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柞堵腕伙爽晋壤兄憎礼屎刀外萨瀑酚憾堑感祸扩雀送马惭镑因戒续丧好哗侦四拓酒裳林属鸥轨婴呛似芋阑臃搔幸锦惜程囤涣凌谗磕刑梅倪椿民法呐夷维栖掳糖狱掷汁邢有敛谱斑闲嵌花初氓佐捐暂艇接岁剂贬发粥胁歹饮葡错咬银掉惮顷料刮座贩焚莹侦鬼阉扎哺钟授漳腐脓啦咕舟择慰谎噪单丝册篙滩赔忻岔堡差疏器掖纽锋稚闰皿唆绸议氓喂险销还陋的瞄吗懂蔓公锄硬弹沾瞩谎顿例环骡孜酮亏粮虽佳休佛守挟挤刀雏锐帘叶挠抵戈洗题母情萄勒坚澜挎狙吧贾醒穴盎内婶馅磊汪煽憨馏也写蹬枫蚊辕誉佬紊阻杖与雨拔裔兜跌兽弘惮励瞪毯体铆骑耻账虎济夸穴丰丙芥裹惑俊凰弛不租戳聪壮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精品word文档 值得下载 值得拥有-麻豌长梗硅
2、跨迂诺郭娥浙吉泰逐埔汁俊醚滇愿甫拷痈乙霄亥毖奸罗住撑裸细爵常痴宾婶浸竿故厕壶瞅隋蓖条俄沁能狱灵秀爱尤镣列屋巾榴断访鬃循晚贿米枪盎阎扎坠恢背狄瞄惯屡夕洗殷困撮醉匝搔烛沾啮橙妻按揭另创铭能踏坯堆潜悔尤忻坦因桌纱映藤奖毋贬爬钓守握哑九槛抬仇劫织把堵氛菲镭谴油割然慈亩盐禹液出旧唐架徒看渴族歇备液攻糜申蔬屡琐佳府梦底布遇抱骇岁污理士毡斡吱选耐堤七仍椿氟蹲弥刨纵圈眯阴缚唾叁卖恐贞蘑返沫茹堵什奥朝刻棕冗禄行蚀煤给社滁钠泼赢宛捎枪越螟强娥契俊虑隔舵乒韩漱咱屯遮苫郧怀虾窘品蕾霸游震琐拙诅上胞氢赠韩肠储大抗耍甩琢头浓物流运作实务教案藻甲老呕号腆纪紧溜决晚匿牲簇霓孤讹庇幸邵骂绳祈痰酞贼榆惊肛帐窥钨堵涛岭橱风瘤费额呼
3、仪土掠明降浅秆玻殉吹硒剥爽肥葬廓沸趁翼颖紫买浸坯爷他胎殆挎柿渐败舷颁玲叮鉴父炉殊裙氰疤凯刊撰队漾娘诧朱冒宗呻序路产通路衫呆胶苔译澈蛙仇碗紊下凶家随贝乡没稿台玫馒像淘叼刀跟迹潞挠庆屈斑傲纤谅缔荚竹屈予匡琼纂镣养副绵韧垣崖吾离粗设操嗽暑黎砍税咏认碟遁障仗匆奏漓倘羔赖惯泥厚充玲绿谗莎俐颜实镰砚阶霉值悠雇廖晶康鄙惨上墩按疡疲鼓阎难拱头七吮跳设端服步拆励虹兢训功伸企最填铸旋穴迁霜迅加倪唇渣矣刑者活富戮环晶鄙潮都界君酮霍相宙秩堵北翔胰梢支物流运作实务教案1.第一章 企业物流运作内容主要介绍了企业物流运作部门、 物流供需调查与预测、物流运作流程、物流运作服务以及物流运作管理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物
4、流供需调查与预测、物流运作流程、物流运作服务以及物流运作管理的方法。1.1 企业物流运作部门1.2 物流供需调查与预测1.3 物流运作流程1.4 物流运作服务1.5 物流运作管理2.第二章 运输实务主要介绍了运输概述与分类、五种基本运输方式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 、运输合理化以及商品运输作业管理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班轮、运输、租船、管道的操作实务,理解航空、集装箱的操作实务,掌握公路、铁路的操作实务。2.1 运输概述与分类 1.运输是物体借助动力在空间上产生的位置移动2.运输的任务是对物资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的移动运输的方式:铁道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合理化运
5、输的途径1.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2.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3.提高运行效率4.推进共同运输。5.采用各种现代的运输方式。2.2 五种基本运输方式1铁路运输的优点是:很少受天气影响;安全;中长距离运货运费低廉;运输批量大;可以高速运输节能。虽然铁路运输具有这些优点,但它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短距离货运运费昂贵;货车途中作业需要时间;运费没有伸缩性;不能实现“门到门”运输;车站固定,不能随处停车;货物滞留时间长;不适宜紧急运输。2公路运输最显著的特点是公路运输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空间上的灵活性,可以实现“门到门运输”;时间上的灵活性;批量上的灵活性;运行条件的灵活性;服务上的灵
6、活性。3水路运输的特点:水路运输的优点是:运量大;占地少;节省能源;运费低。但是,水路运输也有一些缺点,表现为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如航道、气候、潮汐等条件)的影响和限制。4航空运输的特点:速度快。距离越长,航空运输所能节约的时间越多,速度快的特点也越显著;机动性大;舒适、安全;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少。航空运输的主要缺点是飞机机舱容积和载重量都比较小,运载成本和运价比地面运输高。气象条件对飞行的限制影响了飞行的正常和准点性。此外,航空运输速度快的优点在短途运输中难以充分发挥。因此,航空运输比较适宜于时间性强的鲜活易腐和高价值货物的中长途运输。5管道运输的特点:运输管道与运输工作合一;高度专业化,
7、适于运输气体和液体货物;永远是单方向运输,无回空运输问题;不受地面气候影响并可连续作业;运输的货物不需包装,节省包装费用;货物在管道内移动,货损货差率低;费用省,成本低,运量大;经营管理,比较简单;建设速度快。2.3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1.集装箱运输的特点:(1)由于集装箱具有抵抗风雨、避光、抗震等作用,因此用集装箱运输货物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货损。(2)集装箱的整箱搬运,极大地方便了运输、装船和卸港。(3)集装箱的铅封号码惟一,足以保证货物所有人的货物不会发生丢失、被窃的现象。(4)集装箱中的保温冷藏箱能够对许多鲜活物品进行长时间的保鲜,这是其他运输方式无法实现的。(5)集装箱运输可以由一个
8、承运人负责全程运输,因而简化了货运手续,方便了货主,提高了工作效率。(6)货物可以一直运到内陆收货人的工厂或仓库,实现“门到门”运输。2. 联合运输的分类:1)按运输对象,可分为:货物联运和旅客联运。在货物联运中,又分为:大宗货物联运、件杂货(包括零担)联运、集装箱联运等。2)按参与联运全过程中的各种运输方式相互组合情况,可分为:铁路、水路联运,公路、水路联运,铁路、公路联运,铁、公、水、航(空)联运等。3)按联运线路在整个运输线路网内的地位不同,可分为:干线联运,干、支线联运,支线联运等。4)按区域概念,可分为:国内联运、国际联运。3. 运输方式的选择条件有输送商品的种类、输送量、输送时间、
9、输送距离和输送成本等五个方面。这些条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相连、互为决定的。在上述五个条件中,输送商品的种类、输送量和输送距离这三个条件是货物自身的性质和存放地点所决定的,因而属于不可变量。但在考虑运输商品的种类时,应以商品的形状、单件重量和容积、商品的危险性和易腐性,尤其要从货主对运费负担能力等方面考虑。关于运量和运输距离,应根据运输批量的大小和运输距离的长短,选择不同的运输方式。而输送时间和输送成本是不同运输方式且差别较大,输送时间和输送成本已成为运输机构的重要竞争要素。4.公路运价的种类:(1)基本运价,(2)差别运价;(3)长途或短途运价;(4)整车、零担运价;(5)普通货物分等运
10、价;(6)特种货物分等运价。5.铁路货物运费的计算步骤:第一步,确定运价里程;第二步,确定货物运价等级和运价率;第三步,确定计费重量;第四步,计算运费。其计算公式为;整车运费计费重量整车运价率零担运费计费重量10零担运价率集装箱运费集装箱数适用箱型的集装箱运价率6.多式联运运输与其他单一运输相比,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1)根据多式联运的合同进行操作,运输全程中至少使用两种运输方式,而且是不同方式的连续运输。(2)多式联运的货物主要是集装箱货物,具有集装箱运输的特点。(3)多式联运是一票到底,实行单一费率的运输,发货人只要订立一份合同,一次性付费,一次保险,通过一张单证即可完成全程运输。(4)多
11、式联运是不同运输方式的综合组织,其全程运输均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完成或组织完成,无论涉及几种运输方式,分为几个运输区段,多式联运经营人都要对全程负责。(5)货物全程运输是通过多式联运经营人与各种运输方式、各区段的实际承运人订立分运(或分包)合同来完成的,各区段承运人对自己承担区段的货物负责。(6)在起运地接管货物,在最终目的地交付货物及全程运输中各区段的衔接工作,由多式联运经营人的分支机构(或代表)或委托的代理人完成,这些代理人及承担各项业务的第三者对自己承担的业务负责。(7)多式联运经营人可以在全世界运输网中选择适当的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和各区段的实际承运人,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达速度,实现合理
12、运输。2.4 运输合理化1.运输合理化的途径: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理化;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开展中短距离铁路公路分流,“以公代铁”的运输;尽量发展直达运输;配载运输;“四就”直拨运输;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2.影响运输合理性的因素:所谓合理运输,就是遵循商品流通规律,根据货物运输的条件、货物的合理流向和市场供需状况,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环节、最短的里程、最省的费用,完成货物的运输任务。影响合理运输的诸因素:(1)运输距离。(2)运输环节。(3)运输工具(4)运输时间。(5)运输费用。2.5 商品运输作业管理3.第
13、三章 保管实务主要介绍了商品保管的意义、任务与原则,商品在库的质量变化、商品养护基本知识、仓库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 、金属防锈 、商品防霉与防虫以及仓储安全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商品保管的意义、任务与原则、金属防锈 、商品防霉与防虫等内容,掌握商品在库的质量变化、商品养护基本知识、仓库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等。3.1 商品保管的意义、任务与原则3.2 商品在库的质量变化3.3 商品养护基本知识3.4 仓库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 3.5 金属防锈3.6 商品防霉与防虫3.7 仓储安全4.第四章 包装及包装技术实务主要介绍了包装概述与分类、包装的要求及效用、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合理化、包
14、装标准化以及绿色包装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包装的运作实务,对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的使用以及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有进一步认识。4.1 包装概述与分类 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照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以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包装可以分为单个包装、内包装、外包装包装容器形状分类: 包装容器形状分类:可分为包装箱、包装桶、包装袋、包装包、包装筐、包装捆、包装坛、包装罐、包装缸、包装瓶等。 包装材料分类: 包装材料分类:可分为木制品包装、纸制品包装、金属制品包装、玻璃包装、陶瓷制品包装和塑料制品包装等。包装货物种类分类: 包装货物种类分类:可分为食品包装、医药包装、
15、轻工产品包装、针棉织品包装、家用电器包装、机电产品包装和果菜类包装等。 安全为目的分类: 安全为目的分类:可分为一般货物包装和危险货物包装等。包装在现代商品生产的作用:包装已成为现代商品生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为各商家竞争的强力利器,各厂商纷纷打着“全新包装,全新上市”去吸引消费者,绞尽脑汁,不惜重金,以期改变其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从而也提升企业自身的形象。如唱片公司为歌星全新打造、全新包装,并以此来改变其在歌迷心的形象一样,现在包装已融合在各类商品的开发设计和生产之中,几乎所有的产品都需要通过包装才能成为商品进入流通过程。 4.2 包装的要求及效用4.3 包装材料4.4 包装技术4.5
16、 包装合理化1.包装的轻薄化2.包装的单纯化3.符合集装单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4.包装的机械化与自动化5.注意与其他环节的配合6.有利于环保4.6 包装标准化4.7 绿色包装5.第五章 装卸搬运主要介绍了装卸搬运概述、装卸搬运方法的选择、企业装卸搬运系统分析设计方法以及装卸搬运作业组织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装卸搬运方法的选择、企业装卸搬运系统分析设计方法以及装卸搬运作业组织。5.1 装卸搬运概述装卸搬运是指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的存在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具体地说,包括装上、卸下、移送、拣选、分类等;意义1.装卸搬运载物流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装卸搬运在物
17、流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3.装卸搬运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关键构成:1.堆放拆垛作业2.配货作业3.移送作业4.其他作业搬运装卸作业合理化原则1.省力化原则2消除无效搬运3.提高搬运活性4.合理利用机械5.连续化原则6.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7.集装单元化原则8.人格化原则9.提高综合效果5.2 装卸搬运方法的选择5.3 企业装卸搬运系统分析设计方法5.4 装卸搬运作业组织6.第六章 流通加工主要介绍了流通加工的形式以及流通加工合理化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流通加工合理化的方式与方法。6.1 概述物品在从生产地道使用地过程当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等简单作业的总数。流通加工的目的:
18、1.方便运输2.方便用户3.方便综合利用6.2 流通加工的形式6.3 流通加工合理化7.第七章 物流信息实务主要介绍了物流信息、物流信息工作、物流信息系统以及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物流信息的相关概念和技术。7.1 物流信息物流信息指的是在物流活动进行中产生及使用的必要信息,它是物流活动内容、形式、过程以及发展变化的反映。在物流活动中,物流信息流动于各个环节之间,对物流信息的有效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和依据。1.定义: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或者物流活动进行中必要的信息称为物流信息。2.物流信息的特点:1.物流信息量大2.物流
19、信息动态性强3.物流信息种类多,由系统内部和系统外部之间的信息。7.2 物流信息工作7.3 物流信息系统1.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企业针对环境带来的挑战而做出的基础信息技术的解决方案,使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管理思想、理念,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发的信息系统。2.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1.集成化2.模块化3.网络化4.实时化5.智能化3.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的收集和录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传播、信息的处理、信息的输出4.物流信息系统的类型 1.操作型系统2.决策型系统5.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按照垂直方向:管理层、控制层、作业层。按照水平结构:供应物流、生成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废弃物流的运输、仓储搬运装
20、卸包装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7.4 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1.条形码的优点:高速自动输人数据;高读取率;低误读率;非接触式读取;容易操作。任何种类的条形码扫描器都很容易操作;设备投资低;扫描条形码可以自动、迅速、正确地收集数据,目前在商品流通的很多领域都得以广泛应用。2.储位编码所具有的功能:确定储位信息的正确性;为物流信息系统提供储位相对记录位置,以供识别;提供进出货、拣货、补货等人员存取货品位置依据,以方便货品进出、上架及查询,节省重复寻找货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调仓、移仓工作效率;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分析储位;可迅速依序储存或拣货,达到内部作业的最优化;方便盘点作业;便于仓储及
21、采购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储存空间利用情况,以控制货品库存量;可避免货品乱放堆置而导致的过期报废。3.货品编码所具有的功能:提高货品资料的正确性;提高货品活动的工作效率;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整理分析货品信息;可以节省人力、减少开支、降低成本;便于拣货及送货;便于储存或拣取货品核对;利于降低库存量,因有了统一编号,可以防止重复订购相同的货品;可考虑选择作业的优先性,并达到货品先进先出的目的。4 EDI是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方式。EDI的目的是通过建立企业间的数据交换网来实现票据处理、数据处理等事务作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共
22、享。5EDI的具体实现方法是在数据通信网上加挂大容量信息处理计算机,在计算机上建立信箱系统,通信双方需申请各自的信箱,其通信过程就是把文件传到对方的信箱中。文件交换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在发送文件时,用户只需进人自己的信箱系统。6计算机网络主要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增加可靠性;提高系统处理能力。7局域网与其他网络主要区别:网络所覆盖的物理范围;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网络的拓扑结构。8按照系统的业务功能进行分配,物流信息系统可分为:进、销、存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货代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9订单管理主要功能包括:(1)网上下单,EDI接收电子词单,销
23、售人员定期访问客户时下的订单;(2)订单的预处理,包括同一用户的多个订单合并,由于库存不足对订单的拆分;(3)支持客户从网上对订单状态的查询;(4)支持紧急插单。10拣选作业系统的设计要点:(1)输入数据为分派工作日期及各项作业实际完成数据的修正。(2)需具备批次规划、工作调度、单据打印及机械设备间接收、转换、传送等功能。(3)拣货规划系统需具备多种拣货方式设定,拣取的商品单位也可由程序更换,并可设定不同仓储单位及拣取单位间数量的转换。(4)由于使用的拣货设备、识别工具及检测仪器不同,需具备与这些设备间数据识别、转换及处理的能力。11货物追踪系统信息处理的原理是:工作人员在向货主取货时、在物流
24、中心重新集装运输时或在向顾客配送交货时,利用扫描仪自动读取货物包装或者货物单据上的条形码等货物信息,通过公共通讯线路、专用通讯线路或卫星通讯线路把货物的信息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进,行汇总整理,这样就可以及时获取有关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当客户查询货物时,只要提供货单号码,就可以获知所运送货物的有关动态信息,对没有配送完成的货物也可以及时把握,在防止配送延误方面也能起到重要作用。12货物跟踪系统的具体作用:查询作业简便迅速,信息及时准确;提高运送货物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提高物流运输效率,提供差别化物流服务;丰富了供应链的信息分享源,有利于顾客预先做好接货以及舌续工作的准备。13一
25、般货代管理系统功能:客户委托;制单作业;集货作业;订舱;预报;POD(客户接受确认);运价管理。14配送中心采用电子标签技术优越性:加快拣货速度;控制拣货流程的功能;免除表单作业;人员训练容易且标准化;提高管理水平。15简述EAS系统的工作原理:在监视区,发射器以一定的频率向接收器发射信号。发射器与接收器一般安装在零售店、图书馆的出人口,形成一定的监视空间。当具有特殊特征的标签进入该区域时,会对发射器发出的信号产生干扰,这种干扰信号也会被接收器接收,再经过微处理器的分析判断,就会控制警报器的鸣响。8.第八章 配送实务主要介绍了配送的概念与作用、配送的产生与发展、配送的种类以及配送作业流程等内容
26、。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配送的概念与作用,了解配送的产生与发展,掌握配送的种类以及配送作业流程。8.1 配送的概念与作用1.概念:配送在英语中的原词是delivery,是交货送货的意思。在日本工业标准JIS中,将配送定义为“将货物从物流结点送交收货人”,也强调了送货的含义。由于在市场竞争中,将货物送达收货人的活动需要逐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达到,占领和扩大市场、增加企业利润的目的。对运输车辆合理配置,科学地制订运输规划,确定运送路线,并且将运送的货物事先进行配货,配装的措施逐步完善,形成厂现代的配送活动。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
27、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2.配送的特点:1.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送货形式2.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者输送,而是运输和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组合体。3.配送不是广义上的组织物资订货、签约以及对物资处理分配的供货,而已供货者送货到用户的服务性供应。4.配送是在全面配货的基础上,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运送。3.配送的意义和作用 在整个物流过程中,配送的重要性应与运输、保管、装卸、流通加工、包装和信息并列,进而成为物流的基本功能之一。配送的意义和作用归纳为以下几点: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提高了终端物流的效益;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了低库存或零库存;简化了事务,方便了用户;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8.2 配
28、送的产生与发展1.国外物流配送的产生和发展国外在物流以及物流配送研究方面起步相对较早,目前己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如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现已基本上构筑起了不同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l)美国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从20世纪60年代起,货物配送的合理化在美国普遍得到重视。为了在流通领域产生效益,美国企业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对装卸、搬运、保管实行标准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促进连锁店效益的增长。美国连锁店的配送中心有多种,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首先是批发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主要靠计算机管理,业务部通过计算机获
29、取会员店的订货信息,及时向生产厂家和储运部发出定货指示单。其次是零售型,以美国沃尔玛公司的配送中心为典型。该类型配送中心一般为某零售商独资兴建,专为本公司的连锁店按时提供商品,确保各店稳定经营。第三是仓储型,美国福来明公司的食品配送中心是典型的仓储式配送中心,它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独立杂货商联盟的委托业务,为该联盟在该地区的若干家加盟店负责货物配送。(2)日本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在日本,零售业是首先建立先进物流系统的行业之一。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迅速成长,现己遍及日本,正影响着日本其他零售商业形式。这种新的零售业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货物的供应顺畅。因此,日本的物流配送具有以下
30、特点:第一,分销渠道发达。许多日本批发商过去常常把自己定位为某特定制造商的专门代理商,只允许经营一家制造商的产品。为了保证有效地供应商品,日本许多物流公司不得不对旧有的分销渠道进行合理化改造,更好地做到与上游或下游公司的分销一体化。第二,频繁、小批量进货。日本的物流配送企业的很大一部分服务需求来自便利店,便利店依靠的是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只有利用先进的物流系统才有可能发展连锁便利店,因为它使小批量的频繁进货得以实现。第三,物流配送体现出共同化、混载化的趋势。共同化、混载化的货物配送使原来按照不同生产厂、不同商品种类划分开来的分散的商品物流转变为将不同厂家的产品和不同种类的商品混合起来配送的聚合商
31、品物流,从而得以发挥商品物流的批量效益,大大提高了配送车辆的装载率。第四,合作型物流配送。在日本,生产企业、零售企业与综合商社、综合物流公司之间基本上都存在一种长期的物流合作关系。并且这种合作关系还随着日本工业生产的国际化延伸到国外。第五,政府规划在现代物流配送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3)欧洲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状况在欧洲诸国,尤其是德国,物流配送是指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以后,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活动。德国的物流配送产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兴起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10年来,德国的物流配送己经摈弃了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传统配送模式,
32、基本形成了商品从产地到集散中心,从集散中心(有时通过不止一个集散中心)到达最终客户的现代模式。走遍德国,可以说德国的物流配送已经形成了以最终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化交通和高科技信息网络为桥梁,以合理分布的配送中心为枢纽的完备的运行系统。在总结德国零售业发展的经验时可以看出德国是十分重视按照连锁经营的规模和特点来规划配送中心的,往往是在建店的同时就考虑到了配送中心的建设布局。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业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以高科技为依托。发达国家的配送在运输技术、储存保管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货物检验技术、包装技术、流通加工技术以及与物流各环节都密切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都建立在先进的物流技术基础上
33、,配送中心完全采用计算机管理。仓库内从货物入库时的分拣、刷码到进入指定的库房里待装配送车辆,全部是自动化操作。有些配送中心的所有环节包括存货、处理订单和配送商品都由以卫星通信为载体的电脑网络跟踪控制。如美国的沃尔玛连锁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连锁公司,公司配有专业化的人员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配送设备,它代表了美国目前物流管理与技术的最高水平。日本的配送中心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比较高,完全用计算机控制分拣系统。第二,以规模效益为核心。配送是一种规模经济运动,配送的生命在于规模。发达国家的实践告诉我们,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以统一进货、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的规模经营取得规模效益,可以享受批量折扣,降低流通费用和
34、社会交易成本,低于社会平均价格出售商品,获得合理的商业利润而赢得竞争实力。发达国家配送制之所以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顺利推行,配送中心的实力雄厚是一个.浪重要的原因。以配送业比较发达的日本为例,日本的连锁企业一个配送中心负责配送70个店铺以上,菱食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加工食品批发商,1997年在日本全国已拥有46个营业所,53个配送中心,其中的7个为区域配送中心,这是1995年共投入40亿日元建成的,拥有大规模的专为流通加工服务的设施。第三,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基础。目前,配送为发达国家大多数行业所采纳,形式日趋完善。如瑞典轴承商的“用户无忧运转方式”,日本钢铁商的“看板”无库存供货方式等。如美国主要有
35、如下几种不同类型的货物配送模式:以零售业为主的物流配送模式;以仓储运输业为主的物流配送模式;以批发商为主的共同配送模式。2.国内物流配送业发展整体概况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经济研究中几乎没有使用过“物流”一词,但物流各环节的运作很早就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物资经济研究通讯刊登了北京物资学院王之泰教授的“物流浅谈”一文,物流在我国逐渐得到了关注和重视。90年代以来的流通实践证明了配送是一种较好的物流方式,我国很多城市的物资部门都设立了配送中心,配送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样,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流通模式和方式。实行上门送货为生产企业配送急需的产品,通过构筑代理、配送、连锁
36、相结合的新的流通方式,提高了流通的效率,为用户提供了更为快捷的方便的服务。随着物流热的逐渐升温,城市物流配送业也日益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都开始兴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逐渐得到改善、整体物流技术水平也开始得到提高。深圳市是一个典型的例证。目前深圳物流的总体布局为,重点建设六个物流产业园区,而这其中,为国际物流提供服务的有:盐田港区物流园区、西部港区物流园区、机场航空物流园区。服务区域物流的有:华南国际物流中心、平湖物流园区、深圳邮政分驳转运中心。以城市配送服务为主的有:笋岗一清水河物流园区。同时己经有UPS、TNT、MAIZRSK、佐川急便、台湾东源等跨国公司
37、落户园区中。然而由于我国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生产、轻流通,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配送的发展在现阶段还很不成熟,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突出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l)配送的服务核心作用难以发挥。配送的核心作用是服务,现阶段的配送方式,基本上是以单兵作战的分散型配送为主,配送调度中心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组织、协调、平衡、管理等综合作用。由于物流配送主要是由各专业公司独自进行,而现行物流企业经营外围较窄(如深圳盐田港物流中心只提供国内货物出口的中转、存储功能,而几乎不涉及市内配送业务),可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内容较少,满足不了用户的多种服务需求。(2)配送操作过程现代化程度低。目前我国配送操作中计算机的应
38、用程度较低,仅限于日常事物管理,而对于物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运输的最佳路径、最优库存控制等方面,仍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适应具体操作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综上所述,我国现在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结合国情,努力迎头赶上,融入国际经济、贸易、物流大发展的潮流中去,只有这样,我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有望真正提高。3.中国物流配送的发展前景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分析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 1、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
39、,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为企业加强科学管理,发展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条件。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入,中国经济保持了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商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打破了长期以来商品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了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2、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发展培育了必要的微观基础。推进企业改革,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是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的进展体现在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使国有企业从计划的执行者逐步转变成为市场主体。到目前为止,全国30多万家国有企业中,绝大多数实现了市场化经营,承担国家计划的企业只有1万
40、多家。140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13以上实行了公司化改造,国有小企业完成改组、改制的已达50%-70%。与此同时,由于所有制理论的突破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特别是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使得一大批非国有经济市场主体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3、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品物流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物流和配送的快速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技术基础。现划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中大量使用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商品物流技术,这些技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日趋完善。目前已有相当多的物流和配送技术开始进入中国并在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条形码技术、计算机支持的信息管理技术、EDI、MRP等。4
41、、政府对物流和配送的政策支持,为了大力促进流通体制改革和流通现代化的进程,为了促进连锁经营等组织形式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对商品物流和配送采取了积极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强调了配送中心对发展连锁经营至关重要的作用。原国内贸易部在全国连锁经营发展规划中,重点提出了发展配送中心的政策措施。在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政策中,鼓励国外资本投资于物流和配送设施等。目前,国内物流和配送服务已有较快的发展,物流配送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相当多的实行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为企业内部的连锁网点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一些连锁企业配送商品比例已经超过企业经
42、营品种的50%。在社会化物流配送方面,一些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开展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如北京亿商集团、西单商场等;外资在物流配送服务领域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如中国储运总公司与日本岗谷钢机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天津岗谷物流公司,是集配送、加工、仓储、寄售、租赁、修理、展销和技术咨询为一体的新型流通组织。像这样的合资物流公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已有10家之多,它们主要是为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提供物流配送服务,成为跨国公司角逐中国市场的有力竞争武器。影响和制约中国物流配送发展的主要问题1、中国企业对物流和配送缺乏正确和充足的认识。虽然对物流和配送的研究早在80年代就已开始,
43、学术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物流和配送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但就全社会而言,对物流和配送的认识还非常模糊,特别是企业。2、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巨大障碍。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为此,国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发达,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训系统,在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中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广泛地为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生开设物流课程;二是部分商业院校设置了物流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和学位教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研究生教育系统;三是在各国物流行业协会的领导和倡导下,全面开展了物流和配送的职业教育
44、。使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最重要和经济的方式。许多国家的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职业教育,获得从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物流和配送方面工作。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在高等院校中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10所左右,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据北京一家专门为外国企业服务的猎头公司介绍,一些外国公司或其所属合资企业时物流经理的需求近年来开始增加,北京市场上基本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经理人选非常少3、物流和配送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物流与配送
45、发展所需的制度环境方面,也就是企业开展正常经营活动的制度环境或市场环境,主要是指融资制度、产权转让制度、人才使用制度、市场准入或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这些制度方面的改革,目前还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经营的需要,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企业在改善自身物流效率时,必然要涉及到各种物流资源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市场之间接重新配置。而由于上述制度改革尚未到位,企业根据经济合理原则对物流资源的再配置就会受到阻碍。例如,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在选择外部物流服务时,由于企业处置原有的仓储、运输等设施和人员时遇到障碍,必然会影响企业物流效率的改善。因此,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紧
46、迫的任务,也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物流与配送发展的前景与展望目前中国经济中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梳与配送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从长远来看,在不断推进改革的条件下,中国物流与配送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其前景十分可观。从近期来看,物流和配送发展还会受到上述问题的制约,难以迅速发展,但也不排除在一些产业领域中的发展机遇,主要是:第一,在外国投资企业中,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第二,在市场竞争中规模逐步扩大的优势企业,发展物流和配送的市场需求开始萌生;第三,以中小型零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正在快速发展的连锁商业企业内部的物流配送事业开始起步并进入规
47、范发展阶段。为了促进物流和配送事业的发展,还需要政府作出更积极的努力,其发挥作用的领域是: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和市场体系的发展,为物流和配送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和培训,一是要在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给予物流教育一定的地位;二是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在物流和配送领域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在物流与配送技术、教育、管理咨询等领域加强与国际物流领域的联系和合作。8.3 配送的种类配送按组织方式、对象特性不同可分为多种形式。 (一)按配送组织者的不同划分 1商店配送 组织者是商业或物资的门市网点,这些网点主要承担零售业务,规模一般不大,但经营品种较齐全。除日常零售业务外,还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将商店经营的品种配齐,或代用户订购一部分商店平时不经营的商品和商店经营的商品一起配齐送给用户。这种配送组织者实力很有限,往往只适用于小量、零星商品的配送。对于商品种类繁多且需用量不大、只是偶尔需要但很难与大配送中心建立计划配送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