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前卫生学》
章节重点内容
第一章 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及生长发育
1.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最重要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
2.脊柱生理性弯曲:脊柱是人体的主要支柱。从背面看脊柱,它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儿。这四道弯儿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3.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4.“婴儿抚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用双手对婴儿进行有顺序、有手法技巧的抚触,来达到保健的目的。
5.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6. 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7.隐睾:婴儿出生后,一侧或两侧睾丸未降至阴囊
8.腕骨钙化:八块腕骨,全部钙化,大约在10岁
9.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10.关节:可以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
11. 前囟晚闭:是指前囟在1岁半尚未闭合。
12.促进生长发育的后天因素:营养,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体格锻炼;合理的生活安排;以及积极防治各种常见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13.生理性远视:5岁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婴幼儿眼球的前后距离较短,物体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称为生理性远视。随着眼球的发育,眼球前后距离变长,一般到5岁左右,就可成为正视(正常视力)。
14.上行性泌尿道感染:细菌经尿道上行,到达膀胱、肾脏,所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叫上行性泌尿道感染。
15.婴幼儿的耳咽管的特点:比较短,管腔宽,位置平直。
第二章 婴幼儿营养
1.维生素A的来源:一类来自动物性食品中的维生素A,另一类来源于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萝卜素。
2.含锌丰富的食物:锌的食物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鱼、肉、奶、蛋等。
3.添加辅食的目的:补充乳类中营养成分的不足,增加营养促进生长发育,为断奶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做好准备。
4.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的因素: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乳糖和氨基酸也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植酸和草酸可与钙形成不溶解的钙盐,不利于钙的吸收。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豆类、虾皮、紫菜、海带、芝麻酱等。
5.热能: 由食物所供给的产热营养素在代谢过程中氧化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热能。
6.食物中铁的吸收率: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因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结合,可被肠粘膜直接吸收,因此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利用率高,如猪肝、猪血、瘦肉、鱼类。
7.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食物多样,谷物为主;2.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 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量肥肉和荤油;5.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6.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 若饮酒要适量;8.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8. 营养素: 食物中所含的,能够维持生命和健康并能促进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资,叫营养素.
9. 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含量甚微的无机盐.
10、必需氨基酸:对人体来说,并非每种氨基酸都需要由食物提供,只有8种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速度太慢,必须由膳食蛋白质供给,称必需氨基酸。婴儿多一种,为9种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等都属于必需氨基酸。
11、母乳喂养的优势:对出生头4~6个月的婴儿来说,是最理想的营养品。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而且搭配合理。只要母婴身体状况许可,就应尽可能实行母乳喂养。
12、血液:是存在于心脏和血管里的液体,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
第三章 婴幼儿身心保健
1.母婴传播:包括胎盘传播、哺乳传播和产后母婴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2.口对口吹气法:口对口吹气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人工呼吸方法。
3.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
4. 斜视:是指双眼向前平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一只眼的黑眼珠在正中,另一只眼的黑眼珠向外、向内、向上、向下偏斜。斜视可导致弱视.
5.龋齿的病因:残留在牙齿上的食物,在口腔内细菌的作用下产生酸,酸把牙齿腐蚀成了龋洞。
6. 加强免疫:在基础免疫的基础上,重复接种疫苗,以巩固免疫效果,称加强免疫。
7.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使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影响,引发骨骼发育障碍。是3岁以下小儿的常见病。
8.水痘皮疹的特点:最初,皮疹是红色小点,一天左右变成水疱,3~4天后水疱干扁,结成痂皮,在得病的一周之内,新的皮疹陆续出现,因此在患儿皮肤上可见到红色小点、水疱、结痂,三种类型的皮疹
9.钩虫病:对患儿的最大危害,是使患儿贫血
10.足弓塌陷:又称扁平足
11.骨折的急救原则:是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减轻疼痛。这种处理叫“固定”。
12.脱肛:直肠从肛门脱出
13. 包茎:包皮口小,不能将包皮翻起,称包茎。
14.骨折急救:原则是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减轻疼痛。这种处理叫“固定”。
15、“精神性尿频”:并不是“遗尿症”。某些新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出现遗尿,检查尿液未发现异常,幼儿在家里并不遗尿。这种情况常与幼儿刚进入陌生环境,还不适应有关。幼儿因为紧张、不安,总觉得有尿而往厕所跑,但却常因为紧张而尿了裤子。如果受到批评,紧张情绪加剧,更不能控制排尿。
16、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17、弱视的危害性:正常的视功能包括立体视觉,即物体虽然在两眼视网膜上单独成像,但大脑能将其融合成一个有立体感的物像,称双眼单视功能。患弱视的儿童,因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缺乏立体视觉则不能很好分辨物体的远近、深浅等,难以完成精细的技巧,对生活、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带来不良的影响。治疗弱视的最佳年龄阶段为学龄前期。随着年龄增长,治愈的可能性逐渐减少。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弱视是使患儿恢复正常视觉功能的关键。
18、功能性遗尿症:正常儿童于3岁以后就能自觉地控制排尿,并在入睡后因膀胱充盈而醒来,仅偶尔失去控制而遗尿。若5岁以后经常在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于睡觉时醒来自觉地排尿,在排除了躯体疾病的原因之后,则称为功能性遗尿症。
19、婴儿孤独症:发病率虽然很低,但它在儿童心理疾患中却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婴儿孤独症发生于3岁以内,起病缓慢,主要的心理障碍如下。①社会交往障碍②语言障碍③行为异常④其他还可能伴有感知障碍、癫痫发作等表现。
第四章 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
1.终末消毒:病人隔离后,对他原来的住所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称为终末消毒。
2. 在托幼机构,安排合理的生活日程的重要意义:合理的生活日程,可以保护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形成动力定型,保证劳逸结合,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还可以保护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另外,可以更合理地安排教育活动。
3.腰椎受到损伤,现场急救时需注意:由数名救护者动作一致地托起伤者的肩、腰和臀部,不使伤者的腰部弯曲,将伤者“滚”到木板上,伤者俯卧,用宽布带将伤者身体固定在木板上,转送到医院。
4.煤气中毒:中毒轻者,感到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四肢无力。中毒重者,呼吸困难、陷入昏迷。中毒者的嘴唇、指甲出现鲜红的颜色。应该马上通风,给中毒者保暖,灌酸菜汤、醋。
5、植物性食物中毒:如扁豆中毒。若炒煮时间不够,扁豆中所含的皂素未被破坏,可引起中毒。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
6. 止鼻血的方法:嘱小儿静坐,头略低(不仰头),捏住鼻翼,一般压迫10分钟可止血。
7.给腮腺炎患儿做“病号饭”的要求:不宜给患儿吃硬的或酸的食物。
习题练习:
(一)填空题
1、在以下食物中,含铁最多的是_______A____
A.猪肝 B.牛奶 C.菠菜
2、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变成_____C______
A.维生素B1 B.维生素D C.维生素A
3、新生儿期是指从出生至_____A______
A.28天 B.30天 C.31天
4.骨折现象急救的原则是___A____。
A.固定 B.复位 C.止疼
5.八块腕骨,全部钙化,大约在__C______。
A.两岁左右 B.6岁左右 C.10岁左右
(二)名词解释
1、脱肛:直肠从肛门脱出
2、牵拉肘: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3.脊柱生理性弯曲:
从侧面看脊柱,自上到下有四道弯曲,称为脊柱生理性弯曲。
4.易感者: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者。
5、微量元素:是指人体内含量甚微的无机盐.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精神性尿频”?
答:“精神性尿频”:并不是“遗尿症”。某些新入幼儿园的小朋友,出现遗尿,检查尿液未发现异常,幼儿在家里并不遗尿。这种情况常与幼儿刚进入陌生环境,还不适应有关。幼儿因为紧张、不安,总觉得有尿而往厕所跑,但却常因为紧张而尿了裤子。如果受到批评,紧张情绪加剧,更不能控制排尿。
2.什么是包茎?
答: 包茎:包皮口小,不能将包皮翻起,称包茎。
3、什么是斜视?
答: 斜视:是指双眼向前平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一只眼的黑眼珠在正中,另一只眼的黑眼珠向外、向内、向上、向下偏斜。斜视可导致弱视.
4、什么是佝偻病?
答: 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使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受到影响,引发骨骼发育障碍。是3岁以下小儿的常见病。
5、什么叫功能性遗尿症?
答: 功能性遗尿症:正常儿童于3岁以后就能自觉地控制排尿,并在入睡后因膀胱充盈而醒来,仅偶尔失去控制而遗尿。若5岁以后经常在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于睡觉时醒来自觉地排尿,在排除了躯体疾病的原因之后,则称为功能性遗尿症。
(四)详答题
在意外事故的发生现场,若怀疑受伤者的腰椎受到损伤,现场急救时需注意什么?
答:由数名救护者动作一致地托起伤者的肩、腰和臀部,不使伤者的腰部弯曲,将伤者“滚”到木板上,伤者俯卧,用宽布带将伤者身体固定在木板上,转送到医院。
3、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B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不能测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C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费用与分配加工费用所用的完工率都是一致的。X
C采用直接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应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错
C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C成本报表是对外报告的会计报表。×
C成本分析的首要程序是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C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核算。×
C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一般应与基本方法结合使用而不单独使用。√
C成本计算方法中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步法。X
D当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时,“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借方余额,月末均直接记入该产品的产品成本
中。×
D定额法是为了简化成本计算而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F“废品损失”账户月末没有余额。√
F废品损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和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X
F分步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步骤之间要进行成本结转。(√)
G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错
G工资费用就是成本项目。(×)
G归集在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最后均应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对
J计算计时工资费用,应以考勤记录中的工作时间记录为依据。(√)
J简化的分批法就是不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J简化分批法是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方法。对
J加班加点工资既可能是直接计人费用,又可能是间接计人费用。√
J接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工业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X
K可修复废品是指技术上可以修复使用的废品。错
K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修理可以使用,而不管修复费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的废品。X
P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Q企业的制造费用一定要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X
Q企业职工的医药费、医务部门、职工浴室等部门职工的工资,均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X
S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直接材料”成本项目。X
S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是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W完工产品费用等于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费用。对
Y“预提费用”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其性质属于资产,实际上是待摊费用。对
Y引起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的支出是费用性支出。X
Y以应付票据去偿付购买材料的费用,是成本性支出。X
Y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与原材料在每道工序陆续投入,其完工率的计算方法是完全一致的。X
Y运用连环替代法进行分析,即使随意改变各构成因素的替换顺序,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加总后仍等于指标的总差异,因此更换各因索替换顺序,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
Z在产品品种规格繁多的情况下,应该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对
Z直接生产费用就是直接计人费用。X
Z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为计列半成品分步法。√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制造费用”账户月末(可能有月末余额/可能有借方余额/可能有贷方余额/可能无月末余额)。
A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适用于(季节性生产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