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G 117-2005(代替JJG 117-1991) 平板检定规程.pdf

上传人:tea****ft 文档编号:19381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76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G 117-2005(代替JJG 117-1991) 平板检定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JJG 117-2005(代替JJG 117-1991) 平板检定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JJG 117-2005(代替JJG 117-1991) 平板检定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JJG 117-2005(代替JJG 117-1991) 平板检定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JJG 117-2005(代替JJG 117-1991) 平板检定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 J G 1 1 7 -2 0 0 5平板S u r f a c e P l a t e s2 0 0 5一0 3一0 3发布2 0 0 5 一 0 9 一0 3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发布J J G 1 1 7 - 2 0 0 5飞.心.。.。.心.。平板检定规程产 0.0. 0.0.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V e r i f i c a t i o n R e g u l a t i o n o f S u r f a c e P l a t e s J J G 1 1 7 -2 0 0

2、 5代替 J J G 1 1 7 -1 9 9 1 .- - 一 - - - - . 0 . 0. 0 . 0.o. 0.0. o.p。.。-。乙.、 本规程 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 2 0 0 5年 3 月 3日批准 ,并 自2 0 0 5 年 9 月 3日起施行。归口 单 位 :主要起 草 单位 :参加起草单位 :全国几何量工程参量计量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山东省计量测试研究所青岛前哨精密机械公司本规程委托全国儿何量工程参量讨 一 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I I G 1 1 7 - 2 0 0 5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刘振幅 马桂茹 徐庆渤 吴迅 参加起草人 : 张五庭( 北京市计

3、量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 山东省计量测试研究所( 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 青岛前哨精密机械公司)J J G 1 1 7 - 2 0 0 5目录1 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引用文献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概述 。 (1 )4 计量性能要求 。 ( 1 )4 . 1 工作面平面度最大允许误差 。 。 ( 1 )4 . 2 工作面平面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 1 )4 . 3 重复测量变动量 。 ( 1 )4 . 4 局部工作面平面度 ( 2 )4 . 5 表面粗糙度

5、( 4 )4 . 6 侧面夹角 , 。 。 。 。 , ( 4 )5 通用技术要求 。 。 。 。 。 ( 4 )5 . 1 外观 。 , 。 ( 4 )5 . 2 表面质量 。 ( 5 )6 计量器具控制 。 。 。 。 ( 5 )6 . 1 检定条件 。 。 , ( 5 )6 . 2 检定项目 。 。 ( 5 )6 . 3 检定方法 。 ( 6 )6 . 4 检定结果的处理 。 ( 1 2 )6 . 5 检定周期 。 。 。 。 。 ( 1 2 )附录 A 平板工作面平面度测量数据处理示例 一( 1 3 )附录 B 平面波动量检具 。 。 。 ( 1 9 )附录 C 平板工作面平面度测量结

6、果不确定度评定 。 。 ( 2 0 )附录 D 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 。 ( 2 4 )J J G 1 1 7 - 2 0 0 5平板检定规程范 围本规程适用于铸铁平板和岩石平板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2 引用文献本规程引用下列文献:J J F 1 0 0 1 -1 9 9 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 J F 1 0 5 9 -1 9 9 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 J F 1 0 9 4 -2 0 0 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J B / T 7 9 7 4 -1 9 9 9 铸铁平板J B / T 7 9 7 5 -1 9 9 9 岩石平板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

7、献的现行有效版本。3概述 平板是用于工件检验或划线的计量器具。 平板按材料分为铸铁平板和岩石平板 ;按结构型式铸铁平板分为筋板式、箱体式,见图 1 中 ( a ) , ( b ) ,岩石平板分为有凸缘和无凸缘,见图 1 中 ( 。 ) 、( d ) o 平板按准确度级别分为 0 0级、0级、1 级 、 2 级和3 级,其中 2 级以上为检验平板 ,3 级为划线平板。4 计,性能要求4 . 1 工作面平面 度最大允许误差 平板工作面平面度最大允许误差见表 1 的规定。在表 2 规定的距离内可不计算平面度,且任意一点都不得高出工作面。4 . 2 工作面平面 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工作面平面度测量结果

8、不确定度应满足公式 ( 1 )要求。U 9s 、 合 F m( 1 )式中:U g , i - 平面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F cm ; F m 平板平面度最大允 许误差, F m o4 . 3 重复测量变动量 各截面测量点重复测量变动量应满足公式 ( 2 )的要求。: 。二 _1 F6 m( 2 )式中: 。 各截面 测量点与对角线中 点重复 测量变动量, F t- ;J J G 1 1 7 -2 0 0 5工 作 面侧面侧面非加工面非 加 工 面厂工 作 面0 0 0 0支 点丫 手 柄( a )筋板式铸铁平板( b )箱体式铸铁平板工作面侧 面 侧面 工作面( c )有凸缘岩石平板( d

9、 )无凸缘岩石平板 图 1 平板结构示意图 F ,. 平板平面度最大允许误差, N m 04 . 4 局部工作面平面度4 . 4 . 1 局部工作面平面度是指 3 0 0 m m x 3 0 0 m m范围内平板工作面平面度。平板对角线长度)5 6 6 m m时,应测量其局部工作面平面度。4 . 4 . 2 局部工作面平面度最大允许误差见表 1 规定。局部工作面平面度也可用平面波动量判定,工作面的平面波动量见表 3 的规定。4 . 4 . 3 刮制铸铁平板的局部平面度除应按 4 . 4 . 2的要求外,还应满足接触点数的要求,见 表 4 0 对接触点数的测量结果有争议时,应测量接触点面积比率,

10、并以此作为测量结果,应符合表4的规定。 在表2 规定距离内可不计算接触点数或接触面积比率,且任意一点都不得高出工作面 。 2.i .1 G 1 1 7 - 2 0 0 5表 1平板工作面平面度最 大允许误差 规格( 长 x宽 )m m对角线长度 / m m平板准确度级别0 0级0级1级2级3级平面度最大允许误差/ 1-1 6 0 x 1 0 01 8 92 . 55 . 01 02 01 6 0 x 1 6 02 2 62 0 0 x 1 0 02 2 42 0 0 x 2 0 02 8 32 5 0 x 1 6 02 9 73 05 . 51 12 22 5 0 x 2 5 03 5 46

11、. 0122 43 0 0 x 2 0 03 6 03 0 0 x 3 0 04 2 44 0 0 x 2 5 04 7 24 0 0 x 3 0 05 0 04 0 0 x 4 0 05 6 63 . 56 . 51 32 56 27 . 01 4 2 g 7 0 气 r6 0 0 x 4 5 07 5 06 3 0 x粼1 07 4 66 3 0 x 6 3 08 9 14. 08 . 01 63 07 5 -3 27 88 0 0 x 5 0 09 4 39 . 01 73 牛 -_ 8 58 0 0 x 8 0 01 1 3 11 83 58 71 0 0 0 x 6 3 01 1 8

12、 24 . 53 6一9 01 0 0 0 x 7 5 01 2 5 01 0 0 0 x 1 0 0 01 4 1 45. 01 0 . 02 03 99 6 -1 2 5 0 x 1 2 5 01 7 6 86 . 01 1 . 02 24 41 114 511 2巧 0 0 x 1 0 0 01 8 0 31 2 . 02 34 61 1 51 6 0 0 x 1 0 0 01 8 8 71 6 0 0 x 1 6 0 02 2 6 36 . 51 3 . 02 65 21 3 02 0 0 0 x 1 5 0 02 5 0 07 . 01 4 . 02 85 61 4 02 5 0 0

13、 x 1 6 0 02 9 6 88 . 01 6 . 03 26 41 5 83 0 0 0 x 2 0 0 03 6 0 69 . 01 8 . 03 77 41 8 44 0 0 0 x 2 5 0 04 71 71 1 . 52 3 . 04 69 22 2 85 0 0 0 x 3 0 0 05 8 3 11 3 . 52 7 . 05 61 0 92 7 3注 :1 表中平面度最大允许误差是在标准温度2 0 条件下给出。2 表中平面度最大允许误差的计算公式: / _d 、_ ,1 ,d、 0 0 级 : 2 “ ( 1 与盖拓 ) 1,m ; 0 A : 4 x ( + 1 0 0

14、 0 1 1. 1 级 : 8 . ( l + 儡) I ( 4 0 0 x 4 0 0 ) 、 ( 1 6 0 0 x 1 6 0 0 )1 0 1 6 0 0 x 1 6 0 0巧表 3 平板工作面的平面波动f平板准确 度级别0 0级0级1级2级3级工作面的平面波动 量/ gy m481 63 28 0表 4刮制铸铁 平板工作面接触点数 和面积 比率平板准确度级别0 0级0级1级2级2 5 m m x 2 5 m m的面积中接触点数2 52 0X1 2任意两个 2 5 m m x 2 5 m m的面积中接触点数之差(5单位面积上接触点面积的比率_2 0 %)1 6 %)1 0 %任意两个单

15、位面积上接触点面积比率之差5 %4. 54. 5表面粗糙度 非刮制的铸铁平板工作面和侧面的表面粗糙度见表 5 的规定。 表5 非刮制的铸铁平 板工作面与侧面的表面粗糙度 ( R ,平 板规格工作面侧 面平板准确度级别0 0级0级1 级2级3级各级4 0 0 mm x 4 0 0 m m(0 . 4X0 . 8 4 0 0 mm x 4 0 0 m mX0. 8落1 . 6_1 6 0 0 x 1 6 0 0 ( mm )铸铁平板)8 h)1 2 h岩石平板弃1 2 h)2 4 h检定工具)4 h2 检定设备主要检定设备见表 8 0 检 定项 目检定 项目 见表8 0J a s 1 1 7 -2

16、 0 0 5表8 检定项目和主要检定设备序号检定项 目主要检定设备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验1外观及表面质量十+十2工作面及侧面的 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或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十3侧 面夹角分度值为2 的万能角度尺十4工作面平面度0 0级平板:分度值为0 . 2 的自准直仪或分度值为 0 . 0 0 1 m m / m自准直仪 、电子水平仪0 级平板:分度值为 1 ” 或分度值为0 . 0 0 5 m m / m自准直仪、电子水平仪1 、2 级平板:分度值为 O . O l m m / m电子水平仪或合象水平仪3 级平板:分度值为0 . 0 2 m m / m水平仪尺寸小于 ( 4 0 0

17、x 4 0 0 ) m m的研磨平板:0级刀口尺和 4等( 或2级)量块十+5局部工作面平面度平面波动量检具 ( 0 0级平板使用分度值为 0 . 0 0 1 m m扭簧比较仪,其余准确度级别平板使用分度值为。 . 0 0 1 m m指示表)或 同上 。+6刮制铸 铁平板的 接触点数平板或平尺准确度级别不低于被检平板 ( 详见表 8 )+注:表中 “ 十”表示应检项 目;“ 一 ”表示可不检项目。6 . 3 检定方法6 . 3 . 1 外观及表面质量 目力观察、试验。6 . 3 . 2 工作面及侧面的表面粗糙度 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测量时,在三个不同部位进行 ,取三个位置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18、作为被测面的表面粗糙度。也可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比较测量。仲裁检定时,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6 . 3 . 3 侧面夹角 用分度值为 2 , 的万能角度尺测量。6 . 3 . 4 工作面平面度 测量前 ,应调整平板工作面使其基本处于水平状态。J J G 1 1 7 - 2 0 0 56. 3. 46. 3. 4. 2平板工作面测量点数见表 1 0的规定。平板工作面测量点采用对角线分布时,测量点位置分布见图 2中的 ( a ) ,( b ) 、( 。 ) 。a 2 a 3a 4 - a s/ 瓦|几! /b , 一b 2一b 3 / c 一c 2 一C 3b 2 b ,-c2处/e ,内 e

19、,a , “ 一 “ 一 “ 一 “ “ 夕 b2” 一” 一6s6 6 b 7一一一“ 一 又/-/一一_ d2 一 “a夕e一 7 一 e4b|cl|dl|乙了!几 尸 一 厂 一 八 一 一火g ,g 29 3g 4g 一 一g 6一 9 7图2 测量点位置分布、在 平 面 度 测 量 结 果 不 确 定 度 满 足 公 式( 1 ) 的 条 件 下 , 允 许 采 用 其 他 测 量 点 分 布 形 式。 6 . 3 . 4 . 3 节距法 将被测截面分成若干段,用角度测量仪器测量其相对于测量基准 ( 自然水平或光 轴)的倾角变化,再经计算求得被测截面各测量点对两端点连线的偏差,然后根

20、据平面 度评定方法,计算求得工作面各截面测量点对评定基准的偏差。测量时,应考虑角度测 量仪器的测量方向。 7J J G 1 1 7 - 2 0 0 5 根据被检平板规格分别按式 ( 3 ) , ( 4 )和 ( 5 )选取检定平板长边、短边和对角线的桥板跨距 L a , L G , L a!、;、1/气、4气了、了、了月气L a = _anL b = n. L 、 二式中:a , b , d 分别为被检平板长边 、短边和对角线减去按表 2 规定的边缘距离 后的长度,m m; n 系数,。 =丫 万一 1 ( N为平板工作面测量点数。如当测量点数 N 为9 点时,n= 2 ) o 测量时,将桥板

21、放置在平板各被测截面的一端,反射镜或水平仪固定在桥板上,根据所选跨距依次将桥板沿直线从平板的长边 ( 或短边 、对角线)的一端移至另一端,在自准直仪或水平仪上读取每个位置的读数。每次移动桥板时,必须首尾衔接。在桥板移动过程中,反射镜或水平仪与桥板不得有相对位移。 根据 自准直仪或水平仪在各截面每个测点位置的读数,按平面度评定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平板工作面平面度。6. 3 . 4 . 4 刀 口尺 法 对于尺寸小于4 0 0 m m x 4 0 0 m m研磨平板可用刀口尺和量块以比较法进行测量。 测量时, 在平板被测截面两端放置两块尺寸相同的量块 ( 如 I m m ) , 将刀C 7 尺

22、放在量块上, 用量块在截面测量点处向 刀口 尺与平板之间的间隙 试塞, 则量块刚刚 塞人时的尺寸与两端量块尺寸之差,即为测量点对两端点连线的偏差。根据平面度评定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计算得出平板工作面平面度。6 . 3 . 4 . 5 工作面平面度的数据处理6 . 3 . 4 . 5 . 1 对角线布点评定 以通过平板工作面的一条对角线且平行另一条对角线的平面为理想平面 ( 评定基准) ,以工作面上各测量点对理想平面偏差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作为平板工作面平 面度。 评定步骤: 1 )根据被测截面上各点读数 a ;( 格数) ,可按式 ( 6 )或 ( 7 )换算成线值 a ,( t m)

23、。 仪器分度值用线值 m m l m )表示时, a= 1 0 0 0 r L a 几( 2 m ) ( 6 ) 仪器分度值用角值 ( ” )表示时, a= 0 . 0 0 5 r L a 几( u m ) ( 7 )式中:二 仪器分度值; L 桥板跨距,m mod .1 G 1 1 7 - 2 0 0 5 2 )当用角度测量仪器获得各被测截面上各测量点的读数 ( 线值) ,可用式 ( 8 )求出各截面上各测量点对两端点连线的偏差。: = Z a 一 骼a o m )L 8 )式中:a 仪器在各测量点的读数, um, 根据理想平面 ( 评定基准)的建立条件,求出两个对角线截面上各测量点对此平面

24、的偏差;再根据其余截面上两端点连线与此平面的相对位置,分别求出其余截面上各测量点对此平面的偏差。 任一被测截面上各测量点对理想平面的偏差 s :( 线值)按式 ( 9 )计算:8 = + 8 0 + 青( 8 一 8 ,( 9 )式中:i , 0 , n 某一被测截面上各测量点的序号; 8 第 i 点对理想平面的 偏差; 第 点对其两端点连线的 偏差; S o 起始端点对理想平面的偏差; 8终止端点对理想平面的偏差。 全部测量点对理想平面的偏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被检平板工作面平面度。实际测量时,可按上述公式以表格计算法评定平板工作面平面度。 应用表格计算平板工作面平面度的数据处理方法

25、示例见附录 A . 2 . 1 , 3 )用刀口尺和量块获得各被测截面上各测量点对两端点连线 的偏差后,可用式( 9 )求得任一被测截面上各测量点对理想平面的偏差 8,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被检平板工作面平面度。6 . 3 . 4 . 5 . 2“ 最小条件原则”评定 以包容平板实际工作面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为平板工作面平面度。该平面度可按对角线评定的测量结果进行 “ 基面转换”求得。经基面转换后,平板工作面上最高点数值与最低点数值之差作为测量结果。 出现争议时,按 “ 最小条件原则”评定的测量结果作为平面度仲裁的最终评定结果 。 7 )符合 “ 最小条件原则”平面度的判别准则

26、当进行 “ 基面转换” ,出现下述情况之一,就不再转换。这时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差值就是符合最小条件原则的平面度。 a )三角形准则一个最低 ( 高)点的投影位于由三个等值最高 ( 低)点所组成的三角形内,如图3 所示。 b )交叉准则两个等值最低 ( 高)点的投影位于两个等值最高 ( 低)点连线的两侧,如图4所示。 。 )直线准则一个最低 ( 高)点的投影位于两个等值最高 ( 低)点的连线上,如图 5 所示。 2 )“ 基面转换”的步骤与方法J J G 1 1 7 - 2 0 0 51】 0一 最 高 点I二二二最低点图3 三角形准则示意图图4 交叉准则示意图 图5 直线准则示意图 a )将对角

27、线评定的结果标在示意图 A . 2中。 b )旋转原始理想平面位置,改变各测量点的偏差值,使其符合判别准则之一,如果旋转一次不行,可进行多次 ,一般方法是: 选择有利于减小平面度数值的任一行、列或斜线 ( 不在行和列方向的任意两点连线)为转轴,如有可能应同时选定先后两次旋转的转轴。 决定高点和低点的 旋转量 Q D , 在不出现大于原有最高点值或小于原有最低点值的情况下,尽量减小平面度数值。如有可能应同时先后两次旋转时高点和低点的旋转量, 并规定理想平面旋转时,使某点数值增加, 则平面在该点的旋转量 Q 。 为正值, 反之为负值。 测量点数量较少时, 可直接决定高点和低点的旋转量 Q 。 及各

28、行 ( 列或斜线)的旋转量 Q; 测量点数量较多且旋转轴位于斜线时,旋转轴两侧的高点和低点的旋转量按式( 1 0 ) , ( 1 1 )计算。(l0)(1l)DD口 D I =口 。 : =D, +D2D, +D2式中: 口 D I 平面在旋转轴一侧高 ( 低) 点处的 旋转量, NM; Q D 2 平面在旋转轴一侧低 ( 高) 点处的旋转量, t m ; m 旋转轴两侧高点 值和低点值之差的绝对值, A M ;I r c 1 1 7 - 2 0 0 5D, -Dz - 计算各行意 图中。高 ( 低)点至旋转轴的间隔数;低 ( 高)点至旋转轴的间隔数。( 列或斜线)上各点的 旋转量 Q 或Q

29、j , 并标记在示意图一侧或另一示平面绕一根轴旋转时,各点的旋转量 Q 按 ( 1 2 )式计算。 Q =序号为 i 的行 ( 列或斜线)( 1 2 )刹式中:Q l - Q D -上各点的旋转量, m ;高 ( 低) 点处的旋转量, f m ; D 高 ( 低)点所在行 ( 列或斜线)至旋转轴的间隔数; i 各行 ( 列或斜线)的序号 ( 以转轴为0 ) 0 平面分别绕两根轴旋转时,只要某行 ( 列或斜线)上有两点旋转量已知 ( 若已求得相邻两点差值后只需有一点已知)就可用比例内插的方法或按式 ( 1 3 )计算该行 ( 列或斜线)上其他各点的旋转量 :亿= Q a + ( J 一 a )Q

30、 。一Q a( 1 3 )式 中: Q .- n一Q ; 某 行 ( 列 或 斜 线) 上 第j 点的 旋 转 量, lx m ;Q . 已 知 离 旋 转 轴 较 远 点。 的 旋 转 量, 1 1m ;Q a 已知离旋转轴较近点a( 包括旋转轴。 点在内)的旋转量, t a n ; j 所求点在该行 ( 列或斜线)上的序号 ( 以转轴为0 ) ;Q a 一 某 行( 列 或 斜 线 ) 上 相 邻 两 点 旋 转 量 的 差 值 ,拌 计算理想平面转换后各点的偏差值。各点对原始理想平面的偏差与各点的旋转量口或Q ; 对应相加就得到各点新的 偏差值。 对理想平面转换后各点新的偏差值进行判别,

31、如果符合判别准则之一时,最高点值与最低点值之差即是被检平板工作面符合 “ 最小条件原则”的 平面度。如果不符合判别准则应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符合判别准则为止。 按 “ 最小条件原则”评定平面度的示例见附录A . 2 . 2 o6 . 3 . 5 局部工作面平面度6 . 3 . 5 . 1 局部工作面平面度的测量按 6 . 3 . 4的方法进行。6 . 3 . 5 . 2 采用平面波动量判定时,将平面波动量检具 ( 见附录 B )放在平板工作面上,沿任意方向移动检具,移动距离为平板对角线的一半且不小于 2 0 0 m m,观察检具上的指示表变化,该变化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作为平板的平面波动量。 当

32、平面波动量不符合表 3 规定时,在平面波动量变化最大的位置,按 6 . 3 . 5 . 1 的方法进行测量,确定该平板局部工作面平面度。6 . 3 . 5 . 3 刮制平板采用接触点数判定时,使用规格符合表 9要求且准确度级别不低于被检平板的研磨工具进行涂色对研, 涂层厚度以 ( 0 . 0 0 2 一 0 . 0 0 4 ) m m为宜。 着色对研 11J J G 1 1 7 - 2 0 0 5时, 不能对研磨工具施加垂直方向的外力,研磨工具不允许拖出被检平板工作面之外,当对研工具与被检平板规格尺寸相同时,允许拖出,但不得超出 自 身面积的 1 / 5 。计算刮制平板上任意一个 2 5 m

33、m x 2 5 m m正方形内接触点数和任意两个2 5 m m x 2 5 m m正方形内接触点数之差作为测量结果。 表 , 研磨 工具 的规格mm平 板 规 格研 磨 工 具平板规格平尺规格落4 0 0 x 4 0 04 0 0 x 4 0 0 5 ( 洲 ) ( 4 0 0 x 4 仪! ) 一 ( 1 0 0 0 x 1 0 0 0 )6 3 0 x 4 0 05 0 1 一1 5 0 0 ( 1 0 0 0 x 1 0 0 0 )一 ( 1 6 0 0 x 1 6 0 0 )6 3 0 x 6 3 0 1 5 0 0 2 5 0 0 1 6 0 0 x 1 6 0 01 0 0 0 x

34、 1 0 0 0 2 5 0 0表 10平板工作面测f 点数平 板 规 格 ( m m )受 检 点 数(4 0 0 x 4 0 0_ 9( 6 3 0 x 4 0 0 )一 ( 1 6 0 0 x 1 0 0 0 )今 2 51 6 0 0 x 1 0 0 0 4 96 . 3 . 5 . 4 刮制平板采用接触点面积比率判定时,经着色对研后,被检平板上显示出明显的接触点,然后用一个5 0 m m x 5 0 m m范围内刻有4 0 0 个 2 . 5 m m x 2 . 5 m m小方格的透明薄板 ( 如有机玻璃板) ,置于被检平板工作面的任意位置上,依次观察并估算出每个小方格内接触点所占面

35、积的比例 ( 以 1 / 1 0 为单位) 。计算上述比例之和,再除以4即为被检平板工作面接触点面积比率的测量结果。6 . 4 检定结果的处理 平板准确度级别的判别根据工作面平面度、局部工作面平面度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结果确定 , 取其中级别最低的作为检定结果。 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平板,出具检定证书,并注明平板准确度级别;不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平板出具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6 . 5 检定周期 平板根据使用的具体情况确定检定周期,一般最长不超过 1 年。J J G 1 1 7 - 2 0 0 5附 录 A平板工作面平面度测t数据处理示例 以分度值 r = 0 . 0 0 5 m m

36、/ m的电子水平仪,检定一块准确度级别为 0级,规格为6 3 0 m m x 4 0 0 m m平板为例,说明平板工作面平面度的数据处理过程。平板被测截面和测量点如图A . 1 所示。 使用的 桥板跨距分别为L d = 1 8 0 m m , L e = 1 5 2 m m , L b = 9 5 m m , 评定该平板工作面的平面度。几|瓦|电|乙|几-/-飞a4如气丙心一1、份。以d3巨。-议/-处姚气人处al-/、1-自1叭丫。 图 A. 1A . 1 换算线值 将被测截面中各测量点的 读数 a ;( 格数) , 按式 ( 4 )换算为 线值 a ; ( t m ) oA . 2 原始数

37、据处理A . 2 . 1 按对角线评定 设理想平面通过对角线 a , e 5 且平行另一条对角线a 5 e 1 o 将表A . 1 一 A . 8 中各测量点对理想平面偏差E的 计算结果列于图A . 2 o0 + 0 . 6 - 0 . 3 - 2 . 7 -3 . 6+ L9一1 8-1 . 0-L S+ 1 . 0-0. 9-1 . 8-1 . 9一 1 . 7一5. 4-2 . 30一 3 . 6- 3. 1-1 . 0+1 . 0图 A. 2各截面测量点重复测量变动量如下:J J G 1 1 7 - 2 0 0 5。 , 。 , 与 a , e , 截面中点 c , 的重复测量变动量:

38、A c ,=I ( 一1 . 4 ) 一( 一 1 . 8 ) I= 0 .4 晋 (K m )a , c 、 与 a , e , 截面中点 c , 的重复测量变动量:A c ,=I ( 一2 . 6 ) 一( 一1 . 8 ) 1 二 0 .8 晋则平板工作面平面度F=1 . 9 一( 一5 . 4 ) =( r m )7 . 3 ( ti m ) , 根据表1 该平板准确度级别为级。L = 1 8 0.m表 A. 1被测截面位置仪器读数/ 字A 。 二Za 几B 二 t i a ,n id ; =A一B ;8 oS 。二0 S ; = +S o +c ; c =n ( 8 。 一 “ 。

39、)字I ma 气。 飞 二 。 飞 一 。 飞口1 巴 5a.000000一 1 . 86 z4 200+2一2一1 . 80一 1 . 8C 34 4+ 2+2+4一2一1 . 800d ,4 6+ 4+6+60000e 54 4+ 2+8+800L 二 1 8 0 .m表 A. 2被测截面位置仪器读数/ 字A . =名n 几B , 二 , t e ,n , 二A一BS oS , 二一3 . 6 S ; 二乙 +6 o +c c =a ( an。 一 “ 。 )字拜 ma 飞 。 卜 武一武e l 口,e,00一 3 . 60一3 . 60一5 . 4d ,4 000十2一2一 1 . 80

40、一1 . 8c 34 6+ 6+6+4+2+ 1 . 80一1 . 86 ,4 2+ 2+8+6+ 2+ 1 . 80一3 . 6口,4 00+8+800注: S 。 二 8 a = C U n , , 一 C V , , e , )1 4J J G 1 1 7 - 2 0 0 5L = 1 5 2 -表 A. 3被测截面位置仪器读数/ 字式 = 干 “ 飞B ; 二 青 字 。 :A 二A 一B;8 oS 。 二一3 . 6 S 。 二; +S o+C C : 二青 (n“ 一S o a 气。 : 二 。 飞 一 。 飞字J i m皿 1 口 5a100000一0 . 9+0 . 6口 24

41、 100一2+2+ 1 . 5一1 . 8一0 . 3a 33 9一2一 2一4+2+ 1 . 5一2 . 7一2 . 7e心3 7一4一 6一600a53 9一2一 8一800一3 . 6一3 . 6L 二 1 5 2.m表 A. 4被测截面位置仪器读数/ 字A 二 率 。 : B = t i a ;n i6, 二A 一B8 oS 。 二一0 . 8 S 。 二 : +6 o +C ;字拜 ma 代。 : 二 。 飞 一 。 i C 。 二a (n“ 一6 oCI C S亡 l00+1 . 00+ 1 . 0一0 . 4一0 . 9C 24 500十2一2一1 . 5C 34 7+2+2十

42、4一2一1 . 5一0 . 9一 1 . 4一1 . 4一 1 . 9C 4 7+2+4+6一2一1 5c ,4 9+4+8+800一 1 . 8一0 . 8L = 1 5 2 .m表 A. 5被测截面位置仪器读数/ 字A ; 二 不 “ 气B 二 i 2 a n i乙, 二A , 一B ;S oS 。二0 S , 二。 +8 ,+c字拜m c : 二青 (n“ 一“ 。 )a 飞。 飞 二 。 飞 一 。 飞e l e ,e,00一 3 . 60一3 . 6十0 9一3 . 1巴 24 000+0. 5一0. 5一0. 4+ 1 . 8一1 . 0e 34 2+ 2+2+ 1 . 0+ 1

43、. 0+0. 8+2. 7+ 1 . 0巴 今4 2+ 2+4+ 1 . 5十2. 5十 1 . 9+3 . 60e 53 8一2+2+2. 0001 5J J G 1 1 7 - 2 0 0 5L 二 9 5.m表 A. 6被测截面位置仪器读数1 字A 、 二习a 几B.=n 补6: 二A 。 一BS oS 。 二一3 . 6 S 二乙 +a s +C C = ( 8n。 一 “ 。 )字拜 ma 气。 : 二 。 飞 一 。 iel 巴1口 l00000一0 . 9十 1 . 9b ,4 500一6+6+2 . 8一1 8+ 1 . 0C ,3 9一6一 6一1 2+6+2 . 8一2 .

44、 7一 1 . 7d,3 5一 1 0一1 6一1 8+2+ 1 . 0一3 . 6一3. 6e l3 7一8一2 4一2 400L 二 95.表 A. 7被测截面位置仪器读数1 字A , 二Za 飞B 二 i 字 a ;n i乙 二A一B ;8 o8 。 二 一1 . 0 S 二 +8 o+C; C , 二s ( 8n。 一 “ 。 )字拌 ma ,a 二 。 飞 一 。 ia3 e ,口,00一0 . 30一0. 3b 34 500+ 1一 1一0 . 5一0 . 2一 1 . 0一0 . 4一2. 6C ,4 3一2一2+2一4一 1 . 9一0 . 6一2. 3d 34 7+20+ 3

45、一3一 1 . 4一0 . 7一 1 . 0e 34 9十4十 4十400L 二9 5 mm表 A. 8被测截面位置仪器读数/ 字A ; =艺a 飞 IB 二 i i a ,n =A 一B ;8 nS 。 二0 S =公 +8 0 +C C 二n ( S , 一 “ 。 )字拜ma ,a 飞 二 。 飞 一 0 飞a, e ,口,00一3 . 60一3 . 6+ 0 . 9一 1 . 76 ,4 400一2+2+ 1 . 0+ 1 . 8一0 . 8c ,4 2一 2一2一4+2+ 1 . 0+ 2 . 7+0 . 1d ,4 2一 2一4一6+ 2+ 1 . 0+ 3 . 60e ,4 0一

46、4一8一800A. 2 . 2 按 “ 最小条件原则”评定 1 6J J G 1 1 7 - 2 0 0 5 对 A . 2 . 1 按对角线评定中得到的计算结果 ( 见图A . 2 )进行评定基面位置变换,按最小条件原则评定平板工作面的平面度。 在图 A . 2中,选择 a 5( 一 3 . 6 ) , d 2( 一5 . 4 )两低点连线和 、 ( + 1 . 9 ) , e ,( 十 1 . 0 ) 两高点连线为转轴, 旋转 该表面使 a , 和d 2 及 b , 和。 ; 点数值对应相等。 从图A . 3中知: a , 点至 转轴 6 , e 4 连线的间隔数D , = 5 ; d :

47、 点至转轴 6 , e 4 连线的间隔数D 2 = 1 ; b , 点至转轴 a s d 2 连线的间隔 数 D 3 = 3 ; e 4 点至转轴 a , d 2 连线的间隔数 D , = 3 o小瓦:一 : :/入c 2c3c4d ,dXd 3扮 D ,= 3一d ,/-了1D 2 =e 2议彻图 A. 3由式 ( S ) , ( 9 )可计算出:平面在 a , 点向上的旋转量。 , = 一 叶 D , + D 2 ) 。 , =一I ( 一 3 . 6 ) 一( 5 . 4 ) 15 + 1x 5 = 一 1. 5平面在 d : 点向下的旋转量P D2 - 叶 D 渭 D 2 ,3 D z

48、I ( 一 3 . 6 ) 一( 5 . 4 ) 15 + 1x 1= 0 . 3平面在 b , 点向上的旋转量口 D 31 刀 3丁 不m 刀 ,t 刀 3+ 口4 1一 1 . 9一1 . 013+ 3x 3 = 一 0. 4 5平面在 。 ; 点向下的旋转量pD 4 m( D 3 +D 4 )D41. 9一1 . 0 3 + 3x 3= 0. 4 5 已知a s , d 2 , b , , e 4 四点旋转量后,用比例内 插的方法或用式 ( 1 1 )计算出平面在其余各点分别绕 a s d 2 和 b , e 4 两根轴旋转的合成旋转量。 如: 平面在 c , 点的旋转量为J J G 1

49、 1 7 - 2 0 0 5nn.、 Q。 一Q aV s 3 =V e + J 一a - n 不1= 0 , _、 (一1 . 5 ) 一0 . 3j + 气乙 一 1) 4 一 1= 一 0. 3平面在 。 4 的旋转量为Q l o =Q o +( j -a ) Q .二 Q .n一a= 0_, _、 一1 . 5 ) 一0 . 3j + 叱 j一 1 ) 4 一 1 = 一 0. 9将所求各点旋转量标注在图A . 4中。0. 9 - 1 _ 0 5 - 1 . 2一35 -1 . 5- 0. 4 5-0. 6-0. 7 5-0 . 90-0 . 1 5-0 3- 0. 4 5+0 . 4

50、 5+ 0 . 3+ 0. 1 50+0 . 9+0. 7 5+ 0 . 6+0 . 4 5- 1 . 0 5- 0. 1 5+0 3 图 A. 4 由图A . 2 各点偏差值与图 A . 4 所示各点旋转量对应相加,可得平板工作面各点相对变换后评定基面位置的平面度数值,列于图 A . 5 .常1 .4 5- 2. 4-1 . 7 5L -2.7议- 1 . 45-2.1-2 . 3 5- 1 .2 5X -5- 2. 1 50 - 2. 7 l-2 . 3 5-0.4 ; j付1 . 4 5 图 A. 5 对图 A . 5 进行观察,符合 “ 最小条件原则”平面度的判别准则中的交叉准则。则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基础工程/设备基础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