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肌肉激活在跨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956100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肉激活在跨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肌肉激活在跨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肌肉激活在跨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肌肉激活是跨栏训练中的一项核心技术,通过肌肉激活有助于提升学生运动前的热身效果,也可以对学生运动损伤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在现代运动训练拉伸方式不断创新的情况下,作为一种动力拉伸方式的肌肉激活和传统静力拉伸方式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基于此,本文以山东师范大学18 名男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肌肉激活训练方式应用于跨栏训练,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身体重心离栏高度、提高学生跨栏步距离,同时提升学生跨五个栏的成绩。关键词:肌肉激活;跨栏;教学Abstract:Muscle activation is a fundamental technique in hurdle training.Impl

2、ementing muscle activation notonly enhances the pre-sport warm-up effects for students but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reventing sports-related injuries.In the continually evolving landscape of modern sports training,muscle activation,as a dynamicstretching method,offers distinct advantages when c

3、ompared to traditional static stretching.In this study,weconducted experimental research involving 18 male students from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The resultsrevealed that incorporating muscle activation into hurdle training contributes to lowering the students center ofgravity over the hurdles,inc

4、reasing their stride length while hurdling,and ultimately improving their performance inclearing five hurdles.This study holds significant practical value.Keywords:muscle activation;hurdles;teaching学校体育XUEXIAOTIYU肌肉激活在跨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scle Activation in Hurdle Teaching谷跃坤Gu Yu

5、ekun前言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是指为训练或比赛提供一种高效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激活方法,以满足专项练习的特殊需要。现代职业体育运动员做准备活动的练习内容和方法,与传统的准备活动相比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其训练理念也不在同一层面,尤其是动作模式的提出已使准备活动从重视肌肉活动和柔韧性练习转变为重视肌肉与神经系统的结合,重视不同专项技术训练特有的动作模式练习,重视动作模式与专项技术动作的衔接,重视神经对肌肉的支配和动作的质量与稳定性 。因此,学习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方法是做好热身准备活动的前提条件,也是做好运动损伤预防的有效途径。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我校18 名男生作为研究对象

6、,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名。在实验对象选取时候,确保没有神经、心肺以及肌肉等方面疾病,近期没有出现运动损伤。对照组学生年龄平均为(16.51.3)岁,平均身高为(17 3.46.4)cm,平均体重为(6 2.44.2)kg;实验组学生年龄平均为(16.7 1.2)岁,平均身高为(17 4.16.2)cm,平均体重为(6 2.94.6)kg。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CNKI、万方数据库和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获取了与本文领域相关的文章,并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为论文的撰写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1.2.2数理统计法本次研究数据实施统计学软件SPSS

7、21.0实施统计学处理,以P0.05,具有可比性。1.2.3对比分析法本文通过设置实验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数据差异,为文章结论提供可靠数据支撑。2实验设置及观测指标2.1实验设置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静力拉伸方式,以肩伸展、上背部伸展、阔背肌伸展、胸大肌伸展、梨状肌伸展等传统静力拉伸动作作为训练内容,运动前训练时间为2 0 min。实验组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训练时间也为2 0 min,先进行5min 慢跑,之后为5min的静力拉伸训练,最后为10 min的收缩放松相反方向牵伸的PNF拉伸练习,具体训练方法为:首先对想要被拉伸的肌群实施主动收缩,保持时间约为10 s,之后再放松肌肉并且将肌肉进

8、行反方向缓慢拉伸,将其拉伸到最大程度并保持30 s-1min。训练过程中各个肌群均进行2-3次以上牵伸2 。2.2观测指标本次研究选取身体重心离栏高度、跨栏步距离以及跨五个栏成绩作为观测指标。其中身体重心离栏高度即为运动员在过栏时候重心点和栏架垂直状态下的重心高度,计算方法为中心离地高度框架高度;跨栏步距离即为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起跨踏上起跨点离地过栏和摆动腿下栏着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跨五个栏成绩即为在选择9 1cm高的栏架,共五个,从起作者简介:谷跃坤(1999),男,山东潍坊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 50 0 0 0Shandong Nor

9、mal University,Jinan 250000,China.体育科技文献通报179第31卷第9期2023.年9月学校体育XUEXIAOTIYU跑线到第一个栏之间的距离为10 m,之后各栏之间距离均为10m,最后一个栏到终点距离为5m,对运动员完成的最快时间进行计算记录。在技术指标数据采集中,所选取的德国生产的Sony高速摄像机,拍摄顿数为10 0 顿/s。将高速摄像机采用自制标志杆进行固定,且保持实验过程中每次摄像机高度和帧数相同,以此最大化降低所得数据误差。结合研究人员的运动图像,在计算机解析系统和生物电肌电分析软件的应用下进行分析,以此获取相关数据,且对各个研究对象的跨五个栏成绩进

10、行记录。在两组学生连续训练两周后,统一对其实施训练测试,将其训练后技术指标和训练前进行对比,并对比两组学生训练后的技术指标,对其统计学意义实施分析。3结果分析3.1训练后实验组学生身体重心离栏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学生训练前后的身体重心离栏高度具体情况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学生在经过训练后,身体重心离栏高度和实验前相比出现明显降低,训练后实验组学生身体重心离栏高度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低,差异对比P0.05,两者之间差异显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训练后实验组学生的攻栏技术更具备优势,肌肉激活训练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攻栏技术效果更为显著。表1两组学生训练前后的身体重心离栏高度具体情况(单位:cm)训

11、练前后例数训练前9训练后9P3.2训练后实验组学生跨栏步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训练前后的跨栏步距离具体情况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训练后,两组学生的跨栏步距离和训练前相比均得到显著提升,差异对比P0.05;训练后,实验组学生的跨栏步距离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差异对比P0.05,两者之间数据差异显著。表2 两组学生训练前后的跨栏步距离具体情况(单位:cm)训练前后例数训练前9训练后9P3.3训练后实验组学生跨五个栏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训练前后的跨五个栏成绩具体情况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训练后,两组学生的跨五个栏成绩和训练前相比均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对比P0.05;训练后,实验组学生的跨

12、五个栏成绩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对比P0.05,两者之间数据差异显著。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肌肉激活训练方式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跨栏成绩。表3两组学生训练前后的跨五个栏成绩具体情况(单位:s)训练前后例数训练前9训练后9P4结论与建议4.1肌肉激活训练方式在跨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训练后实验组学生的身体重心离栏、高度跨栏步距离、跨五个栏成绩三项技术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均具有优势,由此可见肌肉激活训练方式在跨栏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这一训练方法的应用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训练效180BULLETINOFSPORTSCIENCEANDTECHNOLOGYVol.31.NO.9.20

13、23果。对其原因分析,主要是:肌肉刺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柔韧性。跨栏本身是一项集合跨跑的运动项目,在跑和跨中都需要学生关节有灵活的运动。另外,在跨栏步技术中,主要依靠的是摆动腿和起跨腿两者之间的协调,也就是合理配合两个髋关节活动幅度以及其快速剪绞,重点也就是在起跨攻栏的时候,起跨腿必须最大化向前进行伸送,且要摆动腿尽力向前摆;跨空过栏的时候,主要是起跨腿和摆动腿两者之间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剪绞动作,以为跑步准备良好的姿势3;下栏的时候,需要将摆动腿迅速下压进行支撑,起跨腿折叠从腋下迅速提到正前方。在以上一系列动作中,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髋关节柔韧性,也就可以最大化发挥跨栏步的动作快、时间短特点,也可

14、以实现和栏间跑地自然衔接。平跑过程中,所依靠的主要是两腿之间的摆配合,也就是迅速实现两髋前后的迅速交换和配合。如果学生可以采用正确的送髋动作,也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后瞪效果以及摆动较大前臂。在此过程中能够通过良好競关节进一步为起跨腿外展以及侧提拉过栏提供充分空间,进而自如的完成三个基本轴以及环轴动作,由此才能够确保之后的跑步更加后有力,动作轻松自然,动作良好协调4。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良好的髋关节柔韧素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水平。其中肌肉刺激训练方法有助于显著提升学生的髋关节柔韧素质。在本次训练过程中,实验组学生训练过程中先对照组实验组44.29 6.0144.32 9.1241.21

15、 4.5534.24 6.210.050.05对照组实验组319.87 26.34320.54 26.77339.37 11.29 351.08 10.900.05对照组9.33 0.528.83 0.350.050.050.050.05实验组9.32 0.618.49 0.340.050.05进而提升学生的跨栏成绩5 第二,可以实现落地后缓冲支撑,并能够加速衔接。肌肉刺激训练,可以为学生运动中起跨腿提拉过栏后提供支撑和抓地力量,对腿部产生支撑作用可以迅速实现过渡,以免因为过栏后重心不稳需要再次调整,延长跨栏时间,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跨栏跑中的步频;第三,对跨栏步产生影响。肌肉刺激训练能够让学生的

16、跨栏步更加轻松,进一步提升过栏时摆动腿的前身和起跨腿的提升力度,进一步提升跨和跑之间的节奏流畅性6 ;第四,对上身产生的稳定作用。(下转第2 52 页)其他研究QITAYANJIU13 RAUSCH M,WEBER F,KUHN S,et al.,2021.The effects of 12weeksof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on muscle strength,volumeand activityupon exposure to elevated Gzforces in high-perfor-mance aircraftpersonnel J.Mil

17、Med Res,doi:10.1186/s40779-021-00305-8.14 AANDSTAD A,HAGEBERG R,SAETHERO,et al.,2012.Changeinanthropometrics and aerobic fitness in Air Force cadets during 3years ofacademy studiesJ.Aviat Space Environ Med,83(1):35-41.15 Kobayashi Asao,Kikukawa Azusa,Kimura Mikihiko,Inui Takuo,Miy-amoto Yoshinori.Ce

18、rebr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to evaluate anti-G straining maneuvers in centrifuge training,J.Aviation,space,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2012,83(8).(上接第18 0 页)通过肌肉刺激训练,让学生的力量更加集中,进而有助于提升两臂摆动和下肢之间的协调性,进一步加大肩部沿身体纵轴运动幅度,进而对下肢动作产生良好带动作用7 。综上,肌肉训练在跨栏教学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当前跨栏教学中针对肌肉刺激训练,目前还没有建构系统化训练方案,与之同时相应的训练

19、强度也无法实现对学生专项水平需求的满足,进而导致在训练过程中对于学生成绩影响不大8 。因此在未来必须进一步提升对肌肉刺激训练方法的重视,与之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肌肉刺激训练方法的研究,不但要将其纳人整个运动训练计划中,也需要对其训练负荷合理控制,以此制定更加合理更加到位的动作训练方法,并促进拉伸训练和力量训练的有效结合,以此显著提升学生的力量素质,在对学生跨栏成绩提升的基础上,也有助于有效防范学生运动过程中损伤的发生。参考文献:1尹军.第三讲:提高学生体质的有效课堂教学法:肌肉与神经系统激活方法J.体育教学,2 0 14,34(0 3):12-15.2刘辉,段世新.青少年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

20、优化研究J.青少年体育,2 0 2 1,(0 2):50-51.3孙有平,王丽。女子10 0 m栏运动员跨栏步技术的肌肉用力特征研究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 0 15.4成萍,王庆玉40 0 米跨栏跑的技术训练及栏间节奏管窥J山东体育科技,2 0 0 2.5刘军跨栏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14(S2):2.6安钢男子40 0 m跨栏全程跑节奏及训练方法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 0 2 1,11(18):3.7何青40 0 米跨栏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探析J运动,2 0 10(4):2.8柳莹。小学阶段跨栏跑训练的方法分析J田径,2 0 2 1(2):12-

21、13.(上接第17 8 页)4.3三个维度的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评价一直是课程与教学研究中的难题,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具有指向功能。若没有与OBE教育理念相对应的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那么无论课程设置中多么重视理念的体现,其最终也会流于形式,较难得以充分实现。相较于传统游泳课程,水中运动课程的考评方式应更具全面性与合理性,这是该课程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所致,也是课程的优势所在。传统游泳课程多以竞速、竞距抑或是泳姿的标准程度进行总结性考核0 ,是将学生向竞技运动员方向引导,而水中运动课程在考评时间、考评内容与考评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整,使教学评价更利于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能够激

22、励学生持续学习,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其主要改变如下。首先,提升过程性评价比重,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体育运动软件等电子信息技术追踪学生课下学习与锻炼行为,通过运动习惯的建立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增加理论知识考评,通过考察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包括水中运动原理、作用、实操方法和训练原则等,促使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积累,为今后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奠定理论基础。最后,重视实践能力评价,在侧重考查学生游泳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课程层级水平,兼顾一定的基础教学和技术运用能力,将知识、技能与素养贯通在实践考核环节中,例如将生存自救或他救环节置于技能考核中,将水中功能性训练的设计思路与操作方法融人

23、实践考核中,通过技能考核反映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将技能培养导向综合素养发展。5结语本研究提出基于OBE理念的高校水中运动课程改革构想,并非对已有的课程体系和结构进行推倒式重来,而是在挖252BULLETINOFSPORTSCIENCEANDTECHNOLOGYVol.31.NO.9.2023掘成果导向理念,彰显水中运动功能价值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大学体育的育人指向与育人途径。研究围绕“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开展,进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改革,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和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评价方式优化。一方面努力实现体育课程“增进运动技能、促进体质健康、健全

24、人格培养”的功能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教学向技能培养”的思路转变,积极探索符合当代大学生体育素养发展需求的课程改革途径。参考文献:1钱旭升.活动类课程体验的课堂教学生成J.现代教育论丛,2004(02):48 51.2宋继新.竞技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2:1-4.3王成.从技能学习到项目教育:基于运动项目文化的高校游泳课程改革构想J.体育学刊,2 0 19(0 6):10 310 7.4刘衍聪,李军.基于OBE理念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18(14):7 2-7 6,96.5靳蔚云,咸本松.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中

25、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 0 2 2,8(16):12 1-12 4.6马佳,汪宏友.成果导向教育(OBE理论研究文献综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 0 19(16):8 8-8 9.7苏俊.基于OBE教育理念的“诊断听力学”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 0 2 2,36(0 6):6 39-6 44.8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游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 0 0 1:1.9陈兰,中国传统水文化的内涵及时代价值一评中国传统水文化概论J.人民黄河,2 0 2 3,45(0 3):16 9-17 0.10邓余健,陶焘,马运超.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水中运动课程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 0 2 1(44)44:9-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