T 1196-2015 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27.140P55DBDB454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DB 45/T 11962015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Guidelines for sugarcane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ject design2015 - 08 - 30 发布2015 - 09 - 30 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 布DB45/T 11962015I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一般规定.45资料收集.55.1自然条件.55.2生产条件.55.3社会经济状况.66工程建设标准与规划布局.66.1工程建设标准.66

2、.2灌溉规划布置.76.3灌溉管网布置.86.4灌溉方式选择.96.5灌水器选择.106.6灌溉规划设计步骤与设计优化.107设计灌溉参数与灌溉制度制定.107.1设计灌溉制度制定.107.2设计灌溉参数计算与选择.117.3灌溉质量控制参数计算.158水量分析与工程建设规模核定.178.1可供水量与水量平衡分析.178.2工程建设规模复核.189管网水力计算与管材规格选择.199.1管道流量计算.199.2管径计算.209.3水头损失计算.209.4设计水头计算.229.5管材规格选取.239.6调压设置计算.249.7管道水锤压力验算.2410水源工程设计与机电设备选择.2510.1灌溉水

3、源规划布置.25DB45/T 11962015II10.2泵站工程.2610.3机井工程.2710.4雨水集蓄利用工程.2710.5调蓄水池工程.2710.6机电设备.2810.7控制保护装置.2910.8现有水源工程更新改造.3011系统首部控制设计.3011.1系统首部布置要求.3011.2水质净化与过滤设施设计.3011.3施肥装置设计.3212施工组织设计.3312.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要求.3312.2管道施工方案技术要求.3413其他相关要求.3513.1水土保持设计.3513.2环境影响评价.3513.3节能措施设计.3513.4工程建设管理.3513.5工程运行管理.3613.6

4、投资概(预)算.3613.7经济评价.3613.8设计成果要求.37附录 A(资料性附录)局部水头损失系数表. 38附录 B(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用词说明. 39DB45/T 11962015III前言为规范和指导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提高设计质量,保障灌溉设计满足用水管理、全程机械化和农艺措施要求,确保灌溉工程持续发挥效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根据广西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要求起草。本标准主要内容有: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资料收集、工程建设标准与规划布局、设计灌溉参数与灌溉制度

5、制定、水量分析与工程建设规模核定、管网水力计算与管材规格选择、水源工程设计与机电设备选择、系统首部控制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以及与设计密切相关的工程投资概(预)算、经济评价、设计成果等其他相关要求。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提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科学技术处、农村水利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清波、杨焱、闫九球、潘伟、李桂新、甘幸、叶璠、郭晋川、凌贤宗、吴卫熊、何令祖、黄凯、何少刚、邵金华、刘宗强、杨丽、李文斌、吴昌洪。DB45/T 119620151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导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糖料蔗高

6、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资料收集、 工程建设标准与规划布局、 设计灌溉参数与灌溉制度制定、水量分析与工程建设规模核定、管网水力计算与管材规格选择、水源工程设计与机电设备选择、系统首部控制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其他与设计密切相关的工程投资概(预)算、经济评价、设计成果等设计过程所需的技术内容与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规模化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16453(所有部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

7、规范GB/T 20203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085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 5017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265泵站设计规范GB 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96管井技术规范GB/T 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43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 5048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09灌区规划规范GB/T 50510泵站更新改造技术规范GB/T 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599灌区改造设计规范GB/T 50625机井技术规范SL 254泵站技术改造规程SL 533灌

8、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 540光伏提水工程技术规范SL 556节水灌溉工程规划设计通用图形符号标准SL 560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 588地面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程DB45/T 39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DB45/T 95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导则DB45/T 119620152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3.1高效节水灌溉工程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ject利用管道为主的输水系统辅以喷灌、 微灌和低压管灌等田间灌溉技术建立起来的水利灌溉工程, 包括低压管灌工程、喷灌工程和微灌工程,其中,低压

9、管灌工程包括经过管道输水的田间畦灌(沟灌)、软管浇灌;喷灌工程包括固定管道式、半固定管道式、移动管道式、定喷式机组、行喷式机组;微灌工程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3.2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Large-scale and efficient water-saving irrigation project在具有一定的种植面积规模(本标准定为:种植地块长宽满足 200m25m、相对连片面积达到13.33hm2以上)上开展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3喷灌spingkler irrigation利用专门设备将有压水流通过喷头喷洒成细小水滴,落到土壤表面进行灌溉的方法。3.4微灌microirrig

10、ation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3.5滴灌drip irrigation利用专门灌溉设备,灌溉水以水滴状流出浸润作物根区的灌水方法。3.6微喷灌microspray irrigation利用专门灌溉设备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块,通过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微喷头进行喷洒灌溉的方法。3.7低压管灌low pressure pipe irrigation输送灌溉水至农田,通过地面灌水方法进行灌溉的输水灌水系统,也称管灌。3.8续灌continuous irrigation上级管道向下级管道连续供水的

11、灌溉方式。3.9轮灌rotational irrigationDB45/T 119620153上级管道向下级管道轮流供水的灌溉方式。3.10灌溉设计保证率probility of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在多年运行中,灌区用水量能得到充分满足的几率。3.11灌溉水利用系数water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的有效水量与渠首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3.12土壤容重soil bulk density单位体积的自然状态土壤(包括孔隙)的干重。3.13灌溉制度irrigation regime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

12、次数、 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3.14灌水定额irrigation quota单位灌溉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3.15灌溉定额irrigation amount in whole season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单位面积的总灌水量。3.16灌水器apparatus of irrigation water灌溉系统末端的灌水装置,包括喷头、微喷头、滴头(滴灌管、滴灌带即为田间毛管和灌水器合为一体)和涌泉头(含小管出流)等设备、零件。3.17灌溉设计代表年typical year for irrigation design灌溉工程设计中,根据灌溉设计保证率的要求和来水、用水情况

13、选定的代表年份。3.18土壤计划湿润层designed moisting soil depth旱作物灌水时计划湿润的土层深度。3.19土壤适宜含水量suitable soil water content for crop growth介于毛管断裂含水量与田间持水率之间且满足作物丰产要求的土壤含水量。DB45/T 1196201543.20土壤湿润比percentage of wetted soil在土壤计划湿润土层内,滴灌湿润的土体与灌溉区域总土体的比值。3.21灌水均匀度irrigation uniformity灌溉范围内田间土壤湿润的均匀程度。3.22补充灌溉强度supplemental

14、irrigation intensity作物设计耗水强度扣除天然降雨、地下水补充或土壤中原有的含水量后人工灌溉所补给的水量。3.23灌水小区subunit具有独立稳流(或稳压)装置控制的灌溉单元。在系统无稳流(稳压)装置时,同时灌水的灌溉单元即为一个灌水小区。4一般规定4.1规模化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应符合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农村水利、农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等规划要求,并与灌排设施、道路、供电等系统建设和土地整理规划、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4.2在开展蔗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时,应积极推进蔗区土地流转或整合,充分调动制糖企业和受益群众参与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

15、程建设的积极性,积极扶持制糖企业、专业种植公司等经营主体,培育蔗区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建设管理的建管体制和运行机制。4.3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应充分分析蔗区的具体情况,从水源工程、输水系统到田间灌溉系统及其配套设施等进行全面科学规划,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蔗区的灌溉方式,保障灌溉用水。4.4规模化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宜在取得蔗区土地流转或整合承诺、取得蔗区土地整治和蔗区道路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 在完成蔗区土地流转或整合、 完成蔗区土地整治和蔗区道路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建设。4.5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技术可靠的原则,微灌、喷灌和水肥一体化等灌溉模式建设应

16、与管护主体的管护能力相适应。4.6为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规模化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经过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承担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应持有相应的工程设计资质证书, 并有相应工程规模的设计经验。4.7一个完整的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应包括水源工程、灌溉首部和灌溉管网等项目内容,对利用部分已建项目的改扩建工程应在设计报告中对已建项目加以说明, 并对已建项目进行必要的可靠性分析论证。4.8为满足设计深度要求,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和技施设计的设计成果宜在不小于1/2000 的实测地形图上进行设计, 细部项目工程设计图宜在1/2001/500的实测地形图上进行设计。4

17、.9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应选用国家标准系列产品和设备,用到无国家标准的特殊产品和设备,应取得相关部门的检测合格证书,有国标产品和设备时设计成果不能选用非国标产品和设备。DB45/T 1196201554.10在满足安全和实用的条件下,可结合项目建设推广应用农田水利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新材料推广应用应取得有资质的检测单位的检测合格证书。4.11规模化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应在显著位置设计永久性标识标牌, 标识牌应按统一规格制作或砌筑,其上应包含项目区简图、项目区基本情况、总投资、工程项目建设、管护运营、监督举报等基本信息。对地埋管道,并应沿管线走向设计永久性标识桩。4.12糖料蔗高

18、效节水灌溉工程应结合其取用的水源, 根据国务院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相应办理有关取水许可。4.13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导则的规定外,尚应符合 GB/T 20203、GB/T 50085、GB 50288、GB/T 50563、GB/T 50485、SL 540 和 DB45/T 952 等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标准的规定。5资料收集5.1自然条件5.1.1主要收集蔗区位置、地形、气象、水源、土壤以及周边环境等资料,其他相关情况视设计需要进行收集。5.1.2蔗区地理位置资料:应通过调查收集蔗区所处的经纬度、海拔高程、设计蔗区范围和面积,以及蔗区周边地区标识等,并

19、应在合适比例的行政区划图上进行清晰表达。5.1.3蔗区地形资料: 灌溉管网设计布置图需用不小于 l/2000 比例尺的地形图, 水源工程设计布置图和灌溉首部设计布置图需用 1/2001/500 比例尺的地形图, 应通过现场测量收集相应比例的地形图。5.1.4蔗区气象资料:应通过调查收集降雨、蒸发、气温、湿度、日照、无霜期、风速、风向、气象灾害等与蔗区灌溉密切相关的农业气象资料, 降雨资料应收集当地的多年平均降雨量以及设计代表年的月旬降雨分布,收集的年降雨系列资料不少于 15 年,如当地缺乏降雨资料,可采用相邻地区降雨资料。5.1.5灌溉水源资料:应通过调查或勘测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内和蔗区周边地区

20、的河流、水库、山塘、溪流、沟渠和泉水等不同季节的水位、流量、浊度、漂浮物及其变化情况,水源工程地质情况,以及区域水系图。1)对拟采用地下水源的工程,应收集蔗区内、外水文地质资料,不同季节的地下水储量、可开采量、已开采量、超采情况,并通过调查或钻探和抽水试验,收集含水层特性、含水层厚度、涌水量和水质情况,收集地下水埋藏的最高水位、最低水位;2)对拟采用微灌和喷灌的工程,应通过不同季节的水源浊度检验分析,收集水源浊度变化情况,以确定过滤设施。3)收集利用该水源的供水范围、项目和各方面的用水需求。5.1.6蔗区土壤资料:应通过调查或取样试验,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内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层厚度、肥力、土壤容重、

21、孔隙率、田间持水量、渗吸速度、pH 值等土壤特性资料,以取得灌溉设计参数。5.1.7周边环境资料: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外的周边地区自然地理特点和生态环境状况。5.2生产条件5.2.1主要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内和蔗区周边地区的水利工程现状、农业生产现状、能源动力资料和蔗区群众对灌溉建设的意愿和甘蔗生长特性等资料,其他相关情况视设计需要进行收集。5.2.2水利工程现状:应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内和蔗区周边地区的引水、蓄水、提水、输水和机井等水源灌溉工程的位置、规模、容量和完好程度、及灌溉效益情况,已建机井单井出水量、静水位、动水位变化情况,防洪、排涝工程设施情况,工程管理状况等。5.2.3农业生产现状:应收集蔗

22、区现状经营管理方式、现状生产水平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历年种植的DB45/T 119620156甘蔗品种和间种作物、种植方式和方向、耕种管理制度,种植作物的平均单产和受旱、虫灾、低温霜冻灾害等因素减产情况。5.2.4能源动力资料:应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内和蔗区周边地区的现有动力、电力及水利机械设备情况(如电动机、变压器、柴油机),电网供电情况以及动力设备价格、电费与燃油价格情况。5.2.5当地材料和设备生产供应:应收集工程建筑材料和各种管材、设备来源、单价、运距及当地生产的产品、设备质量、性能、市场供销情况。5.2.6通讯设施资料:对拟采用自动化控制的灌溉工程,还应收集当地通讯设施情况。5.2.7蔗区

23、群众建设意愿:应收集蔗区设计范围涉及制糖企业、群众或经营主体对蔗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的意见和要求。5.2.8拟种植的甘蔗品种要求:应收集蔗区拟种植的甘蔗品种和间种作物品种、栽培模式、根系分布深度、生长季节、各生育阶段及天数、需水量及需水规律,各品种种植比例、种植面积、种植分布图及轮作间种计划、田块面积和规格大小、种植方式和方向,当地或类似条件地区的灌溉试验资料、灌溉制度、灌水经验等。5.2.9对拟进行改造或扩大灌溉规模的项目,应对水源、泵站机电设备、管道(渠道)、闸阀、蓄水池、变压器、高压线路等进行可利用分析,收集水源水量、水位变化情况,泵站设计扬程、吸程,机电设备额定容量、老化损坏情况,主干管

24、道管径和主干管道、闸阀破损情况,供电限额和使用情况。5.3社会经济状况5.3.1主要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内和蔗区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经营状况、交通状况,及相关发展规划和文件资料,其他相关情况视设计需要进行收集。5.3.2经济社会状况:应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内和蔗区周边地区的所在县、市、乡、镇、村、屯名称,人口、劳力、民族及文化和农业生产承包方式、管理体制、技术管理水平,当地工农业生产产值、人均收入等。5.3.3蔗区经营状况:应收集蔗区设计范围的工农业生产水平,现有耕地、荒地、园地及林地的分布和面积,林草覆盖率,牲畜状况,养殖业概况,缺水地区的范围与缺水程度,产品价格,经营管理水平,组织管理机构的体

25、制及人员配备情况等。5.3.4蔗区交通状况:应收集蔗区设计范围对外交通运输能力、路况和运输价格情况和蔗区设计范围内机耕道路的布局、完好情况。5.3.5相关发展规划和文件资料:收集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有关的流域和地区水利规划、环保规划、农业规划、交通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等行业发展规划和批准文件。6工程建设标准与规划布局6.1工程建设标准6.1.1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结合建后管理体制和运行管护机制,合理确定水源、输水渠道或输水管网、田间灌溉等工程设施。1)通过土地流转由制糖企业、专业种植公司等统一经营管理的蔗区,按微灌或固定式喷灌、移动式喷灌布置,完善水源、输水渠道、干支管网和田间灌溉设施,并可配

26、置施肥、喷药等设备设施,实现水肥、水药一体化,配置电磁阀、解码器、总控制器等智能化灌溉控制设备设施,实现灌溉自动化;2)工程建成后仍为各农户分散管理的蔗区, 宜按管灌布置, 完善水源、 输水渠道、 干支管网设施;DB45/T 1196201573)暂时没有明确经营管理主体的蔗区,按管灌或半固定式喷灌布置,完善水源、输水渠道、主干管网设施,并在输水渠道、主干管道上每隔 200m300m 预留一个出水口(给水栓),供水到田间地头;当主干管道上控制的蔗区灌溉面积较大时,应布置部分干支管道,确保每13hm220hm2应有一个出水口(阀)。6.1.2灌溉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50288 和 GB 508

27、4 规定,进入灌溉管网的水不应含有泥沙、杂草、鱼卵和藻类等物质,微灌和喷灌用水应经过净化处理,枯水期水源保证率不得低于 85%,灌溉设计保证率应达到 85%以上。6.1.3糖料蔗灌水定额、灌溉制度等主要参数设计应满足当地灌水要求,糖料蔗计划湿润层深度应达到 0.30m0.40m,田间固定管道(到支管)长度:管灌应达到 190m/hm2250m/hm2,固定式喷灌应达到 300m/hm2450m/hm2(随喷头间距变化调整),微灌应达到 100m/hm2150m/hm2(随支管长度和间距变化调整)。6.1.4滴灌、微喷灌等毛管间距和孔口间距应符合 GB 50485 的要求。采用地表滴灌、地埋滴灌

28、和微喷灌的糖料蔗区从方便机械砍收和甘蔗植株数量等方面考虑, 种植行距宜采用 1.20m 以上的等行距布置或采用宽行 1.20m 以上、窄行 0.40m0.50m 的宽窄行布置。6.1.5固定式喷灌工程工作支管间距和喷头间距应符合 GB 50085 的要求, 定喷式喷灌系统喷灌均匀系数应大于 0.75,行喷式喷灌系统喷灌均匀系数应大于 0.85。采用喷灌的糖料蔗区从方便机械砍收和甘蔗植株数量等方面考虑,种植行距宜采用 1.20m 以上的等行距布置或采用宽行 1.20m 以上、窄行0.40m0.50m 的宽窄行布置。6.1.6为确保机械化工作效率,除地块周边不规划外,微灌区地块周边支管宜单侧布置毛

29、管,地块中部支管宜双侧布置毛管,毛管长度不宜小于 100m,即地块中部支管间距不小于 200m;喷灌区地块支管长度沿干管单侧布置时不宜小于 200m,沿干管双侧布置时不宜小于 100m。6.1.7工程建成后各灌区布置应达到以下总体指标要求:6.1.7.1微灌区:1)灌溉水利用系数,滴灌应不低于 0.90,微喷灌应不低于 0.85;2)毛管间距和灌水器间距应符合 GB/T 50485 的要求,同时满足糖料蔗的灌水要求;3)过滤设备、施肥设备、控制阀门、量水设施、排气阀、泄水阀等配套齐全。6.1.7.2喷灌区:1)喷灌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 0.95,田间喷洒水利用系数 0.70.9;2)工作

30、支管间距和喷头间距应符合 GB/T 50085 的要求;3)控制阀门、量水设施、排气阀、泄水阀、给水栓及移动管道系统等配套齐全。6.1.7.3管灌区:1)管道系统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 0.95,田间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 0.90;2)工作支管间距和给水栓间距应符合 GB/T 20203 的要求;3)给水栓、控制阀门、量水设施、排气阀及泄水阀等配套齐全。6.2灌溉规划布置6.2.1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合理确定水源工程、输水渠道或输配管网工程、田间灌溉工程及其配套设施的布置,输水渠道、主干管网和田间灌溉管网应结合土地整治和蔗区道路进行布置,规模化建设应满足全程机械化和良种良法种植农艺要求。6.2.

31、2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输水系统和配水系统宜分开布置。有条件修建高位水池的宜采用高位水池方式输水,并分区分压设置调蓄水池;对于兼起调蓄作用的水池,当水池为完全调节时,其容积应满足系统灌溉一次关键灌水的要求; 当水池为部分调节时, 其容积按系统灌溉一次关键灌水的需水量与相应时段来水量的差值确定;无调蓄作用的水池,其有效容积取 2h4h 的灌溉用水量(设计用DB45/T 119620158水量大时取较小值、设计用水量小时可取较大值)。6.2.3为便于运行操作和管理,灌溉面积较大的蔗区宜结合水源工程或与调蓄水池整体布置的首部控制枢纽布置,划分为多个灌溉系统,一个灌溉系统控制的灌溉面积宜控制在 65

32、hm2130hm2。6.2.4对于灌溉面积较小的蔗区,可按续灌设计;灌溉面积较大且统一经营管理的蔗区,宜采用分区轮灌。6.2.5采用分区轮灌时,应合理划分灌水小区和轮灌组,其划分原则为:1)轮灌组、灌水小区的划分应照顾农业生产和田间管理的要求,尽量减少轮灌次数,方便控制管理;手动控制时,一个灌水小区控制的面积宜为 1.5hm22.0hm2;自动控制时,一个灌水小区控制的面积可减少至 0.5hm2;2)同一轮灌组、灌水小区的范围宜相对集中连片,轮灌顺序可通过协商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3)每个轮灌组、 每个灌水小区灌溉的面积应基本相同, 同一轮灌组内各灌水小区的工作水头差宜小于 15m,以确保水

33、泵工作稳定,提高动力机和水泵的效率,减少能耗;4)自动控制时,为减少干管、分干管的流量和管径,在方便管理的情况下,每一轮灌组中的灌水小区宜分布在不同的干管、分干管上;5)灌水小区入口应设有压力或流量控制调节设备。 进口未设压力、 流量控制调节设备的灌水小区不能作为一个灌水小区,此时应往上直至有压力或流量控制调节设备,才作为一个灌水小区。6.2.6管灌给水栓应按管灌区灌溉面积均衡布置,沿程间距一般宜小于 150m,单口给水栓灌溉面积宜为 0.25hm20.60hm2,单向灌水取较小值,双向灌水取较大值;田间配套移动管道灌溉时,单口灌溉面积可扩大至 1.0hm2。6.2.7给水栓出口不接移动软管而

34、直接放水进行沟灌时,给水栓出口处地面应设置防冲池等消能防冲设施,防冲设施可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或就地铺石。6.2.8喷头的组合间距可按表 1 确定。表 1喷头组合间距设计风速(m/s)组合间距(与喷头射程 R 的单位一致,一般为 m)垂直风向平行风向0.31.61.1 R1.0 R1.3 R1.63.41 R0.8 R1.3 R1.1 R3.45.40.8 R0.6 R1.1 R1.0 Ra注: R 为喷头射程;在每一档风速中可按内插法取值;在风向多变采用等间距组合时,应选用垂直风向栏的数值。6.3灌溉管网布置6.3.1灌溉管网应根据各水源控制的灌溉面积大小进行分级, 灌溉面积较大时宜分为总干管

35、、 分干管、支管三级,灌溉面积较小时宜分为干管、支管两级,如为微灌工程则增加毛管一级,各级管道尽量采用向两侧供水。6.3.2输水渠道、输水管道应充分利用已有道路、渠道和排水沟以及供电线路等现有条件和土地整治规划情况,沿路、沿边、沿坡布置,减少穿越障碍物。山丘蔗区配水干管宜沿山脊或中间高顺坡布置。6.3.3干支管道宜采用树枝状布置形式,灌溉管网最末一级管道,其布置走向应与甘蔗种植方向及耕作方向一致。其中,滴灌、微喷灌等微灌毛管顺甘蔗种植行布置,微灌毛管的上级管道垂直于甘蔗种植DB45/T 119620159行布置;喷灌支管沿等高线布置,移动式管道应根据甘蔗种植方向、机耕道路等要求铺设,避免横穿道

36、路。6.3.4干支管网应充分利用地面坡降,管道的纵坡应力求平顺,在平面和立面上尽量减少转折;若管线布置有起伏时,应避免管道内产生负压。6.3.5微灌工程的滴灌带(管)既可铺设于地表(地面式),也可铺于地下(地埋式,地埋深度宜在20cm 左右),其由经营管理主体确定;微喷带铺设于地表,一般一条微喷带可向四行糖料蔗供水。除压力补偿式滴灌带(管)外,一般滴灌带(管)铺设长度不宜大于 120m,微喷带铺设长度不宜大于 80m。6.3.6在均匀山坡双侧布置微灌毛管的情况下,微灌支管尽量布设在能使上、下坡毛管上的最小压力水头相等的位置上;喷灌支管布置应充分利用山坡自然水头,按压力分区选配不同压力的喷头。6

37、.3.7按全程机械化要求布置时,微灌区地块周边支管采用单侧灌水,地块中部支管采用双侧灌水,向单侧灌水时微灌支管布置间距宜采用 100m150m,向双侧灌水时宜采用 200m300m,在满足灌水均匀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加长毛管长度。6.3.8采用中压喷头的喷灌支管布置间距一般为 30m40m,应充分利用喷头的工作压力,以增加支管间距,适应机耕和农艺措施要求。6.3.9灌溉管道宜采用 PE 管、PVC-U 管和玻璃钢管等塑料管材与塑料管件,管道公称压力应满足设计水压要求;管网压力分布差异较大时,可结合地形条件进行压力分区,采用不同压力等级的管材,内径在 300mm 以上管道的不宜采用 PVC-U 管。

38、6.3.10采用塑料管材时,应埋入地下,并满足有关防损和排水要求;管道埋深应根据地面荷载和机耕要求确定,干、支管管顶覆土厚度应不小于 70cm。6.3.11输水管道为钢管时,应铺设于地表,设置镇墩,镇墩之间安装伸缩节,并应进行防锈处理;铺设在松软地基或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地段的刚性管道,应对管基进行处理。6.3.12微灌辅管、 喷灌支管、 配套管灌用的移动软管等暴露于阳光下的塑料管道除应满足耐水压要求,并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外,微灌辅管、喷灌支管尚应采用含有抗紫外线添加剂的管材。6.3.13设计选用的管道连接件, 其额定工作压力和机械强度, 不得小于所连接管道的额定工作压力和机械强度。6.3.1

39、4在管径大于 50mm 的管道末端以及变坡、转弯、分岔、变径接头、三通、堵头和阀门处,均应设置镇墩;当地面坡度大于 20% 或管径大于 65mm 时,宜根据管道沿线情况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镇墩;管径在 160mm 以上设置的镇墩,镇墩尺寸应经计算确定,其他管道的镇墩尺寸按结构要求确定,一般采用结构简单、管道受力较好、稳定牢靠的封闭式镇墩。6.3.15灌溉管网布置除依据本导则外,尚应符合 GB/T 20203、GB/T 50085、GB 50288、GB/T 50563、GB/T 50485、SL 540 和 DB45/T 952 的规定。6.4灌溉方式选择6.4.1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根据蔗区

40、水源、地形地貌、土壤、套种作物、耕作方式、动力资源以及当地群众意愿和建后管理组织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高效节水灌溉方式。6.4.2糖料蔗微灌、喷灌和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应与经营主体的管护能力相适应。1)通过土地流转由制糖企业、专业种植公司等统一经营管理的蔗区,没有套种其他作物的,可选择微灌和水肥一体化灌溉;套种有其他作物的,可采用微喷灌或喷灌;2)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成后仍为分散农户独自管理的,宜采用管灌方式,其中:供水能力大、用水成本较低的蔗区,管灌给水栓后可直接进行沟灌;如需利用管道输水结合施肥、喷药,可在给水栓后接软管浇灌;DB45/T 11962015103)暂时无法明确经营主体的蔗区, 按管

41、灌或半固定式喷灌要求布置主干供水管网, 供水到田间地头,并在主干供水管上每隔 200m300m 预留一个出水口(给水栓),如主干管道上控制的蔗区灌溉面积较大时,应布置部分干支管道,使灌溉区域上每 13hm220hm2有一个出水口(阀),待蔗区明确经营主体后由经营主体自主建设田间灌溉设施。4)对于采用微灌、喷灌蔗区存在的零星、分散丘陵山地,提高全系统工作压力不经济时,可采用定喷式机组中的轻小型机组作为零星、分散耕地的灌溉补充。6.5灌水器选择6.5.1微灌灌水器主要有滴头、微喷头、涌泉头(含小管出流),以及与田间毛管合为一体的滴灌管、滴灌带、微喷管、微喷带等,选用时以灌水器出水不形成地表径流为原

42、则,灌水器设计水压应在灌水器所规定的压力范围之内,糖料蔗滴灌管(带)的设计水压宜选用 5m10m、微喷管(带)的设计水压宜选用 10m15m。6.5.2滴灌管(带)滴头和微喷管(带)微喷头、涌泉头的间距、出水流量在根据本蔗区土壤类型或其他工程经验初步选定后, 还应结合本蔗区经营主体提出的灌溉制度要求进行调整; 糖区蔗灌溉一般滴头宜选用间距为 0.3m0.4m、滴头流量小于 2.8L/h。6.5.3喷灌灌水器按工作压力分为低压喷头、中压喷头和高压喷头,从延长喷头寿命和减少喷灌支管综合考虑,蔗区喷灌一般选用中压喷头,中压喷头出水水压宜选用 20m50m。6.5.4中压喷头射程一般为 15.5m42

43、.0m、 流量为 2.5m3/h32.0m3/h, 在根据本蔗区土壤类型或其他工程经验初步选定后, 还应结合本蔗区经营主体提出的设计灌溉制度要求进行调整, 且灌水均匀系数、灌水效率、单喷头平均喷灌强度等主要灌水质量指标应满足要求。6.5.5管灌的灌水器即为给水栓,亦即出水阀,给水栓出口连接移动软管灌溉时,给水栓出水水压宜达到 5m10m,出水口管径规格宜选在 90mm 以内。6.6灌溉规划设计步骤与设计优化6.6.1高效节水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步骤主要分为:选择灌溉模式,包括微灌系统的形式,喷灌系统的形式;确定相应的灌溉设计参数,包括微灌系统的毛管布置方式和灌水器、毛管组合间距,喷灌系统的喷洒方式

44、和喷头组合方式;选定灌水器规格,包括微灌的滴头、微喷头,喷灌的喷头,在初步选择并通过计算的基础上,再根据实践经验和管理主体要求,进行优化选择;布置管道系统;拟定灌溉工作制度;确定管材直径;支管轮灌方式、管道设计流量的确定;选择水泵和动力;其他配套设计。6.6.2在初步确定灌溉设计参数、初选灌水器并初步确定轮灌组、灌水小区范围后,应根据糖料蔗灌溉实践经验和灌溉管理主体要求,对相关设计参数进行调整,再根据调整后的一次灌水时间、日工作时间和灌水周期等参数要求确定每一个轮灌组中同时灌溉的灌水小区数量、 范围, 并进一步确定干支管流量和管径。6.6.3在确定灌溉设计参数、选定灌水器规格后,应根据不同的水

45、源工程布置、灌溉管网布置,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比例的地形图上拟出 23 个布置方案,通过工程造价、运行费用、管理是否方便等进行综合比较,择优选出系统设计推荐方案。7设计灌溉参数与灌溉制度制定7.1设计灌溉制度制定7.1.1糖料蔗高效节水灌溉应在充分利用天然降雨的基础上根据灌溉设计典型年和当地灌溉实践情况DB45/T 1196201511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7.1.2设计灌溉制度应先通过下面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依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和当地实践经验以及灌溉管理主体的要求确定; 没有当地灌溉试验资料和当地实践经验时, 设计灌溉制度可参照广西地方标准糖料蔗灌溉定额及灌溉技术规程(DB45/T 1197-2

46、015)进行拟定。7.1.3设计单位通过分析计算制定的设计灌溉制度,应征求灌溉管理主体的意见,并将包括轮灌制度在内的最终设计灌溉制度提交给灌溉管理主体,以指导灌溉管理主体正确使用设计灌溉制度。7.2设计灌溉参数计算与选择7.2.1设计灌溉定额应依据设计代表年的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或按水量平衡原理确定。灌溉定额应按公式(1)计算。niimM1.(1)式中:M作物全生育期内的灌溉定额,单位为毫米(mm);im第 i 次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n全生育期灌水次数。7.2.2设计灌水定额应根据当地相应微灌、喷灌、管灌条件下的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时,微灌可按公式(2)、(3)计算,喷灌可按公式(

47、4)、(5)计算,管灌可按公式(6)计算。7.2.2.1微灌工程灌水定额计算式:)(001.0minmaxmaxzpm. (2)aImTmaxmax. (3)式中:maxm最大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耕作土土壤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z计划湿润层深度,单位为厘米(cm);p设计土壤湿润比,单位为百分比(%)。max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 ,%;min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 ,%;maxT最大灌水周期,单位为天(d);aI设计供水强度(补充灌溉强度) ,单位为毫米(mm) 。7.2.2.2喷灌工程灌水定额计算式:)(1 .021hms.(4)DB45/T

48、 1196201512smm.(5)式中:sm最大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耕作土土壤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h计划湿润层深度,单位为厘米(cm);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 ,%;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 ,%;m设计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 。7.2.2.3管灌工程灌水定额计算式:)(100021hms.(6)式中:m设计灌水定额,单位为立方米每公顷(m3/hm2) ;s耕作土土壤容重,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h计划湿润层深度,单位为米(m);1适宜土壤含水量上限(重量百分比) ,%;2适宜土壤含水量下限(重量百分比) ,%;7.2.3设

49、计灌水定额计算中用到的有关参数,均应根据当地的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地区可参考邻近地区试验资料确定,也可选取以下参考值。1)土壤容重与田间持水量参考值,见表 2。2)糖料蔗计划湿润层深度参考值,为 0.30m0.40m。3)糖料蔗适宜土壤含水量上、下限参考值,上限为田间持水量的 70%85%,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 60%70%。4)糖料蔗微灌设计湿润比参考值,滴灌、涌泉灌为 60%80%,微喷灌为 60%90%。表 2糖料蔗区主要耕作土土壤容重和田间持水量参考值土壤类型耕作土容重(g/cm3)田间持水量重量百分比(%)体积百分比(%)砂土1.251.4020252632壤土1.201.3522

50、303035粘土1.171.3030404050注:田间持水量(体积百分比,%)=田间持水量(重量百分比,%)土壤容重7.2.4设计灌水周期和灌水次数应根据当地相应微灌、喷灌、管灌条件下的灌溉试验资料确定。缺少试验资料时灌水次数可根据设计代表年按水量平衡原理拟定的灌溉制度确定;灌水周期可按公式(7)DB45/T 1196201513计算。aImT.(7)式中:T设计灌水周期,计算值取整,单位为天(d) ,TmaxT;m设计灌水定额,单位为毫米(mm) ;aI补充灌溉强度,单位为毫米每天(mm/d) 。7.2.5补充灌溉强度是确定灌溉系统最大供水能力的依据,应分别依据当地在微灌、喷灌条件下的灌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