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西宁市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1).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1914100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6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宁市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宁市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宁市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宁市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宁市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宁市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1)一、选择题在繁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中,有一个孕育了生命的蓝色星体,她就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地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能够说明地球大小的是()A地球是个球体B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地球卫星照片D自转周期为1天2某同学把发射“天宫一号”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01E,40N)的经纬度写成(101E,40),地球上该同学写法相吻合的地点有几处?()A1处B2处C3处D4处3地球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关于下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A的角度是6634BB是地球公转轨道面CC是赤道面DD是北极4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BCD5教室里贴有四幅图幅相同的地

2、图,按内容由详到略排列正确的是()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海南省地图定安县地图ABCD6下列有关电子地图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方便程度不如纸质地图B可以快速查询出行路线C可以进行分类搜索D可以确定某个地点的具体位置7下列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甲地海拔 200 米,乙地海拔为-300 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100 米B相对高度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距离C海拔就是指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D海拔高的地区相对高度一定大8在分层设色地图上,绿色一般代表()A高原B盆地C平原D丘陵9能够更直观地表示地势起伏的地图是()A世界海陆分布图B世界人种图C地形剖面图D经纬网图读等高线地形

3、图,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乙地海拔是()A200米B300米C400米11丙部位的地形是()A山谷B山峰C洼地12如果你在该地区野外考察,分别从甲地和丁地沿图中线路走到丙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甲地到丙地容易,因为坡度较缓B从甲地到丙地困难,因为坡度较陡C从丁地到丙地容易,因为坡度较缓13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A苏伊士运河B白令海峡C土耳其海峡14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是()A七分陆地,三分海洋B各占二分之一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5读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题。A、B两座山顶的相对高度是()A50米B150米C1770米D170米16山峰a的海拔有可能是A1320米B1400米C1

4、560米D1600米17两个同学讨论淮安市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期,讨论来讨论去,下面三个日期还是无法确定,你来帮助确定吧()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18卫星云图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薄云层越厚可能是晴朗天气可能是阴雨天气ABC19首次实现人类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A哥伦布B加加林C麦哲伦20有关地球表层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表层三分海洋,七分陆地B地球上有七块相互连着的大洲C地球上有四个彼此不相连的大洋D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2如图是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开发的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A正南向正北B西南向东北C东南向

5、西北D正北向正南22甲图与乙图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较大B甲图表示的范围较大C乙图表示的内容简略D乙图中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km23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不包括()A苏伊士运河B朝鲜海峡C土耳其海峡D白令海峡24下列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现象是()A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B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25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A陆地多成三角形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26下列哪一现象不是板块运动的结果()A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形成

6、B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都有分布C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D荷兰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读全球板块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题。28有关板块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表层是整体一块B板块交界地带地壳稳定C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D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内部29某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山峦连绵起伏,山高谷深,崎岖不平。山谷间常有吊索桥,人们来往其间。根据文字描述,这一地区的地形是()A平原B山地C高原D盆地30有关地震的知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处于10楼的小明,躲在家中的床下B身处野外的小玉跑到空旷处C正在逛街的小军跑到广场上D在20楼的小杰乘坐电梯下楼逃生读地球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状况,完成下面

7、小题。31以上哪幅图表示现在大陆分布状况()ABCD32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是()A哥伦布B达尔文C麦哲伦D魏格纳33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A香港的填海造陆 B在我国东海的海底发现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C潮涨潮落引起海岛面积的变化D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34鸵鸟生活在陆地,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观察下图,图中现象为下列观点提供证据的是A鸵鸟有很强的飞行能力B海牛有较好的远涉重洋的能力C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曾连在一起D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正缓慢靠近35在下面常用图例中,表示长城的是()ABCD36下列词语描述气候的是()A艳阳高照B冬冷夏热C风和日丽D阴转多云37下列天气符号与生产生活搭配

8、合适的是()A晾晒衣服B外出春游C户外活动D高空作业38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下列做法中不能够改善空气质量的是()A搬迁污染严重的工厂B春节时燃放鞭炮和烟花C植树种草D严禁城市近郊的秸秆、草木和废物的露天焚烧39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D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40“夏收期间遇上了少有的好天气。淮安市顺利完成了今年的小麦收割任务”,说明的是()A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B天气与战争的关系C天气与生活的关系D天气与交通的关系四十一、综合题41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9、。(1)A点的经度是_,C点的纬度是_。(2)从南、北半球看,A点位于_半球;从东、西半球看,D点位于_半球。(3)A、B两点中位于热带的是_点。(4)D点位于B点的_方向。42读下面图形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A_;B_;C_;D_(2)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_(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_,面积最大的是_(4)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_洲,位于西半球、离南极洲近的是_洲:主要位于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的是_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的是_洲。(5)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_洋。纬度最高的是_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_洋。43看下面的海陆变

10、迁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A地壳运动B海平面上升C海平面下降D大陆漂移(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一片_。(3)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一天中时而露出水面,里面浸在水下。这个小岛的这种变化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吗?如果不是,那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1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知,地球是个球体是说明的是地球的形状,故A错

11、误;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能够说明地球的大小,故B正确;地球卫星照片能够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个球体,故C错误;自转周期为1天是说明的地球的运动,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B。2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据此可判断,地球上与该同学写法相吻合的地点有(101E,40N)、(10

12、1E,40S)2处,根据题意,故选B。【点睛】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在地球仪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

13、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3A【详解】从图可以看出,B是赤道面,C为地球公转轨道面。赤道面与地轴的夹角为90,赤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2326,所以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夹角A=902326=6634为固定倾角,A正确;B是地球赤道面,B错误; C是地球公转轨道面,C错误;D是南极,D错误。故选A。【点睛】4D【详解】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观察的角度不同,呈现不同的运动特征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中心点为北极点,为逆时针方向,中心点为南极,为顺时针方向。A是南极中心逆时针方向,故A错误;B是北极中心顺时针方向,故B错误;C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故

14、C错误;D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故D正确,故选D。5B【详解】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选项中的四幅地图按照范围从大到小排列为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海南省地图定安县地图。按内容由详到略排列依次是:定安县地图海南省地图中国地图世界地图,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6A【详解】电子地图的好处是方便快捷,远远超过传统的纸质地图,故A错误。电子地图可以快速查询出行路线,故B正确。包含的信息量大、可以进行分类搜索

15、,故C正确。还可以准确地确定某个地点的具体位置,故D正确。故选A。【点睛】7C【详解】若甲地海拔 200 米,乙地海拔为-300 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00-(-300)=500 米,故A错误。 相对高度指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B错误。 海拔就是指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C正确。海拔高的地区相对高度不一定大,D错误。故选C。8C【详解】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褐色、黄色、绿色、蓝色等颜色,以鲜明的表示地面和海底起伏的形态,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故选C。【

16、点睛】9C根据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是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反映地形高低起伏的状况,进行分析解答。【详解】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和坡度的陡缓,因此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得用到地形剖面图;结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特点,牢记即可。10C11B12A10由图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乙地的海拔是400米,故选C。11由图可知,丙地位于等高线闭合处,且中间数值大

17、于四周,是山峰地形,故选B。12甲处到丙地和从丁处到丙地相比,甲处到丙地等高线更稀疏,表示坡度更缓,更容易登山;而从丁处到丙处坡度更陡,登山更困难,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知识。13A【详解】亚洲与非洲原本陆地相连,后来为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运输的便利,在非洲东北部的西奈半岛开通了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该运河也成为了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欧分界线,故选A。【点睛】14C【详解】地球表面是由海洋与陆地组成,海陆之间分布的比例不均匀,百分之干 十九是陆地,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故选C。15B【详解】

18、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之差。A山的海拔为960米,B山的海拔为810米,两座山顶的相对高度=960 - 810= 150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16C【详解】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所以山峰的海拔在14001600米之间(不会低于或等于1400米,也不会高于或等于1600米),有可能是1560米,故选C。17B【详解】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淮安市位于北温带,一年中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即6月22日前后,淮安市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故选B。18C【详解】卫星云图中的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

19、色表示海洋,如果白色颜色越白,说明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天气,故选C。19C【详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首次实现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麦哲伦,也是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故选C。20D【详解】地球表面是由海洋与陆地组成,其中海洋面积占了71%,陆地只占29%,有“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的说法,故A错误。地球上陆地共有七个洲,但并不相连,故B错误。地球上的海洋是四个相连的大洋组成,故C错误。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故D正确。故选D。【点睛】21B【详解】从图中可知,该图采取指向标定向,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西南向东北,故B符合题意。【点睛】学会地图上确定方向。

20、22B【详解】由甲图和乙图可以看出,甲图的比例尺更小,但表示的范围更大,乙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范围更小,乙图中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的40千米,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地图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内容的关系。23B【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洲与非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A不符合题意;朝鲜海峡不是大洲分界线,B符合题意;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土耳其海峡,C不符合题意;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是白令海峡,D不符合题意,故选B。24D【详解】A、地中海面积在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是海洋变成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

21、抬升成为高山,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台湾海峡原来是陆地,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是潮汐现象,不能证明海陆变迁,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25C【详解】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他是在看到大西洋两岸的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轮廓十分吻合的情况下提出,后来在两岸找到生活习性相同的鸵鸟和海牛,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得到了人们的证实,陆地形状、轮廓破碎和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不能作为证据,故选C。【点睛】26D【详解】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鸵鸟在非洲和南美

22、洲都有分布是由于板块运动造成的大陆漂移;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是因为它处于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板块相互挤压、重合,在板块交界的地方将会隆起,形成山脉。所以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变小;荷兰国土面积不断扩大是由于填海造陆造成的,是人为原因不是板块运动的结果,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28C29B30D28地球是由六大板块组成,并不是完整的一块,故A错误、C正确。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板块内部则较稳定,故B和D错误。故选C。29

23、由题目可知,某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山峦连绵起伏、山高谷深、崎岖不平,说明这样的地形是山地,交通不便,故选B。30地震发生时,处于10楼的小明躲在家中的床下;身处野外的小玉跑到空旷处和正在逛街的小军跑到广场上都是正确的;乘坐电梯下楼是错误的做法,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及地形有关知识。331A32D31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读图可知,图按照时间由远及近的顺序为,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24、。故选A。32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故选D。【点睛】板块漂移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33B【详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发生变迁的,海陆变迁包括自然原因和

25、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包括海平面升降和地壳的运动,人为原因是指填海造陆,以上四个现象中,香港填海造陆是人为原因导致的海陆变迁,我国东海的海底发生水井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潮涨潮落是月球的引力形成的,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故选B。34C【详解】鸵鸟生活在陆地,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但是现在却隔着大西洋生活在两大洲,说明了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曾连在一起;C符合题意。【点睛】识记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35C【详解】地图是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包括必不可少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要素,以上四个图例中,A表示的是国界线,B表示的是长城,C表示的是长城,D

26、表示的是运河,故选C。36B【详解】天气与气候都是表示大气运动状况,天气表示的是短时间内的运动状况,是多变的、不稳定的;气候是表示某地区长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少变的,较稳定的,以上四句话中,艳阳高照、风和日丽和阴转多云表示的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描述的是天气特征,只有冬冷夏热表示的是气候特征,故选B。【点睛】37B【详解】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图中A表示的是大雨,不适合晾晒衣物,故A错误。B表示的是晴天,适合外出春游,故B正确。C表示的是沙尘天气,不适合户外活动,故C错误。D表示的是雷电天气,不适合高空作业,故D错误。故选B。【点睛】38B【详解】联系实际可知,搬迁污染严重的

27、工厂、植树种草、 严禁城市近郊的秸秆、草木和废物的露天焚烧都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春节大量的燃放烟花炮竹会造成空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所以根据题意选B。【点睛】39B【详解】一个地方的海拔是指该地与海平面的垂直高度,两地的相对高度是指两地的垂直距离即海拔相减。如图,甲地的海拔高度是300米,A错误;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B正确;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100200米,C错误;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100100米,D错误。故选B。40A【详解】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题目“夏收期间遇上了少有的好天气。淮安市顺利完成了今年的小麦收割任务”说明了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故选A。四十

28、一、综合题41(1) 30W 30S(2) 北 东(3)B(4)东北本大题以经纬网图为材料,设置了4个问题,涉及经纬网定位、半球的划分、五带的划分、经纬网定向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1)由图可知,A点的经度是30W,纬度是30N;C点的纬度是30S,经度是0。(2)赤道以北是北半球,由图可知,从南、北半球看,A点位于北半球;20W往东到160E为东半球,由图可知,D点为30E,从东、西半球看,D点位于东半球。(3)南北回归线(23.5N23.5S)之间为热带,A、B两点中位于热带的是B点。(4)按照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由图可知,D点位于B点的东北方

29、向。42(1) 亚洲 北美洲 非洲 南美洲(2) 太平洋 印度洋(3) 南极洲 亚洲(4) 北美 南美 大洋 非(5) 太平 北冰 大西本大题以世界地图为材料,涉及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A是世界面积第一大洲-亚洲;B是是面积第三大的被北美洲;C是世界面积第二大的非洲;D是世界面积第四大的南美洲。(2)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称:是世界面积第一大的太平洋;是热带大洋-印度洋。(3)七大洲中,纬度最高的是南极洲,也是跨经度最广的洲;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4)位于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是

30、北美洲,位于西半球、离南极洲近的是南美洲,隔着德雷克海峡跟南极半岛相望:位于南半球、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的是大洋洲;位于东半球、赤道穿过中部的是非洲,导致非洲的气候南北对称分布。(5)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太平洋,覆盖着地球约46%的水面以及约32.5%的总面积。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轮廓形状像“S”的是大西洋。43(1)A(2)海洋 (3)不是。可能是海水的潮涨潮落【详解】试题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左图插旗山脉的海拔高度较高,坐落在洋壳上,到右图时,海拔高度变低且位于洋壳以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不是海平面上升,而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故本题选A。(2)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曾经是海洋,后来经过地壳变动抬升为陆地。(3)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本题中在太平洋上一个小岛,一天中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浸在水下。这个小岛的这种变化不是地壳变动的结果,而是海水的潮涨潮落所造成的。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