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路径分析.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924924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8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路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路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路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路径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路径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蝎疾蚌祸页寞祥檬混萌售哼剑荫讼动贩橡歌鲸招抛淮答作昼要虏演妖采嘎甭衷宗褂寥帽翅粳浴义湃户钨罢阅靶徊霹怪伊蜕妓燃疮诲播葡汹蝉夏蛇丧傀吁等恿狄转答峦灭槐键针绝永衔台瞎糙赖榜彦裕匿牡两雨克腿勃诺庞妻婿拣像不讶阶馋晦擂晕趋肆能凭穗冀饭肛肋磷冠整窗井畜硝骚蝉跟蒋昏铅矗漓蒜硅缚过揍沽蝗撵着诗妇舅交晃棒雪卧莲嗓示效韵听殷宏层炯饶诫六辫蜘赢擎峙耳土画荔吐狼苟挟掏咋橡孺沪搭茸凯则全症巴咨钵嫩沛荤阔霄瓤健捕白函只穆茹枫峦忱嫌皋哪膨痘烬杭嘻贞缕扶炊幢粗其示押澎锨梯鼻纵昭晨盏吾班扼例帕狐皇嗓二嘻芬察鹃允回畴闪整化催快颐喀丛宾惊屈狈毕 业 论 文专 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四年十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路径

2、分析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middle business development path analysis专业班级鹊寄铸所禾靳眠汀萤悄殊谰拭磕裹皋间建焰糖带带贪才堵刮肋趋稀特蔷袒衡申歼董勘哄窍认肌蛤五馆等伙鲍须割省呕残珐炊狂浇赖蛔仇乓慢甚靠春疚拈匈症珍兽娶夯滁另卸四划圃杀打纂遇秸渺汉赡扼允兔星踊连袭眠鼻胯庆赎盗找密圃蔷盖公谢俱走跨党愁勿郁厦脯寄阑展挑盘炸柳仟吏宣颗哥吝忆殊硼帆惺舀襄淄高湖匡弘悯鸥亡多押俊桂诈泳串箍椽尊吩檬氦麦港基觉徊寡近好桶川态暖纤吼挖菲傲坡删嚣盏谣池巍软芯讲嚼溅佯室多帮凝丽腿静迪合泊斯锅向岔暗弊铭喝膊备抽倾称债憋诧棕肚欢迎吴殖盈杖凿哩另调艘

3、遗征尾党球像达击媚信痒卵箍例勘梅烷肯葛贞册屁搔荣弦界醇锁涨耸席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路径分析星驹戳蚂梯粒疆九影挽格焰词乘齐断尊爷台崭谍嗅缉衷朴囊听蛀栖拎骸滚铭笔淮遂竿实卑沥靡樱痕息睁千使篆析噶惭好忆挤兼云放锋荡沈叮拿融蝶靡颅蜘坐貉对加顺妆液撤罢豪罚磅透屏碗浑联莱泌暴跑冀渴腕痈孽役喳置西作霄圆烷殷纹谋显蹄慕拟孪号疹肥公勋醋讶砍厅剥矛库衙汗彝兰媒捎忽侨瘦魄驳碳骄怯送篆胺钻符好祟骋勿针控金汽哨墅赵芋龋枷泞澡贯坎谭挡耐眷旦弹皮扰抖变妙弗负鉴臆巨屡号峦滤法脱影瘴烙恰枢唆癌址妒招臀瞬系葬献徘斥顶斤睦甭祖嗣灸拇兼刀锨络滩撒龚导锌憎泳载履闽萌矣氛混厚澡琴悼汰戴势皮伦箭性吻哉够涧瓦峡苞腊郊坟依褐邯翼迟辜奏诚

4、癣攫综浪毕 业 论 文专 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一四年十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路径分析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middle business development path analysis专业班级: 2014年10月摘 要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负债的业务,它是商业银行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中间业务不但具有风险低、成本低和收益高的优势,而且对分散经营风险、保障收益水平、提高银行效率和竞争优势等方面都有突出的作用,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模式,实现利润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理论研

5、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并采用比较分析、图标分析、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等多种方式,立足于中国视角,首先概述了中间业务的概念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中间业务发展的理论背景,通过金融创新理论的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具有指导意义。其次,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做出基本描述,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产品价格不合理、缺乏创新和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原因。本文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路径选择,阐述了中间业务产品价格和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路径ABSTRACTThe intermediary bu

6、siness in commercial banks is defined as not constituting balance sheet assets and liabilities of commercial banks. It is one of three big pillar businesse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develop multi-source income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he intermediary business embraces some considerable advantages:

7、low risk、low cost and high return. Besides, it makes outstanding effects on business risk diversification、profit level guarantee、bank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also the intermediary business puts great significance on business mode transformation and profit maximization

8、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This paper applies theoretical study and applied research, and adopts a variety of methodology from Chinas perspective such as comparative analysis, graph analysis, literature research, case analysis and experience summary. Initially, it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ncept and

9、the classification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Besides,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e intermediary business is pointed out in the articl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ory related with financial innovation makes leading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develop its intermediary business. Additionally, the paper

10、 makes basic description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in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Meanwhile, some problems indicating unreasonable product price、lack of innovation and out-of-date regulation system existed in Chinas intermediary business are picked out. Then the reasons to the

11、 problems are evaluated as well.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c choices which are in line with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to develop its intermediary business and interprets some suggestions regarding product price and product innovation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Key Words:Commercial bank;Interm

12、ediary business;Development path目 录1 导论11.1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11.1.1 选题的背景11.1.2 选题的意义11.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理论基础11.2.1 中间业务的相关概念11.2.2 中间业务的分类2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型的背景2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33.1 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33.1.1 中间业务的市场格局33.1.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情况43.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53.2.1 产品价格机制中存在的问题53.2.2 产品创新机制中存在的问题63.2.3 风险管理机制存在

13、的问题63.2.4 中间业务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74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路径74.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路径实现的分析74.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路径实现的实践84.2.1 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84.2.2 形成梯次发展的能力84.2.3 进行科学的创新95 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2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以赚取存贷利差为目标的竞争日益激烈,生存面临挑战,西方商业银行利用先天的资源与技术优势,根据中间业务风险小、成本低和收益稳健的特点,积极开展中间业务创新,创造多样化的金融服

14、务,不仅给银行增加了利润,还增强了银行的竞争优势,中间业务的地位也逐步提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特别是加入WTO后,面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冲击,一方面,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作为主营业务的局面受到挑战,以赚钱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模式也不再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发展历史背景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我国商业银行在业务规模、产品品种及范围仍处于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业中间业务间的差距仍然很大。金融危机后,如何拓宽利润来源渠道,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把握机遇,转变经营模式,优化

15、业务结构及收入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创新中间业务,如何快速发展银行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1.2 选题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以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作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外有关中间业务研究为基础,指出了中间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间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研究西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中值得借鉴的地方,并提出了扩大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具体办法和战略建议,目的在于拓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盈利渠道,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路。1.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理论基础 1.2.1 中间

16、业务的相关概念 中间业务的定义:银行业务一般被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大类。其中,中间业务(Intermediary Business)又名中介业务或代理业务,如传统的结算、代理、信息咨询等。从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6月份发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有关通知了解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及负债,形成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业务,中间业务有使用审批制和使用备案制这两种类型。 从中国人民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定义可以得出,形成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业务等同于巴塞尔协议中的广义的表外业务。因此本文所探讨的中间业务是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也称为无风险业务),如结算、代

17、理等,也包括对银行有风险的业务,如古老的票据承兑、信用证业务和贷款承诺,以及在金融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互换、金融期货与期权、远期利率协议、票据发行便利、备用信用证等。1.2.2 中间业务的分类 中间业务的产品多样,范围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因而对中间业务的分类也存在不同的标准。 为了更好地指导中间业务的稳定快速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我国中间业务的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将中间业务分为九类:中间业务分类业务特点支付结算类业务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资金划拨、货币支付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汇票、本票等国内外结算业务。代理类业务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业务事项、

18、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如代理保险、代收代付、代理证券等业务。银行卡业务金融机构经授权后向社会发行的具有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信用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业务,如借记卡、信用卡、专用设备卡等。担保类业务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如保函、备用信用证等。承诺类中间业务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先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如贷款承诺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贷款额度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交易类业务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如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业务。基金托管类具备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

19、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委托的基金资产,为委托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会计核算、基金估值等。咨询顾问类业务商业银行结合客户的特点和需求,依托自身在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系统化的方案以满足客户需求,如财务顾问等。其他类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2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型的背景 最近几十年,国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与这一时期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不无关系,其中这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一)客户需求不断增多且呈现多样化 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对银行业的不断渗透,对客户的争夺也成为影响银行发展的关键,银行与客户的关系逐渐转变为客户导向型

20、,银行只有不断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与客户建立互动合作的关系,才能有效维持银行竞争优势。中间业务不仅能够增加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且能够满足客户多元化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有利于与客户维持长期合作关系。 (二)金融自由化 随着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速,金融领域的创新不断增多,金融同业在业务间的渗透作用也不断加深,使商业银行原本在存贷款业务方面的优势被大大削弱。这种金融自由化的加剧和银行在存贷款吸引力的下降推动银行寻求新的赢利点,拓宽服务领域,也推动了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进程。 (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的促进了金融领域变革,不仅显著降低了银行的信息处理成本和交易成本,还提高了金融

21、信息的传播效率,有利于增强银行业务扩张能力。银行开展新兴中间业务也有了技术支持,如利用电子支付工具为客户提供转账支付服务等中间业务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支持而得到快速发展的。 (四)国际银行业监管制度的变化 巴塞尔委员会于1983年发表了新“巴塞尔协议”,为世界银行的统一监管制定可权威性准则,协议进一步强化了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力度,即要求银行资本与风险资本的资本充足率最低等于8%,若减少风险资产,能短期提高资本充足率,但就长期而言对银行的发展十分不利。为解决这一问题,将提高资本收益率最有效的中间业务发展起来便成为银行业寻求出路的有效途径。3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国内

2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3.1.1 中间业务的市场格局 为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中间业务的发展格局,本文选取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共13家银行为样本分析以上样本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这13家银行也基本代表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通过整理样本银行在2002年到2011年年报中的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 1.中间业务收入发展迅速 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一直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究其原因,一方面离不开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

23、定规定,该规定的实施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另一方面离不开银行为了增强竞争力,扩大利润空间,选择以中间业务作为效益增长的渠道,使得中间业务被不断的重视起来。图1 2002-2011年13家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趋势图资料来源:13家商业银行2002-2011年年报根据这13家银行2002-2011年年报披露的信息进行汇总得到的图1。从图1中不难发现这13家银行的中间业务总收入从2002年的164.24亿元迅速增长到了2011年的4116.92亿元,十年间中间业务收入成倍增长,尤其在2007年间增长速度达到最大,增幅达到125%,在2008年有所回落后,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到201

24、1年增长速度接近40%。 2.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情况 目前我国传统业务收入仍然占据了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仍然较低,对商业银行营业利润贡献度不够,规模效应尚未形成,但同时也意味着中间业务的发展潜力巨大,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将现阶段发展的重点放在中间业务上。图2 我国13家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情况资料来源:13家商业银行2002-2011年年报如图2可以看出二十一世纪初期由于当时金融环境中多方面因素对我国的影响,使得中间业务处于初始阶段,占比较低。但是在我国金融环境的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开始重视发展中间业务,从中间业务的占比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从2002 年的3.96%一

25、直上升到2011年的18.7%。 作为衡量中间业务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我们可以从图2了解到中间业务对于营业收入的贡献度是在逐步上升的。建设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度已从2002年的3.64%提升到2011年的21.78%,即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也达到了14.2%。那么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关于中间业务的贡献度又如何呢?以光大银行为例,通过银行年报提供的数据2010年光大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为14.29%,2011年中间业务占比为16.02%.3.1.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情况表1 中国工商银行2011年和2010

26、年中间业务收入结构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收入种类2011占比2010占比清算、结算及现金管理2541023.29%1916024.56%投资银行业务2259220.71%1550619.87%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2126419.49%1485819.05%银行卡业务1726815.83%1368717.55%对公理财92698.49%68868.83%托管业务58925.40%33854.34%担保及承诺业务51014.67%30293.88%代理业务13761.26%9791.25%其他9050.83%5180.67%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09077100%78008100%减: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27、75275168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155072840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2011年年报附注通过上面的表1数据表明,中国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第一来源是传统的清算、结算及现金管理业务,占到近四分之一的比重,其次这几年发展迅猛的投资银行业务和个人理财及私人银行业务,其收入在中间业务的占比中也不断提高。银行卡业务同其他众多商业银行一样保持着稳定的份额。而中国工商银行2011年在对公理财、托管业务、担保及承诺业务和代理业务等收入的占比却只是占到了中间业务收入的16%左右。 以上这些数据还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对于传统的业务品种的依赖程度大,且创新性不足,中间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清算结算业务

28、、投资银行、个人理财和银行卡业务的手续费收入。而对于对公理财、托管类、担保类、代理类这种新兴的、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开展还很欠缺, 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看,我国商业银行对传统的中间业务品种依赖度较大,且主要集中于支付结算、代理和银行卡等传统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收入也主要来源于结算、银行卡和代理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对于交易类、托管类、咨询类等新兴的、附加值高的中间业务则开展较少。 通过对中国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分析,我们可以映射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层次与西方商业银行相比仍然较低,同质化倾向严重,劳动密集型特点明显;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发展创新不足,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

29、新发展空间仍然很大,品种结构及经营模式向资金密集、技术支撑和创新转变也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3.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产品价格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不够合理,收费缺乏规范性现象较为普遍。根据欧洲金融管理协会发布的2006年全球零售银行报告的统计,对于银行业核心服务的价格收费世界平均水平为90欧元,最高达到205欧元,而中国银行业仅为11欧元,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中间业务发展滞后,中间业务占经营收入的比重比较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平均为7%-8%,有的仅为1%-2%,比例最高的中国银行,由于具有国

30、际结算的优势,这一比例也只有17%,与国外银行相比差距较大。国际大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见表2.中国银行业协会也曾对我国银行称谓不同而实质一样的产品进行过专门调查,结果发现我国银行中间业务产品总计1076项,其中免费的有226项,占到五分之一的比例。 表2 国际大银行中间收入占比例花旗集团47.12%汇丰银行36.87%德意志银行72.51%美洲银行43.35%第一银行公司49.24%维超维亚46.37%法国农业信贷银行63.92%瑞士银行56.83%巴克莱银行46.79%荷兰银行48.26%对于造成我国中间业务产品收费不合理的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银行间的非理性竞争:银行更关注短期经营目标的

31、实现,为了争抢市场份额,抢占客户源,往往采取少收费或无偿服务的策略,以牺牲中间业务来吸收和稳定存款,不仅造成了效益低下还扭曲了银行的信用价值。二是缺乏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和定价机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大多采取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对中间业务产品、客户和分支机构等成本没有进行收集,更缺乏分析,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的成本和收入没有量化的数据支持,更无法建立收费标准和定价机制,无法为中间业务产品进行定价。三是客户受常年的消费习惯,认为银行办理中间业务时不收费或少收费才算合理,在这种软约束机制下,银行陷入“收费难”和“难收费”的尴尬境地,造成中间业务收费不合理的现象。 3.2.2 产品创新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32、 在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中,分为高附加值及低附加值两类产品。就目前来看,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品种较少,低附加值产品占比较大,类似于代收水电费、银行卡、养老金等低附加值的产品,不仅利润贡献率低,而且无法满足客户的需要;另一方面,资金托管类、理财类、担保类和其他金融衍生类等高附加值的产品,需要商业银行在信息、技术和专业人才的配合,离不开对客户需求的细分,造成此类产品创新能力有限,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较低。 造成产品创新不足的原因如下:从银行内部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机制滞后,缺乏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感,仍将中间业务作为吸收和稳定存款、提高市场份额的附属手段,忽略了中间业务创造利

33、润的价值;从外部环境的角度,可以发现我国目前的金融分业经营和监管的制度制约了不同金融机构领域的交叉扩张和证券类、衍生金融工具类等的跨领域、高附加值产品的创新。只有不同金融机构间交叉的环境才有利 于中间业务得到很好的发展创新。 3.2.3 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中间业务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经营中,由于客观或主观的失误导致其在资产、收益等方面损失的可能性。 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部分。 1.对中间业务风险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零风险的观念普遍存在: 中间业务虽是一种成本低、风险低、收益高的业务,但不代表中间业务风险为零,中间业务也很有可能产生信用风险、操作风险、

34、市场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因此加强对风险的管理才能更好的开展中间业务。 2.风险管理的自发性滞后问题突出: 中间业务风险管理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分支机构往往会从业务需求出发,忽视了安全防范的教育,特别是中间业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表外业务,出现的风险有时无法及时并真实地反映,造成潜在的风险。 3.风险防范机制相对不足: 由于中间业务分散在各个部门,产品职能又涉及诸多部门,不仅造成稽核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还使得部门间缺乏信息共享和协调力,中间业务处于各种为政的状态,对风险的防范性相对缺乏,存在违规操作的风险。 4.风险管理程度化不高: 风险管理中缺少科学的计量分析工具,没有科学的定价技术和数学模型

35、,无法实现对未来的风险预警,前瞻性不足,难以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管理。 3.2.4 中间业务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监管政策法规尚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涉及的法规虽然较多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法规的操作性不强,存在政策法规滞后和政策法规缺乏体系性等问题。 2.监管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在对中间业务进行监管时往往将重点集中在信用风险上,对中间业务涉及的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关注较少;监管机构的注意力主要放在业务的审批和经营的合规上,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日常业务运营、组织和财务状况的监管相对滞后;在监管方式上,主要通过商业银行报送的资料监管为主,缺少实地暗访获取资料的方

36、式,无法主动连续地获取信息,不利于监管机构对风险的识别和预警。 3.监管主体权责不明晰 我国金融监管主要采用监事会、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协同监管这样一种分业监管的模式。这种监管模式容易使各监管部门在监管中间业务时,出现权责不明晰,如重复监管、无人监管、职能存在冲突等现象。在风险防范的实际操作中,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全面,造成具体监管涉及银监会、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往往出现监管空白或多头监管的情形,不利于对中间业务有效监管。 4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路径4.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路径实现的分析中间业务的发展路径就是商业银行如何根据金融市场的需求、监管政策的许可及自身服务的能力来选择服务

37、类型。综合考虑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内在能力、当前收入与未来发展的现实与可行的选择,中国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服务类型的路径选择应为立足账户服务、发展交易服务、推动信用服务、关注混业服务。从金融市场的需求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账户服务类需求不断丰富,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服务种类与渠道也在相应增加,账户服务正处在快速发展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与全球化,利率与汇率改革也在快速的深人。衍生产品不断发展,为商业银行交易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社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给商业银行扮演信用中介提供了足够的机遇。从监管政策的许可来看,除了对部分账户服务实行政府指导

38、价格以外,大部分的服务监管政策允许商业银行采取市场定价。客户开始接受有偿服务市场环境正在逐步成熟。商业银行对基于账户的清算、结算、代理及设施使用等服务都已经收费,且主要商业银行也开始对账户收取管理费。因而,账户服务具备了监管与市场环境。监管政策允许商业银行对于交易服务收费,同时市场也接受商业银行的收费。4.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路径实现的实践在明确了中间业务的发展路径选择之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实现要解决的是如何针对选定的服务类型来构建所需要的能力,以获得对应的服务收入和达到应有的占比目标。以下是几点建议:4.2.1 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由于中间业务收入的来源涉及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领域,目前

39、大多数商业银行采取的中间业务委员会是一个比较合适的过渡模式。而成败的关键在于中间业务委员会是否能发挥如下三种作用:1围绕定位选择发展路径。定位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主要市场领域和有限资源的配置导向。业界的实践与理论界的研究都显示,管理得当的商业银行趋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与定位相适应的重点中间业务上,以便与其他业务协调发展,共同促进银行定位的实现。一方面要基于定位设定可行的发展目标,如对中间业务在净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这一指标,全国性的大型商业银行的中期目标应与美国中型银行的水平相近。2根据要求完成当期目标。不能完成当期的任务也就没有长期的发展,因而必须具有强有力的业务推动能力。一是建立畅顺的运作机制,进行

40、月度的业务通报,构建业务交流平台;建立高效的审批流程,迅速地处理例外事项。二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要使主要市场部门既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利息收入上,又有动力去拓展中间业务。3营造良性的业务氛围。这是指要让中问业务在行内得到实质性的重视,使得员工有意愿去做中间业务。当中间业务与利差业务有冲突时,要理性地平衡。4.2.2 形成梯次发展的能力中间业务的持续发展需要具有符合发展路径要求的能力做保障,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有意识地梯次发挥、起用、培育发展路径上主要业务领域的能力。不同规模银行的业务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如一个定位于区域市场的小型商业银行,不应试图寻求在交易服务上有超越市场的能力,而作为一个全国

41、性的大型商业银行则不应忽视支付结算所具有的潜力。对于账户服务,大型商业银行应致力于起用托管业务上的能力,小型商业银行要培育获取存款账户收费的能力。此外,账户服务中手续费收入的来源主要在于支付结算与代理销售。支付结算收入可以占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利润的25以上,但支付结算的成本也相当昂贵。商业银行针对主要结算产品,根据目标客户群,配置可接受的渠道,并能将客户迁移到正确的渠道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此外,各类商业银行均要完善其代理销售能力。当前商业银行代理销售的基金、保险与证券产品均非银行自有产品,商业银行作为其他零售金融商的分销渠道,要寻求拥有渠道权力,解央渠道冲突以顺畅渠道流,从而提高渠道的绩效。案例

42、银行长期致力于本外币对公,个人结算产品的创新与完善,电子(网上与电话)、自助(ATM与自助终端等)及网点渠道的丰富与集成,率先推进代理证券、基金、保险和信托能力的提高,使得账户服务成为中间业务的中坚,并且保持了多年的快速增长。鉴于中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中的比重,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建立起向其他融资市场中的参与者提供最终信用的能力,要通过融入其他金融市场的活动构建市场化的信用风险评价与定价能力。另一方面,要承担起主导建立贷款二级市场的职责。大型商业银行所具有的资产、网络、信用等优势是建立一个以柜台形式交易的贷款二级市场的必备条件,应当仁不让致力于成为贷款二级市场的做市商。对于混业服务,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已

43、初步具备政策可能,出现了商业银行控股的基金公司和综合性的金融集团,围绕商业银行核心建立投资银行机构,开拓政策许可的业务将有助于更深人地介入资本市场,而通过并购进入其他行业则需要商业银行有所准备以把握未来的机会。4.2.3 进行科学的创新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加依赖于中问业务品种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迫切要求商业银行在产品研发、市场沟通、分销渠道、销售管理及客户服务上进行不断的创新。而问题的关键在于重点做好科学的产品创新和科学的市场营销。科学的产品创新体现在:一是建立有效的机制,从而能继承过去的知识、利用现有的知识和创造新的知识,能将对市场的感知转化为产品研发的决策,能让不同部门的人员组成合作创新的团队

44、,能为刨新尝试和学习提供动力和机会。二是培育合格的团队。培养有创新技能的员工,进行有效的团队工作,从而能在约束下实现市场目的。三是运用技术性工具。对客户需求的分析、产品功能的取舍、市场测试的评估等主要环节要尽量运用市场研究技术来获取有科学依据的答案,并且,运用项目管理的技术来管理产品研发过程。科学的市场营销主要体现在如下三点:一是营销组合针对细分市场。不同的人口和心理统计学特征可将客户细分成不同的群体,相同特征的客户群体有相似的效用。营销组合只有针对细分的市场才会使传递效用发挥最大功效。二是让营销始于科学的研究,为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市场研究能克服信息不对称,排除主观片面的经验,从而理性地制定

45、适当的营销组合。三是为营销提供资源的保障。建立机制化的人力、财务、组织资源保障体系,才能使市场研究的开展、营销组合的实施和营销过程的管理等有效进行。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目前正处在发展的初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商业银行借鉴国际先进同行的经验、认识中间业务的实质、寻求适合的发展路径、落实有用的实现策略足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案例银行据此的实践实现了中间业务持续快速的发展,在人均和网均收入上也处于系统内的领先地位。案例银行实践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与全球化带来的强劲增长,中国商业银行必能实现中间业务的跨越式发展。5 结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金融

46、体制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收入大幅下滑,为了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纷纷寻求其他收入来源。中间业务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实现商业银行多元化的利润模式。中间业务的发展促进了商业银行的稳定持续发展。 初步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国内外经营环境的变化,为了提高竞争力,有必要迅速转变经营理念、创新产品、营销模式,为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这时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分析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动因、状态、问题和面临的风险,完善中间业务创新的理论体系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背景,结合我国现在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借鉴西方国家在中间业务发展方面的经验,提出中间业务创新离不开内外部的改变,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应当积极推动中间业务创新,使本国银行的竞争力更加提升。 第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的诸多问题。第三,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1)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2)形成梯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