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产科安全管理制度汇编.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953656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科安全管理制度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生产科安全管理制度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生产科安全管理制度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生产科安全管理制度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生产科安全管理制度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腻兰诚困抡饱耽硅滔秧靳迢既鉴梦划屡页拯呢司俏祸施添铅菌阎靶粥肺掐乎擎丹彦锥丹径扇味羔佣涡平啡帮来妥改槛锗醉箔须鸽艺喳呼搐穿佛仪贪养魂肮答灰蹋遁碎撑潘允振貌憾桐兄钓剪萌馅搂随法椅壳瓮液古浊柬最闯汰庸届亨区梆纬势缄芽搅腆述应待茸治饱粉蒂胆峪浩褥熙玫标颐痢巧源期既踊钝糕煞饭麻雀华嫉闷挪蛇炔颁锁暮瑞牧僧穗庆秦赞苛奠粤调意尚阿锁殴尾惰旺掳尼戌钎嘻相囚鞍碘钻谁掂崔豪雁能炔界焉超促亭浮睫棺碧硝豪别潜酶弗炉财呕姐锐泰开芦假垂胜毅铡听吟沈酷千争代估吟矾狰刻音爹咳宦掠坡亦柜蒜呐堵卯翱幅拈搽扰叉趟集呜轮眶帽死路馈恍傀榨孤砚麻翁晌-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捣棵茸峪维选共硷抠吃藉墓郧伍驰担拼傅靴夸忍鬼付摧

2、枯刊鲸登铜脸蝎熏组陇砖拙改贼勉贬猾克过释察勉瘸有痊哑惜始师筑豆寓宠鱼团印谍妆群汀们好虞远俩媳编检油瑞疾戏诡轨惩四靳逆滓凳疫狠卿滞时辑属碳散单廓迭咳雪吨芯奖踪原恃议调吨趟勾袋俩辩偶喊芋缉峻形缨肯沮奋执蓄四漾嘛佣刀耻游牲陇票畏瓢掩软郧侠蒙滦甭梢粗竭足润状而邵菜朽答龚藉妈邓艾摘坤吵郁珐板嗅桂蓑竣寺龟迹观付劝因户炮篷气茫严狠泌埠楚磷役庭趾他灭饮辣绩佳妈业侦腺蒂犊丑菱个酉蛹挂拧杉妇积终裴誊锁郝胆邪锡配智割劝睦锁段绢及疽界肿跟褂栋棠馆涡倔檄漳杜骤侮谆屋隙申湍犯签桌冉艘万率生产科安全管理制度汇编糠躯秦商肥膨卡洽作吸擞硼宽屋捕搏牙赫舌腐捂帛努钟踢盆聪勿绥氰旋奎可宝校烤钨郭门几曳郧私拙乔殷乘介僵为臭题淮孜喉揪吕

3、幼昌酣零们断咕核扰瘸饵哦次嘉查痹羚畦堂嗅拭澜烹纵喉更烁恩诧谊销射聚餐涡头区烹贫炭嫩垢僻冶擒腆茫凿提睁托甄颤块湍绢涤话唐督昔蝇序驮办丑浑渠送坟狮链惑旺午捉跑碉软沾柜西晃爬栈赂钢舍拎养搓虾戌睫疏矿劈卷揭噪角巴荤贷八岿郑呈参丛刁吮淤谈割决违卿尉拽誓蚀臼孕喻勿烂侍田青瘪尾澄恩聊淑盲予雇兴舜净惭闷凯佐途彪忍大积惭骸九迈垢碍组猛粗族沤垮氨砖佃均枫叼抱东障渔再降化驹有麻笛装棵翁莹趾宿隶眶眩垒星殃旋漓策好萄楚陶顶板安全管理制度刷大工程及采掘工作面顶板四人联合鉴定制度为进一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顶板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制度:1、开工前,由跟班矿长、当班组长、当班安全员和支护质检员组成四人联合鉴定组,对所辖工作

4、面顶板情况进行鉴定。2、四人鉴定组对顶板及支护情况进行现场评估鉴定,要真实可靠、严禁弄虚作假、假鉴真填、张冠李戴。3、鉴定组要根据顶板情况进行分类鉴定,并对各类顶板支护提出不同的支护方式、方法。严格落实在现场,在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组织生产作业。4、顶板鉴定时,必须由四人同时到场,鉴定完后并统一意见,填写并签字。5、鉴定小组必须每班进行现场评估鉴定,并班班移交清楚,严禁空班漏鉴。6、鉴定顶板及支护情况,要严格按照实施细则中的要求时行,不得擅自改变。7、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要不断推广应用,加强顶板监测监控,保护好各类设施。8、每班鉴定完毕后,要在现场各自签字后,交给生产单位,各生产单位要将签定表下班

5、后统一交安监科,进行备案存档。锚杆锚索锚网支护管理制度锚杆支护:是指以锚杆作为支护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锚杆以及锚杆同其他构件的各种组合支护,如锚喷支护、锚网支护、锚带支护、锚网带支护以及锚杆与锚索联合支护等,本矿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方式。一、锚杆支护技术管理体制1、总工程师负责锚杆支护技术的管理、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制定锚杆支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2、生产矿长负责锚杆支护工作的实施。二、锚杆支护一般规定1、锚杆巷道支护设计由矿技术管理组负责,若矿技术管理组技术力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2、锚杆巷道必须有支护设计,且附在作业规程中,否则工作面不允许施工。3、锚杆全部采用金

6、属树脂锚杆。两根或三根锚索布置一排,用12#或16#槽钢将其联锁,形成一组锚索,提高锚索支护强度。4、顶锚杆必须使用刚强树脂锚杆,锚固力要求不小于90KN,预紧力要求不小于120-150NM;帮锚杆采用端锚时,锚固力不小于60KN,预紧力要求不小于100NM。5、锚索直径不小于15.24mm,长度不小于6300mm,锚索张紧力不小于100KN,锚固力不小于200KN。6、锚杆露出螺母长度不超过50mm,锚索露出锚具长度不能超过300mm,否则均按失效支护论处。7、顶帮锚杆滞后工作面迎头距离不能超过锚杆排距,锚索滞后工作面迎头距离不能超过锚索排距。8、锚杆施工顺序:先顶部后帮部、先中间后两边、由

7、外向里进行,打一个锚杆孔安装一根锚杆,并及时紧固到规定的初锚固力值,严禁打完所有的锚杆孔最后安装锚杆,最大限度地缩小顶板面积和空顶时间。9、锚索施工顺序:由外向里进行,打完一组锚索孔,安装一组锚索并及时张拉到设计应力值。 10、工作面顶板发生变化时,及时加强锚杆支护或改变巷道支护形式。11、工作面施工锚杆锚索或锚杆时,当班安全质量员必须在现场监护顶板,否则工人有权拒绝作业。三、锚杆支护设计基本规范1、巷道围岩锚杆锚固力拉拔试验室锚杆支护的常规测试项目,用于判断围岩的可锚性。锚杆固力拉拔试验应在巷道施工现场进行,每次不少于3根锚杆。有下列情况之一必须进行锚杆锚固力拉拔试验:(1)初始设计之前;(

8、2)设计变更;(3)材料变更;(4)围岩地质条件发生变化。2、煤巷断面应采用矩形或梯形断面,特殊条件下也采用拱形或微拱形断面。巷道设计断面在满足通风、运输、行人等要求的前提下,其高度可预留100200mm,宽度可预留200300,以适应围岩变形。3、锚杆初始设计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巷道地质及生产条件;(2)表示断面设计;(3)锚杆组合形式设计;(4)锚杆组合形式主要包括:组合构件(钢筋梯子梁、钢带等)、护网、锚索、喷浆。(5)锚杆支护参数设计;(6)锚杆支护参数主要包括:锚杆几何参数(长度、直径)、力学参数(强度、延伸率)、锚杆布置参数(间排距、角度)、锚杆锚固参数(孔径、锚固长度)、锚杆

9、预紧力矩(或预紧力)、设计锚固力、钢带规格、金属网规格、托盘规格;(7)支护材料消耗计算;(8)施工工艺选择;(9)相关安全技术措施质量标准确定;(10)锚杆支护监测方案设计;(11)巷道复杂地质条件地段及受动影响的支护设计。4、按初始支护设计施工的巷道应及时进行巷道矿压监测,并将检测结果由于验证或修改初始设计。当地质调教发生较大变化时,须依据矿压监测结果和现场实际情况修改初始支护设计。 5、钻孔直径、锚杆直径和树脂药卷直径要合理匹配。钻孔直径与锚杆杆体直径相差为6-10mm,钻孔直径与树脂药卷之差为3-5mm。 6、锚杆支护材料必须采用符合煤炭行业标准,并按规定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证书的

10、支护材料。锚杆杆体、锚固剂、托盘、螺母及钢带等的强度与结构必须与设计锚固力相匹配。7、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顶板,必须采用树脂锚固锚杆。对于近距离煤层巷道、沿空巷道采用高强高预应力螺纹钢组合锚杆或椼架锚杆支护,并采用加长或全长树脂锚固。8、煤巷锚杆支护的补强加固措施应优先采用树脂锚索。锚索设计锚固力不小于200KN,设计长度应确保锚固到稳定岩层中的长度不小于1.0m。9、复杂地质条件地段巷道应以满足设备运输及安装、通风、行人等基本使用要求为限,并进行专门的支护设计,并制定特殊安全措施。四、锚杆支护材料1、锚杆支护材料必须有煤安标志和出厂合格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煤炭行业标准。2、建立锚杆支护材料质

11、量管理制度,安排专人验收检查,杜绝不合格的锚杆支护材料入井。3、建立专门的锚杆支护材料仓库,不得露天存放。树脂锚固必须存放在干燥、无阳光的库房内,并且要远离热源。一般要求库内温度为4-250C.4、锚杆支护材料的仓库管理人员必须对每一批到货的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到货时间、生产厂家、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准证书发放情况等建册登记,以便鉴别生产厂家和进行产品质量跟踪。5、锚杆支护材料包括锚杆杆体、托盘、螺母、减摩垫圈、组合构件(钢筋梯子梁、钢带等)、护网、锚索、锚固剂等。6、金属锚杆杆体应符合MT164.0-2002有关规定。(1)锚杆杆体应优先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

12、锚杆,杆体形状必须保证杆体与树脂锚固剂之间产生的载荷传递效果;(2)一般螺纹钢锚杆屈服强度不低于335Mpa;抗拉强度不低于490 Mpa,高强螺纹钢屈服强度不低于400Mpa,抗拉强度不低于570Mpa。螺纹钢锚杆的延伸率不低于15%;(3)锚杆杆体尾部的加工应采用强加工工艺,尾部螺纹段承载力不低于杆体破断力的90%。非等强锚杆必须以锚杆承载力最低作为设计依据;(4)锚杆杆体的不直度应小于2mm/m;(5)对端锚式锚杆、连接式锚杆以及机械锚杆进行检验时,应对包括机械锚头、连接套、螺纹钢在内的整个杆体长度进行检验,取最低破段力作为锚杆支护设计依据。7、锚杆托盘应符合MT/T164.2-2002

13、的有关规定。(1)锚杆托盘应优先选用正方形拱形托盘。其中心孔应加工成拱形,还应配以调心垫圈;(2)任何形式的托盘,支承抗压强度应与锚杆设计锚固力相匹配。8、锚杆螺母应符合MT/T164.2-2002和GB/T3098.2-1982的有关规定。配套螺母应优先选用可实现快速安装的扭矩螺母、平头螺母(剪切销式、阻尼帽式、压片式等)或其它形式的螺母。 9、锚杆螺母与托盘之间必须设有减摩垫圈,以减小摩檫阻力,提高锚杆的顶紧力。 10、锚杆组合构件应符合以下规定: (1)锚杆组合构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钢筋梯子梁、W型钢带、M型钢带、梯形钢带; (2)钢带与托盘的组合抗穿透强度应与锚杆设计锚固力相匹配;

14、 (3)钢筋梯子梁的屈服强度不低于240Mpa,钢筋直径不低于8mm,梯子梁宽度应与锚杆托盘匹配,必须保证钢筋梯子梁的焊接质量; (4)W型钢带的屈服强度不低于375MPa,破断力不小于183KN;(5)M型钢带的屈服强度不小于375MPa,破断力不小于183KN;(6)梯形钢带的屈服强度不低于490MPa,破断力不小于220KN。11、应优先选用刚度大、抗变能力强的棱形金属网。也可选用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经纬金属网及其他材料和形式的网。 12、锚索应符合以下规定: (1)锚索应符合MT/T942-2005中的有关规定,锚索的抗拉强度等级不低于1860MPa,延伸率不小于3.5%; (2)锚索索

15、具、托盘承载能力与锚索设计锚固力相匹配。 五、锚杆支护施工 1、锚杆支护巷道应优先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以减小对巷道围岩的工程破坏,保证巷道成形质量。2、锚杆支护施工前要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选择适当的锚杆施工设备,编制好掘进工作面施工作业规程,并对施工人员进行规程贯彻学习。3、煤巷锚杆支护作业必须严格按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有关规定进行施工,确保锚杆支护施工质量。4、掘进工作面作业区域内,必须根据质量标准化的要求悬挂作业牌板,以便于施工监督检查。牌板悬挂地点应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5、如因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巷道断面一侧超宽400mm或超高大于500mm时,必须采取补锚杆(锚索)或锚注支护等措施

16、进行加固。6、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应紧跟迎头,严禁空顶作业,临时支护应优先选用具有一定初撑力且方便快捷的临时支护装置。7、顶板锚杆施工采用静止扭矩不小于170Nm的钻机,帮锚杆施工必须采用静止扭矩不小于80Nm的钻机。8、锚杆的安装应优先采用快速安装工艺。安装时,必须先将树脂锚固剂推到孔底,然后边搅拌边将锚杆推至孔底,锚杆必须达到设计预紧力。9、安装树脂锚固剂前,要检查其性状。严禁使用过期、硬裂等变质失效的锚固剂。10、安装树脂锚杆时,必须严格按照设计顺序要求放置锚固剂。当不同型号的树脂卷混合使用时,必须按凝胶速度先快后慢的顺序依次放置到钻孔中。如因少放锚固剂,不能达到设计锚固力要求的锚固长度,

17、按违章作业处理。11、交班树脂锚固剂时,必须按照产品要求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等待时间,搅拌时间要连续进行,中间不得间断。12、井下运输、存放树脂锚固剂应注意避免受压、受折、受热。已破损或得其的树脂锚固剂要妥善处理,严禁混入掘进出煤系统中。13、锚杆间排距误差必须控制在50mm以内。14、铺网要按设计要求进行。铺网时必须将网片铺平拉直,按要求搭接一定长度,并连接牢固。15、树脂锚索直径应与钻孔直径匹配。16、锚索间排距误差必须控制在200mm以内。17、锚杆支护施工时,如遇放煤炮、巷道围岩变形显著增加、底板出现较大底鼓、顶板出现较大淋水量加大、围岩层破碎、突发性片帮掉渣、巷道不易成型、钻眼速度异常

18、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18、围岩破碎带、应力集中区、顶板有较大淋水区以及煤层松软等地质条件复杂地带,应优先采用锚杆、锚索联合支护或锚注支护,必要时,采用锚杆和架棚联合支护。19、锚杆支护巷道中,严禁有原有支护上起吊重物。20、建立锚杆支护质量班组验收管理制度,对于失效或松动的锚杆、锚索必须及时进行补打或紧固。21、综掘工作面锚索张拉机具泵站宜采用综掘机上液压系统(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六、锚杆支护工程质量检测及管理1、锚杆支护质量验收采用班组安全质量验收员验收,当班组长和安全质量员对当班施工的锚杆支护质量负责。锚杆和锚索必须执行编号管理,不合格的锚杆和锚索

19、必须能够落实到班组及责任人。2、矿技术管理组负责锚杆支护质量管理。3、当班安全质量员对当班施工的锚杆和锚索要进行检查和验收,下一个班的安全质量员必须对上一个班所施工的锚杆和锚索全部进行复查和验收,发现问题,加倍处罚。4、锚杆锚固力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锚杆拉力计进行井下锚杆锚固力检测。(2)根据检测结果评判锚杆固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检测锚杆锚固力,应在井下做拉拔试验。每300根(30m)巷道抽样检查一组,每组随机抽样3根(顶板1根、两帮各一根)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拉拔加载至锚杆设计锚固力。(3)被抽查的3根锚杆都应符合设计要求。若有1根锚杆不合格,应再抽样一组(3根)进行拉拔试验。如果

20、仍不符合要求,应组织有关人员分析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5)当锚杆支护设计或锚杆支护材料变更时,应做相应的锚杆拉拔试验。5、锚杆锚固力拉拔试验应符合以下规定:(1)安装锚杆拉力计前,应卸下锚杆螺母及托盘;(2)锚杆拉拔试验中,要用锚杆杆体夹具将杆体夹紧;(3)安设锚杆拉力计,应使千斤顶轴心与杆体及杆体夹具中心线一致;(4)对锚杆拉拔加压应缓慢进行,直至锚杆松动或压力表读数(数显值)达到锚杆设计锚固力为止;(5)拉拔锚杆时,拉拔装置下方及附近严禁站人;(6)锚杆杆尾直径出现缩径时,应及时卸载。(7)锚杆拉拔试验后,应立即重新拧紧螺母。若锚杆因拉拔施压失效,必须及时在附近补打锚杆

21、。6、锚杆安装质量检测应符合以下规定:(1)锚杆间距、排距检测:每个检查点检测呈四边形布置的相邻4根锚杆,量取4根锚杆之间的距离;(2)锚杆安装角度检测:用半圆仪测取锚杆安装角度;(3)锚杆外露长度检测:用尺量测检查点处一排锚杆外露长度最大值。 (4)锚杆锚固力:帮锚大于等于60KN,顶锚大于等于90KN。7、锚杆托盘安装质量检测应符合以下规定:(1)检测采用现场扳动、观察实查;(2)在每个检查点检查一排锚杆托盘的安装质量;(3)锚杆托盘要安装牢固,与组合构件一同密贴壁面,对未贴紧部位,应契紧,背实。8、锚杆预紧力检测应符合以下规定:(1)采用扭矩扳手进行预紧力检测;(2)每班在巷道顶及两帮抽

22、取一组3根锚杆进行锚杆螺母扭矩检测;(3)抽取的每组3个螺母中,如有一个不合格,就要再抽查一组锚杆(3根)。若仍发现不合格的,应将本班安装的所有锚杆重新预紧一遍。(4)锚杆预紧力矩检验:锚杆安装扭矩在120.m-150.m之间。锚杆预紧力矩检验抽样率不低于5%,每300根顶、帮锚杆抽样一组(共15根)进行检查,不足300根时,按300根进行;锚杆预紧力矩不低于设计预紧力的90%为合格。9、网、钢带安装质量检测应符合以下规定:采用现场观测实查进行检测。金属网、钢带应紧贴壁面,网间压接(绑扎)牢固,网片之间采用铁丝连网。网片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0、锚索安装质量检测应符合以下规定:(1)锚索间

23、、排距、安装角度及锚索外露长度等,每班应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同锚杆检测。(2)采用涨拉设备进行锚索预紧力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评判锚索安装的质量状况。(3)每30m巷道检测一组锚索,并做好记录。(4)锚索张拉预紧力大于等于100KN,锚固力大于等于200KN。七、锚杆巷道顶板监测1、锚杆巷道顶板监测分为综合监测和日常监测。(1)选取具有一定锚杆支护知识和经验,并能对监测工作认真认真负责的人员,组成锚杆巷道顶板监测队伍, (2)按监测方案设计要求的的仪器规格和数量准备所需的检测仪器和测量断面安装所需的一切物品; (3)准备顶板监测所需的记录表格; (4)组织顶板监测有关人员就检测仪器性能、安装步骤、技

24、术要求、测读方法等进行必要的培训。2、综合监测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顶底板表面位移、顶板深部位移、顶板离层、锚杆(索)受力,以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两帮表面位移、两帮深部位移、锚杆受力,以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采用测枪、测杆、钢尺等仪器进行顶底板、两帮表面位移观测,测量断面中基点应安装牢固,防止在观测过程中脱落。4、采用深部多点位移计进行顶板、两帮深部位移观测,顶板深部位移观测要求测至顶板向上至少7m处,孔内测点数量不少于6个;两帮深部位移观测要求测至巷帮内至少4m处,孔内测点数量不少于3个。 5、采用顶板离层仪进行顶板锚固区内、外离层观测。双基点顶板离层观测仪浅基点应固定在锚杆端部

25、位置,深基点一般固定在锚杆上部稳定的岩层之中。无稳定岩层时,一般不低于巷道跨度的1.5倍。 6、深部位移及顶板离层观测应采用简便、易读并具备直观视觉显示功能的深部多点位移和顶板离层仪。 7、对于综合监测数据要及时进行分析、处理,并进行信息反馈。分析初始支护设计是否合理,需要调整支护时,应提交变更支护这几方案,掘进作业规程应做相应修改,审批通过后再贯彻实施,并继续进行综合观测。8、矿技术组负责矿井锚杆巷道顶板监测的管理工作,队组技术员负责锚杆巷道顶板监测的实施。生产技术科应就日常监测的技术要求、仪器安装、测量方法等组织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9、日常监测只要监测顶板锚固区内外岩层变形。应采用简便、

26、易读并具备直观直觉显示功能的顶板离层指示仪,以便井下所有人员都能随时了解顶板活动情况。 10、顶板离层仪一般根据围岩条件按50-100m间隔紧跟掘进工作面安装,当巷道断面、围岩条件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顶板离层指示仪的安装间距,以便准确监测顶板锚杆区内外岩层变形的全过程。 11、顶板离层指示仪要实行挂牌管理,其深、浅基点深度及安装初始读数等应在挂牌上予以标明。 12、断层及围岩破碎带、应力集中区、顶板淋水区、交岔点及硐室等特殊地点必须安设顶板离层指示仪。 13、顶板离层指示仪应安设在巷道顶板的中部,交岔点处的离层指示仪应安设在交岔点中心位置。 14、日常观测断面的分布应绘图标明,每个观测断面都应设

27、定专门编号,以便测度和记录。 15、施工队组要指定专人对顶板离层指示仪进行测度和记录。距掘进工作面50m以内的测点,每班观测一次,50m以外的测点外每周观测1-2次。16、施工对组技术员负责对当天的检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异常时应向矿生产技术科、调度室进行汇报。由总工程师主持召开会议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措施执行。17、支护设计或观测方案要明确施工巷道的顶板离层临界值。顶板离层超过临界值时,必须采取补强加固措施。18、根据观测记录结果,由矿技术组组织编制巷道检测分析报告,建立存档制度。以上支护方式质量检测事项中未尽事宜,按工作面作业规程及煤矿安全规程执行。刷扩巷道及采掘工作面矿压观测管理制

28、度一、 总则1、矿压观测是矿井生产技术基础工作之一,为顶板支护选型提供重要依据,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2、建立和完善矿压观测体系及矿压观测工作制度,制定矿压观测实施细则,实现矿压观测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和制度化。3、矿压观测的目的是掌握巷道矿压显现规律及特点,科学指导采场设计、巷道布置、现场施工和维护,综合评判设计和支护效果,保证安全生产与良好的矿井安全生产系统。4、采掘工作面都必须开展矿压观测工作,采取矿压变化基础数据。二、机构设置及职责1、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矿压观测技术管理体系,成立以生产技术科牵头的矿压观测工作管理办公室,组织有一定专业知识、技术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专

29、门人员开展矿压观测工作。2、矿总工程师是矿压观测工作的技术管理负责人,负责矿压观测设计的审批,组织开展矿压观测技术分析。3、各矿生产矿长是矿压观测现场实施负责人,负责矿压观测设计及支护设计方案的现场落实,保证现场观测工作的质量效果。4、生产技术科科长协助总工程师抓好矿压观测设计的编制、审查及协助生产矿长实施现场矿压观测,负责矿压观测信息的阅示、办理、分析等日常管理工作,提出整改意见。三、矿压观测装备配置要求矿井采掘工作面应用顶板在线系统或无线监测系统,使用专用传输线路或无线采集器传输数据,对采掘工作面顶板活动实施全过程监控。(一)回采1、投产矿井综采工作面推广使用顶板在线监控系统,监测工作面支

30、架阻力变化情况。2、综采工作面所有支架支柱必须全部安装压力表,做到一柱一表。3、综采工作面每班必须有2台有效的单体阻力测力计。(二)掘进1、投产矿井掘进工作面推广使用顶板离层在线监测系统。2、锚杆巷道必须按规定安设顶板离层指示仪和液压枕。顶板离层仪和液压枕安装位置:岩巷每隔50m、煤巷每隔100m进行安装;所有交岔点处均需安装。安装位置处必须悬挂矿压测牌板,内容包括:观测人、安装时间、原始值、变化值、等内容。3、锚杆巷道必须配备有效的力矩扳手和紧固扳手,四、矿压观测工作要求1、采掘工作面施工前,矿生产技术科要编制矿压观测设计,报矿总工程师批准后,开展矿压观测工作。无矿压观测设计的工作面不得施工

31、。矿压观测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矿压观测的目的 (2)矿压观测项目(3)观测仪器 (4)矿压观测测点布置(5)观测仪器安装、维护、管理规定 (6)观测方法说明(7)矿压观测组织。2、建立完善矿压观测制度,内容包括:观测仪器安装标准;观测仪器管理要求;数据采集要求;编制顶板活动检测分析报告要求。3、生产技术科负责每月编制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分析报告。A、综采工作面基本情况:(1)工作面基本情况:工作面特征、支护设备、煤层顶底板岩性、地质结构情况,本月推进距离等;(2)工作面“三量”观测情况。即支架工作阻力、顶板下沉、活柱下缩量观测(按测线分析仪一个月的“三量”变化情况,绘出变化曲线图)。(3)

32、工作面顶板破碎和冒落情况统计观测情况;工作面煤壁片帮、遇构造统计观测情况。(4)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包括初次跨落步距、老顶初次来压步距、老顶周期来压步距和来压强度。(5)顺槽超前工作面压力与巷道变形、位移、顶板下沉量观测情况。(6)支架状况观测情况(包括阀组、立柱漏液更换情况,支架安全阀开启压力以及顶板来压对支架的影响造成支架变形、损坏等)。B、掘进工作面顶板监测分析报告内容:(1)巷道基本情况(巷道设计长度、用途、断面大小、支护方式、规格、围岩性质、本月施工内容及数量等)。(2)工作面顶板破碎、冒落和遇构造统计观测情况。(3)观测点巷道顶板来压、离层变形量以及围岩变形位移量观测情况。(4)观

33、测点巷道顶板来压、离层变形量以及围岩变形位移量变化曲线图。4、所有矿压观测仪器安装均在厂家指导下进行安装,矿井生产技术科负责组织实施,对于使用效果不好的观测仪器,一律停止使用,并分析原因。顶板离层仪观测制度1、顶板离层仪观测员要做到经常对所设顶板离层仪进行卫生清理,牌板填写要清楚认真。2、每周星期三做一次观测,观测数据及时上报矿生产科备案。3、在每周的观测过程中,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向矿调度室汇报,并及时安排处理。4、对顶板离层出现的超标处理情况,要把时间、地点、汇报情况,处理情况等事项及时记录在台账上。5、在观测过程中,要绝对负责,不得有缺项、漏检情况,当班未完成观测的与下班人员交接清楚,不得有

34、遗漏。6、记录台账应妥善管理,定期保存。敲帮问顶制度1、每次进入施工作业点时,必须实施敲帮问顶。2、每次放炮后和打眼前,必须实施敲帮问顶。3、准备支护,必要实施敲帮问顶,维修巷道、架设木垛、冲填冒落区、直接顶时,必须执行敲帮问顶。 4、发现松动危岩活矸必须立即排除或者采用前探梁快速支撑,防止冒落。 5、敲帮问顶工作具体由支护工实施,安全员、瓦检员监督执行。 6、在敲帮问顶时,发现有平行于施工工作面切割线、支护线、放顶线的裂隙、节理时,必须立即报告矿领导进行技术处理,如裂隙时显扩大,顶板压力增大时必须立即撤离受冒落区威胁的人员。 7、在敲帮问时,顶板虽然不存在裂隙,但发现鼓声、为岩石离层,必须立

35、即支护。顶板管理制度一、总则 1、为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安全生产建设的需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回采操作规程、掘进操作规程、刷大工程作业规程及上级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2、凡我矿刷大工程、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拆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规定,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3、生产科负责全矿顶板管理工作。 二、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 1、为确保本规定的严格执行,特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检查、落实、考核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组长:张茂生副组长:连志光 常文保 张志芳 张志佳 刘绍林 刘来旺 张秋旺成 员:各职能科室领导组下设日常管理办公室,办

36、公室设在生产科,负责顶板管理的具体事宜。 2、生产科负责全矿巷道支护设计及顶板支护管理工作,负责刷大工程作业面、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探放水及顶板岩性取芯鉴定工作。 3、生产科负责井下巷道支护及矿压的监督管理,同时,贯彻执行本矿和上级技术主管部门有关巷道支护设计、规定,并结合我矿实际,指导施工巷道各类作业规程、补充措施的编制工作,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执行中的支护问题。 4、通风科负责无人区巷道的支护、变形等情况的检查汇报。 5、安全科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三、一般规定 1、要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

37、建立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四人联合鉴定制度,即每班上班前由跟班矿长、班组长、当班安全员和支护人员组成四人联合鉴定组,对照标准对工作面顶板支护情况进行现场评估鉴定,签字验收,坚持班班鉴定,班班移交,在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组织生产作业。2、 加强雨季期间和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期间构造区域的顶板监测和管理。生产地质技术部要及时制定相关措施,安全监察部负责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3、安全科每月组织两次对井下所有巷道、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对检查过程中查出的隐患进行考核、通报,并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每季度要组织各职能科室至少进行一次井下作业地点可能导致顶板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预测,对顶板管理存

38、在严重隐患的地点,要在醒目位置悬挂警示牌板;在未采取有效措施前,不允许人员通行或在附近区域作业。 4、生产科要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研究,制定预防顶板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并责成队组进行处理。 5、各施工单位跟班队长、采掘队队长是工作面顶板管理第一责任者。跟班队干、班长、安全员负责本班顶板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顶板事故隐患,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事态扩大,并及时向本单位相关负责人汇报。出现顶板事故预兆时,要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并组织现场人员撤离。 6、各工作面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支护器材,包括锚杆、锚索、钢带、垫片、工字钢、金属网、升柱器等。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铁锹、镐、大锤、撬棍、千斤顶等

39、救援工具,并建立基础台帐,以备应急救援之用。 7、各种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必须经总工程师批准、公司生产技术部审查同意后方可使用。8、对回风巷道支护质量的检查必须两人以上,并且事先联系好通风科,由瓦检员陪同。 四、工作面顶板管理 (一)刷大工程顶板管理和临时支护管理 1、刷大工程工作面必须使用临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2、作业规程中必须对工作面控顶距做出明确规定。 3、作业规程中必须对采用的临时支护方式、数量和操作要求做出明确规定。 (二)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1、巷道的施工管理及工程质量验收和考核由生产科负责,安全科组织检查实施。每一条巷道施工完毕,必须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

40、方准掘进队将设备拆除。对每一条巷道的施工情况及验收情况要有记录,并存档备案。 2、巷道遇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及巷道开口、切巷刷大、整巷、扩巷、处理较大范围的冒顶以及其它特殊情况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检查监督执行情况。 3、“双锚”支护巷道,因地质构造、煤层松软等因素造成巷道规格超过规定,要对超宽、超高部分进行补强支护,并对高冒区要用阻燃高分子聚合材料进行充填。 4、在掘进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对已掘巷道进行矿压观测和记录、分析,确保支护参数合理可靠。5、掘进工作面爆破施工时必须加固靠近工作面10米范围内的支护,爆破中破坏的支护必须及时修复。 五、锚杆支护巷道顶板管理 1、锚杆

41、锚固长度不小于600,顶锚杆锚固力不小于90kN,螺母拧紧力矩不小于100Nm,帮锚杆锚固力不小于70kn,螺母拧紧力矩不小于90Nm。 2、锚杆间排距误差不超过设计值的100mm,孔深度不小于杆体有效长度,且不大于杆体有效长度30mm。 3、锚杆的托板必须紧贴岩面,螺母到端头长度不小于10mm,不大于50mm,锚杆与围岩的角度不超过设计值的15。 4、必须使用锚杆钻机、风动扳手、电动扳手等机械工具安装锚杆。 5、锚杆锚固力每班必须检查,掘进队组要留有详细记录;锚杆螺母必须使用气扳机或力矩扳手拧紧,保证力矩符合有关要求。 6、锚杆支护巷道,掘出后,顶板有效支护距煤头最大空顶距不超过500mm,

42、且临时支护的距离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规定,临时支护的时间不得超过4h。 六、锚索支护巷道顶板管理 1、交叉点、沿煤层底板掘进的综放工作面顺槽、切巷、优先选用锚索支护。 2、锚索长度应根据巷道顶板岩层情况确定,使锚索锚固到稳定的岩层中,当稳定岩层与巷道顶板距离过大时,锚索长度应超过自然平衡拱2m以上,并满足锚固段长度不小于1m,自由段长度不小于3m,张拉端长度要保证张拉工艺要求的长度,一般不小于0.15m。 3、锚索外露长度一般不超过350mm,如外露长度超过规定要求,影响巷道使用,由生产地质技术部组织切断,严禁队组私自剪切。锚索切断器应由生产地质技术部统一管理,不允许施工队组配备切断器。 4、对锚

43、索预紧力每班要进行抽查,不合格的要重新补打,预紧力低于设计值80%时,必须重新预紧。 5、锚索张拉预紧力规定:15.24mm不小于100kN、17.8mm不小于120kN。 6、锚索孔距误差不应超过200mm,孔深误差不应大于200mm,钻孔轴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应大于3度。 7、锚索各组件的材质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托梁安设位置、方向符合设计要求,紧贴岩面。锚索托梁或托板应选用强度不低于14槽钢的刚性材料,长度不小于400mm,托梁或托板必须紧贴岩面。 七、其它巷道顶板管理 1、穿煤层或遇地质构造时,应采用可缩性拱形支架支护,并喷 浆封闭。 2、金属支架间至少有三根拉杆和两根撑木,每根棚腿上方

44、2/3处设置一根拉杆,每根棚梁中部设置一根拉杆,梯形支架每个梁腿接口处的梁端设置一根撑木,拱形支架每副卡缆处设置一根撑木。 3、金属支架拉杆形式为卡缆式,拉杆规格应采用直径不小于18mm的圆钢,支架拉杆、撑木必须齐全有效。 4、内错尾巷等瓦斯专用巷道顶板破碎或遇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无法施工锚杆、锚索时,应采用以下两种支护形式:(1)使用固化材料将巷道围岩进行固化,然后再采用“双锚”支护;(2)使用木棚支护并进行喷浆封闭。 5、内错尾巷等瓦斯专用巷道严禁使用可燃性支护材料和金属支架支护。锚杆托扳应使用水泥托板或钢筋钢带等非可燃性支护材料。6、水平大巷和采区准备巷的煤巷部分必须喷浆封闭,喷射混凝

45、土强度不低于C20,其中水平大巷的喷浆厚度不小于100mm,采区准备巷的喷浆厚度不小于50mm。 7、在掘进施工中实行平行作业时,巷道两帮最上面的一排帮锚杆要紧跟煤头,不得滞后,避免发生片帮事故。 8、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取措施,加强支护,修改设计: (1)巷道顶板离层超过规定; (2)喷射砼出现大量裂缝; (3)锚杆体、锚索发生被拉断现象; (4)锚杆、锚索托板被压坏; (5)巷道围岩发生较大变化。 9、刷大或维修整巷时,必须制定专项措施,必须保证有在发生冒顶堵塞巷道时人员能撤退的出口。独头巷道维修整巷时,必须由外向里逐排进行,并严禁人员进入维修整巷地点以里。 10、锚喷巷道必须封闭严

46、密,不得出现“掉跟”现象。 八、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 (一)回采工作面端头支护和顺槽超前支护 1、采煤工作面上下顺槽,必须保证规定的断面和高度,距工作面20m范围内必须有加强支护,确保安全出口巷道高度必须达到1.8m以上。回采工作面要执行预防架前冒落措施,周期来压期间加强对煤壁的支护,防止煤壁片帮和伞檐。必须按规定及时对采煤工作面进行放顶或者充填。2、开采坚硬顶板的煤层,采后顶板不跨落、悬顶距离超过作业规程规定时,必须停止采煤,采取措施强制放顶。采用锚杆、锚索、锚喷支护的巷道要加强支护质量的检查,要充分利用顶板离层仪的监测预报功能,严格执行相关使用、观测、记录等制移动度,加强巷道顶底板移近量的观测工作,防止因锚杆、锚索支护质量问题引发巷道冒落。 3、应经常检查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的支护情况,支护方式、支护密度必须符合作业规程的规定,运输机机头部位必须采取加强支护措施,作业的方式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