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嘉兴市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1.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我摔破了胳膊,妈妈连忙带我去zhěn suǒ,一位穿着zhǎn xīn白大褂的cí xiánɡ的爷爷给我抹药。我皱紧眉头,感觉疼痛不堪(kān shèn )。爷爷给我缠上一层绷(bēnɡ běnɡ)带,并给我开回家涂抹的 yào jì。
2.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供水(gōng) 瞑目(mín) 明晃晃(huǎng)
B.丞相(chéng) 晕车(yùn) 一双箸(zhù)
C.抽屉(ti) 彼此(bǐ) 无边无垠(yín)
3.下列成语,不属于寓言故事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滥竽充数 C.邯郸学步 D.唇亡齿寒
4.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瞬间,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一线光亮。
②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变成古铜色的大圆盘,悬挂在宝蓝色的天幕上。
③渐渐的,渐渐的,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似乎比先前更明亮,更皎洁。
④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
⑤八点十七分,一派壮丽的景象,呈现在人们眼前。
⑥周围的繁星闪烁,像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夜明珠,发出青白色的光。
A.④⑥⑤②①③ B.④⑤②⑥①③ C.④⑤⑥②③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节期间,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对“微信假红包” “购票钓鱼网站”应提高警惕擦亮眼睛,切忌贪图小便宜而导致个人财产损失。
B.美国军舰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进入中国领海,是对中国严重的政治和军事挑衅。
C.随着长株潭城际铁路的通车,将使市民们的城市生活更为便捷。
D.2016年起,长沙市几乎所有的公办高中将禁止招收任何形式的择校生。
6.下列各项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
B.唐朝的张族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注意。
7.下面语段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转过照壁,沿着石铺的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
②和煦的暖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猗园。
③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刻的是明清时代古猗园的全景。
④一进古猗园大门,迎两是一幅巨大的浮雕墙。
⑤站在九曲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砥:湖水碧波荡漾,岸边苍松翠竹,叠置的假山,盛开的鲜花,多么秀丽啊!
⑥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
A.②④③①⑤⑥ B.②④③①⑥⑤ C.④③①⑥⑤② D.④③①⑤⑥②
8.口语交际
同学们,暑假快到了。你的好朋友小明要去你家做客,请你当一名小小讲解员,介绍一下你的房间吧。
_____
9.补充诗句并回答问题。
(1)孩子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句话对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这种写法在古诗中很常见,请再写出两句带有这种修辞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思是:( )。
(4)《从军行》的作者是( )代诗人( ),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赞扬了戍边战士( )的精神。
(5)“白日放歌须纵酒,( )。( ),便下裹阳向洛阳”中的( )( )两个词语正是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具体写照。( )( )两个词语写出了时间之迅疾。
10.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景阳冈》选自元末明初施耐庵的《___________》第二十三回。我知道这部名著里的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古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范成大用“_________,_________”赞扬热爱劳动的孩子;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展望旅程的美好与平易坦荡;王之涣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士兵无限的相思离情。
(3)“一块土,两人站,中间隔条线,两人看不见。”这则字谜的谜底是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1、根据图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多选)( )
A.书名 B.教师推荐 C.家长评价 D.书受人欢迎 E.书中有个男孩名叫夏刚
12、仔细阅读上图,你猜这个故事会写什么?
_____________
13、寒假里,小林打算读这本书。下面是他的阅读计划,你还有什么建议呢?
①了解作者、创作背景;
②完成一份阅读思维导图;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
14、这学期,你读过哪本课外书?先把书名写下来,再评一评这本书吧。(至少两方面)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②曰:“撒盐空中差(chā chà)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因为 乘)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③女,左将军王凝之④妻也。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②胡儿:谢朗,谢安的侄子。③无奕:谢安长兄谢奕。④王凝之:王羲之的次子。
15、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画上“√”。
16、读一读,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俄/而雪骤。
C.撒盐空中/差可拟。 D.即/公大/兄无奕/女。
17、根据小古文,用现代汉语把《咏雪》这出独幕剧补充完整。
《咏雪》独幕剧
时间:东晋时期
地点:谢府花园
人物:谢安(东晋政治家) 谢朗(谢安的侄子)
谢道韫(谢安的侄女) 谢安的其他晚辈
背景: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
谢安:(兴致勃勃地)这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呀?
谢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道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安:(哈哈大笑)
18、“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A.谢安觉得这两个答案都很幼稚可笑。
B.谢安非常欣赏谢道韫的答案。
C.谢安嘲笑谢朗,欣赏谢道韫。
D.谢安为能欣赏到雪景而开心不已。
19、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人物对话补充完整。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全善良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个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了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有点责怪父亲似的。这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多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20、在让座给老人的过程中,那个姑娘的神态表情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请在选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并写下来。
( )→( )→( )
21、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看望——( ) 痛楚——( )
22、前文说“这让我看得很疑惑”,后文中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请把这句话用波浪线画出来。
23、从女儿的哪些动作中可以看出她对父亲的爱?请用横线把相关的语句画出来。
24、选文题目是“成全善良”,请你说一说:谁“成全善良”?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5、快乐习作。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既有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也有陌生人,在这些人中,一定有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一个人,来介绍一下他(她)。注意:要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拟。
1.诊所 崭新 慈祥 kān bēnɡ 药剂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拼写和辨析字音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字词,然后写出正确的汉字,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崭、慈”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绷是多音字,有三个读音,分别是bēng、běng和bèng。
bēng:①张紧,拉紧:~紧。②当中用藤皮、棕绳等物绷紧的竹木框:床~。③一种缝纫方法,粗粗缝上或用针别上:~被头。④束,包扎:~带。⑤(物体)猛然弹起:~簧。⑥勉强支持:~场面。⑦方言,骗财物:坑~拐骗。
běng:板着,强忍着:~劲。
bèng:①裂开:~瓷儿。②方言,用在某些形容词前面,有“很”的意思:~硬。
2.A
【解析】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项:瞑目(mín)——míng
3.D
【解析】D
考查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A项刻舟求剑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B项滥竽充数是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C项邯郸学步:《庄子·秋水》记载,有一个燕国人到赵国的首都邯郸去,看到那里人走路的姿势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学得不像,而且把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D项唇亡齿寒意思是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不是寓言故事。
4.B
【解析】B
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可按时间的顺序排列:首先“为了看月食,人们站在房前的空地上等待着”,接着“八点十七分”“月亮失去了银白色的光泽”“周围的繁星闪烁”,然后“瞬间,大圆盘的边缘,透出一线光亮”,最后“渐渐的,渐渐的,月亮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因此选B选项。
5.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理解与辨析。
A.语序不当,先“擦亮眼睛”,再“提高警惕”,这个逻辑顺序不可颠倒,应将“擦亮眼睛”和“提高警惕”交换位置。
C.成分残缺。“随着”的使用,造成句子残缺主语。应删去“随着”。
D.自相矛盾。“几乎”和“所有”相矛盾。应删去“几乎”。
6.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A.“等”和双引号使用重复。
B.这里的引号是引用。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只是在陈述句里出现疑问语气,所以这里要用逗号。
D.“今天去呢”为独立的句子,后面接问号。
7.B
【解析】B
【详解】略
8.我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里面放着一张床、一个衣柜、一张电脑桌、还有一个书柜。我最喜欢的是电脑桌和书柜,书柜可以放很多我自己喜欢看的书,电脑桌也有好几层,可以放我的玩具。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介绍自己的房间时,可以从房间的布局、陈设解释,还可以介绍你最喜欢的玩具,你最喜欢在房间做什么等方面介绍。例如:站在房间门口就能看到我床上的毛绒玩具,有喜羊羊、海绵宝宝、飞天小女警等等,左面是一个书柜,有好几层,放着我的课外书、玩具模型、蛋雕作品,我最喜欢在这里看完书后轻松玩乐了。
9.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冰碎的声音 玻璃破碎的声音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母亲如同春天阳光一样的恩情。 唐 王昌龄 坚定不移、誓死报国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放歌 纵酒 即从 便下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默写及理解。
(1)根据意思应填“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全诗为: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在早上的时候农夫出去耕田,夜晚的时候妇女在家织麻衣。村庄里面的儿童各个在家里看守玩耍。白天锄地夜晚搓捻麻线,农家男女没有片刻工夫休息。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呢
(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出自南宋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全诗为: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意思是: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这首诗写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锣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碎落地,发出打破玻璃的声音。表达杨万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儿童的调皮与可爱。
这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冰碎的声音比作玻璃破碎的声音。
含有比喻的诗句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意思是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母亲如同春天阳光一样的恩情。
(4)《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第五首诗描写奔赴前线的戍边将士听到前方部队首战告捷的消息时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第六首诗描写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情;第七首诗主要描写山峦叠嶂、烽火遍布的边塞景观。全组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
(5)“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的刻画了诗人的狂喜。“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
10. 水浒传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吴用智取生辰纲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坐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景阳冈》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该文作者是施耐庵。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水浒传》经典故事:宋公明三打祝家庄、斗杀西门庆、武松打虎等。
(2)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和诗词名句理解。
宋代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诗人的联想,身在梓州,顷刻间就已回到家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诗人想象的飞驰。“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读者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 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3)本题考查猜谜语。
由谜面可知,这个字由“土”与两个“人”组成,应是“坐”。
11.A
【解析】11、ABCDE
12、一个男孩独自踏上去某地的列车后发生的一系列的事。
13、 制定每天要读的页数。 谈读书后的感想,收获。
14、 《西游记》 神奇的想象,曲折离奇的情节,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分析】
11、本题考查从短文提取信息的能力。
图片中有书名、出版社、作者、豆瓣评分、教师推荐、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里还有一句“我要向夏刚父亲学习”,说明书中有一个叫“夏刚”的男孩。
12、本题考查从短文提取信息以及猜测内容的能力。
图上有个带着行李箱的小男孩在站台上走着。
可以猜测小男孩可能要坐火车远行。同时春风拂面的评价中“想象会带给你一场别样的心灵旅行”。可以猜测出书中也介绍了小男孩远行后发生的事情。
13、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
阅读计划除了背景、整体框架外还可以从细节处入手。
比如:每天读几页,整理书中每个人的经历,整理有感悟的句子等。
14、本题考查课外积累和阅读。
首先应该告诉大家书名。评价可以从书的整体思路、人物、某些句子等来评价。
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内容有趣,语言生动,整本书以问题的形式给我们带来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知识,帮我们打开了探索科学奥秘的大门。
C
【解析】15、chā 乘
16、C
17、 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不如把这比作柳絮乘风而漫天飞舞
18、B
19、盐比较重,一般也不会出现在空中,用盐比喻雪,太生硬了;而春天的柳絮原本就漫天飞舞,用来比喻雪很贴切,也更有美感。
【解析】
15、本题考查了字音和字义。
“差”读“chā”时,差,大致,差不多;读“chà”指错误;不好。根据字义,结合语境,应读“chā”。 因:趁、乘。故选:乘。
16、本题考查了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和我们诵读现代文经典一样很注重语感,按照语感断句是最直接的方法,有时也要借助一些断句技巧。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的意思是: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正确停顿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俄而雪骤”的意思是:不久,雪下得大了。因此,正确停顿为:俄而/雪骤。
C.“撒盐空中差可拟”的意思是: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因此停顿正确。
D.“即公大兄无奕女”的意思是: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因此,正确停顿为:即/公大兄/无奕/女。
17、本题考查理解内容补写的能力。
将文章翻译成白话文,就能对答如流。
结合“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答案。
18、本题考查了短文内容的理解。
公大笑乐的内容是“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可知,谢安笑的是谢道韫的向答太形象生动了,故而发出欣赏的笑。因此应选B。
19、本题考查了赏析句子的能力。
分析句子的特点,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本体、喻体的相似之处进行赏析。
如:“撒盐空中差拟。”的意思是: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重在突出盐和雪的形似。“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意思是: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则突出了柳絮和雪的神似,更具美感。
【点睛】
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0、 微笑 尴尬 流露出了笑意
21、 探望 痛苦
22、“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23、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
24、是那个老人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坚强、宽容的人。
【解析】
20、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
由第③段“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可知,姑娘让座时的神情是微笑;由第④段“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可知,姑娘让座,大爷拒绝后她的神情是尴尬;由第④段“那位姑娘流露出了笑意”可知,大爷坐下后,姑娘的神情是流露出了笑意。
21、本题考查近义词。
看望:到长辈或亲友处问候起居情况。近义词:拜望、探访、探问
痛楚:痛苦、苦楚。近义词:疼痛、痛苦、疾苦、难过
22、本题考查找出关键句子。
前文中的这句话“让我看得很疑惑。”说出了作者对姑娘给老大爷让座这件事,老大爷的女儿不但不感谢,反而表现出明显的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所以作者感到不理解。读完全文可知,后文中的这句话“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告诉了人们女儿明显不高兴、责怪父亲的原因,也解答了作者的疑惑。
23、此题考查找出关键句子。
第③段的第一句话“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从“挡着”“挽着”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女儿对父亲的照顾非常周到,表达了女儿对父亲的爱。
24、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老人他虽然身体不适,却为了成全姑娘这让座的善良行为,即使被女儿不赞同也要而独自忍耐自己的病痛,可见这位老人也是一位十分温柔、善良的人。
25、范文:
爱唠叨的妈妈
我的妈妈嘴上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整天唠唠叨叨的,说话就像是她的家常便饭一样,一时不说就会觉得憋得慌。
当我写作业的时候,妈妈就会坐在我的旁边看着我,说今天在学校怎么样,老师有没有骂你有没有夸你,和同学之间有没有闹矛盾啊,总之,我一回来她就会问个不停,每天都如此;当我感冒的时候,妈妈又会时常在我的耳边叮嘱着我,让我不要忘记吃药,让我记住这次教训,总之我的耳边总是会飘着妈妈说的话;当我和妈妈顶嘴的时候,妈妈又会用一大堆的大道理来教育我,说我不应该不听大人的我,害得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每次弟弟只要犯错误了,妈妈就会把他叫去房间里面,说上好几个小时的道理才放他出来,弟弟每次不是被骂哭就是被妈妈的嘴给唠叨哭了。记得有一次我因为不小心把妈妈最喜欢的花瓶给打碎了,妈妈一看到我就会在我的耳边说个不停,害得我耳朵都快磨出茧子来了。每天到了吃晚饭的时候,饭桌上第一个说话话最多的就是妈妈了,只要一有时间,妈妈的嘴就停不下来,每次早上去上学的时候,妈妈也会在出门前说上好几分钟,让我们不要忘记带作业、不要忘记带文具,在学校认真听课,反正能说的妈妈都会通通说出来。
这就是我爱唠叨的妈妈,虽然她的话很多,但是如果没有她的那些道理,她的教导,我们也不可能变得优秀,有这样一个爱唠叨的妈妈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如果哪天没有妈妈的唠叨了,我还会有些不习惯呢!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本次是一个自命题作文,要求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表现人物的特点。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谁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让你难忘,为什么难忘?以事写人。
开头:先介绍人物的外貌、性格等特点。
中间: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要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
结尾:抒发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