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浇箱梁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946190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箱梁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现浇箱梁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现浇箱梁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现浇箱梁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现浇箱梁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目 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编制依据11.1 编制说明11.2 编制依据1第二章 治理目标2第三章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组织机构及职责33.1 组织机构33.2 岗位职责33.3 实施步骤及阶段3第四章 治理范围和重点54.1 治理范围54.2 治理重点及防治5第五章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75.1 原材料导致混凝土质量缺陷防治措施75.2 钢筋施工防治措施75.3 混凝土施工75.4 混凝土养护的要求85.5 蜂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85.6 孔洞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95.7 露筋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105.8 缝隙、夹层 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115.9 缺棱掉角产

2、生原因及防治措施115.10 表面不平整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125.11 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125.1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13一、编制依据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F80/12004);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4、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试行);5、广乐高速公路施工作业标准化手册;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7、乐昌至广州高速公路坪石至樟市段T10合同段完善施工图设计; 8、乐广高速T10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9、项目部对施工现场的实际勘察、调查资料;10、

3、我单位积累的施工工法以及从事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二、工程概况本合同段马渡互通特大桥(ZK95+310.15/YK95+452.71)全桥共36联,左幅19联、右幅17联,上部结构有现浇和预制两种结构型式,其中主线与匝道桥接口渐变段共6联上部结构设计为现浇箱梁,为左幅第十、十五、十九联和右幅第七、十、十五联,其余均为预制箱梁。另外,互通中AH共8条匝道,上部结构均全部采用现浇箱梁结构型式。预应力砼现浇箱梁采用C50砼,钢筋砼现浇箱梁采用C40砼。箱梁主要结构尺寸:主线等宽段采用单箱三室,变宽段有单箱四、五、六室三种,梁高1.4m。等宽段箱顶板全宽17m,翼缘板悬臂长度2.5m,底板宽12m,悬臂

4、端部厚0.15m,根部厚0.45m,顶板厚0.23m,底板厚0.20m,腹板厚0.5m,端横梁宽1.2m,中横梁宽1.61.8m。匝道桥有单箱一室、单箱二室两种,梁高1.4m。箱顶板全宽10.5212.4m,翼缘板悬臂长度2.5m,底板宽5.57.4m,悬臂端部厚0.15m,根部厚0.45m,顶板厚0.25m,底板厚0.22m,腹板厚0.4m,端横梁宽1.2m,中横梁宽1.6m。现浇箱梁设计参数如下表2-1所示。表2-1本合同段马渡互通桥现浇箱梁数量一览表桥梁名称现浇箱梁联数现浇段全长孔数及孔径梁底距地面高度备注主线左幅左幅左幅326013206.917.5m3726.2m3主线右幅32401

5、2207.718.6m3402.6m3A匝道10614.91023.5+320+1421+22.97.614.3m4176.9m3B匝道322011208.513.6m1030.6m3C匝道5402.8620+21+17+1220.46.112.4m2731.5m3D匝道1号桥1603207.413.1m281.8m3D匝道2号桥21407207.413.1m676.2m3E匝道7592.81320.7+820+523+21.2+27.58.612m3512.3m3591.7m3F匝道2131322+221+236.58.5m652.7m3G匝道32701222.57.115m1642.6m3

6、H匝道434017209.917.1m1590.4m3合计4324015.5m3三、安全目标3.1安全总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火灾事故;控制和减少一般责任事故。3.2安全分目标3.2.1重大生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为零;3.2.2死亡率为零;3.2.3重伤率为0.45;3.2.4轻伤率为6;3.2.5经济损失0.3万元;四安全工作准备 4.1尊重设计、遵守规范,认真做好安全组织施工人员,首先必须认真熟悉工程图纸,按设计要求规范为原则。认真仔细组织编制安全生产施工组织设计,做

7、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提供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安全生产施工组织编制必须与施工速度同步进行,落实好各项安全生产班组,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各工程所需人数,所需安全设施、机械设备,确保安全生产及工程顺利进行。 4.2合理安排,保证安全投入,统一调配合理安排施工机具的进场,安全所需设施,劳动力的统计,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进行统计,提前做好安全设施到位的准备。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结合工程特点,合理调度,周转安全设施、机械设计及工具配置工作。 4.3分区作业根据实际需要,在建筑物附近搭设临时设施,如临时厕所、钢筋加工棚等。同时实行三区分离,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隔离。 4.4加大安全巡查力度,加强机械设备维

8、修保养在每道工序施工前,必须对所有用于施工的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修、保养,确保各种机械设备运转状况良好。用于施工的各种计量器具必须经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标定和校正,保证其精度。脚手架、安全网等安全设施必须全部到位,并保证牢固可靠。第二章 治理目标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本项目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满足设计使用年限和功能,多创亮点及优质工程。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2、加强原材料进场检测,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材料在本合同段内使用。3、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

9、达9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4、混凝土钢筋间距,钢筋及预应力管道位置定位准确、牢固;钢筋间距及拱架尺寸合格率达90%以上。5、加强工艺控制,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6、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超限裂缝、隧道衬砌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7、形成较为先进、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和工法,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应用。8、探索和总结混凝土通病治理较为成熟的经验,为混凝土质量控制提供有益的帮助。9、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提升项目品牌和质量影响力。第三章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组织机构及职责3.1 组织机构为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混凝土质量治理目标,我项

10、目部成立混凝土质量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工程部,联系电话:0751-6919006。组 长:郭卫社副组长:程晓明、牛紫龙组 员:张灵波、李代军、李成立、钟玉明、陈文、李安森、杨浩、李国振、各分部工区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质检工程师。3.2 岗位职责 3.2.1 组长:负责全面领导组织混凝土治理活动,决定重点混凝土质量治理的重大事项及各项奖罚事宜。向作业班组传达混凝土治理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及时反馈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有关决定和措施。 3.2.2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协助组长具体组织对现场混凝土专项检查;提出对检查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意见。向组长汇报有关检查情况

11、;组长不在期间,负责领导小组工作。 3.2.3 工程部部长:在组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编制专项治理计划,在组长的领导或安排下,负责具体质量检查工作,汇总检查情况,进行现场巡查,向组长、副组长汇报检查情况,处理组长、副组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3.2.4 试验室主任:负责混凝土的试验检测工作,对试验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3.2.5 质检工程师:负责混凝土质量检查工作,管理、监督、指导、检查现场施工人员的工作,巡查工地,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要求施工班组进行整改及处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配合组长及副组长工地检查工作。3.3 实施步骤及阶段 3.3.1 动员部署阶段:按照韶关管理处的统一部署,11月

12、1030日为动员宣传阶段,组织合同段内部学习,强调混凝土通病治理的目标和意义。 3.3.2 实施阶段:创建首件示范标段,按照隧道、桥梁、涵洞通道三类构造物确立合同段的混凝土施工样板创建点,做好实施方案及技术交底,选择经验丰富的班组试点,落实责任,细化阶段目标。3.3.3总结交流阶段:对样板点的施工工艺控制要点、质量通病治理的做法和质量改进措施,形成总结资料,在合同段内通过交底学习、现场观摩等形式在合同段内进行内部交流。通过管理处和总监办,参与管理处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合同段的交流学习提高活动。3.3.4 总结推广阶段:在总结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做法和经验推广,并最终形成成熟有效具有操作性、指导性的施工

13、总结。第四章 治理范围和重点4.1 治理范围 4.1.1 桥涵工程:马渡互通特大桥、乳源河大桥、江湾河大桥、西岸小桥及涵洞工程。 4.1.2 隧道工程:长基岭隧道及龙归隧道。 4.1.3 路基工程:混凝土挡土墙及混凝土构件。4.2 治理重点及防治 4.2.1管理通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原因:质量分工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防治措施: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对成员责任进行细分,并相互进行监督和指导。原因: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防治措施:按照标准化指南及现行施工标准对人员进行培训,试验检测操作进行监督。原因:对试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流于形式,检查验收不规范、不严格;工地试验室不规范;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等。防治

14、措施:对技术交底采用三级复核制,现场施工检查按照规范及规定要求进行检查,检查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质检工程检查、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工地试验室按照标准化施工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施工现场进行分队分班组进行管理,每班组设立一个负责人,并明确质量责职,对工程实体质量负主要责任,队长、质检工程师及质量治理小组每天每道工序进行检查和监督。 4.2.2 施工工艺通病及防治措施原因:原材料存放不规范,钢筋锈蚀,钢筋绑扎成型施工刚度不够。防治措施:对于原材料存放严格按照标准化施工指南要求进行支垫和覆盖,钢筋锈蚀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除锈处理,钢筋绑扎按照要求搭接长度进行,并进行检查,不合格品

15、必须进行重新加固绑扎,严禁不合格或未经检查验收和同意而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原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施工控制不严格,计量不准确。防治措施:对进场材料必须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混凝土配合比按照工程设计标号进行配比,配比过程中严格执行试验工程师和试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和指令,施工控制和计量分别设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督促,计量器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标定。原因: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差,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养护不规范。防治措施:二衬台车和桥梁梁片、墩柱、盖梁等模板严格执行准入制度,不合格模板禁止投入使用。混凝土现场施工严格按照混凝土浇筑工艺操作,振捣和养护设专人负责,并对该负责人实行专项奖罚制

16、度。原因:混凝土施工缝处理不规范,混凝土工艺要求不符合施工条件;使用自行制作的低标号垫块;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密实等。防治措施:施工缝按照设计要求留设,缝宽按照相关规定、规范施作,混凝土施工工艺按照施工条件拟制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保护层垫块购置高强度砂浆垫块,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强度指标控制梁片张拉时间,注浆工艺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现场设专人进行管理和指导监督。 4.2.3 实体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原因: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裂缝超限。防治措施:在混凝土施工之前,加强对砂石料、外加剂和水泥的检测力度,严禁不合格材料投入使用,拌和站拌合混凝土必须按照相关规定拌合,并及时对混凝土坍落度

17、检查,发现有混凝土质量问题及时纠正。原因:钢筋布设偏差超标,保护层厚度偏差大,合格率低。防治措施:钢筋施工加工和安装时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采取定尺下料和定型模具等措施,加强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安装中和工后检查,未达到合格率的要求及时整改。原因:蜂窝麻面及露筋,预埋件位置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型尺寸控制不严,外观粗糙等缺陷。防治措施:加强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配比、拌合和运输及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做好预埋件和构件质量和预埋位置的检查,检查无误后才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施工之前做好模板打磨涂油的检查,未检查合格不允许混凝土浇注施工,施工过程中做好混凝土振捣工作,对外观质量缺陷的修复严格按照监理工程师指令

18、施作,严禁擅自施作。第五章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5.1 原材料导致混凝土质量缺陷防治措施 5.1.1 原材料采用单独进行存放,散装水泥采用水泥罐存放,袋装水泥按照标准化施工指南要求修建房屋存放,并做好防潮等措施,砂石料、钢筋均设置雨棚,料场四周设置排水沟。 5.1.2 进场原材料必须经试验室检查合格后才投入使用,不得未检先使用或边检边使用。5.2 钢筋施工防治措施 5.2.1 钢筋原材料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中。 5.2.2 基础钢筋的绑扎一定要牢固,脱扣松扣数量一定要符合设计规范要求;钢筋绑扎前要先弹出钢筋位置线,确保钢筋位置准确。 5.2.3 施工中要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准确,若采用双排筋时要保

19、证上下两排筋的距离合规。 5.2.4 钢筋的接头位置及接头面积百分率要严格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5.2.5 钢筋的布放位置要准确,绑扎要牢固,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进行混凝土浇注。5.3 混凝土施工 5.3.1 混凝土搅拌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拌合,混凝土自吊斗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如超过2米时必须采取措施。 5.3.2 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如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门子洞(生口)。 5.3.3 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并行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3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

20、00mm。 5.3.4 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拨,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5.3.5 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5.3.6 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

21、题应立即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5.3.7 浇筑前应对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经检查合格。 5.3.8 钢筋保护层垫块要绑扎牢固后方可模板就位。如果使用木模板时应浇水使模板湿润,柱子模板的清扫口在清除杂物后再封闭,剪力墙根部松散混凝土已剔除干净。5.4 混凝土养护的要求 5.4.1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收浆后尽快养护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 5.4.2 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小于14天。在砼强度达到2.5Mpa之前,不得在其上踩或施工振动。柱、墙带模养护2天以上,拆模后,用棉布包住,浇水在棉布上养护,以确保立面结

22、构表面保持湿润状态。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湿润。 5.4.3 梁片养护采用土工布全部覆盖采用自动喷头喷淋养护。5.5 蜂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1)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

23、层混凝土。 (2)防治的措施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5.5.2 麻面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4、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1)产生的原因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防治的措施 模板去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并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

25、气泡为止。5.6 孔洞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1)产生的原因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混凝土内掉入机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防治的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

26、时检查清除干净。 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浇灌、捣实。5.7 露筋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1)产生的原因 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2)防治的措施

27、 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5.8 缝隙、夹层 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夹层

28、。 (1)产生的原因 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2)防治的措施 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 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

29、浆填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5.9 缺棱掉角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1)产生的原因 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2)防治措施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2以上强度;

30、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时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加强养护。5.10 表面不平整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1)产生的原因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2)防

31、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并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5.11 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 (1)产生的原因 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增大; 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

32、不匀; 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陈; 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 (2)防治措施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格才用;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期施工用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40以上方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上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仍不能满足要求,可

33、按实际强度校核结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5.12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控制措施 (1)产生的原因 原因是当垫块太小或漏放时,保护层太小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移位外露(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的表面),这会导使钢筋锈蚀,承载力和耐久性均会降低。保护层厚度过大时,容易在表面出现较大的收缩及温度裂缝,在受外力碰撞后容易破碎缺损,对结构耐久性也有不利影响。 (2)防治措施 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实行全程控制a、事前控制,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在施工前,应针对不同的工程部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确定正确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对不同的构件可采取不

34、同的措施,保证保护层的厚度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b、事中控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要素控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荷载的增加以及施工人员的连续作业,容易形成脚踏钢筋变形、模板松动、上部受力筋保护层变大等一系列问题。要做好保护层的事中控制,重点就要做到规范操作,特别是在浇筑与振捣过程中,更要重视规范操作。钢筋绑扎时位置一般没问题,但在浇捣时易因人踩和工器具重压而变形,导致支撑钢筋的支架被踩倒,混凝土上层钢筋弯曲变形或下沉,保护层的厚度得不到保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规范操作,并经常检查,出现问题应及时解决。c、事后控制,做好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验在混凝土初凝后不久,可采用局部钻孔检查及开剥的方法来

35、检查钢筋保护层,这个时候的费用较低且对下道工序没有影响。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位置测量一个点。对于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的验收,按照对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的规定,即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大于或等于80时,可再抽取相同数量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数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否则,检验不合格。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管理层认识,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能够严格按设计及规范进行施工。a、建立和健全严格的管理制度;b、各工序开工前,认真做好详

36、细的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舰渤操作、检查、验收;c、认真、及时地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坚持复验制度;d、加强对职工责任心的培养教育和对职工专业技术的培训;e、加强对现行规范存在问题的研究。 577100180309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6965771001803090013594 5780775799025155125771001803090012387 5771649826018180515771001803090012138 572131192158918326577100180309001

37、2359 5790368223610760535771001803090012356 5761352861437917425771001803090012355 57508786970469327917088100343355274 10122994432583337917088100343355275 10186673293883200817088100343356107 10158115250150052217088100343356108 10100018005987173217088100343354295 10107419414268701717088100343356184 10187866086962880217088100343356185 10177583117408667417088100343356109 10108601437357284617088100343356110 10115220721601491617088100343355237 10102704160570270917088100343355238 10122936486142541417088100343356169 10186220440263571817088100343354928 101760654089788804-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