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适应学分制改革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1934920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应学分制改革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适应学分制改革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适应学分制改革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适应学分制改革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适应学分制改革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适应学分制改革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工作的重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保障子系统。学分制因具有因材施教、充分体现教学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为高校教学注入了活力。高校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构建适应学分制改革要求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一、学分制对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挑战学分制亦称学分绩点制,是以学分来计量学生学习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赋予学生以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和自主选择学习进度的“四选”

2、权利。与传统的学年制相比,学分制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管理三方面均产生重要的激励与约束作用:为学生提供了有利于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自由空间;对教学优秀的教师是一种激励,而对教学水平差的教师则是一种鞭策;有利于课程等教学资源共享和图书馆、教室利用效率的提高。然而,学分制作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一种趋势,也存在与当今教学实践不相适应的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分制所具有的特点,如:学生“四选”自主权、弹性学制、选课制、学分绩点制、本科生导师制等,给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具体表现为:1.个性化培养的要求与旧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之间产生矛盾。学年制条件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

3、,主要是以行政院系和班级为单位,通过班主任、辅导员、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学督导员、教学信息员、教学执行单位等采取行政管理手段来实现;学分制取消了统一的培养计划、课程类别、班级管理、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的选择性,突出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学习计划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行政院系和班级几乎成为一种形式上的编制,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监控和指导的力度大大减弱。实行学分制的实质,是要更科学地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主动自主学习,使培养出的人才质量更高,更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不是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与约束。因

4、此,实行学分制以后,存在着发展学生个性与学生接受约束之间的矛盾。这就为学分制条件下教学质量监控的手段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2.以结果为主的教学目标管理淡化了教学过程管理,全过程监控教学质量难以到位。学分制以学分绩点作为考核合格和毕业的依据,学生只要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就可以获得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采取弹性学制,即学习年限灵活,不存在升留级,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获得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或因为其他原因需要中途停学的学生,可以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推迟毕业;对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符合的要求的规定相对不多。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学分制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考

5、核方式,实际上淡化了对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的管理,使着眼于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很难把握其监控的着力点和力度。3.学分制下存在教学计划的灵活性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得监控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教学质量标准。学年制下的高校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模式单一、要求统一,学生在校学习一律按入学先后编入相应的年级上课,课程基本上按学年安排,同一年级同一专业班级所学课程(除选修课外)是统一的,最终要求达到的培养结果也是统一的。而学分制提倡在学科之间、专业之间能够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开放式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可以跨校、跨院系、跨专业自由选课,不同学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间学分互认。所以,学分制下

6、的教学计划是灵活的,其人才培养的计划是不确定的,这种双重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人才培养中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割裂。若教学质量监控不力,或不能准确把握教学质量标准,则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或缺乏系统性,也会给一些懒惰的学生创造投机的机会,为了学分而学习,选课避难就轻。这将导致虽然学生学分修满了,但真正的学习质量还是下降了,其与教学质量监控的根本出发点是相悖的,在理论与实践上是不允许的。二、与学分制相适应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一般而言,教学质量是依托一定的时间和教学条件,通过一定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程度,以及利益相关者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从教学活动的角度看,

7、它应包括教师教的质量、学生学的质量以及通过教与学活动而形成的课程质量、学科专业质量等;监控是施控主体对受控客体的一种能动作用,主要包括评价、反馈、纠偏与激励等行为活动。可见,教学质量监控是确保教学质量标准达成和教学质量目标实现的行为活动。在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测和调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照一定的教学质量标准,采用一定的监控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多维动态的复杂系统,从上述教学质量监控的要义及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来看,一个完整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主要包括7个要素:监控目标、监控主体、监控客体、教学质量标准、监控方法、监控指标、监控结果的反馈与运用。学分制条件下的高校教学质量

8、监控体系毫不例外也是由这些要素组成,只是在具体运行中与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差别。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与传统的相比,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目标应针对学分制因材施教的要求,更加突出个性化培养的特点。具体而言,其目标应为:在贯彻党的高等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对教学条件的满足情况、各教学环节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控,使教学活动达到预先规定的体现个性化培养的质量标准,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并通过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可划分为内部监控主体和外部监控主体。内部监控主体主要包括内部教学

9、行政主体(包括领导、同行专家、教学管理职能部门、院系、教研室等),教学督导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外部监控主体主要是外部利益相关者主体(政府、社区、学生家长、生源单位、用人单位等)。与传统的相比,教学质量监控主体应具有以下特点:学分制下学生自主能力、教师自我激励与约束得以体现,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主体应更加突出学生与教师自我监控的作用;学生选课打破了院系、专业的限制,内部教学行政主体间应克服传统的本位思想,从全局高度全员协同监控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的客体。监控客体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对象,主要是与教学相关的一切资源和教学活动,具体可分为教学工作要素(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制度、师资队伍、

10、教学条件、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和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作业、辅导答疑、考核、实验实习、毕业设计与论文)等。学分制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样性,教学计划的灵活性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不确定性,对教学质量监控客体的要求更高、范围更广,教学质量监控更要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每一项教学活动之中,要充分体现教学质量监控的全过程性和全方位性的特点。教学质量的标准。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作的统一规定。教学质量标准是各学科教学质量应有的基本质量要求。学分制下的教学质量标准因不同个体的差异具有层次性,不同专业的学生选修同一门课,其质量标准应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质量标准既因不同的教学环节而异,又因不同的学生

11、个体而不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监控方法是监控的手段和方式。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行政式的方式,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化整为零、自我约束、激励导向为主。所以,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教学质量监控的指标。学分制下教学质量标准的多元化、监控目标的个性化决定了教学质量监控指标的多样化。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指标因不同的监控目标不同,因不同的监控客体而不同,同一教学环节的指标还因不同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学质量监控结果的反馈与利用。教学质量监控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功能在于准确把握教学实际运行状态信息,分

12、析教学工作中出现的质量偏差,及时向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进行反馈,并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教学信息的分析与反馈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环节。学分制下学生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学生学习质量因人而异,教学质量监控的关口前移、范围更加广泛,事前、事中监控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教学质量监控的信息对教学咨询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求教学信息反馈的速度更快、更及时、更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达到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三、学分制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中应抓住的关键点从学分制条件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成的7个要素来看,每一个要素都缺一不可,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但就这一体系的特点来看,监

13、控的目标、监控的主体等要素是显性明确的;教学质量标准、监控的客体等要素却是错综复杂的。这就要求在教学质量监控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抓住关键要素和关键环节。围绕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教学活动中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是科学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前提。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质量标准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依据。学分制下的教学质量监控的着力点和质量标准不容易把握,更要求制定出一套相对明确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质量标准体系。这些质量标准体系应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的质量标准;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理论教学环节(教师备课、讲授、讨论、辅导答

14、疑、习题、课程考核)的质量标准,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质量标准。有了符合实际的教学质量衡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才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充分发挥学业指导教师的全面指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监控针对性促使监控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选课是学分制的核心。选好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学生只有选课合理了才能朝着预定的培养目标发展,否则将达不到培养目标。为避免学生自主选课中出现的盲目性、急功近利性、趋易性现象,需要学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全面指导。本科生导师是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主体,它不同于传统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其工作职责侧重于对学生学业的指

15、导,具体包括: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加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当前,由于本科生导师队伍还不健全,可采取团队式的本科生导师小组制,即组织一些包括了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等职称的专业教师组成导师小组,整合教师资源补充导师队伍。以导师小组进行相应的教学质量控制,可以弥补学分制下行政班级管理的不足,加强学生学习的计划性和方向性。建立现代化的运转有效的教学质量收集、整理与反馈网络信息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监控实效的重要手段。学分制下的教学信息量大面广,学分制的实施必须以现

16、代化的管理手段来支撑。教学计划管理、教学任务落实、教学资源调配、学生选课、成绩管理、网上评教、教学运行状态数据的发布、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等都要依靠教学管理软件平台来实现,如果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将会使教学信息粘滞,失去它的时效性,达不到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建立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根本。高校办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高校教学质量,关键取决于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质量。学分制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确立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时代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的实质是“自我导向、自我激

17、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学分制的推行调动了优秀教师的积极性,同时对教学水平差的教师起到了一种约束作用,迫使他们自觉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可见,学分制实施的初衷,是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建立自我激励与自我约束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因此,学分制下教学质量监控的根本落脚点,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引导他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自我激励、自我约束,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根本性转变。参考文献:1 邹生根.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探微 J. 教学研究,2004(5).2 阴医文.高校本科学分制改革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J.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3).3 安之铸.教育科学与系统科学 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4 何昌昊.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D. 西南大学,2008.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