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学业水平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917891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学业水平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学业水平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学业水平题(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学业水平题(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学业水平题(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学业水平题(含答案)1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四肢行走转为直立行走B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C产生了语言D古猿从树栖生活转为地面生活2如图是人类同卵双胞胎形成的过程示意图,代表生理过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都发生在输卵管中B过程伴随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C过程所需能量均来自卵黄中的营养物质D两个胚胎发育成的个体性别相同、性状极为相似3某同学通过燃烧花生种子和核桃仁探究不同食物贮存能量差异,它们作为食物时,也会在人体内“燃烧”。体外燃烧时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能量。那么在人体内“燃烧”也会表现的是()A、和B和C和D和4为比较蔬菜中维生

2、素C含量,某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加碘的淀粉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四只同样的洁净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相同浓度的加碘淀粉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直至褪色为止。观察结果如表。据表可知这四种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最少的是( )滴加的蔬菜汁及数量黄瓜汁青椒汁芹菜汁白菜汁高锰酸钾溶液(2毫升)10滴6滴18滴11滴A青椒B芹菜C白菜D黄瓜5甲、乙、丙是三种等量食物进入消化道后,食物量与时间的关系。据图分析甲、乙、丙所含营养成分最多的依次是( )A蛋白质、脂肪、淀粉B脂肪、淀粉、蛋白质C淀粉、蛋白质、脂肪D蛋白质、淀粉、脂肪6图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B两试管中滴加等量的清水和唾液构成对照C将两试管置于 37保温利于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D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 2 号试管中溶液变成蓝色7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器官,其中属于消化道的是ABCD8如图是人体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呼吸时,肺泡中的A气体进入血液,血液中的B气体进入肺泡,那么A气体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氧气D水蒸气9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情况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AB段表示吸气过程BBC 段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CAD段曲线所示呼吸频率为36次/分D该同学肺容量最大为4升10下列有关呼吸道的说法,错误的是A呼吸道中会厌

4、软骨能防止食物进入气管B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C气管中的纤毛和腺细胞分泌的黏液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D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体通畅11吃午餐时,小华与同学边吃饭边大声说笑,一不小心食物进入哪个部位,会引起小华剧烈咳嗽? ( )A口腔B鼻C气管D肺12近期我市电视台播报市中心血库O型血告急,许多市民纷纷到各血站无偿献血。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B献血时,针刺入的血管是静脉C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D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液成分输入病人体内。对于严重贫血者,可输入血液成分中的血浆。

5、13如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正确的是()A甲处血液鲜红,乙处血液暗红B乙处血液将汇集到肺静脉C乙处血液首先进入心脏的部位是右心房D心脏与甲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14如图所示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A当人被细菌感染时,图中的会显著增加B当图中数目超过正常值时,易形成血栓C在毛细血管中呈单行通过D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结构15“三七”是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具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研究发现,三七提取物能使豚鼠的血小板伸展伪足、变形、聚集,并能破坏血小板膜,使之部分溶解,诱导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凝血因子和钙离子等止血活性物质,发挥止血作用。下列叙

6、述不正确的是 ( )A血小板是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的细胞B三七可通过改变血小板的形态促进止血C三七可加速血小板释放止血物质促进凝血D血小板结构保持完整才能发挥止血功能16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示意图,B代表这一结构,A、C代表与其相连的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若A中氧气含量比C高,而C的葡萄糖含量比A高,则B是( )A肺B小肠C肾D心脏17人体的排泄途径概念图如下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指皮肤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B指肾脏,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C指膀胱,暂时贮存尿液D指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18临床上医生可根据经验初步判断病人的病变部位,如果病人出现“尿血”、“尿糖”的现象,请

7、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病变部位分别可能是A肾小球、肾小管B肾小球、肾小囊C肾小管、肾小球D肾小管、肾小囊19血液流经下列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膀胱;小肠;大肠;肾脏;胰腺;肺;皮肤ABCD20医生对某人的血糖含量进行动态监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血糖升高是由于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BBC血糖含量下降,可能是胰岛素降低了血糖浓度CCD血糖含量下降,可能是运动消耗了较多葡萄糖DDE点,检测发现体内某种激素含量增加,则其效果可能与胰岛素相同21下列有关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当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时,可能贫血C张

8、明回家测量血压时,测得值为20/13KPa,他认为自己患高血压D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2如图是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反射与其反射弧组成部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ABBCCDD23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是树突,可接受信息,是轴突,可传出信息B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C神经纤维是由以及外面套着的髓鞘共同组成的D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24聆听音乐,感受旋律,让耳朵带你旅行。下列关于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B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

9、很容易损伤2C晕车与4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D错误用药致聋可植入人工耳蜗重新听见世界25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下列说法对的的是( )A我国物种非常丰富,各种资源用之不尽B我们国家已经全面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需要再进行生态修复C实现绿水青山就是为了帮助人们开发旅游资源,获得的经济价值D金山银山指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还包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26下图是三种消化器官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小明的早餐是三个馒头,在上图的三个器官中,能分泌消化液参与早餐消化的是_、_(填序号)。(2)某人经常感到腹腔的右

10、上部疼痛,经检查确定是上述三种器官中之一发生了病变,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_(填序号)。(3)B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是_,它可以消化蛋白质、_和淀粉等营养物质。27图1为人体呼吸系统组成图,图2为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填字母)。(2)图2中,外界与_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3)图2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实现的。血液中的_进入细胞内,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_。28下图是血涂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1)当人被细菌感染面发炎时,图中_ _的数目会显著增加。(2)当图中_数目明显

11、下降时,会引起伤口流血不止和人体皮下出血。(3)当图中_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4)担负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_。29据统计,全国约有3亿的青少年儿童营养结构不均衡。2018年5月20日是第29个“全国学生营养日”,今年的主题是:“营养运动,平衡促健康”。请结合所学知识,据以下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分析回答:(1)青少年要“常喝水”:利于排出体内废物,C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正常情况下,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_和微量蛋白质含量都减为零。(2)青少年要“勤运动”:运动时,肌肉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着_活动:同时呼吸也加快加深,空气进入肺的途径是:鼻_肺(用文

12、字和箭头表示);气体到达肺泡后,经过过程完成了_的气体交换。(3)青少年要合理营养:牛奶220ml+麦香面包150g水果100g是小明的早餐,牛奶中的蛋白质在A系统中被消化的主要场所是_,最终被分解为_;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循环系统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_(用文字表示)。(4)青少年要“免肥胖”:人体经过程_(用序号表示)后,组织细胞获得了营养物质和氧。如果摄取营养物质过多又疏于运动,往往会引起肥胖30阅读文材料,回答问题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响应号召,2019年5月18日,我县举办“樊文花”杯“助力二青会奋进新时代”户外徒步大赛,比赛路线由唐霸公园经唐霸大

13、道至绵山广场,近800名徒步爱好者参赛。旨在通过活动引导全县人民参加体育运动,弘扬体育精神,展现翼城人民自信包容、厚德开放、热情洋溢、奋发向上的新形象,并以实际行动助力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的成功举办。(1)比赛时外界氧气通过_到达参赛者的肺,氧气从参赛者肺泡扩散到血液后,血液变成了含氧丰富的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氧经血管2最先到达_(填“左心房”或“左心室”),再经_(填“体循环”或“肺循环”)输送到骨骼肌。(2)过程四代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_,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参与葡萄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为运动提供所需的_该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由_系统排出体外。(3)某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

14、“擦伤膝盖感到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_(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4)裁判员站在终点盯着106号参赛者从100冲向终点的过程中,眼球内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是_。(填“变大”或“变小”)。此时围观者也情绪激动、心跳加快,人体调节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的中枢位于_。1A解析:A【分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学会用火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详解】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

15、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故选A。2C解析:C【详解】观图可知:受精、细胞分裂、细胞生长、细胞分化。过程发生在输卵管中,A正确;过程伴随着细胞的分裂、分化,B正确;过程所需能量来自卵黄中的营养物质,所需能量均来自母体,C错误;两个胚胎有一个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因此性别相同、性状极为相似,D正确。点睛:关键:胎盘是胎儿在子宫中发育时获取营养的通道。营养物质是来自于母体。3A解析:A【分析】呼吸作用是生活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详解】

16、食物在人体内“燃烧”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呼吸作用是生活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因此在人体内“燃烧”也会表现的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能量。【点睛】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概念是基础题。4B解析:B【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生素C溶液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一特性,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了。【详解】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高锰酸钾溶液容积相等的情况下,滴加汁液滴数少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少。据此判断:青椒汁用了6滴就使高锰酸钾溶液褪

17、色,为最少的,所以青椒汁维生素C的含量最多;芹菜汁用了18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芹菜汁维生素C的含量最少。故选B。【点睛】维生素C能够使紫色的锰酸钾溶液褪色这一重要特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点。5B解析:B【解析】试题分析:三大有机营养指的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其中淀粉最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它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其次是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最后被消化的是脂肪。由图可 知,甲、乙、丙三种食物中,最早被消化的是乙,所以乙是淀粉;最后被消化的是甲,所以甲是脂肪;那么丙就是蛋白质。所以图中甲、乙、丙是三种等量食物进入 消化道后,该食物残留量与时间的关系。据图分析甲、乙、丙三者依次为脂肪、淀粉、蛋白质。考点:

18、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6D解析:D【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详解】A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应该是:先制备淀粉浆糊;然后将制备好的浆糊分别注入标号1、2的试管中,然后向1、2试管中分别滴入清水和唾液;将两只试管充分震荡,然后放入37的水中;最后取出试管,向1、2试管中各滴入两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情况。所以正确的顺序是,A正确。B实验中,1号试管与2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1号试管为对照组。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正确。C

19、37是模拟人口腔的正常体温,是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反应的最佳温度,C正确。D滴加碘液后,2试管内的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所以2号试管不变蓝;1号清水不能分解淀粉,滴加碘液后1号变蓝,D错误。故选D。【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7C解析:C【分析】本题考查消化系统的知识。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道可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它们的作用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分泌的消化液胆汁储存在胆囊中)和胰腺,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能促进食物的分解。【详解

20、】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C正确。故选C。【点睛】熟知消化系统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C解析:C【分析】如图为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根据箭头指向,可判断图示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详解】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根据箭头方向可知A和B分别表示氧气和二氧化碳。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原理等。9A解析:A【分析】图片表示某同学的肺容量变化情况,曲线AB表示肺容量增加,曲线BC表示肺容量减少。【详解】A吸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的收缩,使肺容量随肺扩张而增大,从而使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

21、进入肺,则AB段肺容量变大,表示吸气过程,A符合题意。B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的舒张,使肺容积随肺缩小而减小,从而使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就排出,则BC段肺容量变小,表示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B不符合题意。CAD段曲线表示在10秒内呼吸3次,可见该同学在一分钟内的呼吸频率为18次/分,C不符合题意。D据图可见14秒左右:该同学肺容量最大要大于4升,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图并理解呼吸运动。10B解析:B【分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其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详解】A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

22、,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以避免进入气管,A不符合题意。B呼吸道既保证气体畅通又起清洁、湿润和温暖空气的作用。但不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如感冒仍然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使人患流感,B符合题意。C气管、支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D呼吸道有“C”型骨和软骨作为支架,有效保证了呼吸道的通畅,有利于保证气体通过,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C解析:C【分析】呼吸系统中的: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叫呼吸道。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详解】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通道。当吃饭时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

23、,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C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用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12D解析:D【详解】试题分析:A、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A正确;B、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医生抽血时针刺入体表的静脉血管,B正确;C、大量输血时,必须实行同型输血原则,C正确;D、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内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缺铁或缺蛋白质易患贫血,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即可,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输血的原则、意义及无偿献血的范围,容易题,属于理解层

24、次。13B解析:B【分析】根据血液流动方向可知,甲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乙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甲肺动脉内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乙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详解】A、甲为肺动脉,其内流静脉血,血液暗红,乙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血液鲜红,故A错误。B、乙为肺静脉,其内流动脉血,故B正确。C、乙肺静脉内血液将流回心脏的左心房,故C错误。D、心脏与甲肺动脉之间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故D错误。【点睛】掌握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以及相关的结构图是解题关键。14C解析:C【分析】观图可知:是白细胞,是血浆,是红细胞,是血小板。【详解】A图中的是白细胞,是血浆。当病菌侵入人体内,白细胞能通过变

25、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则当人被细菌感染时,图中的白细胞会显著增加,A不符合题意。B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导致血液凝固性增高,从而容易形成血栓。图中的是白细胞,是血小板,则当图中血小板数目超过正常值时,易形成血栓,B不符合题意。C图中的是红细胞,毛细血管的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C符合题意。D图中的是血浆,是血小板。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而血小板会在伤口处凝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塞住伤口而止血,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D解析:D【详解】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

26、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小板个体最小,性状不规则,无细胞核,有凝血和止血过的作用。三七可通过改变血小板的形态促进止血,加速血小板释放止血物质促进凝血。故选D。16B解析:B【分析】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详解】A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流方向是: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所以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血管C的名称是肺静脉,血管A是肺动脉。由于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至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所以血管C中氧气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二氧化碳含量明显低于血管A,A不符合题意。B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营养物质通过小肠壁进入小肠壁内的

27、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若B表示小肠绒毛周围的毛细血管,葡萄糖会被吸收,则血管C中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血管A,B符合题意。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则血管C中尿素的含量明显低于血管A,血管C的葡萄糖含量不会比A高,C不符合题意。D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流经心脏,血管C的葡萄糖含量不会比A高,D不符合题意。故选B。17D解析:D【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种途径,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详解】A指皮

28、肤中的汗腺,汗腺分泌汗液,汗液中含有尿素,故A正确。B指肾脏,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囊,肾小球和肾小管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故B正确。C指膀胱,暂时储存尿液。膀胱中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而在合适的地方进行排尿,故C正确。D指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故D错误。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排泄的途径,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8A解析:A【分析】此题考查了尿的形成过程,当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时,尿液中会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据此解答。【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

29、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会导致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本不能滤过到肾小囊腔的血细胞和蛋白质会进入肾小囊腔中,若肾小管发生病变,肾小管对血细胞和葡萄糖没有重吸收能力,因此这些血细胞和葡萄糖就会随尿液排出而形成“尿血”、“尿糖”,A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19C解析:C【分析】排泄的三条途径,即: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把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把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排出体外。【

30、详解】血液中运输的代谢废物是二氧化碳、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其中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呼吸排出,也就是血液经过肺的时候进行了气体交换,氧气进入人体,二氧化碳被呼出;而尿素等则是在肾脏里以形成尿液的形式排出的,所以血液经过肺的时候二氧化碳大大减少,而经过了肾脏之后,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血液流经肺后,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二氧化碳会减少,血液流经皮肤后,形成了汗液,尿素等代谢废物也大大减少;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明确排泄的三个途径,结合题意,即可正确答题。20D解析:D【分析】正常人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这是因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体内糖的代谢。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31、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详解】A人体食用的糖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会引起短时间的血糖浓度升高,所以AB血糖升高是由于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故A正确。B血糖含量下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所以BC血糖含量下降,可能是胰岛素降低了血糖浓度,故B正确。C运动强度越高,需要能量物质越多,需要分解更多的葡萄糖为运动提供能量,分析图可知CD血糖含量下降,可能是运动消耗了较多葡萄糖,故C正确。D人体的正常血糖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但是不同的激素在人体内的正常含量是不同的,并且不同的激素升高或降低的调节的作用也不相同,所以DE点,检测发现体内某种激素

32、含量增加,则其效果可能与胰岛素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D错误。故选D。【点睛】掌握胰岛素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21C解析:C【分析】22C解析:C【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详解】A.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感受器位于耳蜗内,A正确。B.司机看到红灯刹车,感受器是视网膜,传入神经是视神经,B正确。C.谈虎色变的神经中枢是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错误。D.膝跳反射的感受器是膝盖下方韧带,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23D解析:D【详解】图中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末梢,树突可接受信息

33、,轴突可传出信息,A正确;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其它的神经元,B正确;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C正确;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树突细胞体轴突,D错误。24A解析:A【分析】如图所示:1耳郭、2鼓膜、3听小骨、4半规管、5前庭、6耳蜗。【详解】人的听觉感受器部位是6耳蜗但和形成听觉的在于听觉中枢,A错误; 长时间戴着耳机高分贝听歌很容易损伤2鼓膜,B正确;晕车与4半规管对头部的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C正确;错误用药致聋属于

34、神经性耳聋,植入人工耳蜗可能回复听力,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耳朵的保健的相关知识。25D解析:D【解析】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维持生命所需的空气、阳光、水等条件,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虽然我国物种非常丰富,但各种资源并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因此我们要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金山银山指的不仅仅是经济价值,还包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价值,D正确。26B解析:B C A 胰液 脂肪 【分

35、析】本题考查的是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首先明确消化腺的名称由图可以看出:A是肝脏;B是胰腺;C是唾液腺【详解】(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小肠内有胰腺分泌的胰液,胰液里面含有消化淀粉的多种消化酶,淀粉被最终消化成葡萄糖(2)肝脏位于人体的右上腹部,基本与胃相对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肝区肝脏能分泌胆汁,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起乳化作用,能够将比较大的脂肪颗粒乳化成较小的脂肪微粒,如果此处发生病变,将影响脂肪的消化(3)胰腺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胰管进入消化道胰液中含多种消化酶,消化蛋白质、糖类

36、和脂肪等营养物质【点睛】掌握消化腺的名称和功能是解题关键。27E解析:E 肺泡 气体扩散作用 氧气 能量 【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图1中A鼻腔,C咽,B喉,D气管,E肺。(2)图2表示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图2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是氧气,是二氧化碳,是氧气,是二氧化碳,是肺泡,据此解答。【详解】(1)图1中,E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

37、,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E肺。(2)图2中,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吸气时,肋间肌收缩,肋骨上举,胸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变大,这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呼气时正好相反。因此,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 (3)气体的扩散作用的原理是,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图2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细胞内,最终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点睛】本题考查人体内的

38、气体交换,即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28B解析:B 白细胞 C 血小板 A 红细胞 D 血浆 【分析】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主要成分是水,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血浆。【详解】(1)B表示的白细胞,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因此当人被细菌感染而发炎时,图中B白细胞的总数会增多。(2)C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当图中C血小板数目明显下降时,会引起伤口流血不止和人体皮下出血。(3)A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

39、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液的颜色也决定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数量过少时,会造成人体贫血。(4)D血浆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细胞的结构特点以及数量。29A解析:肾脏 葡萄糖 关节 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小肠 氨基酸 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分析】图中结构名称: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表示氧气,表示二氧化碳,表示氧和营养物质,表示二氧化碳和废物;A是消化系统;B是呼吸系统;C是泌尿系统。【详解】(1)C系统是泌尿系统,泌尿系统中形成尿的器官是肾脏,正常情况下,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将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

40、无机盐重吸收,因此,葡萄糖和微量蛋白质含量都减为零。(2)运动时,肌肉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空气进入肺的途径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发生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完成了肺泡内的气体交换。(3)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所以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牛奶中的蛋白质在A消化系统中,主要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然后被小肠吸收,被吸收后的营养物质随循环系统到达脑部细胞时,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分别是右心

41、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4)人体需要的氧气是经过过程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获得,营养物质由过程吸收获得,再由过程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到达组织细胞被利用。经过过程后,组织细胞获得了营养物质和氧。如果摄取营养物质过多又疏于运动,往往会引起肥胖。【点睛】解答此题需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30呼吸道 动脉血 左心房 体循环 物质交换(或气体交换) 能量 呼吸 54367 变大 脑干 【分析】由图可知,A肺泡内的气体交解析:呼吸道 动脉血 左心房 体循环 物质交换(或气体交换) 能量 呼吸 54367 变大 脑干 【分析】由图可知,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B

4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C右心房,D左心房,E右心室,F左心室,1肺动脉,2肺静脉,3上下腔静脉,4主动脉。据此答题。【详解】(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外界气体进入肺部需经过呼吸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肺循环的路径为:E右心室1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2肺静脉D左心房;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

43、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在物质交换的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体循环的路径为:F左心室4主动脉身体各部毛细血管3上下腔静脉C右心房。故氧气进入血液后,变成动脉血,经血管2最先到达左心房,再经体循环输送到骨骼肌。(2)过程四为血液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氧气进入骨骼肌后,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反应式为: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为运动提供能量,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3)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擦伤膝盖感到疼痛”的神经冲动传导过程是:5感受器4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6上行传导束7大脑皮层。(4)当观察远物时,睫状肌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当观察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所以当裁判员站在终点盯着选手冲向终点时,晶状体曲度应该变大。调节人体心跳、呼吸的中枢位于脑干。【点睛】此题考查的内容较多,在中考的重点知识中,正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