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1912243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培养自我意识活动方案仙居四小 张苏美【辅导目的】: 1.对小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训练,让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身心特征。 2.训练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并让他们学会借助他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 3.对学生进行自我体验训练,主要针对积极的自我体验,即自信。 4.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辅导场地】:教室【活动时间】:三节班队课【器材准备】:1.小蜜蜂。2.奖品(练习本、笔若干)抽奖纸条若干张。【辅导过程】:第一课时: 认识自我展翅高飞引入: 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是自己对自己身心特征的认识。自我认识在自我意识系统中具有基础地位,属于自我意识中“知”

2、的范畴,其内容广泛,涉及到自身的方方面面。自我评价是在这个基础上对自己作出的某种判断。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个人的心理生活及其行为表现有较大影响。如果个体对自身的估计与社会上其它人对自己客观评价距离过于悬殊,就会使个体与周围人们之间的关系失去平衡,产生矛盾,长期以来,将会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自满或自卑,将不利于个人心理上的健康成长。一、相见欢 (10分钟) 1.“手心手背”:在欢快的音乐中,学生举起双手,与周围的同学手心拍手心,手背拍手背,要求每个同学拍拍自己周围的所有同学。 2.“记者采访”:学生两两自由组合,采访对方资料(姓名、爱好、兴趣)。 3.“介绍自己”:刚才被采访的同学,再向“记者”介绍

3、自己,让同学更加了解自己。二、这就是我(10分钟) 1.发给每个同学纸笔,要求在纸上写出最能代表自己的句子,越多越好(十句以上),句子内容不限(包括身体特征、内心活动及其特征或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只要真实地描述自我就可以了,不要看别人的内容,完成后署上姓名。 2.教师将纸张混在一起,洗牌。 3.教师挑出几张念出纸上的描述,由学生猜测是谁写的;不必等全部读完,只要觉得有把握就可以说出名字,猜测完后需说出猜测理由;直到判断正确为止,若念到最后仍没有能解释正确答案,由填写人自己站出来。三、以人为镜(10分钟) 1.教师再从活动二中抽出几张纸张,这次只念出同学的姓名,让其余同学对其进行评价。

4、2.评价完毕后,请被抽中的同学自己念出自己的卡片,并分析自己和同学们眼中的自己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都有哪些。四、分享总结(10分钟) 1.让同学们谈一谈通过这次活动对自己有哪些更深入的认识,或有什么体会等。 2.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同学们的表现进步,主要针对学生的自我认识及自我评价能力。第二课时:体验自我自信训练引入: 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自我体验往往与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关,也和自己对社会的规范、价值标准的认识有关,良好的自我体验有助于自我监控的发展。本活动主要针对小学生的积极自

5、我体验自信心进行训练。一、推销自己(10分钟) 1.请每位同学介绍自己的优点或特长,只要优点,不必不好意思。 2.教师协助学生发觉自身优点,增强学生自信心。二、爱自己,接受自己(10分钟) 1.先请学生们思考一下,你觉得自己身上哪些是不尽满意的,然后将它写到自己的本子上。 2.邀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将自己不满意的身体或者身体某一个部位的情况说出来,不过仅限生理上的缺点,越形象、越生动、越调侃越好。不需要解释原因。说完后,自己要大声说一句话:“虽然是这个样子,我还是喜欢我自己!” 3.全班分享活动心得。三、优点大轰炸(10分钟) 1.全班6-8个人一组。 2.每组每个同学都说出在某一位身上发现的

6、优点。 3.被夸奖的成员只需静听,不必表示感激或其他。 4.全部结束后,让学生们交流被轰炸的感觉。四、分享总结(10分钟) 1.教师让学生回忆在活动中对自己有什么新发现,对自信有什么新的理解? 2.全班讨论本次活动的收获与感想。第三课时:监控自我把握自己引入: 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目的是进行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通过自我监控调节自己的认识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一、二十年后的我(10分钟) 1.教师

7、提出一个假设性问题,宣布“现在是2031年”,让学生想象20年后的自己。 2.请同学们自愿说出自己的意见,(如无人回答教师选择学生回答)。 3.教师保证尽可能多的学生回答,激发全体学生思考。二、找差距(10分钟) 1.通过上述活动,教师让学生描述出对自己现状(自身行为、与思想语言方面)的认识和评价。 2.请每位同学写出对自己未来的期望与设计。 3.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现在与自己预期的未来之间的差距,并思考如何才能通过调整自我达到自己的目标。 4.随机选择五位学生和全体学生分享自己的设想。三、做自己的主人(10分钟) 1.教师请学生思考自己平时有没有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语言进行过控制,比如为了变成自己想

8、成为的人,而调整过自己的言行,或平时的自我约束能力如何。 2.教师发给每位同学一张表格(或指导学生自己画出此表),在表中填出刚刚思考过的问题。我的言行或思想我的监控策略(曾经做过或想过如何做) 四、分享总结 1.教师摘要本次活动的内容。 2.请同学们相互分享对这次活动的体验。 3.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提出建设性意见。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一、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在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速度是相互协调的,因而使个体的身心能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但初中阶段是人类个体生命全程中的一个极为特殊的阶段,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

9、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但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一)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他们的心理活动带来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种新的追求中,他们感到种种困惑。其次,由于性的成

10、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心理水平呈现半成熟、半幼稚性。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这是来自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初中生的思维虽然已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

11、主要形式,但水平还较低,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由于辨证思维刚开始萌发,所以,思想方法上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及表面性;在人格特点上,还缺乏成人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社会经验也十分欠缺。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反抗性与依赖性由于初中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成人感,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对一切都不愿顺从,不愿听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从穿衣戴帽到对人对事的看法,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是依赖的方式较之过去有所变化

12、。童年时,对父母的依赖更多的是在情感和生活上,初中生们对父母的依赖则表现为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存在于少年身上的反抗性也带有较复杂的性质。有时是想通过这种途径向外人表明,他已具有了独立人格;有时又是为了撑起个样子给自己看,以掩饰自己的软弱。实际上,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他们还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闭锁性与开放性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他们的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于外的东西却少了,加之对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满意,又增加了这种闭锁性的程度。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

13、置腹,毫不保留。因此,初中生在闭锁的同时,又表现出很明显的开放性。勇敢和怯懦在某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似乎能表现出很强的勇敢精神,但这时的勇敢带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特点。这是因为,首先,他们在思想上很少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和束缚,在主观意识中不存在着过多的顾虑,常能果断地采取某种行动;其次,由于他们在认识能力上的局限性,使其经常不能立刻辨析出某一危险情景。但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初中生们也常常表现得比较怯懦。例如,他们在公众场合,常羞羞答答,不够坦然和从容,未说话先脸红的情况在少男少女中都是常见的。这种行为上的局促是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以及这个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状态分不开的。高傲和自卑

14、由于初中生尚不能确切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智力潜能和性格特征,很难对自己做出一个全面而恰当的估价,而是凭借一时的感觉对自己轻下结论。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当。几次甚至一次偶然的成功,就可以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材而沾沾自喜;几次偶然的失利,就会使他们认为自己无能透顶而极度自卑。这两种情绪往往交替地出现于同一个初中生身上。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随着身体的发育成熟。成人的意识越发明显。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与幼小儿童的表现区分开来,力图从各个方面对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从兴趣爱好到人际交往方式,再到对问题的看法,他们都想抹去过去的痕迹,期望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

15、现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在否定童年的同时,在初中生的内心中又留有几分对自己童年的眷恋。他们留恋童年时那种无忧无虑的心态,留恋童年时那种简单明了的行为方式及宣泄情绪的方法,尤其当他们在各种新的生活和学习任务面前感到惶惑的时候,特别希望仍能像小时候一样,得到父母的关照。以上所列的这几方面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都可追溯到初中生所具有的既成熟又幼稚的这一根本性特点上。(三)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偏差有人将青春期称为危险期,这不难理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身心发展失去了平衡,感受着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处于各种心理矛盾的包围中,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以顺利解决,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

16、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偏差,乃至精神疾病。1心理生物性紊乱青春期心理生物性紊乱主要表现于主体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及对某些正常疾患的过分夸大。在初中生中,常存在上述情况。这些初中生或者感到他的心脏或消化等系统极为不适,例如感到在他的呼吸道中突然生长出肿物,而导致呼吸不畅;或者将一些常发的小病(如鼻塞、腿部肌肉抽筋、胃的轻度不适等)严重夸大,而使他们真的无法忍受;也有人表现为由于对自己身体的某些特征不满意而产生极度焦虑,如某些女生认为自己胸部过平而怀疑自己的性别,男生也有类似的情况。这种青春期心理生物性紊乱的严重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主体在心理上构想出来的疾病或症状,而且伴随着真切的生理上的感

17、觉和反应,看起来就象真正患病一样,但却检查不出任何疾病,严重影响初中生的学习及健康。心理学家认为,产生这种症状的重要原因是,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在生理上所发生的剧变,身体内外的变化及性机能的出现,使他们在猝不及防的同时,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自己的身体上。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曾说过,青春期的男女少年对于自己的身体感觉就象一个新生儿对于自己的身体一样,是一种完全的陌生感。要克服这种陌生感,就必须去了解,但如果过分关注了,就将引起不正常的反应。2自杀的倾向及行为自杀的倾向和行为在童年期以前是极为少见的,从青春期开始直至青年期呈直线上升趋势。西方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自杀的倾向与行为多始于15岁,这以后增长的

18、比率极快。美国的统计数字显示,在15至19岁青少年死亡的原因中,自杀是排在事故、癌症、其他疾病、被杀之后的第五位原因。在自杀的倾向与方式上,存在着男女差异,女性多采用消极的自杀方式,如吃大剂量的药物或服毒;而男性多采用主动的自杀方式,如用手枪自射或自缢等。男性所采用的方式比较彻底,多能完成自杀;而女性一般只是表现出有自杀的倾向和举动,但许多时候却不能完成。在男女两性青少年中有自杀企图和实际完成自杀行为的比例为1001。少年自杀的具体原因很多,如:怀孕、学业失败、与父母发生冲突、被同伴拒绝、被社会排斥、违法犯罪后的恐惧,也有人是出自于浪漫的想法。但不论具体情况如何,有一条根本的原因,就是少年期需

19、面对的困难和烦恼突然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就会积累起来而导致心理崩溃,有人则想用自杀的方式来解脱。3青春期精神分裂症青春期精神分裂症,虽然相对来说发病的比例较少,但从15岁开始,发病率明显增多,到青年期达到高峰。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后期症状很明显,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歪曲现实或脱离与现实的联系、不能控制情绪以及人格混乱等。在真正患病前,常表现出先兆,如:社会行为退缩、交往困难、敏感固执、戒心过多以及缺乏幽默感等。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出现的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所致,调查表明,同卵双生子均发此病的比例为50,异卵双生子均发此病的比例为12,兄弟姐妹同时发病的机率就更低了。但这种遗传因素之所以到青春期方

20、发生效应,还是由青春期个体所具有的特殊的身心特点所决定,这个年龄的个体最易感受压抑、挫折和焦虑,而消极情绪的长期积累则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原因。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患者常有些对性的妄想,这与青春期性机能的迅速发育有密切相关。除上面所列的这几项心理及行为上的偏差外,其他一些心理疾病,如:神经官能症、躁狂症、抑郁症以及各种病态人格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发病率也显著增多。所以,对初中生的心理、情绪及行为问题及早发现、尽早调整和医治,对他们身心的正常发展将具重要意义。第二节 初中生智力的发展伴随着初中生生理、心理发生的显著变化,其智力发展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这种智力进步体现在量和质两个方面,

21、在量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于初中生各种基本智力因素(如言语、感知觉、记忆、想象及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使得他们能更轻松。更快捷、更有效的完成各种认知任务;在质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初中生认知结构及思维过程的具体变化上,新的认知结构的出现使得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能逐渐熟练地运用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法则以及逻辑推理等手段,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精确性及成功率。一、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初中生智力的发展,最主要的在于其新的思维特点的出现。按照皮亚杰(JPiaget)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正是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个阶段的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

22、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朱智贤也认为,初中生思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作用。可见,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这一特点体现于以下诸多方面。(一)运用假设皮亚杰认为,在形式运算阶段,个体具有一?quot;可能性及现实性之间的逆向思维,这种逆向思维使可能性已不仅仅再是个体行为或经验的一种延伸,相反,现实性却出现于可能性之后了。事实和实验均表明,初中生在面临智力问题时,并不是直接去抓结论,而总是通过首先挖掘出隐含在问题材料情景中的各种可能性,

23、再用逻辑分析和实验证明的方法对每一种可能性予以验证,最后确定哪一种可能性是事实。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已认识到了现实只是包含于由事实与假定构成的总体中的一个子集,它通常并不直接出现于我们面前,而需要用逻辑方法去搜寻。正是由于初中生已具有了这种建立假设及检验假设的能力,才使得他们的思想相对于童年期更具有深度、广度、精确性和灵活任。虽然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的儿重在解决问题时,也能产生一些初步的,与实际经验密切相联系的假设,但他们运用假设、检验假设的能力则具有极大的局限性,最明显的表现是,一旦他们产生了一个对问题情景的可能性解释,就会立刻将它认定为事实;而初中生的情况恰恰相反,他们常用十分

24、怀疑的态度认真地检验每一个假设,甚至是那些看起来很怪异的假设也不放过,而决不轻易地承认任何一种可能性。埃尔金德(Elkind,1970)所做的一个关于个体形成概念的实验就充分揭示了小学儿童与初中生在建立和检验假设过程的思维差异。实验中的两组被试分别为8至9岁的儿童和13至14岁的少年。实验材料是各种各样的有轮子的一般工具和无轮子的一般工具以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和无轮子的交通工具的图片,在实验中,主试不断地向被试呈现图片,但每次只呈现两张,在被试看后,要求他选出一张图片,如果他选择了带有轮子的图片(无论是一般工具还是交通工具)主试就告诉他选对了,如果他选择了不带轮子的图片就告诉他选错了,直到他能说

25、出决定选择正确与否的线索是轮子而非其他任何特征时,就算完成了此任务。两个年龄组被试的反应差异非常显著,在小学组被试中,只有一少半儿童能发现轮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线索,而且他们要将72组图片都-一看过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而少年组的所有被试都能正确解决问题,而且多数人只看了10组图片即发现了答案。研究者分析到,在完成这个思维任务过程中,少年组的思维倾向是,不断地检验假设,迅速地放弃不正确的假设,及时地建立新的假设;儿童组的思维倾向是,他们总是固守着若干最初产?募偕瑁?词乖谡飧黾偕璨欢系赜龅秸习?螅?圆环牌?艺飧黾偕柰?前?谖侍馇榫爸薪厦飨缘模?词潜砻婊?牟徽?返关系,对这种关系的固守,必定延迟问题的

26、解决,甚至导致失败。由此可见,初中生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了更高程度的建立假设及检验假设的能力,这是他们思维中抽象逻辑性特点的重要表现之一。(二)逻辑推理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初中生就开始具备各种逻辑推理能力。在一项关于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研究中,调查者向初一、初三和高二的被试呈现25道关于椎理发展水平及推理运用水平的测试题。结果发现,从初中一年级起,学生已具备了各种推理能力,但是不同年级间在推理发展水平和推理运用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初一学生虽然已经开始具备各种推理能力,但还是初步的,特别是在假言、选言、复合、连锁等演绎推理方面的能力还比较差;初三学生的推理有了明显的发展,上述几项演绎推理的正确率已超

27、过50。初中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总体来讲,归纳推理的能力高于演绎推理的能力。在对各种演绎椎理的掌握上,也有一个发展顺序,最先掌握的是直言推理,其次是复合推理和选言推理,最后是连锁推理;初中生推理运用水平的发展顺序是,最先掌握的是排除推理中的干扰,其次是改正错误,最后是运用推理去解决问题。(三)运用逻辑法则初中生对各类逻辑法则的掌握主要表现在对于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的认识上。我国的研究表明:在掌握上三类逻辑法则的总平均得分的正确率上,初一被试为6826,初三被试为7278。而且,初中生掌握不同逻辑法则的能力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在三类逻辑法则中,对矛盾律和同一律的得分明显高于在排中律

28、上的得分;他们对逻辑法则运用的水平也不一样,在正误判断问题上的成绩最高,在多重选择问题上的成绩次之,最差的是回答问题的总成绩。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还体现在对概念的掌握上。进入青春期之后,初中生日益掌握了更多的抽象概念和更复杂的概念系统。当然,与上述抽象思维发展的三个侧面一样,对抽象概念及概念系统的掌握,在初中阶段,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二、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相呼应,在初中生的思维品质中也显示出明显的矛盾性,主要表现为在思维创造性和批判性到明显增加的同时,思维中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的表现依然突出。(一)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创造性,亦即思维的独创性,是人

29、类思维的一种形态它是在问题情景面前,采取新颖、独特的对策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与成人相比较少有保守性,他们喜欢进行丰富的,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他们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例如,他们迷恋各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制作活动;在文体活动中也表现出极高的创作热情;在自己编排的节目中,虽然仍显出稚拙,但富有新的创意;在日常的课业中,也充分体现出他们富有创造性的特点,如,初中生的作文,从内容到形式,模仿的成份都在逐渐减少,独创成份不断增多;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满足于一种方法,竭力寻求不同的方法,试图做到举一反三,一题多解

30、,触类旁通。初中生的这种创造欲望,主要来自于他们心理上强烈的成人感及高涨的自我意识。他们要证实及展示自己的能力及才华,要摆脱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以及对教师、父母及教科书的依赖,因而,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创造意识和热情。另外,这种思维的创造性与求异思维有密切关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是主体思维的两个主要方面,有关研究表明,初中生的求异思维的发展非常明显,而求同思维的发展则比较缓慢,这也是初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原因之一。在初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其思维的批判性也明显地发展起来。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分析思维材料并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一种思维品质,它具有分析性、策略性

31、、全面性、独立性以及正确性的特点。初中生思维批判性的出现也是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密切相联的,由于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使他们能通过控制自己的意识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初中生思维批判性的明显增长,一方面表现在他们不愿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态度及意见,经常要做一番审查,甚至有时持过份怀疑和批评的态度;另一方面,表现在他们开始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想;最后,还表现在对世界宇宙的看法上,开始热衷于探讨那些极为深奥而神秘的星辰运转、生命起源等问题,显露出一种不愿盲目生存的人生态度的萌芽。初中生思维中的这种日益增长的创造性和批判性,表明他们的思

32、维正逐步走向成熟。(二)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初中生思维发展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思维片面性和表面性非常明显。初中生思维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其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回题、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而不计其余。这种思想的片面性,首先反映在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上,狂热?quot;明星崇拜就是出现在这个年龄阶段,少男少女们常搜集大量的、他们所崇拜的明星照片,甚至在发式、服装、姿态及言行举止上都去竭力模仿某位明星,从中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而没有明确意识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及所应追求的目标;其次,思维的片面性还使初中生在思考、分析问题时极易钻牛角尖,经常陷入思想的死潭而不能自拔,严

33、重者会出现心理障碍;第三种表现是,初中生在日常的学业活动中,在显示出很高的创造力的同时,又暴露出思想上缺乏严谨的逻辑性及全面性,所以,对问题的最后处理结果常常是虽很有新意,但并不准确。初中生思维的表面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在分析问题时,还经常被事物的个别特征或外部特征所困扰,难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如在一个关于儿童青少年获得几何概念的实验中(陈英和,1992)发现,在初中被试所归纳的各种几何概念的性质中,一般都能归纳出某几何概念的较为明显而重要的性质,但也容易遗漏。一些隐蔽的、但却是事物的本质内涵。他们在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某种道德行为进行评价时,往往也易失之表面化。总之,初中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也具有矛

34、盾性,同样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随着他们各种相关能力的增强,其思维品质也将获得更全面的发展。(三)思维中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由于初中生已能区分开某事件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所以,常将自己的思想作为一种客体去审视和分析,他们会不自觉地被根植于快速的身心变化的、不可抗拒的自我意识所驱使,使思想带上更强烈的内省性和分析性的色彩。许多初中生都关心一些很奇怪的问题,诸如:被他们感知的这个世界是否是真实的存在?他们自己是真实的实体还是意识的产物等等,埃尔金德引用了青春期少年这样一句话来表示他们过份的思想内省性,?quot;在我发现了自己对未来的想法之后,便开始思考我为什么会这样思考我的未来,接着我又思考我

35、为什么思考我为什么这样思考我的未来。正是这种对自己思想过分的关心与沉溺,导致了青春期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一)初中生的自我中心与幼儿的自我中心之区别自我中心是皮亚杰用来描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术语,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受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幼儿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许多观察表明,幼儿很难脱离开主观感情去客观地理解、评价周围事物及其与其他人的关系等,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虽然幼儿能够识别自己的左右手,但却不能理解站在对面人的左右方位具有对自己而言的相反性。这种自我中心倾向,到入小学后就逐渐地消失了。在初中生思维中再度出现的自我中心与幼儿时的自我中心具有本质的区别。初中生已能正确

36、地认识客观世界,能够分清现实与想象的区别,能够了解和考虑别人的思想。皮尔(Peel,EA,1970)的实验揭示了上述两种自我中心的区别。实验中,主试给被试读一段描述-个石头房子的文章,然后,要求被试判断这个石头房于是用来干什么的,是人们用来朝拜的地方还是一个古堡垒?7岁以下年龄组的被试用非常干脆、果断的陈述对主试的提问予以了回答,就好象他们讲的完全是事实而且当主试给出一些与幼儿的结论不相一致的证据时,被试不是用这些证据去审查或修改结论,而是试图让证据更贴近它的结论:少年组被试则是以十分谨慎的态度回答问题,并从文章中引出证据来论证和支持他们提出的结论?由此可见,幼儿组被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表现出

37、了明显的自我中心他们坚信他们最初的结论是正确无误的,因为那是通过他们自己的推断而得出的结论,他们的这种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是十分专断的,决不在意别人怎么想,别人是否能够接受和理解这个结论。而少年组的被试不仅了解自己的想法,也了解别人的想法,而且更重视别人的想法。所以,他们在回答问题时,更重视其结论对他人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埃尔金德认为,上述这些特点恰是青春期少年思维中自我中心再度出现的关键?(二)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的表现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主要表现为,虽然他们能区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但却? 因而认为别人也同样地关注他们的一切。1假想的观众初中生自我中心式思维的结果之一就是,在心理上,他们制造出了

38、假想的观众?因此,他们感觉每天就象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他们非常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要花很多时间和心力来应付这些假想的观众。当他们感到自责的时候,便感到别人也在责备自己,所以,常会有加倍的疚罪感;在公众场合中,他们会感到无数双眼睛在监督自己,因而常感到手足无措;也常将自己的是非观、审美观与别人的混淆起来,认为自己认为美的,别人自然喜欢;自己认为正确的,别人也应该接受。所以,初中生常常不理解父母的想法为什么总是与他们的想法格格不入,而导致与父母关系的危机。初中生还常将极度自我欣赏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例如,男生会站在镜子前面伸展自己的胳臂,欣赏自己逐渐发达的肌肉;女生会花很

39、多时间试用不同的化装品、头发式样及衣服等,他们都希望能给那些关注自己的人一个极好的印象。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大家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在欣赏着自己,而并不过多地去关心别人,事实上,他们每人都是自己的演员和观众。2独特的自我在初中生自我中心的思想中,与想象的观众相对应的是关于个人的虚构。初中生将别人如此关注他们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即他们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因此,他们总是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他的情绪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才能感受到那种极度的痛苦与极度的狂喜。许多初中生的家长都熟悉自己的孩子常说的这样一句话,?quot;你们怎么会了解我的感受呢?这种对于自

40、己的感受过分夸大的倾向,就使他们在分析、评价事物时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他们会依照个人的意愿,创造出一套独立的推理体系,并试图按照自己的推理模式对现实中的一切进行分析,最后常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初中生思维中这种自我中心的特点,是与他们当时所具有的身心特点紧密联系的。高中阶段开始后,这种自我中心倾向就会逐渐削弱,逐渐会明确区分出自己与他人思想上关注点的区别,认识到自己的主观意见与现实之间的差异,更好地掌握分析问题的客观标准,这时个体的思维就又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第三节 初中生个性的发展随着初中生生理和智力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日常心态以

41、及与父母及同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总体来讲,初中生个性的特点有二,其一是不平衡性;其二是极端性或偏执性。一、自我意识高涨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前,曾出现过一次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其年龄大约在1至3岁,是以儿童可以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的。在接下来的若干年时间里,儿童的自我意识虽然仍在继续发展着,但发展的速度则是相对平缓和稳定的。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使初中生很快出现了成人的体貌特征。因为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发生得过于突然,使他们在持有一种惶惑感觉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思想从一直嬉戏于其中的客观世界中抽回了很大一部分,重新指向

42、主观世界,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从而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其突出表现是,初中生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起来,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将很多心智用于内省。我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等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他们的心中,这种倾向在恼和憧憬等。又如,同是记日记,在小学生的日记中,主要记述的是当天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对此的肤浅认识;而且记日记的态度也不自觉,经常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强迫之下去完成;对于日记的保密程度也无过高要求,甚至有时主动提供给别人看。日本心理学家的调查表明,初中生的日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是在日记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初中生的日记更侧重

43、于阐发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些体会和感受直接来自于自我观察、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以及自我期望等;其次,初中生记日记的态度也是自觉自愿的,真正出自于表达思想及宣泄情绪的内心需要;第三个变化是,他们开始将日记作为自己的绝对秘密,细心加以保管,不许别人翻看。初中生日记特点的变化,表明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丰富,经常沉浸在关于我的思考和感受中。也恰是由于这一点,导致了他们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初中生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表现为,一方面,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因此,当听到别人在低声讲话,便断定是在议论自己;当看到别人面露微笑,又认为是在嘲笑自

44、己;如果某位老师多看了他一眼,就会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总之,他们觉得周围人时时刻刻都在品评他,这种想法使初中生感到压抑、孤独而且神经过敏。初中生这种突然高涨的自我意识,使得其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二、反抗心理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一)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是导致初中生反抗心理出现的第一个原因,随着初中生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但他们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屡遭挫折,于是就产生一种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其行动的障碍来自成人,便产生了反抗心理。中枢神经

45、系统的兴奋性过强是导致初中生反抗性出现的第二个原因。生理学家曾指出,只有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与身体外周相应部分的活动达到协调时,个体的身心方能处于和谐状态。但生理学的调查表明,在青春期刚刚起步时,个体有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性明显增强,但性腺的机能尚未成熟,两者尚不协调。其结果表现为,个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活跃状态,使初中生对于周围的各种刺激,包括别人对他们的态度等表现得过于敏感,反应过于强烈。在正常情况下,外界的刺激强度与神经系统的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性,两者应是相互协调的。但在初中阶段,这种依存关系受到了影响致使初中生对于较弱的刺激,也给予很强烈的反应。常因区区小事而暴跳如雷。独立

46、意识是初中生产生反抗心理的第三个原因。初中生迫切地要求享有独立的权利,将父母曾给予的生活上的关照及情感上的爱抚视为获得独立的障碍,将教师及社会其他成员的指导和教诲也看成是对自身发展的束缚。为了获得心理上独立的感觉,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所以,可以说初中生的反抗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否认自己是儿童,而确认自己已是成熟的个体。(二)反抗心理的表现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大约存在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出现于2岁到4岁之间,几乎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重叠。这时期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身体活动的约束。第二反抗期则出现于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成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初中生一般在下列一些具体情况下易出现反抗行为:第一,独立意识受到阻碍。初中生内心的独立要求很强烈,但父母却没有这种思想准备或尚未来得及适应这种情况,仍以过去那种十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