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黄河流域九省%28区%29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状况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1902452 上传时间:2024-05-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6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河流域九省%28区%29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状况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河流域九省%28区%29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状况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河流域九省%28区%29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状况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程功鹏(),男,河南光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状况研究程功鹏(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摘 要:为了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重价值耦合视角出发,分别构建发展质量、生态保护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各省(区)年发展质量指数和生态保护指数,构建以全国平均发展质量指数和生态保护指数为坐标原点的生态保护发展质量二维象限模型,依据各省(区)在二维象限的分布位置判断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状态,

2、结果表明:当前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保护和发展质量差异较大,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以全国平均发展质量指数和生态保护指数为基准,把发展质量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视为高质量、把生态保护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视为优生态,据此把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状况分为优生态高质量、优生态低质量、低生态低质量、低生态高质量 种类型,仅四川处于优生态高质量的较理想状态,其他省(区)则处于优生态低质量、低生态低质量、低生态高质量等 类不协调状态。从顶层战略设计、省(区)间协同治理、社会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刚性约束、权责利益约束、生态补偿等 个方面提出构建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3、关键词: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二维象限模型;区位分布;协同机制;黄河流域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引用格式:程功鹏黄河流域九省(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状况研究人民黄河,():(,):,()(),(),(),(),第 卷第 期 人 民 黄 河 ,年 月 ,(),:;引言黄河流经九省(区)、横跨我国东中西部,以全国的河川径流量养育着全国 的人口、灌溉着全国的粮田,但流域内生态环境脆弱、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且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不足,面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压力。年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

4、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受到党和国家重视的同时,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多角度研究:)高质量发展研究,如韩君等研究认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周清香等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之间为倒 形关系,徐辉等揭示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情况,石碧华研究认为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生态保护研究,如肖黎明等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呈现以山西为重心的“西北东南”分布格局,屈小爽等研究认为黄河流域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不协调、不平衡状况较明显,张勇研究了水土保

5、持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刘家旗等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提出了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并进的治理措施;)治理机制研究,如韩建民等对协同治理机制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独特优势进行了探究,谢海燕提出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区域协作机制、水资源监督机制等建议,盛广耀认为黄河流域缺乏完善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与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董战峰等建议建立区域协同、资金整合、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机制;)路径优化研究,如秦华等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提出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路径,宋洁认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根基约束支撑”,牛玉国等围绕防洪保安全、健康水生态、先进水文化等提出

6、相关发展路径,徐勇等提出了生态移民城镇化建设、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旱作基本农田建设、分类分批解决能源(矿产)采空区历史遗留问题等生态恢复保护战略路径。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已有研究,多是从宏观层面对流域整体概况进行研究,缺乏对流域各省(区)的中微观层面分析,侧重于对流域高质量发展内涵及生态保护现状研究,对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体推进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重价值耦合视角出发,分别构建发展质量、生态保护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各省(区)年发展质量指数和生态保护指数,构建以全国平均发展质量指数和生态保护指数为坐标原点的生态保护发展质量二维象限模型

7、,依据各省(区)在二维象限的分布位置判断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状态,进而探讨推动黄河流域双重价值协同发展的机制,以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 指标遴选原则影响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较多,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根据黄河流域功能定位与实际状况,分别构建生态保护和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遴选遵循以下主要原则:)全面性,评价指标遴选充分考虑黄河流域环境、资源、经济、科技、社会等各个方面;)科学性,遴选指标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规模指标和质量指标兼顾,准确反映黄河流域生态、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数据可

8、获得性,所选指标具有可量化性、可获得性,能通过官方正式发布的统计年鉴、公报等途径获得。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鉴于经济发展是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创新驱动是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宗旨和目标,本文建立包括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和社会发展 个一级指标的黄河流域各省(区)人 民 黄 河 年第 期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表 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属性经济发展人均 正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比重正进出口总额占 比重正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增加额占 比重正创新驱动 经费投入强度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全时人员当量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正技术市场成交额正社会发展城乡居民

9、人均收入比值负城镇登记失业率负城乡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负人均教育财政支出正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正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正人均城市道路面积正 )经济发展。该一级指标包括 个二级指标,用人均 反映经济价值创造能力,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比重表征区域产业结构质量,用进出口总额占 比重和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增加额占 比重表征区域经济对外贸易情况,均为正向指标。)创新驱动。该一级指标包括 个二级指标,用 经费投入强度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全时人员当量表征科技创新投入情况,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和技术市场成交额表征科技创新产出情况,均为正向指标。)社会发展。该一级指标包括 个二级指标,从收入、教育、

10、医疗、基础设施等多维度反映城乡居民的社会生活情况,其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为负向指标,人均教育财政支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为正向指标。生态保护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建立包含环境状况、生态状况、资源利用 个一级指标的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保护评价指标体系,见表。)环境状况。该一级指标包括 个二级指标,用废水排放总量、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总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 比重、化肥施用量和万元 能源消费量表征区域环境污染和保护情况,其中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 比重为正向指标、

11、其他二级指标均为负向指标。表 生态保护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属性环境状况废水排放总量负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负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占 比重正化肥施用量负万元 能源消费量负生态状况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正造林面积正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正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正人均水资源量正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正资源利用万元 煤炭消耗量负万元 用水量负 )生态状况。该一级指标包括 个二级指标,用自然保护区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造林面积、湿地面积占辖区面积比重、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人均水资源量、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表征生态保护情况,均为正向指标。)资源利用。该一级指标包括 个二级指标,

12、用万元 煤炭消耗量、万元 用水量反映能源消耗和水资源利用情况,均为负向指标。数据来源本文所用各指标数据源自中国统计年鉴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中国水利统计年鉴 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各省(区)发布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等。生态保护和发展质量测评方法本文用生态保护指数和发展质量指数分别表征生态保护水平和高质量发展水平。数据无量纲化处理)构建 个省(区)个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矩阵:()式中:为第 个省(区)(评价对象)的第 个指标的原始数据,为省(区)数量,为指标数量(本研究中发展质量,生态保护)。)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生态保护和发展质量的各评价指标因量纲不同、数量级不同而无法直接进

13、行计算,需要对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人 民 黄 河 年第 期处理,无量纲化处理公式为 (正向指标)(负向指标)()式中:为第 个省(区)第 个指标无量纲化值;、分别第 个指标原始数值的最大值、最小值;为设置的极小数(在熵值法的计算过程中存在对数运算,须对数值为 的指标进行非负平移,设置极小数 是为了满足运算要求,本研究取 )。指标权重计算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方法,所得指标权重取决于指标值的变异程度,变异程度越大权重越大,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为因素的主观影响。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的公式如下:()(,)()()()式中:为第 个省(区)第 个指标标准化数据占比,为第 个指标的熵值,为第 个指标

14、的差异性系数,为第 个指标的权重。生态保护指数与发展质量指数计算生态保护指数与发展质量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第 个省(区)的生态保护指数或发展质量指数。生态保护发展质量二维象限模型构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是黄河流域各省(区)的时代使命,双重价值诉求密切关联,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性。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发展最优双重价值的组合,是理想的发展状态。当前,黄河流域各省(区)发展状况与双重价值的理想状态尚有较大差距,双重价值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各省(区)由于生态禀赋、发展程度等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模式与路径会明显不同。根据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重价值目

15、标,结合黄河流域各省(区)实际情况,构建图 所示以全国平均发展质量指数、生态保护指数为坐标原点的生态保护发展质量二维象限模型,即以全国平均水平为评价基准,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视为优生态(高质量)、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则视为低生态(低质量)。据此把生态保护发展质量划分为 个象限:第一象限为优生态高质量(发展质量指数与生态保护指数均大于全国平均值);第二象限为优生态低质量(生态保护指数大于全国平均值,发展质量指数小于全国平均值);第三象限为低生态低质量(发展质量指数与生态保护指数均小于全国平均值);第四象限为低生态高质量(发展质量指数大于全国平均值,生态保护指数小于全国平均值)。图 生态保护发展质量二

16、维象限模型示意 结果与分析采用上述方法计算了除港澳台和西藏之外 个省(区、市)的发展质量指数与生态保护指数(结果见表),以全国平均发展质量指数 与生态保护指数 为基准确定了黄河流域各省(区)在二维象限中的位置(见图)。由表 和图 可知,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保护和发展质量差异较大,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优生态高质量的省(区)。位于第一象限属优生态高质量的省(区)仅有四川,该省从“十二五”时期开始把创新驱动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使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生态保护水平均显著提升。但是,四川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第三产业占比、对外开放能力、投入强度均较

17、低等;在生态保护方面,工业“三废”排放量较多、污染治理投资占比较低、环境状况相对较差。人 民 黄 河 年第 期表 全国各省(区、市)发展质量指数与生态保护指数计算结果省(区、市)发展质量指数生态保护指数广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天津湖北安徽福建湖南河北辽宁重庆江西海南广西吉林云南贵州新疆黑龙江山东四川河南陕西宁夏山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平均值图 黄河流域各省(区)在二维象限中的位置 )优生态低质量的省(区)。位于第二象限属优生态低质量的省(区)有青海、甘肃、山西和内蒙古,共性是拥有较好的生态保护状况但发展质量相对较低。其中:青海是黄河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水资源,生态保护成效显著,但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发

18、展质量指数在黄河流域各省(区)中最小;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在污染治理方面投入较多,化肥施用量以及“三废”排放量均相对较少,具有相对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发展质量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创新投入及产出明显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为显著;山西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能源基地,生态保护状况仅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以能源经济为主的发展方式导致生态环境变得十分脆弱,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人均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比重较低,创新投入及产出均不足,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与发展质量较高的省(区)存在较大差距;内蒙古是中国北方区域的重要生态防线,是全国荒漠化和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因而其生

19、态保护是首要任务,但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低生态低质量的省(区)。位于第三象限属低生态低质量的省(区)有宁夏、陕西和河南,共性是生态保护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均相对较差。其中:宁夏位于黄河上游,与其他上游省(区)相比,生态环境问题更为严峻,主要体现在水资源利用不充分、废水排放量较多、能源利用率偏低等,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煤炭资源丰富,但随着大量开采将面临因资源不足而缺乏经济发展动力的困境,须综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陕西是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改革的重要地区,近年来对高质量发展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使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尤其在创新驱动、社会公平与保障

20、等方面效果明显,但在生态保护方面存在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森林、湿地及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均相对较低,农业化肥施用量较大、污染较为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创新投入强度相对不足、高端制造业占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是高质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低生态高质量的省(区)。位于第四象限属低生态高质量的省(区)仅有山东,该省位于黄河下游,是国务院批复的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以期通过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产业结构偏向重工业、交通运输结构不合理、能源结构侧重于煤、基础设施不足、农业绿色循环发展缓慢等问题,在

21、生态环境方面,三废排放量过高、污染治理投资额占比较低,须重点关注污染减排以及清洁能源的发展。黄河流域各省(区)协同发展机制鉴于当前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保护和发展质人 民 黄 河 年第 期量差异较大,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应遵循系统性与整体性原则,从顶层战略设计、省(区)间协同治理、社会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刚性约束、权责利益约束、生态补偿等方面构建协同推进的长效机制,以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国家顶层战略设计国家顶层战略设计的重点是把握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流域各省(区)的特点,全方位进行制度设计。首先,明确各省(区)发展定位,如黄河上游省(区)应以保护生态环境

22、为重点,黄河下游省份因社会资本相对雄厚而应承担起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其次,合理进行科技、资金、人力、物资等资源调配,协调各省(区)之间的关系,从宏观角度把握各省(区)资源分布、需求状况,进而精准地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最后,明确重点,促进黄河流域全方位改革,通过调研准确把握各省(区)发展痛点与难点,通过顶层设计明确未来改革重点与方向。省(区)间协同治理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省(区)间协同治理机制,统筹协调流域发展的重大问题,促进先进技术、创新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各省(区)间的科学合理流动。具体而言,协同治理机制包括两

23、方面:一方面,强化区域合作与联系。黄河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双重价值诉求的实现需要构建强有力的合作制度,破除省(区)之间、城市之间的行政壁垒,共同为生态保护开发新技术、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加强区域分工。各省(区)应根据自身的禀赋特点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并利用自身优势对其他省(区)开展帮扶,促使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社会公众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能仅依赖于政府统筹治理,应拓宽社会公众参与渠道、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作用。社会公众参与需要及时、准确地获得黄河流域发展的相关信息,如进一步发展的方向、现阶段面临的问题等,信息公开程度不仅影响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而

24、且决定公众决策的科学性。同时,政府层面对于社会公众的意见与建议应及时给予反馈,对于共识性较强且有助于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重价值的公众建议应充分采纳,以保证社会公众参与机制高质量运行。此外,还要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奖惩制度,以避免参与人员广泛带来的决策随意性强、决策不科学等问题,同时给予建议提出者一定奖励。生态保护刚性约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的核心价值理念要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刚性约束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层面进行刚性约束。同时,应强化生态文明考核评价、生态资源管理工作。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方面,将资源消耗、环

25、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纳入生态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各类参与主体的主动性、创造性。在生态资源管理方面,根据各省(区)发展定位、资源富集情况等进行精细化管理,避免简单地施以限制,应因地制宜灵活施策。权责利益约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具有多元主体参与特征,由于各省(区)发展水平、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各主体的利益诉求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通过构建权责利益约束机制实现各省(区)权责分明与利益均衡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权责利益约束机制由权责约束和利益约束两方面构成:在权责约束方面,重在划清黄河流域发展过程中各主体的权利责任范围,对违

26、反规定的主体实施相应的惩罚措施;在利益约束方面,重在以黄河流域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为导向平衡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在发生利益冲突时,通过规章制度约束主体行为。高效的权责利益约束机制有助于各省(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建立高效的合作体系,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生态补偿黄河流域各省(区)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联合制定生态保护奖励政策、确定补偿标准,形成政府主导、区域联动的生态补偿机制,综合运用市场和行政手段,调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调动各方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补偿方式可多样化,如积极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加强地方人才培养以及减免生态企业税收等;补偿主体应向

27、多元化发展,不断创新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减免税收、施加奖励和主动扶持等手段鼓励社会投资者发展生态产业,使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人 民 黄 河 年第 期 结论当前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保护和发展质量差异较大,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以全国平均发展质量指数和生态保护指数为基准,把发展质量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视为高质量、把生态保护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视为优生态,据此把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调状况分为优生态高质量、优生态低质量、低生态低质量、低生态高质量 种类型。结果表明,仅四川处于优生态高质量的较理想状态,其他省(区)则处于优生态低质量、低生态低质量、低生态

28、高质量等 类不协调状态。从顶层战略设计、省(区)间协同治理、社会公众参与、生态保护刚性约束、权责利益约束、生态补偿等 个方面提出构建协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参考文献:刘昌明,田巍,刘小莽,等黄河近百年径流量变化分析与认识人民黄河,():习近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水利,():韩君,杜文豪,吴俊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西安财经大学学报,():周清香,何爱平环境规制能否助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财经科学,():徐辉,师诺,武玲玲,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资源科学,():石碧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理论视野,():

29、肖黎明,肖沁霖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格局分异及空间收敛分析软科学,():屈小爽,徐文成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及高质量发展:基于黄河流域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张勇试论水土保持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陕西水利,():刘家旗,茹少峰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改革,():韩建民,牟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以甘肃段为例甘肃行政学院学报,():,谢海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探讨中国经贸导刊(中),():盛广耀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与推进策略中州学刊,():董战峰,郝春旭,璩爱玉,等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思路与重点生态经济,():秦

30、华,任保平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及其实现路径经济与管理评论,():宋洁新发展格局下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内外循环”建设的逻辑与路径 当代经济管理,():牛玉国,张金鹏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几点思考人民黄河,():,徐勇,王传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框架、路径与 对 策 中 国 科 学 院 院 刊,():杨仁发,杨超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测度及时空演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责任编辑 张智民】(上接第 页)张红武,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示范工程的板桩组合技术研究人民黄河,():,张红武,龚西城,王汉新,等黄河下游河势控制与滩区治理示范研究及进展水利发展研究,():张红武,江恩惠,白咏梅,等黄河高含沙洪水模型的相似律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李国英治理黄河思辩与践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张红武黄河流域保护和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人民黄河,():,张红武黄河三门峡水库应在新时期发挥更大作用人民黄河,():,侯琳,张红武,赵君驰,等水流挟沙力公式的理论剖析与检验水利学报,():,王光谦,张红武,夏军强游荡型河流演变及模拟北京:科学出版社,:张红武,张清黄河水流挟沙力的计算公式人民黄河,():,张红武,吕昕弯道水力学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责任编辑 张华兴】人 民 黄 河 年第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