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文科技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大学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载体、以校园中的师生为主体所形成的社群文化,是由师生创造和传承的校园生活方式、环境以及由此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先导性特点决定了大学校园文化的优质性和先进性,因此,社会主义大学的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紧紧伴随大学的发展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对于加强和
2、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对于促进校园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总结学校30年的办学经验,结合学校现有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突出品位和个性,加强建设与管理,注重创造与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3、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把学校办成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省内一流的多科性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2、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是:(1)方向性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阵地。(2)以人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先,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重视全体教职工、学生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把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实践性原则。坚持重在建设,重在实践,大力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全面成才、学生参与性强、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和支持的校园文化活动。
4、(4)整体性原则。坚持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统筹兼顾,和谐发展,全员参与,持之以恒。(5)发展性原则。坚持与时俱进,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6)分类指导原则。按照学校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的要求,体现“学校搭台、引导,学生和二级单位唱戏”的工作思路,既整体规划、统一实施,又充分发挥各二级单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支持和指导二级单位创造性地开展富有特色的文化建设活动,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3、通过理想信念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公民道德教
5、育,使学生成长为具有高尚品德的社会主义公民。 4、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宗旨等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具有我校特色的大学精神逐渐形成并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普遍增强。5、通过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形成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和谐而又积极进取的优良校风。6、通过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打造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7、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使师生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协调发展。 8、形成一批在全国有一
6、定影响、省内一流、具有人文科技学院特色、体现湖湘文化特别是娄底文化精神的文化品牌。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精神文化建设9、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在学校传统、历史、地域、文化环境影响下,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培育并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标准、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校脉传承、发展的精神资源和无形资产。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办学思路、共同的价值观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内容。10、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念,培育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事业观,增强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将“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
7、作为全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将“追求理想、追求高尚、追求进步、追求卓越”作为全校师生的价值追求。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读校史、唱校歌、戴校徽、升校旗活动和学校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学习教育活动,强化爱老师、爱学生、爱学校的良好风气,让全体师生自觉关注学校发展,维护学校大局,珍爱学校声誉。11、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秉承三十年的办学传统,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思路:遵循面向、辐射全国、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强化特色、创造一流的基本思路,凸显教师教育优势、人文与科技融合的基本理念,继续朝多科性运演,继续朝教学型提升,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要加强对学校办学思路、办学理念的宣传教育,使其成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指南和
8、行为自觉。12、践行学校的校训。要倡导追求真善、追求精勤、追求和谐,要倡导敬业奉献、励学至用、人文和科学的精神,以之引领全体师生奋发向上,继往开来。13、传承优良的校风。校风是对学校传统的升华和提炼,是师生员工广泛认同的行为准则和学校继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学校建设发展的新时期,更应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弘扬优良校风,使之成为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规范。14、建设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完善和实施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完善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坚持干部“三联系”制度。坚持和实施“干部示范岗”、“共产党员示范岗”制度。深入持久地开展机关工作作风和后勤服务作风建设。结合党风
9、廉政宣传教育,弘扬廉政精神,培育和建设廉政文化。15、建设良好的教风。教风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是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建立完善和实施学术道德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继续推行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青年教育导师制,严格教师管理。坚持开展“师德标兵”、“十佳教师”、“我最敬重的老师”的评选以及“师德先进个人优秀事迹报告会”等活动。引导、帮助广大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品、师才、师艺,特别是引导、帮助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本科教学规律和特点,以高度的职业责任心,高质量地上好每一堂课。建立教师教风的评价机制,将教师教风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和奖惩的重要依据。16、建设良好的学风。完善和实施学生行为
10、守则,严格管理特别是课堂管理与考试管理,建立完善学生学术科研激励制度,设置学生学术科技活动扶持专项基金,提高学生勤奋学习和钻研学术的兴趣和能力。大力培育爱学、善学、苦学、终身学习之风。要引导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创新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效果,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二)制度文化建设17、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要体现现代大学意识和学校的校训精神。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从制度上确保学校重大决策的科学高效。不断完善党委会议事和校长办公会议事制度、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校务公开制度等规
11、章制度。18、坚持依法治校。遵照高等教育法的规定,依法治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自主办学、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和现代高校管理制度。全校师生员工自觉履行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19、完善民主管理与监督。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教代会和工会建设,凡属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关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都征求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坚持校务、系务公开制度,公开事关师生员工民主权利、切身利益的政策规定和办事程序。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团、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和专家教授在学校管理,特别是在教学和学术管理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充分发挥民主
12、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支持他们为学校建设发展献计献策,自觉接受他们的监督。(三)活动文化建设20、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坚持把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实行主题实践活动制度化、程序化。坚持开展“国旗下的演讲”、“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社区”创建及“学生主题班会”等常规性主题实践活动,常抓不懈;每年或半年开展一个特定的全校性的主题实践活动,按照政治形势和学校中心工作的需要,因时制宜地精心设计与组织寓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主题实践活动。21、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持开展每周的师生政治学习特别是学生的政治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实施
13、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改革方案,大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实施“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工程”、“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把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整合、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开好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加大人文、理工科学生交叉开设课程的力度。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开展“推优入党”和“三好学生”、“学生标兵”、“品学奖”、“勤学奖”等评比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新水平。22、办好各类重大礼仪活动。学校各种重大典礼、重要仪式和重要学术、文化、表彰、节庆活动,都应庄重、热烈、简朴、富有特色
14、。将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优秀师生表彰、大型学术研讨会、大型校庆、大型体育运动会开(闭)幕式,办成学校的经典文化品牌,激励师生珍视学校荣誉。23、推动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坚持办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大赛、电子大赛、数学建模竟赛、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艺术展演;引导和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建立每届一次的“毕业生优秀论文报告会”制度,着力培养学生较强的研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4、开展文体艺术活动。按照“大型活动层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系部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品牌活动班级化、普及化”的活动思路,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积极开展各类
15、特色鲜明、参与面广的大学生文化、体育、艺术活动。精心打造“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赛”、“迎新晚会”、“广播体操比赛”、“体育运动会”等院级品牌文化活动,大办举办“诗词吟诵”、“美文欣赏”、“电视散文”以及各类征文比赛活动,进一步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25、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坚持“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实践、基地化发展、制度化保障、社会化推进”的工作思路,每年组建社会实践小分队,落实社会实践“五个一”要求,逐年扩大社会实践规模,逐年增加社会实践次量,全面提升社会实施层次和水平,大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努力创造社会实践优秀成果。26、促进学生社团活动。在继续办好学生社团基础上,创办和建设学生话剧社
16、、学生管乐团、学生军乐团、学生舞蹈队、学生合唱团、学生国旗、校旗护卫队等社团文艺团队。建立校、系分层管理体系,本着“突出学术科技型、加强志愿服务型、优化文体艺术型、鼓励兴趣爱好型”的思路,调整学生社团布局结构,凝聚学生社团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认真落实每个社团“有一位指导老师、有一项特色活动、有一定经费保障”的学生社团“三个一”建设要求,培育一批优秀社团和精品社团活动。加强教工文艺业余骨干队伍建设,努力建设合唱团、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象棋队、围棋队、文学协会、书法摄影协会等一批高水平的文艺团队和精品团队活动。27、鼓励志愿者服务活动。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宗旨
17、,按照“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的志愿服务活动原则,鼓励在校大学生人人争做注册志愿者,保障每位注册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要认真指导各分会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28、注重对论坛、讲座、研讨会的宣传与管理。坚持办好“人文科技大讲坛”。开设“与人文对话”、“与科技对话”、“艺术与人生”、“创新与人生”等论坛。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学术讲座和省级以上的学术年会,开办“涟江(娄底)文化评论”。鼓励系部组织面向全校的高水平学术报告会。党委宣传部门、科技处及有关部门大力协调配合,精心做好服务与管理工作。(四)环境文化建设29、重视环境文化建设。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利用学校
18、区位优势和地理优势,挖掘集中交融于此的梅山文化、“湘军”文化等文化资源中的优秀成分,挖掘红色文化、溶洞文化,弘扬积极、敢为、致用的进取精神和爱国传统,建设独具特色的精品大学环境。30、美化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硬化、亮化校园,使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活动环境整洁、舒适、有序、和美,创建平安、和谐、秀美的校园环境,以良好的环境启迪人、感染人、塑造人。31、突出校园环境特色。整体规划和建设好“一体”(把整个校区作为一个整体来做建设规划)、“两区”(人文景观区、自然景观区)、“三带”(文科文化带、理科文化带、工科文化带)、“四特色”(湖湘文化特色、娄底文化特色、师范教育文化特色、人文与科
19、技相融合的创新文化特色),展现现代年轻大学的风采。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特定时期,重点做好主校区特别是新并入单位分校区的建设规划与布局,分校区与主校区建设质量与水平协调一致;保留部分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楼、园原貌;新建大礼堂、教工文娱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和校史馆,新建学校顾问、名誉校长展馆和文化走廊等。32、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增加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开展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各类体育活动。将竞技体育与群众性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办好田径运动会和各类体育单项比赛。建设积极健康的体育文化,引导师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在经常性的锻炼和各种比赛中提高身心素质,增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33、注重宣传文化载体建设
20、。重视学校校报、电视台、广播和宣传橱窗等宣传媒体的管理与建设。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整合宣传舆论资源,高规格地建设宣传舆论阵地,将院报、教育电视台、广播站、校园网建成省内高校中先进的宣传舆论阵地。规范校园条幅、标语、板报、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品的悬挂和张贴,使之美观、有序。34、规范网络文化建设。推进校园信息化工程,加大校园网络工程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强势作用,把校园网络建设成为展示学校风貌,加强对外交流,开展宣传教育,引导和活跃文化生活,融信息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重要载体,不断规范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提升校园网络服务的品位和水平。35、塑造良好的社会
21、形象。积极宣传学校的办学成就,特别是宣传学校改革、建设与教学、科研的成果及学校重要庆典、重大活动和先进人物,报道学校的特色和亮点,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学校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编印介绍反映学校风貌及各方面成就的学校风光画册,规范学校对外宣传工作,提高对外宣传水平,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各部门、各单位参照学校对外宣传的资料,结合本单位的情况和工作需要,编印相关材料,全方位地宣传学校及本单位、本部门建设与发展的成就。36、构建鲜明的系部文化。各教学系部根据学校文化建设规划的要求,建设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系部文化。37、改善教职工文化活动环境。加强工会俱乐部建设,改善职工活动条件,开展丰富多
22、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以“十佳青年教工”、“五好文明家庭”等的评选和模范“教职工之家”创建活动为契机,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校园的人际环境。进一步办好老年大学,完善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好老年活动室、展览室、报刊杂志阅览室,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38、改善师生学习、生活区域的文化环境。进一步加强师生特别是学生学习、生活区域的文化建设。教室、实验室、图书馆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悬挂伟人名人画像、绘画和箴言,使学生在优美高雅的环境里接受教育。加强学生生活区域的文化环境建设,通过“文明食堂”建设和“寝室装饰比赛”等文化建设活动,创造秩序良好、清新幽雅、整洁舒
23、适、融洽和谐的生活环境。39、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加强大学生文化活动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各种学生课外文化活动经常性、制度化。加强对学生文化活动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引导,创造更多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具有较强吸引力、感染力、特色鲜明的优秀活动项目。办好各种不同层次的书画、演讲、辩论、演唱大赛,使每一个学生有活动可参加,有舞台可展示,有榜样可学习,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40、进行校友文化规划与建设的战略设计。拓展校友文化按照以感情为纽带,以合作为基础,以事业发展为目标的原则,建设校友文化。启动“校友论坛”。支持校友建功立业,鼓励校友关爱母校。吸引更多的校友参加校友活动,做好校友会
24、的拓展和校友录编印工作,积极营造“母校关怀校友,校友热爱母校,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校友文化氛围。41、统一学校形象标识。按照统一、规范、高雅、美观和具有新型学府特色的要求,完善对学校各类建筑物及校内道路、园林的规划命名和指示牌、标志牌的设计与改建。设计制作包括办公用品类、文化宣传类、校园服饰类、学校礼品类等能够体现学校特色和品牌的视觉标识。规范使用校标、校徽、校旗、校歌、学校标准色、学校名称及中英文字样标准,各教学系部的形象标识系统与学校风格保持一致。42、加强综合治理工作。建立健全责任制,及时处理侵害师生特别是学生的合法权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响学校、社会稳定的事端。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文
25、化、工商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坚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特别是要继续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加强校园交通管理,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四、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43、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成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由分管宣传、学生、教学、后勤等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以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组成教育、宣传、活动、环境建设等若干个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形成党政工团等部门齐抓共管的校园文化管理体制。44、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校机制。继续实行校园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制订年度建设方案并分解任务;强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
26、过程指导,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建立并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并形成教育、宣传、活动和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长效机制。加强监督和考核,把各单位校园文化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评体系。45、增加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并逐年增加。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大力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高素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队伍。积极筹划成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机构,成立涟江文化研究中心,以加强对娄底区域文化优秀传统的应用研究,深入探索传承和创新学校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思路、新举措。46、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引导师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师生的首创精神,善于捕捉和培育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亮点,并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提炼,不断丰富和更新校园文化的内容。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新成就、新风貌等方面宣传力度,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使之成为激励广大师生不断学习进步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