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案例一 纺织厂成本核算案例
负责人:张鹏 学号:11141327
答:该厂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不够合理。
一. 该厂的实际情况:
1. 第一纺纱车间纺的纱全部对外销售,并采用品种法。
2. 第二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一织布车间使用,并采用品种法。
3. 第三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二织布车间使用,并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二.该企业的要求:
1.要求厂财务部对各车间生产的半成品进行考核。
2.要求主管部门对半成品情况进行评比和检查。
三. 原因分析:
1.由于第一纺纱车间纺的纱全部对外销售,无需中间半成品考核与检查,属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使用品种法。故第一纺纱车间的成本计算方法较为合理。
2.第二纺纱车间,第一织布车间与第三纺纱车间第二织布车间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不一致,容易导致期末考评难以进行。而第二纺纱车间第一织布车间采用品种法,无法提供半成品成本情况,更难以对生产的半成品进行考核,不符合企业要求。
3.第三方纱车间第二织布车间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利于提供各生产步骤半成品资料。再者,能为在产品的管理和生产资金管理提供资料。符合企业生产管理要求,较为合理。
四.改进与意见
1.第一纺纱车间继续延续使用品种法。
2.而第二纺纱车间与第一织布车间应改用逐步结转分步法,使之与第三方纱车间第二织布车间保持一致,并能符合企业的行政管理要求进行半成品成本情况评比与检查。
3.第三纺纱车间与第二织布车间延续其逐步结转分步法。
1. 第一步产品成本计算单:
摘 要
产 量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
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
600000
75000
69000
744000
本月生产费用
1500000
144000
108000
1752000
生产费用累计
2100000
219000
177000
2496000
半成品成本
200
1698000
165000
114000
1977000
半成品单位成本
8490
825
570
9885
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
402000
54000
63000
519000
第二步产品成本计算单
摘 要
产 量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
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
510000
45900
37200
593100
本月生产费用
1977000
156000
83400
2216400
生产费用累计
2487000
201900
120600
2809500
半成品成本
300
1827000
147000
77100
2051100
半成品单位成本
6090
490
257
6837
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
660000
54900
43500
758400
第三步产品成本计算单
摘 要
产 量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
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
363000
17400
7200
387600
本月生产费用
2051100
84000
57000
2192100
生产费用累计
2414100
101400
64200
2579700
产成品成本
200
2114100
87600
58500
2260200
产成品单位成本
10570.5
438
292.5
11301
在产品成本(定额成本)
300000
13800
5700
319500
案例二 BBC公司全部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案例
负责人:张鹏 学号:11141327
1、
女式钱包单位产品成本表 单位:美元
变动成本法
全部成本法
变动制造成本
固定制造成本
3.45
—
3.45
0.5
单位产品成本
3.45
3.95
单位变动制造成本=(75000+250000+20000)/100000=3.45(美元)
男式钱包单位产品成本表 单位:美元
变动成本法
全部成本法
变动制造成本
固定制造成本
2.62
—
2.62
0.4
单位产品成本
2.62
3.02
单位变动制造成本=(24000+400000+100000)/200000=2.62(美元)
2、
变动成本法损益表 单位:美元
女式钱包
男式钱包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变动性制造费用
变动性销售费用
边际贡献
固定成本:
固定性制造费用
直接固定性销售费用
共同固定性销售费用
税前净利
495000
310500
30000
154500
50000
35000
25000
44500
945000
550200
60000
334800
80000
60000
25000
169800
女式钱包:变动性制造费用=3.45*90000=310500(美元)
男式钱包:变动性制造费用=2.62*210000=550200(美元)
全部成本法损益表 单位:美元
女式钱包
男式钱包
销售收入
销售产品制造成本
期初存货
本期产品生产成本
可供销售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
销售产品制造成本小计
销售毛利
销售及管理费用
变动性销售费用
直接固定性销售费用
共同固定性销售费用
税前净利
495000
0
395000
395000
10000*3.95=39500
355500
139500
30000
35000
25000
49500
945000
10000*3.02=30200
604000
634200
0
634200
310800
60000
60000
25000
165800
女式钱包:本期产品生产成本=3.95*100000=395000(美元)
男式钱包:本期产品生产成本=3.02*200000=604000(美元)
分析:
一、 女式钱包,无期初期末存货,销售量小于生产量。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将固定制造费用50000美元作为期间成本,全额从边际贡献中扣减;而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90000件,只将90000件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45000(50000/100000*90000)美元作为产品成本从销售收入中减除,未销售的10000件分摊的固定制造费用5000(50000/100000*10000)美元,则随产成品转入期末产成品存货中。两种成本法在确定税前净利润所扣减的固定制造费用不同,全部成本法较变动成本法少5000(50000-45000)美元,所以全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多5000美元。
二、 男式钱包,上一年有10000件存货,生产200000件,销售210000件。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从本期边际贡献中扣减的固定制造费用为80000美元,而采用全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的210000件产品中,包括上期转入的10000件存货的固定制造费用4000(80000/200000*10000)美元和本期生产200000件产品的固定制造费用80000美元,因此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的固定制造费用比变动成本法计算所扣减的固定制造费用少4000美元,从而全部成本法的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少4000美元。
三、 总结:对于同一笔经济业务,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而不计入产品成本;而在全部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导致部分费用留在期末存货。固定制造费用在两种方法下的计入方法不同,导致了期末税前利润产生差异。
四、 规律归纳如下:
(1) 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两种成本计算法确定的税前净利相等。
(2) 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大于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润。其差额等于期末存货固定成本总额-起初存货固定成本总额。
(3) 本期生产量小于本期销售量,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小于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润。其差额等于期初存货固定成本总额-起末存货固定成本总额。
五、 变动成本法与全部成本法的优缺点
1. 全部成本法:
优点:a.可以鼓励企业管理当局提高产品产量的积极性。
b.保证产品成本计算和存货计价的完整性。
c.便于企业直接编制对外财务报表。
局限性:a.不利于成本控制与考核。
b.所确定的分期损益难为管理部门理解。
c.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摊十分繁琐。
d.成本资料不便于企业预测与决策分析。
2. 变动成本法:
优点:a.能够提供有用的管理信息,为企业预测决策服务。
b有利于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有利于正确进行不同期间业绩考核,完善 经济责任。
c.促使管理当局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有利于完成产销计划。
d.符合费用与收益相配比这一公认原则。
e.简化成本计算工作,避免固定成本分摊中的主观性,便于加强日常管理。
局限性:a.所提供的成本资料不能满足长期经营决策和定价决策的需要。
b.计算的产品成本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要求。
c.成本习性的划分不够精确。
d.不适应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还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
六,题目问题探讨:
1. 问题:资料表格给固定制造费用数据中,男女钱包的直接成本分别是50000,40000;男女钱包的共同成本分别为20000,20000.而下面的文字说明却将总计130000的固定制造费用按照以预计的直接人工130000小时为基础计算的全厂分配率进行分配,即男士钱包固定制造费用为80000,女士钱包的制造费用为50000.
2. 探讨:由于产品成本主要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而制造费用属于间接费用,案例资料不够齐全,且这种间接费用的分配本来就带有会计人员较强的主观臆动性,所以表格的分配方法准确性不强,不够合理。故经过我组讨论,我们还是将总计的130000固定制造费用按照预计的直接人工130000小时为基础计算的全厂分配率进行分配,即男士钱包固定制造费用为80000,女士钱包的制造费用为50000.虽然较为粗略,但也算公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