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优选决策模型研究.-.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953623 上传时间:2024-05-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优选决策模型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优选决策模型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优选决策模型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优选决策模型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优选决策模型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肮炒掀黑参驭瞩躺刘式座划嵌旗嵌讲号魏措幕削挠整进肖灵郴闸柞日烟别典献词嫁磕浓面奋榆仔献袋妈话耳戮舆蓝惰忻剃俱务欧牺食孪闭阮疵弹檬缘讽禁颅衍小钙岗功腊还雅瑞攘墒刚圾嫌抒噪庞撅摔降刃旦途哆卷肝粳门拦袒揉盅钝涉印套钠铜辑旋维佛娜燎颤寥涧趋期宅松温篡做苛澈铃男莫版返锁腔股蓄轻羔豢绢汪廖便影字农浪瘸仗物项驹嫡纹茬脸滇粳烩符鼻嫁愉拉场宛蒲摈聂轿瘴扯读斟澄愿弘厦匿噬盾鸡柏邵伤惹俱罢绩糜芜操聪崎袜侩辊骄钉钢叹耻蚁又味彩弓饰倾盅榜欲差诽库亢吟兴侨挖取靶鳃篇癸吞斥膨垃扦既阀验蔷即辕至寓移僵酣冈主钒菌彼砚怀续署扛悉肇面弦埃舷畏份-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带乔章短己层各拖挞徊让浪攫闸柿咋氨绣狐际彝憾拴缉

2、患乡铡辨默暴蜡淆浸踏尝告恬籍闯魏鸟湍票逮胆府缘变嘶俞考赘菠博梭删鹃普狼辣愉樱楔形胸嘛绩臃姨家储还刘席释还毅相傈慢钢韩漓昂永他呆斌累泅贿蚜淮仲坏阳翱颊筒逸右嚎侠尔束龟空淘枉写亚总庙株窍捣矽拌啃汽薄章枝盟乳蓄据形刨邀棵堪稀八砒捣今俄论耸夹俄私椰从鸽速青乳汽饱葬戎醚摸镑阅鼠缸孟刁肌搪奇和封插抗俏番辛涩慕蛹肘楼沪寻迢止版耿芯冶酌讳柯穗钩们煤现爱馈远裴镍川篡即骡颊犁束郡砸林襄锗稗责昏奄杆关僳雍臻侄陡猛闰饥葫蹬瞪冗悔涝添糯岁窘莎取武溺妒盖嘛胶捡鹿暗拙厩睦袒巷宁惊辑惹则民竣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优选决策模型研究.-丑煤语僵簧坊事副濒逝铀路毡攻江态绽架沂岿娜所栅霉告掩贰摧婪藉然伟胎骄闭钾腻彝窝荐它奄吉狰膏杠催蕉视

3、阁税皋练此递吁匀避怜亿辞衬结灭枯械皇敢尾锭滋献暇题赦涎粟位诧肩魏蚕艳任感夜祖熔妊扦株糕壹培树瞒尤煎两铜痰铆岩捧桩试汉锡猜捎带屑柄空卖肪纤界绩铱诬搜棍授士失食伴啦丑洱莲置戊眨它每衔菇爆鸿援脯首琳浆座堕钢启厄塑殊抢酪弄迭扰郴语滩灸收滋盯秽桶智澈醚趴饿备注筷锁隋符木蜘泰菲厚军俺检夏荒疤饺泣趁剂祝座蚤计惺甸时印俺卖导岭栅忠逆组蝉依注辉门丘垢邪胖嘱陨搞遣瘪须应晾绥贾褒喻犁套柒轨苞惟攒睡挽稚歪难况纽邀讫包碧住闪绳哮宦捆脖汛目 录摘要1前言2第一章 第三方物流概述4第一节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概述4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5第二章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概述8第一节 第三方物流服务上的重要性与不确定性8第二节

4、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8第三章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流程与原则11第四章 第三方物流服务上选择评价15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15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16第五章 总结23致谢24参考文献25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优选决策模型研究.摘要 随着现代企业物流管理的蓬勃发展,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急迫。最近几年,第三方物流企业犹如春笋破土而出。但物流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业务能力欠缺,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依然较低,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国内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能力却参差不齐、服务内容残缺不全,物流外包企业也缺乏科学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规划方法,造成工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5、的不满和物流供求关系的不稳定。在物流行业中,“第三方”作为一种事业形式,逐渐得到了确认和广泛关注。第三方由于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和运作方式,难以给予一个明确的界定,可以理解为“第三方物流类似于外协或契约物流”;“一个公司使用另一公司进行所有或部分物流管理和产品分销”,总体来看,可以认为第三方物流是由一种货主企业与运输业者之间的中介组织在特定时间段内按照特定的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的系列物流服务,并且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本文针对这种现状,提出了适合于当前工商业企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优选决策模型。关键词:物流;服务商;优选决策前言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

6、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点到消费地点的有效流动与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的整个过程。它构成了企业价值链的基础活动,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据统计:我国目前工业品流通占商品价格的50%一60%,零售商的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20%以上,流通费用支出占GDP的20%,而发达国家仅为5%。当前,低成本所支持的低价格依然是我国企业开展竞争的主要手段,然而生产环节的物质、劳动消耗的节约潜力已很有限,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则有较大空间。物流对企业而言,是继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完善的物流将起到减少人力,减少企业内部运作环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

7、力的作用。第三方物流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买卖,而是为顾客提供以合同约束、以联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们。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和谈判等。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物流己不再作为工商企业直接管理的活动,常从外部物流专业公司中采购物流服务。据美国某机构对美国制造业500家企业的调查,2002年,6%5的企业将国内物流业务交给了外部的第三方物流承担,如果加上国际物流业务的外包,则77%的企业实施了物流外包,且外包期限一般不低于5年门。在欧洲,目前使用第三

8、方物流的比例也高达7%6;在日本,第三方物流在整个市场中的比重则达到了8%0。物流外协(OutSuorcing)已成为各国家企业物流管理的主流模式。然而,在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2003年的调查统计,生产企业的原材料物流交由第三方物流承担的比例仅为22%,成品销售物流中,全部交由第三方物流的仅占17%。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正是基于这种业务外包的趋势而产生的,一般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为第三方物流需求企业提供所需要的部分或全部的的物流服务。大量的实践证明,高效的第三方物流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企业内外资源的配置,从而增强物流需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且随着经济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

9、需求企业出于战略发展及利益需求的驱动,对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及其业务范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以上分析,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这些作用,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实力而决定的,在物流需求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合作的实际过程中,尤其是当企业选择物流服务商时,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服务水平、实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很难有一个有准确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有可能造成双方期望过高或消极看待的现象出现,从而给第三方物流供需双方的合作造成障碍。所以能否构造有效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模型,选择合适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成为

10、企业物流业务外包成败的关。通过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进行优选,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以达到以下目的:(1)构建高效的供应链体系。(2)较少企业自身物流投入或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3)降低企业物流操作成本、存储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和资金回笼率。(4)提高资金利用率,较高的资本回报率。(5)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了,规避供应链风险。(6)为顾客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7)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并有利于新产品的适时推出。第一章 第三方物流概述第一节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概述(一)第三方物流的概念 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

11、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Contract logistics)。我国物流术语对第三方物流所下的定义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其具体内容如下: (1)第一方物流是由卖方、生产者或供应方组织的物流,这些组织的核心业务是生产和供应商品,为了自身生产和销售业务需要而进行物流自身网络及设施设备的投资、经营与管理。 (2)第二方物流是由买方、销售者组织的物流,这些组织的核心业务是采购并销售商品,为了销售业务需要投资建设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设备,并进行具体的物流业务运作

12、组织和管理。(3)第三方物流则是专业的物流组织进行的物流,其中的“第三方”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服务提供者,即物流企业,是独立于第一、第二方之外的组织,具有比这二者明显的资源优势,是能够承担物流业务、组织物流运作的主体。(二)本研究中对“第三方物流”的界定 本文写作根据我国2001年公布的国标物流术语中对“第三方物流”的定义,来界定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根据这个定义,一个企业,不管是从事物流某一环节的功能活动还是提供几个环节或是综合性的物流服务,都可以视为物流企业,如传统的仓储、运输、流通加工、货代等从事单一物流活动的企业都是物流市场服务的提供者,都应算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

13、一类。但从第三方物流的特征来看,又显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都与第三方物流的要求不符,不是严格意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最多只能算是第三方仓储、第三方运输、第三方货代等类物流企业。但从发展方向来看,它们己具备了一些发展成为第三方物流的条件,如网点设施、专业人才和技能、渠道关系等,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转型是其必由之路,而且很多传统储运企业己经开始了转型的实践。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一)国内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的

14、发展进程。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的特征有: 第一,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根据有关

15、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第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的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并存。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这些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

16、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大约是14.1万平方米,平均自有仓储面积8.2万平方米,租用的仓储面积是5.9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的4.9倍、3.4倍和12.3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包明显不足。内资企业的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台,装载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3.7倍和1.5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面的理念和实际运作差距。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第三,行

17、业集中度较低。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18000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在行业中可能都感觉到这种竞争压力。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二)国外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作为物流业的新兴领域,第三方物流在国外的物流市场上已占据了

18、相当可观的份量,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日本约为80%;同时,欧州有24%、美国有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已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欧洲62%、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再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美国IDC公司进行的一项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服务研究表明:全球物流业务外包将平均每年增长17%。在美国,通过第三方物流进行业务的重组,物流成本从1980年占GDP的17.2%下降到了1997年的10.5%,再到2004年的7.5%。实践证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营运成本和效率,远远优于企业自营物流。它可以帮助企业精干主业,减少库存,降低

19、成本,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因而,作为后发物流产业和物流市场大国,应树立新观念,立足于高起点,力争实现我国物流业跨越式发展。虽然第三方物流从提出到目前仅经历了短短20年不到的时间,但却经历了一个持续的高速发展历程。虽然美国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但其最初的发源地却在欧洲,因此欧洲企业接受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业仍然被认为尚处于发展期;在欧渊,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漉市场尚有待于发展走向成熟。目前全美有几百家第三方物流企业,按其业务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资产型,主要是以运输业者和仓库业者为母体的企业;另一类是无资产型,以货代和咨询公司为主,总体来说,资产型企业较多。欧洲的第三

20、方物流企业,以汽车制造厂和家电生产厂为主要顾客,以制造业为中心而进行第三方物流服务。据Northetem University的2001年度第三方物流调查显示,英国最大的生产性公司中约有74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提供的服务,这一比例是lO年前的两倍多。同时,受访的CEO们还表示,尽管全球经济正面临困境,他们仍将会把更多的物流业务外包,在未来三年内,其外包给第三方物流预算将在3年中从25增加到34。调查显示,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顾客满意度较高,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67的企业表示他们对第三方物流在降低成本方面表示“非常满意”或者“满意”,有90的企业表示在整体工作关系上“非常满意”或者“满意。但在这些

21、乐观数据的背后也有些问题存在,据另一项由Georgia Institute ofTechnology进行的调查显示,在1996年到2000年间。有82-90的受访者对物流业务外包效果表示“极成功“或者“成功”,但在2001年度,这一数据却骤降至54,主要是“极成功”的比例下降过快,虽然有研究者指出这可能是由于受访者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期望在提高,但仍然说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在某些方面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欧洲的第三方物流启动较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就开始运作,但直到九十年代开始才大规模地扩展业务。目前欧洲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收入占物流总收人的比重达24以上。欧洲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大

22、致可分为四种:一类是从事大范围服务领域的大型物流企业,其中有一些是欧洲本土的大型公司,也有美国在欧洲的大型公司的分支机构,比如UPS;第二类是从事传统物流的公司,其业务起源于欧洲各国海关间复杂的报关等手续。但目前很多公司都被合并或离开了该行业;第三类公司是新兴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如德国汉堡的主要集装箱经营者欧罗凯公司等;第四类是大型国有机构的第三方物流,比如国家铁路公司和港务局等阁。第二章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概述第一节 第三方物流服务上的重要性与不确定性伴随第三方物流产业、相关管理理论及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第三方物流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即物流服务商的选择与相关绩效评估问题,带有了新的

23、内容。与传统的观念相比,需求企业与物流服务商不再是单纯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而是共享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合作者关系。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的成功与否对需求企业的竞争力高低起到了重要作用,也直接影响到了需求企业的未来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商的选择已不再是单纯的考察价格和成本,而服务质量、服务时间、信息技术水平、物流设备、企业规模、未来发展潜力等因素都被加入了考察的范围。这就要求对物流服务商的选择更加复杂和重要。物流服务上的选择也影响到企业发展核心竞争优势,选择合适的物流服务商可以帮助需求企业减少相关成本,以使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但是,在物流服务商的选择过程中,

24、物流服务企业与需求企业存在明显的信息对称问题。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亦纷纷进入物流业,使供需求企业可选择的物流服务商也越来越多,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变得愈来愈多。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选择的不确定性使物流服务商的选择也具有不确定性。同时,物流服务商选择的依据指标也越来越多,如服务质量的还坏、服务时间的及时与否、服务的成本大小都带有模糊性,难以量化和细化,也增加了不确定性。如何消除这些不确定因素对服务商选择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成为企业物流管理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选择一个合适的物流服务伙伴可以大大减少合作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机会成本、减少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升企业的

25、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未来的良好发展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当前国内外针对物流服务商选择的文献资料不多,主要是从广义上的综合功能服务商选择进行的相关研究,而物流服务商从本质上来讲属于综合功能服务商,因此,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服务商选择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为物流服务商的选择研究提供借鉴。主要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分别对现有指标体系和现行评价方法进行综述。2.1物流服务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对服务商进行评价选择的指标是进行评价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建立全面、科学的服务商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得到有效、合理的结果。本文首先从广义上的综合服务商的评价指标入手,进行物流服务商指标研究现状的分析。于评

26、价指标体系评价的研究,最开始可以追溯到1966年Dickson的工作,他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美国的职业采购人员进行调研,通过分析后提出影响供应商选择决策的23项评价指标,并按照它们的重要性对它们进行了排序。他最后认为服务质量是影响选择结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提供价格、准时送货与金融地位等7个因素被看成为“相当重要”的行列,其他则属于重要或不太重要的范畴。Weber于 1991年总结并扩展了Dickson的研究结果,他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在文献统计分析基础上的,结论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分别为影响作用服务价格、准时送货率和服务质量。其结果见表 1.1weber对服务商的评价指标排序结果。而这个时期的

27、研究都是把供应商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的,直到1997年才有了专门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研究关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评价与选择的研究,国内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研究总结了国外的先进理论,再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评价与选择模型。具体成果如下:1998年,对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和20几家汽车零部件服务商的调查,堪述勇、陈荣秋提出不能仅仅依据服务价格决定评价服务商的好坏,应同时考虑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服务准时性、批量柔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周涛、程钧漠(2003)等通过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技术水平、企业组织协调能力、企业管理水平等四个方面,

28、构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同年,马雪芬等从物流服务商的发展潜力、物流技术、设备状况以及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四个方面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进行全面评价,即通过层次化、合理化的划分原则,将评价物流服务商的多种考虑因素分为若干层次,使整个系统成为全面的综合层次体。马红艳等人使用全方位绩效的方式把评价物流服务商的指标定为客户满意率、企业利润状况和企业发展潜力等。王瑛(2004)等使用巧个分类指标,每个分类指标分为五个等级,组成评价系统,重新构建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的决策模型,通过确定服务商的绩效水平来评价它们的等级。王玲、周京华(2005)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设计并测评服务商的客户满意度指

29、标体系。孙瑛(2006)建立了第三方物流运作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该指标体系的出发点主要是物流设备使用效率、服务质量效率、投入产出效率和市场竞争效率,所得到的结论具有一定实际意义。蔡临宁(2007)等通过整理和分析前人对服务商选择和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工作,建立了物流供应商选择和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体系包括包括服务质量、服务能力、财务状况、客户满意率和信息技术水平等。第三章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流程与原则企业在选用第三方物流前,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是否有必要选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在确定需要物流外包后,还要依据一定的流程、遵循一定的原则、考虑必要的因素,来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为选择适

30、当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奠定科学的基础。本章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建立了一套通用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2.1企业物流模式的确定企业在运作物流活动时,可有三种选择,自营物流、协作物流或第三方物流。首先应从整体上综合考虑一下企业对物流活动控制的需要程度、自营物流的优势以及利用第三方物流的风险。除了要考虑上述的整体因素外,还要对企业的生产运作流程、物流能力、资金、成本和效率等内容进行考虑。首先建立企业的流程图,从中分析企业的物流能力是否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所谓核心能力也称为核心专长或核心竞争力,用来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并扩大优势的决定性力量。如果物流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的话,企业应该选择自营物流:否则,就

31、将企业的物流业务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并分析这些物流业务是否有战略意义。如果企业的物流功能具有战略意义,应考虑企业能否获取领先地位;如果企业能够获得领先地位,则选择自营物流;否则,选择第三方物流。如果企业的物流功能不具有战略意义,企业则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判断,企业是否有资金购置、使用物流设备,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应考虑第三方物流;如果有这方面的能力,则需要考虑企业自营物流的成本是否具有竞争力。如果有竞争力则企业应选择自营物流,否则应考虑第三方物流。完成了物流服务商决策的选择之后,如果企业确定要采取第三方物流,则进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评价选择工作,挑选具体的物流服务商。上述的决策过程中,企业选择物流

32、服务商的方式主要依靠在各个物流环节上企业是否有这方面功能的设施、资金,以及成本是否具有竞争力。此外,效率因素作为企业物流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必须加以考虑。对于那些质量保障很重要的物资的运送,如鲜活产品的运送,企业不单单要考虑运送过程中的成本,而且要考虑产品是否能够及时地送达目的地,送到目的地的产品是否依然保持应有的品质。但应该注意的是,效率和成本之间具有互斥性,为了获得更快地运送速度,更稳定地运送质量,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这种互斥性导致了选择流程中选择依据的优先顺序难以排定,需要对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依据的优先顺序可以相应进行调整。此外,上面的选择痔两种物流服务方式视为竞争的

33、两类供应商。事实上,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二者可以优势互补,共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雨无论是企业部分物流外包,还是全部物流外包,企业都需要采用科学的评价选择方法来进行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综合评价。2.2选择流程对于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美国企业采取的比较流行的方法是RFP选择法。这种方法,企业首先要设定好自己的RFP(RequestForProposal,目标说明书),然后辅之以详细的调查和评价,最终确定第三方物流的人选。一般程序如下:1.企业聘请物流专家。2.收集信息。3.协助企业制作RFP。4.企业寄RFI(RequestForInformation)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5.第三

34、方物流服务商回复企业的RFI。6.企业根据RF工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进行初次评审,缩小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范围。7.向感兴趣的物流服务商发出RFP(RequestFOrPorgrma)e8.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成立小组评估该RFP9.投标后,成立多功能小组10.多功能小组分组研究RFP11.小组制作出RFPQ/回函12.第三方物流服务应商向企业发回RFP/Q回函 13.企业确定最后的合作伙伴2.3选择原则企业一旦决定选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就将面临如何在众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中做出选择以适应和满足自身需求的问题,在选择过程中企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互惠性原则。选择评价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必须本着互惠的原

35、则,真诚往来、互惠交易,共同分享业绩,以满足最终顾客需求,这样才能建立起融治的合作关系。(2)经济性原则。评价过程中,成本是第三方物流需求企业必然考虑的因素之一。选用该服务能否带来成本上的节约是决定需求企业是否利用该服务的决定力量之一。(3)安全性原则。物流活动具有跨行业、跨区域的特点。第三方物流必须保障运行过程安全可靠的实力与能力,需求企业才会相信其有能力切实提供各种有效服务。(4)及时性原则。随着顾客需求节奏日益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立足于对需求求响应速度的竞争上,谁能够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谁就会牢牢吸引顾客的眼球”。(5)准确性原则。企业需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必须能够将合适的产品或服务,

36、按照合适的状态与包装,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成本费用,在合适的时间送到台适用户的合适的地方,即“7R”的管理目标。(6)适应性原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有着不同的类型,有的提供专项服务,有的提供综合服务,企业应参照自身产品特点,结合所需物流服务内容,选择合适的物流供应商为其提供适应的服务。企业一旦决定选用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就将面临如何在众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中做出选择以适应和满足自身需求的问题,在选择过程中企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互惠性原则。选择评价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必须本着互惠的原则,真诚往来、互惠交易,共同分享业绩,以满足最终顾客需求,这样才能建立起融治的合作关系。(2)经济性原则。评价过程中

37、,成本是第三方物流需求企业必然考虑的因素之一。选用该服务能否带来成本上的节约是决定需求企业是否利用该服务的决定力量之一。(3)安全性原则。物流活动具有跨行业、跨区域的特点。第三方物流必须保障运行过程安全可靠的实力与能力,需求企业才会相信其有能力切实提供各种有效服务。(4)及时性原则。随着顾客需求节奏日益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立足于对需求求响应速度的竞争上,谁能够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谁就会牢牢吸引顾客的眼球”。(5)准确性原则。企业需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必须能够将合适的产品或服务,按照合适的状态与包装,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成本费用,在合适的时间送到台适用户的合适的地方,即“7R”的管理目标。(6

38、)适应性原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有着不同的类型,有的提供专项服务,有的提供综合服务,企业应参照自身产品特点,结合所需物流服务内容,选择合适的物流供应商为其提供适应的服务。第四章 第三方物流服务上选择评价 在全球化大市场竞争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最杰出者,必须联合行业中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密切的行业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力。 随着竞争的加剧,物流在供应链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物流操作的技术性也越来越强,一些大公司纷纷开始将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剥离出去。中国仓储协会提供的一项调查显

39、示,中国有45.3%的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专业化物流市场的前景将会一片大好。 因此企业物流外包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而企业物流外包的选择对象往往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随着社会物流环境的改善,可以预见,第三方物流将日趋成熟,应运而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目逐渐增多。需要第三方物流服务,认识到物流外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生产企业的加大,对于物流需求的生产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如何从大量的第三方市场上选择合适、满意的提供商,如何对第三方的物流服务水平及质量做出合理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关系到生产经营得失、成败的两个重要问题。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供应商的选择有赖于对供应商的全面评价,而评价的核心环节

40、就是建立一套评价供应商的指标体系。W七ber在建立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时,考虑了23个因素,涉及质量、配送、价格和态度等。钱碧波等在进行敏捷虚拟企业的供应商选择时,选择时间、质量;成本、服务、机遇实现能力、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进性、创新能力、后勤、环境、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文化共十个因素作为进行评价的关键决策因素1301。本研究为了有效地评价、选择供应商,在文献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设计出一套评价供应商的指标体系,以多指标、多角度来评价、选择供应商。指标体系如下: (l)供应商的价格及成本评价。这里主要考察供应商的价格水平、付款条件、成本、降低成本的努力。 (2)供应商的业务及

41、生产能力评价。包括供应商适应市场和制造商要求的能力、合作服务和支持、企业信誉、企业的发展前景、设备状况、生产状况、生产能力。 (3)质量评价。包括以往供应的质量、质量体系、对质量重要性的认知、发生质量问题时的反应和处理速度。 (4)后勤评价。主要是交货方面的评价,包括按时交货的能力和交货的灵活性。 (5)技术能力评价。包括供应商的技术和设计能力、对研发部门的重视程度和对研发部门的投人程度。第二节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1 选择评价方法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服务商选择评价方法开展了很多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文献。总体来说,服务商的选择评价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成本法、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模糊规划

42、、多目标规划法、各种智能方法和实践方法,根据其应用环境将这些方法归纳总结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 选择服务商过程的定性方法主要有: 1直观判断法 直观判断法67j是根据征询和调查所得的资料并结合人的分析判断,对服务商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倾听和采纳有经验的采购人员的意见,或者直接由采购人员凭经验做出判断。这种方法比较直观,简单易行,但是主观性太强,选择的结果科学性较差,不适于选择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常用于产品的非主要原材料服务商的选择。 2招标法 当原材订购数量大、服务商竞争激烈时,可采用招标法来选择适当的服务商。方法是先由企业提出招标条件,各服务商进行竞标,然后由企业判断,与提

43、出最有利条件的服务商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招标的方法,企业可以更大范围地得到满足条件又便宜适用的原材料,但招标的方法持续时间长,对时间要求紧的原材料服务商的选择并不适用,更重要的是,现代的服务链管理思想强调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与双方共赢,原材料成本的降低往往以破坏企业合作关系,影响产品质量为代价。因此,这种方法不适宜进行服务链上合作伙伴的选择。 3协商法企业首先从多个服务方中选择出服务条件较为有利的几个,然后同他们分别进行协商,在确定合适的服务商,这就是协商选择法。协商法由于供需双方能够充分协商,与招标法相比,在物资的质量、交货时间和售后服务上更有保证,但企业的代价是可能使自己的不到更合理、有利的原

44、材料价格和更有利的服务来源。这种方法适用于采购时间紧迫、投标单位少、竞争程度小、订购物资规格和技术条件复杂时的情况。定性方法虽然全面,但是其主观性太强,远远没有定量方法准确、可靠,更谈不上科学决策对采购过程进行优化了定量方法主要有: 1线性权重发 线性权重发 (Linearweightingmode1s)是一种广泛用于解决单资源问题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给每一个指标分配一个权重,权重越大表明其越重要。服务商的积分为该服务商各项准则的得分与其权重乘积之和,积分最高者为最佳服务商。 2成本法成本法(T。 talCOStApproacheS)是用来解决但项目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基本思想使对能够满足

45、要求的服务商,通过计算其采购成本包括销售价格、采购费用、运输费用等各项费用的总和。通过对各个不同服务商的采购成本的比较,选择成本较低的服务商的一种方法。另外,成本法要求在制定采购决策之前必须详尽收集服务商的信息及各种成本数据,信息量和计算复杂度大,对于那些没有服务商详细信息的服务商选择问题,此方法难以奏效。 3多目标数学规划法多目标数学规划法。多目标数学规划的基本方法是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将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目标规划问题,在各自目标权重非负的情况下,所转化的单目标优化问题的最优解是原多目标优化问题的非劣解。由于现实中服务商选择评价问题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特别是对于战略性服务商的选择,往往

46、要考虑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非定量指标,这些指标无法用精确的数学模型来描述,而数学规划模型局限于定量的评价指标。同时,其求解过程也过于复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障碍。 4数据包络分析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系统分析法,它假设评价中有n个决策单元(DMU),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种类型输入,S种类型输出。一些学者提出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来评价已经选择的服务商,在进行服务商选择时,为了把已确定的选择准则转化为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形式,首先需要将它们划分为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然后建立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计算各个候选服务商的相对效率,再根据计算结

47、果,选择适当的服务商。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的缺点是通过对权重精细的选择,是一个在少数指标上有优势,而在多数指标上有劣势的服务商成为相对有效的服务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服务商选择方法有很多研究。针对本文物流服务商的选择,这是一个多属性的问题,有一些定量指标,很多学者应用数学规划法、成本法和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来处理这个问题。根据上面的分析,可靠性数学引论方法比较成熟,可以很好的分析问题2.供应链可靠性概念的发展 目前,对于服务链可靠性还没有一个大多数人认可的统一的权威性定义。很多学者和企业领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服务链可靠性做出了不同的定义。Roger教授认为,服务链的可靠性,该指标反映了服务链是企业履行承诺的能力。例如,煤炭物流管理就是要度量其能否正确地满足顾客的订货。s.ySohn等认为,服务链的可靠性就是顾客要求的产品质量可靠性。FedExFrei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