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内博物馆数字藏品开发应用的现存问题与对策建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922526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博物馆数字藏品开发应用的现存问题与对策建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内博物馆数字藏品开发应用的现存问题与对策建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内博物馆数字藏品开发应用的现存问题与对策建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5)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doi:10.16703/ki.31-2111/n.2023.05.006车智斌.国内博物馆数字藏品开发应用的现存问题与对策建议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5):39-45.国内博物馆数字藏品开发应用的现存问题与对策建议车智斌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0引言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的殿堂,起着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博物馆结合智慧博物馆建设,推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又催生了博物馆往数字化和云端化转型,AR、VR、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博物馆行业找到更优的切入点和

2、落脚点,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元宇宙的出圈,博物馆+元宇宙成为了新业态,其中基于区块链技术而诞生的数字藏品,正成为博物馆接入元宇宙场景的“数字钥匙”。博物馆推出数字藏品成为一种现象。博物馆数字藏品对满足人民美好文化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开发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困境,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1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定义、兴起背景和承担作用1.1定义数字藏品源于国外的 NFT艺术品,是海外NFT 进行本土化探索的产物。数字藏品目前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其定义正在不断演变。目前,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与标准综合重点实验室和区块链版权应用中心从作品、版权、网络出版物 4 个维度进行界定,将

3、数字藏品定义为数字出版物的一种新形态1。博物馆业界部分专家将数字藏品视为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2。亦有学者从数字应用角度对其进行定义,将其视为基于移动端数字文创产品3。数字藏品主要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因此其天然带有数字性、可确权性、稀缺性、原真性和可转让性等体现区块链技术属性的特性4。值得注意的是,在确权的前提下,数字藏品可转让和交易以实现所有权变更。但目前国内数字藏品更倡导关注数字藏品的文化价值内涵,对二次交易有所限制。博物馆数字藏品作为数字藏品的细分形态,笔者认为其概念与数字藏品较为相近

4、,博物馆数字藏品可理解为:馆藏文物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可确权的数字化,具有收藏和使用价值,并能实现数字化流通。各类可移动及不可移动的文物均可成为博物馆数字藏品。摘要着眼于实践,尝试从国内博物馆数字藏品出现的大背景出发,结合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应用现状和积极作用,对博物馆数字藏品实践应用中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为未来博物馆数字藏品开发提供有益思考。关键词博物馆数字藏品数字文创 NFT 即非同质化通证,为英语 Non-Fungible?Token 的简称。39-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5)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1.2兴起背景自 2021 年

5、 7 月起,国内博物馆联合数字藏品服务平台频繁发布博物馆数字藏品,希望借助数字藏品开发应用,为博物馆融入元宇宙场景,探索让文物“活起来”提供新的实践路径。笔者认为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兴起有其必然原因:一是国家政策层面。在国家数字化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鼓励发展数字文化,为博物馆行业推进博物馆藏品数字化提供政策支撑。尤其是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出台5,更对文博行业数字化工作带来“利好”。二是技术硬件层面。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更新迭代,支撑构建元宇宙的部分技术硬件已投入实际应用,其中就包括了数字藏品底层的区块链技术,这就为数字藏品热潮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三是服务需求层面。随着“博物馆

6、热”“文创热”出现,市民对博物馆各类文创产品消费意愿和热情不断上涨。尤其随着 Z 世代逐步成为博物馆参观和消费的主力军,推出与其生活、消费习惯契合度更高的数字藏品来诠释文物价值,必将更受青睐。四是内生发展层面。博物馆作为文物保护、研究和利用的文化机构,如何讲好文物故事,推动文物“活起来”是应有之义。当前,受参观消费群体等因素影响,凭借数字化来诠释文物价值,成为了博物馆实现文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可行方案。因此,不少博物馆愿意投入资金资源开发应用数字藏品,力求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博物馆。1.3承担作用数字藏品的出现,为博物馆更好地发挥自身宣教和展示职能,拉近与观众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6。

7、笔者曾于“元宇宙”视角下数字藏品发展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它承担了以下 4 方面作用:1.3.1有助于博物馆自身职能实现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定义,博物馆具有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职能7。在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指引下,数字藏品可以让博物馆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向社会诠释藏品背后的价值内涵,对培育社会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1.3.2有助于藏品资源保护活化作为最权威的文物收藏研究机构,博物馆藏有大量珍稀文物,却囿于展出条件等主客观原因,有一定比例的珍稀文物无法对外展出,造成资源浪费。利用数字藏品这一载体,既可提取真实藏品的重要信息

8、用作永久保存,又可让更多日常只能藏于“深闺”的文物向社会展示,还可通过“科技+”的赋能,让藏品及其背后的内容得以更鲜活地进行传播。1.3.3有助于满足公众多元文化需求当前,“博物馆热”“文创热”既是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一种突出表征,也是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重要体现。仅让市民走进博物馆参观,已不能满足市民特别是 Z 世代青年群体的多元需求。数字藏品成为博物馆一种新的服务载体和手段来服务公众,实现市民“把文物带回家”的愿望,满足市民提升文化生活品质和社交分享的多元需求。1.3.4有助于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协同发展一方面,博物馆借助推出数字藏品,实现线上线下双向“引流”,吸引更多大众“打卡”博

9、物馆,关心博物馆,继而扩大博物馆影响力,打造自身“馆藏 IP”;另一方面,文化消费将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支撑,数字藏品是博物馆在文创开发领域中的新兴跨界产品,将是实体文创开发的有益补充。2国内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应用现状和困境2.1应用现状博物馆的数字藏品应用可分为收藏、展示、拍卖、文创等用途8。国外已有不少文博机构开展数字藏品应用的具体案例。在国内,多家文博机构联同数字藏品服务平台进入开发数字文创产品或数字衍生品的新赛道,形成了以发售数字藏品为主的新模式(见表 1)。2021 年至 2022 年 8 月,全国各地数十家文博机构均已推出多款基于各自馆藏衍生的数字藏品。而除数字藏品外,河南博物院推出

10、了数字盲盒,上海博物馆和广东省博物馆先后探索基于“游戏+博物馆”的数字化产品。据查询,鲸探于 2021 年启动 Z 世代指 19952009 年出生的一代人。40-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5)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的文旅数字化的“宝藏计划”,仅文旅和非遗类数字藏品发行占比已近 70%9。2021 年全年,各数字藏品服务平台发售藏品数量已达 456 个,总发行量市值约 1.5 亿元10。参考国内外博物馆开发应用的现有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在应用方案上,国外的数字藏品多选择 NFT 作为数字藏品的主流应用方案,依托公有链发行,偏向金融资产化,数字资

11、产属性明显,允许数字货币交易。国内则主要借鉴国外的 NFT 技术和模式,依托联盟链发行,强调数字藏品的收藏价值,对二次交易有明确限制,撇除了 NFT 的金融和交易风险,并明确杜绝虚拟货币在交易领域涉足。二是在藏品选择上,国内外博物馆在进行藏品数字化时,优先选择的产品是馆藏知名且有形的物理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字映射,即把实物的原始数据采集后,通过区块链技术“上链”确权后生成的数字藏品。三是在合作模式上,因涉及开发经费、市场运营、技术支持等综合因素,国内博物馆的数字藏品多与企业或数字藏品服务平台以委托授权销售分成的合作模式进行,而非独立自主推出数字藏品。四是在应用场景上,目前国内博物馆的数字藏

12、品种类比较单一,适配各数字藏品服务平台的独立数字藏品为目前主流,其次就是推出适配已有成熟网络生态的皮肤类数字藏品,如游戏皮肤、付款码皮肤。五是表 1国内外文博机构数字藏品发售情况统计表序号日期发行单位发行平台免费/收费国外12021?年 9 月俄罗斯冬宫博物馆不详收费(拍卖)22022 年 2 月乌菲兹美术馆、皮洛塔宫博物馆、布雷拉画廊、昂布罗修图书馆 4 所意大利博物馆意大利科技公司Cinello 制作发行收费32022 年“5 18”国际博物馆日卢浮宫博物馆天猫蚂蚁链收费国内12021 年 9 月敦煌研究院腾讯云至信链免费22021 年 9 月湖南省博物馆鲸探蚂蚁链收费32021 年 10

13、 月湖北省博物馆鲸探蚂蚁链收费42021 年 11 月金沙遗址博物馆鲸探蚂蚁链收费52021 年 12 月河南博物院鲸探蚂蚁链收费62022?年新年期间湖北省博物馆等 22 家机构腾讯区块链免费72022 年 2 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支付宝收费82022 年 3 月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阿里拍卖收费92022 年 4 月广东省博物馆鲸探收费102022 年“5 18”国际博物馆日国内包括敦煌研究院、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此外,广东多家博物馆在不同平台上线 21 款数字藏品天猫蚂蚁链支付宝鲸探阿里拍卖收费112022 年 8 月上海博物馆海上博物收费注:表格由作者根据相关报道绘制,相关内容统计时间

14、自 2021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41-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5)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在发行数量上,国外既有同一作品一次性单份销售,也有同一作品限量多份发售等两种形态。国内主流则是同一作品采取限量多份销售的形态。六是在收费模式上,除敦煌研究院发行的数字藏品为公益项目外,国内其他博物馆数字藏品均须付费,博物馆数字藏品从免费阶段走向付费阶段11。2.2存在困境作为与传统实体文创截然不同的新兴事物,数字藏品在开发应用中遇到一些新情况,既有必然性也有合理性。从博物馆行业来看,数字藏品开发应用环节与博物馆、服务平台方和消费者紧密相关,其中在

15、平台管理、产品内容、合作模式、投入产出、行业规范和法律风险等 6 个方面需要我们审慎思考。2.2.1平台运行管理存在风险数字藏品服务平台,是数字藏品在应用过程中信息存储、提供服务的基础载体,其运行管理是否安全、有序,是数字藏品未来能否继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博物馆数字藏品基于区块链技术而成,依托国内数字藏品服务平台利用联盟链、企业链等上链发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与国外公链的联系,降低了金融风险,保障了信息安全,但也诱发了不同服务平台之间链条信息“各自为政”的问题。目前国内相关服务平台已超过 700 家,信息链条包括知信链、蚂蚁链、数字中国链等12,彼此间数据仍为闭环信息链条,不利于关联共享,可能

16、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链条信息浪费和冗余。同时,博物馆数字藏品在开发过程中,原始数据包括采集、上链、发行各环节,可能涉及不同的第三方人员和服务平台,藏品数据、用户信息等会否面临泄漏风险,这对数字藏品服务平台和第三方企业在数据存储、平台维护、人员管理、信息安全的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新挑战。2.2.2产品趋同趋势比较明显内容是数字藏品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博物馆数字藏品多为独立数字藏品,虽然不同数字藏品服务平台对这些数字藏品的收藏、展示和交互方式有所不同,但不可否认当前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内容呈现出同质化现象,不同藏品之间的差异性未能有效体现。以国内博物馆为例,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和湖

17、南省博物馆等博物馆均热衷于选择知名度高的馆藏文物进行数字化,这一做法固然无可厚非,但也容易导致所开发的数字藏品除藏品外观不同外,收藏展示页面的信息基本停留在外观欣赏、文物简单信息和版权编号三大内容,容易给人“千物一面”的感觉,未能深入挖掘藏品背后的内涵,体现出不同藏品之间的差异性。未来博物馆数字藏品极可能出现因产品同质化而造成吸引力不断衰减的情况,后续会否难以为继值得深思。2.2.3现有合作模式存在冲突目前大多博物馆选择以授权方式与第三方企业或数字藏品服务平台进行联合开发13。在合作过程中,受限于博物馆在文创开发、信息技术、宣传营销方面的人才、经费、技术等因素制约,出于“专业事交给专业人办”的

18、思维模式,对合作的服务平台存在惯性依赖,在数字藏品质量把控、发行数量及定价的议定、数据安全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多个重要且关键的环节的主动权让渡给对方,客观上出现博物馆成为“甩手掌柜”的情况。同时,因博物馆的公益性和合作平台的商业性存在天然错位,若在合作方为主导的模式下,博物馆如何在数字藏品开发过程中,找准自身文化传播、文物保管、教育诠释的使命和企业追求商业利益、泛娱乐化、泛游戏化倾向之间的平衡点,坚持守正创新,确保博物馆非营利性和公共性不变,数字藏品信息传递正成为博物馆的全新课题。2.2.4投入与产出模式不明朗数字藏品作为新兴产物,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开发应用必然需要一定经费作为支撑。其中除支付

19、给数字藏品服务平台的铸造费外,还有如前期数据采集、建模,后期设计、营销等支出以及人力、物力等各类显性及非显性成本,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这对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但受疫情影响经费不断紧缩的国有博物馆而言,投入可能不菲。此外,博物馆数字藏品按照约定进行售后分成后所获得收入是否足以支撑成本支出,博物馆数字藏品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后续长远发展模式应如何发展仍需观望。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在投入与产出背后所反映的更深层的根本问题是博物馆应如何把握好文创开发、非营利性和价值传播三者之间的关系。2.2.5开发应用缺乏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运行准则是否规范科学,事关行业能否行稳致远。目前,随着数字藏品成为商业投

20、资和42-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5)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文创产业关注的新风口,越来越多企业尝试进入数字藏品领域。据统计,现有数字藏品服务平台已超700 家。当中有 7 家为央媒背景,超过 20 家具有国资背景,超过 25 家具有上市公司背景14。但因目前行业缺乏开发应用具体规范和标准,导致数字藏品服务平台质量参差不齐,数字藏品锻造费用、发行定价和数量等缺乏市场统一标准,如:鲸探平台和幻核平台收取 40%锻造费用,StarArk 平台收取 20%,也有部分平台免除锻造费用15;又如目前对于数字藏品的发行价格和数量,因无相关规范标准,控制权由服务平台

21、掌控,容易导致行业乱象出现。此外,防止出现博物馆数字藏品炒作、虚假宣传、洗钱等非法现象的行业规范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2.2.6开发应用存在法律风险不同于实体文创的授权合作已有比较成熟的方案,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开发是否符合规定,发行销售数量的设置是否与博物馆公共属性相冲突,版权归属问题又应如何界定等新情况,因目前暂无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进行明确规定,将对博物馆数字藏品健康发展产生一定制约。此外,国内不少博物馆早期推出数字藏品时,尚未意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多采取直接镜像式转化成数字藏品,由于精度较高且可实现翻转和放大文物,容易泄漏藏品原始信息,为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针对这类原始数据信息安全问题,

22、国家文物局虽然曾为此专门召开数字藏品有关情况座谈会进行讨论,对数据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文博单位不应直接将文物原始数据作为限量商品发售16。但就目前而言,对相关安全责任等关键环节和内容仍缺乏相应法律监管。3国内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对策建议笔者认为博物馆数字藏品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它作为博物馆实体文创和线下服务的有益补充,应对其开发应用持积极正面的态度,可围绕以下 6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开发应用困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高质量发展。3.1规范服务平台管理,保证运行安全服务平台是数字藏品开发应用的土壤。为引导其健康发展,笔者认为要尽快建立多层次的监管机制。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尽快建立管

23、理权责清单,从源头上加强对相关服务平台的有效管理;二是加强行业内部自律管理,加强行业内企业和从业人员在网络安全、虚拟货币、投机炒作和金融化风险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值得欣喜的是,行内已先后发布 数字文创行业公约和 数字藏品应用参考,旨在为数字藏品行业业务开展提供应用参考;三是及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从思想上加强相关从业道德教育,规范从业行为。3.2加强内容开发创新,丰富更多玩法随着国内博物馆对数字藏品开发走向成熟,单靠馆藏热门文物进行简单数字化后输出的“啃老本”模式将不再可行。就博物馆数字藏品而言,核心竞争力将是内容。只有加强内容开发创新,尝试更多“玩法”来深度挖掘博物馆数字藏品的文物价值和文化内涵

24、,才是在这个数字藏品领域走得更远的关键所在。基于目前国家鼓励更多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到以文物本体信息为基础的二次开发和创作中17,未来博物馆数字藏品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联合社会力量,推动基于藏品本体原始数据的二次创新。如近期上海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已开始尝试转向基于文物数据进行二次创作的“文创数字藏品”,这类数字藏品从重视文物自身形态转向重视解构文物背后信息,既有文物本身价值,又叠加了文化创意价值。此外,未来博物馆数字藏品应是博物馆接入元宇宙场景的“钥匙”,是否可以出现更多不同玩法,如:推出跨界合作的数字藏品盲盒、联名款数字藏品,研发能满足受众更强交互体验和社交属性的数字藏品

25、,打造数字藏品与线上线下展览联动、场景还原、藏品保护等沉浸式体验,提升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吸引力等。最后,博物馆数字藏品目前虽然备受青年群体欢迎,但对其他年龄段的群体吸引力不大,如何进一步创新内容与形式,提高包容性,更好关注和满足不同年龄段受众的需求,未来也值得继续思考。3.3掌握合作中主动权,加强审核把关博物馆要转变固定工作思维模式,要结合数字藏品开发的实际情况,不能简单沿用已有的实体文创开发模式来开展博物馆数字藏品工作。要掌握工作主动权,切实承担起“IP”授权方的审核把关职责,加强对合作平台资质、项目实施方案、原始数据安43-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5)Science Educatio

26、n and Museums全、数字藏品质量、具体发行方式、二次创作方向、文化信息内容等全流程的审核把关。同时,在现有合作模式下,要提高博物馆对自身数字藏品上线时间、发行价格、销售数量、合作分成等方面话语权,改变现在各个环节由合作方主导的被动情况。考虑到在审核把关中将涉及互联网技术、信息安全和法律法规等不同领域,笔者建议应加强内部专业队伍建设,通过人员招聘、人才引进、专业培训等方式,组建一个由信息技术、网络工程、市场营销、法律等不同方面专业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对相关工作的全流程进行审视,分析存在风险,提出专业建议,为项目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条件成熟的博物馆也可考虑通过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等方式,邀请

27、馆外专家学者提供专业意见。3.4正确看待投入产出,避免盲目跟风毫无疑问,博物馆数字藏品正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新风口,热度正不断提升。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在推动数字藏品开发过程中,要避免因追逐“热点”和“流量”而盲目开发数字藏品,应秉持公益属性和服务职能,权衡好文创开发、公益属性和价值传播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国有博物馆要结合自身实际,正确认识和看待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开发工作,将公益性置于首位,认清其目的在于向市民传播更多有价值的文化内容,是实现文物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的一种实践路径。同时,要有全局思维,全盘考虑开发应用各环节,做好项目调研和长远预期,合理分

28、配资源资金,确保自身资金资源合理高效使用,找出合理的投入和产出比,把握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既不宜在毫无准备下盲目跟风,也不应在投入后因进展未如预期就轻易刹停项目,造成资金资源浪费。此外,也可考虑以科研课题等形式进一步探索馆校企协同合作的新方式,共同摊分投入成本。3.5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助力行业发展推行标准化建设是助力数字藏品行业发展的重要且有效的方式。加快推动行业出台相关标准化建设规范,对博物馆数字藏品的质量标准、发售价格与数量、发售模式等建立规范,完善收藏和转赠机制,严防出现借机哄抬价格、非法炒作等行业乱象具有重要实践意义。近期,为有效规避数字藏品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行业各方正在积极推

29、动构建符合国情的行业标准规范,努力让中国数字藏品行业发展步入正轨。如近期先后发布的 数字藏品通用标准1.0 数字藏品合规评价准则,分别对数字藏品定义、合规发行、流转等相关内容进行规范,提出较具实操性的行业标准,有效对数藏进行规范引导18。3.6构建监管法律机制,堵塞风险漏洞目前数字藏品相关的监管政策仍有“留白”。为引导其健康发展,要尽快建立多层次的监管机制。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及时出台或修订与数字藏品应用开发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厘清数字藏品开发应用中涉及的版权、非法窃取和欺诈等问题。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亦应尽快建立权责清晰、程序规范、统筹有力的监督管理制度,警惕防范跟风炒作、伦理风险、数据安全绑架

30、、金融化、证券化等,要对其加以法律等层面的多维度管理监督,推动行业健康、合规发展19。二是建立工作试点,向试点单位提供政策指导、人员培训和资金支持,由试点单位先行先试,为行业探索可供复制、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国家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对博物馆数字藏品工作的精准施策、分类管理和科学引导。4结束语目前,博物馆数字藏品热度居高不下,但亦引来一些非议。未来,博物馆数字藏品可能在欢呼声和争议声中不断向前发展。笔者通过对国内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博物馆数字藏品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思考。笔者相信,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开发应用之路远未结束,随着博物馆数字藏品

31、开发应用不断成熟,未来必能更好地融入市民生活,服务社会大众。参考文献1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与标准综合重点实验室和区块链版权应用中心.数字藏品应用参考 EB/OL.(2022-07-15)2022-07-18.https:/ Education and Museums应用及发展研究J.教育传媒研究,2022(02):58.4车智斌.“元宇宙”视角下数字藏品发展的思考J.客家文博,2022(03):18.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 EB/OL.(2022-05-22)2022-07-18.http:/ EB/OL.(2022-08-25)2022-08-26

32、.?https:/www.chi- EB/OL.(2022-07-15)2022-07-18.https:/ NFT 数字文创实践为例J.东南文化,2022(03):155.14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与标准综合重点实验室和区块链版权应用中心.数字藏品应用参考 EB/OL.(2022-07-15)2022-07-18.https:/ EB/OL.(2022-04-13)2022-06-18.http:/? EB/OL.(2022-04-13)2022-06-18.http:/?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

33、igital Collections of ChineseMuseums/?CHE?ZhibinAuthors Address?Guangdong?Museum,?E-mail:?Abstract?Producing?digital?collections?of?museum?has?become?a?new?business?type.?This?paper?starts?from?practice,?and?try?to?discuss?the?practical?problems?of?digital?collections?of?museum,?which?based?on?analy

34、zing?some?application?cases.?and?put?forward?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inally,?according?to?the?countermeasures,?put?forward?suggestions?and?prospects?for?the?digital?collections?of?museum.Keywords?Museum,?Digital?Collections,?Current?Status,?Problem?Countermeasures作者简介:车智斌(1987),男,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学、文创产业发展,E-mail:?。(2022-07-09 收稿,2022-09-27 修回)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